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2024-07-17

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精选6篇)

篇1: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讨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

探讨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

摘要:接触网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运营安全,而接触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影响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腕臂结构尺寸计算及装配技术、状态检测技术等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正文: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运输的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接触网是保证高速铁路正常运行的保证,接触网可以向机车提供持续的电力,所以接触网是整个机车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接触网是没有后备的,一旦接触网受损,整个线路就会停运,因此高速接触网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益。所以一定要加强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

1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技术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主要是指施工单位在接触网工程开工前,按照有关施工设计文件要求对线路中心线、基准标高、接触网纵向跨距和横向位置进行复核、定位的测量。

在高速铁路工程招标时,业主就已明确接触网基础工程是划入土建标或是电气化标。根据其划分不同,电气化施工单位进行定测的方法也不一样,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接触网基础工程由土建单位负责施工;二是接触网基础工程由电气化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当接触网基础工程由土建单位负责施工时,其基础位置由土建单位按照接触网专业的技术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定测和施工,电气化施工单位只对已施工的基础位置进行复核测量、确认。复核测量时请土建单位进行交桩(设计确定的线路中心线、基准标高、起测点等)配合,根据设计文件确定的起测点按图复核基础平面布置和标高即可,发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不满足设计文件要求或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情况,向业主提报复核资料,由土建单位负责处置。

当接触网基础工程由电气化施工单位直接负责施工时,其基础位置由电气化施工单位负责定测。在这种方式下,铁路路基、桥梁、隧道工程一般业已完工,其定测的方法与前述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定测时由路基、桥梁、隧道施工单位进行交桩,以确定线路的设计中心线、基准标高、起测点等,再根据接触网工程平面图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光学精密仪器进行逐点测量、定位,并按规定予以标识。

特别注意的是,不论轨道工程是否已经铺轨或整道,都不能以其现状的线路中心和轨道标高作为接触网工程定测和检查验收的依据,而必须统一到所有专业都共同遵循的设计线路中心和基准标高上来。

2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路基基坑开挖

在一般的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都是采用人工开挖方法,通常采用镐、锹、铲等工具进行开挖。但这种施工方法显然不适合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基坑开挖。

根据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要求在接触网基坑开挖时必须确保路基的密实度不受破坏,且所开挖的基坑形状应规则,技术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基础开挖采用钻孔开挖法,钻孔开挖法:对于基础设计图外型为圆型的接触网基础来说,其基坑的开挖方法可采用钻孔开挖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有高强度旋转钻孔功能的机具,沿着接触网基础图的外型尺寸线进行钻孔开挖,确保形成的基坑规范,坑壁平整,不破坏路基。对于方型基础,如果经济上允许,也可采用钻孔开挖法。

2.2基础的制作

在基坑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后,应尽快进行接触网基础的制作。虽然基础的结构形式较多,如杯型基础、阶梯型基础、桩型基础等,但由于大多是钢筋混凝土基础,其施工方法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一样。

2.3桥隧部分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中,桥隧部分接触网基础施工一般是由站前施工单位按照电气化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要求同步进行基础制作或预埋件的预埋,四电单位进场后依照设计文件进行预留基础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施工。

3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结构尺寸计算及装配技术

腕臂是接触网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一般采用旋转平腕臂与斜腕臂固定连接方式,即将平腕臂与斜腕臂通过组合承力索座固定连接起来,具有不可调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如哈大线、秦沈线的安装方式。这就对支柱原始状态的测量、腕臂结构的计算和加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普通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手段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3.1腕臂计算原始数据的测量

测量要素包括支柱的侧面限界、标高、横线路方向和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度、曲线区段的外轨超高(取设计值)等参数。测量除配置常规的工具外,要求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精密仪器,测量精度应控制到毫米。测量结果经过必要的技术处理作为腕臂计算的原始数据。

3.2腕臂结构尺寸计算方法

由于腕臂安装精度要求高,且一般情况下工期都较紧,因此,传统的人工计算方法完全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进行腕臂装配计算软件的开发,或对已有计算软件进行修改、升级,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计算时将原始数据和相关计算参数存入数据库,再依据提示输入每一组腕臂的计算条件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按照工程需要的格式打印出来。

3.3腕臂的加工、预配与安装

腕臂的预配必须实行工厂化预配。按照微机计算结果,在装配车间对材料进行选型、测量、标记、下料、加工、预配,并对预配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包装、编号,再集中运到施工现场,依序安装。

腕臂安装的方法较多,一般采用轨道安装车或汽车安装车进行安装,个别地方也可人工直接安装,一次安装到位,一般不必进行调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安装完毕应当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满足技术要求。

4高速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计算及预配技术

.在目前的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因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耗、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原因,铜合金绞线制成的整体吊弦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环节吊弦。整体吊弦有压接式和螺栓可调式两种类型。只有准确计算出整体吊弦的长度,才能使整体吊弦的预制安装一次成功。

4.1技术特点

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一般采用了不可调载流,它两端作永久固定,加工一次成型,一次安装到位,不可调整,故在悬挂弹性和受流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突出了接触网设备“高可靠,少维修”的技术要求。整体吊弦施工技术及工艺要求严格:

(1)对原始数据的采集精度要求高,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原始数据检测;

(2)对整体吊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要求高,必须有计算机进行计算;

(3)对整体吊弦的制作精度要求高,必须进行工厂化精加工。

4.2施工方法

整体吊弦的施工方法主要是:目前根据我国铁路建设要求来看,一般在站前轨面还未成型时,业主就要求我们四电工程进场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采用一个激光测距仪进行承力索高度测量已不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而是要根据成型的CPⅢ精测网采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配合使用进行原始数据的精确采集:建立数据库,编制专用计算程序:输入原始数据与计算条件,经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打印实际所需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进行工厂化精加工,误差为±1.5mm,并对预配结果进行复核、编序、包装等:用安装作业车进行现场安装,并对安装结果进行检测以确保达标。

5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检测技术

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施工全过程的静态检测;二是工程竣工后的动态检测。检测的依据或标准包括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工程的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1高速铁路接触网静态检测技术

接触网静态检测是指在接触网工程的各道工序施工完毕后,对接触网设备各部分在静止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及电气性能进行的符合性检查。检测的程序与施工程序一致,只是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与普通铁路有所不同,由于其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必须采用更为准确的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检测,如对支柱的倾斜度、腕臂和硬横梁的安装位置、定位器的坡度、导线的高度与拉出值、导线的坡度与平直度、线岔处的线间距与高差、锚段关节处线间距与高差、电分相处的线间距与高差等内容的检测。

5.2高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

接触网动态检测是指在接触网工程全部竣工后,用接触网检测车等专用检测设备在不同的运行速度下对接触网与受电弓的弓网关系进行的符合性检查。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网压、弓网接触压力、冲击加速度、离线率、弹性和车体振动等技术指标。对检测设备而言,普通的检测车或其他检测设备已不能满足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要求,而应当开发高速接触网专用检测车。首先是其运行速度能达到高速行车的要求;其次是其检测系统应能满足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信号采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第三是应认真研究弓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每个阶段检测的侧重点不同,检测时先低速后高速,一般可按照每30~50km/h的速度差逐步提高试验速度,如可按30、60、90、120、170、220、270km/h等速度值进行试验,最终达到或超过设计时速。通过动态检测获得的各项技术指标来决定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是否可以投入试运行。

6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的要求还会更高,高速接触网技术也会更加的发达,所以我们要不断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对接触网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接触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性,这不仅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更会增加巨大的社会收益,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水.武广铁路客运专线350km时速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 2010(1):184-186.[2]汪自杰.时速250km以上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09(3).[3]鲍叔仁.浅析既有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的方法[J].电气化铁道,2009(3).------------最新【精品】范文

篇2: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重点设备施工及技术指导意见

技术指导意见

一、接触线

1.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技术要求,时速200km/h及以上正线采用120 mm²或150 mm²锡铜或镁铜合金线;时速160-200km/h可采用120 mm²银铜合金线。

2.铜合金接触线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硬弯、扭曲、折边、锈蚀、裂纹、毛刺、擦伤;沟槽应是均匀无扭曲;在双沟内无折边、剥片和锐利的刃口等与良好工业产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

3.每个线盘只允许圈绕一根接触线,在线盘上应用箭头指明放线方向,并注明收盘张力和放线张力的建议值。

4.按照规定数量送部抽样检验。

二、承力索

1.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 TB/T3111-2005 《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的技术要求,正线采用截面为95mm²或120mm²的铜镁合金承力索。

2.铜合金绞线中单根铜合金线不允许有接头且承力索在约定的制造长度内不得有焊接头。3.按照规定数量送部抽样检验。

三、附加导线

1.尽量不采用正馈线、加强线、供电线电缆设计,困难情况下必须使用电缆尽量采用架空电缆安装。

2.回流线尽量不使用针式绝缘子进行安装;架空地线尽量不从硬横梁上跨越整个站场股道,避免断线时搭在承力索上。

3.供电线采用变电所到接触网一根线,避免接头或“T接”上网;设计应从远期考虑,采用双支供电线、采用铜质绞线或加大截面。

4.产品抽样检验合格。

四、接触网钢支柱及吊柱

1.格构式钢柱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TB/T2921.1-20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 第1部分:格构式支柱》的要求,下锚柱高度高于其他中间柱500mm。

2.不采用分节式格构式钢柱,采用一体化钢柱。3.钢柱热浸镀锌均匀无锈蚀、主副角钢无弯曲。4.锌层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应保证没有剥落或起皮现象,按GB/T2694-200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锤击试验后,锌层不凸起、不剥离。

5.吊柱采取方型结构并有防底座滑动措施。6.吊柱安装限界不得侵入本线或邻线列车限界,根据速度需要不得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7.站场中锚吊柱容量加大,连接螺栓相应增大。

五、H型钢柱

1.H型钢柱其主要技术参数符合TB/T2921.4-20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柱 第四部分 H型钢柱》中的相关要求。

2.H型钢柱应整根制作,不允许拼接,即中间不允许有横向或斜向焊缝。

六、绝缘子

1.棒式瓷绝缘子的绝缘距离不小于1400mm;悬式瓷绝缘子的绝缘距离不小于1600mm;纵向下锚、分段绝缘、绝缘锚段关节和重污区、隧道口的接触网采用硅橡胶绝缘子,且绝缘距离不小于1600mm。

2.一般不使用针式绝缘子,困难情况下采用针式绝缘子应用同材质缠绕后并进行十字交叉绑扎。

3.厂家提供的绝缘子机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出具试验报告。

七、关节式电分相

1.电分相位臵应设臵在线路纵坡平缓、且列车通过速度较高的地段,应避免设臵在6‰以上的大坡道上,应避免设臵在车站列车出站加速区段或区间限速低速区段。

2.电分相施工前,应组织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电务、供电部门现场核实确认安装位臵后,方能组织实施。3.列车通过电分相采用自动断电过分相方式,按设计安装地面电磁感应装臵,并测量电磁感应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4.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按规定距离在两个方向设臵“T断”、“断”、“合”、“DH合”标志。

八、分段器

1.使用具备引弧功能的消弧型分段绝缘器,宜采用两段空气绝缘式分段绝缘器,主绝缘爬距不小于1600mm。

2.厂家提供分段器各项出厂试验报告。

九、整体吊弦

1.线夹材质采用铜镍硅或硅青铜。

2.施工单位计算好长度,压接端子与吊弦线间的压接由厂家出厂前进行压接。

3.整体吊弦宜采用可调式安装。

十、隔离开关

1.根据铁道部《关于高铁接触网隔离开关全面纳入供电远动的通知》(运装供电电„2010‟2791号)要求,供电线上网处设臵隔离开关,连同分相(关节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隔离开关纳入供电远动系统控制。改变供电运行方式的隔离开关应设臵负荷隔离开关。

2.瓷柱绝缘距离达到1400mm以上,额定电流1250A以上。

3.抽样检查开关机械强度,并检查传动机构连接部件焊接情况,由厂家出具拉力试验报告。

4.安装前进行高压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十一、电连接

1.采用软铜绞线进行安装,正线电连接软铜绞线截面积应与接触网载流能力匹配,否则应增设电连接,电连接线夹采用螺栓式连接。

2.线岔非支延长一跨落锚时需在下锚跨距内设一组电连接,防止转换柱腕臂受流。

十二、避雷器

1.采用带有过电压脱落装臵的氧化锌避雷器,上网引线处与脱落器间加装一组肩架对引线进行悬挂,防止引线烧断后搭接在接触网上。

2.施工单位提供安装处的支柱型号,厂家提供所有类型肩架安装图。

3.安装前进行高压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十三、补偿装臵

1.站场采用防断不防窜中心锚结时,采用棘轮补偿。2.桥上下锚采用棘轮补偿。

3.隧道内锚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转向滑动灵活无卡滞,非支带电部分与隧道壁的绝缘距离不小于350mm。

4.承力索、接触线下锚不采用锥套式线夹,采用楔型线夹。

十四、接触网支撑装臵 1.采用旋转腕臂结构。

2.采用腕臂支撑,严禁使用铁线上网。3.各部螺栓均有防松措施。

4.定位线夹采用硅青铜或铜镍硅材质。5.镀锌层均匀无锈蚀,敲击不脱落。

6.上下行间支撑错开并安装方式相反,两线间腕臂及定位管距离大于2.0米,以保证V型天窗的需要。

7.承力索座内嵌铜垫块或加预型保护条,并在设计中明确承力索座的各部厚度。

8.定位器与定位支座的连接等位线为软铜绞线,不得断股及散股。

十五、电缆及电缆头

1.电缆及电缆头电压等级要符合接触网27.5KV单相工频要求,并纳入建设指挥部统一采购,不得将采购权下放到下属项目部或施工单位,产品应为国内、国际有良好运行业绩的知名品牌。

2.电缆头采用预制式安装,由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安装,现场安装时注意天气及工艺标准。

3.厂家提供日常检查注意事项及标准资料。4.出具耐压试验及泄漏试验的报告。

十六、接触网器材管理 1.接触网器材供应商应是铁道部高速、客专相应的认定企业,并具有相应良好的供货业绩,所供器材的名称、种类、型号、规格应与认定书一致。

2.接触网承力索、导线应按部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并出具检测报告。

十七、供电段设计

1.结合劳动资源整合需要,生产设施按以下原则优化:接触网、电力工区合建;牵引变电所、电力(变)配电所合建;给水、管道工区合建;有条件下以上专业工区应全部合建,合理选择工区建设所在地。

2.当新建铁路里程超过250公里,应设臵设备检修、抢险基地,配备适度设备检测试验、施工和抢险机具。

3.非安装设备中安排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带检测)、汽车、照明设备、工器具、检测仪器。

4.各工区按专业分别配臵必要备品备件。

施工工艺指导意见

施工单位确定后,由建设指挥部组织机务处、所属供电段、设计院、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一、接触网放线

1.承力索、接触线必须采用恒张力放线,由厂家提供线盘绕线张力,放线张力不小于线盘绕线张力,银铜导线最小架线张力不宜小于8kN,镁铜、锡铜导线最小架线张力不宜小于工作张力的70%。

2.为克服线索初伸长的影响,放线后进行超拉。⑴坠砣超拉法:铜合金承力索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5倍,时间为3小时。银铜接触线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8倍,时间为5小时。镁铜、锡铜接触线超拉张力一般为额定张力的1.5倍,时间为168小时。

⑵额定张力超拉法:铜合金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后,在额定张力张拉4周,镁铜、锡铜接触线张拉6周。

3.超拉完毕后方准安装悬挂。

4.放线时使用放线滑轮,严禁使用S钩,安装悬挂时禁止踩踏导线。

5.接触线平直度应满足受流要求,不得有扭面、硬弯、波浪弯等缺陷出现。

二、支柱、基础及埋入杆件施工

1.首先对杯基外观检查,施工单位提供混凝土强度报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杯基进行清理干净后方进行立杆,立杆后混凝土灌注符合施工标准。

2.锚拉基、H型钢柱基础、硬横梁直钢柱基础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布臵符合要求并不得锈蚀,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3.立杆后各螺栓紧固并带有副帽,垫片不超过三块,支柱(等径圆杆除外)不得扭面并符合挠度标准。

4.隧道内打孔时不得打在缝隙中;采取化学埋入杆件时,要清理孔内灰尘后进行安装;抽样检查,由施工单位出具拉拔力试验报告。

5.硬横梁施工时各部螺栓紧固,横梁具有一定的负驰度,吊柱安装垂直,腕臂底座下有防滑措施,且不得侵入本线及邻线的垂直、水平限界和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三、中心锚结

1.防窜不防断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压接必须牢固,回头符合施工标准。

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比相邻吊弦高出20mm左右。3.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中心锚绳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四、悬挂安装

1.施工人员不得踩踏接触线,悬挂安装符合施工工艺和设计标准。

2.各部螺栓紧固,有色金属螺栓严格使用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3.腕臂露头符合标准,并满足上下行2.0米的V停安全距离。

4.腕臂支撑、定位管支撑垂直斜腕臂。5.定位坡度在1/5~1/10。6.整体吊弦布臵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吊弦的长度采用吊弦计算软件计算,工厂化整体预制,软件应考虑预留驰度及因竖曲线引起的预留驰度增减量因素,载流环压接由厂家出厂前压接。导高、结构高度符合设计标准,相邻吊弦导线高差≤5mm,导线坡度控制在≤2‰,定位点两侧第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施工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形。

7.限位定位器止钉间隙为10mm左右。

8.各零部件均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20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6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00mm;200~25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按20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五、电连接

1.电连接安装地点符合设计标准。

2.电连接线夹应砂除腐蚀面后涂刷导电膏,使用扭力扳手按照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3.电连接如采用盘圈方式,盘圈为三圈,并在受力后不得偏斜、下垂或低于导线。

4.供电线上网电连接按照门型安装,避免接头或“T接”上网。

六、补偿装臵 1.棘轮补偿缠绕钢绞线符合安装标准,棘轮垂直不偏斜,弹簧补偿刻度牌与当地、当日的环境温度所对应的a 值相同,或测量补偿绳伸缩长度a 值是否符合补偿绳a 值安装曲线。

2.坠砣上下滑动不卡滞,坠砣块完整,安放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度,重量符合张力补偿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2%。

3.滑轮补偿的补偿绳不得擦双环杆。4.棘轮、滑轮转动处应涂油。

七、锚段关节(含关节式分相)

1.锚段关节两支抬高及水平距离符合运行要求,下锚抬高不小于500mm,下锚支在下锚跨内严禁形成负驰度。

2.关节式分相过渡平滑,转换柱至下锚逐步抬高,符合安装工艺,中性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八、隔离开关

1.隔离开关安装工艺符合标准,闭合成“一”字,打开成90度,触头接触良好。

2.操作机构转动灵活,金属构架热浸镀锌无锈蚀,各部螺栓紧固。

3.远动通道稳定,远程操作可靠。

4.带地刀的开关分合瞬时绝缘距离满足要求。5.开关引线驰度符合要求,不得过紧或过松,在温度急剧变化时均能满足运行需要。

九、避雷器

1.安装前进行耐压试验,技术标准符合要求。2.上网引线处与脱落器间加装一组肩架对引线进行悬挂,防止引线烧断后搭接在接触网上。

十、线岔

1.线岔始触区内无线夹。

2.线岔非支延长一跨落锚时需在下锚跨距内设一组电连接,防止转换柱腕臂受流。

十一、电缆及电缆头

1.采用预制式电缆头,现场预制时有专门的监理进行检查。

篇3:解析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

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 我国对高速铁路相关研究以及建设相对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 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全面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 使其建设工作有序快速的推进, 就必须学习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理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现阶段, 接触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 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篇文章针对这些疑难问题, 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以便大家探讨和学习。

2 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2.1 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四个一次到位”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具体体现, 也就是说承力索架设、支柱装配、吊弦安装以及接触线架设四方面的一次到位。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多方面的技术关键, 例如材料选择、人员安排、工作环境的考察以及方法的选择等。以接触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为例, 在选择材料的问题上, 需要对施工安装材料的生产制造公差进行充分的考虑。其中, 计算腕臂过程中, 需要全面的考虑材料生产制造公差, 在施工过程中腕臂预配的状况下, 必须要细致全面的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才能够减少累计施工偏差的影响, 甚至完全避免。在我国现阶段, 铁路接触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具有技术标准不匹配的现象, 主要体现为路基以及轨道专业的施工技术标准与接触网专业存在差异, 这一问题导致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工程完工后常常存在质量缺陷, 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无法长期安全使用。

2.2 施工工艺标准

在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 很多环节和过程都可能造成或多或少的误差, 比如软件计算环节、现场安装环节以及施工测量环节等。这些误差和偏差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而造成的, 包括机具因素、人员因素、现场环境因素以及材料因素等。在铁路接触网相关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保证施工工艺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中首先要完成的就是施工定测工作, 在这过程中要保证基础施工工作的质量, 完成支柱整正安装后, 进行整体吊弦、线材架设以及定位安装等工作。在我国施工技术发展的现阶段, 铁路接触网的相关工艺标准还不完善,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标准体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完善和规范施工工艺标准是十分重要并且迫切的。

2.3 施工队伍施工方面

在进行铁路接触网施工之前, 需要参与施工的队伍完成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对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做到真正的技术强化的目的, 从而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有效的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然而, 现阶段我国能进行铁路接触网施工的并没有充分重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致使其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甚至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完全没有实践经验, 从而导致工程的质量效果不佳, 同时, 很多施工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 这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3 接触网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接触网定测技术分析

纵观我国和国外的相关技术, 在建设高速铁路过程中, 接触网工程的定测过程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和方面, 一方面, 如果主要由相关土建单位来进行接触网基础工程的施工工作, 则要求土建单位按照接触网施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做好施工及定测工作。与此同时, 电气化的相关施工单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任务, 他们要复核测量及确认已经施工的相关基础位置。如果在复核过程中发现施工定测以及施工过程存在不规范或者缺陷的问题, 需要立即与相关的施工土建单位进行协调和沟通。另一方面, 如果由电气化单位负责接触网基础的施工工作, 那么除了施工工作外, 电气化单位还要负责基础位置的复核测量及确认工作。并且工程定测时, 需要涉及到许多单位进行交桩, 包括起测点施工单位、隧道施工单位以及路基施工单位等, 所以需要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充分的定测方面的工作, 并结合有关技术准则以及接触网工程平面图,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到逐点测量, 从而完善、优化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的施工定测工作。

3.2 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施工工艺方面, 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中, 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施工工艺技术。首先在接触网基础浇制方面, 路基地段处采用路基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 通常情况下施工所采用的开挖工具为镐、锹以及铲, 很显然, 这项低效率工艺不适用于高速铁路接触网开挖过程中。在现代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开挖施工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切割开挖法, 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开挖后的基坑具有完美的规范性,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路基也没有过大的破坏。除此之外, 如果施工现场的条件允许, 在开挖过程中还可以使用钻孔开挖法, 这种工艺和切割开挖法的优势都非常突出。除此之外, 施工过程中基础的制作工作也不能忽视, 这项工作需要在充分满足相关设计准则基坑与尺寸的情况下实施。高速铁路接触网具有非常繁多种类的基础的结构形式, 包括了杯型基础、阶梯型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以及桩型基础。其中, 最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基础, 它具有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类似的施工方法。

3.3 高速铁路接触网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

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悬挂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模式:其一为弹性链型悬挂, 其二为简单链型悬挂。定位装置都是通过使用钢性结构来充当的, 并且每个结构之间都要用螺栓固定, 只构件整体具有稳定性, 保证其能够安全使用, 除此之外, 还能够同时有效的保障接触网的弹性。

在安装高速铁路接触网组合定位装置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及规范进行作业, 传统的经验和施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高速铁路建造工程, 所以, 施工队伍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做好腕臂测量工作, 在这个基础上, 以每一组定位装置导线高度以及所处的结构高度为依据, 接下来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计算程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性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在现场安装时使用安装作业车, 提高作业效率, 严格保证施工符合相关标准。

3.4 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检测技术

现阶段国内外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 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静态检查, 主要是基于施工整体过程的而言;另一类为动态检查, 主要基于工程完成之后的检查过程而言。在进行检测, 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和指标, 包括相关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以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等。在进行静态检测接触网过程中, 检测内容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比如锚段关节处接触线的高差、支柱的倾斜度以及定位器的坡度等。同样, 动态监测接触网也包括多项内容, 比如接触线高度的检测、冲击加速度的检测以及网压的检测等。

4 结语

通过此文的分析和探究, 认识到我国现阶段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着施工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施工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和缺点, 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化的接触网施工技术, 例如此文中提到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定测技术、状态检测技术以及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 这些无一不是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相关的科技和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此足够重视, 只有将这些技术尽快的应用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中, 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施工质量, 才能够保证高速铁路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摘要:最近几年,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很多国家级的工程项目也加大了投资和建设力度, 其中高速铁路建设作为我国战略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电力牵引是现代大部分高速铁路采用的模式。这个供电系统的主要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接触网, 只有充分优化了接触网的施工质量, 才能够保证机车能够既快速又安全的运行使用。本文对我国现阶段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希望此文中所提及的技术以及要点能够为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的有关方面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典范。

关键词:接触网,高速铁路,关键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哲明.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1, 03:106~108.

[2]苏严国.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的发展历程与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 2014, 04:96~98.

篇4: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关键词:高速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76-02

想要建造一条好的高速电气化铁路,那就必定离不开性能优越的高速接触网,来使弓网的性能的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但是二者要得到这么好的匹配度,是需要铁路建造工作者在不断地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一丝不苟的进行计算然后以最优的方式来完成接触网和弓网的匹配使得发挥其最好的性能。该文就将从以往工程师的建造经验里简单探讨分析一下在新的时代下,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的施工技术。

1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组成

什么是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就是在铁路沿线的上空架设起来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他的组成部分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等组成。

1.1 接触悬挂

接触网的悬挂装置是一种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的供电装置,它的作用是将牵引变电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车。它主要包括了承力索、吊弦、接触线及连接这些部分的零件。在电力机车运行的时候,接触线的弹性均匀程度是要求均匀的,这样才能不断给电力机车进行输电。

1.2 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顾名思义就是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在电气化铁路装置里,它起到的就是一个支持接触悬挂,并且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者是其他悬挂的全部设备。支持装备包含了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捧式绝缘子等。支持装置的结构设置应该要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特点的场所,材料上一定要尽量轻巧耐用,但又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在设计上还需注意到易使用、易检修、易施工。

1.3 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是由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连接零件组成的高速电气化铁路网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电气化铁路施工上,定位装置并不是像GPS的定位,这个定位装置的作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得电力机车在受电弓滑板运行的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会脱离,并且使得接触线的抹水泥均匀,又能够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力传给支柱。

1.4 支柱与基础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是作为一个整体制作的,施工时直接将下端基础埋在地下;而钢柱是通过电焊焊接或者是由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其固定于混凝土的基础内。在这个结构中,基础是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的,它要承受住支柱传给的所有的负载力并且将这些力量分散于地基的土层中。支柱与基础是承受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的全部力量的一个部分,它还有将接触悬挂悬挂与规定的位置与高度的作用。

2 接触网安装的施工要求及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一栋建筑上,基础的坚固程度是决定它是不是可以建造得更高的基础条件。那么在修筑铁路接触网的时候也是如此,基础的坚固程度直接决定了电力机车的行驶安全及接触网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和它的耐用性。所以当在对基础进行施工时,一定要遵守它的施工要求。对软硬横跨、接触网线岔的安装、定位装置的施工技术也要遵守它的施工技术要求。

2.1 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的基坑尺寸、开挖方法都是有要求的。而钢筋混凝土支柱的基础坑深度和钢支柱的基础坑的深度又有着不一样的计算方法。第一种的坑深是蜘蛛的规定的埋入深度和接触线路上部的建筑高度(由于线路的等级有所不一,固有不同的坑深,一般为800 mm)之和。当支柱在站台上时,坑深计算又变成了站台表面垂直到坑底的距离了,坑深为支柱规定掩埋的深度同底板的厚度的和。第二种钢柱上,坑深由选定的基础标高和基础尺寸来计算。这里就用到了式(2—1),即H=h+△h+d(H为钢柱基础坑深;h为基础高度;△h为基础的标准高度值;d为垫层厚度)。对基础坑深计算好之后,开挖基础坑有三种方法:(1)切割开挖法;(2)钻孔开挖法;(3)控制爆破法。三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缺点,具体依靠哪种方法,还得靠挖坑处的地基层和挖坑地的条件决定。对基础的浇灌上有其基本质量要求:(1)基础的标高符合标准;(2)基础的外形尺寸及螺栓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3)必须按照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4)基础的表面要平整;(5)基础不扭斜,即使有扭斜,偏差必须在3cm之内。

2.2 软硬横跨施工技术要求

软硬横跨的安装标准较多,有10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钢柱横向承力索的悬挂孔到支柱顶的距离是70 cm;(2)钢筋混凝土支柱的承力索的悬挂孔到支柱顶的距离为10 cm;(3)钢筋混凝土支柱的承力索的悬挂孔到地线孔的距离为108 cm;(4)上部的定位锁到纵向悬挂承力索的距离为16 cm;(5)上部的定位锁距离接触线30 cm;(6)旅客车站的站台边缘距离相邻线路的距离为173 cm;(7)货物车站的站台边缘与相邻线路的距离为175 cm;(8)节点2、4的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向下移动时,绝缘子串与支柱间加设的吊线垂直吊线水平距离为①绝缘子串为3个瓷瓶:3.88 m;②绝缘子串为4个瓷瓶时:4.02 m;(9)最短吊线长度为横向承力索的最低点到上部的定位锁的最小距离;(10)按采用43B型定位器的拉出值为0.3 m考虑,斜吊线的偏移量为1.48 m。关于吊线的安装技术,先是测量承力索的悬挂点高度、实际跨距,再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然后列表预配之后就开始进行作业车安装。

2.3 接触网线岔施工技术要求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接触线布置技术,也要坚持三个要求:(1)道岔拉出值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在道岔线间距800 mm处正、侧线接触线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2)线岔接触区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2.4 定位管及定位器的安装技术

定位管要与腕臂在同一个平面内,正定位是允许抬头的,相反,反定位也是允许低头的;(2)限位定位器的安装坡度,限位的间隙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间隙施工允许的偏差只能在1 mm左右;(3)定位管的防风支撑安装角度在30~60度之间;(4)非支定位管吊线有线长度掉整到设计的要求之后在距其300 mm的距离留一个预留圈;(5)所有螺栓紧固力矩要符合设计的要求。

3 结语

在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的施工上,遵守其施工技术是要取得一个好的施工效果的途径。标准是一个规定,按照标准的施工就是最好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常合富.关于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309.

[2]陈建中.高速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探讨—— 光接入网系统的割接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 165-166.

篇5: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一、填空

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 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的原则,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含2×25kV)、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

3、铁道部:负责全路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管理工作,确定运行维护的方针、原则,统一指导、规划接触网的检查、检测、维护方式和手段,监督、检查铁路局和设备维护单位的设备维护情况;制定、批准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章;审批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

4、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制定接触网运行维护实施细则,审批接触网检查、检测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局管内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

5、设备管理单位: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负责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并提出改进措施;编制接触网检查、检测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报铁路局,并根据铁路局批准的检查、检测计划组织实施;组织管内接触网设备故障处理。

6、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运行设备的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准确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特性、运行规律和安全状态,及时对不满足安全运行的接触网设备状态或发生故障时,进行的必要修复,确保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7、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对动检车、弓网检测装置等提供的检测信息,按照检测数据分析、复核、整治、销号的处理程序,形成监测、检测、分析、诊断、维修、验收的运营维护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设备质量有序可控。

8、开通前,设备管理单位应配齐监测、检测、检查、维修、抢修用交通、通讯工器具和材料。

9、一般不在运营的客运专线接触网设备上进行新产品试运行,特殊情况需要时,应经铁路局审核,报部批准。

10、每个工区要有安全等级(高铁)不低于三级的接触网工昼夜值班,负责接触网的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工作。值班人员应及时传达、执行供电调度命令和要求,每天按规定时间向电调报告次日工作计划,认真填写《供电(接触网)工区值班日志》。

11、在隧道口、大桥上、车站咽喉区、分相等具有领示作用的关键处所建立观测点,在防护栏外观察列车通过时的接触网状态。

监测周期:10天 监测项目:

观察列车通过时:弓网接触、接触网震动等有无异常状态。

12、检测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静态检测一般在天窗内进行;动态检测一般由动检车、弓网检测装置进行。

13、静态检测。静态检测分为人工检测和弓网检测装置的非接触式测量。

14、接触网的状态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和非常规检查。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维护保养的双重职能。非常规检查通常在发生异常情况下或根据需要时进行的检查。

15、接触网检修分维修和大修两种修程。

16、接触网检修计划分监测计划;检测、检查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三部分。监测计划和检测、检查计划由设备管理单位于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下达到车间和班组。月度维修计划下达方式由铁路局确定,日维修计划与月度维修计划不符时,须经铁路局审核批准。

17、为保证定期检查和对设备缺陷的及时处理,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中须预留接触网垂直检修“天窗”,每次时间不少于240分钟。

18、各单位要做好检修组织工作,各工区各工种(包括变电设备检修、试验等)在同一停电范围内的作业,应尽量创造条件同时进行,以免重复停电。

19、接触网监测、检测、检查及维修要落实“记名”制度,保证监测、检测、检查及维修质量。每次监测、检测、检查及维修完成后应及时填写相应的记录,并由负责人、操作人签字。

20、工长和车间主任要每月检查1次监测、检测、检查及维修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在相应的记录上签字。

二、问答题

问答题

1、为保证运行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开通前,施工单位应向设备接管单位提供下列哪些技术资料? 答:1.竣工工程数量表; 2.管内的供电分段示意图;

3.管辖范围内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装配图、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4.施工装配计算结果(含支持装置、吊弦等);

5.开通前,接触网动态检测的原始精测资料(包括导高、拉出值等); 6.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 2 明书;电缆的相关资料;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7.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8.工程施工记录。主要有:隐蔽工程记录、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有砟)、轨面标高记录(整体道床线路精测网提供的轨面高程)、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等; 9.设备维护手册。

问答题

2、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或具备以下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 答:1.接触网零部件上网检验和追溯制度; 2.弓网联控制度;

3.设备质量验收和评定制度;

4.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 5.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验制度;

6.运行信息反馈及故障、事故报告制度; 7.值班制度;

8.设备质量定期分析和总结例会制度; 9.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 10.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11.管内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各工种分工的规定。12.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13.接触网设备的有关标准; 14.管内的设备技术履历。

问答题

3、监测的分类?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监测是对接触网外观、主导电回路、绝缘状况、防雷措施、受电弓取流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不间断监测。监测分巡视、视频和摄像检查、主导电回路测温以及观测点检查四个部分。

1.巡视。分为步行巡视和登乘车辆巡视。登乘车辆巡视分为添乘动车巡视、作业车升平台巡视和不升平台巡视三种方式。

2.视频和摄像观察。利用沿线安装的视频监视设备和安装在列车上的高速摄像机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外观检查。

3.主导电回路测温。利用热成像仪、测温贴片等测量接续点接触状态。4.观测点检查。在隧道口、车站咽喉区、分相等关键处所建立观测点,定 3 期观察列车通过时接触网状态。

问答题

4、巡视分类?各类巡视具体看什么?

答:

1、步行巡视(防护栏内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必须进行步行巡视时,应在天窗内或线路封锁的情况下进行)。周期:3个月。

检查项目:防护栏外的设备。

2、作业车升平台巡视(天窗内进行)。周期:3个月。

检查项目:检查补偿装置、线岔、锚段关节、关节式分相、分段绝缘器、上网供电线电缆接头、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等设备的技术状态,检查各种线索(包括供电线、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加强线、吸上线等)有无烧伤、断股及互磨等,零部件有无松、脱、断及损坏;绝缘部件有无破损和闪络。

3、作业车不升平台观察巡视(天窗外进行)。

周期:根据需要由路局安排。检查项目:

昼间主要检查树木及其它障碍物是否侵入安全限界;各种标志是否齐全、完整;接触网悬挂、支撑和定位装置的状态;夜间主要检查接触网零部件、电气连接部位有无过热变色、绝缘件有无闪络放电现象以及非常规检查的1-4项。

4、添乘动车组巡视。

检查周期:1周。检查项目:

接触网设备有无明显的松、脱、断情况;有无因塌方、落石、山洪水害、爆破作业、鸟窝及其它周边环境等危及接触网供电的现象;有无侵入限界、妨碍机车车辆运行的障碍等,并检查动车组受流情况。

添乘动车组巡视人员应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问答题

5、视频和摄像检查的检查周期、检查项目? 答:检查周期:每天一次。

检查项目:

1.接触悬挂及其支撑装置、定位装置的有无异常现象。

2.各种线索(包括供电线、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加强线、吸上线和软横跨的线索等)间的距离变化。

3.有无因塌方、落石、山洪水害、爆破作业及其它周边环境等危及接触网供电安全的现象;

4.有无侵入限界、妨碍机车车辆运行的障碍。

5.弓网接触状态有无异常。如:火花、震动等。问答题

6、主导电回路接续状态监测的检查周期、检查项目?

答:检查周期:一年一次。检查项目:

供电线接续点及上网联接线夹、接触网的各种电联接线夹、接触网各种隔离开关设备线夹及触头、吸上线接续点等有无过热现象。

利用热成像仪测量接续点接触状态时,测温时机必须选择在被测点有持续负荷电流时进行。

利用测温贴片监测接续状态时,测温贴片应保持清洁,所贴位置能够准确反映线夹温度变化并在地面容易观察。

问答题

7、静态检测的检测项目有哪些?

答:1.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项目:拉出值、导高、同一跨距接触导线高差、线岔和锚段关节接触线相互位置等。

2.附加导线对地距离。

3.附加导线、各种引线、接触悬挂等产生交叉时的间距。4.接触导线磨耗。

5.对动态检测超限处所进行静态复核、确认。问答题

8、动态检测的检测项目有哪些?

答:1.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项目:拉出值、导高、同一跨距接触导线高差、线岔和锚段关节接触线相互位置。

2.弓网受流性能检测参数:弓网接触力、垂直加速度、离线率。3.接触网电气参数:接触网电压、动车组取流。问答题

9、全面检查的周期、项目有哪些? 答:检查周期:三年。

主要项目:内容包括无法或不易通过监测、检测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所有项目,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支撑装置的内在质量,螺栓是否紧固等;保养维护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过程中必要的防腐处理、注油和零部件的紧固、更换等。全面检查应利用轨道作业车进行。

问答题

10、发生哪些情况或上级部门要求时,应进行非常规检查? 答:1.故障点附近接触网设备、接地设备损坏情况检查。

2.一个供电臂内累计发生3次不明短路跳闸的情况下,对该供电臂的接触网、回流系统和接地设备进行重点检查。

3.在接触网发生故障后或自然灾害(暴风、洪水、火灾、冰灾、极限温度 5 等)出现后对相应接触网设备的状态变化、损伤、损坏情况进行检查。

4.接触网动态检测在一个区段内出现多处几何参数超限,可以用接触网检测车以非接触方式测量接触线的静态高度和拉出值。

5.根据铁路局安排进行的检查。

问答题

11、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月度接触网运行质量分析、诊断制度。诊断、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1.本月监测、检测、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及检修计划完成情况。2.监测(巡视、视频检查、测温、观测点检查等)发现的具体问题。3.检测数据(动态检测及复核情况)的对比分析及存在的问题。4.检查发现的问题。5.接触网状态的变化趋势。6.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7.针对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及下月检修计划安排。问答题

12、绝缘部件清扫周期如何确定?

答:1.分段绝缘器和器件式分相器,周期6个月。2.瓷质绝缘件,周期2年。

篇6: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

关于转发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关于严格执行高速铁路

接触网支柱有关标准的通知》的通知

各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

近日,铁道部建设司针对目前铁路建设项目反映出的接触网支柱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有关标准的通知》(建技〔2010〕329号),现随文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单位施工中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并认真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接触网支柱施工复查整改工作,确保高速铁路工程质量。

附件:《关于严格执行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有关标准的通知》(建技〔2010〕329号)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1—

—2—

—3—

—4—

—5—

主题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施工 标准 通知

抄送:局办,工管中心,安质部,市场营销部,试验检测中心,技术中心。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2010年11月17日印发 打字、装订:林 静 校对:张广林 共印1份

上一篇:辞职信的撰写方式参考下一篇:有关思考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