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2024-06-23

化学发光技术要求(通用14篇)

篇1: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LED发光二极管焊接技术要求

白光(蓝光、绿光同白光)LED二极管在焊接的过程中请严格遵守以下要求操作:

1.工人生产时一定要戴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手腕,电烙铁一定要接地,严禁徒手触摸白光LED的两只引线脚。因为白光LED的防静电为100V,而人在工作台上工作湿度为60%-90%时人体的静电会损坏发光二极管的结晶层,工作一段时间后(如10小时)二极管就会失效(不亮)。严重时会立即失效。

2.焊接温度为260℃,3秒。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烧坏芯片。为了更好地保护LED,LED胶体与PC板应保持2mm以上的间距,以使焊接热量在引脚中散除。

3.LED的正常工作电流为20mA,电压的微小波动(如0.1V)都将引起电流的大幅度波动(10%-15%)。因此,在电路设计时应根据LED的压降配对不同的限流电阻,以保证LED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流过大,LED会缩短寿命,电流过小,达不到所需光强。我公司在批量供货时会将LED分光分色,即同一包产品里的LED光强、电压、光色都是一致的,并在分光色表上注明。

(1)烙铁焊接:烙铁(最高30W)尖端温度不超过300℃;焊接时间不超过3秒;焊接位置至少离胶体2毫米。

(2)波峰焊:浸焊最高温度260℃;浸焊时间不超过5秒;浸焊位置至少离胶体2毫米。

LED焊接曲线 引脚成形方法:

(1)必需离胶体2毫米才能折弯支架。

(2)支架成形必须用夹具或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3)支架成形必须在焊接前完成。

(4)支架成形需保证引脚和间距与线路板上一致。

清洗

当用化学品清洗胶体时必须特别小心,因为有些化学品对胶体表面有损伤并引起褪色如三氯乙烯、丙酮等。可用乙醇擦拭、浸渍,时间在常温下不超过3分钟。

静电防护 静电和电流的急剧升高将会对LED产生损害,InGaN系列产品使用时请使用防静电装置,如防护带和手套。

篇2: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新进展

本文评述了近5年国内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分别从基因工程试剂的应用、新标记物与标记技术、新固相材料、新联用检测技术和微型化、自动化检测仪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162篇.

作 者:王栩 林金明 WANG Xu LIN Jin-ming  作者单位:北京,100084,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化学系 刊 名:分析试验室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年,卷(期):2007 26(6) 分类号:O65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综述  

篇3: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1 化学发光技术的概述分析

化学发光就是反应系统中的一些物质分子将反应释放的能量被吸收, 从基态发展到激发态, 然后再由激发态返回基态, 价格能量通过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出现化学发光的现象。在分子发光强度和被检测物质的含量之间建立的方法就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通常发光反应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需要使样品和发光试剂能够有效、高度、快速的混合, 化学发光法分析技术方法的灵敏性比较高, 线性范围比较宽, 其自动化的效果比较好, 重现性强, 这种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农业、环境等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发光方法是对样品中一段时间发光分子的数量进行检查, 而不是需要检测样品的溶液颜色, 能够使得农药残留的检出限得以降低,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但是却没有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 特别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中得到真正有效地应用。

对这种化学发光技术进行研究, 能够与农产品检测相结合, 通过实验研究, 找到检测中的规律性, 摸索出检测方法, 开发配套的检测试剂, 使其在实践检测中得以应用, 实现良好的效果。

2 化学发光技术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2.1 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当前化学发光体系中, 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是应用作为广泛, 研究最为透彻的方法, 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有着很高的发光效率, 并且能够溶于水, 适合在水中检测各种物质。碱性介质中, Luminol能够被氧化剂氧化, 进而出现化学发光, 它和氧化还原反应耦合, 能够对各种物质进行检测。

王娟等以K2S2O8为基础, 在紫外光催化作用下, 将有机磷消解为正磷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 能够与钼酸盐、钒酸盐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氧化性的磷钼钒杂多酸, 能够直接对碱性Luminol产生氧化作用, 进而出现比较强的化学发光, 再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 形成一种能够对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的化学发光方法。

范顺利等通过氧乐果的水解反应与巯基化合物发生化学发光反应, 将罗丹明B作为增敏剂, 形成痕量氧乐果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方法。高建磊等通过酸性介质中的草甘膦和大量的NO2-反应产生比较稳定的N-亚硝胺, 剩下的NO2-快速的将亚铁氰化钾氧化为铁氰化钾, 与Luminol-铁氰化钾, 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 以此形成新的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2.2 过氧化草酰酯类型的化学发光

在非生物直接化学反应中, 过氧化氢氧化芳香烃的草酰酯有着较高的应用, 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在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较高的荧光核, 1, 2-环己烷双酮同时释放出电子, 给中间体, 电子转回到荧光核时使其能够处于激发态, 使其回到基态, 出现化学发光。E.Orejuela等使用二草酸盐与HPLC技术相结合, 对苹果汁、柚子汁等中的甲萘威、残多威等进行检测, 通过苯胺灵以及氯苯胺灵水解的产物等利用HPLC进行分离, 通过化学发光与TCPO相结合, 对成熟马铃薯中的苯胺灵以及氯苯胺灵进行检测。

2.3 直接氧化发光

高锰酸根、高碘酸根以及过氧化氢等是强氧化剂, 它们在不同的介质和还原剂中能够出现化学发光。一般而言, 氧化剂分析能够出现荧光物质, 氧化被测物能够出现化学发光。M.Palomeque等通过三价铁催化涕灭威关解, 酸性介质中, 使用高锰酸钾氧化光解产物出现化学发光, 利用这种严厉对矿泉水中的涕灭威进行检测。

2.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这种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方法灵敏性比较高, 但是选择性不强, 使得技术应用受到限制。为了使这个不足得以弥补, 就需要利用化学发光方法, 将待测物质与基质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分离, 利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 这种方法在药物以及林场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J.V.Samsonova通过三种农药, 即莠去津、草净津和莠灭津的方法研究多分析物的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方法, 对环境水样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R.Pande等在光纤表面固定碱性磷酸酶, 制作成光纤传感器对硫磷进行测定。将酶在维生素H共轭的作用下, 在硅烷化的毛细管中固定硅烷化, 对其内部的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进行测定。S.M.Lee等通过农药能够使得体内的大肠杆菌的发光, 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环境样品中的叠氮化钠、氟乙酸以及残留的除草剂和杀虫剂进行检测。M.S.Ayyagari等通过有机磷, 能够使得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得以有效地抑制, 避免大环化合物脱磷酸作用下出现的化学发光原理制成了很多生物传感器, 对体液中的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进行检测。

3 结语

总而言之, 化学发光技术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农药残留情况, 使得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检出限比较高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这种检测方法不仅能够检测样品的表皮, 还能够对其内部组织进行检测, 使得检测的范围以及检测的准确性得到提升, 同时也能够减少色谱检测工作的数量。

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比较高, 特异性较强, 能够对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地检测, 当前已经在环境、医疗以及药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在农药残留领域中的检测应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和重视。化学发光技术方法是一种成熟的检测技术, 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能够很好的应用, 并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 杨金易, 曾道平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05) .

[2]王晓朋, 曾梅, 万德慧等.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 (12) .

[3]胡祥娜, 王瑞, 辛焕发等.化学发光法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 (04) .

[4]刘师文, 王刘花, 许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J].食品工业科技, 2010 (03) .

[5]于福利, 宋正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农药, 2006 (09) .

篇4: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应用

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7-0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起源于1977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主要利用了化学发光测定技术和免疫反应,化学发光测定技术有着非常高的灵敏性同时免疫反应有着非常高的特异性,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得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成为现今最新的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较其他免疫分析技术而言拥有着高灵敏度、价格低以及操作简便等多种优点,正因为这些优点使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被广泛的运用。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化学发光以及免疫,免疫分析技术就是对分析的抗原进行标记,而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就是对所产生的微观反应进行检测,以此来达到分析的目的。免疫分析就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所产生的明显现象来检测所检测物质,而采用标记免疫分析就是通过对抗原进行放射性的标记,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检测微观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1]。化学发光技术则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现象,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迁移,而具备能量的分子为了達到稳定的状态就要释放多余的能量,能量则是通过光形式释放出来,对所发出的光和能量迁移进行分析便可以知道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不仅拥有较好的灵敏度以及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而且其还有较高的精密程度,所以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食品分析中都得到了相当多的应用,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2.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主要原因则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的应用中会跨越化学、兽医以及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而这样加大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难度,因此没有在兽医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仍然是兽医学中一项疾病快速检测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快速的判定动物所发生疾病的原因,而且通过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可以监测动物体内的疾病发生概率[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我国没有较多的应用到兽医学中,而且技术也没有国外先进,这进一步制约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国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较多,比如国外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来进行动物肠道病毒检测试验、猪肉中沙门菌抗体检测以及评价胰岛素浓度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较多的应用,比在兽医学中的应用要更加广泛,而且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中非常重要。美国通过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改进,使得其具备更好的灵敏性以及精准性,现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主要用来检测甲状腺系统、性腺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中激素浓度。后来有科学家利用金刚烷衍生物在碱性磷酸酶的条件下可产生长时间辉光的特性将其运用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中,即通过碱性磷酸酶来作为标记物,完善后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科用来检测心脏病、传染病、糖尿病以及过敏症状,另外还可以用于血液系统和胰岛素的检测中。现今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运用的最好的就是Roche公司,其所创造的ECL分析系统可以检测到及其细微的反应信号,并且特异性反应极为强烈,操作过程也非常快捷。

2.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上中的应用 现今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检测食品中含有的违规成分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快速精确的测定食品中违规成分的含量,使得食品检测部门可以更好的测定食品中含有成分的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鸡肉样品中CAP的检测以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国外科学家还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来测定牛奶、牛肉以及鸡蛋中肉毒梭菌毒素A的含量,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所以所测定的结果非常准确,而且极大的节省了测试所需要的时间[3]。Yang M等科学家将增强型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以及电荷耦合器件结合起来创造了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技术,其灵敏度非常高、方法实用而且检测成本非常低。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新研究进展

3.1 新的标记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运用的重点就是检测内部微观化学反应的情况,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就需要发光物质发光时间更加持久发光更加明亮,而这可以通过标记新的标记物来得以实现。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研究标记物的发光时间以及发光强度,标记物发光需要特定酶的催化,这需要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证明哪一种标记物在哪一种酶的催化下才能够达到长时间的发光以及高强度的发光,另外对于标记物发光过程还需要较高的稳定性。目前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得到luminol-H2O2在HRP2A的催化下可以发出高强度而且长时间的光,而且发光的稳定性非常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能够快速、灵敏、精准的测定非常细微的物质含量,对于医学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都有着较多的应用,通过不断的研究会使得该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魏光伟,余永鹏,魏文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3-20.

[2] 农天雷.常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特点[J].现代医药卫生,2011-07-30.

[3] 吴建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10.

篇5: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非水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具有电泳电流低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以用于难溶于水以及在水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1]).

作 者:袁柏青 由天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年,卷(期):200937(z1)分类号:O65关键词:

篇6: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

实验发现了异烟肼在高碘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在对这一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建立了利用此后化学发光反应测定异烟肼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9~4.0×10-7 g/mL,检出限为6×10-10 g/mL,对5.0×10-8 g/mL的异烟肼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此法已用于异烟肼片剂中异烟肼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值一致.

作 者:马明阳 吕九如 MA Ming-yang LU Jiu-ru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安,710062 刊 名:分析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 年,卷(期): 23(1) 分类号:O657.39 R917 关键词:后化学发光   高碘酸钾   鲁米诺   异烟肼  

篇7: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三、独特的载体

ECL中采用的固相载体是带有磁性的直径约2.8m的聚苯乙烯微粒。其特点是反应面积极大,比板式扩大20-30倍,使反应在近乎液相中进行,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利用氧化铁的磁性,使用电磁场分离结合态和游离态,方便迅速,实现了精确的全自动化。

四、独到的磁分离技术

实现了结合相和游离相的完全自动化分离,且检测池在无电场时彻底清洗,避免了交叉污染。

五、超高的测定灵敏度和测定线性

发光信号检测的宽线性加上电化学发光独特的标记物本身(发光底物)循环发光和专利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包被技术的信号放大作用,使电化学发光测定的检测下限可达10-12和10-18级,线性范围最大超越7个数量级,在待测抗原(抗体)极微量或达到病理期极限时,均能准确测定,避免了样本稀释重测定,既节约时间,又节省试剂。

六、稳定的试剂

电化学发光标记物三联吡啶钌在无电场和递电子体(三丙胺)存在的自然环境下非常稳定,保证了用它标记的抗体(抗原)试剂也非常稳定,2-8℃可稳定一年以上,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和<7%,在首日使用之后也可以稳定3个月。

七、简便创新的定标概念

每个测定项目的基本定标曲线已由罗氏公司完成,并已存入试剂的二维条形码,自动读入仪器,用户只需进行二点重定标即可。

八、简便稳妥的二维条形码——当代最先进的全自动信息处理技术

二维条形码是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存储超过一千字节的信息,使同批试剂仅做一次2点定标,亦使仪器自动化程度升高,不必做大量的定标、质控等前期工作,厂家已做12点标准曲线,既节约时间,又保障结果的准确。

九、先进的闪烁存储技术

断电时软件数据永不丢失,避免硬盘损坏,导致系统崩溃,启动速度比硬盘快10倍。

十、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检测项目广泛应用于甲状腺、性激素、骨代谢、心肌梗塞、肿瘤标志物、传染病抗原抗体等的定量测定。

篇8: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取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抽血分离血清 (浆) 后立即上机测定。

1.2 试剂

所有试剂均购自美国Abbott公司。

1.3 仪器

美国Abbott公司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1.4 方法

按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所测结果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1.5 阳性判断标准

HBsAg以IU/ml为单位, 结果0.05时判为阳性;HBsAb以IU/ml为单位, 结果≥10mIU/ml时判为阳性;HBeAg以S/CO为单位, 结果>1.0时判为阳性;HBeAb以S/CO为单位, 结果<1.0时判为阳性;HB-cAb均以S/CO为单位, 结果>1.0时判为阳性。

1.6 结果表述

以1、2、3、4、5分别代表乙肝两对半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并以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 如某患者血清病毒学标记的检测结果为HBsAg阴性、HBsAb阳性、HBeAg阴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 则该模式代码为“245”, 余类推。

2 结果

观察的1 000例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的模式共有16种。各种模式及其阳性率分布见表1。常见模式 (阳性率占10%以上者) 主要为135、145、2、25、245及全阴性。表中其余为少见模式其阳性率均在4%以下。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是嗜肝DNA病毒科中哺乳动物病毒属的一员。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仅为42nm, 又名Dane颗粒。这个微小的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的蛋白质, 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HB-sAg本身并无传染性。核心部分含有核心抗原 (HBcAg) 和e抗原 (HBeAg) 等,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HBV的抵抗力很强, 能耐受60℃4h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 煮沸10min、65℃10h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 -20℃中可保存15年。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等对HBV易感, 并可作为实验动物。在体外培养HBV尚未取得满意效果。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 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 即表面抗原 (HBsAg) 和表面抗体 (抗HBs或HBsAb) 、e抗原 (HBeAg) 和e抗体 (抗HBe或HBeAb) 、核心抗原 (HB-cAg) 和核心抗体 (抗HBc或HBcAb) , 简称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1) 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 (抗-HBs) 成人暴露于HBV后最早1~2周, 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了HBsAg。在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可持续存在多年。抗-HBs出现于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 在疾病的恢复期开始出现, 在6~12个月内逐步上升至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 至10年内转阴,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除血液外, 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物, 如唾液、尿液、精液之中, 是HBV存在的间接指标。 (2) 核心抗原与核心抗体 (抗-HBc) 血清中的抗-HBc出现于HBsAg出现后3~5周, 当时抗-HBs尚未出现, HBsAg已消失, 只检出抗-HBc, 此阶段称为窗口期 (Windowphase) 。IgM型抗-HBs只存在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 有鉴别诊断意义。低水平HBV感染时, 血清中可出现单独抗-HBc阳性。 (3) e抗原与e抗体 (抗-HBe) 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 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抗-HBe长期存在时, 提示HBV DNA已和宿主DNA整合。

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模式对乙肝临床分型、病程发展及疗效观察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往大多实验室均采用ELL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 并进行了模式分析。而笔者采用目前国际广泛采用的先进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 其检测结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性佳。笔者检测结果模式共11种与文献[1]采用ELISA法报告的23种模式则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由于ELISA法检测结果灵敏度较低, 或使用一步法检测两对半而与出现“Hook效应”有关。在实验中如出现1345, 1245等特殊少见模式时, 实验室均对该血样进行复查 (2次结果均一致) 。在1345模式中, HBeAg的含量在1.61~6.01之间 (单位S/CO) 。而HBeAb结果在0.50~0.72之间 (单位S/CO) , 说明HBeAg、HBeAb的含量均在低值 (即弱阳性) 范围, 此种模式可能是“135”向“145”的中间转换模式[1]。1245模式中HBsAg, HBsAb含量均较高, 可能为HBV不同亚型感染。

总之,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结果更快速、准确、灵敏, 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CMIA) 技术检测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特征。方法:用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 00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 对于检测发现少见模式 (“1235”、“1245”、“1345”) 的31例标本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CMIA法定量检测结果共16种模式, 常见模式以“145”、“135”、“245”、“25”、“2”及全阴为主。ELISA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结论: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 CMIA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 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篇9: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关键词】 临床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02-0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标本用量较少、稳定性较高、标记物制备较容易、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主要将免疫分析与化学反光分析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发射免疫以及荧光免疫测定之后的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经常需要检测和分析表征性物质,以判断疾病以及身体病理特征[1]。通过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快速分析各种物质,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1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概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分析系统,用于抗原、抗体、酶、激素、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检测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分析是根据免疫反应情况,待免疫反应完之后加入酶或氧化剂等发光底物,发光底物经过氧化会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中间体,通过发射光子来释放能量,以达到稳定状态。而免疫分析是在抗体或抗原之上利用标记物进行直接的标记,标记物为化学物质或酶,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带有抗体免疫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是以化学发光剂对抗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磁颗粒性、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之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处于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化学发光剂,将发光促进剂加入到结合状态的部分,使其进行快速的发光反应,并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检测处于结合状态的发光强度。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系统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试剂储存的时间较长等优点,可根据激发态分子能量的来源,将化学发光的过程分为生物发光、光照发光和化学发光。

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类别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主要分为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是通过抗体或抗原在标本中发生反应之时,采用发光的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是采用吖啶酯对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后会产生一种复合物,加入氢氧化钠和带有双氧水的氧化剂后呈碱性,出现发光、分解等现象[2]。而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过程包括化学反光和电化学,将三丙胺作为电子供体,对抗体或抗原用三联吡啶钌进行标记,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而产生发光反应。

3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析

3.1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清学的标志物,是治疗和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诊断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抗体或抗原的表面部分是否受到感染,这样的诊断为常规酶法,但常规酶法会使低病毒含量的携带者出现漏检的情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以前的常规酶法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分析,如对于已感染免疫病毒的儿童,应对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以Bowser等进行测定,检测出的灵敏度较高。

3.2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肿瘤在发生与增殖的过程中,通过肿瘤细胞进行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与肿瘤细胞发生反应,产生酶、激素、白质以及癌基因产物等物质。患者的细胞、血液以及组织中都会有肿瘤标志物,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难以发现的肿瘤标志物。通过对患者进行体外的辅助诊断以及术后监测,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采用Mac等诊断和监测食管癌患者的病情,如对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浓度、鳞状细胞癌的抗原浓度等进行检测。以Raslan和Shabin对健康孕妇德阴道液和胎膜早破中的人绒毛膜促线性激素和AFP标志物进行比较,AFP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

3.3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 在临床检验中,经常以同丁酶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定量测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的标记物,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通过采用Dutra等将肌钙蛋白T(cTnT)的受体分子制成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测,其方法较好,具有相关性,可以应用到临床中对标本进行检测。

3.4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激素 激素是细胞和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指散在内分泌细胞中或内分泌腺所分泌出来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和测定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通过以Vutyavanich等对血清中的促黄体生成素、睾丸素、促卵泡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进行检测,以Karlsson对患者甲状旁腺进行检测,以Gayk和Schmidt对骨代谢标志物中的降钙素进行测量,并和放射免疫法相比,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5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其他物质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还可以分析细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酶以及基因等。通过Dasgupta等对血清中高辛含量进行检测,以Quan等对食物中含有的盐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施丽娟.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4):57-58.

[2] 刘爱国.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7(14):89-90.

篇10:加替沙星铽敏化化学发光与应用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GFLX), 1-环丙基-6-氟-7-(3-甲基-1-哌嗪基)-8-甲氧基-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1/2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氟喹诺酮抗菌药物, 与现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 增强了对金葡萄菌、肺炎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 对厌氧菌、支原体和抗酸菌也有抗菌活性, 拓宽了抗菌谱. 该药物的水溶性好, 易吸收, 代谢稳定, 副作用小, 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1,2]. 其8位带有甲氧基, 是光毒性最小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此药物的分析方法的研究在临床治疗和药动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GFLX的分析方法仅有高效液相色谱法[3]和荧光光度法[4].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复杂, 仪器昂贵. 荧光光度法干扰大, 不适于生物样品的测定. 我们依据Tb3+-GFLX能极大地增强Ce(Ⅳ)-Na2SO3产生的微弱化学发光现象, 提出了Tb3+-GFLX-Ce(Ⅳ)-Na2SO3敏化化学发光测定GFLX的新方法. 此方法灵敏度高, 测定范围广, 仪器和操作简单, 不需要光源和无光散射等背景干扰的特点, 尤其与流动注射相结合, 测定简单快速, 重现性好. 线性范围为2.0×10-8~1.0×10-6 mol/L, 检出限为3.5×10-9 mol/L(3σ), 相对标准偏差为3.2%(c=1.0×10-7 mol/L, n=11). 此法用于生物体液中GFLX的测定, 不需预先分离, 适当稀释即可测定. 本文简述了发光机理.

作 者:连宁 赵慧春 孙春燕 金林培 张仲伦 郑雁珍 作者单位:连宁(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赵慧春,孙春燕,金林培(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5)

张仲伦,郑雁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篇11: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介绍了化学发光试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类型,综述自以来化学发光试剂在有机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作 者:魏新庭 刘道杰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化学试剂  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REAGENTS 年,卷(期):2004 26(5) 分类号:O644.1 关键词:化学发光试剂   有机分子   检测   综述  

篇12: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在氢氧化钠介质中,H2O2协同KIO4氧化鲁米诺产生强化学发光,白藜芦醇可抑制其化学发光强度,据此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定白藜芦醇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法测定白藜芦醇的检出限为27 ng/L,线性范围为8.0×10-8~7.0×10-6 g/L,对2.0μg/mL的白藜芦醇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82%,用于实际样品中白藜芦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 者:李丽 黄玉明 LI Li HUANG Yu-ming 作者单位:李丽,LI Li(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贵州,遵义,563002)

黄玉明,HUANG Yu-ming(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

篇13:化学发光技术要求

在生物学与医学的应用中,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灵敏度强、简单、方便和快捷等特点, 为化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参考依据。在实践过程中,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在分子杂交上的应用, 充分展示出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对于提高化学研究价值起到重要影响。

1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的工作原理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增强化学发光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使用氧化剂, 使发光物体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和碱性磷酸酶 (AP) 的催化氧化作用下, 呈现活跃状态, 以在激发状态向着基态转化的过程中出现发光。一般情况下, 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和碱性磷酸酶 (AP) 所产生的光强度不是很高, 因此, 需要添加一些氧化物或化合物来增强发光物体的发光强度, 以促进相关仪器检测和胶片感光的灵敏度有效提高。下面对以磷酸化金刚烷环氧化物和以鲁米诺及其衍生物为发光剂的化学发光体系进行分析:

1.1 以磷酸化金刚烷环氧化物为发光剂的化学发光体系

从化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可知, 上述体系中的磷酸化金刚烷环氧化物作为一种系新型发光剂, 它的化学名称是AMPPD, 衍生物主要包括HMPPD、CSPD和AMPGD等, 而催化剂是被碱性磷酸酶催化而来的,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 在原位杂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信号强度和噪音比值。与此同时, 以磷酸化金刚烷环氧化物为发光剂的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剂是由5-正十四烷酸一氨基荧光素5-amino-fluoresceinl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形成的微胶粒, 在原有的基础上, 可以使物体的发光强度提高四百倍左右。

1.2 以鲁米诺及其衍生物为发光剂的化学发光体系

在上述化学发光体系中, 作为发光剂的鲁米诺, 在化学上的名称是氨基苯二酞肼, 它的衍生物主要有ABEI、异鲁米诺等, 而氧化剂是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催化剂是辣根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某些金属离子、血红素、微粒体氧化酶和黄嚓呤氧化酶等, 增强剂是6-羟基苯并噻唑与它的衍生物、有对位取代基的酚类两大类。在实践应用中, 使用上述增强剂可以使发光物体的发光强度增强上千倍, 同时还可以使氧化剂和发光剂所产生的“本底”发光强的得到大大降低, 最终不断延长物体的发光时间。

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学、医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简单、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 大大提高相关策略和检测的精确度, 大大推动化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一般情况下,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检测系统、免疫测定系统、蛋白质印迹检测系统和寡核昔酸标记与检测系统四个部分, 都是通过化学发光来输出相关信号, 以在底片和光学仪器中得到有效记录和观察。

2 增强化学发光的基因检测系统

在实践应用中, 增强化学发光的基因检测系统是采用的核酸标记方法, 可以对长度超过50bp的探针进行有效标记, 一般在单拷贝基因的标记中使用的是超过300bp的探针, 以保证检测的灵敏度。一般情况下, 增强化学发光试剂盒由分子杂交、探针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检测相关的试剂组成, 比较适合在尼龙膜和硝酸纤维素膜上使用, 具有方便、简单、快捷和易操作等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标记的时间是20分钟, 预杂交的时间是10分钟和15分钟之间, 检测需要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其中包括夜间的杂交处理, 因此, 全部的检测过程可以在18个小时内完成, 并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

在生物学和医学中, 增强化学发光的基因检测技术在分子杂交、N-ras基因分析等中得到广泛应用, 使大肠杆菌内毒素基因检测、人染色体DNA含量、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基因限制性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的病原体分类、动物分类学、植物和真菌分类和斑点杂交检测HBV与DNA等方面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增强化学发光的酶联免疫测定系统

在实践应用中, 增强化学发光的酶联免疫测定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检测方法, 在带有多个抗原位点的蛋白大分子中, 一般采用夹心法的酶标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在上述检测中获得的抗体免疫性吸附样品中的抗原, 与碱性磷酸酶的抗体相结合, 可以运用到蛋白质第二抗原位点的相关分析中, 并且, 在经过洗涤后加入酶, 在催化作用下产生的发光强度与物体的抗原浓度比成正比关系。在生物学和医学中, 对阳性克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等进行检测, 抗原充分应用上述实验方法。

随着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 采用化学发光仪来进程物体发光强度的测定, 抗原对抗原、抗体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已形成了铁蛋白、AFP、孕酮、癌相关抗原、卵泡刺激素、T3、T4、TSH、T4结合蛋白、血清Ig E、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测定方法, 基本上达到临床诊断的相关要求。

4 增强化学发光的蛋白质印迹检测系统

在实践应用中, 增强化学发光的蛋白质印迹检测系统具有曝光时间短、简单、方便和快捷等特点, 与高效CSPD化学发光底物相结合, 在碱性磷酸酶检测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标记的免疫复合物、链亲合素碱性磷酸酶共价结合物的蛋白质检测中,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可以取得很好的检测效果。随着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学与医学中的不断实践应用, 蛋白质印迹检测系统在癌胚抗原、血清AFP、TSH、孕幽酮和Western印迹实验的lg G抗体分析等方面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5 增强化学发光的寡核苷酸标记与检测系统

在实践应用中, 这种系统的标记物是AP和HRP, 普遍应用于50bp以下探针的标记, 在寡核苷酸探针的合成中, 采用化学发光和5’-末端标记法进行标记, 并通过一个羟基化后的寡核苷酸和衍生化出来的AP与HRP进行耦联。一般超过50个碱基的DNA探针进行酶标可以直接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一聚乙烯亚胺复合物, 寡核苷酸探针的标记采用的是半抗原标, 如生物素和荧光素等。例如:在昆虫分类研究中, 可以灵活运用寡核苷酸探针的酶进行标记;寡核苷酸分子的杂交采用碱性磷酸酶发光体系, 以及相关DNA测序中上述检测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大降低曝光时间。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增强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实践应用, 从而为化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推动发光技术不断发展。

摘要:近年来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得到逐步应用, 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增强化学发光技术的工作原理、增强化学发光的基因加测系统、增强化学发光的酶联免疫研究、增强化学发光的蛋白质检测系统、增强化学发光的寡核苷酸标记与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以促进增强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实践应用更加广泛。

关键词:增强化学发光技术,生物学,医学

参考文献

[1]濮江, 王洪凌.从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看生物化学的发展[J].化学教育, 2012, 05:77-80.

[2]陈海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05:56-59.

[3]郭炫, 李建平.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01:57-59.

[4]朱竑, 王金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临床应用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05:424-428.

篇14:让化学在生活中发光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意义 教学对策

化学研究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藏区初中学生来说,使用的教材不仅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而且加上语言带来的障碍,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他们来说化学学习是一个难题,普遍存在化学学习障碍。化学学习不仅不能为其参加中考加分,反而成为拉后腿的科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应用中理解化学知识,在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化学水平。

一、在藏区初中化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化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身边生活知识,用学生都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接地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知识对学习基础不牢固的西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加上教材中普遍使用汉语编写,语言的障碍使得化学学习更晦涩难懂。开展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不仅使课堂更生动,而且直观、形象的解释比起教材上呆板的叙述更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三)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理念。

化学是一门关于生活的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化学学习与生活实现有效结合,学生就能真正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活学活用,在运用中理解化学理论,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理念。

二、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研究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中选择教学素材,开展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研究生石灰与水发生的反应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次煮鸡蛋,将鸡蛋放进生石灰中,加入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当水遇到生石灰冒出大量白色水蒸气的时候,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然后当着学生的面敲开鸡蛋,鸡蛋已经熟了,让学生带着“水遇到生石灰发生了什么”的问题进入新课,探讨相关化学反应过程。再如在研究木炭的吸附性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墨水、木炭开展相关的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木炭具有的吸附能力。

上述小实验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虽然可能学生并没有注意到,但是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帮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记忆相关的化学知识点,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

(二)利用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化学并不是一门注重死记硬背的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观察与探究能力培养,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是培养科学探究思维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探究精神。如进行铁钉生锈的研究之前,给每个学生分发一颗铁钉,让学生用小纸盒装起来放在教室,每天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分析铁钉生锈的原因有哪些。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感受实验乐趣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

开展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究二氧化碳的特性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二氧化碳倾倒实验,在密封的玻璃箱中分层点燃蜡烛,将制好的二氧化碳导入玻璃箱中,观察现象,发现蜡烛熄灭的顺序是由底层到顶层,以此判断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而且不能燃烧,更不支持燃烧。

(三)以微型实验代替传统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西藏地区受到经济与自然条件的影响,教育水平受限,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器材缺乏,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有效解决物质缺乏的制约,以最少的器材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如用矿泉水瓶制作洗瓶等,在动手中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每个地方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西藏地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当地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学好化学,开拓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德刚.西藏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娱乐网站加盟代理协议书下一篇: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