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2024-07-02

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精选6篇)

篇1: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摘 要:在我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业普遍实行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投资银行业务日益成为其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项。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今的国际背景,强调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安排及具体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混业经营

随着海外一些综合性的金融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进入我国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利用其在人才、数据、产品及混业经营方面的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势在必行,如何寻求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取得突破,是摆在我国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共同 问题。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具有一些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体系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资本市场则为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提供发展渠道。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天然缺陷,资产、负债在收益与风险上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商业银行功能的日趋衰落和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以资本市场为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时势的必然选择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国际上来看,早期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随后逐渐扩展到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产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并非多数投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金融危机前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的承销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基本在10%以内。我们认为,投资银行业务范畴不应仅限于狭义的承销和交易服务,而应包括前述各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业务之外,仍然可开展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以及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此外,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改革的推进,股权直接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可涉猎的投资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也已成功实现上市,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实施。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一、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收益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得以较快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计划等直接融资产品发行额不断提高。从国外银行的情况来看,直接融资对银行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大型优质客户信贷业务方面。如汇丰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仅占全部大客户收入的38%,花旗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也远小于非利息收入。德意志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在1998年之后也是逐年下降的。与西方国家转型阶段的情况相似,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用贷款价格竞争大型优质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应深入拓展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战场的投行业务,通过参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完善服务功能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投资银行等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其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团队等内源性优势,通过先发战略确立市场地位后将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体现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关联效益,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按照WTO协定全面向外资开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进一步挤占了国内银行的业务和利润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体还是贷款、清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而国内的外资银行则能够通过其混业经营的母公司,获得综合化的业务支持、客户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当前,各大银行已经通过改制上市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完善了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了风险和内控能力,在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外资的挑战,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收购或设立证券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综合化经营模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加大跨市场综合产品创新,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继续为客户提供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适时收购证券公司,获取证券市场业务牌照,作为对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品牌和产品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品牌和知名度,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在清算、代理、现金管理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易于提高客户对投行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是资金优势。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风险隔离的情况下适当互动,可以为开展投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的主导地位。大型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这为开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将来的中长期企业债券业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是客户和网络优势。大型银行拥有完备的海内外机构网络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在长期的业务经营中与大部分客户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关系,对于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尽管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国内大型银行尚不具备机制、人才、经验以及国际化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暂时还难以与其在特大型企业的海外上市、重组并购等领域进行直接的正面竞争,但在企业境内资产证券化、银团安排与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股权私募、上市发债顾问、常年财务顾问和企业资信服务等方面仍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国际顶尖银行大部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中国工商银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定位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投行业务。

一、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加。2002年工商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当年全行境内分行实现投行收入1.9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4.82亿元、10.34亿元、18.02亿元、27.60亿元、45.05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14%、74%、53%、6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步增大,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工商银行境内机构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同比增长78.2%,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14%,已发展成为与代理、结算和银行卡业务并列的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和第三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来源。在国内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远超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工商银行80.28亿元的投行收入相当于同期国内前二十大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就连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在年报中坦言,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精品项目不断涌现。四年多来,工商银行在重组并购、银团及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主要投行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努力探索,承揽、运作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投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重组并购方面,工商银行相继营销运作了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张裕股权转让、晨鸣控股企业改制、大唐移动股权私募、山东电力集团以及苏州大学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工商银行向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投行服务的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在银团及结构化融资方面,工行完成了江苏海力士-意法7.5亿美元、江苏利港电厂三期、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等大型银团项目以及河南中原高速股份公司107.75亿元结构化融资银团,并推动铁道部武广铁路等结构化融资项目。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完成了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出近20亿元的国开行优质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并积极运作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理财计划、浙江交投集团高速公路理财计划、重庆渝涪高速公路理财计划等项目,提供包括结构设计、交易执行、中介机构协调和担保等的一揽子投行服务。在短期融资券方面,先后完成上海石化、大众交通、中铁工程等十多家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在企业上市发债顾问方面,完成江苏亚洲环保上市顾问等项目。在常年财务顾问方面,为江苏太平洋建设、华西村、新科电子等大型客户提供了综合顾问服务。

三、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不断出现。2006年,随着工商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私募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97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50%。从投行项目实现收入看,2006年全行完成单笔收入超50万元投行项目854个,累计入账收入11.40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40%,其中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360个,超过500万元的有4个。在咨询顾问类业务中,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已逐渐探索出四种主要服务模式,即针对高端客户的以咨询业务为主的模式,针对中小客户的以研究服务和一般业务咨询为主的模式,针对潜力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先导模式以及以财务咨询为主的专项咨询模式。2006年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签约客户达到6144家,实现业务收入9.3亿,成为密切银企关系、创新投行服务的重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由于不受法律法规限制,在投行业务运作和业务范围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优势,进行投行业务市场定位。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的政策法规制约,开展投行业务,除考虑自身战略目标和优势外,还应考虑政策法规的约束以及国内专业投行和国际专业投行的竞争因素。为此,必须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合适路径和环境建设等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路径选择 一直以来,国内投行业务市场被中资专业投资银行(即证券公司)所垄断。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型专业投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拓展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IPO 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介入原本属于专业投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与贷款等债券融资业务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上形成特色。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借鉴了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围绕经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发展战略,选择了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的投行业务发展模式,拟定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步是“以内为主”阶段。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行内设置的投行部门为主体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包括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以及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管理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需要选取恰当时机、恰当方式组建证券公司,获取直接投资、证券承销、交易和经纪、受托资产管理等全面境内投行业务牌照,完善投行服务功能。第二步是“内外并重”阶段。继续在商业银行内部稳步发展咨询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并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行属投行机构全面开拓股票债券发行承销交易经纪、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传统牌照类投行业务,促进行内外各项投行业务齐头并进,行内外投行机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投行产品体系,逐步使投行业务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并列的重要业务板块,投行业务成为大客户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及盈利来源。

二、建立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同,投资银行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必须把业务创新摆到突出位置,从机制上促使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投资银行也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因此,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相对称,让有限资源向最能为银行创造投资银行收益的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商业银行要依靠一大批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而且懂国际金融惯例和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创新性人才来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在有相应人才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组建一支优秀的投行分析师团队,针对大型客户开展并购、承销、证券化等品牌类业务,并为顾问类业务提供研发支持。还可以在投行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

三、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从1998年花旗银行的大合并到现在的分离业务过程,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想象中大,相反,业务的合并还会导致风险串联等负面效应。花旗的“瘦身运动”(出售了它的财富管理和经纪业务)虽然能够贡献短期的资本金,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据现在的主流意识,花旗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剥离或隔离它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才是根本。因此可以得知,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新兴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不仅不会形成金融资源的相互支持,还会导致危机中的风险串联和资本争夺,风险隔离和资本独立是金融集团长期发展的必须。

由花旗银行的教训可知,商业银行在其职能架构下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建立起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同时,健全业务风险管理。首先是要从组织和体制上实现业务风险隔离与资本独立,在未来拓展综合化经营过程中,要确保商业银行各业务主体相互独立,风险自担,尤其是股票承销、交易最好由独立的法人主体承担。其次是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跨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积极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国外银行的合作与交流,为混业经营做好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根据工行和建行的成功经验,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易采取境内分业、境外混业的模式。利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境外组建投资银行机构,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又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服务,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合作和联动,争夺海外市场的业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推荐广东企业到香港上市,前期的财务顾问由广东分行的投行机构完成,最终的发行上市由工商东亚完成。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也先后完成中国电信环球债券发行等多项业务。

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适应全球金融竞争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和盈利丰厚的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积极进行新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丰富金融服务技术内涵,保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稳步实施,做好国内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模式转换的过渡。参考文献:

[1] 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 段元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J].济南金融,2002(1).[3] 武士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5(1).[4]王慧卿.花旗银行的兴衰路.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8).[5] 宋海林.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刊.2004(12).[6] 刘明康.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银行家网.2006(8).

篇2: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对公存款又叫单位存款,是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将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是商业银行低成本负债的主要来源,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加快对公存款业务发展,对进一步做大邮储银行规模,提高邮储银行盈利水平,加快邮储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在邮储银行开办对公存款业务的今天,对公存款市场已基本上被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瓜分,邮储银行开展对公存款业务处在“开头难”的状态。那么,如何破解“开头难”、继而做大做强这项业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找到资金源头,这是发展的前提。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系统地收集资金信息;找到了资金,也就找到了客户。一旦客户在邮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只要维护得好,一般不会轻易变动,最终会成为邮储银行的忠实客户。对于原来已有的单位客户,可以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分析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找出一部分可以争取[:http://]过来的客户,进而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从法律的角度看,资金掌握在所有者手中或使用者手中,前者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信息的收集可从当地工商行政部门获得;后者如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等,典型如财政、社保、医保、教育、住房公积金等。如果找到了对公存款的资金来源,就如同渴者找到了甘泉。

其次,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将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整理。可根据客户资金量的大小及客户发展前景,将客户划分为一般客户、中端客户、高端客户;要注意,分类不是静止的,可根据客户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尤其在对公存款业务的发展上,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极为重要。

对于一般客户,可由网点进行公关、维护,这类客户因其自身价值不大,同业竞争较小,所以,应侧重于服务营销,辅以关系营销,只要服务得好,一般来说是不会流失的。但这类客户也是对公存款业务的基础客户,因此,也不能忽视,在对网点绩效考核中应以发展户数多少作为量的标准进行考核。

对于中端客户,应由专门的营销部门或营销人员进行客户管理,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会引起同业者的竞争,因此,应在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上并重。很多网络型企业也属于这一类客户,省、市、县联动也很重要。

对于高端客户,因其含金量大,地位重要,因此同业竞争最为激烈,而且绝大多数这类客户是资金的使用者,他们在邮储银行开办对公存款业务之前,已经与各商业银行、农信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此类客户的有效营销是目前对公业务发展的瓶颈。

我认为,要突破这个瓶颈,实现对高端客户的有效关系营销,是发展对公存款业务的关键。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要善于发现关系。生活处处皆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只与类我者(指那些在经历、教育、经济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相交,或同邻近者(指上班族的社交网络中多是和自己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如部门同事)相交,关系不够广泛,这样,在做业务尤其是对公存款业务中,是有局限性的。我认为,要以一种开放的理念,通过各种会议、各种活动来有意识地扩大单位及个人的交往范围,积累人脉,并从中发现各种有用关系。

二是要建立关系。一旦锁定目标客户,找到有用关系,尤其是找到关键的人,就应该加强沟通,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在这方面,主动性及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三是要使用关系。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关系、建立关系,目的是为了使用这些关系,以期达到业务发展的目的。在使用这些关系中,要本着真诚以待、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双赢。我们邮储银行霍邱县支行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实效。在争取财政存款过程中,一直进展不利。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当地人民银行的领导聊天时诉说苦衷,他们主动提出帮忙,牵线搭桥,使我们和财政坐到了一起,让财政在邮储银行开设了专户,目前合作良好,一季度存款日均2000万元。

篇3:广电业务发展趋势与业务捆绑技术

1.1 全业务

“全业务”喊声四起。针对“全业务”没有明确定义,但“全业务”的“全”字代表全业务概念具有扩展性,全业务会不断容纳新的业务,是衡量运营商的综合业务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广电行业来说,全业务包括视频、数据、语音、多媒体信息等综合业务服务。全业务不仅仅包括传统数字电视业务以及宽带接入、视频点播、高清电视等增值业务,还包括以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媒体新业务。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全业务不仅仅包括公益类的公众电视业务、音频广播业务、共享工程信息服务、阳光政务等基本业务,还包括付费电视、流媒体服务、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

目前广电总局正在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构建自己的全业务运营体系。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承载的全业务将包括现有的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1.2 广电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的数字电视化是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主体分别在进行,各地的政策是不一致的。故各地数字化的进程和开展业务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地方都在建综合的数字电视网,是基于有线电视的,它的网络承载能力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只提供广电业务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全业务的能力。表1举例说明广电业务发展现状。

除了通过不断开展新的业务来提高业务的多样性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各地网络运营商还利用多项业务捆绑销售以提供更实惠的服务,来吸引客户的关注。比如天津泰达采取的一系列多业务交叉捆绑优惠政策,其中用户订购60元/月的包月宽带加30元/月的VOD基本包可优惠至80元/月。再比如,作为全国首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上海,在以固定电话、数字电视和互联网三大业务形态组成的复合市场中,中国电信上海市分公司和原隶属于广电系的“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是两家竞争性的网络平台运营商。上海电信采取了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固定电话、数字电视和宽带接入服务的捆绑销售策略,而东方有线却苦于号码频谱资源匮乏无法开展固定电话业务,因此只捆绑了数字电视和宽带接入业务。

1.3 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对广电行业业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从六个方面描述广电行业业务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1)多功能终端趋势

无论是开展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电视商务还是基于通信的视频电话、彩信短信、数据上网等业务,都体现出一点:网络运营商正在通过拓宽增值业务将单一的“娱乐电视”转变为“多功能电视”。

(2)多终端融合趋势

无论是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还是手机电视等移动多媒体的兴起,都预示着一点:网络运营商想通过电视、PC、手机等“多种终端”来让客户体验综合多样的服务。

(3)多业务形态趋势

网络融合并不是业务融合的必要条件。目前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未实现“三网融合”,但三网的传统业务已经渗透、互相集成,衍生出新的业务形态,比如传统的数字电视业务和电信话音业务可在互联网上实现,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和电信视频电话、彩信短信业务也可以以广播电视的形式到达用户。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承载的多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业务的融合,如IPTV、手机电视、互动电视业务无不表现出融合特征。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将会日益承载着越来越丰富的业务。

(4)多网络融合趋势

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提供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综合服务,那将是目前或将来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分别提供的服务的总和。将来网络之间提供服务能力的差距将缩小,网络之间的差距将只是拥有牌照不同、提供服务的限制不同带来的服务范围的差距。

(5)多业务捆绑趋势

全业务运营将开展视频、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组合打包捆绑销售。业务捆绑是一种多种业务打包组合营销的方式,也是一种为客户统一提供各种服务的策略。业务捆绑可以不考虑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只考虑业务融合后所提供的业务集合体。

(6)多业务融合趋势

业务融合是一种多种业务融合在一起的形态,将来的全业务将融合现有的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2 业务捆绑技术

2.1 业务捆绑定义

业务捆绑是顺应满足业务种类日益丰富、客户对个性化和综合化业务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概念。从以下两个角度给出“业务捆绑”的定义。

从经营策略角度来说,业务捆绑是一种多种业务打包组合营销的方式,也是一种为客户统一提供各种服务的策略。其中统一服务是对单个客户提供多业务的统一账单、统一支付、统一账号和密码等服务。

从业务支撑技术角度来说,业务捆绑是一种支持多业务运营的技术手段。业务捆绑技术使得不同类型的业务和组合业务变为可识别业务,能被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采集、计费、结算、授权等各个环节所识别,并能促使各个环节能按照业务属性完成相关处理,业务捆绑价值图如图2所示。

业务捆绑是业务支撑系统实现多业务融合的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其目的是实现各种业务接入,这里的接入不是网络设备的接入,是概念的接入,是在硬件环境具备的情况下,使用业务捆绑技术灵活定义并可扩充业务、业务组合和资费的相关属性,最终达到业务捆绑在经营策略层面的目标。

2.2 业务捆绑流程

业务捆绑技术经过模板定义、业务定义、产品定义、接口定义四个步骤,包括模板设置、业务申请、业务审核、业务管理、业务发布等业务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业务捆绑技术的实现有利于解决业务组合销售、交叉优惠等问题。

2.3 业务捆绑模型

业务捆绑技术的核心就是定义和实现一套业务捆绑模型,使系统能支持不同的客户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计费方式、不同组合方式和优惠方式、不同付费模式、不同支付手段。业务捆绑技术定义的数学模型同时也是整个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核心部分。这里主要从总体上来介绍两种模型:业务捆绑分类模型和业务捆绑分层模型。

2.3.1 业务捆绑分类模型

业务或业务组合作为活动主体参与业务支撑的各种活动如计费、授权、结算等。因此,业务组合分类不但需考虑与业务本身相关的内容要素,还需计费、授权、结算等考虑各种活动要素。

通过对业务组合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业务组合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按内容分类

按照业务的内容属性分类,业务组合可以分为同类型业务组合和不同类型业务组合。

(2)按内容提供商分类

按照内容提供商分类,业务组合可以分为同内容供应商业务组合和不同内容供应商业务组合。业务包含的内容由内容提供商提供,考虑到最终网络运营商要与内容提供商间需进行结算,因此业务所属的内容提供商不同,自然带来业务组合的差别。

(3)按授权分类

按照业务授权所需的授权厂商分类,业务组合可以分为同授权厂商业务组合和不同授权厂商业务组合。业务组合的授权方式不同可以区分不同的业务组合,而授权厂商可以决定授权方式,因此,可按授权厂商类区分业务组合。

(4)按计费分类

按照业务参与计费的计费方法分类,业务组合可以分为同计费方法业务组合和不同计费方法业务组合。

2.3.2 业务捆绑分层模型

业务捆绑分层模型如图5所示,按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分为概念模型、规则模型、定价模型、产品模型、业务模型、关联模型。其中:

概念模型是通过模版配置针对业务的基本要素建立的模型,基本要素包括业务相关的基本属性甚至是针对业务相关的术语定义。概念模型是对业务概念的统一。

规则模型是通过规则配置针对业务规则(配置规则、计费规则、结算规则、结账规则等)建立的模型。规则模型是对规则管理的统一。

定价模型是通过资费配置针对费率优惠信息建立的模型。定价模型是定价管理的统一。

产品模型是通过产品配置针对产品的定义建立的模型。产品是授权的最小单位,也是销售的最小单位。可以单个产品销售,可以组合成业务策略销售。产品模型对最小单位的统一。

业务策略模型是通过业务策略配置针对业务组合建立的模型。相同或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可以组合打包组成业务或策略,有利于实现多种业务组合促销优惠方法。业务是同业务类型产品组合而成,是最小的定价单位。相同业务类型和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均可组合成策略,实现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组合捆绑优惠。业务策略模型是对销售目录的统一。

关联模型是与以上几种模型相关的模型,如用户模型、账户模型和地域模型等。业务捆绑后参与计费、结算等活动,所以必然关联用户、账户等实体。关联模型的关联属性对业务接口的定义至关重要。因此,业务捆绑模型只关心关联模型的关联属性。

2.4 业务捆绑平台

实现业务捆绑技术的方法是基于业务捆绑模型建立一个业务捆绑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业务接入管理、业务模型设置、业务规则管理和业务接口平台等功能。业务捆绑平台的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

业务控制平台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业务接入管理负责完成新业务的申请和审核,包括业务申请和业务审核功能。

(2)业务模型设置负责业务捆绑模型的设置,包括概念配置、规则配置、资费配置、产品配置、组合配置和关联配置。模型设置是为了实现业务捆绑分层模型。

(3)业务规则管理负责对规则信息的定义、编辑、调试、查询、匹配和调用,包括规则模板、规则设置、规则调试和规则引擎等功能。

(4)业务接口平台负责外部系统与业务捆绑平台的交互,包括针对业务接入的业务反馈接口、产品目录发布接口、采集、计费、结算等活动需要的业务识别和规则识别功能接口。

3 小结

根据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需要,业务捆绑技术正在成为有线电视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移动多媒体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等重大项目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业务捆绑技术将为广电快速发展新业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为进一步提高广电综合业务运营支撑能力,为推动广电全业务运营的进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向军.有线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定位.广播电视信息, 2007, (10) .

[2]顾成彦, 胡汉辉.网络型产业的渗透与融合问题研究.产业经济研究, 2008, (3) .

篇4: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第3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已得到广泛的共识。特别在业务能力、业务承载和开发平台、业务种类上,3G都比传统的第2代移动通信(2G)系统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使3G业务特性成为3G标准化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在业务的标准化上,IMT-2000定义了具体的业务能力:提供灵活的多业务接入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业务;增加对宽带业务的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分配带宽;通过协商机制,提供保证不同服务质量(QoS)的高比特率的业务承载,满足突发性、非对称业务的需要。

2 3G业务平台

2.1 3G业务性能

3G的业务范围从最基本的寻呼、话音到多种分组和数据业务,速率从几个字节每秒到2 Mbit/s。IMT-2000提供业务的一个总的目的是能够同时提供话音、分组和图像等,用户得到的业务必须依赖系统业务能力和终端能力。IMT-2000业务的标准化重在3G业务能力的标准化,具体的业务应用将根据市场驱动不断开发和完善。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调查和现有业务的分析,对未来3G业务进行预测和定义,使之无论怎样灵活多变,只要在3G业务能力范围内,都可以通过3G的承载来实现。ITU对IMT-2000业务的最低性能要求进行了定义(见表1)。

2.2 3G业务能力

以3GPP R99标准为例,3G系统提供的业务可以被分为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两大类。

基本业务按功能又可分为电信业务(teleservices)和承载业务(bearer services)。

电信业务是指为用户通信提供的,包括终端设备功能在内的完整信息表达能力,属于高层能力。3GPP R99定义了部分电信业务,包括:话音业务;点对点短消息业务(SMS-PP),在UMTS和GSM接入网间提供无缝隙的点对点短消息;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SMS-CB),在UMTS和GSM接入网间提供无缝隙的小区广播短消息;紧急呼叫,UMTS R99支持GSM标准中定义的紧急呼叫。

承载业务则提供用户接入点(也称用户/网络接口)间信号传输的能力,属于低层能力,如电路承载、分组承载等。

3GPP R99支持的电路承载,其电路交换数据业务和实时数据业务应当同PSTN/ISDN一起联网提供,用户不会感觉到在使用不同的业务接入网(在UMTS接入网、GSM接入网或在不同接入网之间切换)。电路承载支持透明(固定时延)业务和非透明(使用流量控制的零差错)业务,在GSM接入网和UMTS接入网之间切换时,数据业务应保持最小的数据损失。

分组承载业务应当同其它分组网,如IP网和LAN联网提供,应确保切换基于业务分组的连续性。

补充业务是对两类基本业务的改进和补充,它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必须与基本业务一起提供。同一补充业务,可应用到若干个基本业务中,比如呼叫转移、来电显示等等。

2.3 3G业务平台

3GPP定义的3G业务平台包括业务承载、业务开发和具体业务提供3个层面。

2.3.1 3G业务承载平台

3G业务承载平台(services bearer platform)具体包括有线子网(wire subnetwork,3G核心网子系统)和无线子网(wireless subnetwork,3G无线接入网子系统)。

由于采用了CDMA技术和ATM网络协议结构,使得3G系统在无线接入侧和核心网络侧都以宽带系统来设计,比2G/2.5G有着巨大优势。WCDMA系统采用DS-CDMA方式,其空中接口的码片速率是3.84 Mcps,载波带宽5 MHz。核心网基于增强的MAP协议,支持宽带业务。

3GPP R99核心网分为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两部分。CS域主要处理传统的电路型业务,如语音电话及ISDN等;PS域则处理分组数据业务。

R99核心网技术标准是在现有的GSM/GPRS基础上发展的,它把GSM MAP 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协议。为了支持高速数据业务,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3GPP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之间增加了开放的基于ATM的Iu接口,替代原来的A接口与Gb接口。

R99核心网CS域在业务方面不仅要完全支持MAP Phase 2阶段以上的业务和GPRS的业务,还要对未来业务进行支持,并且新的系统要提供与现有固定网一致的较高的服务质量。R99核心网PS域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承载业务,包括点对点(PTP)数据业务和点对多点(PTM)数据业务,同时还支持补充业务和短消息业务,提供以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承载业务为基础的各种电信业务,如网络应用业务。3G可以通过协商业务量和QoS特征的方式支持高比特率的业务承载,还可以有效地支持突发和不对称业务,支持 Internet接入、移动多媒体、多呼叫等。在应用方面,通过增强和综合,提供定位服务和移动智能业务等。

在向全IP方式演进的3GPP R4/R5版本中,MSC分成两个不同的实体:MSC Server和MGW(媒体网关功能),分别负责处理信令和用户数据。HSS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主数据库,信令网关RSGW主要完成不同网间七号信令和IP信令之间的转换。TSGW是连接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和3G核心网之间的信令网关。

基于全IP的R4/R5版本的网络结构基于分组技术,可同时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业务。IP用于所有数据和信令的下层传输,通过在IP网上构建逻辑独立的信令处理服务器(如Softswitch)处理控制信令和构建多种业务应用服务器(service application server)提供业务,实现全网的“业务、控制、核心路由、接入”各层的逻辑分离。全IP网络是通信发展的趋势,一旦VoIP和IP QoS技术成熟,即可实现移动网络与IP网络的统一。

2.3.2 3G业务开发平台

3G标准化中,没有定义标准的业务,而是定义了业务生成的工具,如MEXE,CAMEL,USAT等,便于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迅速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为用户需求的、廉价的多媒体业务。

对业务开发平台来讲,无线传输环境和接入技术都是透明的。3G业务承载平台为业务开发平台提供了承载控制(bearer control)、呼叫控制(call control)、移动控制(mobile control)等功能。承载控制主要是业务承载的建立、释放和重建。3G标准定义一个呼叫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承载,而且在每个呼叫周期,承载可以自由释放和重建。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分别负责呼叫的建立和位置管理。

业务开发平台提供标准应用开发接口(API),不同的业务提供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电信业务,并做到设计周期短、代价小,不影响其它网上运营的业务。

2.3.3 3G业务提供

在未来3G系统中,移动多媒体业务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3G系统除传统电信业务外,应能有效地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业务在一个呼叫中集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组件,例如语音、数据、图像、影像。多媒体业务可以包括多个呼叫方和连接不同的呼叫方,可以提供不同的媒体组件,因此要求多媒体业务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增加和删除多媒体组件和呼叫方。

多媒体应用和业务一般分为两类:互动式业务和分配式业务。

互动式业务可以是会话、消息通信或检索。一般来讲会话业务是实时双向的,不存储和转发,要求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小于100 ms), 并且对不同媒体组件之间的同步级别要求较高,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是典型的会话业务;消息业务要求有存储和转发功能;检索业务可以使用户在一个或多个信息中心中检索信息,信息中心发送给用户的信息是受用户控制的,接入的每个信息中心可以提供不同的媒体组件,例如高分辨率图像、录音和一般的存档信息等。分配式业务属于广播业务,可以使用或不使用用户控制功能。

2.4 3G终端

3G无线空中接口标准化的多样性,决定了3G多媒体终端会有几个技术标准(目前至少有两种技术有可能成为主流)。当IMT-2000的全球统一的无线接入标准的理想最终夭折时,采用自适应技术、空中软件下载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开发多模/多频3G终端,支持不同标准系统的接入成为实现全球漫游的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3G终端可以集成很多功能模块,例如网页浏览器、MP3播放器、游戏机、电子钱包、个人ID等,未来的3G终端将是集通信、娱乐、记事簿、信用卡、身份证于一身的多功能个人事务处理设备,支持丰富的3G多媒体业务。

3 3G业务演进

3.1 业务演进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2G/2.5G向3G的演进,实质是业务的演进。

3G业务演进的上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2G/2.5G业务是3G业务的子集,另一个就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在3G业务的发展初期会沿袭大量的2G/2.5G系统的业务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漫游的支持。在业务演进中,运营商需要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引入和更新网络设备逐步引入有特色的3G业务。在业务标准化方面,MAP Phase 2+定义的虚拟归属环境(VHE)、无线定位业务(LCS)等3G业务的概念在3G业务中都有继承和发展,以GPRS为代表的移动数据网络的运营模式,也已经开始向3G业务运营模式过渡。而大量的、为人们所熟悉的互联网业务,会逐步通过3G网络的承载,具备移动的特性,这是3G业务进一步丰富的重要来源。

所以,基于移动通信个人化和互联网业务的特性,在进行3G电信业务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如检索业务(如Internet业务)的非对称性,特别是支持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主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等。

3.2 3G业务需求分析

i-mode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移动数据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为3G提供了新的运营参考模式,其经营模式与业务内容成为全球各大电信业者争相模仿与研究的对象。截至2001年2月,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拥有移动用户3 500万户,占日本移动用户总数的59%。i-mode 业务采用简化的HTML协议,利用PDC的分组交换平台提供丰富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应用,用户使用彩色显示的i-mode手机。i-mode 1999年3月开始商用,2000年3月由最初的4.8万人上升至749.9万人,目前已有用户2 100万户,共有近4万个相关业务网站。

那么,什么样的移动数据业务会带动国内3G市场的发展呢?

除了具体的技术条件,非技术因素在3G业务的需求中起重要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业务演进方向、用户接受程度、价格、时尚、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文化传统等,还有与互联网的嫁接关系。

在i-mode中,新型的移动数据业务更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占用户总量的75% 以上)。这一消费阶层的特点是有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习惯于互联业务、讲究品位和流行时尚、追求前卫,但又因社会地位而消费能力不足,所以更倾向于物美价廉的业务。他们的需求是未来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点。

互联网的消费群以年轻人为主,网上聊天、Email、娱乐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通信方式和他们生活习惯,会导致移动通信也具有互联网的特性。所以消费者选用移动数据业务时更强调互联网通信功能,更重视可在移动环境中随时收发信息的能力;同时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也决定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被接受和迅速普及。

手机有操作简易的特性,但利弊并举,关键要看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时如何兴利除弊。i-mode推出了多元的、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业务和增值服务,这就使得将近6成的i-mode用户,舍弃PC而选择以手机上网。

如果将具体移动数据业务分为邮件、资讯、网页浏览3类,则可以看出多数使用者除打电话的基本功能外,收发短信息和电子邮件类型的业务量最大,生活资讯方面次之,而网页浏览算是附属功能。毕竟手机屏幕较小,用于浏览网页不如PC方便,价格也决定了移动数据业务在大数据量下载和浏览上没有优势。

资讯类业务可分高端和低端市场。低端属简单的信息发布,较适合一般消费者;高端则包括今后市场潜力很大的行人移动导航、车用导航服务、LCS等,对高消费人群和商务人士有吸引力,但需要移动数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能力。

借鉴i-mode业务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建议可重点发展以下几类数据业务:

(1)移动E-mail

这是最实用的、最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因为一般移动用户肯定也是互联网电子邮件的用户,而电子邮件的用户都是未来潜在的移动用户。对很多消费者而言,移动E-mail也许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真正的移动数据业务,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

(2)移动多媒体短消息

在2G网络中,无论在国内外,短消息已经成为话音之后发展最快的业务。今后的3G网络将突破纯文本短消息方式,发展图片与文本结合、多媒体与文本结合的短消息业务,加大短消息的信息量,开发出丰富的供下载的数据库。

(3)生活资讯

生活资讯可分不同的资讯类型和栏目以电子杂志的方式通过短消息平台承载,由消费者鉴别、选择,然后登记订阅,或在具体区间发送商业信息,对消费者进行商业宣传。付费分为消费者付费和ICP付费等方式。

(4)娱乐型业务

娱乐型业务主要有MP3下载、游戏下载、卡通贺卡、幽默、时尚资讯等,由具有丰富数据和服务的主题网站或门户网站提供。这部分业务很可能成为移动业务利润最高的业务,但要通过引导消费者使用来逐步产生示范效应。

(5)高端数据业务

针对高端用户的电子商务、移动局域网、移动登录等高端业务,初期市场份额会较小,但主要以大客户为主,业务消费稳定,发展潜力巨大。

4 总结

发展合适业务、培育市场需求是3G良性发展的关键点,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业务方面,3G系统制造商应重视3G业务平台的开发,同时为3G网络业务提供商(ISP)和内容供应商(ICP)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方案的支持;应与运营商密切合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直接为用户开发适合的3G业务;应在原有2G的WIN开发基础上,继续发展3G无线智能网。□

参考文献

1 3GPP. R99 TS 22101. 2001. UMTS Service Principles. 2001,5

2 3GPP. R99 TS 22105. 2001. Services & Service Capabilities. 2001,5

(收稿日期:2001-09-26)

作者简介

篇5: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近年来,邮储银行网络既覆盖大中城市,又深入农村地区,新网点的建设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邮储服务的地理范围,为客户提供覆盖面更广的金融服务,支付结算方面,邮储银行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账户查询、行内转账、跨行汇款、按址汇款、密码汇款、代理基金业务、代理国债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外币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缴费业务、网上支付业务等多项功能。网上电子结售汇、网上黄金买卖、第三方存管等业务功能也将陆续实现。

支付结算是为清偿商品交换和劳务活动以及金融资产交易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由银行运用其技术设施和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成为媒介商品交易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经济活动的纽带。结算业务的开展有助于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下面我们就谈下邮储银行发展支付结算业务的意义:

(一)支付结算业务关系着邮储银行资金的营运与企业生存。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结算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支付结算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重要环节,结算环节畅通与否、结算速度快慢、结算管理工作力度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银行的资金营运、自身的整体形象及生存。作为邮储银行联结客户的纽带,支付结算业务直接反映邮储银行的服务水平,是邮储银行适应市

场环境,增强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支付结算业务促使邮储银行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其信贷资金的来源。

企业与单位在银行都开立了结算账户,银行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先进的结算工具,可以吸收大量生产流通领域的周转资金存入银行。同时,银行在办理结算时,款项从付款方账户划转到收款方账户的过程中,经常会形成一定的在途资金,这些资金会随着结算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每笔数额较小且期限很短,但在一定时期内总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沉淀下来,这部分资金可以被银行运用,从而为银行的放款和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促进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款项通过银行进行清算能及时迅速地进行资金划拨,简化结算手续,缩短结算过程,减少流通环节的资金沉淀,从而加速资金和商品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技术的日异创新,当今银行业处于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服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整体运营及生存状态。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各项支付结算工作,不断改革和创新支付结算服务品种,由此不断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并且更好地满足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

篇6:业务发展规划范文

2013年10月15日14:55 肖小和 邹江 修晓磊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表评论

2012年,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资本约束强化、监管政策趋紧等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不断拓展同业业务,使得同业规模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本文对沪深两地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1]2012年报披露的同业业务经营数据[2]进行整理分析,以归纳2012年银行业同业业务的经营特点,并思考同业业务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相关影响。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合计10.5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整体的60%,同业负债余额合计12.08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负债整体的80%.一、银行同业业务概述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金融同业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往来。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仅限于银行间的短期资金拆借以解决短期流动性,后期业务对象逐步发展至证券、基金、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等衍生出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各项创新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所形成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体现在“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及“买入返售款项”科目中,同业业务所形成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体现在“同业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款项”科目中。

二、银行同业业务对实体经济影响

同业业务规模占总资产比例过高,将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当然各银行经营策略有所不同,同业业务占比也会有差距。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指出,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买入返售资产达到7.5万亿元,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15.13%;同业存放规模12.2万亿元,卖出回购规模2.69万亿元,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达13.87%;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总资产规模为12.22%,其中五家国有银行同业规模占比为8.24%,而11家中小银行同业规模占比超过20%.1.同业业务过度扩张弱化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

一方面,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会使资金过度停留在银行体系内做“体内循环”,减少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入,从而弱化了银行本应所承担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票据资产在银行体系内的空转,弱化了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与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壮大脱离了实体经济基础,银行对实体经济作用的弱化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银行社会角色和作用的边缘化,长期看来也将损害银行未来发展。

2.同业业务过度扩张所蕴含风险不断累积

在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能够通过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控制商业银行的杠杆水平,从而限制商业银行的过度扩张。而同业业务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绕过存贷比指标,通过银行间资金的运作变相提高杠杆水平并降低风险资本占用;银行同业业务运作扩大了存量资金的货币效用,规避了政策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影响到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也加剧实体经济的脆弱程度;同业业务的过度扩张会通过期限错配及连锁反应等放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由于各银行间同业业务环环相扣,使得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急剧增加,影响金融系统整体稳定性。

三、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负债总量情况

1.同业资产增速远超同期贷款增速,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相当,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略有增加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85.9万亿元,同比增加11.4万亿元,增长15.31%;贷款总额43.5万亿元,同比增加5.35万亿元,增长14.02%;同业资产余额为10.5万亿元,同比增加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6%,同业资产增速较同期贷款增速高19.24个百分点。

年末,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余额5.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89%;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余额4.95万亿元,同比增长34.87%;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3800亿元,同比增长9.23%.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都为5家国有银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与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相当。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12.22%,同比增加1.6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8.24%,同比增加1.33个百分点,五大行同业资产占比都没有超过10%;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3.19%,同比增加1.74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0.68%,同比减少2.53个百分点。

2.同业负债增速高于同期存款增速,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增速相对较高并占总负债比重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负债总额80.2万亿元,同比增加9.87万亿元,增长14.03%;存款总额64万亿元,同比增加7.1万亿元,增长12.47%;同业负债余额为12.08万亿元,同比增加2.4万亿元,同比增长24.90%,同业负债增速较同期存款增速高12.43个百分点。

年末,国有银行同业负债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01%;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48.21%;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余额5138亿元,同比增长29.82%.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负债规模和存款规模都为5家国有银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80%.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比重为15.07%,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11.11%,同比减少0.09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25.52%,同比增加4.82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29.89%,同比增加1.78个百分点,三家银行占比都在25%以上。

四、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1.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占比上升,国有银行存放同业及同业存放占比较高,股份制和城商行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占比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中,存放同业占比为35.2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拆出资金占比为19.46%,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买入返售资产占比为45.27%,同比上升5.7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41.29%、20.98%和37.73%,同比分别上升6.31个百分点、下降7.15个百分点和上升0.8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29.45%、17.54%和53.01%,同比分别下降5.03个百分点、下降3.72个百分点和上升8.76个百分点;三家城商行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重分别为29.36%、23.76%和46.87%,同比分别下降20.64个百分点、下降6.82个百分点和上升27.47个百分点(见图1)。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中,同业存放占比为78.66%,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拆入资金占比为11.57%,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卖出回购款项占比为9.76%,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80.76%、14.09%和5.14%,同比分别上升0.49个百分点、上升0.52个百分点和下降1.0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77.44%、8.38%和14.18%,同比分别上升0.27个百分点、下降0.05个百分点和下降0.21个百分点;三家城商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占同业负债比重分别为64.15%、11.02%和24.84%,同比分别上升6.59个百分点、上升0.45个百分点和下降7.04个百分点(见图2)。

2.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票据占买入返售及卖出回购比重较高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余额为4.75万亿元,其中买入返售票据资产余额为2.49万亿元,占买入返售资产总额的52.43%,占比同比上升11.5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28.82%,同比上升12.1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67.70%,同比上升6.48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占买入返售资产比重为85.83%,同比上升23.11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卖出回购余额为1.18万亿元,其中卖出回购票据余额为2942亿元,占卖出回购总额的24.93%,占比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2.12%,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34.33%,同比下降8.92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卖出回购票据占卖出回购比重为32.02%,同比上升22.39个百分点。

在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项下,买入返售票据资产成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绝对多数选择。票据贴现之后将纳入信贷规模统计,而买入返售的票据则纳入同业业务规模,因此在目前信贷规模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买入返售操作将此部分资产从信贷规模中消去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通过做大买入返售业务,银行达到缩减信贷规模和压缩经济资本需求的目的,且助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同时,由于之前普遍存在的农信社利用会计制度漏洞帮助商业银行消规模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和调查之后,商业银行更多的运用各类跨金融机构合作方式将票据资产盘活,达到资产出表的目的。

3.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有所减少,股份制和城商行相关差额有所扩大,上市银行整体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大幅增加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同业资产余额-同业负债余额)为-1.59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收窄2000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5.8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扩大1万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相关款项的差额为3.57万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差额扩大1.44万亿元(见图3)。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35万亿元,同比缩窄0.66万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3.13万亿元,同比缩窄2300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1.61万亿元,同比扩大5500亿元;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065亿元,而2011年同期为2587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2.46万亿元,同比增加1.1万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1.91万亿元,同比扩大7700亿元;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为-1337亿元,同比扩大859亿元,存放同业与同业存放的差额为-2180亿元,同比增加1600亿元,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差额为505亿元,而2011年同期为-587亿元。

国有银行依然扮演资金提供方角色,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则利用买入返售做大同业业务。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国有银行的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缩窄,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业资产与负债相关差额增加,说明部分资金从国有银行向股份制和城商行流动。同时,在同业资产中,国有银行以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为主,合计占比超过60%,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资产的规模基本上占同业资产规模的一半左右。买入返售资产因其操作灵活,成为商业银行资产出表及扩大收益的理想工具。买入返售的金融资产涵盖票据、债券及信托受益权等各类金融工具,而其信息披露要求则相对宽松,期限也更加灵活。另外,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超过同业资产规模约1.6万亿元、买入返售规模超过卖出回购规模约3.6万亿元,也说明未上市银行、农信社及其他金融机构扮演了资金提供者和交易对手的重要角色。

五、2012年上市银行同业收入及支出情况

1.同业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增幅相当,占总收支比重微幅上升

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加1066亿元,同比增长43.82%;同业负债利息支出4041亿元,同比增加1211亿元,同比增长42.81%。

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总生息资产利息收入比重为9.41%,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5.32%,同比微增0.7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19.16%,同比增加1.63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占比为21.59%,同比增加4.45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总计息负债利息支出比重为24.02%,同比增加0.93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18.31%,同比增加0.9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35.70%,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利息支出占比为41.37%,同比增加4.06个百分点。

2.同业资产收益率小幅下降,同业负债付息率有所上升

2012年,上市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稳步上升,同业资产收益率同比普遍下降。根据披露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72%,同比上升0.36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90%,同比下降了14个bp.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49%,同比下降11个bp;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66%,同比下降19个bp;城市商业银行中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为4.68%,同比下降33个bp.同期,根据披露同业资产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总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为2.25%,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34%,同比上升了41个bp.其中,国有银行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07%,同比上升46个bp;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4.15%,同比上升1个bp;城市商业银行中同业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97%,同比下降55个bp.3.股份制及城商行同业收支占总收支比重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2012年,16家上市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总生息资产利息收入比重为9.41%,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见图4)。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5.32%;股份制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19.16%;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21.59%.2012年,16家上市银行同业利息支出占总计息负债利息支出比重为24.02%,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见图5)。

其中,国有银行同业利息支出占比为18.31%;股份制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35.70%;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利息收入占比为41.37%.4.股份制及城商行同业收益率及付息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2012年,披露平均收益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国有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59%,同业资产收益率为3.49%;股份制银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34%,同业资产收益率为4.66%;城商行中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74%,同业资产收益率为4.68%.披露平均付息率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国有银行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15%,同业负债付息率为3.07%;股份制银行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74%,同业负债付息率为4.15%;城商行中总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51%,同业负债付息率为3.97%.六、同业业务管理及制度创新建议

上市银行面临着市场投资者及经营业绩的压力,不断提高资本回报率是上市银行的必然选择,而资本回报率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收益水平和资本水平。其中收益水平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息差以及资产周转率,而资本水平取决于上市银行的杠杆率及风险水平。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息差面临不断收窄的趋势,若想提升资本回报率,只能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或是降低资本需求。由于目前市场缺乏相应的操作工具,同业业务便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的选择,这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通过同业业务操作使资产出表还能够降低风险资本需求。

因此,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层面,一方面应当调整监管指标和思路,对于商业银行目前同业业务发展进行区别引导,鼓励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业业务,而对于单纯做大资产负债规模的同业业务进行限制,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1)调整存贷比75%的监管指标。现行的存贷比监管指标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使得商业银行的富余资金无法形成贷款,从而流向同业等业务来获取收益。可以将银行同业存款纳入类似法人单位存款管理,不仅能够减少同业规模占比,还能够相应扩大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进而扩大银行贷款发放规模;商业银行存贷比比率也可以根据各银行资本水平、风险控制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强化经营风险的动态细化监测机制和资本计量。利用流动性等动态指标强化对于同业及类似业务的管理,同时细化同业业务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统计分析内容,针对不同分类采取不同权重的资本计量,明确相关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发展作用。

(3)建立商业银行退出机制。破除对于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使商业银行为自身经营和风险管理负责,同时建立相应防火墙制度,防止退出风险扩散,比如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等发展。

另一方面,应当推进相应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提供资产负债端提升资本回报的工具和渠道,从而减少目前银行为提高资本回报而采取的监管套利行为。

(1)在资产端可以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工具的运用,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周转率,相应降低杠杆率,并有效拓展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2)在负债端可以推进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工具的运用,稳定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的同时助推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在不同方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3)推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为建立有效的风险报酬及定价机制拓展空间,促使商业银行优化发展。

通过“开源节流”,促使银行体系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提升商业银行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

[1] 其中国有银行5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8家: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3家: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上一篇:给自己增加职场压力的七大征兆下一篇:员工每月消防知识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