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2024-07-13

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精选14篇)

篇1: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Q:贵校“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

目前我校有六大招生类别: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高校教师”)。具体报考条件请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页(),点击“专业学位处”→“招生考试”,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

其中工程硕士我校现有17个领域对外招生,如果报考不同院系招生的同一领域,请考生务必在网上报名时在备注栏注明报考院系,以免影响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涉及领域参见当年的招生简章。

“高校教师”的招生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文件要求每年4月份重新申报,故对外招生专业以当年简章公布的为准。

Q:专科生和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吗?

专科生不能报考;本科毕业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各个学位类别。但工程硕士录取时艰苦领域(包括测绘工程、水利工程等)无学位录取者不超过当年该艰苦领域录取人数的20%,非艰苦领域不超过当年我校录取非艰苦领域总人数的10%。其它学位类别没有无学位录取比例的限制。

Q: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吗?报名条件中要求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除工程硕士中“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没有工作年限要求外(报考前必须获得本科文凭),其它均需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计算截至报考当年7月31日(按现有文件执行)。

Q:什么叫“国民教育序列”,自考的本科毕业证,可以报考吗?

国民教育序列指的是国家承认办学资质并具有颁发相应等级毕业证书的系列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院校、部委院校、国家承认具有办学资格的民办高校、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电大、远程教育等(名单以国家公布为准)。

自考的本科毕业证是国家承认的,自考生也属于国民教育序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

Q:党校学历可以报考吗?

除通过全国教育系统统考招生录取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党校学历可以报考外,其它党校学历不等同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不能报考“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Q:军队院校本科毕业证书可以报名吗?

军队院校在地方招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接收地方高中毕业生为生长干部的招生,每年在普通高校招生时提前录取,所招学生一入校即有军籍,毕业时发给总参谋部统一印制的军队院校毕业证书;另一种是为地方培养少量人才的招生(包括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无军籍,毕业时发给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或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培养单位具名、具印及颁发仍是军校)。

从1993年起军队成人教育和1994年起军队生长干部教育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凡未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的毕业证书者,国家和军队一律不予承认其学历。1983年(不含)以前军队院校毕业的学员,凡符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以往毕业学员学历问题的规定》[(1983)参联字5号文件]所领取的学历证明,1983年至1992年经军队成人教育和1983年至1993年军队生长干部教育毕业的学员,凡由中央军委批准,按照总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参加地方或者军队统考,符合招生政策规定被录取并取得学籍,经军队院校培训合格后领取的学历证书,国家和军队均予承认

Q:国外、港澳台学生能报考吗?国外取得的学历资格如何认证 ?

凡在国外和港澳台取得的学历,均需要到中国国家教育部院内(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处,进行学历资格认证。通过者,方可报名。

Q:报考录取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每年7月报名(7月初网报,7月底现场报名),10月中下旬考试,12月中下旬开始资格审查及复试,来年3月录取,4-6月报到注册。

Q:什么情况下可以调剂录取?

1、工程硕士当年考生不能进行校际间调剂录取。如想调剂录取领域,须提交个人申请、报考院系拟录取意见的材料。工程硕士GCT成绩两年有效,前一年考生可以报考任何学校的任何工程领域。

2、“高校教师”不能进行校际间调剂录取。

3、工程硕士、“高校教师”虽都考GCT,但两者属于不同学位类别,不同学位类别之间不能调剂录取。

4、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当年考生不同学校间可以调剂录取。

Q:贵校在现场报名时要进行资格审查吗?

我们不要求在现场报名时进行资格审查,只是在复试的时候进行资格审查,如果未通过,由考生自负责任。因此,强烈建议各考生严格按照国家的资格审查要求在报名前进行资格自查。

Q:复习参考书如何购买?贵校是否有售?

我校招生部门不对考生提供备考用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及历年试题。招生院系提供的参考书目(详见研究生院网页或致电院系查询)均已公开出版发行,考生可到当地书店购买或与武大出版社联系(电话:027-68752718或68778367)。若买不到,可选购同类书籍复习。

Q:贵校可以“跟读”吗,也就是先上课后考试的,如果有,又如何办理?

我校没有“跟读”生,现有形式是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办理具体事宜与相关院系联系。Q:能否异地报名、考试呢?

可以。报考者先通过互联网登录所在省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网址上查询具体网上报名时间、网址,现场报名时间、地点。学位中心的是网址:http://。

Q:录取考生上课是怎样安排的?

一般是利用节假日上课,具体形式请与院系联系。

Q:学费多少?是否需要一次性交清?所交学费包括论文答辩费吗?

不同招生类别、不同领域(专业)学费是不一样的,一般工程硕士2.2~3万,“高校教师”2~2.5万,除工程硕士外其它专业学位3.4~5万。具体请考生确定自己的报考方向后直接向院系咨询。

按我校财务规定,学费需要一次性交清,所交学费包括论文答辩费。

Q:申请论文答辩前是否还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怎样才能取得学位?

不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正式入学后,在学制内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所要求课程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符合其他有关要求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Q:“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是否只有一个硕士学位证?能否凭此证报考博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属于非学历教育,经培养合格,只颁发学位证书。

可以报考博士。

Q:学制是多长时间?

工程硕士是2.5年,最长不超过5年。“高校教师”是2年,法律硕士是3年,工商管理硕士是3年,公共管理硕士是2~4年,会计硕士是2~3年。

Q:每年有招生名额限制吗?报考录取比有多少?

各招生类别的名额以国务院学位办当年公布的文件为准。每年报考、录取情况差异较大,往年的报考录取比对于当年能否考上没有多少参考意义。

Q:学习期间是否转户口、个人档案?

学习期间不转个人档案、不迁户口关系。

Q:“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有什么区别?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需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录取后在职参加学习;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没有入学考试,可以先参加课程学习,培养方案与全国统招硕士培养方案相同,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全国外语考试,部分专业还要参加专业综合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可连续参加四次考试。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所获得的学位与全国统招硕士学位相同,为学术型学位

(Academicdegree),如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专业学位为应用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一般为专业领域硕士学位,如工程硕士。

如有其它疑问,请和我们联系:027-68752332。

篇2: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新生报到须知

11级新生:

祝贺你被录取为我校“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正式学员,现将有关入学报到、入学典礼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报到

报到时间:2012年4月6日(周五)下午12:00—13:30

报到地点:宁波大学本部“叶耀珍教学楼”一楼大厅内

临时联系电话:0574-87609136

二、交纳学费

根据你所攻读的专业学位,需交纳学费共计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课程学习费万元人民币,论文指导费万元人民币),本期需缴纳课程学习费万元人民币。请于4月5日前将相关费用存入学校统一发放的建设银行卡,并持卡和建行存款凭据前来报到。各学院根据学费扣缴成功名单办理新生注册手续。为便于扣款,存款金额应略大于应缴费用总额(至少多存1元),如公共管理硕士至少存15001元。

三、报到时需随带物件

学员报到时须随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银行存款凭据等原件。

四、委托培养协议书签订

须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的同学需在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工作->文档下载处

(http://graduate.nbu.edu.cn/index1.asp?classid=18&Nclassid=126)下载并填写“宁波大学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协议书”,甲方单位盖章后,再于报到时交各学院负责老师,学院收齐后一起交于研究生院统一盖章。

五、参加入学典礼

各学员报到后,须在所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参加“宁波大学2011级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典礼”(拟于4月6日下午13:30在“宁波大学锦绣活动中心”举行)。

六、在职研究生各类校园帐号使用

为了让在职研究生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校园服务,我校一卡通中心特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通了校园一卡通帐号、图书借书证帐号及上网帐号,下面分别对各个帐号的情况进行说明。

1、校园一卡通帐号

帐号:打印在校园卡上

初始密码:身份证后6位,最后一位是X的,X以数字“0”代替

2、图书借书证帐号

条码号:校园卡帐号

证件号:学号

初始密码:身份证后6位,最后一位是X的,X以数字“0”代替

3、上网帐号(仅限校内使用)

帐号:学生学号,如有字母的,字母为小写

初始密码:身份证后6位,最后一位是X的,X以数字“0”代替

拿到卡后,请各位同学尽快修改初始密码。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筹)

篇3: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 经过了20年的发展, 到2011年硕士专业学位增至39个, 招生人数累计已近百万。1999年5月, 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设置“农业推广硕士 (暂定名) ”专业学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截至2011年,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近百个, 年招生人数超过万人, 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为例, 介绍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方法, 并就相关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探讨。

二、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状及特色

近年来, 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 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和高校教师三种专业学位。到2011年12月止已授予硕士专业学位641人, 其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557人、兽医硕士学位66人, 高校教师18人。到2011年12月, 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1275人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183人) , 在校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1243, 规模上与专业学位人数已超过科学学位研究生人数。

经过多年的努力,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拓展生源, 成绩显著

国家下达了招生计划后,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 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 把专业学位的特点、性质及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以宣传。在全国开展在职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学校中, 2009年招生639人, 在69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一;2010年招生385人, 在73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二。2006年~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 录取在职攻读研究生共1912人, 其中农业推广硕士1786人。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不断创新, 特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云南农业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 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教学管理模式, 经过近八年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实践,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具体包括: (1) 初步构建了以严把关为中心的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2) 主要课程教学实现团队化; (3) 严把导师遴选环节, 严格执行双导师制; (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云南省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结合,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结合农业推广硕士发展需要, 增设新领域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010年4月,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了“设施农业”领域并开始招生工作, 云南农业大学成为西南片区首家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 这在地方农业院校也是首次。

三、主要做法

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 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筑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积累了经验, 取得了成绩,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分级管理, 有效激励, 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积极性

2005年开始, 云南农业大学实行研究生教育校院分级管理, 研究生处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 明确研究生处、学院的职责、分工与权利, 突出研究生处的宏观监控和指导功能, 强化学院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校院互动、紧密配合、重心下移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研究生处招生科负责招收和录取, 培养科和学位办负责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合作办学的监督管理。各学院组织招生宣传和生源拓展、授课和各培养环节的实施。

学院和学校进行对考入学生的学费实行比例分成 (一般为7︰3) , 学院在再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进行招生宣传, 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招生简介、招生目录、参考书目等招生宣传资料内容详实、丰富、信息量大, 达到了全面介绍和宣传的目的, 在招生咨询活动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中, 我们力求体现人性化管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查询等工作, 迅速、便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录取时, 按照国家的计划严控录取规模。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办学质量

为做好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精神, 我校结合自身特点, 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包括:《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分级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规则》《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规定》《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及成绩管理的规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关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及答辩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保证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 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杜绝各类学术不端现象。

实行二级管理后, 各学院根据自己的情况, 结合培养管理实际, 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 如经济管理学院制订了《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等11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修订了培养方案计划的3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探索灵活的办学方式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学生, 绝大部分都是边工作边学习, 为了解决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 采取了平时自学, 每半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面授的方式。对生源比较集中, 同一领域超过20人以上的地州, 可以申请联合办学点, 减轻学生到昆明就读的交通、生活等经济压力, 不足20人的领域, 必须到学校本部参见面授。到目前为止, 校外集中联合办学点有15个。

教学组织与管理, 严格按照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 课堂授课时间1年2次利用寒暑假期间集中进行, 每次约1个月。部分课程有云南农业大学选派, 其他课程委托办学合作单位组织选拔师资进行教学, 授课教师完全以教授为主, 副教授和其他部分高职师资参与少数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和合作单位的教学管理规定, 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农业大学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1.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

农业推广硕士原有13个领域, 云南农业大学除林业、水产两个领域没有开办之外, 其余11个领域都招生, 但有招生的11个领域的招生人数极不平衡;招生人数最多的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是人数最少领域招生数的60多倍, 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两个领域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3%。

2.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已有10多年的历史, 但就全国而言, 无论是公共课还是各个领域的专业学位课, 尚无统一配套的适于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特点的高水平教材, 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

3.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 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 但从实际情况看, 部分第二导师未能在研究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建议

针对目前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现状和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

1.按照全国指导线进行录取, 体现公平原则

根据报考云南农业大学考生的GCT和专业课考试成绩来看, 近两年来, 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比如我校在2009年报考我校农业推广硕士的达1053人, 但按照学位办的招生限额 (350人) 录取, 尚有98名GCT成绩在全国指导线以上的考生无法被录取, 导致以后的考生报考热情受到冷遇, 2010年报考人数就降到788人。

2.按照各领域生源及招生情况, 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

在同一类型的专业学位中, 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 自然学科录取人数较少, 而社会学科录取人数较多, 导致许多以前本科时读自然学科到报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时改报社会学科, 为了培养更多的自然学科人才, 建议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 扶持相应的领域人才培养。

3.加强教材建设

鉴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的情况下, 建议加强相关教材的建设。

4.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 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 但从实际情况看, 应加强第二导师相关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充分发挥第二导师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管理模式, 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措施, 对成效与相关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并结合当前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旨在为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建华, 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2, (2) .

[2]张世红, 刘亚琼, 李焕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3, (1) .

[3]王文君, 上官新晨, 徐明生, 杨武英, 周志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4]邓志英, 李阿利.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

篇4: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一)招收对象

在体育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从事专业运动训练(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的运动训练人员,各级运动竞赛的管理人员、中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是体育硕士专业培养的群体。

(二)报名条件

2007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2004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三)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招收办法

针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06年开始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实行单独招生,录取规模不超过本院当年招生名额的20%。

(四)报名时间及招生名额

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上、中旬。

招生名额:50人

(五)其他

1学制:一般为2年。

2学位: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3授课形式与时间:一般采取寒暑假或阶段性集中授课。

篇5: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一、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工程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渗透力逐渐增强,对于提升传统学科的研究水平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浓厚的人文社会学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我校现有的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专业将在企业管理、金融、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我国最早用信息来命名学科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现下设计算机系、经济信息管理系和数学系。三十多年来,信息学院始终立足学科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商务智能技术、XML数据库,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承担了许多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学院教授先后荣获原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目前拥有教育部数据库与商务智能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市数据库产业化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的研究机构,成为我校文理交叉的一个典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我国1981年第一批设立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北京市重点学科,获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称号。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领域学术研究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的挂靠单位。学院师资强大,多名教授获国家教学名师、中国信息化十大杰出人物、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25位功勋人物、中国计算机协会“王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资助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殊荣。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一直将培养“既能创新思考,又能灵活应用”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以“品牌”和“质量”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和服务的目标。信息学院与人大金仓、南天软件、中科红旗等许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联系,开展了人才输送、培训、实践实习、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习、项目合作以及技术开发的基础条件。所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具有极佳的声誉。

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基础软件:为适应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设立基础软件方向。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在数据库技术、系统与信息安全方面具有的传统学科优势,面向国产基础软件开发和应用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在软件工程核心基础课程之外,将开设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实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及中间件实现技术等特色课程。基础软件方向主要培养基础软件核心开发人才、基础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等。

2)金融信息工程:金融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设金融信息工程方向,面向金融领域信息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与金融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企业合作,在软件工程核心基础课程外,将开设金融业务与金融信息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高级网络金融等特色课程。金融信息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既精通软件工程、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是涉及法学、侦查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文理结合的交叉学科。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设立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方向,主要面向公、检、法、司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社会急需的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专业人才。该方向依托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实验室数据恢复与计算机取证研究与试验平台拥有多台专业设备和数名研究人员,为国内高校第一家计算机证据鉴定中心。该方向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之外,开设计算机取证、电子证据法、信息系统安全及数据恢复等特色课程,培养适应当前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特殊需求的专门性人才。

4)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中政府、企业对高级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设立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方向。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之外,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IT项目管理、ERP原理与实施及IT服务管理等特色课程。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方向主要培养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分别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www.chinadegrees.cn,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pgs.ruc.edu.cn。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三、报考条件

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四、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一)资格自审

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网上报名

考生于206月25日―7月10日登录全国统一报名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www.chinadegrees.cn,以下简称学位网),按网站说明和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并网上缴费,生成并打印《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三)现场确认报名信息

1、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考生于2012年7月14日―16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办理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等报名手续。

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时须提交认证报告原件。

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考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按照当地省级考试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报名点办理确认报名信息等报名手续。

(四)准考证发放

考生请于2012年10月17日-10月26日自行从学位网下载《准考证》,初试时凭网上下载的《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规定时间内未下载《准考证》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五)考生必须如实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网上填报的信息与本人实际情况必须一致,如有虚假或不一致,一经发现,即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准考和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不退报名考试费。

五、初试考试时间及科目:

1、初试时间:2012年10月28日上午8:30-11:30

2、初试科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

六、交资格审查表

考试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须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于1月参加复试时将《资格审查表》、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一并交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邮编:100872

七、复试

考生可于2012年12月底(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是否进入《复试名单》,进入《复试名单》者自行从网上下载《复试通知》。

篇6: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我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单位,于 1999 年正式招生。十几年来,我校宣传、招生、录取、培养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多次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就2015年招生的有关事项简介如下:

一、报考条件(董:邱邱貮五菱柒伍遛久灵期玖)

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它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二、培养方式

不脱产学习模式。学制三年,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集中上课。

三、招生专业

我校设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美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招生专业。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只对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开设。

四、招生计划

招生名额共150人。

五、报名程序及要求

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6月23日至7月11日,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董老师weixin:qsdonglaoshi勤小思等你一起学 一起玩 一起乐 一起high

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见附件2)。另缴纳报名考试费需通过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完成。

7月12日至15日,网上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学位和学历证书原件以及《报名登记表(样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请关注安徽省学位网通知),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六、入学考试

参加 2015年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联考。

考试时间:2015年10月25日上午08:30-11:30,下午14:30-17:00。

考试科目:

1、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

2、外国语【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考英语二】

七、收费标准

三年学费为每人 24000元,教材费180元,食宿费自理。

篇7: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一、招生计划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2011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计划为65名。

二、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三、全国联考报名的日期、程序

1、报名办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考生在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2、现场报名:报考者须于2011年7月15号至7月18日到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北区理科楼缴纳报名考试费;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领取《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应试守则及有关处罚规则》,并认真阅读。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3、资格审查: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交南昌大学MBA教育中心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四、考试科目及时间

政治理论、英语、综合能力,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课考试及复试(面试)由我校单独组织与安排,时间另行通知;其余2门全国联考。

五、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综合能力:《2011年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及报考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版)

六、复试和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并将根据考生的联考和复试成绩,结合考生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七、培养方式及费用

我校MBA培养方式为在职攻读,学习年限为三年,授课方式有周末或每月集中上课两种。我校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培养费用共计3万元/生。

八、联系方式

南昌大学主页:http:///,单位代码:10403

南昌大学MBA教育中心网址:http://mba.ncu.edu.cn

联系部门:南昌大学MBA教育中心

通信地址: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北区)逸夫馆,邮编:330047

联系电话:0791-8304514,8320289,传真:0791-8320289

联系人:周老师(***)、吴老师(***)

篇8: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一、培养单位方面的原因

1. 开设专业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选择余地小。

从各院校的招生简章看来,特别是《通知》落实的最初两年,专业开设少,而且所开专业又偏向于文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有再教育要求的高校教师只有跨专业进行学习。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吃力。而如果不能及时地抽挤时间对所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进行补修的话,可以说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工作压力大,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地补修基础知识,所以写论文时没有东西可写也就成了必然了。举个例子来说,某高校三年开设的在职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只有两个,即数学和古代文学。二者相比而言,古代文学相对数学更容易些,所以许多学员只有选择古代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大家都知道,古代文学是门对知识材料要求特别丰富的专业,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相关材料和背景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相应的成果。但多数成员是做不到的,所以写论文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员想要毕业拿到学位,就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使得统招生的论文买卖就有了市场。另一方面,代写论文在近年来对有些人特别是高校师生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论文代笔已由过去的隐蔽状态,发展到今天走上街头公开宣传,大张其鼓地在各种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上做广告,故一些人将这种事情已经持无所谓的态度,道德层面的约束就放松了。

2. 授课时间短,授课时间不集中。

许多院校招收学员的学习时间为三年,而集中学习的时间仅为一年两周的学习时间,总计还不到50天的时间,以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计算,学习时间只有400学时,况且有时每天8小时的时间还得不到保证,这与《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学员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至少有半年全脱产学习”的规定不符。多数学校在职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还不到一年,更鲜有实现半年全脱产学习。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也受到限制,研究成果势必受到限制。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数单位为在职硕士开设的课程,基本是沿用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课程,比如英语用的就是同一夽教材。这类教材课时量大,基础性强,所以上课时老师只选几课学习一下就草草了事了,根本没有程序性和循序渐进性。另外,对外语和政治理论课及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重复性。这些相关课程在老师及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是经常接触学习的,所以,这时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就是浪费时间了。

4. 学校条件有限,对在职研究生管理不严。

教学设备落后,图书资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学术气氛不够浓,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比较少,在职的研究生更是没有机会参加学术报告会这样的活动。另外,学校缺乏对研究生教学的严格要求和评估,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对研究生缺乏研究方法的教育。这些方面,无形之中都约束着研究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5. 学风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生论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学风问题的反映。当前高校学风问题比较严重,在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浮躁心理,商业气息太浓。学校各院系和教师们忙着挣钱,学校为了抢生源放松对学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在教育科研方面,教学过程稀松,上课东拉西扯,甚至连上课时间也不予保证。教师的不正之风不能不影响到学生,使得学员对论文买卖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二、学员自身方面的原因

1. 学员报考学习的目的与《通知》的目的有偏差。

国家设置这类学位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高校老师队伍建设,为各类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广博扎实基础知识的、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和整体素质。而大部分报考的学员的动机则只在于拿到硕士学位,以利于以后的职称评定、薪水的提高及以后在事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个目的就使得他们降低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要求,而只强调结果,即拿到学位。这就意味着拿到学位就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当他们在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论文的情况下,请人代笔也就成了必然。

2. 学员的背景特殊。

他们来自各个教学单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背景,共同语言较多,所以聚在一起集中学习时他们并不是把重点放在学习上,而是忙着搞聚会,谈交情。这些成了有限学习时间内的主题,使得学习的效率也大大降低。而在非集中授课期间,他们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又有冲突。学员均为在职人员,学习的同时还多了一份工作压力,有的甚至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或是教学骨干,在学习与时间的安排上有矛盾,使得课下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三、导师方面的原因

1. 负担过重,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近年来的研究生大量扩招,研究生教育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出现一个导师在带几个甚至十几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情况下再兼带在职攻读的研究生。有不少研究生指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的失衡都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更不要说导师能花大的精力指导在职的研究生了。许多学员与导师一年只有两次见面的机会,甚至两次都见不到,而且开始见面时间还是在第二学年选导师后。如此算来,学员与导师学习期间的见面次数总起来只有四次,导师又如何能够保证对其做出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不少培养单位,在扩招的情况下放松了对导师的遴选条件,导致研究生师资队伍的质量出现下降。

2. 个别导师只注重自身发展,而不求与学员共同发展。

导师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导师的工作日非常的长,有的甚至加班加点,熬夜来研究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追求和要求,但在某些时候导师只是忙着自己的发展,而忽视了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有的导师甚至给学生放活说:我很忙,没有什么急事别给我打电话。试想,在导师的这种态度下,学生如何得到有效的指导,如何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了导师的指导,只靠学生自身的勤奋想取得成绩,学员则会走很多的弯路,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

四、最后一个环节,论文答辩把关不严

许多单位在论文答辩时根本不仔细考核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对所研究的问题掌握情况,只是将论文答辩看成是走过场,草草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过关。这就导致许多学员也是心存侥幸,根本不把论文当回事,自然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自己写论文,请人代笔就是最好的途径。

针对统招在校研究生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许多高校都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那么,针对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我认为应该集中专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作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出确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特别是如论文代笔这样的问题,直接体现着这种教育的成败,在以后的学位培养中应是坚决杜绝的。

摘要: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 学位论文既是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标志, 又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针对目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出现的论文代笔现象, 本文试作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论文代笔,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崔涛.简论提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4) .

[2]邓廿庆.对统招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生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J].安徽科技, 2002, (7) .

[3]曹坤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5) .

[4]关尔群.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中的招生与培养[N].大连大学学报, 2004, 6, 25, (3) .

篇9: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二○○八年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报名及相关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

根据教育部学位办公室相关文件和《北京理工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办法》(人字〔2003〕33号)的要求,我校将于2007年9月21日启动我校在职人员攻读2008年博士、硕士学位的报名初审工作。请各单位做好报名工作。现将报名及相关工作说明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思想政治好,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业务能力强,有培养前途,教师梯队建设急需;考核优良。

2.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教师一般具有硕士学历或同等学力,并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已在我校工作两年以上(即至2007年9月满两年),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申请攻读硕士学位教师一般具有学士学历或同等学力,并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已在我校工作两年以上(即至2007年9月满两年)。

二、资助情况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化,我校新教师

4.报校主管领导批准。

校人事处将在考试工作结束后,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师资培养经费的情况,确定各单位由学校资助攻读博士学位人员的具体名额分配,并与研究生院、考生所在单位及个人签订有关协议,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申报时间

请各单位在2007年10月15日前完成初审工作,将相关材料统一报人事处师资培养科,并将《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申请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一览表》电子版发至hexiaowei@bit.edu.cn,逾期不予办理。

五、其他说明

拟申报2008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包括报考本校和外校)均需填写资格初审表,按本通知规定申报。

附件:1.《北京理工大学在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资格初审表》

2.《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青年教师申请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一览表》

篇10: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J.M)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经过7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履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八个一级学科,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院。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法学学科是我院的支柱学科之一。法学本科专业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是江西省重点学科,现有3个法学硕士点,其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点在2006-200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是江西省唯一一个进入优秀等级的法学二级学科。江西师范大学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声誉、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突出优势,是江西省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招生计划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J.M)研究生招生计划为75名。

二、报考条件

201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无学位证书亦可)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

三、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一)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6月20日至7月10日。报名费实行网上交费,共160元(每门考试科目80元)。考生请于2013年6月20日至7月10日期间,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

考生网报时请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采用护照证件照片标准,照片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能进行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

1.网报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成功后得到的具体地点信息提示),考生现场确认须携带材料:

(1)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

(2)符合报考条件的本人最高学位和学历证书原件

(3)网报后打印的《报名登记表》

现场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签字确认后,由考生本人负责,一律不得更改。

2.现场确认时间和地点:

浙江师范大学报名点现场确认安排:

2013年7月11日(8:30—14:30)在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温州市蒲中路155号,新城同人花园旁边)。2013年7月12日—15日,浙江师范大学行政中心。

3.各现场确认点在现场确认环节中,须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对考生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鉴别,联机阅读与核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内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严防替考发生。同时在线采集其电子照片。

(三)其他

所有报名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缴费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考试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四、考试科目、时间与大纲

考试科目:

1、专业综合考试(满分300分,含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全国联考)

2、英语(满分100分,全国联考)

考试时间: 2013年10月27日。

考试地点;浙江师范大学

考试大纲:

1、《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2013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版)。

五、资格审查

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复试。

考生接到我校复试通知后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我校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资格审查时需交验材料有:《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证件皆需原件及复印件)。

六、复试与录取

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复试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行划定。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确定考生的复试资格。综合考察联考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2012年我校录取分数线为:联考总分不低于153分,英语单科不低于19分。

复试时间:待国家初试成绩公布后根据教育部要求,预计在2014年1月左右。

复试地点:温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复试内容:专业考核(面试,100分)

七、培养方式及学费

我校在职法律硕士(J.M)培养方式为在职攻读,学习年限三年。一般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法律硕士学费为每年12000元。上课地点:温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八、学位授予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九、考前辅导

为了帮助2013年报考单证法律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复习迎考,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温州点将在2013年7月-8月举行考前辅导。

十、联系方式

1、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JM)温州招生联系方式:

地址: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自考楼一楼104室(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联系电话:0577-88372832***黄老师***肖老师

网址:http://E-mail:mfwz2013@126.com2、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电话: 0791-88120510,联系人:曾老师

网址:http://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邮编330022

篇11: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

自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总体情况

包括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专业学位发展情况、建设成效,现有专业学位点覆盖面、规模和结构等。

二、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经验

三、开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包括制度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生源、人才培养(包括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践环节、创新基地、学位论文等)、师资队伍建设、收费、异地办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12: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一、报考条件

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政治部门推荐。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法系统考生,持经本单位同意和省级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进行资格审查;其它部门人员的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非政法系统考生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二、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专业综合考试(含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

篇13: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惠院发〔2003〕50号

为了鼓励我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我院教职员工的学历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经批准,我院在职人员不脱离工作岗位(即达到我院规定的工作量标准)攻读博士学位,取得学位和学历的给予15000元的奖励;只取得学位而没有学历的给予10000元的奖励;没有取得学位的不给予奖励。

第二条 经批准,我院在职人员不脱离工作岗位(即达到我院规定的工作量标准)攻读硕士学位,取得学位和学历的给予6000元的奖励;只取得学位而没有学历的给予5000元的奖励;没有取得学位的不给予奖励。

第三条我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一般采取在岗攻读的办法。学习者要求离岗学习的,经批准,从离岗之日起不再享受我院的工资及一切待遇。学成后,如回我院工作的,按《惠州学院引进专业教师暂行办法》的规定,享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骨干教师的进修和国内访问学者的学习以及国家和学院要求的短期培训,学习费用按有关规定和双方的协议执行。

第四条 从取得学位之日起,在我院工作不满三年,本人要求调离以及我院不再聘用的,领取的奖励金,按《惠州学院引进专业教师暂行办法》的规定扣回。

第五条 本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生效。有关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习费用的规定、规程和报销办法,全部按本规定执行。已经签订了有关学习的内部协议的,必须按本规定的内容,重新签订协议。不愿意签订协议的,按本规定第三条执行。

第六条 本决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二○○三年六月四日

惠州学院院长办公室2003年6月5日印发

篇14: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考问答

(统考统招类)

甲方: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资助对象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考取院校(科研机构)名称及专业就读类型考取前工作单位及职务丙方:担保人(担保人为自然人且与资助对象无夫妻关系)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在温工作年限月收入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工作单位及职务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甲方资助乙方攻读博士学位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为加速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关于资助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温组发[2002]169号),同意资助乙方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第二条:甲方应承担的义务。

(一)向乙方提供如下资助:

1、脱产学习生活资助。脱产在校学习期间,每学年资助人民币壹万伍仟元,共资助学年。

2、回温工作一次性资助。乙方完成博士学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六个月内自愿回温工作并办理落户手续的,凭博士学位证书、单位(报到)证明和户口本一次性资助人民币肆万元。

(二)资助款支付方式:

国家计划内统考统招的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乙方凭入学手续和校方学费收据,第二学年凭校方学费收据直接向甲方领取资助款项。

乙方应当自收到公证书后15个工作日内向甲方递交第二条规定的有关凭据;甲方应当自收到乙方递交的第二条规定的凭据后15个工作日内如数支付。

第三条:乙方应承担的义务。

(一)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更改学习专业、学制和就学类别。否则,乙方须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拨付的资助款。

(二)在学习期间不得从事违纪违法活动,与甲方保持定期联系。如果由此造成后果导致不能完成学业的,乙方须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拨付的资助款。

(三)保证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六个月内自愿回温州市工作同时办理落户手续,并至少工作三周年以上。未满三周年要求调离温州市工作的,应在调离前一个月内,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拨付的资助款。

(四)中途退学、取得博士学位六个月内不回温工作和不办理落户手续或学习期满后两年内仍未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拨付的资助款。

(五)对考取国家计划内统考统招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市级党政机关工作的,可按当年市级机关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规定执行,但须扣除已拨付的资助款。

第四条:为保证乙方履行其承诺和义务,丙方同意认真协助甲方督促乙方履行义务。

(一)如乙方中途退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六个月内不回温州市工作和不办理落户手续、学习期满后二年内仍未获得博士学位或工作未满三周年调离温州市工作的,丙方应及时报告甲方,同时联系乙方做好乙方思想工作,督促乙方履行本协议,直至协助甲方追究乙方的责任。

(二)在乙方违约而又未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第三条规定的违约经济责任的情况下,由丙方承担完全连带赔偿责任,同时丙方有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向乙方追偿。

(三)如丙方因故需要变更人选,应提前两个月通知甲方,经甲方同意后按甲方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如丙方无法继续履行义务或承担完全连带赔偿责任的,必须及时变更人选,并通知甲方,按甲方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条:乙、丙方若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甲方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条:三方约定的其它内容。

第七条:本协议未尽事宜,各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八条:本协议书自公证之日起生效。协议各方均负有履行本协议的义务。

第九条:本协议书一式肆份,甲、乙、丙方各执一份,市公证处一份。

甲方: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乙方:

年月日

丙方:

年月日

市公证处:

上一篇:医院医保制度汇编下一篇:积极的爱情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