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

2024-07-12

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通用8篇)

篇1: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

宅急送公司物流经营状况分析研究

一、宅急送公司发展背景及其概况

宅急送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名“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宅急送拥有32家直营分公司,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有3000多个经营网点,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与国航等11家航空公司进行合作,780条航线,近5000个航班;全国班车运行线路900多条;全国拥有25万平米的仓储配送中心,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安防设备、操作系统,提供“总仓+分仓”的一体化仓储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集散平台,配置装卸机、笼车笼筐、分拣线,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还有强大的ERP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PDA、POS的投入使得货物跟踪更顺畅、资金管理更安全。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宅急送和客户之间数据实时交换,管理效率更高。宅急送拥有近2万员工,根据客户的发货规模设立专职项目组,全力保障客户的货物操作。并且有着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出来的宅急送人以“不言实行,忠效为先”的精神,挑起了中国快运追赶世界水平的重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宅急送在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出现漏洞,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共有的弊病。下面对其经营发展的经营进行分析,找出它的核心竞争力,为其拟定发展策略。

二、宅急送经营环境分析

一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通常包括对其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这些都是与企业发展所密切相关的因素。通过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分析,能透彻的看出企业发展的优缺点和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根据环境分析所得出的具体数据,才能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

(一)宅急送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势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具体表现如下,优势:

1、网络优势和路网优势。

2、完善的系统追踪系统。

3、精准的战略定位。宅急送选择的市场定位是国内快速物流服务,即门到门快递服务精准的战略定位。

4、在创业之初宅急送就设计了自己的LOGO形象,注册了“宅急送”的商标,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

5、增值业务。仓储,标准库房,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全性高。

6、雄厚的资金积累。

7、价格低,在中端市场非常有竞争力,价格灵活。

劣势:

1、宅急送是选择同业多元化,忽视了物流行业应该做精、做深、做大、和全球化。

2、管理落后。宅急送属于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家族中很多人在公司的关键部门任职,导致公司新血液注入较少,严重限制了公司机构模式的优化发展,且机构庞大但却臃肿,不易控制。

3、装备现代化,作业信息化等仍没有普及,致使分拣工作困难。

4、竞争力差。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领头者,宅急送虽然送货价格低廉,但是服务质量较差,员工素质偏底,代理费用高,服务项目不齐全。

5、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发车频率低,远距离运输费用高,成本高。

6、经营不善,对市场扩张缺乏有力的财务支持。

7、只拥有有限的固定资产。

(二)宅急送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

机会:

1、速递市场的前景广阔,细分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小件快递行业,发展潜力巨。

2、物流发展速度与快递市场规模发展呈线性正向关系。

3、新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使得人们对快递业需求量的增大,快递业因此迅猛发展。

4、新形式。近几年,国家有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和规范民营快递企业,为宅急送的发展提高良好环境。

5、代理费用高,经营成本大,降价有空间。

6、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递的高速增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威胁:

1、竞争强烈,对外开放引来的国际快递企业及邮政专营进入,再加上同行竞争。

2、运输体系的不完善。

3、客服不够好。

三、宅急送的经营发展策略

宅急送的发展战略是: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自己多年的牢固根基和优秀的网络平台,在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不断进取,两年内做稳国内民营快递第一企业的宝座;之后开始挑战国外的物流巨头,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渐冲击国际的快递市场,不只是要做中国的第一快递企业,最终也要叫世界人知道宅急送。为了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具体发展策略: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只有不断的加强网点的建设,使得宅急送的网络布局遍及大多数一二级城市,最终做到沿海内陆一条龙服务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采用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这是目前较先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收货司机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递送记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纸上递送记录,让收货人的签名数字化。

3.开辟业务新领域。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快递行业赢取客户,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趋势。

4.实行内部改制和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外部要扩张分公司管理模式,也可以效仿国外巨头,设定这样一类分公司,它们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他们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国甚至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公司快递服务的质量。

5.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都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只有良好的企业的形象,才会增大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6.兼并与融资。宅急送从发展至今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针对当前宅急送的形式,可以选择兼并小型民营企业、招揽有实力的股东入股,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待到公司资金和管理稳定之后,上市融资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四、结束语

以宅急送为首的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只有在途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走的更远。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就是对竞争的较量,最终的胜利者唯有实力雄厚者,只有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来强化、锻炼自己才是制胜关键。所有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也

许现在我们还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准,但是未来的我们要追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巨头,那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才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骄傲。

篇2: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

我国LED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早期国内LED企业多为封装企业,外延片、芯片全部从海外进口,LED产品主要用于信号、标志、数字显示等低端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LED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芯片生产制造、芯片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照明产业变革中转型升级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2013年,我国LED行业在经历2012年的后金融危机触底回升,成为继2010年后的又一个快速发展年。201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应用需求的回暖,以及国内节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内LED行业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LED行业规模达到了2500多亿元,较2012年增长34.17%,成为2010年以后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从产业链环节来看,2013年我国LED行业无论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还是下游应用增速都明显高于2012年水平。2013年,我国上游外延芯片规模达到105亿元,中游封装规模达到403亿元,下游应用规模则突破2000亿元。

2011-2013年,中国LED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行业研究中心认为,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产业本身的规律,一个行业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盈利水平的发展态势;二是供给的增加,近年来,众多企业对LED行业进行了投资,加剧了供给方的竞争,降低了LED产品价格,从而降低了行业盈利水平。

篇3:中国高校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家出于教育经费不足的考虑, [1]允许高等院校自筹经费, 创立校办企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各个高等院校竞相办起了自己的校办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校办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其中不乏以闻名国内外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为首的高校上市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真正走入资本市场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以北大方正的上市为标志, 在股票市场上形成“高校概念股”这一独特群体, 并一度受到境内外投资者的追捧。

1 高校上市企业的经营概况

1990年, 以北京大学的“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挂牌交易为契机, 很多高校企业紧随其后争相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活动。截至2007年, 被教育部统计承认的高校上市企业共计30家, 其具体的经营状况如表一所示。

如表一所示, 很多上市校办企业冠着该大学的名称, 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上市融资的主要渠道。高校上市公司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不过经营赤字和高负债率的企业也不少。下面就以表一所整理的内容为依据, 对高校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具体分析、探讨。

注:依据上市校办企业的财务报告表以及企业简介由笔者制作

2 高校上市企业的类型

如表一所示, 可以根据利润总额和负债率即上市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对30家上市校办企业进行分类。如图一所示, 以负债率为纵坐标, 利润总额为横坐标, 并且以负债率等于自有资本率即负债率等于50%为原点, 其结果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1) 负债率在50%以下盈利的企业称为“优良企业” (第1象限) ; (2) 负债率在50%以下、不盈利的企业称为“亏损企业” (第2象限) ; (3) 负债率在50%以上、亏损的企业称为“即将破产企业” (第3象限) ; (4) 负债率在50%以上、盈利的企业称为“不稳定企业” (第4象限) 。

注:依据表一的数据由笔者制作

按上述方法被划分到第1象限的优良企业有11家, 第2象限的亏损企业有3家, 第3象限的即将破产企业3家, 第4象限的不稳定企业13家。相对于11家的优良企业, 其他企业合计19家将近其2倍。另外, 如图一的下半部所示即负债率超过50%的企业共计16家超过了一半以上, 上市校办企业的高负债率非常显著。还有第3象限的“青鸟天桥”、“青鸟华光”、“*ST戈德”3家企业年亏损额都在几千万以上, 负债率也都高达70%以上, 随时都有可能负债破产。可以说, 大多数的高校上市企业都处于不良经营状况, 前景堪忧。实际上, 近些年来高校上市公司数目整体上也呈缩减态势, 陆续有高校从上市公司中撤出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从2004年最高峰值的33家减少到了2012年底的23家 (沪深股市) 。

3 高校上市企业的股价趋势

从上述四种类型的企业中各选出一个代表:方正科技、工大高新、*ST戈德、清华同方。选出这4家企业的理由是, 方正科技和清华同方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所有校企当中最强的企业, 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上市校企;工大高新和*ST戈德是第2—3象限中亏损额最小的企业。对这4家企业的股价进行统计整理, 可绘制出其历年股价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动趋势图, 即图二和图三。

如图二所示, 第一家上市校企“方正科技”在上市的1990年就升到了241元/股 (上市值185元/股) , 其后在1993年翻了一番达到380.08元/股的“天价”。不过又在同一年内跌了将近50倍下落到了8.8元/股 (参照图三) , 到了2005年下跌到了2.96元/股的最低值 (参照图三) , 跌幅达120倍。再看看其他三家校办企业, 工大高新在2004年达到了24.58元/股 (参照图二) 的最高值, 不过又在当年下跌了一半变成11.29元/股 (参照图三) , 在2005年跌倒了最低值的2.19元/股;*ST戈德在2000年达到了50.22元/股的最高值, 同样该年度的最低值也跌到了一半以下, 之后也在2005年记录了最低值的2.11元/股;清华同方也是在2000年达到了72元/股的最高值 (参照图二) , 不过同一年也跌了一半下落到了36元/股, 并在2005年跌到了最低值的8.21元/股。这3家上市校企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股价跌幅都在9倍以上, 同一年度也都在2倍或2倍以上。很明显, 无论是哪种企业, 其股价都呈现着异常的波动趋势,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高校上市企业的高利润性和高风险性是同时并存的。

4 高校上市企业的股票名称

再回到表一, 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 30家上市校企的股票名称中有18家冠有大学名称, 即2/3的上市校办企业在强调自己的大学背景。当然作为隶属于大学的校办企业冠以大学名称, 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以往的事例也曾证明了, 资本市场能够放大名校企业的财富效应。例如, 1998年12月北大青鸟入主北京天桥后, 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近4亿元。1998年到1999年, 由北大参股的“明天系”利用“北大”概念重组“黄河化工”更名为“明天科技”, 股票在1998年7月6日至1999年4月6日之间涨幅为83.4%, 累计超额收益率为74.44%。2000年12月30日, “北大系”重组“ST深安达”, 更名为“北大高科” (0004) , 原来不足10元的股价最高被炒到35元。2000年12月“清华系”重组的亏损企业“粤华电” (0532) 的股价一度由5元涨到21元。海通证券的张崎说:“这就是高校概念的魅力, 虽然那几年清华的名字在证券市场上给人一种泛滥的感觉, 但是沾上“清华”两字的公司都会有不俗的表现。”[2]

不过针对这种高校荣誉与上市企业荣辱与共的境况, 国务院体改办、教育部、财政部等8家部委于2001年11月共同制定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 对现有冠用校名的企业, 学校应抓紧组织清理。如果有困难, 可报请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处理”。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也曾明确指出:“校名的使用权是高校宝贵的无形资产, 应局限在学术活动范围内。上市公司的名称和股票简称中都不能出现高校名称, 这是校企分开, 高校产业改制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2]尽管再三强调禁止冠用高校名称, 可时隔十多年仍有9家即2/5的高校上市企业仍在沿用高校名称,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品牌声誉被资本游戏侵蚀着的时光仍在延续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上市公司虽然借助高科技、高校概念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普遍呈现出发展不平稳、安全性低的状态。高校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技术来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结果, 陷入到了“在知本和资本中间进退两难的怪圈里”。国立大学作为“公有财产”, 校园内的科研成果也不是某个大学的更不是某个高校上市企业的。把利用国家科研经费开发出来的技术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隶属于本校的上市企业, 这对于没有得到国家补助的民营或其他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更有悖于市场经济原理。因此可以认为, 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短期以及局部来看对一部分高校是有利的, 不过从长期以及全局来看对绝大多数高校是不利的。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高校上市公司从被追捧的“高校概念股”陷入到“在知本和资本中间进退两难的怪圈里”这一现象, 试图说明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短期以及局部来看对一部分高校是有利的, 不过从长期以及全局来看对绝大多数高校是不利的, 更有悖于市场经济原理。

关键词:高校,上市公司,产学合作

参考文献

[1]周贝隆.试论我国教育经得问题和对策[J].中国教育论坛, 2003, (10) .

篇4:广州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

截至2005年底,广州市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公司已增至25家,其中深市14家,沪市18家。按2005年末的收盘价,25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近1000亿元,约占全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通过10多年的发展,广州市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依托企业资本经营,理顺了产权关系,改善了内部管理。

一、公司规模逐年增大

从1992年发行第一只股票到2005年底,广州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股本由6100万股扩张至71974万股,增长了11.8倍,平均每年递增20.8%。同期上海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股本达到了91087万股,但平均递增速度只有16.2%,而全国的平均规模只为53341万股,年均增长速度只达到11.6%。

同时,公司的资产规模也急速膨胀。1992年平均每家公司资产为47745万元,2005年上升到60290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1.5%。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收入也逐年增加,2005年平均每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379260万元,是1992年的29.3倍,主营收入每年递增29.7%。

二、财务效益不尽人意

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财务效益状况可通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平均每股收益两个基本指标分析。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净利润是指企业未作任何分配前的税后利润,受各种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准确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净资产(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平滑上市公司净资产大幅度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增加该指标的可比性。

从广州市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的变动情况看,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每股收益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图2可见,在1993-2005年的区间内,净资产收益率从15%下降到2.3%,下降了13个百分点,几乎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平均每股收益在1994年达到了最高点,为0.366元/股,此后尽管在1999年反弹至0.335元,但总体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至2005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64元;在图2中可以发现,广州市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下降速度比全国及上海市要快。从全国看,2001年成了一个拐点,每股收益开始止跌回升,而上海市更是在1998年就开始逐年提高,相反,广州市从2001年开始了加速下跌。

三、公司利润不断下降,赢利能力逐步降低

财务效益的不如人意是因为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不断下降造成的。公司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及营业外利得等组成,而公司利润的核心部分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的大小代表着公司发展潜力的大小和持续获取盈利能力的高低。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越大,说明公司获利越有保障,未来盈利越稳定,发展潜力也越大。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利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两个指标来反映广州市上市公司赢利能力的变化。从图3中可以发现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广州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利润的波动幅度比全国的波动幅度大;二是在2004年以前广州市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利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是广州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利润从1999年开始明显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全国背离,特别是从1999年以后,背离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全国看,平均每家利润是上升的,而广州的趋势是下降的。再从主营业务利润率来看,广州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比全国及上海明显,下降的速度也较全国与上海快,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国与上海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水平趋于稳定,但广州却加速了下降。

四、资产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对广州上市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状况分析,可利用资产管理比率来衡量公司在资产运营效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这些指标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从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经营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纵向变化情况来看,广州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上升的速度较快,2001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5,2005年上升到1.98,增长了88.6%。说明广州上市公司近五年来的流动资产的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与全国相比,广州上市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指标在2001年以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从2001年开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与上海相比,在2003年以前上海高于广州上市公司资产运营的水平,但从2003年起广州反超了上海的水平。

五、负债水平呈上升趋势

公司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可以穩定其股票的价格,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保持了公司的稳定经营,并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下笔者从反映偿债风险状况的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入手,分析广州上市公司的偿债风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负债率表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反映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负债总额中包括企业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递延税款贷项的总和。少数股东权益不在负债总额中体现。

从图6可以发现,广州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在1993年-2005年的12年间只有1997年、1998年、2004年三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其余时间都低于全国水平,同上海相比,广州的负债率更低,以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为例,广州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5%、57.7%、62.1%,全国为54%、57%、62%,上海为55%、65%、66%。以上说明广州上市公司整体的负债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负债的水平不断上升,2001年为39.7%,2005年上升到了62.1%,四年时间平均负债率上升56%,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

说明债务融资在广州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中所占比例呈上升势头。

篇5: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

【摘要】营销已经谈化了域别、国别色彩,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企业行为,经营全球化将成为又一种新的经营风潮。而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有发展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经营力度不够,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经营管理不力。针对这种种状况,文章提出了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发展思路好范文版权所有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4-0006-0

3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一直没有改变。2004年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重新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发展空间无论多大,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达到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全球跨国公司在扩大海外经营活动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除此之外,强强企业购并不断,购并范围涉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等,有些购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国际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其在一些产业中的垄断作用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全球化经营——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一)外部原因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统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比较良好。但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同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仍然会大量存在;加之受我国外贸连续三年保持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首先,世界经济放缓属于复苏中的回调,不会出现趋势性改变,因而仍将保持稳定的外部需求。其次,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较快发生转变,而外资企业已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

(二)内部原因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部署,为今后2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明确了目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入世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入世强化了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享受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国外,只有“走出去”,向国外输出资本和商品,中国企业才能够充分享受到入世的权利,从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我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问题。企业要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已初具规模,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

(一)从投资主体看,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有四大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外贸集团,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2.大型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产品的价格性能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虽然这些公司海外经营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3.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二)从投资方式看,贸易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方式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装配企业420家,中方投资额11.22亿美元,每年

大体上带动了国内出口21.57亿美元。同时,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14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9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7.6亿美元,派劳务273.4万人次。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实践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存在不

少问题。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此外,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1∶0.13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二)海外投资的资源导向性明显,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国30家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有23家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以渔业为例,自从1983年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尼日利亚、印尼、阿根廷、美国等20多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进行渔业开发,已运回国内数十万吨鱼货,占我国渔业总产量的17;中信公司在非洲、拉美、西太平洋等地区在开发林业资源以取得很大的成效,运回大量的木材。冶炼行业,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在澳大利亚总投资2.8亿澳元开发铁矿,在这20年时间内运回2亿吨高质量矿砂。这说明中国产业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不过,近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业务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扩展层次在不断提升。有的产业已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国产设备竞争出口,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境外研发好范文版权所有中心创办科技园业,建立国际营销的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等各种形式

(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不够成熟的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投资于邻近国家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区域分布已扩大到五大洲。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从投资总量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美、加、墨三国)、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过的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到2001年底,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累计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累计投资量占中国工业对外投资量的9形成了三大核心区:港澳的地区、美加地区、澳新地区。中国企业在这三大核心区的投资企业数和投资额分别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比重28.61、36.01和17。

(四)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五)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异地化经营

由于受我国政府的国内资金配套和外汇等计划管理的限制,跨国经营企业不能完全依据国外市场情况进行决策,从而错失良机;而异地化经营则使经营项目在国外,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国内,只派与经营项目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去国外经营,且派出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有相当一部分素质不高,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不能及时依照市场的需求偏好改进产品,发现和挖掘市场机会。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鼓励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中国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们已经做出尝试并探索出新的路径。海尔通过在美国建立工厂将自己的产品卖到了美国市场;tcl通过收购汤姆逊进入欧洲市场;而通过反向oem,万向成为世界最大的万向节生产商;中集也成功地成为世界瞩目的集装箱生产商。

然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在tcl收购完成后,海外人才的困境暴露无遗;而在华为全力拓展国际市场时,它遭到了来自思科的知识产权的诉讼,事实上,对于更多希望出海的中国公司而言,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竞争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个未知的“禁区”;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时所需要的管理国际化公司的模式或者流程及运营的经验。

中国企业就是这样开始了闯荡国际的历程。“我们没有时间再做准备了,这个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李东生坦言国际化的压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只能边练边学,这就像是中国参加奥运会“以赛代练”,中国企业寄望于在国际化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而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练好内功将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跨国经营战略:渐进性和创新性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主要特征,一是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二是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母国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终发展成为跨国企业。从大多数跨国公司走向世界的过程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飞跃。绝大多数企业在成为跨国公司之前,对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都采用了“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战略。一是解决后发劣势的困扰。“走出国门后才真的发现,很多对手远远比海尔强大得多。”张瑞敏形容这种差距,就相当于对方都是博士、硕士,而自己才中学毕业。一个新面孔在国外也根本无人搭理。二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整体考虑。应该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大后再尝试走出去,这可能也是转化后发劣势的问题,要做到“无利不为、无内不外”。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是跨国公司不断适宜环境变化的结果,他相继经历了由多国国内到简单一体化,再到复合一体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即多元化发展。跨国公司首先实行的是多国国内经营战略,即针对不同市场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后,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日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服务于自身的价值增值。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为适应国际化战略,可将国内的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还将研发、设计、研究所等都逐步迁往欧美发达国家,以跟踪最前沿的技术。

即使渐进也好,创新也罢,面对我国目前的状况,“中国企业出海的模式选择”也可借鉴:一是海尔模式,通过到当地设厂,冲破贸易壁垒,然后在当地树立品牌的形象;二就是tcl的模式,收购知名品牌的形式;三就是联想模式,奥运其实是中国可以利用的很大的机会,日本的精工爱普生,韩国的三星都是通过奥运会打造了自己的国际品牌;另外还有一种就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做大以后借船出海。小灵通在国内做的非常成功以后,开始拓展海外的市场。

(二)国际投资战略与跨国兼并的结合1.资源开发型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预防性产业。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短缺,利用别国资源优势,以油田和其它重要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对外投资应是我国跨国经营的预防性投资。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资源稳定的供应基地,可以降低通过市场转移资源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规避世界市场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也防止受制于他人的被动局面。

2.劳动与资本相结合的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基础产业,从世界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战略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在国际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企业选择较成熟的劳动相对密集、核心技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作为跨国经营的起点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的制造业便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制造业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如以家用电器、摩托车为主的中档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纺织业和服装业等。

3.研究与开发型技术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点产业。我们应该考虑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形成梯度优势,并逐渐推进其产业高度化。这就需要在跨国经营中发展以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型对外投资。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中,从我国技术开发、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企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国际经营的起点应该没有疑问,但应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梯度优势,并逐步推进其产业高度化,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4.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中国大型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足,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投资所在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而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经验,销售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但是,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采用独资或购并的经营方式。

5.树立“全球”管理意识。面对国际上经营战略创新加速的状况,中国企业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方面,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的“抢滩”与挑战;另一方面,又要让自己的企业突破自身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经营者自己首先应该具有全球意识,善于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放眼远大目标,不能目光短浅。二是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尝试新的经验,不能墨守成规。三是要融入他国文化,视差异化为一种资源,不犯文化上的错误。四是要精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不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就企业决策者的领导能力而言,还要引导自己的企业和员工树立全球化经营的思想,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突出促成组织向全球化方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明.企业的品牌全球化战略[j].企业管理,2003,(5).

[2]刘玉林.海外营销策略展望[n].国际营销,2003-10-05.

[3]吴息远.观点分析:中国企业如何变成“狼”[n].市场报,2003-09-05.

[4]吴江.三大巨头博鏊论坛上细维碰撞·热论企业国家化[n].羊成晚报,2005-04-25.

[5]金钢.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n].国际经济与合作,2004-10-14.

篇6:公司经营状况

2盈利水平。公司业绩好坏集中表现于盈利水平的高低,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盈利增加,股息也会相应增加,股价上涨;公司盈利减少,股息相应减少,股价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的涨跌和公司盈利的变化并不是同时发生的,通常股价的变化要先于盈利的变化,股价的变动幅度也要大于盈利的变化幅度。

3.公司的派息政策。股份公司的派息政策直接影响股价。股息与股价成正比,通常股息高,股价涨;股息低,股价跌。股息来自公司的税后净利,公司净利的增加只为股息派发提供了可能,并非盈利增加,股息就一定增加。公司为了把盈利合理地运用到扩大再生产和回报股东支付股息等,制定了一定的派息政策。派息政策体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不同的派息政策对各期股息收入有不同影响。此外,公司对股息的派发方式(如是派发现金股息,还是派送股票股息,或是在送股的同时再派息)也会给股价波动带来影响。投资股票的一个目的是要领取股息,因此,每年在公司公布分配方案到除息除权前后是股价波动最大的阶段。

4.股票分割。股票分割又称拆股、拆细,是将l股股票均等地拆成若干股。股票分割一般在年度决算月份进行,通常会刺激股价上升。股票分割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利益,但是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增加了,给投资者带来了今后可多分股息和获得更高收益的希望,因此股票分割往往会刺激股价上涨。

5.增资和减资。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资本额而发行新股,在没有产生相应效益前将减少每股净利,会促成股价下跌。但增资对不同公司股价的影响不尽相同,对那些业绩优良、财务结构健全、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而言,增资意味着将增加公司经营实力,会给股东带来更多回报,股价不仅不会下跌,可能还会上涨。当公司宣布减资时,多半是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严重、需要重新整顿,所以股价会大幅下降;但如果公司为缩小规模、调整主业而减资,则有提高业绩、刺激股价上涨的效果。

6.销售收入。公司的盈利来自销售收入,销售收人增加,说明公司销售能力增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使利润增加,股价随之上涨。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收人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增加,还要分析成本、费用和负债状况。另外,股价的变动一般也先于销售额变动。

7.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化。原材料是公司成本的重要项目,原材料供应情况及价格变化也会影响股价的变动,特别是所需原材料是稀缺资源或是依赖国外进IZl的公司,其原材料供应情况及价格变化对股价影响更大。如石油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引起世界各国股价迅速变动。

8.主要经营者更替。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者的更换会改变公司的经营方针、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一个锐意进取、管理有方的经营者可能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因循守旧、不谙管理的经营者也可能使有过辉煌业绩的公司江河日下。

9.公司改组或合并。公司合并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为了扩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而相互合并,有的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有的是为了控股,也有的是为操纵市场而进行恶意兼并。公司合并总会引起股价剧烈波动,但要分析公司合并对公司是否有利,合并后是否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这是决定股价变动方向的重要因素。

篇7:公司经营状况介绍

企业宗旨:构建社会、企业、客户、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报国、产业强国

企业信念:高品格、高品质、高品位

经营理念:诚信、卓越、突破、创新

发展战略:建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奏盛世华章

品牌规划:产品个性化、市场国际化、品牌多元化

服务理念:推行顾客“零距离”、市场“零投诉”

专业精神:做内衣专家、送五星级服务

人才战略:倡导“唯德用人、唯才用人”的人本理念,推行“情商管理、制度管理”的美思模式

企业文化核心:“温情员工、回馈社会”,让在大舞台的每一位充分施展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企业愿景: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好”内衣市场,做中国的、全球的最好的百年企业、百年品牌

篇8:企业经营状况公司分析

“十一五”期间,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 汽车保有量、特别是民用汽车保有量以较快速度增加, 使得国内的运输需求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路桥建设与管理的高壁垒行业特点为业内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有利于公司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不断的延伸, 管理和经营路桥类业务的上市公司, 以其现金流量充沛、业绩稳健而受投资界普遍青睐。但“十一五”期间, 路桥建设成本出现急剧上升的势头, 而收费在近几年内没有上调的可能, 导致路桥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增长能力受到影响, 多家公司开始向资金密集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 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有些公司受益, 也有些公司受损。

二、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

目前我国路桥类上市公司共有24家, 我们选取了其中主要从事收费公路和桥梁建设的16家 (还有1家“四川成渝”由于2009年7月才上市, 无法满足本文数据分析的要求, 未列其中) 作为分析对象。为了对这16家上市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 我们选择了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状况、盈利水平和增长能力等方面的十项财务指标:X1流动比率、X2总资产周转率, x3资产负债率, x4营业利润率, x5总资产净利润率 (ROA) 、x6净资产收益率 (ROE) 、x7总资产增长率、x8净利润增长率、x9营业利润增长率、x10营业收入增长率。然后从国泰安数据库中查询16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十项财务指标的年末数, 由于十项指标的量纲不同, 所以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一) 财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用R软件对16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以确定因子分析时公共因子的个数。各年度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见图1所示的崖底碎石图。为了便于进行不同年份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前二个主成分作为二个公共因子。前二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2006年64%、2007年58%、2008年68%、2009年64%, 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二) 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

对16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用R软件得出四年中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各年度载荷因子的数值分析得出, 公共因子1与x2总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净利润率 (ROA) 、x6净资产收益率 (ROE) 三个指标的载荷因子有较大的正值, 因此称其为盈利及周转因子。公共因子1四个年度代表的涵义比较一致, 但公共因子2在不同年份代表的涵义存在差异。具体而言, 2006年, 公共因子2主要表现为与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的高度正相关, 因此表示盈利增长性。2008年, 公共因子2与总资产增长率高度相关, 因此表示公司的规模扩张程度。2009年, 公共因子2与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现为高度正相关, 也表示盈利增长性。只有2007年比较特殊, 公共因子2主要表现与资产负债率的高度相关, 应称其为负债因子, 但其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也表现出正相关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增长的状况, 为保持一致, 我们将公共因子2称为增长因子。

用R软件计算出16家上市公司不同年份的因子得分, 并做出每家上市公司不同年份在两个公共因子下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 图中的数字代表上市公司的编号。

由于数据经过了标准化处理, 所以散点图中盈利因子和增长因子为0的点代表的是行业平均数。图中在这两个位置作了两条辅助线, 将路桥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粗略分类。左上角为盈利能力较差但增长能力较好、左下角为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都较差、右上角为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都较好、右下角为盈利能力较好但增长能力较差。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 行业基本面分析

1. 行业平均收益率较为稳定。

在对16家上市公司十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 (表2所示) , 连续4年中路桥类上市公司的行业平均总资产净利润率在6%左右, 只是2007年高一些, 达到7.4%。其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约为9.5%~10%左右, 只是2007年高一些, 达到11.3%。

2. 行业的收现能力较强但负债水平较低。

由于收费路桥行业的特殊性, 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收现能力较强, 四年行业平均的流动比率在1.7以上。路桥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平均在11%~15%, 但行业的整体负债水平较低, 四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0.37~0.40之间, 见表2。

3. 行业的成本费用呈上升趋势。

16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ROA、ROE三项收益率指标在2008年均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主要原因是行业的成本费用水平呈上升趋势所致, 较为明显的是湖南投资、中原高速、深高速, 其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比率的增幅都超过25%。而收益方面却面临着车流量减少、收费无法上涨的局面。这同时导致行业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增长能力在2007年和2008年表现欠佳。

4. 普遍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

为解决公司经营路产有限经营期和公司长期存续发展的矛盾, 改善公司主营业务过于单一的状况, 除福建高速和楚天高速两家公司之外, 大多数路桥类上市公司近几年都开始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有14家路桥上市公司近几年除路桥建设与管理业务以外曾涉及到的其他投资领域统计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是路桥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二) 公司经营情况分类

根据各个年度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及散点图的分布情况发现, 四个年度中盈利水平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福建高速、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皖通高速和楚天高速。

行业中盈利增长能力较为突出的公司是五洲交通和湖南投资, 尤其是五洲交通, 四年内其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是84%、48%、35%和72%, 但其盈利状况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现代投资自2007年在盈利水平方面跻身为行业佼佼者, 且表现出较好的盈利增长性。从其年报中得到的信息, 公司近几年致力于主营业务的挖潜, 继续强化成本控制, 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主业外投资。公司旗下控制的大有期货、安迅投资、现代房产和文化传播等子公司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较差的公司有海南高速、重庆路桥、中原高速, 这三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还相对较高。其中中原高速的盈利水平在后二年出现了下滑, 原因之一是中原高速成本费用上升的较快, 另一个原因与其向金融、地产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有关。中原高速2008年年报资料显示, 中原高速控股或参股的公司2008年度净利润全部为负数, 并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收益。

四、结论

财务指标分析的结果显示, 具备充足现金流量和有限的负债水平, 再加上高速公路行业成长空间有限, 资本的逐利性使路桥类上市公司纷纷考虑实行多元化。多元化投资可能带来收益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实施多元化, 使有些公司受益, 有些公司受损。但多元化投资趋势不会逆转, 只会在今后项目选择上更谨慎, 更关注风险的控制。

业绩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路桥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采取多元化投资战略, 如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皖通高速和现代投资。这类公司实施多元化投资时采取“纵向一体或同心多元化”的方法, 既保证主业盈利性, 又从多元化投资中受益, 这是值得其他公司借鉴的做法。第二类主要致力于降本增效, 如福建高速和楚天高速, 这两家上市公司控股及参股的子公司也都是从事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业务, 他们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不断优化路产资源, 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毅, 陈立萍编著.统计建模与R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物资装卸搬运服务方案下一篇:好员工怎样“练成”.成丰流量仪表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