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2024-07-10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共15篇)

篇1: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写算式。

(2) 读算式。

(3)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篇2: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4×()27()×4<3

19×()<467×()<67

()×5<146×()<29

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学生自己观察图意,列出算式:

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4、填一填25÷6=□......□

5、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要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

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快乐星期天。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

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

5分钟通过30辆自行车,1分钟通过几辆?

............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同位讨论解决。

8、聪明小屋爸爸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让小文和小明来分一分。

小文说:我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

小明说:我3个3个地分......按小明的分法,最后余几个?

二、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札记:

篇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 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课件25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猜手指游戏, 引出问题

首先, 我们做个游戏, 名称叫猜手指。从大拇指开始, 我们数1、2、3、4、5, 再回到大拇指, 数6、7、8、9、10, 按这样的顺序数下去, 你随便说一个数, 我就知道最后落在哪个手指上。你们信吗? (学生挑战, 教师应战。)

知道为什么吗?如有学生知道, 就让他说。问:“他说的有道理吗?我们学完这节课再来评判一下。”如果没有学生知道, 说:“这里还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先从基本的练习做起。”

说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研究问题, 为学习定向。

二、复习, 为试商铺垫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开火车答题, 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余数的含义及竖式

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 我们决定周末开个联欢会。开联欢会要先布置教室, 鲜花装扮的教室更漂亮。 (出示场景图)

1. 一共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 () 组, 还剩 () 盆。

学生口答后, 拿出23个圆片操作验证。

2. 怎样用算式记录刚才分的过程呢?

剩下的3盆, 怎样表示?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板书:23÷5=4 (组) ……3 (盆) , 由红笔板书:余数。

说明:让学生将其符号化, 建构数学模型。学生创造性地表示余数,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这里的除法算式有4个数, 23表示 () , 叫 () ;5表示 () , 叫 () ;4表示 () , 叫 () ;3表示 () , 叫 () 。

说明:完整地认识有余数除法算式, 进一步理解各部分含义。

这个算式怎么读?指名读, 齐读。

3. 竖式怎样列?指名板演, 其余尝试。

提醒:竖式的书写顺序, 商的位置, 各部分含义。对照竖式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4. 由于出现余数, 这样的除法, 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问:知道余数是怎么产生的吗?

5. 看书, 理解51页课本内容, 完成“做一做”。

说明:学习内容与课本对照, 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体会课本知识的序列性。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及时从生活数学抽象为学校数学, 同时充分发挥“做一做”题目的正面引领作用, 将商、乘积、余数的书写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

6. 开联欢会, 一部分同学课间餐想吃面包。面包怎样装呢?请打开课本53页, 做第2题, 最好写出算式和竖式。

分项反馈, 你能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吗?

说明:让学生将抽象出来的学校数学再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问题, 学习有用的数学。你能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吗, 渗透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 出示例3。布置联欢会, 如果是16盆花, 每组摆5盆,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大家用圆片摆摆看, 然后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 增加1盆, 17盆,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学生根据操作, 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3.18盆?19盆?20盆, 会余几盆呢?为什么不余5盆?你们摆的, 是不是正好4组?

4. 增加1盆, 21盆, 可以摆几组?余几盆?

怎么这里又出现余1盆?和16÷5余1盆, 一样吗?

22盆, 也是摆4组, 余2盆。

23盆?24盆?25盆?25盆花怎么又不余了?

观察余数和除数, 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 完成板书:余数<除数

5. 拓展:6盆花为一组, 余数可以是 ( ) ;8盆花为一组, □÷8=□……□, 余数可以是 ( ) , 最大是 ( ) ;□÷□=□……6, 余数是6, 除数可能是 ( ) , 最小是 ( ) 。

说明:由具体摆花事例, 学生很容易迁移、抽象, 逐渐建构有余数除法数学模型, 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含义。

6. 请打开课本52页, 看一看例3。完成“做一做”, 把正确的竖式写在旁边。

说明:学习内容与课本对照, 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体会课本知识的序列性。

五、实际应用, 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有什么用呢?

1. 课件出示:

这盒纽扣可以钉多少件衣服, 还剩多少个?

学生口答, 列出除法算式。

2.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候的猜手指游戏吧!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讨论。板书: ( ) ÷5= ( ) …… ( )

猜手指游戏主要看 (余数) 。如果余1, 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 会落在食指上;余3, 落在中指上;余4, 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 就落在小指上,

学生根据结论, 做游戏验证。

说明:让学生在生活、游戏中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最后的板书, 再一次为学生构筑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篇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吗?

A方观点:

小数除法根本没有余数的说法。小数除法应该研究计算结果是否是循环小数,而不是是否有余数。小数除法法则中说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中有一句“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也没有提到最终的余数的问题。如果说除到哪一位,剩下的是余数,那到底除到哪一位呢?这样的话,余数岂不是不确定啊,何谈余数?

B方观点:

小数除法也应当是有余数的。如“0.09÷0.04商2,余数是( )”,这类题目是考查余数所在的数位问题,要不商2以后,余下的部分不叫余数又叫什么呢?

刨根究底:

看来,小数除法到底有没有余数还真是教师们普遍困惑的问题,值得思量、探究。为得到比较权威的解释,我查阅了金成梁编著的《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一书,这本书在第47页对带余除法的定义是: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商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带余除法”。带余除法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表述:已知两个整数a、b(a≠0),要求这样的两个整数q、r,使得q、r满足b=aq+r,0

看来,“带余除法”是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一种运算。只要除数不为零,不完全商和余数都存在,并且都是唯一的。按照这一说法,小数除法应该没有余数这一说法。

但是,王相国在《不完全商与小数的带余除法》(山东教育, 1998, Z3)一文中,又作出了这样的描述:在实际解答小数带余除法的过程中,由于有很多师生不明确小数带余除法的意义,故得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如1.82÷1.2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很多师生做出很多不同的答案:①商是1,余数是0.56;②商是1.4,余数是0.056;③商是1.44,余数是0.0056……

王相国在文中还作了进一步阐述:要说明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明确不完全商的概念。当a÷b不能得到整数商时,如果a最多包含q个b。也就是说,a大于qb而小于(q+l)b,即当qb

从上面不完全商的概念可以看出:①不论a、b(b≠0)是整数还是小数,均可作带余除法;②不完全商是一个整数;③做带余除法的方法为:按照除法运算法则作a÷b,当商到个位仍不能除尽时,所得到的整数部分商为不完全商,而被除数减去除数与不完全商的积所得的差,即为余数;④对于确定的数a、b,不完全商与余数是唯一的。

按照这一说法,小数除法也可能存在余数。

思考与结论:

这两个结论看似矛盾,但如果能够理清不完全商和带余除法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范围,这个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不完全商和带余除法是分别定义在不同集合上的两个概念。带余数除法是在数论中作的定义,仅限于自然数范围;而不完全商是在有理数范围内作的定义,在这个定义域之内,除不完全商为整数、除数不为0外,被除数、除数和余数还可为小数。

因此,在研究小数除法是否有余数这一问题时,如果不考虑数的范围,简单地给一个“有”或“无”的结论都是不够严密和科学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角度来理解小数除法中的余数:一是按不完全商定义来理解,余数可以为小数;二是因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要将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因此,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小数除法借用了整数带余数除法中余数的概念。在利用商不变规律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进行计算时,不完全商不变,但余数要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得到原来的余数,还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责编 蓝 天)

篇5: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b.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堂练习

(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篇6: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篇7: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有余数

62=3(人)72=3(人)1(个)

陈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篇8:《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 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圆形卡片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人教版教材分两部分进行教学: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 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 即例4。本节课是第一部分中例3的教学。它是在教学例1 (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和例2 (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及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 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 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并达到上述要求, 本课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 如用设疑、探究、解疑、再疑等, 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 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

一、设疑, 生成问题

上节课, 咱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在摆花盆的题目中, 有一个同学的作业题是这样做的:

12÷3=4 (组) ……0 (盆)

12÷2=5 (组) ……2 (盆)

他的做法正确吗?说一说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答案:12÷3=4 (组) , 正好摆完, 没有剩余, 也就是没有余数, 所以不应该写0 (盆) 。第二个算式12÷2=5 (组) ……2 (盆) 中, 剩余的2盆还能继续平均分, 应该是12÷2=6 (组) , 也没有余数。上面两个算式都写了余数, 因此都是错误的。

问题: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余数和除数还有哪些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并不是一张白纸, 针对余数的意义, 把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抛给学生, 让学生在思考中初步体会余数不能为0和余数、除数不能相等的观点, 有趣而富有挑战性,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 又为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 解决问题

1. 初探。

现在有15盆花, 每5盆摆一组, 可以摆几组? (投影例3)

操作:学生读题后, 动手摆一摆圆片。

要求:一边摆一边说摆法。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根椐摆的圆形卡片,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15÷5=3 (组)

板书后追问:有余数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正好摆完, 没有剩下花盆。

2. 再探。

如果一共有16盆花, 每组摆5盆,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学生操作并回答:摆3组, 余1盆。

提问:怎么列式?根椐回答教师板书:16÷5=3 (组) ……1 (盆)

追问:如果是17盆, 每组摆5盆,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学生回答:摆3组, 余2盆。师生板书:17÷5=3 (组) ……2 (盆) ,

继续追问:如果是18盆、19盆呢?……如果是22盆呢?摆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根椐学生的回答, 师投影显示摆放花盆的算式。

18÷5=3 (组) ……3 (盆)

19÷5=3 (组) ……4 (盆)

20÷5=3 (组) ……5 (盆)

21÷5=3 (组) ……6 (盆)

22÷5=3 (组) ……7 (盆)

学生争论。学生可能在20÷5=3 (组) ……5 (盆) 这一算式上存在的争议。

3. 解惑。

教师引导学生摆圆形卡片, 并在组内讨论:上述写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怎样写才是正确的?

预设答案:

A、20÷5=3 (组) ……5 (盆) 是错误的。原因是20盆花, 每组摆5盆, 正好摆4组, 没有余数;

B、余数是5盆, 可以在每小组里再摆一盆, 正好摆完。

C、剩余的几个算式都是犯了这种没有分完的毛病。

4. 发现。

根椐学生争论与纠正, 教师板书正确摆放花盆的结果, 并连成一串对比算式, 让学生寻找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要求:请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 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数学现象, 先说给同桌听听,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16÷5=3 (组) ……1 (盆)

17÷5=3 (组) ……2 (盆)

18÷5=3 (组) ……3 (盆)

19÷5=3 (组) ……4 (盆)

20÷5=4 (组)

21÷5=4 (组) ……1 (盆)

22÷5=4 (组) ……2 (盆)

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 教师及时鼓励与引导。

追问:如果继续增加花盆的数量, 你的发现还正确吗?商和余数之间还存在这种关系吗?学生观察并交流。

5. 反馈。

预设答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余数小于除数;

被除数增加, 除数不变, 商不变, 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 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亲身经历规律的发现与抽象过程, 亲身体验规律的论证与概括过程, 再通过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三、练习, 巩固内化

1. 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 再填括号, 填表后回答自己的发现。

提问:从A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中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两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说明原因。

3. 有12个羽毛球, 平均分给5人, 结果怎样?

4. 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得几枝?还剩几枝?

5. 三 (1) 班布置“庆十一”联欢会用了许多气球, 都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摆的, 你能很快说出第17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武器, 在本课的练习当中, 我们遵循精炼、高效、有趣、梯度原则设计了以上练习。在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中架起了桥梁, 沟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且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小结, 盘点收获

对话:今天放学回家, 你的爸爸问你这节课学会了那些知识, 你怎么说?假如老师就是你的爸爸。

学生回答略。

篇9:对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考

一、注重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审读题目”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最多”、“至少”、“租船问题”和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的处理是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借助画图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学生读数学题的时候往往忽略对文字的仔细斟酌,对题目不理解而没法解决问题,归根到底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的。其实,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解决问题、判断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因此有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极其重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却忽视在语言文字中理解数学。教师只有重视数学阅读,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培养,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并进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二、注重画图的策略,让思维过程有迹可循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画图,为学生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搭好了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读题、明确问题、寻找条件,把文字转化成图画,发现数量关系,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从内容的编排、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的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并入了“解决问题”中,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很多教材都有专门的课时进行画图策略的教学。而且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成功运用 “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更多的是依靠孩子的经历、体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解题策略的运用中要求教师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能力。

三、注重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搭建从表象转化为符号的桥梁

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思维发展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需要。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材料简单重复,而是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把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充分感知,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数学表象。

《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篇10: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例1。6÷2=3(盘)

篇11: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评价: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总结

篇12: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篇13: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通过“搭一搭”活动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即存在余数。并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认识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摆一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经过探究过程,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贴图、盘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教师出示图形)你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位置的序号,老师就能猜到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不信,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设计意图:用猜图形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一种悬念,让他们产生学习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学具操作,理解余数

(1)学具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这里有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同桌间相互合作摆苹果,教师参与活动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铺垫。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

预设生:6÷2=3(盘)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谁能结合图来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2)再次操作,感知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

师:如果给你7个苹果,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下面4人一组合作完成。

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生:7个苹果,每2个摆1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

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了1个,没有继续再摆?

(3)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①引出余数

师:像这样,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师板书:7÷2=3剩余1.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剩余”两个字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生:7÷2=3(盘)……1(个)

师:这个剩下的数就叫做余数。

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活动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摆苹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物有剩余的现象。

2.摆学具,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1)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这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合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师:12根小棒能摆3个正方形,如果有13根、14根、15根、16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3)交流汇报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4)延伸

师:现在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7根的结果吗?18根?19根呢?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5)观察思考

师: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6)质疑

师: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討论。

学生小组合作摆正方形,并在题单上做记录。

(7)再质疑

师:余数不能是4,那比4大行不行呢?比如5.

预设生:不行!5里面又有一个4,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追问)这样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1)

师:如果剩下6根呢?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2)

师:如果剩下7根呢?余数是几?(3)

师:看来余数既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它只能比4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摆正方形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探索、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掌握了新知识。

三、课堂作业

1.课本习题

2.首尾呼应,拓展运用

师:上课开始时,老师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位置的呢?下面咱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这些图形是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顺序每4个一组,要猜到第8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8÷4=2(组),表示刚好摆了2组,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就是梯形,同样的方法,要猜到第15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15÷4=3(组)……3(个),余数是3,表示摆了3组还剩下3个,就表示第四组的第三个,所以是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得知识猜出第17位置、第22个位置摆的是什么图形吗?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第一题是针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内容的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等内容的理解。课堂练习第二题解答了课前留下的悬念,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更好地概括和记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盘)

7÷2=3(盘)……1(个)

作者简介:周红英,女,本科,就职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八角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篇14: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 )<22 4×( )<37

( )×2<11 ( )×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篇15: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

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小组活动。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学生小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3  )人,还剩(    1  )枝。

师读这句话,在写这道除法算式时,被除数是多少,(填10÷)除数是几?(填3=)商是几?(填3)这个3表示什么?(填“人”)还剩几枝?

还剩1枝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在3人后面点6个小圆点(边说边点),再写上1枝(边说边写),这个1就表示还剩1枝,根据它的意思,你想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学生自由说。

对,这个剩下的1就叫作余数。板书:余数

这个算式(在算式下划红线,单位名称不划出)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我一起读一读,再齐读。

把单位名称带进去,谁会读?(指2人读)

这个1 叫作什么?

生:这个1叫作余数。

根据刚才分的结果,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10除以3等于3余1在这里就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每人分4枝,每人分6枝,也都有剩余,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讨论好的把书上第2页试一试中的除法算式填写完整(出示写在小黑板上的题目)。请一个同学填在小黑板上。

都填好了吧,我们来看××同学填写的,填得对不对?

谁来把第1题读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谁来读?表示什么意思?

指第一个除法算式,谁来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二个算式的除数是几?商呢?余数是几?

3、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这3道除法算式(指三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这2道除法算式(指两个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对!这三个除法算式都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练习

(1)、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先看想想做做第1题。

小黑板出示第1小题。

师读:8个圆,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摆一摆,再把摆的结果填在括号里,并且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我们来看××同学摆的,他摆得对不对?算式呢?谁来把这个算式读一遍?

第二题,谁来读题?

小黑板出示第2小题。

生读: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我们用圆片代替三角,先摆一摆,再填空。

学生摆好后,再填。(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都填好了吧,看××同学摆的,对不对?算式呢?

谁来读这个算式?

这2题都对的同学请举手。(帮有错的同学纠正,哪一题不对,错在哪里)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小黑板出示第2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2道题,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其余同学填在书上。

学生填写,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填写。

我们看××同学填的,他填得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题对不对?表示什么意思?

仔细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最后看第3题。

小黑板出示第3题。

请同学们看黑板,这里有4道题,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2道题在读一读,并说说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5、全课总结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一些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有剩余。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看这幅田园风光图,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西瓜,小兔,猪,小朋友)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根据这幅图你能说出哪些除法算式?想好了就下位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上一篇:中考语文研讨会发言稿下一篇:德育、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