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2024-07-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共11篇)

篇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各有关单位:

当前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属地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要求,以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结合实际全面开展了“公司安全标准化”(以下简称安标)建设推进工作。

在安标推进工作过程中,根据标准规定:现涉及进入公司范围从事外包,外委施工的单位,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安全管理工作。

一、进入作业现场开展工作的前期合法性准备阶段:

1、本单位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文件(工商营

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员工工伤保险凭证等)

2、开始工作前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二、进入工作后的安全管理要求

1、本单位在XX公司范围具备上述两个合法条件开工作业的过程

中,应结合实际加强全员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形成真实有效的规范记录。

2、本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做好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防范

工作,并形成真实有效的各项记录。

3、本单位应按上述四项要求开展好各时期工作,并按XX公司安

监部门的要求按时提供和上报安全生产管理文件记录。

4、现已在XX公司从事外包外委作业的有关单位必须在2013年

10月30日前上报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资料,逾期未上报的,XX公司安全环保部将如实上报安委会终止其在XX矿业的下步合作协议。

上述协调函内容请涉外单位高度重视,认真配合XX公司安监部门做好全面安全监管工作,确保XX矿业“安标”推进工作常态化的有效运行。

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部

2013年8月30日

篇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关于进一步加强渡口建设和渡船安全管理的通知(函)

各涉水乡镇人民政府、海事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渡口建设和渡船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湖北省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作如下通知(函):

一、高度重视渡口建设和渡船安全管理工作

渡口建设和渡船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涉水乡镇人民政府和海事局应充分认识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渡口建设和渡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渡口、渡船、渡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加大渡口渡船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打造“平安渡”,让群众坐上“放心船”,确保全县渡口渡船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渡口设置安全管理

(一)渡口的设置、迁移、撤销等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必须符合交通建设规划和村镇规划并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严禁私设渡口。

(二)渡口以必须设置为前提,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渡口必须设置在人口相对集中、密度较大的区域;

2、渡口所在位置服务半径基本均等;

3、渡口设置必须安全可靠、方便快捷;

4、渡口设置位置地质条件须符合要求;

5、渡口应当设置在水流平缓、水深足够、堤岸稳定、视野开阔、适宜船舶停靠的地点,并远离危险品生产、堆放场所;

6、具备货物装卸、旅客上下的安全设施;

7、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专门的管理人员;

8、有合格的渡船和相应资格的船员;

9、有符合要求的码头和候船室或候船亭。

(三)渡口建设要求

渡口建设中,要严格坚持渡口达标工作质量控制要求,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渡口改造达标的“32字方针”(渡口建管、乡村主导,坡岸硬化、设施配套,渡船适航、渡工持照,安全渡运、方便可靠),对列入建设的渡口项目,严格坚持“三严四化”进行建设,即:严格建设标准、严把质量关、严防“豆腐渣”工程和码头坡道硬质化、候渡亭室规范化、新建渡船钢质化、标示标牌标准化。工程推进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工程材料送检制度、强制性质量检测制度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制度;坚持工程监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坚

持实行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制,对已竣工工程,严格按照程序要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三、渡船安全管理

(一)渡船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渡运:

1、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2、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3、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船员和必要的航行资料。

(二)渡船应当保持良好技术状况,设备完善,并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水密性,严禁有安全隐患的渡船从事渡运。

(三)渡船应当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识别标志,标明船名,核定乘额、载重线、抗风等级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四)渡船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备、救生设备,其位置应放在易取处;汽车渡船所配消防设备应当有足够的能力,其安装位置应当能使灭火剂射及所有装载车辆。

(五)渡船应当按照规定配备航行设备、信号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篇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1)在岗人员少。

5月14日总队通报了全省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收情况。全省应在岗2865人,现有961人,完成率仅33.5%,泉州支队2013年底应在岗591人,现有298人,完成率50.4%。

(2)队伍不稳定。

目前,政府专职消防员工作时间长的有6~7年,工作时间短的数日便离开部队。受队员的文化水平、思想认识和工作动机的影响,加上部队各级管理干部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以及现役战士与非现役队员相处的摩擦等因素,致使政府专职消防员队伍不稳定,解除合同率偏高。

(3)作用不明显。

自2003年招收第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以来,政府专职消防员能够安心部队工作,钻研业务工作,成为骨干的屈指可数。而他们在消防部队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消防部队的“临时工”,火场上的“水带工”,生活中的“环卫工”,未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没有达到大幅提升部队作战水平的目标。

2 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政府层面来看:

一是规章机制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文件和规定,但在涉及到用工制度、工资福利、医疗保险、退役安置等事项尚未形成统一、完备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在一些具体操作环节仍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由于消防部队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每天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政府专职消防员也不例外。政府专职消防员与现役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执勤,执勤任务繁重、训练强度较大,而相关的保障却未能及时跟上,与兄弟单位政府专职人员福利待遇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2)从部队层面来看:

一是激励和考评机制不健全。二是基层单位住宿设施无法满足“十二五”规划的人数要求。

(3)从队员层面来看:

一是家庭因素的困扰。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社会上招的这些政府专职消防员都将面临着成家、照顾爱人孩子的问题。然而,当前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仅能维持个人生活保障,加之24小时在岗在位的执勤模式,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私人空间去陪伴、照顾家人。二是工作动机不端正。部分政府专职消防员对消防工作的性质不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消防部队“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奉献精神,他们融入部队后,面对军事化的管理,从事高度紧张和繁忙危险的执勤训练工作,总感觉自己为消防事业的贡献和实际得到的不成正比,他们心中难免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影响到政府专职消防员的稳定和管理。

3 加强和改进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1)积极争取人员编制保障。

要积极学习借鉴河北省保定市将专职消防员纳入政府人事计划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登记备案的做法,借鉴龙岩连城县、长汀县和漳平县等将消防文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岗位部分纳入地方政府事业岗位编制的先进经验,协调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政府专职消防员的出路问题。比如,可将政府专职队中队干部(中队长、指导员、副中队长)办理进编手续,其余队员占编不进编,中队干部采取“定岗不定人”的方法,只有在岗人员,才能享受事业编制待遇。

(2)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目前,泉州市消防部队基层单位合同员经费人均每年4.5万,月平均可达3750元,但扣除伙食费、保险费、被服费等实际到手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标准对于社会青年基本没有吸引力。面对工资低招不到人和当前要求政府大辐度提高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有难度的情况下,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突出政府专职消防员职业危险性高和24小时执勤的职业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请地方政府提高专职消防队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3)规范队伍执勤训练管理。

一是开展针对性教育。要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水源道路熟悉、体能技能训练上,适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战训业务知识、队伍安全管理教育。二是完善量化管理制度。采取加分与扣分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专职消防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日常量化管理、学习训练考核、群众民主评议、中队干部评议、大队领导评议五个方面的内容,每月对政府专职消防员的综合履职、现实表现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员发放考核奖金,对60分以下的人员,视情给予扣除日常量化管理考核奖金、岗位补贴、等级补贴直至撤职、降级、辞退等处理。三是建立级别考核机制。首先,要进行分级定岗。一线政府专职消防员根据体能、技能和器材装备熟悉等考评标准要求,由低向高按比例划分“一、二、三、四、五”5个等级,每个级别的人数按照“橄榄球式”队伍结构来划分比例,中队队伍结构为一级6人,二级8人,三级6人,四级2人,五级2人,避免“塔式”结构和“锥式”结构产生的“不稳定”的情况;在中队设置队长、班长、驾驶员、战斗员四个岗位,其中队长、班长岗位必须达到三级以上级别。其次,要实行首任考核定级制。新入职政府专职消防员,可根据自身实力申请考评岗位等级,考评合格者给予定级,改变以往初次分配等级“一刀切”的陈旧模式,做到“量才使用,人级匹配”。最后,要实行在岗考核调级制。对政府专职消防员实行“周测试、月考核、季评定调级”;每季度成绩评定分保级不达标、保级达标未晋级、保级达标并晋级三类,按成绩先后进行排序,等级额满自动调入下一级,通过引入能上庸下的竞争机制,营造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改革创新队员休息模式。

当前,泉州准备在实施本地化征招的两支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中试运行“三班两运转”,三班两运转是指将一支队伍分三份,保持三分之二的力量在队,日间训练操课,夜间在队休息,24小时值班备勤,还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可以离队休息,即队员在队工作两天,回家休息一天。在不能完全实现本地化征招的其他队伍准备试行探索建立确保三分之二力量在队,在专职队负责人主持下的队员协商轮休制,即在确保队员周期性总出勤率达标的前提下,预先排出休假和执勤人员计划的方式。这样既确保了值班备勤力量充足,又满足了队员休息休假需求。

(5)丰富专职队员征招渠道。

篇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1 水产品安全工作现状

根据目前全县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昌黎县水产局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浅海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包括苗种生产)及水产品加工4个方面的质量管理。

1.1 浅海养殖

该养殖方式无任何养殖投入品,昌黎县水产局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时进行海洋水质监测,申报浅海无公害养殖基地等工作。目前新增的1.33万hm2浅海养殖基地已申报待农业部认定,再加上原有已认定的浅海无公害养殖基地,可使全县2.33万hm2扇贝养殖全部得到无公害养殖基地认定。

1.2 滩涂池塘养殖

主要养殖对虾、河鲀、海参三大品种,基本不投入化学品,饵料以鲜活饵料为主,但海参、河鲀鱼在室内育苗、越冬期间有限量化学品投入。因此,昌黎县水产局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主要是在推行无公害养殖标准操作规范、申报滩涂无公害养殖基地的同时,及时对相关产品进行抽检。目前全县滩涂养殖面积已得到无公害养殖基地认定。

1.3 工厂化养殖

截止2013年全县工厂化养殖场133家,养殖规模达190万立方水体,主要进行牙鲆、大菱鲆、舌鳎成鱼养殖,海参、扇贝、鲆鱼、舌鳎、对虾苗种培育以及扇贝及河魨鱼越冬。这是昌黎县水产局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养殖方式为室内高密度养殖,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性大。因养殖密度高、极易发生病害。为提高成活率和效益,必须进行有效防治,而目前防治病害的许多渔药在国家规定的禁用或限用的“黑名单”之内,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养殖效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昌黎县水产局帮助养殖户采取许多技术性措施,但只能缓解矛盾,效果不很理想。为了强化食品监管监控,昌黎县水产局在养殖单位落实“三项记录”制度、统一操作规范标准、定期进行巡检和产品抽检、无公害养殖生产基本落实。

1.4 水产品加工

目前全县有水产品冷冻厂35家,但大部分为小型冷冻厂,只进行冷藏、代贮等业务,从事海产品加工的只是少数大型水产加工企业。目前这些大型企业均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严格生产加工卫生程序、配备了消毒、化验检测设备、落实了货源采购、产品销售台帐,其中港湾水产有限公司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水产加工企业。

2 存在问题

2.1 执法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基层执法工作,但目前食品安全工作人员无执法证,按国家有关规定没有执法资格,也未能着装,从而执法力度不强,也与上级政府执法工作要求不符。

2.2 养殖证未能发放

由于工厂化养殖场、滩涂养殖场的用地手续问题以及扇贝养殖的海域使用管理问题,昌黎县养殖证未发放,按照上级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养殖单位必须持有养殖证。

2.3 抽检水产品样品费用未能解决

抽取水产品不同于抽检蔬菜、水果等产品,水产品样品价格较高,一年抽取的海参、对虾、牙鲆、大菱鲆等样品总价值8万~10万元,抽检单位资金筹措困难。

2.4 检测仪器不全

昌黎县水产局现有的水产病害防治站只能检测三种化学药品的含量,增添设备新需资金较大,无能力解决。

3 有关建议

上级政府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纳入执法人员范畴,以文件形式明确执法证及着装等事宜。

财政下拨一定的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用于抽检样品、采购化验药品的费用,如财政条件许可,还应下拨配套设备专项资金。

篇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聊安监党字[2009]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中共聊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

中心组学习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党委的要求和《中共聊城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的通知》(聊办发[2009]4号)文件精神,结合市安监局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

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是局领导班子在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党组领导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的重要途径。局党组中心组各成员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努力把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不断加强完善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

随着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安全生产工作深层次的问题逐渐进入凸显期,对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局党组特制订了以下六项学习制度。

1、学习组织制度。按照聊办发[2009]4号文件要求,局党组中心组由市安监局、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党组书记、局长于海龙同志任中心组组长,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

2、个人自学制度。局党组中心组成员要按照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安排,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搞好个人自学,系统学习指定的学习材料,并建立统一的学习笔记,认真记录学习心得。

3、集体研讨制度。局党组中心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每季度安排一次局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每年安排一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读书会,讨论交流中央、省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全年集体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2天。2 要精心设计研讨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组织开展学习讨论。

4、专题调研制度。局党组中心组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将理论学习与思考问题、解决难题结合起来,建立中心组学习联系点,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提高学习质量。党组中心组成员要围绕学习内容,每年写出至少一篇理论联系实际、对工作有较强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并组织学习交流。

5、学习档案制度。党组中心组要建立专门的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情况。档案内容包括:党组中心组成员名单、全年学习计划、阶段学习计划、集体学习记录、考勤登记、学习材料、集体研讨发言书面材料、调研成果及发表情况、考核情况、上级有关文件等。同时建立中心组成员个人档案,内容包括:中心组集体学习发言材料、学习笔记、研讨调研记录、学习调研成果、学习考核情况等。

6、汇报通报制度。局党组中心组各成员要按照要求定期向组长汇报学习情况,并于每年1月初向党组中心组上报上一年度学习情况总结和本年度学习计划,统一汇总后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专题上报。局办公室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信息等形势,搞好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交流和宣传。

三、切实加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组织领导,推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不断深入

局党组中心组各成员要按照聊办发[2009]4号文件要求和局党组安排部署,切实抓好中心组学习工作。每年初,党组中 3 心组各成员都要制定学习计划,对全年学习作出安排部署,并将学习计划报局党组。局办公室要按照局党组中心组的安排部署,密切配合中心组各成员的学习工作,做好学习服务和宣传报道工作。

局党组中心组各成员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提前行动,提前部署,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抓好学习工作。

附:

1、中共聊城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成员名单

2、中共聊城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中共聊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1:

中共聊城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成员名单

组长:于海龙成员:李绍宇马国都李泽华孙守红

党组书记、局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附件2:

中共聊城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根据《中共聊城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的通知》(聊办发[2009]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推进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一、组织机构

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由市安监局、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龙同志任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组长,是市安监局党组中心组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中心组的学习负总责。主要负责:审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局办公室负责同志担任中心组学习秘书,负责做好中心组学习的相关服务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组长的意见,起草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方案,提供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建立学习档案,做好集体学习研讨等活动的组织工作。

二、学习内容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6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和省市党委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文件文献及中央、省市党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

3、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意见和文件。

三、学习方式和要求

1、扎实做好个人自学。局党组中心组成员要按照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安排,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联系各自分管的工作,搞好个人自学,学习指定的学习材料,并建立统一的学习笔记。组长每年对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笔记检查一次,并在中心组范围内进行情况通报。

2、认真组织集体研讨。局党组中心组每季度安排一次集体学习讨论,每年安排一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读书会,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要进行发言讨论。全年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局党组中心组组长确定集体学习的具体时间、内容和方式。

3、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中心组成员要围绕学习内容和工作分工,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每年写出至少一篇理论联系实际、对工作有较强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参加研讨交流。

4、严格学习考勤。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严格实行考勤制度,每次集体学习必须由中心组成员本人签到,因故不能参加集体学习必须向组长请假,事后及时补课。

5、建立健全学习档案。局党组中心组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中心组成员名单、全年学习计划、阶段学习计划、集体学习记录、考勤登记、学习材料、集体研讨发言书面材料、调研成果及发表情况、考核情况、上级有关文件等。中心组成员个人档案包括:中心组集体学习发言材料、学习笔记、研讨调研记录、学习调研成果、学习考核情况等。

6、坚持汇报通报制度,自觉接受检查考核。局党组中心组各成员要按照要求,每年一月初向党组中心组上报上一年度学习情况总结和本年度学习计划,统一汇总后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专题上报。党组中心组成员每年述职时要有参加中心组学习的内容,自觉接受市委的检查考核。

主题词:理论学习党组中心组 意见 抄报:侯军副市长,周文明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

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中心组成员

聊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3月20日印发

篇6: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根据XX市委办公室《关于20**年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都委办2009]5号)精神,结合我办近年来信息工作实际,按照《关于20**年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单位信息报送工作,提高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委、政府对信息工作的要求,现就2009年信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工作是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途径。信息工作做的好坏,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和对移民工作的领导。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发挥以“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移民办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认真落实好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要做好本科室的信息报送工作,确定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负责信息收集、登记、审定和报送工作。

二、加强管理,建设高效稳定的信息员队伍

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工作出色的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一是要抓好信息员的学习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组织信息员重点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以及其它相关知识,使他们积累广博的知识,了解熟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鼓励他们要多调查、多研究、多思考、多动笔,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素质。二是要支持信息员工作,协调各科室配合信息员的信息采集工作,为他们采写信息提供便利。

三、加强学习,明确重点,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各科室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及时排查分析上报涉及紧急重大情况的预警性信息和综合分析报告。信息报送内容包括:落实灾后重建政策的措施及建议;移民后期扶持的问题和建议;上级部门领导到我市视察、检查、指导移民工作的情况及讲话要点;我单位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举措、新亮点;我单位的主要工作成效和取得的成绩;信访稳定情况;电子政务应用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移民安置条例情况;行政监察和政风建设情况;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经验做法等。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重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坚持一周内报送贯彻落实情况,市委常委以上领导到本单位检查工作的,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四、着力提高政务信息报送水平

要着力提高信息报送质量,以为增强政务信息在领导就决策中的参与度。在信息报送中要坚持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和要求。要多挖掘有一定深度、有独特角度的信息,经常报送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

五、政务信息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篇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全州初中教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发展我县的初中教育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深远。为进一步深化我县的教育改革,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初中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初中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教育下启小学教育,上承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初中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决定着一代青年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全县未来人才的培养。做好初中教育工作是做好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教育体系的整体角度看,初中教育是连接初等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受教育者的心理成长角度看,初中阶段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成长,对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全县各学校特别是各初级中学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全县初中教育质量。

二、全县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全县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伦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与“建设活力双柏,构建和谐虎乡”相适应的、符合教育规律、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初中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评价体系、办学模式及科学的运行机制,促进全县初中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县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思路,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全县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化校长公选、教职工全员竞聘、绩效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双高”普九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全县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8%以上,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初中三年完学率达94%以上,中考参考率达到90%(以初一入学人数为基础)以上,初中教育整体质量达到全州中等以上水平。

三、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全县初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示范性初级中学、加强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措施,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二)着力提高“普九”水平,保障高中阶段教育的生源质量和数量。要认真执行“三长送学”制度(即:各村的小学适龄儿童和在校小学生,由村长和家长共同负责送到县内初级中学就学;每年的初中毕业生,由家长、乡镇长、初级中学校长共同负责送入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就学),通过抓好各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完学率和升学率,切实提高全县的“普九”水平。

(三)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以探索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为关键,以依法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以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工作为突破口,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推进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全县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将作适度调整。一是全县初中毕业学生学业测试实行“两试(毕业考试、中考)合一”办法,所有初中毕业生均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才能颁发初中毕业证书和参加高中(中专)录取。二是改革中考科目。从2009年开始,历史、地理、生物将纳入中考,体育考试也将增加考试项目和提高体育中考分数,由现在的30分提高到50分。三是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原则,逐步把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特别是州属学校的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每一所初级中学,按学生中考成绩、综合素质及志愿进行录取。四是按照“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促进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完善涵盖教育思想、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特色创建等评价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禁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和缩减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兴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三要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初中学生每天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含自习时间),睡眠时间不得少于9小时,晚自习不得超过21点30分,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节假日不得组织补课。四是规范收费管理,严禁违规收费行为。五是加强学校经费预算管理,把有限经费用在学校工程建设、教学设施添置、图书资料补充、教师培养培训等重点领域,切实提高学校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使中小学公用经费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六是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通过解决后勤工人编制、报酬等问题,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后勤食堂集体开办的目标。

3.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优化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原则,广泛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施“活动育人”工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课时和认真组织开展“两操”(早操、眼保健操)“两活动”(大课间活动、下午课外活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三名”工程,推进现代化初中建设。实施以建设“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为主要内容的“三名”工程,聚集优秀教育人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现代化初中建设。一是要大力创办一批现代化初中名校。必须按照“管理科学规范、硬件高标准、软件高水平、教育高质量、社会评价好”的要求,通过学校软硬件建设,推进初中名校建设。二要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加强对校长的选拔、培训工作,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治校上有水平的同志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要加强对校长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里模式、现代管理目标的训练,努力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谐能力,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的初中校长队伍。三要大力培养一批初中名教师。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校”建设,运用现代教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知识、现代教育方法武装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水平。要切实培养一批能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爱戴、社会公认”的名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坚强的师资保证。

(五)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要建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初中教育质量标准。要按照初中教育质量标准积极开展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并逐步建立初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切实加大对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力度,不断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强化教育科研。要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真正实现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发展的目标。三要充分用好、用足现代运程教育设备,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使运程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要优化学校布局,按照“并校、放权、增资、提质”的发展思路和“需增则增,宜并则并”的发展原则,优化初中学校布局,发挥规模效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一是要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简政放权,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二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全员竞聘,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实现全县教师在全县学校(园)范围内聘任;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按照“因事定酬,薪随岗变”的原则,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技术工人等级评聘分开,打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终身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评聘分开;实行绩效工资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责重多得、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绩效分配机制,把教职工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实现“薪随岗定、待遇能增能减”。三要深化经费投入体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教师工资和正常的学校公用经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学校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或引入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为辅,实现多元化办学模式。

篇8: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国家将于近日举行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 中秋、国庆等节日也即将临近, 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农办医〔2015〕32号) 要求, 现就相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统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主要人畜共患病、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要重点抓好免疫等关键措施的落实, 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要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及时组织对新补栏、漏免及抗体不达标的畜禽进行补免或加强免疫;切实加强监测预警, 全面掌握疫病信息、科学研判疫情态势, 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要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 及时发现并消除疫情隐患。要加大《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实施力度, 重点针对活禽市场等高风险环节强化监测工作, 抓好养殖防疫管理和活禽调运监管, 严防病原传播扩散;推进实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 切实加强活羊调运监管, 严防疫情死灰复燃;紧密跟踪境外动物疫情, 严防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要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应急补助项目, 全面加强包虫病、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 在深入开展免疫、监测、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 做好防疫人员安全防护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健全完善监督执法痕迹化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农业部畜牧兽医执法“六条禁令”, 严格检疫监管, 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识使用管理, 严肃处理只收费不检疫、“隔山开证”、手工出据检疫证明等违规行为, 严厉查处倒卖或伪造证章等违法行为。要突出“源头”管理, 及时全面掌握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进一步加强养殖场 (户) 日常监管, 督导其健全完善防疫记录和养殖档案, 严格执行免疫、消毒等防疫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意见及实施意见, 进一步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 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推动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监督巡查, 杜绝抛弃病死畜禽事件发生;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执法检查, 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和餐桌。要强化动物诊疗行业监管, 加大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力度, 严肃查处违规开展动物诊疗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 严格落实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 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组织机构、人员管理、文件控制、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管理;严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与监管, 认真落实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保藏安保工作措施, 严防发生病原微生物失窃、泄漏等事件。在前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菌 (毒) 种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巡查制度, 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持续跟踪检查, 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对违规采集重大动物疫病病料、未经审批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等违规违法行为, 要坚决查处, 从重处罚。

四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四川省2015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川农业〔2015〕278号) 和《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和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办医〔2015〕18号) , 扎实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严格屠宰检疫检验, 强化屠宰质量安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其他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 切实保障出厂 (场) 肉品质量安全。要严格屠宰行业准入管理, 加紧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格审核清理工作, 确保年底前完成审核清理任务。要加强畜禽屠宰企业的涉氨制冷设备设施、分割间、产品整理间、包装间等人员较多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 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要认真做好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工作, 监督指导企业做好屠宰统计信息填报工作, 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

五进一步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要以落实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为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活动, 强化兽药使用者第一责任。要重点加强对畜禽养殖场 (户) 、动物诊疗机构等兽药使用单位的监管, 督导兽药生产使用单位严格制定各项安全制度, 同时做好兽药特别是精神麻醉类药品和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和保管工作;督促养殖场 (户) 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制度, 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处方药管理制度等。认真开展兽药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整治活动, 重点检查养殖用药是否规范、有无人药兽用现象、有无违规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家规定的其它禁用药品现象等, 一旦发现违规使用国家禁用抗菌药、直接使用兽用抗菌药原料药、不执行休药期、不填写兽药使用记录、未凭处方销售兽用处方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要按照农业部从重处罚公告坚决予以严惩。

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四川省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四川省节假日期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 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 充实应急储备物资, 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和安全维稳工作。要切实加强应急值守, 严格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

2015年8月27日前, 各地要组织对辖区内兽医实验室、兽药生产企业、涉氨制冷企业等单位相关生物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省厅将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篇9: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201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工作中具有特殊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认真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把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意见》制定的意义

《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四个更加注重”的工作原则,确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提出“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工作方向,并对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具体要求,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机制。这是积极应对离退休干部工作自身变化的内在要求;这是准确把握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大局大势的迫切需要;这是把党中央对广大老同志的深切关爱和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转化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关键一步,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关于《意见》提出的措施

教育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切实落实“三个机制”,即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二是明确地方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没有明确服务管理机构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党委和政府指定的机构负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三是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标准。四是对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原单位和原单位所在地有关部门、接受安置地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思想政治方面,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他们家庭出身不同、战斗岗位、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社会环境、文化教育、信息理念的程度都不一样,面对这种特殊的群体,要做到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

责任落实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强化保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带头联系、经常走访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谋划、科学指导,把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履行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切实做好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三是搞好服务保障。《意见》强调,在推进各项改革中,要确保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机构编制稳定,工作经费、服务用车等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同时,要求全面实行地方各级党委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

三、学习《意见》结合实际提出的建议

目前我们的现状与《意见》的要求还有些差距,首先要吃透精神实质要字词句段一字不漏的仔细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理解了文件精神实质,才会融会贯通与工作实践。其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区分情况、区别对待,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对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要求,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先行试点、探索实践、稳步推進。同时,通过专项督查、调研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推动文件精神的落实。最后注意研究贯彻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更好地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广大离退休干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有在改革开放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他们都浴血奋战,忘我工作,为祖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都是矢志不渝的忠实代表,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凝心聚力,展示他们的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的幸福生活,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篇10: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统计工作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统计数据是推进科学发展、改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创新统计方式方法,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水平,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促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加强统计基层和基础建设,着力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统计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奠定坚实的统计基础。

(二)总体要求。按照“依法、全面、客观、及时、高效”的要求,坚持依法统计,扩大统计工作覆盖面,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升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和统计监测、分析、预警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统计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各项工作,加强对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的研究,建立并完善反映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情况的统计调查制度,努力做到统计制度全覆盖。选择部分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制度改革创新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省推广。规范和完善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统一统计分类标准,严格执行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相关的基础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基础数据匹配性、科学性、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估。建立地区生产总值核算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中的重大问题。

(四)推进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创新。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采用中介代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实施统计调查。积极推动统计生产方式变革和统计调查流程再造,着力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四大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各级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制等部门要在定期向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管理的单位名录变更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联网,及时动态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工商、国土资源、税务、房产管理、统计等部门,研究制定将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转为企业、将无照个体户转为有照个体户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能存在的统计数据瞒报漏报问题。

(五)积极开展统计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统计科学研究在统计工作中的前瞻、引领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统计科研投入,充实研究力量,支持统计科研院所和科研基地建设。统计科学研究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统计改革创新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为完善统计制度、组织统计调查、开展统计监测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六)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积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和亮点,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要特别关注订单、消费、出口、信贷、价格、能耗、物流、就业等数据资料的变化情况,及时反映经

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为决策提供预警服务。

(七)扎实做好统计监测评价工作。及时跟踪监测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建立健全面向发展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工业强县、生态文明、文化产业、服务业重点行业等的统计监测制度,并组织开展相关评价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统计监测重点,完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八)科学开展统计指标比较应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和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修订、调整和完善主要指标地区分类比较方案,提高指标比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及时提供省政府对各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地区分类比较分析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四、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和基础建设

(九)着力加强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将部门统计工作纳入政府对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明确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职责分工,协调各部门建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统计工作机制,指导各部门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承担部门统计职责的部门要设置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明确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特别是具有全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一名分管领导、有一个责任处(科)室、有一张健全的组织网络、有一支统计专业队伍、有一套全行业统计制度。

(十)切实加强县级以上统计机构建设。严格落实《统计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规定,确保县(市、区)政府统计机构单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新单设的县(市、区)统计局统计力量。根据国家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统计调查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各级地方调查队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加强各级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切实加强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统计机构建设,各产业集聚区要健全统计机构,加强统计人员力量。县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应设置统计职能部门或同级统计局派出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统计人员。

(十一)充实县级以下统计工作力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县级以下统计机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统计机构,县(市、区)统计局可以探索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立统计分局。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统计工作机构,配备或聘用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县(市、区)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组织、指导与考核等工作。加强行政村(社区)统计组织网络建设,明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行政村(社区)统计工作,研究建立行政村(社区)统计人员劳动报酬制度,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

(十二)加强企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要重视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认真履行《统计法》规定的职责,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或委托统计中介机构代理完成统计调查任务。统计从业人员应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加强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出台措施确保统计从业人员每年完成不少于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要组织企业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监督企业健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为如实填报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开展企业统计数据诚信认证,各级政府对企业创牌、奖励等应先行组织企业统计数据质量诚信认证,由有资质的统计中介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经过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认可。

(十三)积极培育和发展统计中介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统计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统计规章制度,为统计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统计中介机构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一指导下参与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鼓励各地、各部门以服务外包方式委托统计中介机构承担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任务。统计调查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统计中介机构自律管理,指导统计中介机构发展。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中介机构的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依法统计

(十四)切实强化依法统计意识。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统计法》,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从业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统计工作。统计弄虚作假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的违法案件要予以通报、曝光。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结合普法教育和各类普查、大型调查工作,扎实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从业人员遵法守法的意识。各级行政学院要将《统计法》列入干部教育学习内容,提高各级领导依法统计意识。

(十五)加大统计执法工作力度。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县级以上统计局内设机构中可增挂统计稽查机构牌子。抓好统计执法工作常态化管理,实施统计巡查、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稽查和统计执法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多形式执法制度,不断提高统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健全统计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管理。各级监察、法制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发挥各自力量和优势,共同做好统计执法工作。

(十六)加强统计工作监督管理。加强统计分类标准管理,确保国家制定的统计分类标准执行到位,避免出现“数出多门”或“一门多数”情况。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各单位开展地方性统计调查必须依法向当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申报审批,防止产生重复调查与交叉调查现象。未经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审批擅自开展统计调查,被调查单位可以拒绝填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依法查处。未依法建立统计调查制度的指标,不得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或计划目标。加强涉外社会统计调查管理,确保统计调查合法性。加强统计调查数据发布管理,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一对外发布重要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有关部门确需对外发布的重要数据应及时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备案。

六、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统计部门开展工作,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充实统计力量,使统计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统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统计科研以及统计普查、大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专项调查等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十八)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统计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保证建设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统计机构信息网络、计算机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向乡镇(街道)延伸,为企业联网直报和数据处理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推进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和联网直报节点建设,确保国家和省统计局对企业原始数据的实时抓取与全过程有效管控。推进统计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各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对部门和基层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业务的指导,提高统计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

(十九)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统计工作专业性强,各级政府应配备懂经济、熟悉统计、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到统计部门任职,各级统计局应在统计部门领导班子职数中增配总统计师。根据中组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系统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地调整统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职务时应事先征求上级统计部门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关心统计干部的教育、培养与成长,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队伍素质管理,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教育,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篇1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函

2009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

次通过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举报线索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为提高查处职务犯罪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模式与查处工作需要不适应等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推进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加强和改进举报线索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举报线索管理工作。举报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群众监督制度,举报工作是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人民群众向检察机关举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行为,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依法受理群众举报,切实查清事实,确保人民群众的控告权、举报权,是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的职责。举报线索的管理工作十分敏感,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直接影响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成效和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各级检察机关要正确认识举报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查处职务犯罪工作的坚强后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举报线索管理制度,通过提高举报线索管理水平,推进职务犯罪查处工作依法深入开展,为惩治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要想方设法方便群众举报,扩大线索来源。实行检察长和侦查部门、举报中心负责人接待群众举报制度,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深入乡村、社区、企业下访巡访,宣传党的反腐败政策和国家法律,宣传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成果,就地接受群众举报。开通举报网站和视频接待系统,加快12309举报电话工程建设,方便群众举报,提高管理效率。

三、坚持举报线索统一管理制度。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有利于一个窗口对外,便利群众举报;有利于避免多头转办、多头查处;有利于举报线索的统计分析,从整体上了解群众诉求;有利于对举报线索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制约。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检察机关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收到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七日内批交或者移送举报中心处理,有特殊情况暂时不宜移送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反贪污贿赂和反渎职侵权等部门在侦查中发现的需另案处理的线索,一般应当在两个月内向本院举报中心通报;对暂时不具备查办价值的举报线索,应当每月向举报中心集中通报一次;经初查不予立案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一个月内移送举报中心。其他业务部门在检察工作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应当在移送有关侦查部门处理的同时向举报中心通报。

四、实行举报线索分级管理制度。举报省部级以上以及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司局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管理。举报其他厅局级和中央及省直机关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由省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管理。举报其他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由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管理。举报科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由县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管理。

五、改进举报线索分流方式。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线索,举报中心应当及时依法受理,并按照分级管辖的有关规定,在七日内分别作出处理: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对受理的举报省部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线索,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对受理的举报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司局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线索,应当根据案件性质、主体身份和有关规定分别转送本院有关部门处理;对受理的应当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司局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以及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职务犯罪的举报线索,在转送有关省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的同时,将举报线索摘要通过专线网或者将线索复印件转送本院有关部门;对受理的应当由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处理的其他举报线索,直接转送有关省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

(二)省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对受理的应当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处的举报线索,应当及时报送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受理的应当由本院查处的司局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线索以及其他重大的职务犯罪举报线索,应当在转送有关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的同时,将举报线索摘要通过专线网或者将线索复印件转送本院有关部门;其他举报线索转送有关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

(三)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对受理的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查处的举报线索,应当及时报送省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受理的应当由本院查处的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线索以及其他重大的职务犯罪线索,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举报科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应当在转送有关县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的同时,将举报线索摘要通过专线网或者将线索复印件转送本院有关部门;其他应当由县级人民检察院查处的举报线索,转送有关县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

(四)县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受理的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查处的举报线索,应当及时报送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处理;应当由本院查处的举报线索,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

六、大力推行举报线索网络化管理。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尽快实现举报线索网络化管理,提高举报线索管理水平和效率。各级人民检察院都要建立举报线索数据库,举报中心指定专人将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线索的主要内容、处理意见以及办理情况等逐项录入计算机。上下级检察院举报中心之间、侦查部门之间、举报中心与侦查部门之间要尽快实现系统联网,建立纵横畅通的线索分流移送、交办、督办、结果反馈和查询等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线索流转效率,强化监督制约。要根据部门职责设定管理权限,并对举报线索网络实行加密管理。

七、严格规范举报中心的初核工作。举报中心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核是准确分流、防止积压的必要措施,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举报线索一般应当移送侦查部门查处,但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的、举报多次未查处的举报线索,经检察长批准后,举报中心应当及时初核。初核前,应当向有关侦查部门通报。初核时,应当注意严格保密,以书面审查为主、外围调查为辅;外围调查不得接触被举报人,不得采取冻结帐户、扣押款物等措施;应当制定安全防范预案,严格保障办案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经初核认为案件性质明确、属于本院管辖,或者有证据证明被举报人涉嫌职务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侦查部门处理;认为举报失实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答复实名举报人,做好释法说理、息诉罢访工作。严禁部门之间争抢案源、多头查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八、加强和改进举报线索交办工作。举报中心代表本院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举报线索,是防止地方干扰、加大查处力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措施,应当加强并不断改进。对多次举报未查处或者举报人对查处结果不满意的,上级机关要求回复查处结果的,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以及情况紧急的举报线索,举报中心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交办重要举报线索,应当报检察长审批。交办前,应当向有关侦查部门通报。交办后三日内,应当将交办函和举报材料复印件移送本院有关侦查部门。下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接到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举报线索后,应当在三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办,结案后,制作《交办案件查处情况报告》移送本院举报中心。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要加强督办,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报告的查处结果认为存在问题的,应当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补充说明或者重新办理。

九、强化举报线索查处的配合与制约。举报中心应当与侦查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完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举报中心要定期向侦查部门通报线索受理情况,协商线索处理办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侦查部门对举报中心移送的线索,一般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举报中心回复处理情况,三个月内回复查处结果(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逾期未回复的,举报中心要进行催办。对侦查部门决定不立案侦查的举报线索,举报中心应当进行审查,认为处理不当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要坚持举报线索定期清理制度,半年清理、分析一次线索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线索积压和流失。

十、严格执行举报工作纪律。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强举报工作制度建设,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管理举报线索的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线索管理和查办工作中,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举报线索泄密、丢失的,或者向被举报人泄露举报内容,导致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的;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分流、及时查处,引发越级访、进京访、群体访或者造成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故意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之前人民检察院举报线索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上一篇:我的暑假趣事日记下一篇:家长对学校建议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