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2024-09-07

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精选6篇)

篇1: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本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对有特殊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依据学校校情,特制定学生安全信息制度。

一、班主任要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作息时间变动,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通过学生本人或家访、电访、来访等方式,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二、班主任要严格考勤制度,认真填写班级考勤,若发生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班主任要尽快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如果联系不上其监护人,或事态严重,必须向校长报告。

三、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发现学生身体和心理出现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在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的同时,必须上报教导处。

四、班主任要排查班级中是否有特殊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如果有,要及时告知负责人,负责人做好这些学生的安全信息记录并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对这些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一些不适合这些学生参加的活动,班主任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可私下通知他们可以不参加,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五、班级如果发生了学生安全事故,要迅速向学校有关处室报告,不得隐瞒、谎报、漏报,以保证学校在第一时间内,集中力量进行救助,学校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处理事故,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吉。

篇2: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监管,严格安全事故信息管理,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学区负责学校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并监督和组织学校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二、信息报告实行随时、逐级上报制度,如遇特殊情况可疑越级报告。

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和主管部门报告。各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并按照相关预案和领导要求开展工作。

四重特大事故从发生至终结信息报告,分为初次报告、进展报告、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2、进展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展变化及上级的要求随时上报。报告的信息包括事故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等。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报告事故的结论,对事故发生和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

五、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最先发现或接到报告的学校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和区教育部门报告,不得延报。学区应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立即报告市教育局。发生一般事故时,学校应在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局报告,学区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篇3: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日本政府信息安全“动态治理”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高度制定政策, 制度建设树状分布

2000年11月29日颁布的《IT基本法》第22条明确要求, 要保障先进信息与电信网络的安全和可靠。2001年6月26日发布“e–Japan战略”, 制定了三大基本政策, 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通过IT实现高可信性社会的具体措施是:从根本上强化信息安全对策;切实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软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003年10月10日, 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制定的《信息安全总体战略》 (简称《总体战略》) , 将信息安全置于国家安全层面。该战略提出了建设事故前提型社会系统;强化“高信赖性”的公共政策;通过强化内阁的功能进行整体推进等三个基本战略。其中“信息安全监查”是一个重要的事前预防制度, 实施的依据是《信息安全管理基准》, 此外还有诸如《系统监查基准》《信息系统安全对策基准》《计算机病毒对策基准》《计算机不正访问对策基准》《信息通信网络安全信赖性基准》《信息系统安全对策指针》等具体规则。

2004年6月, 出台“e–Japan重点计划-2004”, 加速强化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企业竞争力, 为达到2005年的目标制定重点措施, 改进体制, 保证2006年以后, 日本仍然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 其首项措施就是确保IT社会安全的社会保密政策。

2004年12月, 日本内阁会议颁布新防卫大纲, 确定以最尖端的信息技术提高防卫能力。2005年3月, 日本防卫厅根据防卫大纲制定信息战略计划。

在完成了“e–JapanⅡ战略”目标之后, 日本政府于2006年1月18日发布《IT新改革战略》, 提出2006-2010年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2009年2月3日, 日本信息安全政策会议制定了《第二份信息安全基本计划》。为保护日本民众日常生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 降低民众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所面临的风险, 日本信息安全政策会议于2010年5月11日通过了《日本保护国民信息安全战略》。根据该战略要求, 日本政府将在未来4年内, 按年度分别制定《安全·日本20××年》计划, 以对该战略的要求进行贯彻和落实。

如果把日本国家信息安全制度的结构比作大树, 《IT基本法》就是“树根”,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信息安全总体战略》是打造电子政府的总体战略, 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安全管理基准》《系统监查基准》《信息系统安全对策基准》《计算机病毒对策基准》《计算机不正访问对策基准》《信息通信网络安全信赖性基准》《信息系统安全对策指针》等规则, 是日本信息安全制度的“树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便于操作和指导各省厅的工作。各省厅根据电子政府政策与措施的基本方针, 结合自身职能特点, 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计划, 实施自己部门的具体措施, 构成日本信息安全制度的“枝叶”。“树干”和“枝叶”之间“血脉相连”, 又相对独立, 会随着工作目标的达成及工作对象的变化适时调整, 以确保日本国家信息体制的安全。

二、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机构设置灵活

日本政府的信息安全机构是从1999年9月在内阁设置“信息安全相关省厅局长会议”开始的。2000年初, 撤销“信息安全相关省厅局长会议”, 在“高度情报通信社会推进本部”下设“信息安全对策推进会议”, 由民间的专家组成信息安全部会, 此举旨在密切官民关系, 充分利用民间的资源。

2000年7月, 撤销“高度情报通信社会推进本部”, 在内阁设立“IT战略本部”。随后相继设立了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调查会、网络信息安全基本问题委员会等机构。“IT战略本部”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 副部长由国务大臣担任, 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的专家组成。

2003年10月10日, 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总体战略》认为, 强化“信息安全对策”, 不能只强化政府干预, 必须意识到“完全的政府施策领域”与“官民协作、合作领域”的区别, 对有限的专业人才和预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同时, 对各个具体的问题, 也不能由个别的主体分散地予以对应, 而应当在官民、官官、民民各类关系中对资源进行有效统合。具体而言, 需要大幅度扩大内阁官房的体制, 建设内阁官房可以对重复业务进行调整的一元化推进体制。内阁官房是国家推进信息安全政策的国家性据点。

2003年10月16日, 成立日本安全监察协会, 由担任经济产业省“信息安全监察制度”监察人的企业和团体为中心组成。

2004年1月, 总务省建立了通信基础设施安全研究机构, 通过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 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阻止其危害的扩大。

2005年4月, 对原有机构进行整合, 在内阁官房设立“网络信息安全中心”。该中心是日本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机构, 主要职能涉及政府和政府各职能部门 (省、厅) 的信息安全工作、政府计算机系统遭到非法入侵等紧急事态的应对、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来自外部的攻击、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及对政府各职能部门 (省、厅) 提出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等。5月, 在内阁“IT战略本部”中设立网络信息安全政策委员会。中心的首长由负责安全和危机管理事务的内阁官房副长官担任, 另从内阁的审议官中选任两名官员担任其副职。中心的成员大多是兼职, 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专家。

日本的信息安全机构设置的灵活性集中体现在信息安全机构组成的“松散”和设置的“随意”。日本的信息安全官员一般为兼职, 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机构负责制定和推进国家信息安全政策, 协调各省厅及地方信息安全事务。由内阁总理大臣、国务大臣等担任领导, 成员则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的专家组成。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任何机构和组织, 都可以成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组织, 支援政府的信息安全体制, 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家服务, 为社会服务, 这种社会参与的信息安全体制, 打破了传统“科层体制”的羁绊, 旨在消除条块分割的弊病。

三、日本政府最新信息机密等级划分 (2011年4月)

为了应对高速发展的信息事业的需要, 日本政府信息安全政策会议最近 (2011年4月) 又对政府的信息安全基准——《政府机构信息安全对策统一基准》 (简称《统一基准》) 进行了重要修改和完善, 将过去的一个基准分割为《统一管理基准》和《统一技术基准》。目的是以《管理基准》加强常态系统管理, 以《技术基准》灵活应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变化。

根据新的《统一基准》, 政府制订了日本涉密信息实行分类分级制度, 作为统一管理基准。在实际工作中, 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以变更或追加, 但基准不能低于《统一基准》。

根据日本政府最新 (2011年4月) 机密等级划分, 日本的涉密信息按照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具体内容见下表:

日本最新政府信息机密性等级划分标准日本最新政府信息完整性等级划分标准

日本最新政府信息可用性等级划分标准

上述“需机密信息”“需保障安全信息”及“需稳定信息”称之为“需保护信息”。

篇4:企业信息安全制度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企业;信息制度;信息安全;问题;创新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前进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当中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离不开甚至可以说是依赖网络信息。但时病毒入侵、遭到黑客攻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人们认识到保障信息安全制度的重要性,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一、企业信息制度

从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企业制度包含很多方面,企业信息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中企业信息制度也包括了企业信息设立、企业信息公开、企业信息安全、企业信息维护几个方面。

企业信息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规矩的意义相当,企业制度将企业的发展范围规定在法律许可的空间内,也将企业的前景预定在自身的发展中。除此之外,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

二、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信息制度的相关内容、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之后,我们会很清楚的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即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规划自身内部一切的资料整合,但同时又得注意到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就当前我国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小型企业, 还是大型企业,都面临着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信息侵权等问题。

(一)企业信息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中国的企业是在近50年来随着近现代化的工业进程发展起来的,有很多的地方都不成熟,无论是在企业的设立当中还是在企业设立后的一些信息维护当中。企业信息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不完善会使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受到限制。企业在成立之初只是将能够预见的问题进行规定,对于后来真正遇到的却没有进行一个补充性的规定,久而久之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相关规定就相互约束着彼此。

(二)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一些大型企业有了对于信息的相关制度,但是却只是留在了纸面上,所有的都是一纸空文,对于企业发展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企业的素质较低

企业的素质较低,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素质较低,还不成熟,对自己的环境没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其他企业的道德较低,比如说一些经常发生的恶意竞争。

三、企业信息制度创新

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信息制度的创新研究,我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企业信息制度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使用、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的安全等等相关问题都及时的给与规定。信息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从内容上的完善,还应该针对自己的信息产权安全作出明确规定,比如说,本企业信息收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自己可以有哪些手段去维护,自己是否对此有相关的说明,别人是否构成了侵权行为。

(二)落实企业信息制度

企业信息制度在确立后,应该落到实处。这一点也是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要求的,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的检验企业信息制度的质量;只有落到了实处,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落实。这一点,企业可以在内部搞好宣传活动,让员工明确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与员工明白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对于员工有着重大的

利益。

(三)企业员工的意识培养

企业离开了员工就是一个空壳子,只有员工的存在,才可以给企业创造价值,才可以给企业带来生机。一个企业员工的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好,企业可以举办培训活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企业文化素养。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才会走着不同的道路,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当中。

结语:总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信息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会给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带来客观的利益,只有做到利益最大化,企业才能够长久的生存。在21世纪的大环境下,企业在依赖网络技术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网络技术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尹科强,史克伟.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制度的建设[J]. 图书情报工作,2004,02:74-77.

[2]陈锡生 ,袁京蓉. 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中信息制度要素研究[J]. 技术经济,2002,07:21-23.

[3]程刚.企业信息竞争力形成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3,02:8-12.

[4]程刚.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01:91-96.

[5]周毅,孙帅. 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制度及其构建思路[J]. 情报科学,2012,05:641-647.

[6]柯健.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1,14:54-58.

篇5: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奖惩制度:

凡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学校要及时疏散学生,减少伤亡。领导和教职工要带头参加抢救,对遇险不救、临危逃脱者,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见义勇为,为保护国家财产或师生安全做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安全工作做得扎实、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工作马虎、措施不力,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要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学校安全情况信息报告制度: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坚持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和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了使安全工作早发现及时排除隐患并做好报告工作,特制订制度如下:

1.切实做好学校校舍、危房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即采取转移,封闭等措施。

2.凡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春游和集体外出活动等,应做好逐级汇报,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

3.遇到学校活动、上课和平时意外发生伤亡事故,教师和校领导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汇报,否则追究其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

开河中心小学

篇6: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为加强本校安全事故报告管理,严防控制安全事故在学校内的发生,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合本校实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由张玉献校长负责学校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工作。

二、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报告人,发现的安全事故要报告学校专兼职报告人员。

三、学校安全事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分管内的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报告内容时限及方式

1)、校内或规定的在校时间内出现的火灾、偷盗、溺水、打架斗殴、学生意外受伤、学生走失、卫生公共事件、交通事故及安全事故由现场人员及时(不超过10分钟)报告给学校负责人,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安全事故现场报告人员要及时科学处理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相关人员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处理或协同有关部门进行安全事故处理。

上一篇:庆中秋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大学校园志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