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2024-06-27

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精选8篇)

篇1: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1)熟悉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规范、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2)协助项目技术负责做好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方案及技术交底等工作。

(3)负责按要求编制技术方案,收到编制需求后及时完成编制并通过上级审核。

(4)负责检查项目部测量员测量工作,要求每周检查不少于2次且检查测量数据不低于20%,及时向技术负责汇报检查结果。

(5)负责对项目部资料员的资料(含竣工资料)检查并指导其工作,每月向项目技术负责汇报项目资料进度情况。

(6)负责对项目部质安员原材料送检、成品检测工作的检查与指导,每月向项目技术负责汇报项目送检与检测情况。

(7)协助项目技术负责做好项目质量、技术检查,处理技术问题等工作,并参与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8)协助项目部对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和工程结算款的收款工作。协助项目技术负责做好成本分析、三商计量、核算等工作。

(9)协助项目部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提前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项目验收时段全程到场跟进。

(10)完成上级交待的其他工作。

篇2: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2、负责我公司产品在商砼站及工地现场的准确添加;

3、统计保管现场单据、视频资料及其他公司要求统计的信息数据;

4、与现场各单位人员建立融洽关系,争取促成新的合作;

5、熟练使用CAD或广联达等软件;

篇3: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笔者通过对若干建筑企业的调研分析得知, 目前企业急需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既懂现场施工技术, 又会现场的基本管理, 而且对学生的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价值观等方面也有要求,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更希望该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毕业就能上岗, 上岗即顶岗的要求, 也就是“零距离”上岗。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 在企业的参与下创立了“三通一平”型培养目标。

所谓“三通一平”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毕业时必须掌握必需、够用的文化基础知识 (“一通”) ;通晓生产第一线的施工技术 (“二通”) ;初步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三通”) ;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平”) 。

“三通一平”培养目标的特点如下。

第一,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学校在根据企业“需求”的前提下, 让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 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避免了盲目性。

第二, 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 实行课程模块式设置, 即公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岗位技能类课程模块, 既体现了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特点, 又突出了学生培养的职业方向。

第三, 以学生为中心, 实行教学过程行动化。让每个学生经历从确定教学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

2“三棱锥”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 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 , 又要考虑到专业 (职业岗位群) 的针对性。为此, 学院以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 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构建了“三棱锥”型课程体系。其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公共通识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岗位技能类课程。

(1) 公共通识课程。公共通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及职业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 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政策、英语、计算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2)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 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 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3) 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 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要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按照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 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 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系列改革。每个能力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具体任务。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4 以就业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高职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顺利就业, 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 可见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成为教改试点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考试与社会的需要相脱离, 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 导致考试与学习相脱节, 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尤其是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 有关考试程序不严谨, 组织实施不严密, 命题及评分标准欠科学等。因此, 笔者认为现在要强化的不是教考分离, 而是教考合一。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分析国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考试现状, 研究本专业考试制度制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以就业导向为主线, 明确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重点从岗位资格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践课程考试、素质考试四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与改革, 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岗位资格考试采用实训—培训—认证的步骤, 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鉴定考试相接轨。理论课程考试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进行全学程各类考试的总体设计, 按照“三高、三精” (考试的高效度、高信度、高质量和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精心管理) 的要求, 进行考试改革, 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论文、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考试方法。在实践课程考试改革方面采用操作考核、现场观测和提交自制作品等多种考试方法;建立校企联考的考试制度, 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学校教授共同制定考试考核标准, 完善实践课程试题库。制定学生素质测评体系, 建立系统完善的学生素质量化考核制度, 将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表现等素质能力进行分解量化, 综合测评。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突出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可带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 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性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学校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不错的选择。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 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如图1)

5.1 使专业培养目标贴近一线需要, 推进就业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多家建筑企业合作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在合作的过程中, 校企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 使专业的培养目标更贴近生产实际的需要。

5.2 促进教师深入一线, 提高“双师”素质

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受“重理论、轻实践, 重科学、轻技术”的影响, 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 理论有余, 实践不足, 高校的教师亦如此。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 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和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 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提高自身工程技术实践素质。

5.3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产一线环境

校企合作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真实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实践中学习, 掌握技术, 提高能力。

5.4 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 只有与企业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必须达到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的教授、工程技术专家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 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校校联手合作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靠办学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来反映和保证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校校联手合作, 互相学习, 资源共享,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对培养模式的对照比较, 横向合作, 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促进专业的发展。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由之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通过高职教育中的“学”与企业的“产”以及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研”结合, 达到“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3) .

篇4: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摘 要】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岗位及任务,阐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过程和方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过程 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74-0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在促进个体的发展的同时,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校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设置上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按照知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培养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不符,与建筑行业需求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主动性不高,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也较低。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了这些不足,对课程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很多课程设置仍然没有跳出学科本位课程开发的范式,仍然属学科体系上的简单组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方面做得太少。

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的宗旨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该理论在设计上解构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可见,工学结合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参与到建筑产品形成过程的生产实践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熟悉建筑产品形成过程及对生产工艺要求,掌握建筑施工管理的方法及建筑施工各主要岗位的工作内容,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强校企合作,以建筑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改革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序化两方面入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企业自身优势,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让学生走向社会,融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企业参与学校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改革建筑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内容包括开设的课程及每门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两方面。课程的设置要与工作岗位相适应、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围绕建筑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个中心,根据建筑职业岗位需求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在内容的取舍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比例;专业基础课程淡化理论原理的推导,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性知识为辅,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解决对所选择知识内容的序化问题。在重建内容结构时,打破传统的按知识的逻辑关系(先理论后实践)编排学习内容的方法,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转变,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课程的组织形式,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工作情境构建教学情境,以项目教学、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上改变原先在教室授课的传统,把课堂搬到实训现场,实现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与做一体化,让学生先做后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把学与做融为一体。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形成过程为主线。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对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组成了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对企业进行考察、调研,摸清企业的工作过程、生产任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群)等与生产有关的工作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提炼出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然后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再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具体过程是:专业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学习情境设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干课程标准。

(一)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其目的是摸清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可靠的资料。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市场调研:一是对行业企业(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单位、项目咨询公司等)的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影响专业的其他社会因素,以便准确定位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培养规格;二是对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以及社会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或建议;三是对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课程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的意愿及今后再学习的可能性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市场调研,摸清行业背景、行业企业主要的工作岗位(群)(见表1),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等,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总结出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从而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endprint

表 1 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在施工员岗位上工作,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以突出建筑施工技能的培养为主。

(二)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环节。工作任务分析主要针对工作对象、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方法、工具器材、劳动组织、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可以获得各工作岗位在不同工作领域的工作项目、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需求,了解社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并从中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集为行动领域(见表2),为我们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地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奠定基础。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传统学科本位上按知识的逻辑过程来安排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先分析在工作任务分析中归集的行动领域中需要的支撑知识,然后再将各行动领域所需的知识进行整合、归集的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比如,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这一行动领域中,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懂看图、会测量、放线,而且还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能够准确地计算材料的用量,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熟悉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那么学习领域的课程就应该包含建筑工程制图、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及检测、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课程体系的内容和顺序的安排,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板块、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见表3)。

此外,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把基础理论与操作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把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在课程实施方面,强化工程图识读、施工测量、材料检测、建筑工程主要工种、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实际训练课程。

综上所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顺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必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上走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还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改造教学情境,转变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I)

[3]姜大源.学科系统的解构与行动系统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8]张亚英,赵春荣,等.基于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9]穆兰,刘良军,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陆盛武(1972- ),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工程师,硕士。

篇5:建筑工程技术员的职责描述

2,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技术问题全面负责,并协助项目经理加强本工程的全面管理。

3,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质量、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及交底工作。

4,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沟通施工项目的有关技术问题,确定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负责办理签证。及时同公司预算部等部门沟通、确认造价、工程量等相关信息。

5,负责对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程序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工程技术协调、技术难题公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并制定实施方案。

6,负责施工进度计划的施工工作,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从技术角度提供合理可行施工方案,力求成本节约。

7,参与调查、处理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8,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搜集工法素材协助公司技术部门编写工法。

9,协助项目经理实施各劳务分包班组的完工的结算工作。

10,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后结算的跟踪,审核竣工验收资料和组织绘制竣工图。

11,组织并落实项目部教育培训工作。

篇6:建筑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图纸自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文件等编制与交底,督促作业班组实施,并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

2、负责编制施工设备、工程设备及材料需求计划和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计划;

3、负责按照ERP系统要求,及时、正确、全面上传项目相关数据;

4、负责对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

5、负责施工测量、原材料及施工过程检验、隐蔽验收等工作,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整改质量缺陷;

6、负责施工日志、施工过程资料、收集与整理,保证内容齐全、真实、有效,与现场进度同步;

7、负责建立检测仪器设备台账,及时进行周期检定;

8、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进行技术洽商、技术资料确认,及时配合相关方做好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验收工作;

9、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科技创新、评先争优活动,加强技术总结和成果转化工作。

篇二

1.想要成为建筑公司管理层的意愿,想要与企业共同发展;

2.能吃苦,敬业,好学,有上进心;

3.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大专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4.有无工作经验都可;

5.技术员要求会CAD,各种办公软件;

6.实习预算员会广联达软件,CAD,办公软件;

7.有驾照优先;

8.有各种资格证书优先;

9.工作地点目前在彰武县,以后可能会随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公司地点在大连甘井子区;

10.现场人员家住彰武县的优先考虑,预算人员家住彰武和大连的优先考虑;

篇三

1.负责统筹BIM建模开发及应用工作的开展,组织、协调人员进行各专业BIM模型的搭建、建筑分析、二维出图等工作;指导技术员完成项目BIM模型的创建及维护工作;

2.负责招投标工作中技术标的编制和审查。

3.参与编制大中型建设项目及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特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项目部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制定施工工艺参数。

篇7:建筑技术员的基本工作职责

2、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修订工作,编写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实施本项目测量定位,放线、计量、技术复核工作,及时准确填写有关技术表格,做好有关记录工作。

4、监督、指导各施工班组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范、工程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对违章作业提出整改,签发处罚通知。

篇8:建筑工程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课程体系结构设想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紧跟我院示范校建设步伐, 以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带动所有专业课程改革。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 分析岗位 (群) 的职业活动能力, 确定典型的行动领域, 按照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确定学习内容, 概括学习领域, 设计学习情境,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由专项到综合, 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结合现代建设工程实际需要, 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适度、够用为准, 专业知识内容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 并根据专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材, 补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内容。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传统界限,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对相关课程进行重组、整合, 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目的, 以适度、够用为准, 注重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淡化理论原理的推导, 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将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板块、土木工程通用技能板块、施工技术技能板块、施工管理技能板块、专业拓展能力板块和顶岗能力板块六个板块, 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 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 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我院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之需, 上下一线、前后呼应,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 (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 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加强现场教学、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把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 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和选择余地, 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调整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我们通过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紧紧与职业资格鉴定中应知、应会的要求相结合,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

强化专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施工一线建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 结合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要求,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教室+实训室”的教学模式, 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 如表1所示。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着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 强化专业技能, 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对前后课程内容重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专业课, 如《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基础工程》、《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进行解构, 采用“建构模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重构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高层结构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专业核心课, 解构与重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学生首先接触具体的施工图, 认识具体的构件, 然后分析构件的构成原理, 最终实现构件的成型。采取“教室+实训中心+施工现场”的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统一, 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构后的课程以工程为案例,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序化, 并融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和方法论,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建筑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境,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

积极开设选修课本专业在开设了《创新学》、《社交礼仪》、《书法》、《言语交际学》、《艺术欣赏》、《英语口语》等多门公共选修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开设了一些方向性较强、专业深度大的选修课程和辅助性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建筑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监理》、《铁道工程施工》等, 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上实践可以总结如下: (1) 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2) 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只是根据工程项目对学科式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3)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培养。此体系在某些课程的实施中收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综合特色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同时, 与此相适应的教材建设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摘要:提出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带动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朱强, 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上一篇:保险客户服务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数学广角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