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2024-07-08

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精选6篇)

篇1: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本学期的知识产权法,刘老师不仅向我们讲授了许多关于知识产权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引入了很多案例,让我们来充分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对知识产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讲诉关于“王老吉和加多宝纠纷案”和“琼瑶与于正纠纷案”。通过这两个事例,我对知识产权法有了新的认识,其并不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遥不可及的,其实知识产权就在我们身边。

1.王老吉和加多宝纠纷案:

主体

1.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罐王老吉经营者 历史发展脉络:

(1)1830年王泽邦创立王老吉,最初为凉茶铺,后扩展为药厂,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

(2)解放后,王老吉一分为二:a内地王老吉被归入国有企业;b香港和海外王老吉由王老吉家族后代经营。

(3)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4)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5)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其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997 年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H 股在香港上市,2001 年增发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药业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7)2004年3月4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2005年2月1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其两大股东为:香港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0465%,48.0465%,其他自然人持股3.9070%。

2.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经营者

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罐王老吉的经营者。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商标权争夺大战

1995年,活动于粤港两地的东莞籍贸易批发商陈鸿道,与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但由于王健仪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997年,广药集团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在此次重组中,王老吉进入了广州药业。同年2月,广药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王老吉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而在拿到配方和商标使用权后,陈鸿道开始以加多宝集团为平台,在内地投资红罐王老吉凉茶业务。

2000年,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再次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时间为2000年至2010年5月。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又与广药分别补签了《“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将商标使用期限延至2020年。

2002年11月,广药集团亦从王健仪手中获得了10年的“海外商标使用权”,使得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产品得以打通海内外市场。由此,广药集团、王老吉家族和加多宝三方正式形成三角业务关系。

2004年之后,两个“王老吉”开始了“统一经营”的努力。

2004年3月,羊城药业改名为“王老吉药业”,恢复老字号品牌,并通过增资扩股,引入香港同兴药业为王老吉药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据称,鸿道集团便是同兴药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资企业“王老吉药业”正式成立,广药与同兴药业各持股48.0465%,并列第一大股东。广药和同兴药业还约定,要把海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入到王老吉药业,打造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2008年,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交涉,广药称王老吉为国有资产事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但双方交涉未果。同年8月,广药向鸿道发出律师函,称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其品牌价值为1080.16亿元,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应资料,广药集团认为“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与广药分别补签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是当时任广药总经理的李益民收取了鸿道数百万的贿赂后,才签署了将租赁期限延长到2020年的授权书。李益民东窗事发后,广药集团认为上述补充协议无效,商标租赁期限已于2010年5月2号到期。李益民案在2005年7月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其收受贿款人民币20.9万、港币329万、美元2.5万,对其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1年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9月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直未应诉,开庭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未出结果。

2012年2月10日,重启仲裁;但仲裁委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议调解,并将仲裁延至5月10日,而因鸿道集团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5月11日,仲裁结果: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两份商标续约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2年5月1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加多宝申请撤销仲裁结果立案。2012年6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加多宝申请“撤销仲裁委对王老吉商标案判决”一案,焦点就在于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益民在2001年8月至2003年6月期间,分三次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300万港元及其后果。在李益民三次受贿后,双方企业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分别签署协议,最终将王老吉商标租期延长至2020年。

2012年7月1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鸿道集团“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让王老吉品牌纠纷案尘埃落定。

2014年12月19日,持续两年半时间的加多宝与广药红罐包装装潢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加多宝输掉和王老吉的红罐装潢诉讼案,赔偿对方超过1.5亿元,并停止使用、销毁所有涉嫌侵犯王老吉红罐装潢产品,停止刊登涉嫌侵权广告。

商标权及归属

1、中国大陆王老吉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3、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4、拥有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对商标争夺战的思考

1、企业应重视商标专用权

“王老吉”商标争议,争议的背后在于商标的价值,根源是在于 “王老吉”的商标注册专用权在中国的归属。加多宝不管如何向社会表现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标从默默无闻做到年销售收入160亿,但它只是享有“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并且还附带了使用的日期。而“王老吉”商标在中国的商标注册专用权是归属广药方。由于商标注册及保护具有地域性,即使加多宝拥有王老吉在港台及海外的商标注册权,但在国内使用王老吉商标也必须要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

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就能恢复。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国内企业应该在建立之初就树立品牌意识,与其为别人做嫁衣裳,不如用心经营拥有专用权的商标。

2、赋予商标巨大的价值,需要企业用心经营

在2000年加多宝取得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后,将王老吉定位为“饮品”,与原来“药味”完全脱离,并打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在精确广告+成功营销手段的助推下,加多宝旗下红罐王老吉销售业绩迅速飙升。2003年销售额由2002年的1亿元跃至3亿元,由区域饮品跃升为全国性品牌。2010年,广药集团评估上千亿的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完全是加多宝公司塑造和运营的结果。

2.琼瑶与于正纠纷案:

北京时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五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依据著作权法,法庭判决如下,1、被告湖南经视公司等四被告停止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

2、判决生效10日内,被告于正需要在门户网站的公开位置向原告琼瑶赔礼道歉。

3、于正在内的五被告一同支付原告500万元人民币。

对此,于正工作室发声明将依法提起上诉。声明如下: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读了陈喆(笔名琼瑶)诉余征(笔名于正)等四家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的一审判决书,于征与四家公司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法院支持,我们对此表示遗憾。我们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因此,我们将依法提起上诉,维护合法权益,并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决。

我对著作权纠纷案的思考:

虽然舆论几乎是一面倒的“未审先判”,在被告于正根本还未有机会提出任何证据之前就已经认定他是抄袭琼瑶的作品,但如果今天这个案子的两个当事人换成是路人甲和路人乙,从而让我们能更冷静、理性和客观的来观察分析,今天法院其实已面临到了著作权领域当中极为关键而困难的根本性问题。无论如何判决,都将对未来整个中国的创作发展与文化产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是:究竟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在哪里?换句话说,究竟有哪些事项是受到保护?又有哪些事项是根本无法获得著作权? 比方说,明代大儒杨慎在他的千古名词《临江仙》一起头便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与宋代苏轼在另一首千古名词《浪淘沙》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否颇有雷同之处?假如这两首词是先后写于当代(从而有著作权的问题),那么杨慎是否构成了对苏东坡作品的抄袭和侵权?

又如,一位游客在黄山的迎客松景点拍了一张相片。就在几秒钟后,另一名游客也站到了同一个景点、对着同一个方向、使用同一个品牌的相机和同样的设定在同样的 气候条件下另外拍摄了一张相片。结果这两个人的作品无论怎么来看自然是极度相近甚至一模一样。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任何的抄袭或侵权行为呢?

即使没有任何的法律背景,也可看出这两个例子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否则便会产生非常不合理的结果。谁都可以把长江东流当作主题来发抒自己的心情;两个取了相同 景点的相片各自拥有著作权,不会相互侵权。而这也正是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所不及之处:任何的主题或思想本身,或者是只能做为表达某个思想的唯一或少许特定方 式或场景是无法获得保护的。否则如果容许在前利用到这些场景的人能够对这些根本性的事物享有独占权利,那么就会让所有后来的人动辄得咎,反而会大幅的限制 了人们的创新动力。这正与著作权制度的本意背道而驰。

无论是音乐、戏曲、小说或是电视剧,任何的创作几乎不可能百分之百是自己完全的创新,而总是会或多或少寓含了既有的概念、情节、套路或是受到某个情境或既有故事的启发。全球在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演进后,目前国际间的共同标准是,著作权只保护由作者的独创而产生出的特定表达方式,而不保护在背后的思想本身。因此,如果因为是是“所见略同”或是以某种表达方式来呈现一个场景是属于逻辑上的必然,两个作品纵使在表面上看似相近也未必就构成了抄袭或侵权。也就是其中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论证,不能只凭着单纯的直观或感觉来认定。一般而言,凡是愈抽象的概念或是功能性的事物就愈有可能被视为仍然属于“思想”的范畴,无法获得著作权的保护,而愈是具体详细的特殊描绘或呈现,而且不具如何功能性的表达,就愈加能够得到保护。至于要如何认定,就涉及到每个个案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举证和质证了。所以著作权的保护在政策上是为了平衡权利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公益所设计出的细致平衡工具,其实在使用上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并非如坊间所认为的那般无远弗届。

《琼瑶诉于正著作侵权案》正是呈现出了同样的问题,需要由法院来判定究竟两出电视剧归根节底对于某些场景的呈现(如“偷龙转凤”事件发生、“少年英姿”主角出场等等)究竟只是做为编剧上的基本套路(从而不受保护)还是属于琼瑶女士的独创表达?这显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区域,而是一片灰色地带。无论法院最终以如何的标准做出如何的切割,都势将对未来所有的影视(戏剧)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目前对此已有一些案例可供参考,但仍稍嫌不足。此时或可参考国外的判决,应可有更为清晰的脉络可循。毕竟各国所遭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他山之石,正可供作本案的重要参考。

所以这次法院合议庭没有急于在庭审结束的当天就做出裁判是正确的。这个案件的出现正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法院能从法理上来填补立法上的不足,让未来的法制能更加的健全完善!

3.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它和其它民事权利相比,有一些特征:

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体财产权,2、知识产权的内容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双重属性,3、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4、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5、知识产权须经法律直接确认。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等,即为精神权利;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以上,是我对知识产权的粗浅的认识。学习了知识产权的知识,我们还要学会用知识产权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篇2: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以学习著作权法为例

在我入大学前,得知自己进的是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当时,特别不清楚这个知识产权专业是干什么的,只觉得这个专业会跟他人的知识产权权有关,就是说在我脑海里知识产权专业就是专门学习知识产权法的,知识产权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在这个学期,我就接触到了知识产权法,并进行了学习。通过十几周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包括了众多权利,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权利。我们学的这本书介绍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从本书结构来说,我觉得符合法学人的思维,首先介绍该权利的基本概念,再从该权利的客体、主体、内容、权利的归属与获得,权利的限制及侵权行为和承担的法律责任。能够使我们思维一步一步地紧跟下来,具有条理性,且书上与课上能够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具有趣味性。

原本以为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写作的著作权,没想到作为著作权的客体---作品来说,却有多种多样,依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来说,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除此之外,对于同样是照相机拍出的照片,一些照片只属于普通的相片而有些却够得上摄影作品,且不得复制传播、相同篇幅题材的文章,有些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文学创作作品而有些只不过是普通的文字通过此类形象的对比等来说,虽说法和作品定义,却满足不来了著作权具有独创性的特点,只有那些具有独创性,并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才能够称得上是作品,才具有被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同时作为独创性,还要注重作品“独”与“创”,是否独立创作,源于本人?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而不仅仅停留在“额头流汗”?这些都使我对作品的理解加深,不是停留在作品只是意味一个人的文章,以及而不是个人“额头流汗”的成果。除了对作品严格规定外,一个人完成了一个作品,是否由他来享有著作权?在法律上,《著作权法》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就是说在这里规定了,法律上也不是完全认定作品创作者是作者,可能是其他组织或法人。如果自然人获得了著作权,同时也享有了著作权所包含的内容。著作权包含着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对于这些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如: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是对于著作权也有限制,法律上规定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最后对于著作权的侵权,又可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侵权后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了邻接权,即作品传播者和作品之外劳动成果创造者对其劳动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总和。这意味着又扩大了著作权的范围。

从学著作权法来说,感觉到知识产权法是一门保护人智力成果的法律,贴近生活,比较实用,与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写作与完成作品的行为,在法律上却包含了许多构成要素,作为学法的人,所做的要把每个要素分离出来,对应法律规定,就如老师上课所讲的要学会抽象,把具体的事物分解,形成一个个抽象的小事物,最后加以概括。

篇3: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1.1 从正面来看, 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能给中国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获取。

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近些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因此, 以电子信息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IBM为例。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成功运作, IBM的知识产权收益从1990年代的3000万美元上升到近年来的20亿美元以上, 成为IBM三大收入来源之一。这些收益主要通过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行为获得, 绝大部分是现金而且占了IBM全部税前利润的大部分。如果做一个对比的话, 可以看到这部分“唾手可得”的收益相当于每年为IBM新增加了近百亿美元的销售额。

装备制造业是也中国近些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因此, 以将装备制造作为主业之一的Paul Wurth (简称PW) 为例。无料钟炉顶是PW的核心技术之一。自1971年PW发明该技术以来, 产品销往全世界超过50个国家, 就此一项产品每年销售额就为一亿欧元, 利润为5000万欧元左右, 利润率高达近50%。本身就该技术而言, 并不是特别复杂, 中国在90年代即可以设计制造该产品, 但为什么至今仍然高价购买PW的无料钟炉顶而不自己设计制造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据检索, PW仅就无料钟炉顶一项技术就申请了超过80件专利, 其中大部分专利在30个以上国家申请, 部分专利申请保护国家甚至超过了100个。利用这些专利, PW对其无料钟炉顶技术进行了层层严密保护, 以长时间维持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并不断攫取超额利润。

1.2 从反面来看, 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中国企业可能将失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市场是一个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企业而言, 所面临的无非是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其中国内市场对很多企业而言是固本守源和“做大做强”之地, 而国外市场则是近些年来国家, 包括中国鼓励企业重点开拓的市场, 即“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 在国际竞争逐渐成长为国际化企业。那么,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市场与企业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

首先, 就国际市场而言: (1) 如果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国际市场开拓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因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 国内科技进步奖等已不起任何作用, 专利、商标 (或者说品牌) 才是国外客户认可的通行证。如由于无法突破日本本田公司在南美和欧洲布下的专利网, 嘉陵等中国摩帮大佬迟迟不能进入相关市场。 (2) 如果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国际市场的稳定将会受到不断冲击。由于面临着中国低劳动力成本和低价产品的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继关税壁垒不可使用后, 国外公司已经开始利用知识产权设置壁垒来排斥、打击中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据商务部统计, 美国以侵犯本国商标或专利权为由对国外公司总共提起了13起“337调查”, 其中有7起都是针对中国公司提起的。因此, 中国企业, 包括中国企业即使通过“低成本”和“低价低利润”的策略进入国际市场, 也很难站稳脚跟。 (3) 如果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光诉讼的费用就可能会使很多中国中小企业倾家荡产, 因为据统计,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起知识产权诉讼的平均花费在5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抗辩失败, 被判侵权, 侵权代价则可能使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如美国的柯达公司仅因侵犯宝丽来公司的“一次成像”一件专利技术, 就被判赔9.25亿美元, 并被永远禁止进入该领域。

其次, 就国内市场而言: (1)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 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数量增长速度惊人, 2005年后的增速更是迅猛, 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 (2) 就国家而言,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考察海信、海尔等民营企业时明确指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要像钢铁一样硬。就地方而言:北京2007年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的“首善之区”;上海2008年提出要建成知识产权保护“最有力之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市委书记薄熙来2008年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也明确指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保护知识产权“模范城市”。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资料:从2002年到2008年, 全国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相对于入世前的五年, 年受案量平均增长185.92%, 结案数年平均增长181.99%, 其中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提起的诉讼更是增长了近300%。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 (1) 国外公司, 包括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 近年来都加速了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和布局, 以期利用专利的垄断特性, 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跑马圈地”, 而在这一轮圈地运动中, 中国企业已落在的后面; (2) 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 开始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知识产权;与此同时, 国外企业也开始利用手中的专利大棒排斥、限制国内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以期利用专利的垄断特性获取超额利润; (3) 国家越来越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逐渐由最初的迫于国际社会对于履行入世承诺的压力变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要;各个城市基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都相应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1.3 结论

综上所述, 如果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中国企业将有机会获取超额利润;而如果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不但国际市场开拓困难, 中国企业还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国内市场!到那时, 别说“走出去”与“做大做强”, 活下去也许都将成为美好的愿望!是否应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已不言自明!

2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2.1 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的“定海神针”——四项基本原则

2.1.1 统筹兼顾、主次分明

不谋全局者, 不能谋一域。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 首先应将其放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里面统筹考虑;其次, 应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与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很多方面。所谓主次分明则指的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 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主要方面。如对技术型公司而言, 应以专利/专有技术为主;对于软件开发型企业而言可能就应以软件著作权为主;而对于服务业而言可能就应以商标为主。

2.1.2 学习超越、创新卓越

国外及国内一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由于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早, 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因此, 中国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要善于不断归纳总结学习其他企业, 尤其是同行业知名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然而, 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 学习并超越才是最终目的。因此, 在学习的同时, 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 以求超越!也只有这样不断超越与追求超越, 中国企业才可能走向卓越!

2.1.3 积极主动, 循序渐进

在中国, 有效推动工作需要“自上而下”, 尤其是一件比较新的工作。因此,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人员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初期, 应积极主动的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向企业领导传达信息, “该工作对公司生存和发展很重要!”以获取领导的支持。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也应经常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内部, 与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并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 身体力行的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是,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相对来说起步较晚, 基础较弱, 因此, 目前一段时间内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应该是修炼内功, 夯实根基!因此, 在积极主动的同时, 切不可急功近利, 采取“大跃进”方式, 而应循序渐进, 以求厚积薄发!

2.1.4 动之以“情”, 晓之以“利”, 辅之以强制力

动之以“情”指的是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通过对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情况”、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自身发展重要性的充分宣传来提升员工创造、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性。然而, 单纯的精神激励效果难以持续, 故还应晓之以“利”, 即适度的物质利益。

行为变迁分为“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对于比较新的知识产权工作而言, 仅依靠动之以“情”、晓之以“利”等“诱导性变迁”, 效果难以保证。基于此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人员还应辅以如设定考核指标等一定强制力的方式, 以促使员工行为发生“强制性变迁”, 从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神经系统”——管理体系

神经系统是调节和控制人体的中枢, 很难想象没有神经系统的个体会是什么样。与此相应,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就是知识产权工作的神经系统。然而, 根据统计, 现阶段中国90%以上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之所以是现在这种情况, 除了历史原因和中国知识产权人才缺乏以外, 企业未对知识产权加以足够重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企业, 包括很多知识产权大户, 都是吃了亏后才开始想起来重视。基于此, 建议中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企业, 应根据自身情况尽量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人员。对于大企业而言, 更应该及早建立类似下图所示的“统分结合, 权责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及早开展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工作。

所谓“统”, 分为两级, 第一级指的是由一名公司级领导进行知识产权重大策略及计划的决策;第二级指的是在公司级领导统一决策下, 设立知识产权部统筹规划全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在这里, 公司级领导建议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级别以上的人担任, 因为主管领导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知识产权工作在一个企业里面的重要性。所谓“分”则是在在各专业室、事业部或子公司等设置知识产权管理专员或联络员, 从而有效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知识产权产生部门有机结合起来。

2.3 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的“七经八脉”——规章制度

“神经系统”要想有效的发挥作用, 尚需完善的“七经八脉”!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而言, 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很多知识产权管理事项的操作将缺乏流程化的指导, 知识产权管理的精细化也不可能实现。基于此, 对于只涉及知识产权某一个方面的企业而言, 建议至少应制订企业所涉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及流程规定 (如商标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商业秘密管理办法、著作权管理办法)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经验, 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应该是:在《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总领下制订各个单项的管理办法, 各个单项管理办法下面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制订细则或者执行办法。 (如下图所示)

2.4 点燃知识产权工作的“星星之火”——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作为一个近些年才兴起的事物, 中国企业内大部分员工都缺乏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星星之火”——知识产权意识!而如果没有将知识产权意识这股“星星之火”点燃, 就不可能在企业内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燎原之势!因此,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点燃企业员工的“星星之火”——知识产权意识。那么“星星之火”如何点燃呢?那就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而什么样的宣传培训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呢?

(1) 有次序性。即培训顺序应从企业各级领导到员工。前面已有提及, 中国管理的特点是“自上而下”, 因此只有领导明白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 对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支持, 具体操办的人员方能有效的将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下去,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针对性。即针对企业领导, 应是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宏观性较强的内容;对于从事非技术工作的员工, 培训一些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即可;而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员工而言, 则还应深入讲一些知识产权布局、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技巧等其他内容;

(3) 有立体性。即应该利用企业所有的可利用的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例如:除组织全单位范围培训外, 还应深入每个部门/子公司/科研项目组等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展二级培训或进行个别指导;除直接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外, 还应邀请代理机构专业代理人员、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员、大学教授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进行授课;在形式上, 除面授外, 还应通过企业内网、内部杂志、员工知识产权手册等手段进行充分宣传培训, 从而在企业内尽可能营造一种立体性知识产权氛围。

2.5 打造知识产权工作的“秘密武器”——专利信息平台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 人类所开发的新技术, 95%以上在专利文献中都有所体现, 而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专利只有5.8%在非专利文献中有所介绍。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分析, 可以科学的确定研发方向、了解竞争对手技术发展动向及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然而, 全世界的专利文献信息现总共已近亿条, 而且不同国家专利文献的检索要求、方式、语言都各不相同。如何在这些浩瀚如烟海的数据里面快速、方便、准确的寻找出需要的专利文献并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成为了一个难题。正是基于该问题的存在,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打造知识产权工作的秘密武器——专利信息平台。所谓专利信息平台是由专利数据库和专利智能分析软件构成的一个系统。在专利数据库内预先收集跟企业业务相关的专利文献, 并设置各种导航 (如下图所示) :

在该平台内, 一级导航包括竞争对手 (之下可再按国内外竞争对手、专业设置二三级导航) 、专业分类 (之下可再按企业专业分类收集相关数据, 如在发动机下再按气门、护板、水泵, 曲轴等部件设置二三级导航) 、最新专利 (收集一年以内的专利信息, 并按专业、竞争对手设置二三级导航) 、个性定制 (之下按照部门或者项目组的不同需求设置二三级导航, 如示例中“发动机”专业技术) 等四个导航。

该系统的作用: (1) 对于数据库而言, 由于在构建时已对数据进行了筛选, 只保留了跟企业业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量已经很小, 并且这些数据已按专业或竞争对手等进行了层层分类导航, 因此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其所需要的专利信息; (2) 利用专利智能分析软件的定期自动追踪功能, 可有效监控竞争对手及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 (3) 利用专利分析软件的分析功能, 可以对竞争对手或行业专利信息等主题进行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 辅助技术人员快速有效判断所关注领域或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规律与趋势, 从而科学确定研发方向及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3 结语

作为后来者, 虽然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与国际化企业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但是, 只要我们认识到差距并立即开始采取行动, 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并不断创新, 相信总有一天将超越竞争对手, 成就一批卓越的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专利统计年报.

篇4: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关键词】 法律知识;类型化;知识产权;学习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内容,利用法律手段为保护知识产权保驾护航,有利于增强知识产权的法律性,对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知识产权时,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同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对于实现学习知识产权重要目标具有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而如何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学习知识产权,则关系到我们能否提高知识产权知识水平。

一、利用法律知识解释知识产权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法律知识类型化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专业学习中,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知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知识产权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法律知识与知识产权知识联系紧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大家要真正理解知识产权知识,需要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剖析知识产权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层次认识和了解知识产权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现以“周黑鸭商标侵权案”为例,周黑鸭公司与汉味周黑鸭公司均是生产、销售鸭类食品的企业,属于同业竞争者。被告成立时间远晚于原告,其注册并使用“汉味周黑鸭”企业名称时,原告“周黑鸭”商品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法院判定:被告湖北汉味周黑鸭饮食文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味周黑鸭)使用的直发小男孩图形标识,与原告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黑鸭)注册商标中整体结构构成相似,构成商标侵犯。最终判决汉味周黑鸭立即停止使用带有“周黑鸭”字号的企业名称,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我们利用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剖析案,罗列出相关侵权行为,即案例涉及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企业名称权、知名商标包装装潢权以及虚假广告等多种复合侵权行为。再将相关法律条例与知识产权案例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例如对于知名商标包装装潢权根据《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7月6日国家工商管理局公布),《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公布)第五条第(2)项“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由此可见,我们要注重应用案例学习知识产权,并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和知识产权知识剖析案例,真正理解知识产权表达的内涵,就可以实现学习知识产权的重要目标。

二、注重实际生活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习知识产权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快速辨认知识产权及其侵权行为,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为此,在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时候,大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加以分析,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产权专业学习水平。

现以“梦幻西游”侵权案为例, 随着移动游戏的爆发,在手游市场的泡沫中,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网易游戏的“梦幻系列”在玩家群体中一直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玩家数以亿计,《梦幻西游》更是创造并保持着国内网游多个第一的成就。而由世纪鹤图研发,掌聚互动、光宇在线联合运营的手游抄袭和盗用《梦幻西游》中的人物、道具等美术资源,直接使用人物、道具、技能、门派名称和介绍文案,并在游戏名称中使用与网易注册商标“梦幻西游”相类似的商标。除美术资源和文案介绍直接抄袭外,该手游在宣传中,直接以“梦幻”为噱头,发布与《梦幻西游》混淆的宣传文章,非法利用了网易公司和“梦幻”品牌的影响力。在移动游戏蓬勃发展大环境下,大家对于《梦幻西游》并不陌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所学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就可以分析出案例涉及具体的侵权行为——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

总之,大家在进行知识产权专业学习活动时,注重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将知识产权知识真正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就可以真切感受到知识产权的“魅力”。

三、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由于知识产权与法律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讨论知识产权必然会涉及到法律知识。由此,我们为了真正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必须注重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从而为更好地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知识产权中涉及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f-11999年12月颁布的部委规章《关于商标执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9条明确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商标侵权行为:(1)善意地使用自己的名称或者地址;(2)善意地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征或者属性,尤其是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途、地理来源、种类、价值及提供日期。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使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4)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5)使用专利方法的行为等。大家掌握这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就能够在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时,迅速理解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以法律知识类型化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学习中,大家要提高自身学习水平,真正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就必须学好法律知识,注重对法律知识的记忆,为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学.2014(02)

[2]唐艳,苏平.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还是理念熏陶?——谈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法学培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02)

[3]杨文龙.网络购物中缔约过失责任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韩英夫.违反规制性规范对侵权过错判定之影响[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篇5: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

谈及知识产权,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些认识——购买图书要买正版,使用电脑软件要使用正版,这是对作者以及出版商知识产权的尊重与支持;自己的文章发表禁止随意转载、设计样本及图纸要申请专利,这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

但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当影楼正当使用你的照片宣传时,当存在两种功能几乎相近的商品你只申请了发明专利而对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时,“你侵犯了我的权益”在法律的面前又显得多么的无力。

这一点,西方国家在我们面前开了一个好头,欧美国家暂且不谈,就我所知的日本,无论大到影视作品,小到日常出版发行物,都十分注重产权:还记得大地震后的日本农民,因为销售假货被查,畏罪自杀,这显而易见知识产权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日本的每一件商品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那是品质的保证,在日本是不会买到假货的,日本出版商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不惜一切都要打击侵权者。反观中国呢,盗版书,盗版软件,假烟假酒,仿冒商品都不是稀奇物了,大量学术论文网上转抄,而这些即使被查出来也是不痛不痒,这种国情堪忧啊,然而这也是学习已经普及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这也是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

实际上,发明专利、商标乃至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都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只要稍微学习一下知识产权法,就可以避免纠纷,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我在学校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设的课程中并没有知识产权。但是我觉得作为信息,电子类,这种更新发明极快的产业。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知识产权法。须知随便运用他人的技术很容易造成侵权,必须得到人家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专利费用。而我们发明,创新的产品也很容易被人家所盗取,使我们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还要特别防范别人抢注商标。我们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从课中知道,中国人民对知识产权法并不了解,或者了解的片面。经常会在电视以及和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公司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而中国的公司利益被人家侵犯,切无从知道或者束手无耻。学习知识产权法这门课之后,我觉得我国应该在各领域普遍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跟现实生活更加紧密相连。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从权利的内容上看,知识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是与智力活动成果创造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专属权(摘自百度百科)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知识产权法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统称,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是指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国内立法渊源和国际公约两部分。知识产权法是财产法、权利法,因此在学习知识产权法时我们首先要问:这个法律制度保护的是什么样的财产,即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这个法律保护人们的哪些权利,即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正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发展中国家似乎把保护知识产权看做是件很高尚的事情甚至是区分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我猜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原本的知识产权只是保护创新者而在加进对微观有机体和生物过程的保护之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只是盗窃者。有的学者已经指出发达国家正在伺机进行“生物盗版”活动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商能够将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广为人知的东西申请专利这是因为他们能够重新包装这些由传统知识体系组成的产品这些产品根据协议是可申请专利的而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这种能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将是很大的美国的一家公司试图申请用一种草药治疗伤口的专利而印度政府针锋相对地指出印度人自古就知道这种草药的疗效。但是另外一家美国公司却顺利地把从泰国的苦葫芦中提取治疗艾滋病药物的技术注册了专利尽管这首先是由泰国的科学家发现的。人们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历史的教训。那些声称保护知识产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惟一选择的西方学者篡改了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是。凡是后进国家无不通过“偷师”引进技术。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讲究中庸。而对中庸的理解却有所偏颇,简单地认为中庸就是过分的“大方”,侧重以德服人,忽略了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由此观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任重而道远。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建立起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法律体系。从中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看,知识产权法仅是一个学科概念,并不是一部具体的制定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创新、法律修订以及理论研究引人注目,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新案件不断出现,这极大地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内容,知识产权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厚实的积淀。我相信以后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会逐步完善并壮大

小小的知识产权,竟有如此多要学习的东西,就连著作权中的网络版权看似已经小到不行的门类,可还是有数不尽的学问在里面。此时又不禁再次佩服起古往今来那么多伟大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等等这些神一样的人物,同时又觉得自己无比渺小。而在颇感自己无力时,一块新大陆出现在我眼前——盘古知识产权网新浪等等门户网站里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谓之门户;而在知识产权界,我们有自己的门户——盘古知识产权网,其中包括了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知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不得不佩服有这种想法并将这想法付诸于实施的人们。在知识经济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门户可以说是门户中的门户,愿它茁壮成长,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识产权巨人!

对著作权的法律救济方式不仅有民事的,还拥有行政的和刑事的,侵害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罚款等。执法措施主要是指对侵权行为采取的诉前临时措施。著作权人或者邻接权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篇6:知识产权培训学习心得

学习心 得

(2014年6月)

兴化市茅山镇统战委员 周俊荣

学号jstz201401045

在泰州市知识产权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很荣幸地成为2014泰州市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的学员。从5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为期15天的网络远程培训的学习和培训教材的自学,并以85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网络考试。6月21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以集中脱产面授形式的集中学习。

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自学阶段认真收看视频课程,阅读培训教材。集中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细心记,珍惜各位教授讲师的每一节面授课程。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收获颇丰。自学阶段主要学习了: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专利法概论、商标法概论、著作权法概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等相关知识。面授阶段主要学习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及应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解读及实施、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商标审批流程、专利文献检索与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管

括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放映、广播、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收益权(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得报酬)和处分权(包括转让、质押和出资)。

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的权利。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利。商标俗称牌子,是指经营者在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的,将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区别开来的一种商业识别标志,可以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创新,不断产生新的产品,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在某个或某些产品中达到基本垄断的市场地位,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创新回报。如果没有创新,固步自封,仅仅依靠现有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满足于狭小的一片天空,必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被淘汰,企业对此应该警醒。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建立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必须考虑、实施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知

三、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一)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致力于保护权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对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权利给予及时全面的保护,才能调动人们的创造主动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臵。

(二)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决定了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时技术、品牌、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让这些无形资产逐步增值,有赖于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

(三)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引进外商和外资投资。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国内外自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就不能参与世界贸易活动。

上一篇:磁共振调研报告下一篇:青岛港企业文化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