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2024-07-15

食用菌(精选8篇)

篇1:食用菌

食用菌生产技术之食用菌菌种的培育方法

枣庄食用菌研究所主要产品是平菇、鸡腿菇、双孢菇、木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食用菌的一、二、三级种(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出菇(耳)菌棒的生产销售及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类原料、设备、药品、肥料等。

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其培育方法各异,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母种培育:培养母种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克,琼脂(洋菜)18-20克,葡萄糖20克。

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放1000毫升水中煮沸10分钟,用3-5层沙布过滤,补足损失水分。将琼脂加入溶化后,加进称好的葡萄糖,补充水分至1000毫升。以后分装试管,每管装量1/5-1/4,并加棉塞或海绵硅胶塞、包牛皮纸。在1.2公斤压力下灭菌50分钟,趁热摆成斜面。冷却后置于25-27℃条件下即可接种。一支母种可转管25-30支。在无菌操作下接种的试管置于25℃左右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试管。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除掉杂菌污染的试管。培养好的母种移入冰箱,在4℃条件下保存半年,或室温下保存三个月。

二、原种培养:原种培养原料可用木屑(锯末)或棉籽皮。此处以木屑培养基为例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生、熟石膏均可,但要磨成粉方可应用)。

做法:培养料加水拌合均匀,培养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料,指缝内见水珠,而滴不下来为宜,一般料水比 1:1.2-1.3(即100斤料加水120-130斤)。然后装瓶,装瓶方法是边装边将瓶轻轻地抖动,使瓶上下部紧密适中,装至瓶肩部将料压平,洗净瓶口内外的培养料,加棉塞包纸捆好放进高压消毒锅内进行灭菌,在1.5 公斤压力下灭菌三小时。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将试管种母种接入瓶中,一支母种可接4-5瓶原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菌丝可长满瓶,即为原种。

三、栽培种培养:栽培种的制备实际上就是原种进行一次扩大繁殖。栽培种木屑培养基的配方同原种培养的配方。装袋后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把原种菌种接入栽培种袋内。一瓶750毫升原种可接20--30袋栽培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育一个月左右,长满袋后即可播种使用。在培养原种和栽培种时,接种后每隔3-5天检查一次,直至菌丝长满料面后每周检查一次,拣出有杂菌污染的菌种,并远离培养室处理掉。

篇2:食用菌

有机食用菌是在条件适宜的生态环境中,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菌种,采用无污染的原辅材料和水,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保鲜剂等而生产的食用菌及相关产品。

一、菌种

菌种的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菌种培养基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肥料及生长调节剂。

菌种应注明来源、品种清楚,并经认证机构认可。菌种应具有较好的生长性和较强的抗逆性。

二、环境

地栽食用菌的土壤,在采集前3年内,未使用过生产有机食品禁止使用的物质并符合NY/T391中4.5的要求。

拌料、菇床喷洒、环境加湿或清洗栽培用的各种材料、器具,必须用清洁的井水、河水、湖水或自来水,并应符合GB5749中的2.1、2.2、2.3、3.2.5及4的要求。

三、生产场所

食用菌的生产区与周围地区应具有明确的缓冲区和边界(不少于50米),以避免常规农业生产区的影响。有机生产区内的不同生产功能应合理布局,并标注清楚。

四、生产用原辅材料

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辅材料为:木屑、动物粪便、棉籽壳、各种秸秆、玉米芯、豆饼粉、麸皮、米糠等,有些还需要覆土。征得认证机构的同意,允许使用不超过20%的不带有化学合成农药、化肥、重金属、原微生物、虫害等有害物质的非有机物质(覆盖材料和添加水分除外)。

木屑由适宜食用菌生长树种的枝干,砍伐后不经化学处理,粉碎而成。对于树木的利用,应以不影响其生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畜禽粪便应来源于以天然饲料或有机饲料喂养、以散养的方式养殖的动物,并明确其种类。

棉籽壳、各种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应来源于按有机方式生产的农作物。

覆土一般为天然的、未经化学处理的泥炭土、草炭土及其一些天然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持水性的物质,如藻类等。也可单独或混合使用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田土壤。

五、转换期

食用菌被称作有机产品前,一定要保证在其生产区域最短12个月内未使用过禁用物质。在转换期内,如果没有生产用原辅材料,所使用的替代品需要得到认证机构的认可。

六、生产管理

原料仓库应与拌料、制包、灭菌、冷却、接种区保持一 定距离,接种室和培养室要与栽培地隔离,并保持好周围环境干燥、通风,防鼠,防虫。

接种工具、接种箱、接种室、培养室、床架和栽培房等在使用前均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菌包被杂菌污染或发生病虫害。

在非栽培期或非栽培区,允许限量使用乙醇、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石灰、石灰水、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在菌种培养和出菇期间,严禁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利用食用菌与杂菌、害虫对营养、温度、湿度、氧气、光线、酸碱度等生态条件的差异,创造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七、收获和后处理

及时采收、包装、适温保藏。

最大限度地保证在收获、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篇3: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不仅可供食用, 还可作为医药行业的原料, 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 都有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 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 市场上常见的品种主要有平菇、香菇、杏鲍菇、鸡腿菇等, 这些菌种都已实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 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从市场需求来看, 近年来食用菌的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量逐年增加, 建议感兴趣的农民朋友抓住商机, 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生产。现今社会, 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普遍追求营养保健, 食用菌以具有高营养和特殊保健价值的优势倍受消费者青睐, 这也是我国食 (药) 用菌一直保持出口畅销、赚取外汇的重要原因。在国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食用菌的消费种类和消费量亦是逐年增加。

从发展前景来看,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 变废为宝的资源利用特点, 生产成本低, 周期短, 效益高, 投入产出比约为1:3~5。当前, 食用菌栽培模式正逐步向机械化、动植物生产废弃物代料栽培、规模化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伴随着食用菌产量的增加, 食用菌产品的初、深加工技术对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尤为重要。

从操作风险来看, 掌握栽培技术是关键。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 种菇场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年薪可达十几万元, 可见技术的重要性。在栽培中, 温度、湿度、大风等气候因素对出菇有着重要影响, 需要操作者万分小心。温度过高会引起菌袋污染, 推迟出菇时间, 产量减少。湿度过高, 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发生严重, 出菇期易引起细菌性斑点病蔓延或子实体腐烂, 造成产品品质下降, 货架期缩短。大风会使食用菌生产设施受损, 直接影响生产。

二是食用菌病虫害风险。食用菌栽培环境普遍要求具备一定的温湿度, 容易发生病虫害。在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后, 病虫害传播也将严重。

三是环境污染风险。主要是大气污染造成菇菌不良生长, 使用受污染的水使菇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

目前,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如在白灵菇、双孢菇上使用荧光增白剂, 香菇中甲醛超标等。在经营方面, 菇贩压级压价, 不正当竞争, 也影响到菇农的利益和产业发展。

食用菌生产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生产管理技能;同时, 还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面向市场发展生产。总体来看, 食用菌栽培投入小、产出高、时间短、见效快。随着食用菌产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还能成为致富一方的好项目。

操作难度★★★★☆

发展前景★★★★☆

市场风险★★★★☆

篇4:食用菌“皇后”——香菇

食药两用

香菇不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还是著名的药用菌之一,是一味疗效显著、防病治病的良药,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科学家们发现,菇民们经常接触和食用香菇,很少有人患流感。

我国是最早应用香菇治病的国家,历代的医药学著作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较详细的叙述。香菇入药最早见于元朝吴瑞编的《日用本草》,称香菇可“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常食香菇可谓是好处多多。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菇的水提取物对人体内引起衰老的过氧化氢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香菇菌盖部分含有双链结构的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香菇中含有嘌呤、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核酸物质,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调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不仅如此,香菇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香菇性平,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贫血、抵抗力低下、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癌症及肾炎患者食用,但脾胃寒湿气滞或皮肤瘙痒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者应忌食。

干香菇更美味

鲜香菇比干香菇嫩,所以有人会问,那是干香菇营养还是新鲜的香菇营养?

其实,干香菇与鲜香菇在保健方面上并没有太多明显的差异,但就营养成分含量来说,新鲜香菇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干香菇稍高,而干香菇因为经过了日晒,维生素D含量会更高一些。所以,如果将买来的新鲜香菇放置在日光下晒后再食用,可促进较多维生素D的生成。所以说干香菇的营养会略高于新鲜的香菇。

香菇很容易买到,普通超市和菜市场都有干香菇和鲜香菇供应。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干香菇比新鲜香菇更好吃,香味更浓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鲜香菇经过干制以后,香菇中的核糖核酸更容易释放出来,并且更容易被水解为鸟苷酸,而鸟苷酸有显著的提鲜作用,其鲜味强度是普通味精的几十倍。

还有一些方法也可提高香菇的鲜味,如将香菇低温冷冻,使香菇细胞发生破裂释放细胞内成分;也可在烹调时用冷水加热香菇,使香菇中的核糖核酸在60~80℃的热水中水解成为鸟苷酸。

泡发干香菇时,可先用水将其表面的尘土冲掉,再放入适量温水中浸泡约1小时,然后用手指朝着一个方向搅动或是将香菇的蒂部朝下在水中抖动,使其中的泥沙沉入水底。泡香菇的水在去除沉底的杂质后,还可以加到菜里做调味汁。有些人为了让香菇尽快泡发,选择用开水浸泡或是加糖,这样做并不可取,因为会使香菇的水溶性成分,如珍贵的多糖、优良的氨基酸等大量溶解于水中,破坏香菇营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干香菇时,浸泡的水最好不要扔掉(可以入菜),因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香菇嘌呤易溶于水,在浸泡香菇的水里含量较高。

香菇入菜可谓是多种多样,无论蒸、炒、焖、炖,还是与其他荤素食品搭配,都可以制作出许多美味佳肴,在秋冬来临之际,大家不妨多多食用香菇吧。

篇5:食用菌论文

摘要:金针姑是备受人们青睐的食用菌之一。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键功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3大食用菌。通过科学家和广大菇农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金针菇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使广大金针菇利,植户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然后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原料配比、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期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金针菇栽培技术:实践证明,只要周到安排、科学管理,栽培金针姑是可以成功的。关键词:金针菇、形态特征、生长条件、栽培技术、菌种、关键要点

1、绪论

1.1金针菇的简介

1.1.1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 Mushroom ”,拉丁文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1.1.2地理分布: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1]。

1.2生物学特性 1.2.1形态特征: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2.1.1 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

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

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

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1.2.1.2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

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

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

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

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

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

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2、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

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 1

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金针菇可利用培养料中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金针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磷、钾、钙、镁等,所以在培养中应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矿质养料。金针菇也需要少量的维生素类物质,由于在培养料中如麦麸、豆粉中含有的维生素量基本可以满足金针菇生活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常不再添加维生素类物质。

2.2 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

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柄细长,盖小。同时,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子实体原基发生。

2.3 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

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

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宜。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

发生病虫害。

2.4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

阶段,微量通风即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2.5光线:菌丝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盖生长慢而小,多形成畸形菇,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

长,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以食菌柄为主的金针菇,在其培

养过程中,可加纸筒遮光,促使菌柄伸长。

2.6酸碱度: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境,菌丝在pH 3~8.4范围内均能生长,但

最适pH值为4~7,子实体形成期的最适pH值为5~6。

3、栽培技术

3.1栽培时间的选择

金针菇为低温结实性真菌。主要栽培季节:地下栽培为9 月-次年4 月;地下道栽培夏季其内气温不高于15 摄氏度(l3 摄氏度更好),通风好的可周年栽培,高于18 摄氏度的应用高温品种也可周年栽培。

3.2培养料的配制

3.2.1原料及配方

玉米芯或锯末、棉籽壳等占95 %,过磷酸钙1 %,石膏1 %,硫酸镁0.4 %,生物学效率110 %8 天检查1 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袋内培养料2 / 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袋内培养料2 / 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

3.5搔菌及催蕾

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5-10mm培养基一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和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形成的气生菌丝形成,有利于催蕾出菇。

此期应把袋口松开,室温保持温度10-15摄氏度(6-10 摄氏度最佳),空气湿度90 %-95 %,二氧化碳含量保持0.114 写~0.152 %,光照1-2 勒(相当于每隔15 天挂1 盏3-5 瓦的电灯泡的亮度),促进菌柄延伸,抑制菌盖开伞。空气新鲜菌蕾长得丰盛健壮。通风时间: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并定期向袋四周空中喷雾,但不可向菌蕾直接喷水,也不可使水流入料内,以免菌蕾生长不良,-般5-15 天就可出蓄。菌蕾形成后,将袋口拉下折叠,离料面3 厘米,以增加通风量,并把凸出于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畸形的小菇拔除。待子实体长至袋口,拉直袋子,覆盖地膜保湿。在出菇过程中,若用地膜覆盖,在塑料袋下部垫-张不透水的薄膜,膜内灌-层水,从而不喷水、不掀膜就可以创造适于金针菇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3.6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约8℃,空气湿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湿度为85%-90%。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

3.7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个15W灯泡,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

3.8适期采收

当菌柄长13-14cm,整齐,菌盖直径1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体结实,含水量不过多时为采收期。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采收前2天要通风促进水分蒸发。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二潮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装袋,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另一头出菇[4~12]。

4、关键要点

4.1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50厘米的塑料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实际上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所以,还是以17×33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4.2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

金针菇是维生素B

1、B2的天然缺陷型,在维生素B

1、B2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度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

4.3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4层左右发菌。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70%以上。

4.4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

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生长成熟吐出黄球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应以后酌情慢慢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CO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4.5改放任菇柄伸长为红色弱光诱导

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4米左右吊装1个15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的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4.6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

很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它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其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古十烷醇和1×1.0-5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参考文献】

[1] 张松,食用菌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69~170]

[2] 王旭,闫丽娜,齐力,等。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9):79。

[3] 马晓霞。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0(7):8~9。

[4] 陈志赋, 梁志萍, 雷瑞铭, 陆明科, 曾涛, 薛国亮.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 2004,(03)

[5] 李国元.金针菇的优质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1999,(11)

[6] 林永让.反季节金针菇袋栽技术[J].厦门科技, 1999,(01)

[7] 邵长启 , 张安辉 , 从洪利.大棚地槽栽培金针菇[J].农家参谋, 1995,(03)

[8] 贺永喜, 李钧, 牛瑛萍.玉米芯袋料栽培金针菇技术[J].宁夏科技, 1999,(04)

[9] 张孙连.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J].食用菌, 1994,(03)

篇6:食用菌产业规划

(2010年—2015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为锦州村民致富奔小康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为加速发展锦州村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锦州村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可充分利用锦州海拔比较高,气温相对低,小麦种植面积大,秸杆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畜禽粪便充足的自然优势,发挥食用菌生产用水少,生产条件要求低,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持续、高产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状

锦州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历史,主要以平菇、香菇等品种零星种植为主,从2007年开始引进和试种双孢菇,取得了初步成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后来由于所种植品种产量低、病害严重、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严重挫伤了菇农种植积极性,致使现在锦州无农户种植食用菌。

(二)发展条件

1、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锦州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相对湿度63%。而双孢菇发菌的温度为23℃左右,出菇阶段适宜温度为16℃左右,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2、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双孢菇生产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50米长度的大棚年收入达10000元左右,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同时,双孢菇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夏秋或秋末至第二年春,正值锦州农闲时间,种植双孢菇可以变农闲为农忙,实现周年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锦州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秸秆和牛粪资源丰富,小麦秸秆和牛粪等又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可以用来作沼气填充料,沼渣、沼液又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4、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村上成立了食用菌专

业合作社,合作社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有农科岗位工作人员3名,村有农民技术员,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为双孢菇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保健与药用价值的微生物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食用菌将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据中国食用菌行业规划测算,到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65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公斤,食用菌将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且国内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食用菌少,食用菌产品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低。目前来看,锦州双孢菇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

2、生产规模小。近年来,锦州种植双孢菇生产总面积不到20亩,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无加工能力。锦州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村内尚未建起食用菌加工企业,制约了食用菌的规模化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为突破口,狠抓菌种生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重点,在生产布局上以锦州滩为主,以示范基地为示范点,坚持生产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连片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稳步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锦州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经济“3R”原则。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走绿色、生态、清洁的食用菌生产发展之路。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按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开发主体,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抓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试

验和推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食用菌种植的技术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计划建成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温室大棚100座,大棚占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按照一座大棚平均食用菌产量1000公斤计算,2015年总产量达到200吨,按照每斤食用菌按照2元计算,实现总产值40万元。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10万元。锦州村菇农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1200元。

(四)产业布局

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成本低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上,以中低档菇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高档菇要打好时间差,抓好反季节生产。要以双孢菇、香菇等菇类为重点发展品种,同时进行金针菇、木耳等各类品种的推广。锦州村应重点发展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五、建设重点

1、示范基地建设:本着优质高产原则,建成1—2个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分之一左右的农户户均建成一座双孢菇大棚。

2、菌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重点建立以菌种选育、分离、培养、灭菌为核心的菌种试验,规范菌种生产市场,为菇农提供优质菌种。

3、流通体系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保证食用菌销售渠道畅通,增加鲜菇外销量。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到2015年,预计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户,年产鲜菇达到200吨,实现产值40万元,种植户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不增加新的有害物质。食用菌生产虽有药剂的运用,但只是为消毒灭菌,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条件,不会残留,也不会带入环境中,属绿

色食品生产。生产中消耗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杆、牛粪等,可减少燃烧量,减少烟量排放。同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袋为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净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镇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安排。镇上成立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涉农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2、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锦州村群众收入水平低,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建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技术培训,加强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菇农进行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的高素质菇农,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材料,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科技服务体系作用是及时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食用菌生产及市场信息,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建立食用菌培训中心。二是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三是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四是培育食用菌消费市场,形成食用菌文化。

4、借鉴外省先进经验。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本辖区内的生产水平,要到外省去考察学习,特别是关注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不仅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高科技化的思维高度来统领和谋划锦州村食用菌产业的宏伟蓝图。

5、完善标准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1)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标准化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2)建立食用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实现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保证食用菌生产从环境、水源、种子、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达到无公害标准。

篇7:食用菌栽培论文

摘要:在全面调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商洛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02.6万hm,木材蓄积量2 154万m,森林覆盖率达54%,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地理条件⋯。长期以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占陕西全省的23%,已成为促进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和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作者对商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段木栽培、袋料栽培2个阶段,主要栽培种类为香菇、木耳、平菇,零星栽培双孢菇、灰树花、金针菇等。据调查,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亿袋,预计鲜菇产量14万t,产值8.4亿元,纯收入5亿元,已成为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第1大市。全市从事菌类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从业农民达到l0万人,经纪人队伍1 100多人。全市有食用菌专业镇66个,专业村38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菌种场66个,年产菌种130万kg;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地13个,产品15个,柞水木耳已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商洛市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 特点

1.2.1 经济效益显著

据调查结果,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5 000袋(18 cm×60 cm),以鲜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5万元、3.5万元左右,以干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4万元、2万元左右。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菇农常年栽培平菇,单 袋产鲜菇2 kg以上,产值12元,纯收入8元,是大棚蔬菜效益的4倍以上,是大田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与养殖业相比,栽培1袋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只肉鸡的纯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头肉猪的纯收入,效益显著。1.2.2 科技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农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主产区菇农基本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 以上,808、武香1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 ;木耳代料品种杂交

19、高产1号、888等,平菇品种1900、生源1号、伏夏2000等,白灵菇品种天山2号、北农1号和高温718等,草菇品种

~238、"q34、V32等,已成为主栽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普遍。专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剂拌料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特别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

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0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商洛市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先后获得省、市食用菌科技成果奖5项。1.2.3 生产设施改善 专业化立体、层架式钢架大棚成为主体栽培模式,传统单一的顺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顺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种方式并存。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柞水县下梁镇、洛南县石门镇等地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生产,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半自动化、合作社化方向转变。1.2.4 循环发展路径探索前进

商洛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试验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发利用苹果枝条栽培反季节香菇,年发展规模在200万袋以上;洛南县利用桑树修剪枝条栽培香菇;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镇菇农利用麦草发展双孢菇;商州区九鼎菌业公司利用中药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贵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前景

2.1 发展前景好

据权威专家预计,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预计到“十二五” 末商洛市食用菌生产将发展到1.5亿袋,总产量(鲜品)达到20万t,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纯收入l0亿元,产值、收入均较“十一五” 翻一番。届时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马铃薯的第2大产业,陕西全省菇类第1大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十三五”将重点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若能实现30% 的加工率,则全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0亿~25亿元将成为现实。

2.2 符合人类追求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1O大健康食品之一。2.3 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适宜大多数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态优势更适宜生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2.4 产业基础良好

商洛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23%,是陕西第1菌类栽培大市,产品畅销省内。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市、县区培养了一支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队伍,尤其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扩繁及通用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5 群众基础深厚

食用菌产业在商洛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职业菇农,比较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术。同时,与南方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3 建议

3.1 转变思想认识。明确产业定位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用菌已经成为农业朝阳产业。商洛市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而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是商洛市发展农业产业的最佳选择。陕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已于2011年起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陕南地区特色产业 予以支持。因此,应该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 地位。

3.2 坚持循环理念,明晰发展思路初步估算,商洛市年产各类农林牧废弃物 172万t(麦草、玉米芯、玉米秆、豆杆、花生壳、烤烟杆60万t,板栗、桑修剪枝条和栗苞12万t,药渣1万t,木材加工边料和锯末9万t,可利用畜禽粪便90万t),如果利用10%,至少可以生产1亿袋食用菌,产干品12 500 t。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生产食用菌干品1 250 t。只要政策引导,科学栽培,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创立“种养业副产品一食用菌-有机肥、饲料一种养业” 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作物生产+动物生产” 二维传统农业经济加快向“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 的三维现代农业经济转变。3.3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商洛市应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稳步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步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步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使全市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更趋合理。3.4 创新生产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食用菌生产要向工厂化发展,要大力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 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 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0 000袋,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

3.5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简便成熟,应加快发展。由于食用菌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商洛市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开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辅助疗品、药品等。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条件成熟时,可建立食用菌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商洛食用菌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6 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智力。尝试在商洛学院生物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食用菌课程,争取建设专业学科,为商洛市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专业人才。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县区职教中心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重点培养职业菇农和有志于食用菌发展的农村青年。重视引导食用菌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民间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

篇8:食用菌的价值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

一些著名的食用菌,历来被视为餐桌上的“山珍”:有美食之冠的钻石之称的块菌,美味如蟹的蟹味菇,味如鸡汁的鸡油菇,鲜脆之美的羊肚菌,具鲍鱼风味的杏鲍菇,滑嫩的益智菇金针菇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食用菌在吃法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银耳多是吃甜的,如我们在炎炎夏日时经常食用的银耳汤,配上冰糖和冰块,可谓是色香味俱全;香菇可以炒着食用,也可以同鸡、鸭等炖食,使食欲不振的人胃口大开。另外,我们较为熟悉的黑木耳做法也很多,可以配其他食物炒着吃,也可以单独食用,如先将木耳洗净、浸泡,用开水冲洗后晾干,加入酱油、麻油等佐料拌食,或将木耳与白糖等混匀晾干制作木耳蜜饯等干果。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六大营养要素的含量和比例,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是食品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25克干品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50克肉、70克鸡蛋、300克牛奶。根据现有研究分析表明,食用菌除富含天然蛋白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的天然维生素,其脂肪含量和热值均较低。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其他的药用价值,蘑菇的子实体内含有的多种酶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高血压。香菇的子实体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食用香菇,可以预防坏血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富含胶质的木耳,具有补血、镇静、润肺等作用,是理想的营养保健品,因此,木耳一直被矿业和纺织业工人视为防治职业病的保健品。药用真菌如茯苓、冬虫夏草、灵芝等,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的中药宝库中一直是治病的良药。

食用菌的生态意义

除了上述的价值外,食用菌还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菌根是植物根和菌物形成的一种共生现象,根据研究表明,地球上95% 以上的绿色植物都有菌根,植物和真菌的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这两种生物进化繁衍,以及对森林、草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育都至关重要,植物通过根系为真菌提供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有些植物,仅和一种真菌发生菌根关系,而另一些植物必须与几种真菌建立菌根才能正常生存。因此,菌根菌的有无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着高等植物的生存和地理分布,如松属、云杉属、冷杉属等植物在无菌根条件下是不能存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菌根就没有森林。第二,腐生菌充当分解者,腐生菌包括落叶分解菌、木生菌和粪生菌,通过真菌和其他菌的分解作用,每年将约850亿吨碳源以二氧化碳的方式归还到大气中,假设真菌这一分解活动停止,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可能在20年内就会因为缺乏二氧化碳而终止。第三,寄生菌有分解作用。寄生菌通常生活在活的昆虫体内,有人曾将冬虫夏草列为杀生性真菌,侵染活体生物,并从中得到生存所必须的养分,植物病理学中将这类真菌列为病原菌。而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寄生菌和腐生真菌都属于分解者或活体分解者。另外,分解者真菌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自然界中被分解者物质的复杂性。

上一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7课《豆腐颂》下一篇: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