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2024-07-16

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共10篇)

篇1: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指导老师:

(一)研究背景

随手翻阅报纸或打开电视,新闻媒体报道中,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几乎要占上一个版面,早恋现象,极度逆反心理,与长辈存在代沟,与同学相处好坏,轻生心理„ „层出不穷,我们中学生的情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每当看到或听到正值花季的我们情感出现波状和困扰导致的不良后果,于心不忍的情绪每每激荡着,总想着能否做些什么„ „

想帮忙一个人必须要先了解问题,了解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情感问题中,有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这些情感对一个人的影响的非常大的,所以,要了解中学生情感问题就要想认识中学生的情感处理方式,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先从中学生的情感应对和解决方式来了解,所谓对症下药,知道了问题的根本才能给予最大的帮助

(二)研究目的(1)调查及研究中学生对情感问题各个方面的应对和解决方式,以便与各老师,家长或各组织对中学生实行最为有效的措施提高依据和参考。

(2)向社会进一步宣传中学生情感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组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各方面技能的有效提高。

(三)活动过程

我们选择了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且尽量遍及学校的每一个年级,然后回收汇总,由小组的一部分成员进行问卷的总结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在这一过程进行的同时,用小组的其他成员上网查询中学生情感存在的问题和专家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报告,接着再由小组成员阅读有关文献,写出各个方面对中学生情感问题的影响。在最后,将所有的报告汇总,并完成结题论文。

(四)研究办法

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上网查询

问卷调查表如下:

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的调查问卷

你好,占用你的一些时间,这是高一5班的调查问卷,由于中学生频繁出现发生早恋现象,逆反心理,与长辈存在代沟,与同学相处关系等问题,先决定在同学间调查,请认真填写后传给其他同学,感谢你的支持和参与。

1,在你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是哪种感情?

A亲情B友情C师生情D爱情

2,在学习生活中你是否和你的朋友做到互助,互谅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3友谊是世界最纯洁的感情,你是否猜忌过你的朋友?

A有B没有C反而被猜忌

4,你觉得你与父母相处融洽吗?

A很融洽B一般C不融洽

5,在与父母发生纠纷的时候你是否会主动缓解紧张的气氛?

A会B不会C有时会有时不会

6.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你在第一时间会想起哪些人?

A亲人B朋友C老师D心仪的人

7,“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不是我们现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A同意B稍同意C不同意D中立

8,你有没有曾经被老师批评后收获很大的感悟?

A有B没感悟到C没被批评过

9,当你和他人纠纷时,你会

A主动交流化解B不理他人C视情况而定

(五)研究论文

篇2: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A.一定要谈大学不谈浪费B.不谈以后工作了还是会分开的C.无所谓一切随缘

2.大学生恋爱有什么负面影响(多选)(AG)

A.会使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B.影响学习C.浪费感情

D..浪费金钱E.浪费精力F.没影响G.浪费时间

3.如果失恋后自己一个人走不出困境你会怎样请按重要性程度递减排序 多选题](BDAC)

A.任这种情况自由发展B.向朋友同学请求帮助

C.向心理咨询师进行求助D.向家人请求帮

4.你一般是在哪方面会感到压力?(D)

A学习成绩不理想B家长的期望太高

C爱情不顺D对未来不明确

5.你一般感到压力的时间有多久?(A)

A一周以内B一个月以内

C一年以内D一年以上

6.你一般采用何种方法舒缓压力?(D)

A娱乐B学习

C找朋友倾诉D其它

7.你觉得压力好不好?(C)

A好,有压力才有动力B不好,让人受不了

C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D没感觉

8.你觉得你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B)

A很好B一般C很差

9.你对现在就业问题难怎么看?(B)

A社会的错,我无能为力

B经济的暂时现象,我能适应

C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怕找不到工作

10.请问您对从事何方面、何种工作的态度?(C)

A没有特定的目标

B待遇好且稳定

C符合自己兴趣有发展空间

D与专业对口

11.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的方法是?(A)

A提高技能

B调整择业期望值

12.过于关心物品(衣服、家具、工具、书本等)是否摆得整齐?(单选)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13.担心失去有价值的东西?(单选)(C)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D不确定

14.不愉快的想法总是反复的在脑海里出现(单选)(B)

A 非常同意

B不同意

C同意

D不确定

15.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单选)(D)

A非常同意

B不同意

C同意

D不确定

篇3: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一、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从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三所学校在校生中随机抽取1320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分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三年制大专学生和三年制中专学生各440名, 问卷主要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调研。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来源情况调查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中, 三年制大专的比例最高, 五年制高职次之, 三年制中专最低。 来自城市中学的学生中, 三年制中专最高, 三年制大专次之, 五年制高职最低。

由此可以看出三年制大专相比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专能吸引更多重点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主体为普通中学的学生, 至于来自城市或者乡镇则差别不大;三年制中专学生的主体为城市学生, 显示城市学生对中职教育的接受度更高, 他们已经不再一味追求学历教育, 而更看重能力教育。 因此,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更应该注重分析普通中学的学生特点, 设计出更多贴合普通中学毕业生的实践项目, 同时兼顾城市和乡镇孩子的知识体系。

2.学生进校前获奖情况调查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三年制大专学生中获奖比例最高, 共有38%的学生经常获奖或少量获奖, 五年制高职次之, 共有34%的学生经常获奖或少量获奖, 三年制中专学生获奖比例最低, 仅有26%的学生经常获奖或少量获奖。

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三年制大专、五年制高职还是三年制中专学生进校前普遍获奖率不高。 究其原因, 主要因为他们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并不是佼佼者, 属于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落后者, 无论对学习还是才艺等多个方面, 他们都很难拔得头筹,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他们自信心的树立。 由此, 很多人对活动可能采取回避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因此, 我们在今后教育活动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值得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外, 这些学生对获奖后的心情及对待他人获奖后的心情可以进一步了解, 这样对以后道德实践活动给予更详细和准确的指导。 如果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获奖处于积极心态, 则可以设计更多奖项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如果学生普遍对获奖无动于衷, 更有甚者反感事事设奖, 则我们的教育需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或减少奖项设计。

3.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感受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主题班会持肯定态度, 其中, 三年制中专学生对主题班会的认可度最高为69% , 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高职学生则差别不大, 分别为61 % 和60 % 。 在不大感兴趣中五年制高职、 三年制大专的学生明显高于三年制中专。 而对主题班会持反感态度的学生中, 五年制高职、三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的学生差异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 主题班会仍然是大部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这也可以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培育的主阵地。 此外,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 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转化他们对主题班会的看法, 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形式, 充分激发他们对主题班会的兴趣。 对于极度反感的同学则可以通过个别交流等诸多形式了解他们反感的缘由, 从而召开主题班会时, 避免激发他们的反感情绪, 甚至逐步改变他们对主题班会的看法。

4.学生对主题班会形式的喜好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总体而言, 对于主题班会形式, 很多学生更喜欢主题实践和表演展示, 对于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感兴趣的则相对较少。 但其中不同性质的学生对感兴趣的主题班会形式既有共同之处, 又存在差异, 大家普遍不喜欢主题教育活动, 但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学生最喜欢的主题班会形式为主题实践活动, 三年制大专比五年制高职学生略高, 而中专学生最喜欢的主题班会形式为表演展示, 而三年制大专学生则喜欢文体活动多过表演展示。

由此可以看出, 随着教育和年龄层次增长, 学生对主题实践式的主题班会的认识更深刻, 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参与度和其中蕴含的意义, 而不仅局限于好玩、热闹。 因此, 教师设计主题班会时要格外注意班会形式。 比如,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应该减少死板的主题教育, 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 这样才能提高主题班会效率。

5.学生对主题班会和道德情感关系的看法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主题班会对道德情感的形成持肯定态度, 其中又以三年制中专学生的认可度 (认为有和有一些) 最高, 比例为91%, 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学生则相差不大, 分别为82%和81%。

由此, 可以推断出, 随着年龄层次的变化, 学生对主题班会对道德情感的形成认可度降低, 部分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 学生道德情况已经基本成型, 一般主题班会已经不太容易改变学生的道德情感状况。 因此, 除了主题班会以外, 教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应该探索更多形式, 以达到相辅相成效果。

6.学生对班风、学风的感受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所在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还是感到满意的。由此可以推断, 大部分学生对影响他们成长的班级环境持肯定态度, 但仍有部分人对班级班风和学风不满意, 必将影响他们道德情感形成, 值得老师进一步深究。

7.学生对老师讲述情感方面内容的看法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除了书本知识以外, 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老师讲一些道德情感培育方面的内容。 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 无论年龄大小, 大部分人都渴望老师能在情感方面给予他们一定引导, 因此, 教师在教学之余仍然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8.学生对于促使自身道德情感形成的因素的感受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影响自身道德情感进步的因素较为分散, 他们对老师的作用普遍没有太强的直观感受, 三年制大专的学生更加看重校园文化的影响, 而三年制中专的学生则更注重德育等相关课程的影响力。

由此, 可以推断出:在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过程中, 教师的直接作用已经下降, 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该从校园文化和德育课程等方面入手, 贯穿学生学习和生活, 更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9.学生对于社团的了解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学生比三年制中专学生更了解社团活动, 可能因为他们比三年制中专学生拥有更多的社团活动机会和平台。 因此, 社团活动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平台。 此外, 虽然大部分学生了解社团, 但仍有很多学生不了解社团, 部分学生甚至不愿了解社团活动。

10.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锻炼能力和培养兴趣的目的而参加社团的, 他们普遍拥有丰富自我和提高自我的需求, 将学校社团活动看成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 这其中三年制大专学生尤为如此。

11.学生认为参与社团的收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所有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社团的作用的, 通过社团活动, 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身能力, 拓展了知识, 并且愉悦了身心, 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可以说, 社团活动总体上达到了学生的预期, 是一个很好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平台。

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培育的启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中学, 他们在进校以前很少有人获奖, 基本认可主题班会对道德情感培育的作用, 只是对主题班会的不同形式感受不同。 他们希望老师讲述一些情感道德的内容, 而又不太看重老师对他们情感道德形成的影响。 他们普遍看重同学、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 乐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肯定社团对他们的积极作用。

然而, 我国目前五年制高职道德教育中, 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教条化, 偏重政治理论内容, 有些内容已经陈旧、脱离实际生活。 长期把德育教育看做知识传授, 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只是空泛讲解理论知识, 不重视学生情感激发,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感情共鸣。 由于只是依靠外在知识灌输和行为约束, 却不重视学生内在情感培养, 学生情感方面出现严重缺失。

学校应该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把传统思想继承和现代道德培育融合在一起。 教育过程中, 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会对某些教育内容或教育形式滋生出抵触情绪。 如果学生没有爱上此项活动, 就谈不上情感投入, 甚至会从主观上拒绝接受教育。

从调查可以看出, 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喜欢主题实践式主题班会, 他们更喜欢亲身体验。 此外, 社团活动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有效载体, 从而促进情感道德形成。 体验是主体把自身当成客体, 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感悟、体会客体, 从而得到有关客体感性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 亲身体验的培育方法首先要做的是感化学生, 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 体验人间的真情实感。 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就产生不了积极的道德情感。

学生情感的产生不会来源于生硬的灌输, 必须通过自身经历直至深刻的体验。 体验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兴趣、爱好的认知态度, 而且通过体验把个体的生活经验和道德教育内容联系起来, 培养他们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是非观念的道德之情, 也是协调人行为的一种力量。 正因如此, 学生可以借助体验互动环节, 把对方的情感视做自己的情感, 在内心世界与对方交流, 共同感受使人们置身于同一体验情境中。 然后审视自己的行为, 从理解和反省自身不足中深化道德认识, 可以解决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品质的问题。心理学家指出, 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人们在以后情境中倾向于类似活动, 反之, 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会使人们避免类似活动。

学生的体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通过一个过程实现。 首先, 人们通过亲身积极的情感体验认同某种道德内容。然后, 经过多次反复体验后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倾向性反应, 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绪情感态度。 最后, 把体验的情感过渡到行为中。 可见, 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动机和行为。 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离不开体验过程, 这个过程重视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和情感选择, 从而自觉调节自身道德行为, 提升自己的品格。

参考文献

[1]卜小玲.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策略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03) :14-15.

[2]顾婷.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J].考试周刊, 2016 (18) :163-164.

[3]李东旭.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2011:13-21.

[4]李颖.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75-78.

[5]焦娇.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与大学生道德建设[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13:7-8.

篇4: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自新课改以来,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规则及维持课堂秩序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与活动模式,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理念,让课堂有了新的内涵。然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同时,常常会造成教师在课堂中忙于应付乱哄哄的秩序,顾此失彼,而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或者一节课学生高高兴兴上完,却没有掌握学习内容,课堂的变革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校申报了区级课题《基于新课程的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研究》,为了解当前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经过研究,我们将中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定义为课堂问题行为。

二、研究方法

课题组对我校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3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本校和市内其他普通中学的25名教师和48名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访谈。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基于新课程的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四个方面: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课堂特征。调查对象为中学生,发放问卷306份,收回有效问卷303份,其中初中150份,占49.5%;高中153份,占50.5%。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调查问卷列举了顶撞教师、擅离座位走动、与同学打闹、起哄等20项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程度有四个选项:从不、有时、经常、总是。下表1是经常和总是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按经常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前十项表现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

随着初中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课改的开展和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生生互动学习方式增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和同学聊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的课堂问题行为最为普遍。在与教师、学生的访谈和课堂观察中,教师和学生大多认为“讲小话”、“上课聊天”是最经常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还主要表现为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即不轻易被教师和同学发现,但却对自身影响极大的课堂问题行为。其特点是:不外露、不明显、不引人注目,不明显影响课堂秩序,妨碍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上课发呆、走神,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害怕教师提问,有厌烦情绪等。在访谈和课堂观察中,多数教师和学生也提到“上课不专心”、“走神”、“开小差”等。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对抗、烦躁焦虑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有害于身心健康。如果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大面积存在,就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看到学生不合作,精神涣散,课堂气氛沉闷,情绪也会跟着低落,讲课缺乏激情,毫无生气。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

我校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已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背后,存在一些低效的现象,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有30.5%的学生常常聊天、说笑;有21.4%的学生常常各做各的事;有16.2%的学生常常没有目标地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小组分工不够明确,19.4%的学生所在小组从不进行分工;44.1%的学生所在小组有时分工明确,有时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也与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有关,14.9%的学生课前从没有完成导学案;62.3%的学生有时能够完成,有时难以完成导学案。

(三)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

1.干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自身因素有:71%的学生是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讲课;6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情不好;48.5%的学生有时难以控制自己;45.8%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

2.同伴影响产生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课堂问题行为对自身学习产生较大、很大影响的占42.9%。

3.教师素质也会对学生课堂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认为从高到低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品格、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特别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会有助于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4.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也是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34.6%的孩子认为“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他们只顾自己,没心思管我”“他们忙于挣钱,根本不关心我”。父母对孩子缺乏情感关注,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极易产生焦虑、自卑、敌对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往往成为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5.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方面,69.3%的学生愿意与同学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来共同解决难题;80.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47.8%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时知道应该怎么做,有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大部分学生愿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对于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等却不是很清楚,这就会使他们较少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四)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课堂应具备的特征

1.43.7%的学生认为课堂应“有趣”“幽默”“生动”“精彩”“氛围融洽”“充满笑声”“可以小组讨论”“增加活动课”等。

2.15.2%的学生认为理想中的中学课堂学生自己应“积极发言”“提前看书预习”“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等。

3.19.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理想课堂中应“拓展课外知识”“耐心讲解”“上课有激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融入学生、心平气和”等。

4.我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还希望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我校大部分的高二学生支持“传统的双人一桌”;还有部分的初中学生希望“师生合作、互动”“做游戏”。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5:大学生情感问题调查问卷第四组

调查内容: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无数的人都为这个问题而沉思,为它而演绎故事。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总结出来。我个人认为:每一个人不同的思想就有不同的答案,每一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也有不同的选择。没有一个人的爱是相同的,对于感情的处理,只有你自己的心底才最清楚,别人只能给你一个指示,一个方向。很多人现在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面对感情该如何处理,结果往往因为处理不当而痛失一段美好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就当今人们尤其是当今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做个调查。

关于爱情

1.您是大几的?()

A.大一B.大二C.大三

2.您是男生还是女生?()

A.男B.女

3.请问您现在有恋爱吗?()

A.有B.没有C.彷徨中

4.您对大学生谈恋爱有什么看法?()

A.一定要谈,大学不谈浪费了B.不谈,以后工作了还是会分开的C.无所谓,一切随缘D.其他

5.您对异地恋有什么看法?()

A.支持,因为很不容易B.反对,不可靠C.视具体的人而定D.其他

6.大学生恋爱有什么负面影响?()

A.会使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B.影响学习C.浪费感情

D.浪费金钱E浪费时间F.没影响

7.大学生恋爱有什么正面影响?()

A.对任何事情都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有人一起分担

B.促进学习,共同奋斗C.减少孤单寂寞的感觉

8.您认为您的父母会同意您现在恋爱吗?()

A.不同意B..同意C.不清楚D.其他

9.您在大学期间遇到情感问题一般愿意与谁分享?()

A.好朋友B.身边的同学C.家人D.老师

关于亲情:

1、节假日的时候是否回家?

A、每次放假都会回家B、看情况C、只有放寒暑假才回家D、一般没事不回家

2、在娱乐时接到家长电话的反映是什么?

A、不想接,真扫兴B、跑出去接听C、骗他们说在学习D、其他

3、在校期间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吗?或多久打一次电话?

A、一个月B、一个星期C、每天D不好说

4、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A、记得B、不记得

5、会经常与父母出去旅游吗?

A、会,经常有时间就去B、偶尔C、不经常D、几乎不去

6、您认为与父母的沟通障碍是什么?

我与父母沟通没有障碍B、不知道沟通什么C、父母总是A、反对我的意见D、其他

7、您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A、了解,很清楚他们的脾气B、没有想过,不是很了解C、不好说

关于友情

1、认为最亲密的好友在哪个时期?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2、心目中知己的人数?

A、5人以内 B、5至10人 C、10人以上

3、多久与你的好友联系一次?

4、你会主动与好友联系吗?

A、会B、不会

5、会经常与好友一起出去聚会吗?

A、会B、不会

篇6:关于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调查

调查人:XX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百度、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家长及老师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篇7:关于中学生上网利弊问题的调查

熊继承

有句话说:“新人类在电脑前创造自己的世界。”这足以证明网络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了。网络冲浪早已在中学生中悄然而至,更有甚者视网如命,真可谓“疏而不漏”。时间可以挤,空间可以挤;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接踵而至的是家长、老师、学校、媒体的关注聚焦。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作一次关于中学生上同利弊问题的调查讨论。

有关媒体对学生上网的现象十分关注,诸如“广州男生迷上网姐”、“成都网吧盛行‘猎杀贪官’的游戏”之类的报道数不胜数。那么,中学生对自己的上网行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我们在本校同学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弊的问卷调查

1、你是否喜欢上网?

A.是B.否

2、如果你是家长你是否鼓励你的孩子上网?

A.是B.否

3、如果你是老师你是否鼓励你的学生上网?

A.是B.否

4、你是否经常上网?

A.是B.否

5、你用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用在学业上的多?

A.是B.否

6、你认为在网上是否能学到有益的东西?

A.是B、否

7、你认为在网上是否会学到有害的东西?

A.是B.否

8.你认为有益的东西是否多于有害的东西?

A.是B.否

9、你在网上通常作些什么?(多项选择)

A.收发邮件B.play gamesC.阅读文学作品D.下载资料E.交友聊天F.了解时尚娱乐G.看新闻

10、你认为上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多项选择)

A.读取知识B.广交朋友C.扩大见闻D.消遣娱乐

E.消磨时间F.浪费金钱G.升级

从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二十份问卷,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数人喜欢上网。在“你是否喜欢上网?”这一问题中,有 70%的学生喜欢上网,有 30%的学生不喜欢上网。

2、假如自己是家长,赞成孩子上网的有 65%,反对的有 35%。假如自己是老师,赞成学生上网的有 60%,反对的有 40%。

3、二十名被访学生中,不经常上网的有 60%,经常上网的有 40%。仅有一人“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业上的多”。

4、大多数人认为在网上能学到有益的东西,也能学到有害的东西。二十人中仅有一人认为不能学到有益的东西。20%的人认为有害的东西多,80%的人认为有益的东西多。

5、在回答“你在网上通常作些什么?”问题时,收发邮件的有 45%,play games的有 15%,阅读文学作品的有 35%,下载资料的有 50%。交友聊天的有 75%,了解时尚的有70%,看新闻的有 45%。

6、在回答“你认为上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问题时,读取知识的有80%,广交朋友的有55%,扩大见闻的有 90%,消遣娱乐的有 70%,消磨时间的有 45%,浪费金钱的有30%,升级的有 30%。

中学生上网原因:

“有人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可有谁比我们更懂得孤独的来龙去脉”,“在网上可以随意浪”,虚拟世界的确是吸引人的。师专经法系系主任徐维群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她认为学生上网主要有成才心理、求知心理、好奇心理等因素,他们上网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就是好奇心理,希望在网上找到另一个世界。

各方看中学生上网: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普遍认为,如果孩子想上网,他们不会因为网络上有垃圾而加以阻拦,也不会因为网络上有宝藏而怂恿孩子上网,他们会给孩子充分的权利,尽力多为孩子考虑。况且在信息时代,有了电脑而不上网,乃是一件憾事。接触网络已成为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进码,为什么不让孩子早点儿融人?老师们也认为,学生上网有好处,并不能全盘否定。

有些语文老师指责“网语”污染了传统文化,我们感到不平,语言文化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不断改进,不断丰富的。你有权不使用“网语”,但不能剥夺别人使用“网语”的权利。

医学专家指出,长期迷恋网络,会得“网络性心理障碍症”;社会专家说,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尚不完全具备判断和驾驭能力,好奇心常常会摧毁他们有限的自控力,因此很难做到自觉抵制网上垃圾,容易导致道德沦丧、荒废学业、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走上自杀、犯罪的道路。对此,大多数学生表示不敢苟同,全国有这么多的中学生上网,但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拨,乃至误人歧途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会利用他们有限的自控力,分清是非轻重,以学业为主。

中学生上网的坏处:

上网交友聊天对当今的中学生来说已是驾轻就熟,老外见面问天气,学生见面问QQ。许多聊天的学生都有自己的OICQ,而且打字速度都很快,还很能侃侃而谈。谈的内容可算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聊家常的,有聊学习的,林林总总,有关中学生的一切。不仅给自己的QQ安了一个可爱的小头像,还取一个犹如:“大海”、“风铃”、“小乖”、“流川枫”„„这样的漂亮名字。选择聊天的对象也是一门学问:男生喜欢找女生,女生喜欢找男生;年龄大的喜欢找年龄小的,年龄小的喜欢找年龄大的。通过网络与远处的朋友交谈。确实挺好的,但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很少看到有意义的聊天话题!

在网上玩游戏是许多学生的嗜好,例如“掠杀四大贪官”的游戏不仅让大家解恨,还培养了正义感。但不可忽视,有些游戏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还毒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有记者在一家网吧看到:一个小学生正在玩一种以“人民空军成了假想敌,中国空军飞机被击落”的名为“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光盘游戏。记者驻足观看,不禁怒从中来:几分钟后,那个男孩击落一架“敌机”——赫然印有中国空军标志的战斗机。长期处于游戏的兴奋状态,容易导致急躁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用精神卫生专家的话说是慢性自杀。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我们称之为“中毒”——,不仅耽误学业,还损害身心健康,也难怪“家长操心、老师烦心、学校忧心”。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看新闻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上体现得尤其突出。就拿前不久的美国“9.11”事件来说,不仅让人们最迅速地了解情况,还能发些贴子,满足发表欲。

有人总结了上网的五大好处:一是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二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三是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四是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五是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

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从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色情、颓废等。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

我们是赞成自己上网的。作为学生,我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精神食粮。不可否认,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认为网络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的。

网络是虚幻的,是进步的,是当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上网的利与弊,重要的在于你自己。

参考资料:

《闽西日报》《福建日报的深圳晚报》《福建经济快报》研究过程和体会

高一暑期的研究性学习,确实让我们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实。

首先是课题的选择。原本我们选的课题是有关新型建筑材料的,并且勾勒好了宏伟的蓝图,但是我们需要的实验设备在目前还很难找到,别说我们,就是一些专门从事此类研究的人员也未必能帮助我们。我们只好让步,重新选了一个课题: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探讨。

选了这么一个大众化的话题,要想有自己的风格的确是一件难事。但我们五个人对同一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分工开始了:搜集材料、问卷调查、采访同时进行。

然后便是“批判地继承”我们的调查结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待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出来后;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决定论文的初稿。这其间,五人的意见时常不一致,那怎么办?好不容易忙活了大半天,不能一拍即散呀!大家还是以大局为重,发扬合作精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说的。这次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某大学声称某年本校毕业生,有 33.33%的女同学与本校男同学结婚,据调查,那年的毕业生中不过只有三名女同学,后来确实有一位同本校校友喜结良缘。引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诫同学们不要太相信别人的数据,我们的论文中的数据也并不是绝对的。

从来没有写过论文的我们,甚至连看也不曾看过、有一位好的指导老师指导才有了眉目。在此,我们要感谢孙琳老师的指导和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同学们。

篇8: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自新课改以来, 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规则及维持课堂秩序的原则和方法, 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与活动模式, 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理念, 让课堂有了新的内涵。然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强调师生互动的同时, 常常会造成教师在课堂中忙于应付乱哄哄的秩序, 顾此失彼, 而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或者一节课学生高高兴兴上完, 却没有掌握学习内容, 课堂的变革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校申报了区级课题《基于新课程的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研究》, 为了解当前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经过研究, 我们将中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定义为课堂问题行为。

二、研究方法

课题组对我校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3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本校和市内其他普通中学的25名教师和48名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访谈。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基于新课程的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四个方面: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课堂特征。调查对象为中学生, 发放问卷306份, 收回有效问卷303份, 其中初中150份, 占49.5%;高中153份, 占50.5%。

三、结果与分析

(一) 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调查问卷列举了顶撞教师、擅离座位走动、与同学打闹、起哄等20项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程度有四个选项:从不、有时、经常、总是。下表1是经常和总是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按经常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前十项表现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

随着初中新课改的深入, 高中课改的开展和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生生互动学习方式增多, 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条件, “和同学聊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的课堂问题行为最为普遍。在与教师、学生的访谈和课堂观察中, 教师和学生大多认为“讲小话”、“上课聊天”是最经常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还主要表现为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即不轻易被教师和同学发现, 但却对自身影响极大的课堂问题行为。其特点是:不外露、不明显、不引人注目, 不明显影响课堂秩序, 妨碍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上课发呆、走神, 心事重重, 无法集中注意力, 害怕教师提问, 有厌烦情绪等。在访谈和课堂观察中, 多数教师和学生也提到“上课不专心”、“走神”、“开小差”等。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对抗、烦躁焦虑的心理状态, 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有害于身心健康。如果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大面积存在, 就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看到学生不合作, 精神涣散, 课堂气氛沉闷, 情绪也会跟着低落, 讲课缺乏激情, 毫无生气。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 造成恶性循环。

(二)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

我校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已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 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 在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背后, 存在一些低效的现象, 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有30.5%的学生常常聊天、说笑;有21.4%的学生常常各做各的事;有16.2%的学生常常没有目标地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小组分工不够明确, 19.4%的学生所在小组从不进行分工;44.1%的学生所在小组有时分工明确, 有时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也与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有关, 14.9%的学生课前从没有完成导学案;62.3%的学生有时能够完成, 有时难以完成导学案。

(三) 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

1.干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自身因素有:71%的学生是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讲课;6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情不好;48.5%的学生有时难以控制自己;45.8%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

2.同伴影响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课堂问题行为对自身学习产生较大、很大影响的占42.9%。

3.教师素质也会对学生课堂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认为从高到低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品格、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特别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会有助于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4.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也是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34.6%的孩子认为“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他们只顾自己, 没心思管我”“他们忙于挣钱, 根本不关心我”。父母对孩子缺乏情感关注, 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 极易产生焦虑、自卑、敌对等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往往成为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5.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方面, 69.3%的学生愿意与同学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来共同解决难题;80.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47.8%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时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大部分学生愿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认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但是对于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等却不是很清楚, 这就会使他们较少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四)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课堂应具备的特征

1.43.7%的学生认为课堂应“有趣”“幽默”“生动”“精彩”“氛围融洽”“充满笑声”“可以小组讨论”“增加活动课”等。

2.15.2%的学生认为理想中的中学课堂学生自己应“积极发言”“提前看书预习”“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等。

3.19.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理想课堂中应“拓展课外知识”“耐心讲解”“上课有激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融入学生、心平气和”等。

4.我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还希望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我校大部分的高二学生支持“传统的双人一桌”;还有部分的初中学生希望“师生合作、互动”“做游戏”。

参考文献

[1] (美) 林格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9: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潮中,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衰退和萧条,然而在学生文具市场上似乎不怎么看得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开学固然是文具市场红火的原因之一,但在这繁荣的文具市场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另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原因?这些精美文具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又是否能像其外观一样让我们欢喜?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物品是否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以及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于是,我仔细观察身边关于文具使用的点点滴滴,通过在网上,图书馆搜集资料,听取老师同学的建议,制作了针对不同身份的人们的对文具消费的态度的问卷。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在历经近一年的时间,我走进云南以及杭州的各个学校,共对学生、家长、教师发放了720份问卷。从更真实的角度了解到了人们目前的文具消费观。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我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

以下是我对这次调查的记录和发现。

近年来,文具市场花样倍出:棒棒糖圆珠笔,香味文具、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的笔记本,多功能铅笔盒,甚至贵族文具……它们,一直是追求新鲜时尚的学生们(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无法抵挡的诱惑。

同时,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也为学生们追求新奇精美的文具提供了条件。学业的重要性,也成了学生们过度消费文具再好不过的理由。于是,学生们不顾文具的高价格,不顾还没用过或用完的文具,在冲动之下一次次购买本不必要的新文具。导致崭新的文具一次次堆积,最后被白白丢弃。

这些做法,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但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许多潜伏在身边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1.学生文具我们密切接触的产品,它的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有毒物质直接进入人体,从而给人体健康(尤其是还处在发育期的儿童以及青少年)带来威胁;

2.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人如此为之,加起来就是无法想象的浪费,是对环境的致命威胁;

3.无节制,无计划地购买文具,不利于学生自制力以及财务规划能力的培养。

一、调查活动简介

1. 调查对象

为得到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调查结果,我分别选取了中国东部城市浙江省杭州市和中国西部城市云南省玉溪市展开调查。调查对象组成如下(见表一):

由于文具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性别的影响,所以,我在调查中,把男女比例设为1:1,这样不仅使本调查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也让我能够从男女生的文具消费观这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更全面地分析“学生文具浪费”问题。

在本次的调查中,除了对云南高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6%,对云南省的家长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3.3%之外,其余地区的调查问卷都全部回收。

2. 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跨越了省界,分别走进云南省,浙江省的各个学校。为充分反应各个阶段的学生的文具消费观,我在每个学校均选取了中间年级的学生(例如在小学选取的是三年级学生,在初中选取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等)。本人还亲自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前与被调查的同学宣传文具浪费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引起调查对象对本次活动的重视,保证了调查对象认真对待本次活动,因此,有理由相信,本次调查的数据能够如实反映当代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文具消费”问题的态度。

在我的调查活动中,为弥补在问卷中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的问题,我还同时采取了访谈的形式。这样不仅让我的调查更加全面真实,同时也能使调查对象对严重的文具浪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论述

1. 东西部文具消费差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封闭落后,别的方面暂且不论,就单看文具的消费水平与现状就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东西部的文具市场在产品的供应和消费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浙江省由于制造业发达,且处于经济发达地带,商品的价格中少了很大一部分了如运输费用、各层经销商赚取的利润等费用,所以文具这样的消费品价格相对是非常低廉的。而云南省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加之优质的文具制造商大都位于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区,所以,云南文具市场上的文具大都经过了层层的运输与中间商,所以造成了大部分的文具价格比浙江省的文具价格高出近一倍。

由此,我们可能会认为云南学生的文件持有量会大大低于浙江学生的。但调查结果给我们了一个恰恰相反的答案。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例子,图2是浙江省高中生和云南省高中生所平均拥有的三种文具量的对比: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出乎所料的结果呢?具本人的观察及分析,有以下几条原因。第一,文具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云南相对于浙江来讲是相对欠发达地区,所以在浙江这样的东部省份已经非常普及,甚至已经渐渐失去吸引力的商品,在云南省这样 西部城市仍是吸引人们眼球的。第二,人们的观念不同。众所周知,浙江省这样经济活跃地区,社会压力巨大,人们大多因为高昂的房价,激烈的人才竞争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养成了较谨慎的消费习惯。所以,在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学生对我文具循环利用的效率也比云南学生高的多。下图是浙江高中生和云南高中生循环利用文具(如:使用替换笔芯;未用完的笔记本继续用作其他用途等)直至其不能再使用的人数对照下面是给学生的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让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的结果:

图 3浙江高中生和云南高中生循环利用文具对比其次,关于文具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图4所示是浙江高中生和云南高中生对于文具污染环境的态度对比:

图 4 浙江高中生和云南高中生对于文具污染环境的态度对比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由于浙江在工业、经济、社会等方面较云南省发达,这注定给浙江省的环境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再者,由于注入浙江省这样的东部省份信息沟通比较发达,且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比较到位,所以如国家在去年夏天颁布的“限塑令”之类的相关法令能够及时传达给百姓,并有力地执行。但与此相反,当我在云南省进行调查的时候,我顺便了解了一下民众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结果非常让人惊讶,当“限塑令”已经颁布实施了进两个月之后,竟然很多天天读报、上网了解新闻的国家公务员都对“限塑令”一知半解!“限塑令”的执行情况不难想象。果然,我发现,在云南省,除了大型正规超市在执行“限塑令”外,其他行业似乎没有受到此规定的影响。而且在执行规定的超市里,几乎是人人花钱购买新塑料袋。这与我在浙江省看到的情况大相径庭。因此,浙江人民的环境意识也在他们的消费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各年龄阶段文具消费差异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文具,然而对文具的消费观无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这种改变的原因是多样的:自身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家长老师同学的影响、经济因素、时代潮流的变化。学生选购文具会关注:A品牌,B质量,C外观,D价格,E实用程度,而不同年龄段选择文具的标准却不尽相同。(见图五)

图 5不同年龄段选择文具的标准

在做调查的时候,我对身边的家长以及教师进行了访谈。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小学生家长告诉我的话,她说:“现在的孩子,只要他肯好好学习,多花些钱在文具上也值得。那些漂亮的文具,其他小朋友都有,要是不给他买,他在学校就会被其他小朋友笑话,学习的心情也没有了。”从这位家长的话里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们缺少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缺乏对孩子独特的审美观的培养。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某些方面无原则地依照孩子的意愿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我们的家长们,在孩子教育的最初阶段,就没能严格把好关。

而小学甚至高中里的老师们普遍都认为,这样的现象对许多方面都是不利的,其中一位小学老师说:“现在比较漂亮的都是圆珠笔,而中性笔,钢笔的外观就比较普通。因此我的学生都喜欢用圆珠笔写字。而现在是学生练习写字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用圆珠笔写字是非常不利于练好字的,现在很多学生的字都是一团糟,以后就更加难练好了。”

看来,学生文具带来的问题真是充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男女生文具消费观对比

谈到这一点,我们都马上会想到一个贯穿小学至大学的经历:女生的文具花样多多:风车削笔刀、立体的文具盒、卡通娃娃圆珠笔、口红式样的橡皮……笔袋里、书包里装的都是鼓鼓的;而男生则恰恰相反,有的男生甚至只有一只笔,其他文具都靠向女生借用。(图6)

图 6大学男女生文具消费观对比

而且,从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不难发现,女生的文具上无疑少不了花花绿绿的图案,而制作这些图案的原料中含有苯、硒、铅、甲醛、锑、砷、钡等有害化学元素,是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危害学生的神经系统,导致眼鼻喉发炎,并易伴有恶心、头痛、多动症、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出现。再者,这些文具都具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说,这些文具很容易随着潮流的减退很容易被淘汰,但这些材料,物质在自然界中非常难以降解。可见,女生们的这种做法是于自己于环境都非常不利的。所以,女生们何不渐渐地改变自己的文具消费观,适当地向比较实际,朴素的男生们学习。

4. 教师、 家长对文具消费的态度

教师和家长,一个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一个是教育我们、对我们影响深远的人,所以,我们的文具消费观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他们的影响。况且,在我们有经济来源之前,家长是我们的经济来源。文具消费调查,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发现,作为成人的家长和老师们,他们对文具消费的分析以及看法相对于我们而言是相对成熟理性的。他们大都能看到文具消费这一小小的行为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对环境的影响 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这一点是让我们非常高兴的。但当被问及他们对子女/学生经常更换文具的态度时,答案却不容乐观(见图7)

图 7教师 家长对文具消费的态度

看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们(其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关爱有加,而且,在分数几乎是决定全部的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诸如浪费,环境破坏等这类问题可以暂且被家长老师们放到一边。

这样的态度,可能一时无所大碍,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于谁都不利的。

三、国内外学生文具市场存在的问题解及其解决措施的对比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我国的文具市场可以说早就达到了饱和,但关于文具市场的监管以及文具的质量安全问题方面, 在法律方面还几乎是空白。只有在如《国际通用管理制度》等法规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文化用品生产的规定。许多商家利用这样的法律空白,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不顾消费者的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大量生产销售“问题文具”。

2008年的4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并于即日起正式实施。2009年是执行此国家标准的第二个年头。

为了基本了解此要求的执行情况,我对身边的几家文具店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的结果非常另人担忧。大部分的文具经营者还不清楚学生文具的概念(根据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的定义限定:“学生专用文具”是指专门供学生,特别是14岁以下学生校内外使用而专门设计与生产的一类文具,一般不被学生以外的人群所使用)。而且大部分的销售者都认为,现在的文具只要表明了“无毒”等字样就可以被任何年龄的人群使用。而事实也许并非那么简单,小小的文具设计上,其实有很大的讲究。

为了更好地说明此问题,我用现在市面上国内外几个较大的品牌做了对比。

根据《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的规定,学生文化用品中笔的笔帽应该有一定的通气面积和空气流通,这样,一旦笔帽被误吞,至少能保证呼吸的进行。

我对比了上海晨光公司的AGP22001系列,日本三菱公司的uniball MITSUBISHI UB-150系列,中国“CULTURE文明”公司的GP-399系列,得力DELI公司的6831系列以及一韩国进口的名为“monami”的水笔。其中只有日本三菱公司及中国得力公司的产品完全符合此规定。“CULTURE文明”以及韩国进口的“monami”的产品笔帽小并且完全密封;其他产品的笔帽一方面体积较小,容易被吞食;上海晨光公司的产品通气面积过小,若被吞食,不易呼吸。

从这个小小的对比试验结果看来,在我国,就连全国知名文具公司的产品都还存在种种问题。那么,其他品牌或者没用品牌保证的文具质量可想而知。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在文具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环保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据2004年10月的《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中一篇题为《绿色文具——唱响日本环保市场主旋律》的文章介绍:日本几年前就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构想,并且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绿色购买法》等。目前日本市场上销售的环保文具不下千余种,其中很多都是用了再生原料。例如:“经济型胶带”。日本某株式会社生产的胶带,93%使用再生树脂,轴部分的设计使废弃部分减少了40%;再如:某株式会社的PEC021 PP薄材完全使用日本国内废弃的再生材料;还有某文具株式会社的“无钉订书机”,利用纸张本身将纸固定住,大大减少了文具耗材。

同时,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例如易擦墨水、不掉渣的橡皮以及废报纸卷成的铅笔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符合环保的需要,而且还可以DIY,相信这样的产品只要被推广,一定能成为学生们的新宠。

我国文具产品的规范近几年才开始,需要达到诸如日本等国家的水准,还需要经历很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所以,我们的制造商,进口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们更应该从现在开始,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文具有多么好看,多么香等方面,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具的安全以及环保等更重要的问题。

四、意见及建议

从以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当今的文具消费仍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以及不理性等问题,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家长以及教师对学生文具消费的正确引导。家长和老师们自己意识到文具浪费的危害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地引导,真正地以理性的消费观来影响学生的文具消费观。

第二,对文具的设计进行革新。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当今的文具不仅在制作材料上含有对身心不利、对环境不利的物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容易被淘汰,而且,文具这就太快,容易被丢弃,再者,文具的可循环改造利用性不强。我在调查过程中也收集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诸如,文具厂商开设DIY店铺,教顾客用环保材料或是回收材料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文具;设计生产趣味性的、可自己不断改装再利用的文具。这样,人们不仅不会因喜新厌旧而丢弃文具,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文具的可循环性。

篇10:关于中学生情感问题调查论文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0年9月份,我有幸进入邯郸市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并对这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对上网的观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网络观念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上网观念的变化,加强自己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城乡中学生的上网现状

2、当前中学生对上网的认识

3、提醒家长和教师当前中学生的上网需要态度需要调整

(二)调查方法

调查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情况的真实性,每个学生只写上班级和性别,不写姓名。调查在涪城某中学中学以班为单位随机抽样,抽取了初中一年级的88学生进行书面调查。这次调查共发问卷88份,回收问卷86份,有效问卷83分,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城乡中学生上网现状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的快速普及。城乡的学生对网络接触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的接触网络,但仍然有48.2%的学生只在学校上网,33.7%的学生选择在家里,可见学生上网的途径依然较少。同时,尤其是受上网条件的影响,有多达84.3%的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在一次或一次一下,74.7%的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农村中学生上网机会少,上网时间短,这也可能使他们对网络的认识不全面。从上网目的和喜欢访问网站来看,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将网络视为休闲娱乐的工具,不过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仍然不忘学习,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比例达到了30%。另外,由于上网机会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学生不能够控制上网时间,仅有2.5%的学生有过上网逃课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很少或没有看过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但仍然有1.2%的学生非常沉迷于网络游戏,12%的学生比较沉迷于网络游戏,这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二)城乡中学生对网络认识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网络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知道网络的虚拟性、虚假性,能正确的处理网友与现实关系,不和网络见面说真心话。不过从十五和十六题来看,仍然有8.4%的学生相信网络信息,1.2% 的学生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个人资料,他们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在上网对自己的影响方面,95.2%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上网对视力的影响。其它方面,虽然有74.9%认为上网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谈到网络对你影响主要哪些方面时:认为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的有83.1%;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生活上的心理压力的占42.1%,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学生占45.8%;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却仅占14.5%。可见现在农村中学生对网络是持正面态度的,认为网络对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减轻了压力。当然这也并不表示学生没有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如二十七题有60.2%学生认为网络的开发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有关。

当问及,有些同学因上网而学业退步时,更多的学生认为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和上网时间控制不当造成的。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社会、家长和学校,表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感和比较正确的事物判断力。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大部分人认为网络不需要文明用语,没有道德素质。但现在的初中生认为网络依然需要文明用语,认为网上与现实中都不可以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占到了62.7%。他们认为网上依然需要一个基本的道德素质,诚实守信、不违法,不能伤害别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也充分的说明农村中学生对网络认识的纯真,没有完全认识到网络的虚假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城乡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

从父母的工作情况来看,务农的占到了绝大部分为59.1%,自然接触网络的机会少,缺少对网络的认识。即使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父母对网络的认识有所改变,但依然不懂网络什么,上网对孩子意味作什么,而禁止孩子上网,这一比例高达47%。正是父母对网络缺乏了解,与孩子的观点相差较大,从而转化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之一。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家长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不限制学生上网的家长比例仍然也达到了12.1%,初一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家长有必要予以提醒教育,而不是禁止或放纵。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中学生上网的限制有所放宽,从调查中也能看出,有近一半的网吧已经解除了对中学生的限制,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这也需要我们的家长思想上认识网络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行动上允许孩子适当上网。

(四)中学对上网的态度

本次调查,在谈及你对中学生上网看法的时候,认为可以上网的同学占到了96.3%,仅有2.5%的学生反对上网。不过,认为可以上网学生也认为中学生上网需要一个度,不能沉迷于网络,不能浏览有害的东西,不能因上网的影响学业。整篇调查表明,现在农村中学生对上网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虚拟性,知道网络不仅是一个娱乐休闲的工具,也是一个获取信息资源的平台;同时,也认识到上网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不能过分沉迷于网络,不能因为网络而荒废学业;他们渴望一个安全,文明诚信的网络世界。

四、调查小结

上一篇:怎样抓好安全工作下一篇:习惯人生的财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