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线事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

2024-07-20

按时间线事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共5篇)

篇1:按时间线事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案

高三级历史备课组

一、以三个指导思想为依据

1.依据复习要求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依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进行了第二年,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要掌握基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把握历史规律。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要以“人文性”为主。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要创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13年8月上旬-9月下旬(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13年9月下旬-11月上旬(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13年11月中-12月下旬(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14年元月-2014年3月中旬(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同时,结合学校周考练进行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14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14年5月 三轮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和要求

1.复习时间

(1)时间安排:2013年8月2日-2014年3月中旬。(如上)

2.详细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考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五环节——周考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培,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篇2:按时间线事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提高这次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不吝赐教。我把我们的关于一轮复习的想法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下,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吃透教材,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方法:以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三.具体措施

第一、注重团队合作,加强集体备课。

搞好集体备课,大备课与小备课相结合,大备课备一个章节或一个大专题,宏观把握教材,明晰小章节、小专题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以便更好的整合教材,确定每一个小专题的学习重点。小备课即对具体一节课精心备课:课标与考纲的落实、课前预习问题设计、课堂实施步骤、检查落实的方式、高考题的置入、作业的布置、学情调查等方面都要精心准备。

第二、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开发“两读”及边角时间强化记忆。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我们的学生一般每天必须完成两个记忆任务:任务一:我们把第二天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让学生整理记忆,任务二: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结构,并且有学习小组的同学把当天的知识点在晚饭后展示在教室四周小黑板的历史专栏里,以此完成对知识点的天天一小结。为此我们开发了“两读”时间:早操前的20分钟完成任务一;晚自习前的30分钟作为晚读时间完成任务二。要求学生知识卡片随身带,充分利用边角时间,等上操的短短几分钟、放学后的路灯下都有学生学习的身影。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回忆记忆法的利用,利用课余时间把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好课堂落实。

我们的历史教学严格按照学校推行的“四主一核心”教学模式推行。尤其强调其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落实为主攻。”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善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上课前我们已经把要讲解的基本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并要求学生在两读的时间完成,所以,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在方法上我们还是走的传统路线,就是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该拍黑板的还要爬黑板。一般情况下琐碎的知识点口头回答,系统的知识点四周小黑板上展示。有时两者同时进行,反正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说、让学生背、让学生写。对于学生记忆不牢的点,老师或留些时间让学生记忆,或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对于重要知识点以探究案的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对于习题倡导每节一个习题进课堂,重点是通过一个习题做示范讲思路抓规范。

第四,分层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进入高三我们又对文科班进行了重新组合,在生源较差的背景下又分出了强化班、平行班,艺术班。对于这些新情况我们在教学上就不能一刀切。在教案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甚至上课时间上都做了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五、上好“三类”课型,关注“三类”学生。

上好复习课: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上好讲评课:1.有的放矢,讲评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 要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2.在讲材料题时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如材料题要找题眼,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时间,关键词,材料长的要先看问题要求。让学生从中悟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技巧,遵循答题规范,找到解题的窍门和规律。3.引导学生写试卷分析,做好错题整理。落实好满分卷工作。

上好辅导课:每周末的辅导课做好两个工作:一要抓好知识的周清,二要抓好定时训练。

关注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促进其共同进步。(1)及时帮扶辅导,提优补差。(2)做好跟踪记录,对每一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分析解决。(3)加强人文关怀,心灵沟通。

第六、抓好作业布置与批改,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作业布置:目的要明确。

难易要适度。作业题要精选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作业题要分层。要标明分值。布置作业时要具体、明确,包括时间、时限的要求。作业要书写在统一的作业本上。我们一般每周布置两次书面作业。

作业批改:书面作业有布置必须有检查,原则上要做到全批、全改。作业批改一律按要求打分,并注明批改日期。按年级要求要对个别学生每周面批一次。指导学生及时进行错题整理。

篇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有感

第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且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

所谓知识结构,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怎样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即通常所指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是:1先让学生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分别对本章几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但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战争的借口。3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重视课本,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大小字和原始材料的关系,也是搞好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按四种情况处理:1对课文正文的或历史概念做注解或阐释的小字和异体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2属历史常识性的小字部分,也要求学生掌握。3属补充性知识,又离课文子目要求较远的小字,只做一般了解。4属拓宽知识面,又离子目要求甚远的小字,不要求掌握。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内容,而在考试中提出这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的,也要适当补充。对课本的处理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上明确了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写在黑板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只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澄清,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对比,明确其异同点。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法上加强指导:正确阅读教材的方法、表述问题的正确方法、记忆年代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和类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思考的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审题和答题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效率将得到迅速提高。

四、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题

练习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讲解时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题目要概括性强、灵活性大,能一题多变,启迪思维。习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要注意克服练习的盲目性、片面性。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反复读题,在读题中弄清已知条件和所问的结果,明确所涉及的范围条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理清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五、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训练是实践,评是练的继续和补充,练要合理,评要点睛。对每套题,第一遍要学生独立完成,充分显示他们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遍,教师点评。根据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审题、判断、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转换思维角度,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借题发挥,评出问题的最重要特征。对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如此点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较快的升华,从而适应高考的要求。

篇4:按时间线事件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

望谟民族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8届高考在即,280天后学生将奔赴战场,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经过2017年8月31日早上高三年级备课组会议,讨论决定实行该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运用“新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注意六忌: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目标要求:

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把握“新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复习安排

1、时间安排: 2017年4月底—2018年1月上旬(一轮复习);【特长班复习完成时间往后推,截止时间2018年4月中旬】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科能力,形成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温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 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6、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指导历史知识的消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找出规律特点;课堂要适宜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做好笔记,会用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3)指导训练过程中书写的规范化。答题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失分。

7、重视训练与讲练评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立足”;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选题类型多样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改,逢改必批,适当指出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3)精心讲评。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矫正反思——精评新练——自我完善(查缺补漏)——典题记录”。教师要高度重视讲评课,既要讲知识,又要点方法,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的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8、关注“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共同进步(1)及时帮扶辅导,提优补差。

(2)做好跟踪记录,对每一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分析解决。(3)加强人文关怀,心灵沟通。附:第一轮专题复习的大致安排表

通史复习时间安排 内容

2017.8.20 2017.8.30 中国古代政治史 2017.8.31 2017.9.10 中国古代经济史 2017.9.11 2017.9.15 中国古代思想史

古代史

2017.9.15 2017.9.20 世界古代政治史 2017.9.21 2017.9.22 世界古代经济史 2017.9.22 2017.9.25 世界古代思想史 2017.9.26 2017.10.15 世界近代政治史近代史现代史2017.10.15 2017.10.25 2017.11.1 2017.11.5 2017.11.15 2017.11.21 2017.11.30 2017.12.5 2017.12.15 2017.12.20 2017.12.25 2018.1.5 2018.1.15 2017.10.25 2017.10.31 2017.11.5 2017.11.15 2017.11.20 2017.11.30 2017.12.5 2017.12.15 2017.12.20 2017.12.25 2017.12.30 2018.1.15 2018.1.25 世界近代经济史 世界近代思想史

世界共和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国现代政治史 中国现代经济史 中国现代思想史

世界现代政治史

篇5:如何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关键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 学案教学法 ;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2-01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为提高复习效果,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同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出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联通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主要有课标要求、知识结构、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强化训练题等。

2.学案一般提前2-3天发给学生,交代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复习。

3.学案基本内容的填寫以课下为主,课上整理为辅。上课前一天收全学案进行批改,通过批阅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课前复习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概况,增强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解读课标

启蒙运动的背景、内涵、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考情分析

2009福建高考卷,2010年天津和广东卷、2012年山东卷、2014高考安徽卷、2010年广东卷, 2013年大纲全国卷通过中外启蒙相思比较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紧扣高考的脉搏,增强高考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考过什么,哪些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自己的薄弱点。

3.基础知识梳理

(1)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基础训练。

①启蒙运动的背景。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和评价。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内容及评价。

④启蒙运动的影响。

(2)教学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创建,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一言堂”、“满堂灌”。

②注重复习课的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③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三者进行比较。

④西方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的经过。

2.教学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3.深化本节课的内容,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思想在中外产生不同作用的深层次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设计意图】

①突出复习课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化认识,拓展联系,发展思维,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杜绝简单地重复(“炒冷饭”)。

②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③“讲”与“练”最好交替进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的时间太长,形成长时间的单调剌激,会使学生易于疲劳,注意难以稳定,思维的灵活性降低,相反,在“讲练结合”的模式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形式的训练,必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讲练结合”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练习上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强化训练,拓展巩固

1.教学活动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

2.教学设计: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也可小组合作,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

当堂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暴露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五、整理反思,总结升华

1.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记录典型题目。

2.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上一篇:交通安全伴我成长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班主任的人生价值-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