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2024-06-01

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精选6篇)

篇1: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泾县稼祥中学争创省级诗教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创办于1994年的泾县稼祥中学,是一所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名字命名的市级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7亩,2003年泾县教师进修学校与稼祥中学合署办公。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2252名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工180人,其中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124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历任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20年风雨洗礼逐渐成熟壮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国家级“零犯罪学校”、“安徽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安徽省体教结合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皖东南大地上一朵盛开的教育奇葩。走出了一条“德育立校,诗教育人”的办学路子。现将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博大精深的诗词经典,是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宝贵财富,是华厦子孙千年高扬的不朽旗帜,是教育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力量所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工作,为了确保我校诗词教育有特色、出成效,确保完成“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任务,学校于去年十月份成立了泾县稼祥中学“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组,王凤校长任组长,副校长程晓鸣、胡遇晖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工作组,任务落实到人。领导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任务,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就创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诗教的普及、创建的宣传等具体事项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二、学习引航,培养人才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诗教人才,学校想方设法组织教师参加诗词教育培训,并与兄弟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性地进行诗教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领导多次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倡议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中华经典诗词,苦练诗教内功。我校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帮扶结对等搞好传、帮、带工作,经常性地开展“诗词教学观摩”活动。如2014年我校承办了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语文教师参加的诗词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6月我校诗词教育骨干教师聆听了县诗词学会徐会长的关于格律诗的专题培训,今年7月学校派出教师赴淮南参加经典诵读主题国培;教科室副主任张春云老师上的《<饮酒>其五》,语文教研组组长程越上的《钱塘湖春行》,黄猛上的《黄河颂》等都是有较高水准的诗词教学观摩课,课后大家认真交流研讨,收益颇多。诗教培训及观摩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出了一大批诗教人才。

三、多管齐下,抓好诗教

1.将中学诗词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我校把中学诗词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我们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

2.将中学诗词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要将中学诗词教育融入到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体育艺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将中华诗词嵌入学生头脑中。语文课教学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达到熟读成诵。

3.将中学诗词教育与书法教育相结合

我校结合中学书法教育每周一课和每天一练,引导学生书写中华

诗词,以书法教育推进诗词教育深入开展,提高中学生文化修养。

4.将中学诗词教育与教师培训相结合

开展中学诗词教育,教师是关键。我校把诗词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之中,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培训教师的“书香气质”,力求做到“四个一”:每月开展一次诗词教育研讨活动,每学期读一本经典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专家讲座,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教师。

5.将中学诗词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我校积极组织师生书写(画)古诗词,名言佳句,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橱窗、走廊、墙壁等,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条道路都启迪教育着孩子。教室内外的走廊悬挂、图文并茂的诗文图画,校报校网站也适时刊登师生诗文作品和诗教新闻,逐步形成浓郁的创建氛围。

四、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诗词诵读水平和欣赏能力,激发师生诗词创作热情,使诗词教育深入到每个师生心灵,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抓手,认真开展“读经典佳作,育有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代表作品有《稼祥情结》《我的中国梦》和《稼祥赋》等,多次参加市级经典诵读比赛,屡获荣誉。2015年3月我校的“太白情深游泾川”获得县二等奖。

2.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和国庆节、艺术节等,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华诗词朗诵、演唱等活动。如黄猛老师还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走在诗歌里》,深受学生喜爱。

3.学校大力倡导师生进行诗词创作,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诗词作品。如副校长胡遇晖为我校二十周年校庆创作的《稼祥赋》,堪称佳作。金冠宝老师创作的七绝《咏橘颂党》、词《卜算子〃中秋

咏月》,唐桂香老师创作的现代诗《秋日》《蜡烛》《煤》等,亦各有特色。张正浩老师辅导的学生诗作也频频获奖并见诸报端,如费香归的《家乡赞歌》、黄蒙雪的《致老师》等。《泾县报》(2015年8月21日)集中刊载了我校师生的7首格律诗,展示了我校的诗教的一个侧面。

4.部分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团,并有固定的文学期刊,如八年级四班的“青心”文学社,期刊名为《青心》。

5.我们努力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拓宽学生视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并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逐步形成了学校诗词教学的特色。

开展诗教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师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为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同时也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师生的人文底蕴。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也在逐层加深。不但提高了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

诗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诗词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致力于诗词教育的长期性和实效性,使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使中华诗词真正深入人心。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的重要功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校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创诗词的良好氛围,让中学生在诗词教育中成长,让诗词在中学生心中扎根。

二0一五年七月

篇2: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湖南衡阳县第五中学

衡阳县五中地处伟大思想家王船山、杰出革命家夏明翰故乡,坐落于天柱峰下、蒸水河畔的洪市镇,已有12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1884年创办的文昌书院。受地理位臵、当地经济等因素所限,学校曾一度陷入困境。1994年,学校只有12个班,570人,毕业班中最少人数的班为18人;学校建筑破旧,多为土砖平房;教师待遇低,好教师留不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家长宁可孩子辍学在家,也不愿把孩子送到五中就读;附近各界传言五中要拆掉,学校随时可能倒闭。

面临如此困境,衡阳县五中何去何从?在这危急关头,1996年,以邹修仲为核心的新任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如何抉择?坐以待毙抑或主动出击?衡阳县五中走出了怎样一条不凡的道路?

以邹修仲校长、易积修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充分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始终坚持以船山文化为源,校园文化为基,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创新德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中学办学模式。

一、遵循校训,建构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

坚苦静诚是我校的校训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根在船山文化。船山先生说过“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志定而学乃益”,他认为信仰坚定,立志坚定,学业才能成功。船山先生抗清失败后,四十年如一日,5穷乡僻壤,“启瓮牖,秉孤灯”,潜心贯注,耕读并举,课徒著述,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船山先生认为“礼乐生于虚静”,静能守一,静能致远,船山先生还主张“修道以立其诚”,诚为立身之本,认为“诚”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它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诚”才能“实”,才能奠定理想的基石。正是坚苦静诚四个字,铸就了船山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

与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文脉传承,船山精神是船山故里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源泉”。

老校长邹修仲早年在教职工大会上对校训词做过重点阐述,要求领导教职员工认真领会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他曾指派四位语文教师结合历史文献、自身经历、教学活动、学生实际以“坚”、“苦”、“静”、“诚”为题分别撰写了四篇论文,材料丰富,事例典型,有说服力,针对性强。校长审阅后在教师大会、学生大会上宣讲,并把校训词的精髓贯穿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中。

每届新生入学,第一次大会必先宣讲有关校训词的四篇论文,让他们了解、领会校训词的深刻含义,并学会唱校歌。校歌的主旨即为“坚苦静诚,是实现理想的风帆”。这样,植根船山文化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坚苦静诚,融入五中师生的生活中,融入五中人的血液灵魂中。

学习理解是基础,运用实践才是关键。五中领导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坚、苦、静、诚”:

1、身心并育,排忧解难,坚定信念。首先,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贴心人,班主任每天保证12小时与学生相伴,随时从细微处观察分析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有异常就谈心,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以确保信念志向坚定不移;其次,以校长为核心的校行政班子甘做学生的“贴身人”。校长设有专门信箱,定时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不仅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而且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尽快走出歧途。学校每晚坚持安排包括校长在内的两名中层以上领导配合两名班主任通宵值班巡查,抓纪律、防纠纷,成为学生名副其实的代理家长。学生宿舍设有值班“专床”。

2、晨跑晨练,强健体魄,苦练意志。不论数九寒天还是炎炎酷暑,每天清晨早操后,一边跑步,一边高喊以坚苦静诚为内涵的励志口号,各值班校行政领导领跑在年级队伍前,各班班主任领跑在班级队伍前。一天之计在于晨,五中的校园每天都在生龙活虎中开始运行,令校外的居民、行人也精神大振。

3、静夜谈心,静以养性,静以成学。学校保持安静的环境,师生养成宁静的心态。领导教师先做出榜样,行事不急躁,不浮躁,与学生相处心气平和,在学生犯了错误时耐心疏导,不高声,不谩骂;学生取得成绩时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防止他们骄傲浮躁,让他们得失自知,宠辱不惊。为了培养学生静的品性修养,五中领导的“独门绝技”是每月度利用晚就寝前一小时分年级开一次谈心会,以“随风潜入夜”的细心开导,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次牵动人心的晚会往往能抚平学生心灵的疙瘩,使其复归心静如水的境界。意外停电,一般学生是会发出惊呼的,但五中学生训练有素,镇静面对,在停电后教室里面就会有星星点点的蜡烛光,接着越来越多,成燎原之势……

4、诚信垂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一直是五中重点训练的德育项目。首先学校做到校务公开,党务公开。领导带头执行制度,以廉洁生威,以诚信服众;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上不能完整准确回答学生问题时,就实实在在说:“这个我还不清楚,等翻阅资料再告诉你们。”在五中,“诚”不丢丑,但在知识上乱传误传就丑,在成绩上弄虚作假才丑;学生耳濡目染,“诚”就在其中了,他们也能做到不懂就问,决不装懂,师生之间能推心臵腹,同学之间也能诚心相待。例如邹修仲一贯注重以诚信树立形象,奉行诚信无小事。一次,他的80多岁的老岳母将垃圾倒在已废弃的原垃圾场,邹校长知道后,分别在当周的师生大会上公开作检讨,并按制度将罚款交到总务处。又如,早在数年前,五中就基本杜绝了学生深夜外出上网的现象,方法无非是精诚二字。值班领导坚持蹲守几个“老网虫”,每晚深夜促膝谈心,终于感化了他们,“钉子户”解决了,校风从此焕然一新。

二、循序渐进,集成德育管理的特色经验

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集腋成裘的系统工程。五中德育管理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管理队伍的培养;二是信心教育;三是习惯养成教育。

1、队伍建设,迈出迷惘之槛。

1997年开始,五中就成立了德育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德育处,由校长、书记、学生科正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女工委等7人组成领导班子,解决德育管理的实际问题,一周一研究,两周一分析,一月一目标,一月一总结。校长始终恪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工作信条,廉政勤政,成为德育工作队伍中的标杆,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抓德育,上午和学生一起听课,下课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每晚都要找学生谈话,天天与学生滚在一起,能随口叫出大部分毕业班和小部分肄业班学生名字,学生视校长为精神导师兼知心朋友。领导成员、班主任人人向校长看齐,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德育班子。

每学年班主任考察、配备的首要条件是职业道德素养和德育工作能力。校长经常在例会上要求每个教职工恪守师德,做到爱学校如家庭、爱岗位如生命、爱学生如亲人,坚持用高尚的人格塑造人,坚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做经师,也为人师,教书育人,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德育处还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学生德育队伍,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校团委会、学生会、班团干部为骨干,一月一培训,半期一小结,一期两交流,人人有任务,使他们成为学生德育管理队伍中的生力军,形成五中德育工作发展的后劲与亮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以校长为首的这支精干的德育管理队伍,引领全校师生走出办学困境的第一步。

2、信心教育,扬起希望之帆。

五中生源来源于农村边远山区,大部分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对子女管教较少。小学、初中德育基础薄弱,多数学生文化素质差,认为考大学没希望,对学习缺乏信心,不少学生目无校规,捣蛋违纪,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学校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信心教育:

(1)庄严宣誓,激发信心

德育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环境精编各种誓词。早自习一进教室,一二年级同学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要有志气,要有理想,坚苦静诚,时刻不忘,勤奋学习,乐观向上,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主动自学,求知有方,考上大学,成为栋梁,学会做人,注重修养……三年级誓词为:我灵活聪明,我潜力无穷,我顽强拼搏,我科学探索,我心情舒畅,我考上本科,辛苦高考前,为国成俊贤。

(2)专题教育,坚定信心

为了使学生如王船山先生、夏明翰同志一样爱国爱民,心怀天下,坚定对理想前途的信心,我们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感恩教育。每个专题报告都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翻阅了不少资料,充分准备,联系实际,生动感人,使学生深受启发,并组织感恩演讲赛、感恩歌曲合唱赛,还分班组织学生到夏明翰、王船山故居参观学习。人人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写体会,开展讨论,人人发言,使大家学先哲见行动,爱祖国有行动,树理想有行动,对理想前途坚定了信心。

(3)鼓励为主,树立信心

我们教育后进生时,不打、不骂、不罚,不写检讨、不退学,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总结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向他们介绍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并向他们赠送“名人名言”,提出阶段目标,树立他们的信心。任课教师也积极引导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耐心教育,细心帮助,以情动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记旧帐,犯一次错误,做一件好事,写一篇论文,如:《好作风就是好人才》、《铁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有了成绩及时表扬,培养了他们的荣誉感,增强了信心和进取精神。

(4)开展活动,增添信心

为了使同学热爱生活,老师组织学生课前一支歌,课后背诗词。团委组织多种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篮球、排球比赛,唱歌比赛;语文组组织学生成立了天柱文学社、文昌诗社;校长室把校规校纪、生活修养的要求,编成歌词,让学生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曲子进行集体演唱比赛;学生科开展创文明寝室、创文明教室、创和谐

班集体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同学们对生活更加热爱,天天快乐,使校园内充满生机和活力。

(5)心理咨询,唤醒信心。学校为了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每周星期一早上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广播30分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心情舒畅,天天乐观向上。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心理指导小组,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每天晚自习第三节为心理咨询时间,校长亲自为心理压力大、高考缺乏信心的学生作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在困境中奋起,对人生、对读书、升学充满信心。

通过信心教育,广大学生对未来、人生、理想、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顽强拼搏,个个乐学、会学。

3、习惯养成,奠定发展之基。

信心教育是德育之标,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的落脚点。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良好的习惯是成才的法宝。船山先生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童”。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年来,我校针对学生“基础差,自控力差”的实际情况,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休息、锻炼、卫生习惯,取得了明显效果。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中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根据班级管理及学科特点,一一列举要求学生养成的哪些习惯,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培养。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校高一、二年级班级都推行每天按字帖练字的习惯,此举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考试的“卷面分”,又在无形中帮助学生修心养性。(2)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

学校一年四季都抓午休。学校对于午休和晚就寝非常重视,每天将不按时休息也列入违纪,纳入班级考勤与班主任考核。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沛精力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3)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每天抓好“两操”(早操、课间操)、“两跑”(早操后和晚自习第一节后都跑步)及上午、下午、晚上三次眼保健操。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可与,各教研组、各班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经常举行篮球、排球友谊赛。每年秋冬季还要举行为期两天的校运会。这样锻炼习惯额养成不仅增强体质,磨练意志,也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舒畅心情,励志自勉。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学生科把同学们的卫生习惯养成作为班风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天天检查记分,奖罚分明。即使下雨天,各班也会把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寝室里能做到:“毛巾、桶子一条线,鞋子、箱子一条线,杯子、牙刷摆一边,被子结得四角尖,打开门看很新鲜。”我们发现:卫生搞得好的学生,学习勤奋并且生活有条理。

四个习惯的养成,以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休息好、锻炼好、卫生好直接促进学习,良好的习惯有力地推动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奠定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之基。

三、承扬传统,打造德育文化的金字品牌

本土传统文化——船山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植根的沃土,船山先生“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的高尚节操,“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治学精神激励五中领导、老师甘于清贫,开拓进取,激励五中学子自强不息,奋勇争先。学校始终坚持以船山文化为源,以提升学生人文精神为本,创新德育模式,改革教育模式,打造出独特的校园德育文化品牌。

(1)围绕文昌书院的中心建筑特色,美化自然环境

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净化、美化、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做到环境育人,效果很好。今日五中,仿古校园,布局合理,面貌崭新,高楼壮观,凉亭气宏,古樟撑天,花草如茵,塑胶跑道,操场宽平,围墙鲜红,环境幽静。前来参观者有口皆碑:“远看是公园、近看是花园,细看是乐园。”

(2)围绕船山文化的地域优势,优化人文环境。

在环境条件美化的同时,我们还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古朴高大的校门镶刻的“厚德博学、自强不息”八个大字,出自船山先生无比推崇的《周易》中的名句。一进校门可看到“以德治校,育人为本,艰苦奋斗,校风优良,质量第一,服务周到,环境优美,师生快乐,和谐五中,稳步发展”的巨大横幅,这集中体现了我校德育先行的特色办学理念;教学楼前门厅墙上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为民造福,为国争光”;文昌书院有“学贯古今修心性心忧天下;走遍中华谋发展敢为人先”;图书馆、科技楼墙上有“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上几千年古训无非做人”;凉亭柱上有“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校园诗墙、诗碑上有勤学诗词、名言,这些标语、对联、诗词、名言极大地鼓舞学生不断进取。我们还每学期编印一期校刊《船山文艺》及每月出版一期校报《天柱报》,我校校园之声广播站也是德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坚持每天广播重打时事新闻与师生来稿。近几年来,我校还是全县“廉洁文化进校园”、“诗词文化进校园”的示范学校。曾多次配合相关部门举行现场会。

3、创先争优的教师团队,最生动的人文风景线

首先是廉洁实干的校领导班子集体形象。一是领导多做事,少拿钱,节假日加班不要补助,领导待遇低于教师平均水平,12个领导有9个从事毕业班的教学,每人都教两个班,有5个领导担任班主任,领导所教毕业班的人平成绩均居全县第一;三是领导包组、包班,一包到底,每天都在各教研组办公,与教师研究教学,每人每期听课80节以上;二是领导从不进酒家、茶楼、歌舞厅,从未用公款招待一个私客,出差吃8元一份的盒饭,住宿费每晚不超过30元,在县开会中午从没开房休息,一般都去书店看书两个小时;三是领导成员不报手机费,校长办公室至今没有电话机、空调,领导开会必须3人

以上才开校车,私人用车必须按里程交好油费才开车。领导经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工作更有积极性。

由于领导廉洁、实干,率先垂范,教职工深受感动,跟着领导一步一个脚印,一心一意扑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好些青年教师,为了教好毕业班,推迟恋爱、推迟结婚、不休婚假、推迟生小孩。25岁的女班主任夏利华老师,硬是在所带的150班在高考获胜后才恋爱,女教师王秋英、何在玉为了教好毕业班,为了事业,两人都是到28岁才生小孩。163班班主任邹红卫老师上早操时天黑滑倒造成脚骨折断,医生要求他休息40天,他第二天就跛着脚,柱着拐杖一步一寸走上教学楼,把床铺也搬到办公室后面,坚持上课,没下楼,吃饭由家属送,上厕所由学生扶。这个班基础差,大家原认为,该班最多就只考6个本科生,最后高考揭晓,该班15个上本科,8个上重点,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这种工作精神催人泪下,感动师生。平时在五中找不到打扑克、搓麻将的人,双休日、寒暑假大部分教师都乐于钻业务“充电”,把读书当作人生的最大快乐。语文教师李爱萍教学之余博览群书,故知识渊博,业务考试一般是满分,所带毕业班高考连续三年第一。文学社指导老师胡国繁,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下水作文200余篇。出于对五中这批爱岗敬业教师的感动,老校长邹修仲特地在2009年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中撰写了《五中的松竹梅兰》一文,进行讴歌:

他们爱校如家,不怕辛苦,早起晚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用青春与生命,汗水与智慧获得全市高考“十连冠”,使五中成名校,让校园更美丽;他们具有松竹梅兰的品质、精神,是一支人民很满意的教师团队。(首段)

……

把五中老师比作松、竹、梅、兰是非常真实、生动形象的。五中人历来有着“坚苦静诚”的传统:劲松之坚,寒梅之苦,幽兰之静,瘦竹之诚。他们的品质、气质、精神比松竹梅兰更完美、更生动、更感人。有一流的人生,就有一流的事业。让我们继续发扬松竹梅兰的崇高品质和精神,不断完善自我,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自闭桃源称太古,为栽大木柱长天”,为五中的辉煌,为桃李满天,为国家兴旺、为人生事业的永远流芳而不懈努力!(末段)

四、快乐教育,探索农村高中办学模式

为改变落后的状况,我校曾对学生倡导苦学、苦钻、苦练,对老师倡导苦学、苦钻、苦教的“三苦精神”,并养成习惯,以苦为乐,一度带来了良好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和推广,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艰苦奋斗、三苦精神与快乐教育可以并行不悖。而且,这样的结合更加符合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校提出“科学探索,讲究实效,挖掘潜力,激发兴趣,减轻负担,事半功倍,手脑并用,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快乐教育。新上任的易积修校长提出“教师游题海,学生驾轻舟”的厚积薄发教学理论,去芜存精,精编讲义,将学生从数学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学生负担轻,学习效果好。

朱顺利副校长狠抓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努力开展分项或综合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挖掘和开发理综实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根本转变。

邹晓阳主任、邹红卫主任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点拨、探讨、巩固、提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性好,主观能动性强,一举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这些骨干成员的带领下,全体教师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学习,模仿,探索,创新。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易校长因势利导,开展了教学大比武,教改蔚然成风。

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五中从近乎砖窑煤场的乡村中学迅速崛起成为一所颇有知名度的市示范性高级中学,连续八年被衡阳市教育局表彰为“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 “省文明卫生单位”、“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突出单位”(全市教育战线唯一)、“省优秀教育实习基地”;2009年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高中唯一)”、“市首届构建和谐社会先进单位(全市高中唯一)”、“市文明单位”;2010年3月,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8月,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在历年全国数、理、化、生奥赛中,有多人多次获全国二等奖、全省一等奖,先后有陈忠上清华、王艳上北大、邹杰夺得全县理科状元,教学质量由三流的生源实现了一流的教学成果:1999年至2010年高考升学率每年均在96%以上,每年一二批本科均在140人以上,连续十二年居全市同类中学第一位。2010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146人,三批本科上线297人,专科上线209人,升学率为99.7%。近五年来,校长先后14次在省市校长学习班、衡阳师院,市、县大会上介绍办学经验。中央、省、市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等对五中的办学经验与业绩共作了36次报道,《为山区教育撑起一片蓝天》的报道充分反映了五中的办学特色。

篇3: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关键词:广博,开放,睿智,细腻,欣赏

父母, 是教育的启蒙者;教师, 是教育的引路人。身为引路人, 我们最大的法宝是什么呢?不是呆板的说教, 也不是严厉的批评, 而是广博的“爱”。身为班主任, 我们要怀揣广博的爱走近学生, 温暖每一个学生。广博的“爱”的内涵是什么呢?

一、用“开放的爱”包容学生

开放的爱, 首先就要胸襟开阔, 能容纳万事, 包容万物。只有用开放的爱, 才能接纳学生, 哪怕有个性缺陷的学生, 哪怕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

我班有一位学生性格极度孤僻, 就好像为自己做了“茧”一样与人隔绝, 成绩也是一塌糊涂。一开始, 在我刚教他时, 上课连眼神都在刻意回避我, 我找到了他的家长, 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 知道他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我马上意识到我要感化他, 让他接受我。

所以, 课上我总是关注他, 多提问他;课下, 把他叫到跟前, 及时了解他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与他聊天, 并且不给他施加压力。慢慢地, 我不仅收获了和他对视的目光, 还收获了他的笑容。他妈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 我儿子说自己的学习开始入门了。”是啊, 听到这句话, 我也是兴奋不已。

就是这样, 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新型关系。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 就具备了做好工作的基础, 就能从感情上和学生打成一片, 从心底里赢得学生的信任。相反, 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板着面孔训斥人的教育工作者, 最多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不能赢得学生, 必然就输了教育。成功班主任的心胸要像一片浩瀚的海洋“海纳百川”。

二、用“睿智的爱”点播学生

爱心是爱的前提, 但如何使受爱者感受到爱, 并能将爱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完善自己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的睿智。

我班有一位女生学习很刻苦, 用孜孜不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就是成绩停滞不前, 我也很纳闷。于是, 我开始留意她。一次, 我在检查学生预习时, 让她读课文, 她结结巴巴地读了下来。我气恼地问她:“你怎么预习的?”她可怜巴巴地说:“老师, 我读了十五遍。”我震惊了。课下, 我发现她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教给她预习课文的方法, 包括怎么记字形, 怎么查词典, 怎么背古诗, 等等, 对她进行全方位指导。现在, 她的进步很大, 付出和收获已经能成正比了。

教育绝对不是浮夸的艺术, 它需要我们沉下心去潜心研究, 而我们需要研究的必然也包括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只有研究了他们, 才能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很多时候, 并不是没有美,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班主任要善于做这双眼睛, 善于用睿智的爱做一双最闪亮的眼睛。

三、用“细腻的爱”了解学生

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 能用学生的心理和认识水平,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班的张某, 语文基础不好, 字迹潦草至极, 语文成绩一直没有提高。我知道, 其实他很厌学, 看似很简单的作业对于他都是难上加难。所以, 在开学初, 我对他总是布置特殊的作业, 比较简单的作业, 先让他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观。就这样, 学习在他心中不再是难逾越的障碍, 而是一个稍努力就可以超越的起跑线。

我们天天面对的不是机器, 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每个人个性有差异, 自身情况有不同, 思想更是千变万化, 所以用一种模式做思想教育工作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有的需要“和风细雨”, 有的需要“旁敲侧击”, 有的需要“换位思考”。

四、用“欣赏的爱”看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身的特质, 总会在某个方面有优点, 无论他的成绩如何, 他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亮点。教师必须坚信, 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 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这个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世界。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学生, 为学生的将来谋划, 我们就会找到每个学生的可爱之处, 也会找到他们成长之路上的里程碑。

我班的徐某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 成绩可想而知。他的家长说他的智力要比同龄的孩子晚发育两年。他写一个字的时间, 别人可以写五十个字, 就是这样大的差距。但是他也有优点, 就是忠厚老实。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所以, 在学校, 他总是最后一个回家, 因为教师讲得知识他吸收得慢, 需要教师的再强化。看着他踏踏实实地干, 我也踏踏实实地教, 我不会用成绩去评价他, 我用欣赏的爱来看待他, 每时每刻都看到他的点滴进步。

篇4:走德育立校之路树特色教育之范

文化浸润——让文化成为德育坚实的后盾

“德育是鱼,文化是水”。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文化这个“水”的浸润中存在并产生效果;德育以文化为背景,没有文化的德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水之鱼。我们认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有品位、有文化的人,就是德育,也是文化教育的终点。

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彰显环境文化特色。衡阳市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我校积极寻求“传统、现代、本土”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湖湘文化与传统儒学精髓思想在培养学生修身养性、励志求学中的作用,培育、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切实开展一系列环境文化育德工作。一是根据校园不同区域,将校园规划成“办学理念区”“宁静书香区”“运动互动区”,分别体现“雅”“静”“动”校园环境文化特点;二是将抽象的校园精神物化成具体的、显性的校报、校刊、校训、校风、校徽、校旗、校歌、校操、校园网站、校园文学社、校园形象标识物等,通过古朴的中国结、楹联、石雕、木刻、窗格等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打造校园新形象,彰显环境文化育德特点。

大力建设书香校园,培育精神文化特色。近几年来,我校遵循“书香校园”建设育人性、整体性、特色性原则,以“读书以启智,读书以明理,读书以厚德”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一,“让书香与我一路同行”——让每一个学生读1本推荐书、2本自选书。二,“完善读书空间”——开辟“三读”阵地:开放学校图书室,开放班级图书角,开放校电脑房;倡导三个“共读”: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组织上好“三课”:上好每日中华美文诵读课、上好每半月校园文学社团指导课、上好每月优秀读物推荐课。三,丰富读书活动形式。如: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贸易会、好书欣赏会、课本剧展演等。这些读书活动已成为我校德育的长效活动,为学校德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铺陈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宽基敦行——从培养基础道德品质抓起

德育是高尚的,因为它是造就和培养合格人才的事业;德育又是低起点的,它涉及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琐碎的事。我校坚持从基础道德抓起,从学生的身边事抓起,从“做好最简单的事”抓起,告诫学生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

落实管理机制。学校强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念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管理网络。在德育途径上,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格局;在德育组织机构建设上,成立以党支部、政教处、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为主的校内德育领导机构,建立三级家委会、校外辅导员和法制教育副校长为主的校外德育领导机构;在一日常规管理上,建立“值周行政——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值日学生”管理队伍,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规范管理内容。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抓好“七项内容”,即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基础道德品质。

拓宽管理途径。为追求德育工作最大效益,我校不断拓宽、优化德育工作管理途径。一是2004年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设家长兴趣辅导班,开展“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评选,进行“亲子日记”“亲子照片”“亲子读书角”“亲子游”评比;定期组织亲子互动活动课教学,开展“成功家教案例”征集活动,编印《成功始于家庭——优秀家教案例汇编》;构建切实有效的关爱网络,开展亲子道德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宽家校联系渠道,搭建家校共育桥梁。二是2008年我校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网校坚持“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办学宗旨,以“父母教子课堂,专家服务窗口,师生互动平台,家校联谊桥梁”为目标,以“指导性、互动性、创新性”为特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开放的、智能的、方便的家长学校网络平台,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推进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开展“周末学校建设”“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促进家长学校建设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构筑家校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活动增效——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效果

我校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德为人本”出发,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导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内需,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心中陶冶性情,感受道德的力量。

积极倡导校本德育活动。我校在坚持常规性德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校本德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每日开设《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小课堂,设置《生命与成长》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湖湘文化名人名作欣赏,搭建师生文明礼仪展示舞台等,提升校本德育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校先后组建师生社团30余个,社团种类涉及文学、艺术、健身、语言、益智、实践等范畴。学校社团活动坚持师生参与面100%,坚持每周活动一小时,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社团汇报表演。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红领巾·心飞翔”系列德育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力推的一个品牌活动。我校“红领巾·心飞翔”系列德育活动紧紧围绕“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核心思想展开。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演讲、网络征文、书写未来等活动。

尝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甚至家长老师也会觉得困惑,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为给学生一个倾诉、寻找心灵窗口的平台,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城市留守儿童是我校德育工作关注的特殊群体,为此学校开展了“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旨在真正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力争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心理健全的青少年。

篇5:强实践育人之路 夯德育立校之基

——宁城县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实践育人德育实验总结材料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这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对德育重要性的经典提炼,也是宁城县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达成的共识。多年来,我校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全力以赴,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的发展里程,将德育工作与科研紧密结合,探索并构建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主题参与为途径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多方面结合的实践育人网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强化德育管理,构建育人网络

为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层次、形成网络,达到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学校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校委会为决策指挥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少先队、关工委一体化的德育工作领导组织和学校、家庭、社会、班级四位双主体的育人网络。各层次环节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从党支部抓教师的师德建设入手,德育处主动抓班主任及学生德育活动的设计、途径、方法管理和评价,科研室配合德育处抓好德育课题的动作、进展与效果,各教研组负责学科教研活动、课外各种训练及竞赛活动,少先队主抓大、中队活动,关工委主抓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呈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并成立《实践育人德育模式的研究与试验》领导与指导小组,将课题的研究与探索纳入常规管理,渗透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全过程。

二、优化实践过程,科学实验操作

我们认识到:对小学生而言,规范行为、培养习惯应是学校德育 的着力点。而规范行为、培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单凭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为此,我们采取“雪的方式灌输”,点点入地,滋润融化。落实的过程中设计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受到熏陶,受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活动、时时有德育。

(一)以活动为主体,构建育人体系

1、节历性活动常搞常新。每年的3月份以学雷锋为主,5月份以“热爱劳动”为主,6月份以庆祝儿童节为主,7月份以“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为主,9月份以“赞美教师”为主,10月份以“歌颂祖国”为主动,12月份以庆祝元旦活动为主,学校、少先队、班级、各小队分头抓起,组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每次都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每次都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2、常规性活动常抓不懈。(1)良好的班风班纪,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的“第二支教师队伍”。课题组引领各班制定班训、班规、班歌;办好园地、橱窗;规范文具摆放;张贴《守则》《规范》,创建良好的环境,让教室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乐园。并利用手抄报、版报、广播、影视、名人画像、文艺演出等隐性教育资源,给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舞台,提高学生道德情感,让校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摇篮。(2)遵守《国旗法》,严格升旗式。每周都要组织严格的升降国旗仪式,让学生从爱国旗开始,从小树立爱国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3)上好班会、队会活动课,重视德育主渠道作用。围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德育底线教育内容,设计开展班、队会活动,重视过程、重视体验、实践角色、交流互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4)贯彻执行校本《一日常规》。习惯养成从每

时每事做起,结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制定出学校《一日常规》要求。从起床上学——学习生活——课外互动——饮食卫生习惯——放学安全回家——道德认知建构——行为习惯养成,划分20个训练点。有的形成制度、有的编成儿歌,让学生由小见大,从我做起。

3、专题性互动有的放矢。(1)“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每年开学初都要组织开展“养成习惯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言行”学生演讲竞赛互动。(2)利用广电资源,播撒“五爱”教育。经常组织师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为了明天”系列法制教育影视片、抵制邪教教育影视片,参观“法制教育”图片、照片、手抄报。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3)强化养成教育,守诺诚信做人。自国家新颁布《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来,课题组多次组织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并组织学生开展了背诵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养成习惯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4、应时性活动水到渠成。(1)根据“反邪教警示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了“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关爱生命,反对邪教”主题教育。德育处录制了《农村牧区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提出纲》磁带,印制了宣传单,师生们观看了图片、照片,并搞了长卷师生签字仪式等。(2)根据县局“禁毒”活动安排,组织开展了“禁毒人民战争宣传周”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发放传单、聘请法制副校长讲课、各班上一堂禁毒宣传教育课,德育处还布置了一个宣传展室供师生参观,而后学生写下了观后感与心得体会,开展“八荣八耻”背、唱、领会活动,通过征集“八荣八耻”儿歌、心得等,让师生熟记并内化成指导自己的行动纲领。

(二)加大研究力度,开发本土资源

本着“面向本土,因地制宜”的原则,我校加强了本土德育资源中丰富的人文景观、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开发力度,就当地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福峰山遗址、宏伟壮观的打虎石水库、震撼人心的“大尖山风采”,凭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成立了“本土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协同课题组成员一道攻关,编撰了《爱我家乡》校本德育课程,内分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情习俗、技能技艺、知名人物等精选篇目,文本、图片、实践活动相结合,生动鲜活,成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读物。

三、倡导生命课堂,提升生命价值

新课程提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质教育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这些理念都体现了“全人”的教育,说到底,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倡导的德育不同于传统的德育工作。生命化德育以生活论道德为基础,要求道德从知识论到生活论,即学生必须以知识的学习转换为“过有道德的生活”,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道德规范的争议和道德知识的获得,而在于引导学生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一)引导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的道德性,经历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冲突,建构和生成生活主题的道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否则就只能变

成说教和表演。”

(二)学生的“成才教育”,主渠道还在课堂。我校倡导的生命课堂体现三个着眼两个关注:第一,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能过的自主发展。第三,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第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生命课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个体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四、实验成效显著,影响不断拓展

三年的的实验,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德育形成系列。在实验研究中,学校德育工作开创了系列化的喜人局面。一是德育组织系列;二是德育内容系列。包括:《和谐成长》为直接性德育课程、各学科是渗透性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性课程、自编本土德育课程等;三是德育活动系列:包括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传统节历纪念与庆祝活动、假期综合实践活动、应时性活动等;四是德育基地系列、学校努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德育实验基地已具规模,形成布局。涵盖人文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纪教育、服务教育、环境教育、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形成了多层次、全方面的网络格局。

——学生道德素质明显升格。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科学决策,实验教师扎实推进,学生受益非浅。自开题实验以来,合格率连年达

100%,几年来从未出现任何违纪违法行为,有百余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文艺、美术、科技制作、英语等竞赛活动中榜上有名。校园内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五年一班杨占军同学捡到一部手机主动交公,归还失主;四年一班蔡淑敏同学放学回家路上捡到几十元钱交给老师;“5.12”地震期间,全校师生踊跃捐款,三天内捐款近五千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灾区。“形成文明风尚,办成文明学校”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此外,实验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观念进一步更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成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与原则。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应用课内外教育资源,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支善于研究、不断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学校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实践育人德育模式的深化研究开创了学校德育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课改实验、校本培训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各项课题齐头并进,形成网络,学校整体工作驶入快车道。

总之,三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实践育人德育模式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下一步我们将把实验的成果加以推广,进一步高扬实践育人的风帆,乘风破浪,致力德育创新,让实践育人德育课题在本校乃至本地区开枝散叶,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6:德育立校 诗教育人

镇江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具有77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

新时期的四中人,弘扬“砥砺奋进、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遵循“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区,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凸显科学教育特色,在科学教育上求突破、谋发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是“十二五期间首批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还获得“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学校”“江苏省纵横汉字输入法学习推广学校”等称号。学校现有24个班,近900名学生,96名教职员工,学校拥有一支成熟的优秀教师队伍——中学高级教师占54%,市科技园丁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骨干教师15名,市教坛新秀3名。三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评比活动中共有15人次获一等奖,其中2012年蒋红老师在第十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周小奋老师在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多元优质发展,是学校不懈的追求。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师专长,开发了“学校配餐,学生点菜”的以“跑班”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春晖”课程,努力为学生建立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目前设置了“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类”“运动健康类”“审美艺术类”共四大类近20门课程,其中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地理小博士、环保小卫士、网上安家、科技模型DIY、动手吧等科学类课程为学生在科技领域内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科学潜能得到了激发,科技素养得到了培养。学生们在竞赛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捷报频传:2012年的第24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1人获省特等奖、4人获省一等奖、7人获省二等奖;2012年镇江市青少年模型比赛中,10人获市一等奖、13人获市二等奖,学校获得综合团体中学组冠军,取得镇江市三连冠;在2011年镇江市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比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自2007年以来此项赛事的五连冠;在近几年的镇江市中小学生纵横码汉字输入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比赛中多次获团体奖,多人次获一、二等奖。

上一篇:建军节座谈会讲话稿下一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