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校园暴力教案

2024-07-14

杜绝校园暴力教案(通用6篇)

篇1:杜绝校园暴力教案

在现实社会中,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讲话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在国旗下写一份恰当的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84班的李思洁,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反对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然而近来,却常常看到暴力事件的发生。很多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群架。这些现象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知道,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安宁的学习环境;没有校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语言暴力。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总是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一开口就是“老子”、“我儿子”,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一说话就扯开嗓子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有的同学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在初二75班,很多同学常常辱骂、欺负本班的张玉龙。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纠纷,由口语辱骂升级到拳脚相加。

4、讲所谓的“义气”,用暴力手段争论长短。这类事件,往往由上述两种形式引发的,由个人与个人之间,升级到群体。如最近学校处分的那些同学。

5、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逞威风。他们总喜欢找别人的麻烦,看别人不顺眼,甚至是自己错了还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姿态,仗着自己有一帮所谓的“哥们”就横行霸道,一点点小事就打群架,甚至叫校外的人打架。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少去情况复杂的场所,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每当我在校园里往返时,总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总有同学成群结队的聚在一起,或是耀武扬威的在校园里晃荡;他们总摆出一副自以为“很酷”的姿势,说话也总带着蛮横的腔调;有的手上还叼着烟头。他们的这些表现正游走在暴力的边缘,却离文明越来越远!他们遗忘得太多,忘了自己的祖国曾经千疮百孔,忘了自己曾是日本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忘了他们那顶着烈日还在挥汗如雨的辛劳父母,最可悲的是,他们竟忘了自己还是一个学生,忘了我们的今天正是祖国的明天!

恰同学少年,我们应该满腔热血!在这花样的年华里,我们怎能荒废了美好的时光!同学们,让我们远离暴力,共建和谐的校园!

和谐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和谐的校园——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会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会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让我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希望看到奋发有为的同学;我希望看到充满活力的校园!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2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健康成长,抵制校园暴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暴力文化侵入了我们的校园,严重影响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同学们的身心健康。

校园暴力主要表现为:

欺负弱小的同学,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例如:

叫受害者侮辱性的绰号;对受害者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毁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对受害者进行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恐吓、威迫受害者听从命令等等。

抵制校园暴力,做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到: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暴力侵害时要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网吧、电子游戏机室等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抵制不良的引诱,在受到威胁时候要及时向学校、家长、老师报告,及时拨打110报警。

五、上学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路上不要贪玩,要按时回家。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做起,全力共建“平安校园”;齐心共创“和谐校园”。

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

“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

在最近我们一个月来发生的6起校园惨案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为我们学生自身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3月23日上午7时26分,福建南平市一男子,为泄私愤,在南平实验小学门前持续刺杀13名小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4月28日,广东省湛江市洪富小学一教师因心里扭曲,砍伤雷城第一小学的15名学生和1名教师。

4月29日9点40分,江苏省泰兴市一名47岁男子持刀冲入一幼儿园,疯狂砍伤31人,其中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

4月30日,山东潍坊一男子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生后当场自焚。

·5月12日陕西南郑:幼儿园凶杀案9人死亡包括7名儿童这些悲剧令人闻风丧胆!然而暴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暴力而流的血还未凝固,它仍在上演,它仍在继续。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提高安全意识,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宽容”。

在我们清静而和谐的校园内,还是偶尔会出现一些打架斗殴的事件。有的打架斗殴甚至并没有什么直接原因,通常只是买饭插队、抢占座位、无意碰撞、出言不逊、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等等微不足道、芝麻算皮的小事。应该说,在几千人的学校,发生一些小摩擦是难免的,自然的。但如果自身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自控能力,就不致于小题大作,大动干戈。然而,在我们的同学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凡事不能吃亏,气量较小,一来二往,很快“战事”升级。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文明的殿堂,发生在这些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倾向,害人害己,令人担忧,它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顺序,危害校园人身安全,给受害者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影响学校的声誉,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隐患。对于打架斗殴者学校也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那么,当我们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是选择以牙还牙还是选择宽恕忍让更好呢?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发生在杨翥(zhù)身上的两个故事:一天,杨翥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责是杨翥偷的。家人将此事告诉了杨翥,以为他会大怒,可杨翥却淡淡地说:“天下又不止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另外一个邻居,每逢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到杨翥家里,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又将此事告诉了杨翥,他劝解家人道:“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居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终于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大家也许还听说过“六尺巷“的故事吧?据说清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些不正体现了忍让、宽容的高尚吗?

同学们,宽容是一种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美德,而不是胆小怕事的懦弱。因为宽容可以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控制自己冲动的行为,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5

老师们、同学们: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出现几起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同学的事情,针对这个情况,下面给同学讲几点意见:

第一、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欺负你的人低头。而一旦内心平静,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欺负你的人不敢冒然攻击。

第二、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犯学校纪律的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报告老师,或者大声呼喊求救。第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或报警。不要让倚强凌弱者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校园“暴力”事件虽然为数并不很多,并且大都发生得较隐蔽,但其反面影响是极大的。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暴露了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学校对此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克服消极不良情绪,化干戈为玉帛,蕴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

杜绝校园暴力国旗下讲话

篇2:杜绝校园暴力教案

一、对校园暴力的名词解释

1、校园欺凌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展示学校内存在的一些欺负行为: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画侮辱画。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二、展示校园暴力的案例,讨论思考此类事件的危害并介绍其法律代价 1、2010年4月 21日,镇雄县林口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据了解,参与斗殴的均是林口中学七年级、八年级学生。21日晚自习时,该校92班学生邓某因与89班学生杨某发生纠纷,邓某便邀约两名学生持刀将包括杨某在内的5名学生杀伤,杨某因抢救无效在林口卫生院死亡。2、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遂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不料,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据当时在场的同学讲,由于天色已晚,谁也没有看到刀子,也没看到被扎者受刀伤。被扎的同学后来经医生检查才发现,他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最后他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3、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思考与讨论: 1、以上事件具有什么样的危害? 2、如果是你在学校遇到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应该怎么办?请交流。法律代价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刑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三、认识校园暴力新的表现和特点

现在的:

一、暴力手段残忍,危害性加大;

二、社会性加强,与校外青年甚至犯罪分子勾结;

三、形式呈现多样性,劫财、劫色、拉帮结派等现象已不新鲜;

四、学生与学校及老师冲突现象也开始日趋严重;

五、女生暴力事件开始出现,并且触目惊心。

以前的:高年级学生要挟低年级学生、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

此处展示一段今年1月发生的女生打架新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四、中学生预防校园暴力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基本原则

1、依靠法律

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 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 法院经过调查, 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靠组织

小明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可最近总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向小明借钱,如果小明不借钱给他们,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打小明,而且每次借钱都不还。后来小明找学校老师告明此事,老师和学校找到那些高年级学生,并给予批评处理,从此,小明也就安安心心的学习了。

3、依靠群众

中学生李某放学回家途中,总感觉身后有人跟踪自己,于是,李某在自家小区外向附近群众求助,结果嫌疑人宋某被群众扭送到附近派出所,经查明此人曾多次跟踪独身回家的中小学生,然后实施入室抢劫。中学生李某通过向群众求助,而躲过了一次受害。

4、依靠智慧

比如电影小鬼当家 基本方法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

二是自我反省。

三是无畏回应。

四是肯定自己。

五是调整心理。

六是法律维权。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五、总结拒绝校园暴力 ,学生应该怎么做?

1、强化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2、强化纪律观念,约束我们的行为

3、加强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

4、不看有暴力色彩的影视节目,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

5、正确面对挫折,主动关心有困难的人

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舒缓压力、避免与社会青年的不正常交往,不搞小团体

篇3:构建文明校园,杜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提起校园欺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3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被判6到13年监禁,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而被判决者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却认为,法官口中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抱怨美国法律判得太重。更有意思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学生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这个案件,引爆了中国教育界对校园欺凌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刷新观念,积极营造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及时扼杀校园欺凌的“苗头”。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泛滥原因透析

1.多元价值观导致对权钱的膜拜与对人权的漠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利益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利益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集中显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权力、地位、金钱、颜值受到追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趋式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被利益关系所取代,人情变得淡漠,社会公德受到挑战,做好人的空间受到挤压,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对金钱、权力的膜拜盛于对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可判终身监禁,可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而已。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批评教育,最多是赔钱了事。被害者合法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能够提供的保护却严重缺失。相反,对于施害者的事后惩处,往往显得更加人性化,从轻发落,孩子接受教育,家长赔钱免责。

2.家庭养育形式造就的性格缺陷。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4+2+1”的家庭结构形式是当前90后、00后孩子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层层的保护网中,这张网呵护着孩子童年的成长,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孩子生活在家庭王国中,受到层层保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这种培养模式慢慢地使孩子养成自私与冷酷的个性,使得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不能理性解决,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外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出于一种保护的本能,往往会要求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敢于出击,不要退缩,以免吃了眼前亏。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

3.教师权威的丧失与教育惩戒手段的削弱。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家长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被家长们抛弃。而且,家长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们必须懂得如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家长们投诉,“吃不了兜着走”,身败名裂。“严师出高徒”逐渐丧失了市场。教育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民主遭到哄抬,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对教育指指点点,媒体对校园里的那点事格外敏感,教育的神圣外衣被记者尖刻的语言和家长挑剔的眼光撕得支离破碎,“师道”尊严扫地。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当教育民主泛滥之后,学校和老师不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十恶不赦。当教育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教育也就只剩下了“教育”。当高悬在学生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被摘除之后,小霸王们的任性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使得猥亵和暴力都变得无所畏惧,并在惩戒手段的日益退缩中越发强大起来,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4.学校救助手段的无力与江湖文化的盛行。随着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呵护从家庭延伸到了校园,学校不再轻易责罚学生,孩子们赢得了放纵的空间。但是,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相互碰撞也是在所难免。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如何解决?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随着教师的权威被推翻,大多数情况下,求助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报复。当学校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时,学生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用从电视、网络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盛行江湖规则,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信奉这种江湖规则。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学生间的纷争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种江湖式的争端解决机制抛开了解决纷争时该走的正道,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发展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5.歪曲的成才观助长了畸形心态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很多学校对分数的崇拜,学生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且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被淡化。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心,差生们内心希望获得成功的渴望与老师赋予他们的赢得成功的机会形成巨大的离差,他们会试图寻求机会,往往通过欺凌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和家长的思想隔阂往往就越深。这种隔阂,本质上是两代人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但这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养育。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只是尽了养的义务,并没有尽到育的责任。家长往往通过物质的补偿或放任孩子更多的自由,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许可甚至纵容,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自私与任性,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三、构建文明校园,探寻治理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特别重视从根源上来寻找解决之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进行善良教育。而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崇尚“仁、爱”思想。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要乐于帮助他人尤其要帮助弱小者。助人为荣、欺人为耻,培养孩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2.完善学校安全法律,严格立法惩治。法律是受害者最后一道“护身符”。立法不会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却可以让欺凌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正如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严格立法足以震慑那些极为放纵的欺凌者。而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刑酷法,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得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对施暴者过于宽容,对受害者的保护受到漠视。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采取严格的立法惩治措施,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最重要手段。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不良少年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强制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使之既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有力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给学生一根红线,给老师一把戒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信奉暴力的校园欺凌,老师的空洞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必须还给教师一把戒尺,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职能。当某些行为超越规定的红线时,必须让那些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对孩子们的过度宽容导致某些人放纵任性,称霸校园,欺凌同学。哪怕是十恶不赦,也被看成只是孩子的不懂事,批评教育了事。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成为欺凌者称霸校园快意的陪衬。因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一根红线,对于校园暴力到达一定程度的,学校有权采取措施处罚,严重的可以开除,送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对于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欺凌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教育与惩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筑起校园安全的篱笆墙。要强化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关爱,培养正义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回归教育的本质,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发展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要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们拥有自信。

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相关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懂得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的权利。对教师也要培训如何处理欺凌事件。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学校要坚持“对欺凌现象零容忍”。也绝不允许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要进行广泛宣传,学校会根据情况对校园欺凌采取包括开除学籍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5.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家庭。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至关重要,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富有爱心,帮助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每个家长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对善恶的判断,树立正义感、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弱者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教育子女,当遭遇欺凌行为时,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报告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明确责任。当学生发生欺凌事件时,不光对欺凌者要进行处罚,对家长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责任。

篇4:沟通,从杜绝暴力开始

话语中的暴力

姜潇涵(9岁男孩的妈妈):我家是知识分子家庭,我跟老公和儿子说话向来是细声细语的,很少发脾气,更别说训斥和骂人了,他们跟我说话也很亲切,所以,我家不存在语言暴力。不过,我承认我和老公、孩子的沟通不大好,他们好像不愿意跟我说太多话。我想,这是性格原因吧。有时,看到老公和同事有说有笑的,看到儿子和小伙伴大声讨论习题,我有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他们好像在嫌弃我。

葛琪(13岁女孩的妈妈):以前,我女儿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说,可她自从上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对我爱答不理的,有时说不上几句就跟我翻脸,还说:“跟你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发现,她跟她爸爸倒是挺谈得来的。她爸爸提醒我:“不要总是话里带刺儿。”我特委屈,我怎么就话里带刺儿了呢?我没说什么呀!

主持人:我来出一道选择题。当你工作了一天,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发现正值青春期的儿子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脏袜子扔在茶几上,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选项有两个:A.语气平静地说:“我看到茶几上有你的脏袜子,我不高兴,因为这很粗俗,而我看重家里的整洁。你愿意把袜子放到洗衣机里吗?”B.破口大骂:“你怎么又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我什么时候才不用像保姆那样伺候你?这么大的孩子怎么一点不知道体谅父母!”

姜潇涵:我选B。孩子犯了错家长理应明确指出。如果选A,恐怕孩子理都不理我。

葛琪:类似的场景在我家经常出现,我知道该选A,但我会忍不住选B。

主持人:那你们要当心了,你们与家人说话有暴力倾向,而你们没有察觉。这种隐蔽的暴力妨碍了你们与家人的沟通。

姜潇涵:真的吗?据我所知,很多家长都是用A方式教育孩子。

王晓鹏(教育心理学硕士):所以,很多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其实,不仅对孩子,对配偶说话也不能夹杂暴力,否则沟通一定会出现障碍。说话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说话方式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比如,我们习惯于用指责来表达感受,用命令代替请求,不知不觉中使沟通演变成冲突,两颗心的距离越来越远,抱怨和不满丛生,本来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遭到破坏。类似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暴力。

姜潇涵:这样的语言暴力,还有哪些?

王晓鹏:绝大部分人际沟通中的冲突,本质是彼此内心的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冲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生活中,有四种常见表达习惯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伤害:

第一,道德判断。如果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价值观,家长会对孩子进行道德判断,斥责孩子的行为不道德、邪恶。比如:“你真自私!”“你是一个坏孩子!”这种话语通常会遭到孩子的强烈反击。

第二,盲目比较。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而且总是以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孩子一定会厌恶。前一段,网上声讨“别人家的孩子”,正是这种厌恶的集中爆发。

第三,逃避责任。沟通中使用“我不得不……”句式,通常是在淡化自己应负的责任,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如果换成“我选择……是因为……”的句式,则有助于阐释自己的价值观,赢得孩子的尊重。

第四,武力威胁。如果孩子说“不”,家长就本能地想到予以惩罚,迫使孩子就范,那么即使孩子屈服了,亲子关系也难免被伤害。

体会你的感受

李子璇(15岁男孩的妈妈):仔细想想,平常与孩子说话时,暴力因素还真不少,以前居然没有注意到!看来,以后跟孩子说话要当心了。

黄凯华(11岁女孩的爸爸):请王博士讲讲,怎样才能杜绝语言中的暴力呢?

王晓鹏:杜绝暴力的沟通方式,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爱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亲子情意相通,乐于助人。爱让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爱来主导生活,而不是让自私、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污染生活。我们称之为“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不要急于评论、准确表达感受、体会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

主持人:请王博士一一道来。

王晓鹏:第一,不要急于评论。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这话说得很玄妙,值得深入体会。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不评论是很难做到的。当你随口说孩子“大手大脚”,依据的事实可能是他昨天给同学买了一个价值100元的生日礼物,可能是他昨天借给同学50元钱,也可能是他要求买一双价值500元的球鞋,但你可能不知道他这样做的真正理由,也不知道他这样做对他意味着什么。如果你的表达充满了这样的简单评论,尤其是负面评论,孩子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急于反驳,而不是做出友善的解释。“经常”“很少”“总是”“从来”等一系列模糊词语是负面评论的常用词,传达着任意夸大、以偏概全、随意推测等负面信息,使观察流于形式。其实,这样的评论只是家长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客观地描述事情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能力,有助于让孩子保持耳朵和心灵的开放。比如,“你这一周有三天晚上上网到10点以后”就比“你太贪玩了”更准确,也更容易促成良好的沟通。

第二,准确表达感受。生活中,家长很少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把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比如,当你说孩子“你是一个闷葫芦”时,真实的感受是“多和我说说话吧,我想更多地了解你,你的沉默让我担心”;当你说孩子“你是个不争气的孩子”时,真实的感受是“想到你最近的考试成绩不断下滑,我很担心”。类似的说话方式很常见,原因是家长习惯于以长辈和权威自居,以理性取代感性,忽略了感受过程,直接下结论。可想而知,孩子可能不明白父母何出此言,无辜和委屈会令他们立即做出情绪化的反击。准确表达感受,要求家长从丰富自己的情感词汇开始。像“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表达清楚我们的感受,也很难让孩子知晓我们实际的情绪状态。如果我们说“感觉良好”,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者别的什么;如果我们说“烦死了”,则可能是焦虑、烦躁、紧张、精疲力尽或者绝望。

说出你的需要

黄天杨(4岁女孩的妈妈):以上两点,听起来很容易做到,但真的做起来又感觉很难,主要是没有这样的意识。

主持人:慢慢练习吧,做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只当这是家庭作业。请王博士接着讲。

王晓鹏:第三,体会真实的感受和需要。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复杂的感受,家长必须冷静下来,认真体会。比如,孩子对家长说“你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时,家长有4个选择:1.认为自己犯了错,于是开始自责;2.驳斥孩子“根本不是这样”,于是开始争吵;3.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自己的伤心,因为自己一直在为孩子默默奉献;4.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这时你可能会想到“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感受和需要是双向的。比如,当孩子对家长说“你不理解我”时,家长马上感受到被指责,会本能地申辩和反击,其实孩子的感受是“孤独和无助”,他想表达的是“我渴望得到理解”。所以,当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时,他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不顺心的时候更倾向于找对方的错。如果家长换一种表达方式,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就很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第四,提出具体的要求。一位妈妈向儿子提出:“以后能不能少上一点网?”两天后,孩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妈妈很生气,和儿子大吵了一架。其实,妈妈的本意是要求儿子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却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期待。类似的误会屡见不鲜。家长向孩子或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个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要求,不仅有助于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还常常会帮助我们深化自我认识。比如,孩子对家长说:“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家长立刻反问:“我没有吗?”孩子气冲冲地回应:“当然没有!我想要自由!”然而,像“自由”这样的概念过于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其实,孩子想说的可能是“我需要你的赞赏”或“我不想上讨厌的钢琴班”。

另外,家长不要让自己的要求听起来像是命令。一旦孩子感觉到不答应就会受到惩罚,他就会把要求看成命令。听到命令,一个人只能做出两种选择:服从和反抗。但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哪一个,都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疏远。而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改变或控制别人,而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

主持人: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自然的沟通,简单中蕴涵着亲情之爱和交流之美,值得家长们深入体会。

篇5:杜绝校园欺凌教案

活动主题:

阳光校园,杜绝校园欺凌 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微电影,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是什么,深刻体会对同学所造成的伤害,掌握发生欺凌的紧急应对策略。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自查和反省,努力为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其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多发生在中小学。

(二)校园欺凌的特点

校园欺凌的特点:普遍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反复性、隐秘性

(三)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

1、多媒体出示2017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

2、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骂、打、毁、传、吓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1、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2、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养成暴力行事的习惯,为犯罪埋下伏笔。

被欺凌者:身心甚至人格受到极大创伤。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自残、自杀,甚至以暴治暴,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

旁观者:和被欺凌者意义,会受到心理的影响。可能会去尝试暴力行为,可能在社交中有不安情绪,甚至有抑郁、厌学倾向。

三、发生欺凌的紧急应对策略

1、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寻求机会求救。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5、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施暴者的逆反心理。

6、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害怕而选择怯懦,不报警只能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不仅还会不停地来纠缠你,而且还会继续危害其他同学。

四、寄语

篇6: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欺负同学,不做小霸王。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不欺负同学,不做小霸王。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活动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下一篇:文明村创建活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