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

2024-06-07

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共8篇)

篇1: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

x月xx日上午,霍山县佛子岭镇召开扶贫攻坚再推进会,会议由镇长主持,各村(社区)驻点点长、村书记、下派村书记、扶贫队长等参加了会议。

该镇镇长在会上传达了县脱贫攻坚再推进会及县主要领导讲话精神,并指出当前存在帮扶路径不确定、扶贫政策未吃透、资料不完整、程序不到位等问题。

会上,镇分管扶贫领导还就今后该镇扶贫工作开展进行系统的`讲解,给每位参会人员发了扶贫工作行事历和县下发的精准扶贫有关文件。

最后,镇长就该镇扶贫工作强调五点意见。一是思想上要再统一。统一到文件要求上来,按文件规定办事,将精准扶贫与移民避险解困、危房改造相结合。二是程序上要再严格。按镇扶贫工作行事历严格程序做好相关工作。三是细节上要再精细。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做好会议记录、留好影像资料,每户资料要做实做细。四是作风上要再扎实。所有驻村干部有事一律向党委书记请假,每个镇村干部对贫困户信息要了然于胸。五是责任上要再压实。每个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给自己压担子,担起各自肩上的责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2: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

x月xx日上午,于集乡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20xx年春季扶贫攻坚推进会。乡全体干部、村书记、主任、扶贫专干、村招录后备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阜南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当前的扶贫攻坚工作;对当前市扶贫检查进行了部署;并就目前扶贫工作的几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要求。会议详细安排了产业扶贫申报、光伏发电安装并网、住户访户走访、扶贫资料核对、扶贫记录及扶贫日志的填写等工作。

会议要求,全乡村干部必须全部实行包保,认真入户走访,做好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了解实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贫困户在预定时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篇3:借力“三送”推进扶贫攻坚

一、“从群众中来”:思路在“三送”工作中形成

“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思路, 在“三送”工作中萌芽, 在“三送”工作中发展, 在“三送”工作形成, 是在紧密联系和服务群众过程中逐渐探索形成的。

随着“三送”工作的不断深入, 通过到广大农村地区走访和调研, 笔者清醒地认识到, 于都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以古嶂片区为例:该片区贫困人口多, 在册贫困户90户共358人, 占总人口的54.57%;住房条件差, 土坯房82幢90户 (其中无房户2户) , 占全片区总户数的67.7%。其中, 经鉴定为D级危旧土坯房达17幢。面对贫困程度这么深的深山区, 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笔者认为, 深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区位偏僻, 要实现就地脱贫致富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且不可持续。为此, 笔者认为, 将“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 是今后尝试和探索的方向。

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美如画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于都县委作出了在“三送”工作中强化扶贫攻坚的决策, 研究出台了《关于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中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于都县深山区移民搬迁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要求全县干部借助“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 深入联系贫困乡村、移民安置社区和贫困群众, 帮助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 早日脱贫致富。

二、“到群众中去”:举措在“三送”工作中推进

广大“三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 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努力做好感情沟通、政策叠加、全程服务、脱贫致富这四篇文章, 确保移民户“乐意搬、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1. 做好感情沟通这篇文章, 让群众乐意搬。经调查了解, 古嶂片区的群众90% 以上都有移民搬迁的强烈愿望, 但是由于长期的贫穷、落后、闭塞等原因, 群众有各种疙瘩和包袱, 于都县高度重视做好与群众的感情沟通、引导和教育工作。因势利导, 帮群众上好“思想课”, 耐心地帮群众分析, 古嶂靠山不吃山, 靠水不吃水, 靠田不吃田, 建个学校没教师来, 小孩上学两头黑, 有个生老病死, 一医难求。只有移民是长远之计、子孙之福。精打细算, 帮群众上好“经济课”, 给群众掰着手指头算账, 在区位条件那么好的地段建两层半的房子, 政府还能补3万, 银行还能贷5万, 自己只需筹6万。群众逐渐觉得移民经济实惠, 划得来。传递政策, 帮群众上好“信心课”, 告诉群众生产生活不用愁, 移到大桥移民新村或上欧工业园, 进厂打工就更近了, 自己创业做生意有政府协助支持。群众移民的信心树立起来了, 觉得生活有奔头, 纷纷主动要求移民。

2. 做足政策叠加这篇文章, 让群众搬得出。充分考虑深山区群众的特殊情况, 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与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山区移民搬迁的政策叠加, 最大限度地给群众搬迁减轻负担。这一叠加政策, 对于原住房屋是危旧土坯房的群众, 可同时享受深山区移民扶贫政策 (每人补4000元) 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 (每户补1.5万元) , 以五口之家计算, 可一次性至少获3.5万元搬迁安置补贴, 移民户既可以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也可购置一批简易家具, 还可以作为创业、就业启动资金。同时, 为了解决移民搬迁的资金困难, 对选择在园区安置和中心社区安置的农户, 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按揭贷款, 县财政给予适度贷款贴息, 最大限度减少移民户后顾之忧, 确保他们不因购房而返贫。

3. 做实全程服务这篇文章, 让群众稳得住。镇、村、组和“三送”干部主动协助移民户做好旧房拆除、补助资金申领、土地流转等工作;充分发挥96333信息服务中心作用, 主动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帮助移民群众办好户籍、教育、医疗、计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将移民群众的管理纳入当地村组 (社区) 管理, 解决深山区移民户彼此生疏、水土不服、融入集体难等问题, 让移民户能及早融入迁入地。

4. 做优脱贫致富这篇文章, 让群众富得起。实行分类帮扶、多渠道致富的模式。“三送”干部与移民户结成“对子”, 根据移民户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 扶持创业就业, 增强“造血”功能。围绕园区企业就业需求, 对安置户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的免费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探索“移民证”社会综合服务制度, 对持有“移民证”的县城自主创业移民户, 可优先申领2—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选择办理城镇居住证或进入圩镇中心村安置的移民户, 其原居住地山林土地 (含复垦的宅基地) 实行统一有偿流转, 其原有的集体资产收益权将予以保护, 切实增加其股金、租金收入。

三、“走群众路线”:成果在“三送”工作中提升

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实事求是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根本要求, 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举措, 扶贫攻坚就难以取得突破。在“三送”工作中, 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民情, 笔者才对于都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有了更深刻的分析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正如群众所盼——“干部应真正地把我们的急事难事记在心、落在行, 才能赢得民心!”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大量走访收集各方面的民情民意, 广泛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 才能形成“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 并在全县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实践。这正应验了一些“三送”干部的切身感悟——“困难在基层, 办法也在基层;千难万难, 用心就不难, 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就不难”。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在“三送”工作中推进扶贫攻坚的根本追求, 才能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出台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正如一些基层老表所叹——“干部送来的不仅是政策、温暖和服务, 更是亲民为民之情。”

专业采果队里的农妇

二是把握规律最根本。于都在“三送”工作中推进扶贫攻坚的探索实践, 之所以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主要是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 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基本形式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基本要求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正是顺应这一新趋势、新特点, 于都对深山区移民群众采取“工业园区安置、圩镇社区安置、中心村安置”三种安置模式, 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 顺应了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好趋势。随着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 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的加速实施, 来于都投资兴业的客商、返乡创业人士都十分看好于都。于都顺应发展特点和趋势, 将深山区进城入园移民搬迁户入园安置, 既解决了工业园区产业工人紧缺的问题, 又使移民搬迁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实现就近就业, 脱贫致富。

篇4:发挥林业优势 推进扶贫攻坚

抓生态实现基础扶贫。一是全面推进造林绿化。近年来,全市着力推进“三边”造林、“通道绿化”、裸露山地造林和绿化增量提质工作,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9.93万公顷,涉及“三边”造林4.18万公顷,油茶新造4.81万公顷,通道绿化1.34万公顷,裸露山地造林1.33万公顷,义务植树6750万株。全市有林地面积由40.62万公顷提高到43.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9.80%提高到46.38%,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233.5万立方米提高到1705.2万立方米。贫困山区和林区生态承载力明显增强,脱贫攻坚的自然基础得到有效改善。二是严格保护森林资源。近年在森林限额采伐、森林防火、林地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特别是在森林防火、防病、防虫方面,全面实施了森林火灾多发乡镇重点管理、野外用火审批和责任保证金制度,森林火灾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林业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4‰内,未发生大规模的林业自然灾害和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力保护,减缓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退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抓产业实现长效扶贫。将林业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增强产业富民能力,带动广大林农脱贫致富。一是做优油茶产业。精心打造了3大油茶产业集群,组建全省第1个油茶产业协会,探索了“企业投资、专业经营”“公司开发、返包管理”“集体开发”等多种经营模式,现全市共发展油茶造林公司600多个,连接农户100多万户,油茶总面积23.33万公顷,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1/6,年产茶油2.5万余吨,产值突破25亿元,油茶成为全市林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做强南竹产业。所辖县市和南岳区各建立2~3个南竹丰产林示范基地,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竹农经营水平稳步提升。近2年,全市年均完成南竹低产林改造6666.66公顷,单位面积发笋率和出材率平均提高15%以上,南竹产量、产值增幅明显,竹农增产增收10%以上。三是做大枣产业。以中秋酥脆枣、南方冬枣和玉泉冬枣等为重点,全市已建成南方鲜食枣类水果约5333.33公顷。特别作为全国贫困县的祁东县,已新造中秋酥脆枣3333.33公顷,1000公顷进入盛产期,年产鲜枣10万吨,总产值突破4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万个,间接带动3万多林农致富奔小康。四是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利用率,推动林业立体经营。探索了林禽、林畜、林菌、林药、林蛙、林花、林蜂、林菜、林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市先后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2家,经营面积2.76万公顷,年产值7亿多元,产值增长率达30%以上,带动农户1.5万户。

抓项目实现造血扶贫。通过“上争、自筹”林业惠农民生项目,实现了林业“造血式”扶贫。近年,全市实施了退耕还林、油茶产业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生态公益林建设、长防林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等多个国、省重点林业工程项目,争取惠农资金18.32亿元,实现了林农收入与产业产值同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总产值由61.29亿元增加到222.7亿元,增幅达263%。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年收入的比重,由不到10%增加到16%以上。今年,全市争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造林补贴和森林抚育补贴等10余类惠农项目总规模达2.44万公顷,其中造林1.39万公顷,封山育林2613.33公顷,森林抚育7866.66公顷,总资金达1249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613万元。

抓帮扶实现精准扶贫。通过多措并举,帮助林农“依山脱贫、靠林致富”。一是助推林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市流转林地面积7.64万公顷,流转金额达8.74亿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09亿元,盘活了林地和林木资源,林地租金年均价从3年前的120元/公顷增加到现在近600元/公顷。二是扶持专业组织。通过给政策扶持、搭流转平台、引金融服务、构建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产品营销体系,不断加大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林业规模经营。现在,全市已成立规范化林业专业合作社215家,合作社资产规模达12.76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3.66亿元,入社农户总数达2.5万余户,林农通过家门口合作社年增收入4000元以上。三是开展科技服务。近年来,全市各级林业部门每年派驻林业科技特派员及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年度举办各类专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先后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林业大户4万余人,发放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资料25万余份,图书5万余册,为林农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市林业局先后投入85万余元,在衡阳县台源镇盘湖村开展精准扶贫和“一进二访”活动,干部职工多次深入联系点,调查情况、制定规划、扶贫帮困,为全村如期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篇5:有关精准扶贫攻坚推进会讲话稿

按照市委要求,今天召开全县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就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动员会议精神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自觉性,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决战决胜。刚才,徐锋书记作了一个全面的动员报告,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把准扶贫攻坚的根本方向。

一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6月18日,习

书记在贵州调研扶贫工作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高度,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新要求。落实习

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来强力推进。

二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一场“啃硬骨头”的苦仗硬仗。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当前我县的扶贫工作,还有四大瓶颈需要破解。一是贫困人口多,X县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市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存量。二是脱贫难度大,现有的贫困群体因病、因残、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比例较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三是精准度不够,少数地

方扶贫工作招数不多、措施不细、精度不高,有“路边亮堂堂、山沟穷当当”的现象。四是X县财力有限,“人口多、农业大、工业弱、财政穷”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X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随已被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我们要借势借力,抢抓这一难得机遇,策划、包装、对接一批承载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扶贫项目,挤进中央、省级规划笼子。前期,我县已成功争取到了国家农业开发银行6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和中国进出口银行1亿元的富硒产业扶贫贷款项目,这是个很好的开头。要积极抓好项目的落地工作,同时继续加大扶贫攻坚立项争资力度,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夯实基础。

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两大关系,不断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质效。

一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在内生动力上做文章。扶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否实现的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内生动力,是否具备“造血”功能,是否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在扶贫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打好“组合拳”.二是要处理好扶贫与改革的关系,在深化改革中见成

效。要以改革精神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智力扶贫,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能力素质。要以改革精神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使特殊困难群体能够共享改革红利。要以改革精神畅通多渠道、多途径投入渠道,大力整合各种扶贫资金,“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确保精准扶贫高效率。

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机制,才能营造出扶贫攻坚的强大气场,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具体来说,要完善四大机制。

一是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要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层层签订军令状。县级领导要带头落实联系帮扶贫困村工作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为推进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制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县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要按照军事化管理原则,实行挂图作战,定期督办,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直部门精准扶贫工作队要目光向下,结对帮扶,为贫困户如期脱贫聚合力量。淮河、小林、草店、殷店、高城、万和、吴山、洪山、新街、尚市等10个建档立卡老区镇、插花贫困镇要成立镇级扶贫办,固定1-2人专门从事扶贫攻坚工作。

二是要完善激励和倒逼机制。要制定正向激励措施,对率先脱贫的贫困镇、贫困村予以奖励,使各项扶贫工作有力

推进。反过来,也要按照今天军令状的要求,用倒逼的办法,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

三是要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建立扶贫投入县级整合机制,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扶贫投入力度。县级财政要克服困难,每年整合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贫攻坚工作。各镇也要随着地方财力增长,不断加大本级财政对扶贫攻坚的资金投入。

四是要完善全社会帮扶机制。要切实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宣传政策、建档立卡、制定计划、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强基固本”等七大作用,不断转变作风,使“七个一”精准扶贫工作队成为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坚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和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扶贫攻坚效益。要加大扶贫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凝聚扶贫济困正能量。

同志们,扶贫攻坚的任务和责任已经明确,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要求,主动扛起扶贫攻坚硬责任,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硬措施,全面完成攻坚脱贫硬任务,努力打一场干净漂亮的扶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志们,刚才XX书记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X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狠抓落实。

X县是随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XX万贫困人口中,X县就有XX万,占%,全市近一半的脱贫目标靠我们去实现。特别是我县建县只有六年多时间,“人口多、农业大、工业弱、财政穷”的矛盾十分突出,扶贫攻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扶贫攻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一关键,明确“有贫必扶、同步小康”这一目标,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责任感,鼓足干劲,攻坚拔寨,奋力冲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召开专题会议,层层签订《军令状》。因明天是“国庆节”,节后上班一周内,各地各部门要召开本地本系统干部群众大会,深入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扶贫攻坚系列战略部署,特别是习

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重要讲话,省委、省

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扶贫攻坚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重要的中心工作。因X县长今天下午在市政府参加会议,经请示X书记同意,会后由X书记、X县长与10个建档立卡省级老区镇、插花贫困镇书记、镇长签订《扶贫攻坚战军令状》。各镇要与所辖的村签订《扶贫攻坚战军令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二、要实行挂图作战,抽调人员,建好阵地。一要成立

镇级扶贫办。XX、XX、XX、XX、XX、XX、XX、XX、XX、XX这10个建档立卡省级老区镇、插花贫困镇要成立扶贫办,抽调 1—2人固定从事扶贫工作,其组织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不变,工作与原单位脱钩。二是镇村要实行挂图作战。镇一级,要成立扶贫攻坚挂图作战指挥部;村一级,要成立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室、“第一书记”工作室。镇村都要有扶贫攻坚作战图、整村脱贫项目库、贫困户脱贫倒排工期时间表、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明白卡、贫困户“一户一档”等,挂图作战,精准扶贫。各地要为镇级指挥部、村级作战室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三、要主动联系帮扶,摸清情况,精准施策。与市里同步,我县上一轮县直部门驻村帮扶工作已圆满结束;从今天起,新一轮驻村帮扶、精准扶贫正式启动。县委、县政府重新调整了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38个;再加之,市级领导联系帮扶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4个,实现了52个贫困村由市级领导、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全覆盖。重新组建了县直部门精准扶贫工作队,73个县直单位驻村帮扶96个经济薄弱贫困村,其他的行政村由所在地镇直部门实行联合帮扶。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工作队要向市领导、市直工作队学习,节后上班一周内,主动到驻点村联系对接,“认穷门”、“结穷亲”、“找穷因”、“拔穷根”.特别是各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要把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用在驻

村帮扶上,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自租房屋、自带锅灶,自己解决吃住问题,不给驻点村增加任何经济负担。帮助驻点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围绕“水电路”、“医教养”等民生问题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对象准、问题清、思路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所列出的扶贫清单要及时上报县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市纪委、市“两办”督查室已将干部驻村帮扶作为近期巡查重点,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县扶贫攻坚督导组也要及时督导,切实将县直部门驻村帮扶工作及“第一书记”到位到岗扶贫落到实处。

篇6: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

黄日兴

重点实施扶贫产业开发,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筹办了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启动仪式……去年以来,上思县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首要任务,以整村推进为主战场,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的扶贫格局;完成了1.79万户5.9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 初步被列入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帮扶试点县。据统计,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4元, 增长15.9%。

以产业扶贫示范带动群众增收

去年,该县大力推进十大产业扶贫示范攻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甘蔗“十百千”产业化,初步建立了猪苗、鸡苗、黑豚、香菇、油橄榄等育种基地,加快实施“示范基地育种+技术培训+扶持养殖(种植)户”扶贫产业开发模式。

3月11日,笔者来到该县昌墩村那当屯甘蔗改良项目示范点,是该县去年实施甘蔗“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之一。在蔗地里,遇上有2辆装满甘蔗的汽车准备起运,蔗地里几个蔗农正在收拾农具,笔者上前与蔗农拉起了家常:

“今年,你这块地收获几吨甘蔗呀?”

“在这个示范片里,我家有10亩地左右,今年收成70吨甘蔗,比上一个榨季增收了20多吨。”

………… 这位蔗农叫黄登先,他乐呵呵地对笔者说;另一位蔗农邓谊飞,他家在这块甘蔗种植示范片里也有15亩,平均亩产增收了2吨。去年,该县在思阳镇昌墩村、玉学村,在妙镇的板文村、板龙村开展连片的甘蔗种植示范,总面积6182亩,参与户数为1046户,总人口为4666人。据玉学村、板文村、板龙村的示范点蔗农反映,每亩增产1.5—2吨,取中间数每亩1.8吨,按目前原料蔗475元/吨,每亩甘蔗增收855元,2012年该项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促进农民增收528.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133元。一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071.6万元,实施产业开发项目23个;在甘蔗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上,投入了300万元的扶贫资金,向广大群众发放复合肥466吨、130吨蔗种、开展技术培训、机耕补贴等,通过种苗、肥料、科技等扶持,项目示范带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以创业扶贫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该县那琴乡龙楼村“巾帼蛇王”梁线娇,2009年由于经验不足,刚买回来不久的水律蛇患上了肺炎,传染得很快,400条小蛇只剩下32条。当年,蛇场亏损了十几万元。后来妇联的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帮她渡过了难关,现在生意慢慢好起来了。

近两年来,该县不断加强扶持农民创业,该县积极抓好农村妇女小额财政贴息担保贷款工作,县、乡两级妇联和财政、人事劳动、农行等单位齐心协力,围绕种蔗、种树、养殖等优势行业,采取“公司+妇女”、“专业合作社+妇女”、公务员担保等担保方式,发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贷款。全面贯彻或是2012年上级下达该县扶贫到户贷款任务800万元,贴息资金40万元,同时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申请认定了扶贫贴息贷款2500万元,贴息资金75万元。

同时,抓好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一年来,投入资金5.67万元,开展15期培训,培训1500人,占总任务的100%;以及抓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工作。2012年,该县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投入项目资金38万元,组织培训贫困村劳动力350人,实现转移就业350名贫困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率达100%,为贫困村群众的脱贫致富做了应做的工作。

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经该县国税局统计,2012年全县前来办理缴纳车购税有3541辆,比上年减少了1206辆,但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比上年同期增收了146万元,同比增长33%,这主要得益于交通设施得到不断地改善,促进了群众对小型客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上,该县去年投入扶贫资金507万元,完成2012第一批贫困地区村屯道路建设项目21个16.92公里,全县1979户6359个贫困农户受益。

篇7:xx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xx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战略性任务,以农民致富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监察,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

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各辖区的直接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及各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精准发力,强化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要求,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程序清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重新识别纳入,确保底数清、对象真、信息实。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非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

在摸清地数的基础上,详细统计贫困对象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对政府的诉求等情况,分门别类地归纳梳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因房致贫等六个致因,强化数据支撑,其中低保贫困户占xx%,因残因病致贫人数占xx%,因残因病致贫人数占xx%。

三是精准制定脱贫措施。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原因,充分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与帮扶措施,截止目前已完成x户xx人脱贫工作。

三、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充分利用xx等贫困村的土壤特点与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培育蔬菜制种基地,目前x个贫困村发展蔬菜制种面积xxx余亩,预计每亩年收入xxxx余元。同时充分发挥xx等村的薄皮核桃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与产业拓展,加速农业提质与群众增收步伐。

二是抓基础设施,优化脱贫载体。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xxx余万元,完成xx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和xx村危桥改造工程;投入xxx万元,实施xxx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完成机井建设,正在进行管道铺设;投入xxx万元,建设xx新建小型拦河坝,新增有效灌溉面积xxx余亩。

三是抓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

加大对贫困户技能培训,我镇联合人社局、扶贫办累计培训贫困人员xxx余人,实现劳动力转移xxx余人,真正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技能与脱贫致富技巧,切实增强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

四是抓扶贫开发,做好民心工程。

计划投资xx万元实施xx村二级提灌工程,新建提灌站x个,新修蓄水池x个、泵房x个,铺设管网xxx米,地埋管线xxx米,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投资xxx万元完成校庄老区村建设项目,新增灌溉面积xx余亩。

五是抓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加强卫生事业发展,加速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完善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补助政策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程;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办理高校助学贷款;对贫困村优先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镇、村、组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进一步扩大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

当下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难度较大。

由于尚未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贫困户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农村留守人员中老弱病残居多,缺乏劳动力,获取技能渠道较少,接受培训能力较差,仅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的落实程度较差。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

坡头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底子薄,税源不足,没有充足的财力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水利建设滞后,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这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精准扶贫,完善扶贫详细规划。

按照全面脱贫的目标,对照精准脱贫标准,算好明细账、倒排工期、细化措施,落实任务,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严格对照脱贫攻坚任务台账,确保20xx年底实现脱贫xx户xxx人的目标。

(二)坚持产业主导,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着力围绕蔬菜制种、薄皮核桃种植与中药材种植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加速脱贫步伐。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坚持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速实施

扶贫开发民生项目建设进程,加快解决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行路难、用水难和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四)强化智力扶贫,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贫困户劳力技术素质低的实际,采取综合培训和转移就业相结合,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加强与劳动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抓好贫困户劳力的务工技能培训和劳力转移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

篇8:扶贫攻坚推进会发言稿

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上级要求,本人深入到挂点乡镇西江镇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西江镇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一)基本情况

西江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连本县庄口镇,西接本县小密乡,北邻瑞金市万田乡,下辖23村(居)委会、383个村小组。面积196.4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6户,人口63998人。经筛选识别,目前全镇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3840户12963人。按贫困属性分,低保人口占17.1%,五保人口占2.6%,其他贫困人口占80.3%;按贫困成因分, 因灾、因病、 因残致贫 占45.3%,因学致贫占4.2%,因自然环境差致贫占4.1%,因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占46.4%。

(二)工作措施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在县派该镇22个县直帮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共220名帮扶人员,建立由驻村组长任队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为成员的22个扶贫工作队,与全镇贫困人口3840户12963人结对帮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西江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必须到村到户一次以上,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二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针对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镇种植葡萄超过1000亩、脐橙超 过10000亩、大棚西瓜及蔬菜各1000亩、烤烟900亩、莲子500亩、新植油茶2000亩;年出栏生猪逾3万头 , 实现产值3200余万元;电子、服装、鞋帽等加工企业达到6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

三是教育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好“扶智工程”。加大保学控辍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中职招生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致富本领。

四是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了9个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小农水项目;投入500余万元,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牛睡村高陂、南星狮仙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了红星村豪猪大桥、红星大桥危桥改造等道路交通项目。

五是保障扶贫到村到户。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仍然住在危旧土坯房且无经济能力改建的特困户,想方设法筹集改建资金,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六是移民搬迁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自然条件差导致的贫困人口,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扶贫。由于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要实现脱贫只能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制定了科学的移民搬迁规划,分步骤稳妥有序推进。同时,引导贫困户在迁入地就业创业,促使移民搬迁群众住得下来、发展得起来,逐步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

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

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按照“133”的工作思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树立“一种理念”。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真扶贫”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真致富”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解决“要扶谁”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贫困户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对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对返贫需扶持的及时纳入,引入第三方识别机制,通过入户正面抽查及侧面辅助分析贫困户银行存款、子女就学、医院就诊、用电量等情况的方式进行逐一核实,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做到“三个一”,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低保户、五保户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实行政府“兜底”、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人口,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主要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三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正能量。

会昌县西江镇湾星村大棚水果基地

笔者在会昌县西江岚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上一篇:学习规范办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幼儿园管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