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2024-06-24

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精选8篇)

篇1: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董加田

(江苏省兴化市兴化第一中学)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一切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转变教学理念、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三方面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生本理念;多媒体;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其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实验教学上都要以此为宗旨,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生本教育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兴趣、快乐地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因此,针对化学学科性质,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开放式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给学生20分钟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合作学习本课时,总结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即小组总结出以下问题:(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属于电解质?(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等等。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起辅助作用。自学过后,让小组代表提出自己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其他小组成员来回答,这样的教学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真正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离不开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激活教材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内容为甲烷的存在和用途,()学生看着视频资料,会对甲烷有初步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地学习,而是带有探索的意识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此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带着思考去学习。又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甲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具体地看到甲烷的空间结构,根据图片展示,给学生讲解人们是如何确定甲烷是正四面体空间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因此,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师生都可以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实验教学――探究实验

化学的学科性质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化学教师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要把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实验、演示实验,学生根本参与不到实验过程中,从而不能真正体验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了。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实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杨文娟。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学周刊,(23)。

篇2: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概说

• 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

• 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基本因素

教材因素: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课程资源……

教师因素:教学观念、个人知识、个人能力、教学模式、教学组织…… 学生因素:学习方式、信息加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做到有效:需有合适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和唤起学生的主动性

1、重“教”向重“学”转变

2、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3、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4、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二、有效备课策略

(一)课前预设教案与课堂动态生成相结合

(二)从备教案转向备学案

1、教学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 ① 理清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 ②

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 ③

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 ④

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2、教学预设中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

① 知识序: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

② 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 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

③ 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能使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有机结合。化学1——氯气的性质

将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原理提到氯气的性质这节课,使氯气的性质知识体系能够完整

为了将知识融入学生认知体系,先让学生回顾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再给出活泼性Cl2 >Br2 >I2的规律,学生就可以写出Cl2与KBr、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达到“三序”都顺畅。

3、关注知识动态生成,给知识注入活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师生互动中随时都会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生变化,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学设计而是教学设计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随时对教学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化学1——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

提供Fe3+、Fe2+检验的实验事实

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Fe3+、Fe2+转化方案

实验验证并小结转化条件

Fe2+溶液的配制方法

Fe2+溶液中除Fe3+的方法

FeCl2、FeCl3用KSCN溶液进行检验实验时,发现FeCl2加KSCN也变红色的反常现象。教师并没有直接说出原因,而是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得出在FeCl2溶液中加入还原铁粉的改进方案。

再做实验后,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由学生得出FeCl2溶液保存的方法和FeCl2溶液中除去FeCl3的方法。既矫正了目标的偏差,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课前预设教案与课堂动态生成相结合

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

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从备教案转向备学案

“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防止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略。

学案作用:

1、学习内容引向作用,让学生归纳、小结。

2、引导学生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作用。学案使用:

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检查。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

1、教师讲授

2、定向自学

3、学生交流合作

4、讲练结合

5、实验探究

教师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

1、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

3、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一节课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1、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

2、注重知识情境设置

3、注重教师的语言规范

4、注重知识的阶段小结和及时反馈

5、注重教学媒体的有效整合1、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学方式多样,有教师讲授、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学生自学,其中教师扮演者一个知识引路人角色。

知识阶段小结及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并形成知识网络。

2、重知识情境设置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教学模式提出,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景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景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

情景不应该只在讲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化学1——钠教学案例: 情景:

在某市河段曾经出现过惊险神密“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有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三个被成功打捞。据现场的一位同志讲,早上10点多,河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在水面上漂浮的一个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群众议论说:“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问题

1、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

展示钠,实验探究钠与水反应,归纳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反应式及钠的物理性质。问题

2、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所报导的事件中却发生了爆炸。

讨论得结论:钠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着火点低,大量金属钠在水里迅速地反应就会爆炸

问题

4、金属钠如何储存与运输? 点评:

第二届全国化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决赛课堂教学片段

整节课都是围绕“钠水雷”案例展开,学生在课堂与现实生活中穿梭,把钠的物质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制取、存放和主要用途都融入情景中,既不会感到学习的厌倦,又收获了知识。

化学1——氯气教学片段: 多媒体体展示三个镜头: 1、2005年3月29日,京泸高速液氯泄漏,造成28人死亡,2万多亩农作物受损,画面上农作物枯黄、变白。2、2005年3月29日,武汉一废品收购点液氯钢瓶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进行紧急处理,画面上消防队员将钢瓶浸入到了石灰水中3、2009年1月14日,宁波巨化化学有限公司液氯储存车间一液氯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消

防队员进行紧急处理,画面上消防队员向泄漏罐喷洒液体。

问题1:如果你在事故现场,该采取哪些措施自救 认识氯气的毒性、密度等物理性质

问题2:假如你是化学方面的专家,从中能得出氯气有哪些性质?

学生从农作物枯黄、变白得出氯气有漂白性后,教师演示干燥的红纸在氯气中不褪色,学生讨论后想到了水的作用。教师用水在干燥的红纸条上写上“Cl2”字样,再放入干燥氯气中。得出Cl2、水不能使红纸褪色,说明Cl2 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问题3:假如你就是消防队员,你认为液氯钢瓶浸入到了石灰水中理由是什么?向泄漏罐喷洒液体的成分是什么?

认识氯气的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尾气处理等 点评:

真实故事中的三个镜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问题的设计挑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求知欲。创设的情景成为整节课教学的主线,课堂上针对问题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展开激烈讨论,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而且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激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3、重教师语言的规范

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

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血红色,表明Fe(OH)3沉淀完全

5、教学媒体的有效辅助贵在整合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

教材、教辅资料、实验、模型、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

教材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

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

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般来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用教材、实例、教具等常规资源;若不能解决时必须首先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去解决;若实验也无法解决,再多媒体和网络来解决。

如学习化学2的乙烯时,乙烯的结构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辅助教学,乙烯的性质用实验辅助教学,化学方程式要认真板书,反应机理应用多媒体辅助,知识小结回归教材。

五、课后巩固提升策略

1、作业反馈要及时

2、培优与补差要及时跟进

3、定时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4、做好学生档案记录和教师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我的主要观点:

1、备课要备学案,预设教案与课堂动态生成相结合

2、教学媒体要有效整合,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3、注重知识情境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

4、注重教师的语言规范,及时阶段小结和反馈

篇3: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概念与意义

我们经常会提到“有效教学”,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呢? 从理论上说, 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所获得的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从它的核心来讲,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的收益。 该收益所指的并不是教师的讲述是否认真, 或是有没有将教学内容详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学到什么, 有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或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收获, 那么无论教师花费了多少精力, 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

那么,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在笔者看来, 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 让他们有所收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要遵循教学规律, 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争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一个主旨, 那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判的唯一指标就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没有进步和发展。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挥自身的演示和示范作用, 演示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 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在实验时更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二、演示实验是课堂有效性的一个有效保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会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 多种多样的实验方式, 神奇多变的实验过程, 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而且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为了使演示实验收到最好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实验成功率。 在备课阶段, 教师要认真、仔细, 明白本课实验的目的, 该实验具备什么要求, 并结合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对讲课与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前先实验一番, 以规范的操作手法和熟练的实验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 教师要努力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教师在操作时要面向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看清教师的操作, 并在实验的关键点进行讲述, 引导学生将实验与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起来。

三、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为了使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让他们逐渐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都非常浓厚, 在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另外,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实验细节进行规范。 一般来说, 实验教学会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 对教学有效性产生消极作用。

1.学生在课前不对新知识进行预习

实验课上学生和教师所要接触的内容比较多, 但是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讲学, 给实验留下的时间不能太多。 学生有的对实验的仪器不太熟悉, 再加上复杂的实验原理, 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预习, 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实验教学会面临很大阻碍。 有的学生对化学试剂不太了解, 害怕会出现意外事故, 因此不敢碰触化学试剂。 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出现问题会茫然无措, 往往乱成一团, 忙中出错。 有的学生只会一步步地听从教师指点, 呆板地按教材上的程序进行操作,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学习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通过预习解决的作业, 让他们明白该为新实验做哪些准备。 等到来到实验室后, 先熟悉一起, 对照着教材上的内容将实验内容与仪器结合起来进行预习, 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学生在课内的动手机会减少

从规模和形式上说, 实验是一种个人活动, 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从中有所收获。 但是很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很低,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仪器少、学生多而造成的矛盾。 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实验横加干预, 学生的个人操作机会被教师剥夺, 学生的参与程度会随之降低甚至出现假参与的现象, 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实验的意义因此而丧失。

为了使此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和避免, 在对实验程序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构思好学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尽量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问,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理, 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 主动地投入实验中。

3.学生课后不对实验进行总结

进行实验的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而且要开阔学生视野, 使他们学会学习。 因此, 在实验后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很多学生都认为观察就是“看”, 简单地看看就好, 对所看到的现象没有进行充分分析和思考。 在实验结束后, 这些学生往往很难看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此, 在完成每个实验后教师都要让学生及时上交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 有问题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篇4: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有效教学 互动 以学论教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化运动,这摘 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有效教学 互动 以学论教

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

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

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以學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篇5:谈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摘要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对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谈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开展有效学习.达到师生的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也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学生的 “个性发展”,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解决问题。2.1培养学生实验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2.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化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究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创新意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化学理论的探究、物质制备的探究等等。2.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化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化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化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如,我在开展过氧化钠性质教学时,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到底生成哪些产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2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要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做到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预习、尝试、操作、探究、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3.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3.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机整合教学内容,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多媒体可以模拟错误的危险的实验操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溶液中,老师都会强调后果的严重性,但学生机械地记忆,印象肯定不深。用计算机模拟上述实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用多媒体模拟微观粒子运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篇6: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黄炳源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如何尽快寻找一种更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是当今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模式;新课程

一、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大部分教师课堂的主旋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板书,拼命灌输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拼命记笔记,怕有点滴遗漏,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许多知识更难于理解和消化。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

虽然教师都经过了新课程的培训,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多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时间分配出现困难。

二、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探究,符合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本人从1994年开始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开始时,按照自己在初中取得较优秀教学成绩的传统教学方法来灌输学生知识,学生反应普遍不好,后来采用“目标教学法”,才有一点起色,该教学法即通过对教材的钻研,精心设计出一份学生可作为参考资料的讲案,提前一周印发给学生,作为学生主要的课前预习参考材料。在上课时,教师主要针对其中学生较为难懂的部分,精讲细导。这样,不仅加大了课的容量,也大大提高了尖子生的学习兴趣。自从学习了“自主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之后,本人开始重新考虑,把“学案”融入其中,三者合而为一,自成一流,完全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那么,该教学法具体应如何操作呢?

首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组,每小组四个左右人,每组中有一个人学习属上等,并定为该组的小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商讨预习“学案”中的难点,并督促成员一定落实预习“学案”,同时落实指定某人在上课时代表本组发言。

其次,把尝试教学法中的教学步骤应用起来。先把新授课的“学案”设计成练习形式,提前几天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自学中查找有关参考书,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落实学案中的难点、重点,并准备整理好在上课听讲时需重点注意的有关知识点。上课时,教师集中精力引导解惑,并对重点、难点加以分析突破。其间,可采用提问形式或让学生发言讲解本组对本课内容的预习情况、遗留问题,各组间可以在上课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自己的难题。

最后,学生一致不消化的难点让教师来突破。每一节新授课讲完之后,要配上一节提高性尝试练习,通过一课一练,加强对新授课内容的巩固。

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于是,“学案式教学”将做成为我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

题。总之,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只要认真地探索,本着节约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是每一位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努力做到的事,本人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研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篇7: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首先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日常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它。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很生动很形象的科目,它不像物理学中力、热、电等知识那么抽象,也不像生物微观生态系统或是整个生物圈那样触不可及。它是形象可见的,用当代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有图有真相。这么来说化学应该是一门很受欢迎的科目,但却仍然有不小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化学,理由很简单,即学不好。于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则很有必要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展开一次相关的研究。本文从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分类整理、系统记忆,亲手操作、加深印象以及绿色化学、和谐共生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联系实际;系统记忆;绿色化学

一、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使学生热爱化学。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并不是只有学习过后才能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应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把所需的知识内容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从而由生活实际促进化学学习,再由课堂化学学习去改进日常生活的相关事宜。实现教学、运用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充满实际意义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热爱化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里乐在其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药品俗称入手,教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辨别日常用品。例如——

大苏打:NaHCO3,苏打:CaSO42H2O,小苏打:Na2CO3。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小苏打做发面剂,因为它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释放

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使面食迅速膨胀至发起。

又例如,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醋酸除水锈的例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这里就不必细说了。而高锰酸钾溶液一旦沾到皮肤或是容器上就会留下很深、很难清除的污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利用到了一个氧化还原反映化学方程式——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问题是,实际生活中草酸并不易得。于是,我们又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维生素C。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洗除顽固的高锰酸钾污渍。于是,除了高锰酸钾氧化还原反映之外,我们还展示了一条新的知识——维生素C含大量草酸。

二、必备知识,系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推断题中的概念描述很多,很容易混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对知识做出系统的梳理。这时,身为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记忆。比如说,按颜色、焰色和溶解度等规律划分。

(一)按颜色:化学物质单质就有很多种,加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更是数不胜数,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要遵从删繁就简的原则,挑少数的、有特殊性质的进行记忆。比如说固体物质的颜色就分好多种,但大多数固体非金属都是白色的,大多数固体金属都是银白色的,这样,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余几种颜色的物质就可以了。像是红色固体就有单质铜、氧化铁、氧化汞红磷等(内部还有细微差别)。这样记起来就不容易混淆了。

(二)焰色:各种金属离子在焰色反映下会释放出各种焰色的光芒,但是,并不是所有金属的颜色反应都会被应用到。在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中,排在金属会动顺序表中铜以后的金属基本不易出现离子态,那么我们只需掌握几个常见的、活动性强的、能够发生各种反应金属离子简单记忆即可、例如钠离子焰色反映是黄色,钾离子颜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是蓝色等等。

(三)溶解度:这个最简单,参照教材附录上的化合物溶解度表,还是依照删繁就简的原则,把个别特例的记住就可以了。

三、亲手操作实验,提高参与意识,加深印象。

实验总是最直观的表达与接受的方式,所以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化学实验课由于设备不足、危险等缘故,总是由教师一人操作演示,由学生来观察成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能对实验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些作为靠后的同学还会因为观察不便、失去对化学实验的耐心和兴趣。新概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实验氛围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来。当然,安全还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投鼠忌器。不能因为担心事故就放弃教学。毕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性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范围。作为教师应在实验之前安排好并详细检查安全事项、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担任保护工作,随时准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的操作、亲身的参与增强了课堂参与意识;并且通过在近距离、可主导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细致地观察、思考、总结等步骤,使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

了更深刻的印象,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不易遗忘。

四、重视绿色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生产类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使反应物尽可能高效率地转化为所需的生成物。也就是杜绝反应废物,从源头上减少由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一种在当今世界上被普遍支持的化学理念。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当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要跟上并且超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化学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小小的化学知识竟会改变整个生物圈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进而给予学生学好化学的强大动力。

篇8: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讲授作为最古老、最传统的教学行为,至今仍然是普遍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化学课堂上,对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叙述和描绘,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进行解释、分析和讨论,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论证和化学基本技能的展示,都要使用讲授法。

作为一名教师,讲授时必须达到如下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师要在安静、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上课;二是讲授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三是讲授要准确、清晰、有节奏感等。此外,教师讲授时,还应突出以下特点。

1. 讲授的严密性。

在讲授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糖类这节新课时,把新授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关联起来,学生就容易将新授知识置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讲授新课贯穿以下两条主线,即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葡萄糖分子式→结构式→化学性质。在讲授结束时,及时归纳或小结,在探究完葡萄糖的结构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CHO和—OH的性质总结葡萄糖的性质,使学生把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板书条理性强,教师黑板上采用标题、小标题、网络图、列表等使教学内容组织化、条理化,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糖类的板书设计如下:

2. 讲授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新化学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使课堂处于一个互动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思考之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教师讲授时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重点内容上,带领学生牢牢抓住关键的、本质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得知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后,要进一步确定其结构就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不饱和度来猜想可能有的官能团,然后提供两个探究性实验来进一步确定,重难点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

3. 讲授应促进理解。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内容,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级认知能力。化学知识点多且乱,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是很难掌握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如:在糖类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葡萄糖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而是通过讲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还提供适当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及时点评。

二、有效情境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鉴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特定的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化学史料、新闻故事、化学问题、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等形式来创设。

1. 创设实验情境。

学生对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具有好奇心,直观有趣的实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试图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道理,体会到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油脂的水解”教学中,教师创设让学生清洗自己刚才做实验用过的油腻的试管。

2.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素材,如:在苏教版油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用“炒菜为什么要用油?”、“如何检验食用油中的碳碳双键”、“家里厨房的清洗”等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课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用化学的眼光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 通过有关化学的新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

以新闻事件为背景引入新课,让学生站在新闻的角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突发事件。如:18岁的乌拉圭模特“死了都要瘦”的新闻图片,培养学生合理膳食、科学减肥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化学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甚至曲折的道路,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如:用“霍尔发明廉价冶炼铝的方法”的化学史,导出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教学。

5.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有悬念、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巨大冲突的问题。如:教师提出“在19世纪铝的价格比钾、钠还贵,甚至超过了黄金,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吸引学生去了解19世纪是如何获得铝单质的。

三、有效提问策略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良好的教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思维总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 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要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方式。提问题要有一定的节奏,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化学教师应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点”: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上,在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在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内容上,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和最近发展区上。

2. 选择合适的问题或主题提问。

根据化学学科和内容的特点,化学问题或课堂讨论的主题应是与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开放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或讨论主题。

有效的问题可吸引学生有效参与课堂,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就问题自主思考或组织小组讨论,指导他们探究,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的思考或讨论,主动地对自己的认识结构进行意义构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思维能力。所以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在化学教学中掌握并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至关重要。

四、有效探究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亲自“做科学”,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科学探究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

1. 强化探究过程。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证据、解释、评价等探究活动,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来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渗透科学探究意识、过程、方法与精神的培养,发展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我们把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式教学。

在化学教学实际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受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渐进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而是仍需要教师的大量指导,它的开展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互协调、相互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探究的程度。

2. 形成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此,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不只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技能;它更是一种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的方法、实验记录的方法、对实验数据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假说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化学实验多以验证性的演示实验为主,过于重视实验的认知性结果,忽视学生探究的过程性体验。

这两种模式都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以教师活动为主要形式,重点在原理的讲解,演示实验验证结论,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获得方法和体验的过程不够。

上一篇:寻找春天的足迹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下一篇:学生违反校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