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参考书目

2024-05-28

英语教学参考书目(共8篇)

篇1:英语教学参考书目

英语教学与实践参考书目

Alice Omaggio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David Nunan,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Fred Genesee等,第二语言课堂评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黄燕,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李丽 康晶 《不做新课改的守望者》 克孜勒苏克尔克文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2009年

Michael P Breen等,课堂教学决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Ronald L Partin,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盛得仁等,英语教与学新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Tricia Hedge, 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邹为诚 《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Zoltan Dornyei,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David Gardner等,Establishing Self-Acces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朱萍等,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enny Ur Andrew Wnght, Five-Minute Activities,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William Grabe等,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Sandra Silberstein阅读教学中的技巧与资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Alan Cunnings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圣智英语教师图书系列

篇2:英语教学参考书目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Nurr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Macmillan Education,1996 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蔡永强:“句法驱动的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4期。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年第3期。4.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5.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 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9.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10.李忆民:“课堂教学的内向和外向——试论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教学交际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 期。

11.刘小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2.刘 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14.陆俭明:“卷首语”,《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15.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16.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7.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8.邵继荣:“任务类型和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27.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出版社1990年版。

28.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2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3:关于高中英语教学实务参考分析

关键词:教学模式,英语化,英语素材

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 而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 但是学习本质愿望是相同的, 那就是讲求实效性、高效性。如何使英语的学习更为有效, 本文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实务问题, 只有解决好英语教学实务问题, 才能谈得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使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体系的熟悉程度, 也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的素养, 课堂设计优化是教师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 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 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那就是适合人 (教学对象) 、时 (特定的年龄) 、地 (特定的情境) 的教学方法, 就是好方法。如何才能寻找到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 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 必须做到:一是研究学情, 因材施教;二是吃透教材, 弄清重、难点之所在, 找准难点突破口;三是研究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 (知识与智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价值世界观) 目标,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确定教学方法, 才能谈得上教学方法的优化。比如同一篇课文的解读或同一个问题解析, 由不同的人去讲授, 有的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的上升, 相反, 有的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这实际上是一个方法问题。

2. 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

传统教学程序的优化, 主要是指一节课教学内容先后顺序的优化问题;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形成教学层次, 构成教学坡度。传统的教学过程大都是孤立地研究一节课、一篇文章的教学, 不去研究整体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按照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语法现象的孤立方式来组织教学, 对学生掌握一项知识, 虽然也经过由不知到知, 由知到用的过程, 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 但这对整体来说只是一个小系统、小范围。而一个小系统、小范围很难反映出事实的全貌, 因此, 我们必须把教学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 才能看清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化的重要原因, 从而对症下药。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目标确立与情境创造并重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总结学习方法, 构建认知结构。让学生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 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 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流情境, 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 教材是脚本,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师生双方共同参与, 频繁交流, 形成主动参与, 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同时, 活化了教学内容, 激活了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意学习。

2. 善于甄别、筛选合理的教学内容

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应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 同时, 教师要从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功能性三个方面保证任务的可行性, 并且确保学生领会并全面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点, 设计难度适中, 切实可行的活动或任务, 使学生敢于去尝试用不同难度的任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被关注到, 并都能解决问题。

根据现行新课标要求, 采取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 建立合理的教学任务, 按照学期、学年计划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了解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对于可行性的英语活动要进行调研, 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教学任务的接受程度及实效性。因此, 甄别筛、选合理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任务的必要和前提。

三、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英语化

教学过程的英语化, 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英语运用的把握和掌控上。目前, 要形成纯粹英语化的教学环境, 是不可能的。但在教学实践中, 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了解高中英语特点, 归纳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过程英语化带来的困难。一般而言, 如果能科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可以实现英语化的, 但如果脱离了课堂的有限空间, 就很难实现课堂英语化。诚然, 一味强调全面英语化是不太现实的, 在当前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环境下, 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实现自我英语化的学习, 实现对英语的控制域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在学生之间能够组织起英语学习的交流团队, 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流。这也是高中英语新课程学习的要求, 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更多的信息掌控英语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起着绝对的导向作用。

另外, 课堂教学用语的表达方式很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需要尽量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意识地让学生吸收语言的信息。教师在运用这些语言的同时, 事实上已经使学生处于了真实的交际语境中, 这是实现教学过程英语化细节之一。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的情感动机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一个对英语毫无兴趣的学生是无法学好英语的。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尽可能改变传统落后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 多渠道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亮点和潜力, 从单调、枯燥的背单词中解放出来, 形成英语兴趣学习小组, 并使之互相督促、帮助,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 这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举措。此外, 坚持自我的学习策略, 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加强计划学习之外, 需要对课堂学习新课程的目标有所定位, 加强英语的对话交流, 将英语学习尽量融入到更多的情景中去。在现实中, 全方位加强英语素材的摄取, 这有利于将英语的运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加强对报纸、文摘、网络的学习, 深化阅读, 在更多的现实素材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英语学习情景, 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 开展更多的英语角的活动,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英语学习中去, 为不同水平的同学创造更多有利的语言环境。在新课程指引下, 要求学生能够完善自我学习氛围, 更多地利用已有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词汇、语法、句子、阅读、听力、写作等内容的强化型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罗毅.英语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3]黄勇民.翻译教学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大学英语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评估

关键词 教材研究 大学英语 教学参考书 《新时代交互英语》

0 前言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教参备课进行课程教学是促进其专业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把重心放在教材的研究上,而忽视了教参的研究。事实上,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不仅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的逻辑和理念,还能让教师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最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材教师参考书的出版现状以及编写状况,提出了教师参考书编写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以《新时代交互英语》为例,系统分析评价该书,并对编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教学参考书的重要性

教师参考书简称教参,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参泛指教学中可以参考的一切资料。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教材出版部门按教科书各分册为各科教师编写的教学用书;二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三是教育网站提供的供各科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等。狭义的教参专指第一类,它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专家依据各科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而编写的,供教师备课时使用的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对教师的备课及专业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奎群:2014.9)。

1.1 教师备课的信息源

作为一名专业负责的教师,备课是课前的必须步骤。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充分做好准备,更加自信地面对学生,更好地传播知识。教师备课需要参考多种信息资源,而教师参考书则是大部分教师的首选备课资源,它能给教师提供包含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内容分析、习题答案、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大量信息,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很大帮助。调查证明,绝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使用教参(陈祖云,2012)。

1.2 教师授课的启发者和指导者

教师参考书是教师充分理解教材、选择合适教法、设计可行教案的重要依据,教师大量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课堂的更好呈现,查阅教师参考书,充分理解编写者希望传达给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教师的个人授课风格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更加趋近完美地呈现课堂教学。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者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高频词汇。而教参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大学英语教学参考书出版使用现状

近些年来,编写、出版大学英语教材的参考书风气十分盛行。一套新教材的出现,会伴随好几种相应的参考书出版。如胡文仲、杨立民等人编著的《大学英语教程》,该教材自出版以来,已有四种与其配套的教参问世。教参的出版是基于教师教学的需要,帮助教师备课,完成上课。如果一套教材出现若干版本的教参,首先不讨论其质量怎样,至少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部分负面作用的。教参的大量出版,使得大部分学生也能人手一本。本来学习需要学生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 课后独立完成学业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然而,学生手中有了教参后,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了很大变化,学习效果也出现很大差异。教参初衷是为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但是大量发行教参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3 教师参考书的编写原则

3.1 整体原则

教师参考书是根据教材编写又服务于教材的教学辅助材料,教参和教材一样,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大纲的目标。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要统一成整体,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编者要传达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参内部要统一整体,不仅要从习得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设计教参,也要注意指导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要对树立使用者的价值观和传递情感态度方面出发。整体编写教参,更能让使用者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把控知识的传播。

3.2 科学原则

教参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内容上面,教参内容一定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现,若脱离则没有科学性之谈;同时也体现在结构安排上,教师授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教参要给教师备课做指导,提供信息,则也需要在结构上合理安排,承上启下;其次,科学性也表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之上,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应该有活动但是不能太多,以免误导教师课堂执行;最后,教参的科学性体现在语言表达之上,教参的语言表达要让每位教师都能理解,这就要求其科学,合理,简单,易懂,清楚的言语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参内容,更好地备课,更好地呈现课堂。

3.3 评估原则

教参不仅仅要为以教师为主的使用者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具体的知识分析、教学方法和循序渐进的上课步骤,还要为教师提供评估机制。评估性机制是教师备课时准备的习题或者其他内容供给学生使用,来巩固学习者的当时学习,同时也达到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遵循科学性原则,评估内容应该突出重点,合理清晰。同时,评估性原则也表现在教师课后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设计一张反馈表在每个单元末,教师自觉主动地在上课后进行自我评估,是否按要求达到了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样等等一些列问题,这个不仅可以给教师一次课后思维疏通的机会,也让其明白自己的不足,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参阅,不断改进,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

4 《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师参考书

4.1 教参分析

《新时代交互英语》(2008)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根据教育部最新《课程教学要求》(2007)编写的系列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最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为了教师更好地备课,授课,该教材编写委员同时编写了配套的教师参考书供授课教师使用。教参整体而言是压缩版教材,然后扩充。即整体结构顺序是根据教科书编写的。该教参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课时安排、内容分析、习题答案、教学方法步骤、背景知识、文化扩充等,内容详尽,丰富充实。

4.2 教参评价

表1是编者提出的教参评价基本量表,分析了《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师参考书。其中√部分表明该教参包含了此部分内容,否则即缺失。

5 结语

教参是每个教师都需要用到的珍贵的备课资料,不仅仅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帮助了教师理解教科书编写者的理念。通过分析《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师参考书,笔者认为该书可以作为广大教师备课的首选资料,不仅目标明确,内容讲解清晰详尽,教学步骤安排合理,而且有丰富的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这有助于教师丰富其课堂,使教学多彩多样化。同时针对该教参,笔者简单提出几条个人意见,供使用者以及编者参考。首先,教参是否应该考虑到不同授课者的教书风格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参需要既适合讲本族语教师使用,也适合讲外族语教师使用;再者,教参应该鼓励教师记录下自己的授课经验,观点和意见;最后,教参应该提供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以上几条建议仅供参考,望对编者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 Ahmad Nazari (2010).An Analysis of an EFL Teachers’ Guide: A Case Study. Educ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 Mostafa Ghaderi (2010).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science textbooks and teacher’s guide in Iran with America.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 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2册).学生用书和教学参考书[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黄艳萍. 论大学英语教学参考书主要功能的缺失现象[J].教学创新.文科研究,2009.

[5] 陆平.语文教学参考书功能之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6] 穆东琴,项菊仟.教参的使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校英语教学,2010.

篇5:宗教学参考书目

万俊人:《寻求普世理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

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耶稣传》,商务印书馆,1981年。

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出版社,1986年。马贤、马忠杰主编:《伊斯兰教基础知识》,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97年。孔汉思、库舍尔:《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何光沪译,1997年。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8年。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作安、卓新平主编:《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年。王晓朝:《神秘与理性的交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弗雷泽:《金叶》,《金枝》选译本,汪培基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刘安云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

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年。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卓新平:《西方宗教学研究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池田大作、威尔逊:《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约翰·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

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贵州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9年。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

陈麟书:《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坎默:《基督教伦理学》,王苏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

李申主编:《高科技与宗教》,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李兴华等合著:《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年。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民族出版社,北京,2001年。

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唐戊译,商务印书馆,1947年。

帕林德:《非洲传统宗教》,张治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彼得斯、江丕盛、本纳德编:《科学与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宋桂煌译,三联书店,北京,1958年。

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

罗斯特:《黄金法则》,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沈阳,2001年。

梅多、卡霍:《宗教心理学》,陈麟书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0年版。

董群:《禅宗伦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潘尼卡:《文化裁军》,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潘尼卡:《宗教内对话》,王志成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年版。

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实习部门:实习日期:

篇6:学习商务英语参考书目

2.《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by Roger Bruce M.Patton, William L.Ury, and Roger Fisher, Publish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3.《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影印版,John D.Daniels, Leo H.Radebough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Business Communication Essentials》影印版, Counland L.Borwer, John V.Thill, Barbara E.Schatzman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Negotiating Skills For Business》by Christopher E M, Publisher:Kogan Page Ltd1996

6.《Settling for More: Mastering Negotiat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by Goldman

A L.Publisher: The Bureau OfNational Affairs, Inc1991

7.《Negotiating And Influencing Skills》by McRae B, Publisher: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8

8.《International Contracts》by Shippey K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9.《The essentials of negotiation》b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Publisher: Perseus Distribution Services

10.《International Economic Negotiations: Models Versus Reality》by Vitor Kremenyuk and Gunnar Sjostedt, Publisher: Iitors.Edwar Eldwar Elgar Pub.c2000

11.《Negotiation》by Roy J.Lewicki etc.Irwin, Publisher:McGraw-Hill,c1994

12.《Wise Choices: Decisions, Games, and Negotiations》by Richard J.Zechharser, Ralph L.Keeney, James K.Sebenius, Publish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c1996

13.《Japanese-U.S.Business Negotiation:A Cross-Cultural study》by Don R.McCreary , Publisher: Perseus Distribution Services

14.《国际商务》(英文第二版)查尔斯·希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现代商务谈判》吴显英等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

16.《国际商务谈判》汤秀莲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7.《成功谈判》by Comfort J.王关富,宿玉容改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8.《国际商务谈判》by Curry J 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9.《商务英语谈判》曹凌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0.《实用国际商务英语》高文志著,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

21.《商务谈判》樊建廷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国际商务谈判》,刘园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3.《国际谈判-分析、方法和问题》维克托主编,华夏出版社,2002年

24.《国际谈判-国际商务谈判的策划与运作》杰弗里著,朱丹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5.《谈判分析》瑞法主编,詹正茂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管理的艺术》卡耐基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

27.《商务谈判》张煜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商务谈判》杨向云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9.《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马克态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

篇7: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艺术 人民文学出版社 马恩列斯论文艺

马列论文学 毛泽东论文艺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大学编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北师大中文系 历代诗话

何文焕辑 历代诗话续编

丁福保辑 诗菽

胡应麟 随园实话

袁枚 艺概

刘熙载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中国史稿

郭沫若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中国思想通史 侯外庐 中国哲学史 任继愈主编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中国文学史纲要(1-4册)

北大中文系 中国文学史

社科院文研所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绎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63年版)中国文学概论

袁行霈

中国诗论

陆佩如、冯沅君(101-171校图书馆馆藏书号,下同)中国散文史 郭预衡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

冯其庸 赋史 马积高 赋史述略 高光复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小说史 北大中文系

中国戏曲通史

张瘐、郭汉城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周贻白 昭明文选 肖统;李善注、刘臣注 昭明文选译注

陈宏天等主编 古诗源

沈德潜 古诗笺 文人

古诗评选

王夫之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瘐、冯沅君主编 历代诗歌选 季镇淮、冯钟芸等选注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全上古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

严可均 古文观止

吴调候等选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等主编 历代文选

冯其庸等选注 古代散文选

隋树森等选注 中国历代赋选

尹赛夫等选注 历代小说选 吴祖缃等选注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袁行霈主编 古文鉴赏辞典

江苏文艺出版社 古代散文名篇赏析

刘桐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4册)徐中玉、锦启华主编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 先秦

先秦史

吕思勉 先秦史

詹子庆 战国史

杨宽 中国文学 杨公骥 先秦文学史 徐北文 先秦文学论集胡念贻 先秦学术概论 吕思勉 先秦伦理学概论 朱伯

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

施昌东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山海经校注

袁珂 淮南子

刘安 淮南鸿烈集解 刘文典 列子集释

杨伯峻 古神话选释

袁珂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国古代传说词典

袁珂编著

毛诗正义(十三经著述本)

郑玄笺、孔颍达疏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从书集成初编)陆玑 诗集传

朱熹10(8)4,10(8)A-19,I222ZX 诗毛氏传疏

陈奂 I222.2CH 诗三加义集疏

王先谦 诗经通论

姚际恒

读风偶识

从书集成初编 诗经原始

方玉

风诗类钞

闻一多 101-160 诗经新义。诗经通史

闻一多101-187 神话与诗

闻一多 101-166 诗言志辨

朱自清101-163 诗经

金开诚101-736 诗经

周满江

诗三百篇探故

朱冬

诗经漫话

程俊英

诗经研究史概要

夏传才101-1317 诗经选

余冠英 101-722 诗经选译

余冠英

101-109 国风选译

陈子展I222.2JQH,101-1324 雅颂选译

陈子展 10(7)-77 诗经全译

金启华 I222.2JQH,101-1324 诗经译注

程俊英

I222.2CJY 诗经今注今译

杨任之 I222.2YRZ 诗经全译

袁愈英等

I222.YYY 诗经译注

袁梅 101-1230 诗经今注

高亨 I222.2GH 诗经国风译注

邓荃

I222.2DQ 诗经解说

陈铁镔

I207.22CTB 诗经选译

赵浩如

101-1143 诗经选注

蒋立甫

101-1196 诗经国风今译

蓝菊荪 101-1315 诗义会通

诗经译注

江阴香

101-1415 I222.2ZM 诗经百首今译

庄穆 I222.2ZM 诗经试译

李长之

101-93 诗经赏析

黄素芬

I222.2HST 诗经词典

向熹 I222.2XX 毛诗品物图考

冈元凤

I222.2GYF 诗经直解

陈子展

101-1483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10(7)-554 诗经学篆要

徐澄宇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0(7)-146 诗经索引

陈宏天等

Z89CHT 诗经韵读

王力

101-1229 诗经双音词论稿

朱广祁

IBZGQ 诗经鉴赏辞典

河海大学出版社 史记.屈原列传

汉.司马迁 楚辞章句

东汉.王逸

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 1011.3-20 楚辞集注

宋.朱熹 楚辞听直

明.黄文焕 楚辞集解

明.王瑗 楚辞通释

清.王夫之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

楚辞灯

清.林云铭 1011.3-4 离骚汇订

清.王邦采 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

楚辞新注

清.屈复

屈骚指掌

清.胡文英

1011.3-12 I222.3 HWY 离骚解

清.顾天成屈原赋注

清.戴震

楚辞微

清.马其昶 屈原

游国恩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10(5)-127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10(7)-37 屈原研究

郭沫若

楚辞学论文集

蒋亮夫

I207.22JLF 楚辞今译讲录

蒋亮夫

1011.3-17 楚辞通故

蒋亮夫 楚辞选

马茂元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10(7)-35 屈原

陆佩如 1011.3-5 先秦词赋原论

蒋书阁 I207.22JSG 屈赋新探

汤炳正 I207.22TBZ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黄中模

楚辞研究论文集

杨金鼎

I207.22YJD 楚辞评论资料选

杨金鼎

I207.22YJD 楚辞资料海外编

尹锡康 I207.22YXK 楚辞要籍解题

洪堪侯

I207.23HZH 楚辞书录

饶宗颐

1011.3-10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楚辞作于汉代考

何天行

10(5)-31 楚辞与神话

肖兵 屈赋新考

张中一 楚辞校补

闻一多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

101-102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10(5)-136 屈赋音注详解

刘永济

1011.3-22 楚辞解诂

朱济海 屈赋新编

谭介甫

楚辞选注

金开诚

1011.3-13 楚辞拾渖

何剑熏

屈原赋译释

张家英

1011.3-18 楚辞选

马茂元

1011.3-14 楚辞注释

马茂元

I222.3MMY 楚辞选

陆侃如等

1011.3-8 楚辞选译

陆侃如等

1011.3-16 楚辞新注

聂石樵

1011.3-15 屈原赋译注

袁梅I222.3YM 屈赋全释

邬霄鸣

I222.3WXM 楚辞译注

董楚平

I222.3DCP 楚辞全译

黄寿琪等I222.3HSQ 楚辞今读

瞿蜕园

101-22 楚辞韵读

王力

91-251 离骚纂义

游国恩

101-1200 离骚笺疏

詹安泰

屈赋新笺——离骚篇

台湾•杨胤宗

I222.3YYZ 离骚语文疏解

王泗源

10(7)-173 离骚今译

郭沫若

101-1043 九章解诂

闻一多 I222.3WYD 九歌解诂

闻一多 I222.3WYD 屈原九歌今译

文怀沙 101-103 天问纂义

游国恩 1011.3-19 天问疏证

闻一多

天问论笺

林庚

1011.3-21 天问新注

程嘉哲 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周易杂论

高亨 尚书注疏

孔颖达 尚书译注

王世舜 尚书史话

马雍 春秋经传集解

杜预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左传译文

沈玉成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 左传选

郑天挺 左传选

徐中舒 左传选

朱东润

左传纪事本末

高士奇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刘文琪 国语注

韦昭 国语集解

徐元诰 国语正义

董增龄 国语选

付庚生 战国策注

鲍彪 战国策注

高诱 战国策校注

姚谷 战国策选讲

刘忆萱

战国纵横家书

文物出版社 诸子考索

落根泽 论语正义

刘宝楠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孔子思想体系

蔡尚思 墨子闲诂

孙诒让 墨子校释

王焕镳 墨学源流

方授楚 孟子正义

焦循 孟子译注

杨伯峻 庄子集解

郭庆藩 庄子集解

王先谦 庄子解

王夫之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庄子浅注

曹础基 荀子集解

王先谦 荀子简释

梁启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韩非子浅解

梁启雄

中国古代寓言选

陈蒲清等 中国古代寓言选

北京大学 古代寓言选读

王铁民选 先秦诸子散文选译

杨宏选译 两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史略

何兹全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编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题辞注

殷孟伦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陈中凡 贾谊评传

王兴国

贾谊文选注

徐超等译注 全汉赋

费振刚等辑校 汉赋研究

龚克昌 汉赋通论

万光治 汉赋通义

姜书阁

唯美主义文学之潮——汉赋

刘斯翰 汉赋美学

章沧授 汉赋综论

曲德来 汉魏六朝辞赋

曹道衡

汉魏六朝四十家赋述论

高光复 汉赋赏析

仇仲谦 汉赋艺术论

阮忠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汉魏六朝赋选注

裴晋南等选注 史记评林

凌稚隆

史记会注考证

泷川资言 史记

司马迁 司马迁

季镇淮 司马迁年谱

郑鹤声 史记选

王伯祥选 史记选注集说

韩兆琦 史记评议赏析

韩兆琦 司马迁评传

萧黎 司马迁论稿

聂石樵

司马迁与史记

刘乃和主编 汉书

班固 汉书注

颜师古 汉书补注

王先谦 汉书选

顾廷龙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乐府诗选

余冠英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六朝乐府与民歌

王运熙 玉台新咏

徐陵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魏晋南北朝史

岑仲勉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 中国文学史论集

王瑶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注 曹操论集

三联书店 曹子建诗注

黄节注 曹集诠评

丁宴纂 三曹诗选

余冠英

三曹资料汇编

河北师院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注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注 陶靖节集

陶澍编注 陶渊明集

王瑶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诗论集

文学遗产编委会 陶渊明诗文汇评

北大编

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

北大、北师大编 鲍参军集注

钱振伦注、钱仲联补 鲍参军诗注

黄节注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瘐信诗赋选

谭正壁、纪馥华选注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采菽堂古诗选

陈祚明 古诗赏析

张玉谷 六朝诗选定论

吴淇 古诗评选

王夫之 诗比兴笺

陈沆

六朝文絜笺注

许槤选评 黎经诰笺注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 水经注

郦道元 后汉书

范晔 三国志

陈寿 搜神记

干宝

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刘孝标注 古小说钩沉

鲁迅辑 诗品注

陈延杰注 诗品集解

郭绍虞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注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史

吕思勉 隋唐史

岑仲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全唐文

董浩等编 全唐诗

彭定求等编 唐诗品汇

高棅 唐诗别裁

沈德潜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编著 唐诗选

马茂元选注 唐诗选

文研所选注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唐诗纪事

计有功 全唐诗话

尤袤 唐诗白话

施蛰存 全唐诗佳句精编

潘天宇 唐人绝句选

中华书局 唐人咏物诗评注

刘逸生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著 唐诗杂论

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三 唐诗论丛

陈贻焮著

唐才子传

辛文房著 唐语林

王谠著 唐摭言

篇8:对“教学参考书”的思考

我并没有忘记在我初为人师时,“数学教学参考书”给予我的帮助,那时年轻的我,捧着“数学教学参考书”如同捧着《圣经》,它确实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我也知道,今日仍然有许多如那时的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是多么渴望有一本乃至数本能够给自己莫大助力的优秀“数学教学参考书”,帮助自己度过教师生涯的断乳期.仅此而言,“数学教学参考书”实在有其生存的权利的,而且,在今天相当部分青年教师底气不足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参考书”有助于培育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功德无量之事.然而,也曾经多次提到不少同行,甚至是颇有造诣的资深教师不无激情的说道:没有“数学教学参考书”误事,有了“数学教学参考书”坏事.

所谓的数学教学参考书是指提供给教师教学使用的参考书,它可以是教材内容的解读,可以是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是解题分析与方法的归类,可以是教案,也可以是一些有价值背景的备课资料等等.这些东西,能够给教师正确地进入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导引作用和参考作用,给教师提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性支持,就此而言,“数学教学参考书”确实是有价值的.也正是“数学教学参考书”的这种参考价值,几乎每个教师案头都有一本或几本数学教学参考书,刚步入教坛的年轻教师更把数学教学参考书当成了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布置作业的重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学校今年漏订了数学教学参考书,许多教师因为没有了用惯的“数学教学参考书”而感到“捉襟见肘”.可见没有“数学教学参考书”确实会误事.我们实在无法拒绝“数学教学参考书”.

但目前的“数学教学参考书”,似乎成事者少,败事者多.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为例,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数学教学参考书有苏教版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的是教辅资料改编的教学用书如不少教师(还有学生)手里有的王后雄主编的《教材完全解读》、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任志鸿主编的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等等,确实良莠不齐,较为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是整个教学构想往往只有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思想,缺少理念,没有思考的分量,难以给教师真正的启迪,而本来“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编者在教材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方面个性思考;第二,是基本思路、教学手法的雷同,缺乏个性;第三,缺少课堂结构的指导,一堂好课既需要有整体性,做到浑然一体,不要有层次性,做到行云流水,这就需要“数学教学参考书”给予有效的指导,除了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外,还需要有过程的指导,如通过设计“问题链(串)”等形式给教师提供支持,但现在很多“数学教学参考书”在这方面几乎都是空白的;第四,部分“数学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理解有问题,这是最不能容忍的;此外,还有教学目标的模糊现象,表达的准确性问题,甚至有的“数学教学参考书”还出现一些常识性的、科学性的错误,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数学教学参考书”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又增添了“网络病”.在当今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年代,我们数学教学借助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如果过分依赖网络,就大有问题了,因为网络提供了资料搜索的便利,所以现今不少“数学教学参考书”都增设了“相关链接”模块,这也是合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是这一板块往往由于缺少自己的整理筛选以及充分的思考与组织,缺少自己的思想成分而成了资料的堆砌.这对解读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帮助并不大.在信息获取非常方便的今天,这样的“相关链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我们还是需要“数学教学参考书”,只是我们需要有真正价值的优秀“数学教学参考书”.

我想,优秀的“数学教学参考书”首先是科学的.优质“数学教学参考书”应该是尊重数学学科特点、把握教育规律的,应该体现符合当前数学教学实践的具有先导性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数学教学参考书”要准确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它还能够导引教师更深入地解读教材;优质“数学教学参考书”还要注重课堂结构的设计,注重研究如何做到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种因素的统一;“数学教学参考书”还要注重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比如想象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哪些反应,鼓励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火花”,设计一些预案,调整教学环节,而不是让生成“屈从”于预设,压抑学生听课过程中参与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等等.

其次,优质“数学教学参考书”应该是个性化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忌讳千篇一律,但现今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却往往千篇一律,因为这种“数学教学参考书”编写最省事也最省力,正好符合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但是,“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缺乏个性,带来的是课堂的千人一面.现在有些公开课,缺乏鲜明的个性,教学框架、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缺乏新意,教师在这些课上展现出来的是匠化而不是创新,“家常课”就更是如此,这与教师长期受那些缺乏个性的“数学教学参考书”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因此,如果“数学教学参考书”编写者本身对教材的分析、解读、关照和赏析缺乏个性感悟和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怎么可能从中得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刻领悟,怎么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没有个性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必将带来没有个性的课堂.

再次,优质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应该是有丰富的思想内蕴的.今天这个时代,资料的获取已不是件难事,任何一节内容(一个知识点、一个数学概念)或一道数学题,在搜索网站一查与之相关的分析材料乃至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解题方法应有尽有,比“数学教学参考书”有限篇幅所能够提供的要多得多,如果“数学教学参考书”依然是主要或者仅仅做一些整理编辑工作,那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数学教学参考书”,需要的是思想,是深入的思考,是智者的灵光闪现,是思想者的智慧结晶.因此,“数学教学参考书”不应该就事论事按部就班地指导教师,而应该有思想的丰富性,有开拓的广度和挖掘的深度.

最后,优质“数学教学参考书”还应该是具有广阔思维空间的.“数学教学参考书”只是教学参考,而不是代替教师去思考,更不能代替教师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甚至成为教师现成的教案,这样的结果不是帮助了教师,而是害了教师.“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教师更应该是,因而优质“数学教学参考书”应该运用各种方式,如通过设计问题链(串)等,提供支持性框架,构建思考的平台,给予教师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帮助教师与课程对话,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互动,使教师真正成为思想者,成为“师”而不是“匠”,这样的“数学教学参考书”才是“善莫大焉”.

我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学参考书”,不再是网络资料的堆砌,不再充斥着人云亦云的学舌,不再是不同观点、不同理解莫衷一是的杂烩.

我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学参考书”,有更多深入的精辟的教材解读,有更多独到见解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更多的课程意识,有更多的思考与思想的含量,有更鲜明的自我色彩.

我还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学参考书”能真正起到教材解读的导引作用,课堂教学的参谋作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专业.

上一篇:新教学楼落成演讲稿下一篇:卫生间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