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浅析

2024-09-06

汉英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浅析(共2篇)

篇1:汉英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浅析

汉英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浅析

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准则,这种文化差异性往往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分析英汉语礼貌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及避免对策.

作 者:杨琴 Yang Qin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237012 刊 名:皖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23(3) 分类号:G04 关键词:礼貌准则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对策  

篇2:汉英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浅析

1. 跨文化交际文化观念和交际模式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文化观念和交际模式的差异, 对微妙的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许力生 (2009) 把语言中的提问分为“社会性的提问”和“信息性的提问”两类。一个社会性的提问, 即使它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 发问者也并没有想要从它身上获得任何信息, 只是在对话开始前的一种语言的铺垫和润滑;而信息性的提问, 则是发问者在想要从对方获得一些必要的信息。如:在英美国家里, 问题“How are you?”就是一个社会性的提问。发问者在说“How are you?”时, 只是想要和对方打个招呼, 不需要对方提供任何信息, 有时甚至不需要对方回答。这正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的“吃了吗?”“到哪儿去?”, 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同样是社会性的提问, 而非信息性的提问。中国熟人在途中相遇, 常习惯寒暄“到哪儿去”或“你去哪”。相反, 如果在中国, 有人问“你好吗”, 则意味着对方想要了解你最近的生活状况, 这是一个信息性提问, 你要详细回答。同样的, 如果你遇到一个英美人这样发问:“Have you eaten?”他肯定会误以为你要邀请他一起用餐, 如果此时非就餐时间, 就会使交际陷于尴尬境地。或者, 当你用:“Where are you going?”向英美人打招呼时, 他们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唐突, 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并且认为你干涉了他人的隐私。

2. 跨文化交际语体的语用失误

有时中国人在与外宾交际时, 受到“语用迁移”的影响, 会使用超乎寻常的正式语体。在我国一所名牌大学外语系里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位主修英语的硕士研究生, 在对一名外教征求意见时说了这么一句话:“I am desirous o exploring your feelings on the lecture.” (我极想领教阁下对本讲座的高见。) 外教听了不觉一怔, 说:“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be true.” (您说的英语华丽得太不真实了。) 该学生不理解, 外教就对他说用词要注意场合,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s...”这句话不宜用在口语中, 而应该改为“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或者“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显然, 这位学生使用的语体不够恰当得体, 在和英美人交流时, 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搬文学作品中的客套话, 否则会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

3. 跨文化交际认知语境的失误

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 是与语言的使用有关的, 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 (熊学亮, 1999) 。唐红芳 (2007) 认为, 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 汉英认知环境的差异, 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这些差异可能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 有些可能是对字面意义的认知差异, 有些可能是对特有文化意义的认知差异。

如:一个美国留学生在中国生活了5年, 已经能流利地使用汉语交流。一次, 他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 到婚礼现场, 他高兴地对新郎说:“新娘子真漂亮!”新郎则大声表示:“哪里哪里。”这个美国留学生当时就傻了眼, 结结巴巴地说:“眼睛、鼻子、嘴巴、头发, 还有身体, 都漂亮。”当场就闹了个大笑话。在这个案例中, 该美国人虽然在中国已经生活了5年, 但是还是没有融入到相应的认知环境中, 没有听懂新郎话语中的特定含义, 只是单纯地理解了汉语的字面意思, 造成了交际上的失误。

4. 跨文化交际在赞扬别人和回答赞誉时的语误

美国哲学家H.P.Grice (1975) 认为语言交际中双方都希望通过相互合作, 求得成功的交际, 即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on Principle)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人们会违反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 最根本的理由是他们要遵循另外一个原则, 即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他将礼貌原则分为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允诺准则、赞扬准则、谦逊准则和同情准则。在赞扬准则和谦逊准则这一对准则中, 中国人更倾向于严格遵守谦逊准则。中国人在交际中一般会竭力贬低自己, 否定赞语的真实性, 以示谦虚。而英美人士则认为, 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 这是一种礼貌。如:

A是来自美国的教师, 他应邀参加了一个中国女同事B的生日晚会。

A:Oh, you are so beautiful tonight.

B:No, I don’t think I am beautiful.

显然, 在该例中, 女同事B是按照汉语的习惯回答美国教师A的称赞, 但是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是因为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自己时, 如果接受赞扬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或者缺乏教养, 所以中国人总是先自我贬低一番, 以示自谦。但是, 中国人的自谦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与不快, 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 而且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例子中的女同事B可以这么说:Thank you so much.

C是中国人李丽, D是约翰逊夫人, 李丽去约翰逊家做客时发现了一幅由约翰逊夫人绘制的漂亮油画。

C:Oh, it’s unbelievable.I didn’t expect you could make such a beautiful oil painting.

D:What?

在此例中, 李丽的英语从语法角度分析是正确的, 但其恭维、赞扬语用的却是汉语中的“贬己尊人”的传统, 用自己的“想不到”来突出对方的了不起。但遗憾的是, 约翰逊夫人显然并不了解中国文化, 并没有听出李丽是在赞扬自己, 她的感觉可能是:这个人看到画显然是猜测她不具备创作此画的能力, 所以她问了一句What, 所以, 这样的交际自然是失败的。

5. 跨文化交际在对别人的健康表示关心时的语误

A为中国人, B是英国同事。

A:Mr.White, are you sick?

B:Well, yes, I have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A:Well, you shoul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B:Err, what do you mean?

在中国, 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 询问对方是否生病了, 能体现发问者的体贴与关心, 也是一个有教养、讲礼貌的人应该做的事。但是, 对外国朋友直截了当地询问“are you sick?”会吓到对方, 并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可以这么说:you sound as if you have got a cold. (你看上去好像感冒了。) Are you OK? (你好吗?) 或者说:you look a bit pale Are you feeling alright? (你脸色有点苍白, 你感觉好吗?) 。另外, 根据我国的习惯, 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时, 常对人提出劝告性的建议, 如例句中的A所说的:You should...中国人提出建议时, 认为是为对方着想, 体现了自己的关心和体贴, 是主动的“offer”, 对方应该领情并接受。但对英美人来说, 他们很不习惯这样, 除非他们明确地表示需要你给予这方面的建议, 否则这样讲话是很不礼貌的。有位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中国人提建议:“许多外国人感到生气的另一件事是过多地被给予劝告。我们总是不停地听到各种劝告, 有些还是命令式地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 以及怎样做, 等等。”虽然提建议在中国可能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但是英美人会感到不高兴, 甚至感觉受到了侮辱, 因为这好像丝毫不顾及对方的是非判断力, 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能, 连一点生活中的小事还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做。例句中的A可以这么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 (我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 。或者说: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多保重) 。

从以上的例子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会结合语境, 不懂得对方文化, 就不可能得体地使用英语, 从而表现得唐突、失礼, 破坏交际气氛。可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交际时常常因说话不合时宜, 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造成语用失误。正如wolfson (见胡文仲, 1994:129) 所说:“在与外国人接触中, 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法或句法错误。相反, 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是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 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表达固然重要, 但表达得体才是关键, 要使语言得体、恰当, 就要尽量避免语用迁移或语误, 最好做到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摘要: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语用失误现象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语用失误的概念入手, 对其进行了分类, 举例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不同场合中所形成的多种语用失误的原因, 并且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应该注意的细节。

关键词:汉英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Linguistics, 1983, (4) .

[2]H.P.Grice.Logicand Conversation, 1975.

[3]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 1983.

[4]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5]唐红芳.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很好的中秋祝福词下一篇: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