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2024-07-19

企业逐级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篇1: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安全逐级负责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保证项目部正常的安全生产活动,使所有参战员工安全健康的从事生产活动,及时查找及发现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制订安全逐级负责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组织机构及职责

长:王启信 赵增琪

副组长:毕文会、刘继德、刘和桥、支喜良

组 员:张海波、张 勇、刘文元、张晋斌、白太国、吕栓民、王 锁

项目部下设架子队:郭海明、蔡立保、郭茂云

项目部实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现场实行逐级负责制,项目部由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现场安全大检查各项活动的开展与治理情况,对本月度内重复发生安全隐患较多的区域进行重点区分,部署下步工作安全工作重点,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1集团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

集团公司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质量大检查,其组织、实施及整改等要求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公司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并落实有关要求。

1.2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

1.2.1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为每季度一次。

1.2.2公司成立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团委书记组成,联络员由安质部部长担任。领导小组对大检查的策划、实施、总结分析、整改进行全过程控制。

1.2.3根据在建工程分布情况组成若干检查组,组长由大检查领导小组成员担任,组员由安质部、工程部、设物部、公安分处和党、工、团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各组由安质部派联络员一人。

1.2.4安质部拟制大检查计划,提出拟检查工程项目、分组人员安排、检查方法和检查重点的建议,报主管领导批准。大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季度的第三个月中旬。为了及时有效地沟通情况并督促整改,指挥部/经理部应派员参加并配合公司检查组开展工作。

1.2.5公司未安排检查的工点,由工程公司负责在同一时间组织检查,项目经理负责在季度末前10天将自检评价及问题整改情况书面(或电传)报公司安质部。

1.3指挥部安全质量大检查

指挥部/经理部对所辖工程项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质量大检查。组织形式可参照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

1.4 工程公司/项目安全质量检查

工程公司/建设项目对所施工工程项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检查,可每半月或每旬一次。组织形式可参照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

2.安全质量检查程序

2.1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程序

2.1.1受检单位第一管理者作本季度安全质量工作汇报,内容:工程概况;本季度施工情况(及剩余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工作重点及采取的技术或管理措施;措施实施情况;下季度安全质量工作计划。

2.1.2受检单位作自检工作汇报,包括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2.1.3检查组向受检单位说明检查的目的、重点和具体的方针、步骤、内容等。

2.1.4检查组到施工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2.1.5检查组召开内部会议,汇总检查情况,并填写“安全检查评分表”、“质量检查评分表”。

2.1.5检查组通报安全质量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完成期限,受检单位第一管理者进行确认并作出整改承诺。

2.1.6检查组和受检单位座谈,共同探讨如何作好安全质量工作。

2.1.7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受检单位在要求期限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报告报送安质部。

2.1.8对问题的整改效果在下次安全质量大检查时进行验证。

2.1.9在季度大检查中由属集团公司检查或单位自检的,由项目经理负责在季度末前10天将检查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报至安质部。

2.2指挥部安全质量大检查程序

参照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程序执行,结合实际情况可适当简化。

2.3工程公司/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检查程序

可参照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程序执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可适当简化,完成检查、评分、整改程序即可。

3.检查内容和方法

安全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见《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4.检查评分标准

为了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安全质量检查实行评分制度,检查组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对照“安全检查评分表”、“质量检查评分表”的相应栏目进行扣分,得出评分结果。

5.检查总结

5.1公司安全质量大检查总结

5.1.1各检查组汇报

各检查组完成所安排的检查任务后,对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内容:

(1)、在安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成绩、优点或好的管理方法。

(2)、在对各工点安全质量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打分情况,存在的问题尽量量化。

(3)、各工点对安质委会议决议、以前安全质量大检查提出问题的落实和整改情况,要形成结论性结果。

5.1.2汇总分析

由公司安质部会同各检查组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向各单位通报大检查情况,并上报公司安质委。

5.2 指挥部安全质量大检查总结

指挥部/经理部根据大检查情况,结合所辖工程项目日常施工情况,对所辖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动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明确下步安全质量管理重点。

5.3 工程公司/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检查总结

工程公司/建设项目根据检查情况,结合施工工程项目日常施工情况,对施工管理中的安全质量动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发现上个阶段安全质量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对下步安全质量工作重点作出安排。

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在于加强管理,及时整改不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检矿主要形式有:定期全面检查、车间班组经常性检查、专门安全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重点安全检查。

一、定期组织全面检查

全面安全检查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业务内容、安全设施、工作环境、防护用品、卫生条件、爆炸等危险品管理、运输管理、火灾预防、安全教育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对全面检查的结果必须进行汇总分析,详细探讨所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每次检查都要由主管安全的部门写成书面材料并存档待查。

1、全矿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不定期组织选厂性安全检查,季节性综合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

2、选厂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不定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安全检查。

3、班组每班检查一次。

4、岗位坚持班前检查和班中巡查。

二、安全科要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

l、检查各选厂是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解决本选厂安全生产问题,各选厂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是否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逐级检查生产人员,是否牢固地树立起安全第一思想,遵章守纪是否成为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

3、检查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落实。

4、检查对新工人、实习代培人员、换岗换工种人员、复工人员、招用的民工、临时工、轮换工的安全教育情况;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复审情况;检查在岗职工的常规安全教育情况;检查选厂检

查易燃、易爆 危险场所要害部位危险等级相对较高的设备、设施的防护情况;安矿志是否齐全得当;检查班组安全建设情况;检查事故隐患整改情况。

5、检查生产作业现场、环境设备、设施等安全状况及职工遵章守纪情况。

全矿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二级生产单位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

三、选厂班组经常性检查

选厂、班组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班组每日班前组织本班工人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浮石处理、顶板、边帮状况)、所使用操作的设备、设施、工具的情况和安全装置选厂围的安全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并作为交接班的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和专业部门,迅速组织处理,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篇2: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逐级报告制度

本着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员工反映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不得越级上报;

二、按公司分级管理权限归口上报;

三、必须以书面形式署名提出上报;

四、反映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打击报复、无事生非,一经查实后将严肃处理;

五、反映问题必须及时、准确,以免因延误时间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而影响公司或员工的利益;

六、相关部门在收到员工书面上报后,要对上报情况进行请示,然后由主管副总经理安排工作人员调查落实,形成书面结论,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复;

七、重大的、典型的、属实的上报情况,要在星期一的例会上提起讨论,切实解决。

八、要做好保密工作,严格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九、上报情况如果为公司挽回了损失、维护了公司整体利益、提高了工作效率等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公司将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十、上报情况如果是无中生有,导致公司或分店或员工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公司团结安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公司将视具体情况给予处罚;

十一、本制度未尽事宜,公司有权进行修改、增补;

十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本公司。

篇3: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检察官 遴选委员会 配套制度

随着司法改革的层层推进,检察官职业门槛不断提高,对检察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检察官遴选制度的构建是检察机关真正选好人、用好人的关键所在。当前,检察机关必须紧密结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打破禁锢,推动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一、检察官遴选制度的特点与价值

1.检察官遴选制度具有鲜明特点。区别于以往的检察官选任方式,检察官遴选制度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是遴选的对象具有特定性。以往的选任具有开放性,其选拨的人员范围也较为广泛。而根据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上一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检察院表现优异的检察官中遴选,其遴选的对象是特定的;其次是遴选方式具有逐级性。按照以往的选任经历,可以看出跨级别的遴选是允许的,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可以直接遴选至最高人民检察院。而根据逐级遴选制度,上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必须从下一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中进行遴选,跨级遴选原则上是不允许的;第三是遴选标准具有实践性。在以往的检察官选任时,招录应届毕业生是主要的选任方式之一,而实行逐级遴选后,要求遴选对象必须有三到五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即参加遴选的检察官需要具备丰富的检察业务实践经历。

2.遴选制度以公平公正促规范。第一,确保机会平等。对符合条件的检察员、助检员一视同仁,凡是优秀的助检员可以担任主任检察官。第二,确保遴选标准科学。坚持以“具有成熟的司法能力”作为根本条件,包括政治坚定、法学功底扎实、办案经验丰富、廉洁敬业等方面。第三,确保程序上的公正。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经过报名预审、笔试、面试、领导推荐、群众推荐、谈话推荐、遴选委审核、党组确定等环节,实现优中选优。实现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是检察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检察队伍的特有属性要求检察官具备特定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技术,强调检察官这一职业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司法性特征,即检察官队伍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区别于行政人员的发展路径和规范的行为标准。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的实行,不仅有效保障了检察官独立执法办案的能力,而且为其职业前景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畅通的平台。

3.逐级遴选制度符合法治国家基本司法规律。不论是基层检察机关或是较高层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对其在处理司法个案时适用法律的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应存在实质性差别,即不能做出层级较低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在处理具体个案时的能力是较低的判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层级越高的检察机关,其在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维护法制统一方面的职能是越强的。这就要求较高层级的检察官不仅应当具有合格的处理司法个案的能力,还应当具备在办理先后发生的系列类案中始终保持法律逻辑一致性的能力,即在其管辖范围内对于同样的犯罪行为同样对待,类似的案件进行类似处理;具备合理地、恰当地协调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眼前需求与长期发展的能力,即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布局变动的社会形态中通过清楚地明确法律边界来引导社会大众行为和预期的能力。因此,检察官的逐级遴选制度,正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把合适的检察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并使得检察官这一群体的司法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与构成

1.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作为检察官遴选机构,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以专业角度提出检察官候选人,在政治素养和清正廉洁方面经过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考察把关,并最终由人大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任免。特别是初任检察官的选任,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必经性和中立的立场的特征,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从当前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省市来看,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委员来源非常多元,并不隶属或者依附于某一机关设立,在决议制度方面进行票决。这样,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其中立性,也将检察官行使检察权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干预有效地降低了。当然,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并非是最终的决定,其在本质上还是属于推荐或者建议,但其权威性和约束力仍是毋庸置疑的。

2.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构成应具有广泛性。检察官应该当具有相当程度的司法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要求不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是一样的。具体到我国,对检察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也应该严格要求、全面把关。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设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检察官的入职门槛问题,因此,委员会的委员构成应具有广泛性,不局限于仅仅从检察机关内部选出资深的检察官担任,也应着眼于甄选检察系统之外的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多方面充实遴选委员会,这不仅能有效防止由于部门利益或者机关壁垒所带来的视野受限,同时为检察系统之外的人员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检察机关、熟悉检察官工作流程的难得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消除检察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封闭性和神秘性,也有助于司法公开和检务公开的实现。

3.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构成应具有专业性。考虑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构成广泛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专业性,理想的状态是在保证遴选委员会成员多元化的同时,有所侧重和取舍,将成为委员会成员的最基本的条件设置为从事法律职业,保证其专业性。此外,检察官遴选委员会还应当具有程度的权威性,因此委员会成员应是法律界的资深人士,在司法领域享有一定声誉,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娴熟的司法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当然,在遴选技能方面对委员会成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检察官逐级遴选的配套制度

1.完善初任检察官选拨任用制度。司法体制改革是一个整体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协调性。与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配套的是初任检察官一律在基层任职这一规定,初任检察官的素质决定了整个检察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成为检察队伍建设的基础。鉴于此,把好入口关显得尤为重要,初任检察官的选拨和任用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通过拓宽招录通道来增大基层检察官基数,便于优中选优;另一方面通过广纳贤才来完善检察官队伍的专业结构,为逐级遴选制度的实行奠定基础。同时,要统筹规划省一级统一招录制度、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检察人员的规范便捷机制、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招录检察官等制度机制。

2.完善遴选宏观调控机制。逐级遴选制度对于推动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应当注意到,随着近几年诉讼爆炸的持续发展,案件数量的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基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压力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巨大的办案压力,另一方面能够被上级检察机关选中的又是经过了几年法律实务锤炼的业务骨干,甚至是科室的负责人。为了不让基层检察机关优秀人才流失,在制定遴选计划和实施遴选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宏观角度来把握遴选工作,在保障检察官职业晋升渠道畅通的同时,确保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官的数量处于稳定状态,以利于基层检察机关检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篇4:逐级技术指导制度

1.城市医院支援农村、支援城市基层,互相协作,逐级指导,是医院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医院支援农村、城市基层卫生事业的工作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采取划区包干,分工负责,定点挂钩,对口支援等方法进行。

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4.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定方式、定时间和评价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5.医院应当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以保证质量。

6.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实绩要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7.医务人员支援基层工作期间除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变外,受援医院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和提供适当的生活、工作条件。

篇5: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研究

法官逐级选任制度改革作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成为各级法院面临的改革课题,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研究。在2002年7月召开的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素质职业化法官队伍的目标,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28条规定:“在确定法官员额的前提下,上级人民法院法官职位出现缺额,逐步做到主要从下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中择优选任”。这一规定为各级人民法院开展法官逐级选任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官逐级选任的实践2001年,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法院进人渠道,从基层法院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中级法院工作,对法官逐级选任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报宜宾市委同意,市委组织部与市中级法院联合下发了《从基层法院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全市法院共有133人报名,106人通过资格审查,根据考试和面试的总成绩,经市委组织部和市中级法院联合派员到基层法院考察,确定了10名同志到市中级法院工作。宜宾中院推出的法官逐级选任制度改革举措,在市级机关和法院系统引起了广泛反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开创了由下级法院遴选法官的先河。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勇于开拓、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初步建立起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激励机制。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的特点逐级选任法官是提高法官素质的首要环节。法官职业化至少应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法官必须由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担任,二是法官必须以专司审判为职业,三是法官必须实行专门的职业管理。后两者的实现,以前者为基础,因此,作为法官遴选主要方式之一的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的实施,是确保法官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上级法院法官缺位时,主要从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审判专业素质的法官中遴选,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所遴选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素质、较高条件,另一方面是通过规范法官准入程序,把住法院“门槛”,改变过去存在的不合格人员大量进入法院、担任法官的不正常现象。法官逐级选任能建立起能上能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有利于法官的培养和成长。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论资排辈、终身制等陈规旧习,既能够使优秀的年轻干部尽快走上上级法院审判岗位或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能够使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法官队伍的活力。从基层法院逐级选拔法官到上级法院工作是合理配置审判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这种选拔方式使法官队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法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基层法院广大干部“看到了希望,感到了压力”,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比学赶超、力争上游蔚然成风。法官逐级选拔的程序组织和动员。宜宾中院从基层选任法官工作是在市委领导下开展的,由市委组织部与市中级法院共同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纪委、政法委、人事局和中级法院的领导组成的公选领导组,为法官逐级选任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宜宾中院十分注重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围绕法官逐级选任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引导广大干部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和参与法官选任制度改革。同时,要求基层法院要充分认识法官逐级选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同志参与公开选拔,接受组织挑选,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阻挠。明确选拔条件。首要的是政治条件,法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基本保证,要求报考者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党的事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严守审判纪律,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调查报告《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研究》。其次是学历和工作经历条件,要求报考者应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基础理论扎实,学习(或工作)成绩优良,有一定的审判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再次是年龄条件,报考者除须符合《法官法》规定的年满23周岁的条件外,还应当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以其丰富学识和较高专业水平胜任法官工作。最后,要求报考者身体健康且需具备《法官法》规定的其他条件。科学组织考试。考试分为书面考试和面试两部分。书面考试内容分为公共科目测试和专业科目测试。公共科目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历史及国情国力等知识,考试的重点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业科目内容包括各科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他常用法律、法规。为防止产生泄密和保证考试的公平进行,出卷、印卷、阅卷都在完全封闭状态下进行,严格保密。书面考试结束后,取考试成绩的前5名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应试者的岗位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组织领导和应变能力。精心组织考察。依据笔试和面试成绩总分,每个职位取前两名应试者列为考察对象。各考察组根据各自的考察任务,制定周密的考察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在实施考察过程中,注意工作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做到了“九个必须”:组织意见必须要有;纪检等相关部门必须要到;考察预告必须要贴;考察对象以往的考察材料必须要看;考察对象必须要谈;谈话的面必须要广;考察对象在5年内调换过的工作单位必须要去;个人档案材料必须要查;家庭必须要访。选拔监督。法官逐级选任实行“五公开”:即公开选拔条件,公开选拔职位,公开选拔程序,向本人公开考试成绩,公开选拔结果。在整个公开选拔过程中,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对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公开选拔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都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接受监督。推进法官逐级选任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必须认清形势和坚定信念。法官职业化的目标宏伟而远大,进程艰苦而漫长,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的改革和推行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人民法院的改革只要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只要符合公正与效率的要求,只要符合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就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不断深化,在改革中谋进取,在改革中求发展。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人民法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建设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法官队伍,必须建立一套能够确保司法公正和高效的法官用人和管理机制,而法官逐级选任制度改革是职业化改革的首要环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法官逐级选任的新路子、新方法,坚持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法官逐级选任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法官逐级选任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法官逐级选任改革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否能够在法官逐级选任工作中认真实践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要求。必须争取党委、人大和上级法院的领导、重视和指导。党的领导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法官逐级选任工作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必须坚决反对。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对法院司法工作负有监督的权力,法官的任命和罢免由人大常委会进行,法官逐级选任改革离不了人大的支持。法官职业化改革由上级法院具体指导实施并有计划推进,法官的选任工作应当符合上级法院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法官逐级选任的每一项改革方案从策划酝酿到具体实施,都应主动向党委、人大和上级法院汇报,争取支持,虚心听取意见。

篇6:矛盾纠纷逐级落实工作报告制度

年,我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改善调解工作环境为基础,大力推进“大调解”机制的实体运转,进一步加强队伍和业务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水平,积极发现、掌控、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

根据自治区、xx市政法工作及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大调解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大调解”工作的领导力度。各村、各单位调委会要根据“平安、法治”创建要求,强化组织建设,抓好实体化运作,完善服务内容和功能,提高独立运作能力,把构建大调解格局作为建设平安乡镇的主线,不断健全调解网络,形成与法庭、司法、派出所、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发挥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增强对各种矛盾纠纷的调控能力和驾驭能力。

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

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接访受理、分流、调处、督办各项制度。根据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建立矛盾纠纷逐级分析报告制度。各村调委会要坚持每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镇调委会套挂牌督办;对一般矛盾纠纷,要及时分流,落实责任人离队纠纷苗头或隐患要适时化解,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切实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每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表要于每月24日报送到镇综治办。在重大节日和政治敏感时期要重点排查可能群访、越访的矛盾纠纷,确保全镇社会的安定稳定。

三、持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一是配齐配强镇村两级调委会,要真正将善于做群众工作、有政策法律知识、业务专长和协调组织能量的同志选进调委会。探索设立专业调解员、个人调解工作室等调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的经验。二是着力加强调解员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辟多种培训渠道,切实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镇每季度会安排专门时间对基层调解员进行专题集中培训。(每年最少2次)

四、进一步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引导媒体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我镇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

篇7: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审转复核;启示;价值1审转复核制度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逐级审转复核这一提法,来源于郑秦先生,其具体含义是指每一级都将不属于自己权限的案件主动上报,层层审转,直至有权作出判决的审级批准后才终审。于是,徒刑至督抚,流刑至刑部,死刑至三法司、九卿、皇帝 。也就是说,徒罪以上案件,县衙只能审勘或“拟律”,而无判决之权,案件须层层转报。审转即“审理”和“转报”之意。

在审转复核制度中,除了轻微案件,所有较大的案件都必须逐级上报。根据常规,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初审,都是由县衙来主持。但是,由县衙州县官作出终审判决并执行刑罚的案件,只限于处以笞、杖的的案子。处以笞、杖以上的案件,州县官经过初审之后,只能作出一些建议性的处理意见。再上报上一级机构。

案件经由州县上报至省,由省一级专门执掌司法权的按察使受理。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一般有3—4个,按察使司属于其中一个。按察使的地位比总督和巡抚要低,但从职能上说,按察使分管司法,直接向设在北京的刑部负责。

按察使对于案件的处理意见,经由总督或者巡抚批准。总督或巡抚将这些案件及处理意见汇集,定期向刑部报告。所有更为严重的案件,总督或者巡抚应在接到处理意见之后,随即向刑部转报。对于各省转来的案件,刑部经再次审理,最后最初判决。但对于死刑案件,刑部在作出判决之后,还需要上报“三法司”,再由三法司上报给皇帝,由皇帝等人批准。此时,该死刑判决即正式生效。

各类案件由州、县逐级上报,在一定的时间限制。限期长短,视该案件的轻重程度而定。例如,在直隶发生的普通死刑案件,在6个月之内,将该案件由原来发生地所在的县,报至刑部。这六个月的分配时间为:由州、县报至府,三个月;由府至按察使司,一个月;由按察使司至总督或者巡抚,一个月。由督抚至刑部,一个月。但实际上,这些期限经常被打破。[1]

2中国古代审转复核制度的特点

审转复核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植根于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而萌发的诉讼制度。其内容特点有别于今天或者说是西方模式下的刑事诉讼构造,具体而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审理的机关的同一性。从前面论述可以得知,审转复核制度包括“审理”与“转报”两个方面。在审理方面,审转复核制度下,无论案件性质如何,无论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均有州县一级作出判决,州县以上的机关则不享有案件的初审权,只有对下级上报之后的案件进行再次的审理。对于笞、杖一类的案件,州县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而对判处笞、杖以上的案件则逐级复核。这种在审理机关的相同性明显不同现代刑事诉讼下的管辖分工。而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往往根据案件性质、可能被判处刑罚的轻重以及案件的影响范围来确定司法机关的管辖。[2]

2.2转报程序的主动性。在审转复核制度下,每一级机关都有特定案件的终审权,对于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之外的案件,各级机关采用了主动把其作出拟处理的案件层层上报,直至报送到有终审权的机关作出最终的处理。这样,徒刑至督抚,流刑至刑部,死刑至三法司、九卿、皇帝,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富有体系性的转报程序。这种主动性,与现代刑事诉讼视野下的司法权的被动性也是不同的,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根基原则之一就是不告不理原则,法院对于任何案件的处理,都必须经由合法有效的告诉,类似于转报程序的上诉制度,更是需要检察院抗诉或者被告人的上诉才能有效的启动,中国古代转报程序的主动性也是区别于现代刑事诉讼的被动性为其主要特点。对此制度,日本法学家滋贺秀三曾作出高度评价:

不待当事者的不服申诉,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的制约,通过若干次反复调查的程序以期不发生错案的上述制度,可以称为必要的覆审制。这种制度在帝制中国的历史中渐渐地发达起来,在清朝形成如此慎重以至达到了“繁琐程度的程序”。不禁会令人感叹中国文明的精致性。在一定意义上,或者说从一定的基本观念出发向一定的方向前进这一意义上,应该说这是高度发达的制度。[3]

2.3國家权力的主导型。在现代刑事诉讼程序视野之中,刑事诉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主要目标,一为通过程序进行纵向的权力分配(如管辖制度),二位通过程序建立横向的权利分配(如回避、辩论权利)。现代刑事诉讼的构造更多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来实现的。从而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对抗权力,权利均衡权利,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案件的公正处理。而在审转复核制度中,无疑主要是通过程序进行纵向的权力配置来达到案件公正审理之目的,从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当事人主体权利的分配,从而形成了审转复核程序的进行成为国家权利主导进行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 【美】D.布迪,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

[2] 例如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关于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规定。

篇8: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一、各医疗保健机构须将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任务,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

1、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

2、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

3、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填写和上报系列个案登记卡。

二、开展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做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原始信息登记,及时填写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

1、报告单位: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各医疗保健机构。

2、报告人:各医疗保健机构中负责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3、报表类型及报告内容  工作月报表(表

1、表2):

 表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汇总)表(由妇幼保健机构汇 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总)

报告内容:汇总表1–Ⅰ、1–Ⅱ、1–Ⅲ。

 表1–Ⅰ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由婚前保健机构填写)报告内容:接受婚前保健人数、接受艾滋病咨询人数、接受HIV抗体检测人数及HIV抗体阳性人数。

 表1–Ⅱ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由助产机构填写)报告内容:接受初次产前保健的孕妇数、接受艾滋病咨询孕妇数、接受HIV抗体检测孕妇数及HIV抗体阳性孕妇数等。住院分娩产妇数、孕期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产妇数、仅产时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产妇数、HIV抗体阳性产妇等。

 表1–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由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填写)

报告内容:非住院分娩产妇数、孕期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产妇数、仅产时接受HIV抗体检测产妇数、HIV抗体阳性产妇数、非住院分娩活产数等。 表2 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汇总)表(由妇幼保健机构汇总)

报告内容:汇总表2–Ⅰ、2–Ⅱ。

 表2–Ⅰ 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由助产机构填写)报告内容:孕期接受初次产前保健的孕妇数、接受梅毒检测孕妇数及感染数、接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孕妇数及检测阳性数等。住院分娩孕妇中孕期和仅产时接受梅毒检测产妇数、梅毒感染产妇总数及所娩活产数,孕期和仅产时接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产妇数、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产妇总数及 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所娩活产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儿童数等。

 表2–Ⅱ 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由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填写)

报告内容:接受梅毒检测产妇数、梅毒感染产妇数及所娩活产数、接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产妇数、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产妇数及所娩活产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儿童数等。 个案登记卡(表

3、表4):

 表3–Ⅰ、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保密)报告内容:基本人口学状况,感染时期、感染途径及相关危险行为等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情况,丈夫/性伴基本人口学状况、感染状态等情况,本次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等。

 表3–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保密)报告内容:本次妊娠、孕产期保健及分娩情况,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孕产妇肝、肾功能、血常规、病情程度、免疫状态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等相关检测情况,新生婴儿出生及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情况等。 表3–Ⅲ、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保密)报告内容:HIV感染产妇(妇女)随访、存活、避孕及转介服务情况,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生长发育、喂养、预防接种及艾滋病检测等情况。 表4–Ⅰ、梅毒感染孕产妇登记卡(保密)

报告内容:梅毒感染孕产妇基本人口学状况,诊断梅毒感染时期、感染途径及相关危险行为等,丈夫/性伴梅毒检测情况,感染孕产妇诊断方法等  表4–II、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保密)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信息逐级上报制度

报告内容:本次妊娠、孕产期保健及分娩情况,梅毒感染孕产妇药物应用情况,孕产妇分娩前或孕晚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情况、所生婴儿出生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情况,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梅毒检测结果及诊断依据、接受预防性治疗和先天梅毒治疗的情况等。

三、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月报制。各医疗保健机构务必按照市《实施方案》要求及时、逐级上报项目有关信息数据。

 工作月报表信息数据汇总为上个月25日至本月25日。

篇9: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是揭示和消除事故隐患、交流经验、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为此,石家庄皇冠维多利亚大酒店有限公司特制定安全检查整改制度如下:

一、安全检查制度

1、一般性安全检查: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主要是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技术情况、工业卫生情况,为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全公司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车间安全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班组至少每周一次;个人每天工作前至少检查一次;安全员应经常性巡回检查;夜间由值班人员检查。

2、专业安全检查:由安全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机械、电器进行检查,调查了解专业性安全问题的技术状况,每年至少二次。

3、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季节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如防暑降温、防冻保暖、防雨防涝、防雷雨等工作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

4、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消防、治安保卫、文明生产等工作进行综合检查,为防止节假日前后员工纪律松懈,进行遵章守纪检查,以及对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思想:主要是检查企业有关领导和员工对劳动安全的认识,领导是否真正做到关心员工的安全健康,员工是否人人关心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是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2、查制度:查安全制度的建立、建全和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3、查管理:检查企业各级领导是否把安全工作摆到议事日程,检查“三同时”的落实情况,查安全网络是否健全,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教育制度的执行情况。

4、查事故隐患:主要是深入生产现埸,检查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劳动保护的要求,对于事故隐患狠抓整改,做到“三定四不推”。(定整改负责人,定措施办法,定整改时间,凡是自已能解决的,班组不推给车间,车间不推给公司,公司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上级。)

5、查事故处理: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没有按照“三不放过的要求处理的事故,要重新严肃处理,从中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三不放过原则:a、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b、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c、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二、整改制度

在检查过程中不论发现不安全事故或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要加以认真整改,整改过程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1、要充分了解生产及工作系统情况,包括工作程序、各种重要参数、作业情况、必要时画出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

2、调查事故:在过去事故实例和有关事故统计基础上,尽量广泛地调查所能预想到的事故,即已发生的事故,未遂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3、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包括机械故障、设备故障、操作者的失误、管理和指挥错误、环境因素等,尽量查清原因和影响。

4、制定整改措施:一般由安全检查小组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制定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整改措施时,可聘请专业人员参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措施中要写明整改内容、整改时间、整改负责人等。

5、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对整改项目要进行跟踪检查、效果验证,检查完成的情况,检查效果巩固的情况。

篇10:企业逐级管理制度

(一)任务与要求

1、任务: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检查方式:日常检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

3、检查必须制定计划、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二)检查形式与内容

企业建立班组检查、车间检查、分厂检查、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检查、总部领导带队重点检查和群众性的检查等分级分类检查和问题整改制度。通过检查及时消除违章,清除隐患;对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制定出防范措施,并订出整改计划,限期解决。

1、日常检查分岗位工人自查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生产工人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检查。

2、专业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主管领导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内容主要是对锅炉及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安全装置、特种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及消防设施、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工作。

3、季节性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暖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煤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4、综合检查分为厂、车间、班组三级,分别由主管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组织有关科室、车间以及班组人员进行检查。厂级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车间级每月不少于一次,班组(工段)级每周一次。检查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各类事故隐患等

5、各种检查均应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按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

(三)隐患整改

1、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三不推”(凡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工段,凡工段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凡车间能整改的不推给厂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2、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其内容有:隐患内容、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由主管安全的厂长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部门负责人签收后按期实施整改。

3、对因物质和技术原因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上一篇:支部党员大会内容纪要下一篇:老舍《草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