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2024-07-1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育行政 | 文件专区 | 德育教育 | 教学研究 | 信息技术

| 招生考试 | 队伍建设 | | 职成教育 | 安全教育 | 学校文化 | 家校互动 | 党建园地 | 教育督导 | 资源下载

| 贫困救助 | 在线留言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网络 点击数:422 更新时间:2008-10-6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因此,教师要摆脱重知识传授、灌输,轻教法、学法、能力的指导,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在当前要强调“乐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乐园式”教学要通过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搜寻、制作素材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泼、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的情境还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盟,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们逐渐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一、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二、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伸、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游戏就好比一块美味的蛋糕,充满了诱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就要利用这块蛋糕的,不仅让它“美味”,还要让它有“营养”。在设计游戏(或网络视频)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游戏找到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要在游戏中多设计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就要让这个游戏设计的富有挑战性。

三、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四、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但在此时学生可能会乐而忘返。教师如果在课结束前进一步做到评价激励,就能把学生的情绪引向远方、引向未来。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因为学生通过电脑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欣赏到别人的作品,所以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五、在网络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题目: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综述:

1、《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24时计时法这一单元中的综合练习课。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的学习是在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2、这节课就它的知识性质分类而言,应属于问题知识,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就要能够让学生设疑思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情境的设置上,我安排了一个很自由、又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帮助外国小朋友设计在北京一天的行程安排。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学生很容易,也很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很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年龄很难胜任这样一项任务,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有意增加了拼图游戏这个小插曲,并在后面的设计行程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3、在信息媒体方面,综合运用flash和网页技术,提供了其它媒体和手段很难代替的丰富资源;给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究创造了更为理想的操作性平台。用Flash制作一个小动画,首先满足学生喜欢卡通动画的特点;其次在网页中插入的flash拼图游戏,又再次满足学生喜欢电脑游戏的特点;而这些卡通和游戏又恰好是学生在设计行程安排时的一些必要资源,因此不仅学生乐于参与,还把多媒体资源加以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题,教师则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使每位学生的优质潜能得以有效发挥。

教学模式流程图(方框图):

开始

在网页中插播flash动画——引出要用到的24时计时法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通过拼图游戏复习、巩固24时计时法的知识—→教师个别辅导

提交统计拼图的结果——同时引出下一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情境

在网页上进行行程安排的设计 为学生提供多样性资源—→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间相互浏览不同的设计方案——体会什么样的安排叫做合理安排

教师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师生、生生间开展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题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重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信息环境及媒体网页(插有flash动画和小游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Flash 动画引入:明明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数学,平时经常和当数学老师的爸爸一起探讨数学问题。这天爸爸邀明明一起玩个电脑拼图的游戏,你们想一起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吗?

拼图游戏结束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北京几个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

Flash动画继续:爸爸的学校要来几位外国的小客人,爸爸平时总是带明明去玩;这次爸爸想考验考验明明能不能带着别人去玩?你们愿意给明明帮帮忙吗?

设计完的小组可以通过点击提交按扭,传到教师机上,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组的情况,并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有力的辅导。

设计比较合理的小组向其他小组介绍,并说明理由。说说你回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拼图游戏。如果从图形上看不出来,可以通过点击单块拼图查看上面的24时记时法是大图上的哪个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这两块就对应。前10名拼完的同学可以有奖励。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拖动景点图片和输入时间,来完成行程安排

学生提交设计好的形成安排。

学生介绍设计方案。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电脑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后面学习活动的资料。

学生玩的同时还能复习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为学生后面设计行程安排创设了情境。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学会和同学沟通。

教育科研录入:jysxjlwt 责任编辑:jysxjlwt 上一篇教育科研: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

下一篇教育科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教育科研

我县教育学会 教研室荣获2„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

高考英语复习与应试策略

高考前良好心理状态调整策„

增强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

陕西省2010年新高考方案主„

丹教研字[2009]13号丹凤县„

商洛市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

如何上好物理专题复习课

在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

丹凤县小学教学质量中部崛„

基础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暨“„

关于全面开展学困生教育实„

丹凤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实„ 丹凤县2009年素质化课堂教„ [组图]铁中以整顿“三风”„ [组图]铁峪铺中学抢先召开„

实施有效教学管理 落实有„

县教研室注重发挥对基层学„

丹凤县幼儿园积极开展教师„

没有相关教育科研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课程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

陕西教育网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陕西教研网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陕西教育在线陕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商洛教育网商洛信息港丹凤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名校试卷网中学生学习库101远程教育网

商州教育网山阳教育网洛南教育网商南教育信息网镇安教育网柞水教育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主办:商洛市丹凤县教育局 信箱:df88861@126.com 地址:商洛市丹凤县北新街38号 电话:0914-3388861 3322675 建议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篇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论证报告

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 朱玲

一、选题解读

(一)概念的界定:

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教本、校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学科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对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同事反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部分的内容难教,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难把握,即使能勉强把课上下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我们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3、实际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所在的大桥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而农村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到城市里去,知识面相对狭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综上所述,对于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4、小班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大丰的小班化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而我们大桥小学,也是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理论依据: 1、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中都有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科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重要。

3、“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探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必要。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将立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探索一般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模式,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与成果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上的现实困境,本课题将深入揭示造成这种困境的本质,提出贴合教学实际的相应对策。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为解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途径。让我们一起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到生活中去。数学的教学的目标,要使农村小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上好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3、有利于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教学。“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所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可以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打下基础 这一选题的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些贴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访谈、教研等活动,也将和全校老师一起探讨,这就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必将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创新

这一选题的研究,我打算采用分层研究的方法,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所以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类型和内容,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三、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美国的慕尔等人的推动下,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2、1980年,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行动的议程--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2000春季版的《学校数学原理与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教育应当与促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3、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其经验都是由“做”和活动中的得来的。

4、日本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颁发了《学习指导纲要》,1998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力求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5、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中,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他们也注意到,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数学活动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不同,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有效的发展,因此用词语“活动”代替了“实践”,揭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践对教学的方法论意义,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教学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导。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人对国外教学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素质教学的提出,我国在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 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1、1995年10月起,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深圳南油小学、青岛嘉峪学校、成都实验小学和太港第五小学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展了“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2、2011年推出数学新版课程标准,之后各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有很多,查阅这些资料,我发现,现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几个方面。

四、选题的假设

1、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不足 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 活动方式单一,形式化; 评价体系单调; „„

2、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学科性、生成性 „„

3、探索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l)构建了一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然,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2)形成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

4、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实

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素材,选择适当的时间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实践活动。

(2)开展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3)结合教学内容本身,在课堂上渗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实践活动因素,成为主动的实践活动的开发者。

五、选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2、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教学摸式

4、开发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和内容

5、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素质的研究

2、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

3、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

4、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5、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6、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六、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1、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进行查阅;

2、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阅读相关文章;

3、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利用好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源,阅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二)观察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准备通过走进课堂,听各学段老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方式,观察他们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的环境等等,从而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参与学校数学教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领导和老师,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学习他们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修正、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和发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方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方案。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走访附近农村小学,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情况,总结已有经验,选取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1月)

制定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围绕课题选择方法开展研究,和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换意见,交流研究进展,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认真执行。

(三)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汇总、整理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肯定成功,找出不足,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好后一轮的研究的准备工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案例

将研究组成员的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二)相关论文

1、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

2、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拥有优秀的课题科研团队

我的课题组成员中,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李春兰老师是大丰市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学校的教研组长,我和浦媛媛老师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新教师,理论知识与科研观念比较新,朱丽华老师和杨应存老师都是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我本人和李春兰老师,在去年大丰市的青年教师

基本功大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二)课题研究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这个选题,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我们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为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对教育科研有自己的心得,积累的一定的研究经验。在研究之前,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农村小学,通过观察和交流,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这个课题的实际经验,对我们后面开展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长:朱玲

分工:全面负责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组成员:

朱丽华 分工:负责第一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浦媛媛 分工:负责第二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李春兰 分工:负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分析整理 杨应存

篇3:优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重探究,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 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 对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因而,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提倡“做中学”。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 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看一看, 摆一摆》时, 把小学生们带进一个奇妙的小棒世界:只知道用小棒来帮助计数和计算, 却不知原来细细的小棒还是“图形设计师”———可以拼搭形式各异的图形。于是, 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便由此展开了。整节课, 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加深对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用乘法去解决实际中的计数问题,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充分将摆小棒的过程与乘法紧密联结, 使学生知道小棒总数可以用“每个图形边数×图形个数=公共边数”来得到, 这一提升概括, 进一步体现了乘法的实际运用价值, 实现了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反思、去体验的目标。

二、重活动体验, 形成应用意识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综合与运用学习”不仅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和探索, 也可表现为课外实践活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活动。如, 五年级的《球的反弹高度》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一定价值的结论, 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价值。因此, 这节课就不能是常规课, 而应安排在室外进行。在操场上分组进行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测量有关数据, 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的数学课, 走出教室学数学, 新颖而有趣, 动手又动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如, 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一走, 量一量, 通过测量, 学生知道了操场上的环行跑道大约是200米 (378步) 。也就是说1千米的距离相当于环行跑道的5圈。也知道了:从校门到班级的两个来回;从班级到学生食堂大约有80米 (267步) , 1000米就是相当于从班级到学生食堂的6个来回多一点;从班级到体育办公室大约有100米 (178步) , 1000米大约是从班级到体育办公室的5个来回……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感知了1千米到底有多远。

三、重操作引探, 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探究意愿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活动, 建立概念, 发现规律, 启迪思维, 从而感悟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五年级的《奇妙的图形密铺》, 融知识与活动于一体, 趣味与韵味俱全。让学生的知识在活动中增强, 在拼贴中拓展, 在设计中升华。因此, 本次活动安排在教室内师生互动开展, 让智慧游走于指尖, 用双手“铺”出学问来。教师的手———不露声色的引导;学生的手———趣味盎然的探究。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过“铺”过程中初步认识图形密铺, 并开展用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活动, “铺”出来的数学培养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学科整合, 发展实践能力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 建立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例如, 五年级的《数字与信息》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字编码及意义, 拓展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与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 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 发展实践能力。教材安排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四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教师、学生课前抽查非常多, 如特殊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些涉及到了某些方面的专业术语, 学生调查难度比较大。为此可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广泛性, 教师带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预先设置的课件来实施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重组后, 安排“比一比”“学一学”“做一做”“玩一玩”等环节。网上教学, 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既有教师引导为主的环节, 也有学生自主查询的环节;有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也有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学生无论是情感态度, 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获得了发展。这样, 把数学的应用和网络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活动中, 学生感受到网络中也有数学, 利用网络也可以解决问题等。

五、重调查拓展,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篇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教材要回归生活,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学不再是一些刻板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灵活的数学,体现数学应有的价值。那么怎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笔者认为: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实践活动目标。

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美术、思品、生活常识等内容,但它的落脚点终究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阶段目标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数学课程同其它学科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二、紧扣学生生活,挖掘活动课程资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负数》时,我先出示情境图:中央气象台2016年1月21日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出相反意义的量,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意义相反的事物,如收入和支出、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赚和亏等等,有了初步体验再建立概念学习正负数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正负数。课后学生从报纸上、商品包装袋等多处找到了正负数,并讨论理解其中的含义。三、注重实践应用,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重视单一知识的教学,老师为了使自己讲得透、学生数学题做得好,经常会把自己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套用,学久而久之,学生学到的是呆板僵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如果换一种方式,有些知识完全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去体验学习。如我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先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它们分别在这个城市的什么位置,并说说自己辨别方向的方法。其实每个城市的地名总含有一些方位名称,如兰州的南山路、北滨河、东站、西固等,学生对这些地名是熟悉的,很容易确定一个城市的大概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再让学生学习利用太阳东升西落、江河水流向、指南針等辨认方向。之后让学生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最后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校园平面图,课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房子或者自己房间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学生自己探索得来的总是让他们那么兴奋,用起来也那么有趣,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很多的,可以说无处不有,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足学生实践展示的机会。

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践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8页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折扣问题时,对于折扣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多少有所接触,经常看到商场有各种的促销方式。但学生的认识还只是被动的生活经验,课后学生会计算打折问题并都能理解打折是便宜了,但真正对折扣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在教学本节内容后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打折促销方式,了解每种促销方式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哪种更合算?学生的学习成果令我喜出望外,他们了解到商场有各种各样的打折方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到底便宜了多少钱?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于是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了商场目前打折促销大概归结有以下几种:

1、直接打折:这种消费明明白白,商品打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就是用原价×折扣率。

2、满百送……宣传海报上写着“满100送100”这种情况是打几折呢?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实际上是用100元买了200元的商品,就是100÷200=50%,即打五折。那么是不是“满100送100”就是大五折呢?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名顾客消费198元,因为是“满”百送百,所以只能送100元,相当于可以用198元买298元的商品,也就是原价298元,现价198元,198÷298 66.4%即打6.6折。

3、满百减……满百减若干元,也是商家常用的方式。例如“满200减40是”就是满200元减去40元。如果一名顾客消费199元,可是一分钱的优惠也得不到。如果一名顾客消费正好是200元,只需交160元,即原价200元现价160元,160÷200=80%,即打八折。

4、买几送几:买几送几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例如:一种商品“买四送一”,就是用4件商品的价钱买到了5件商品,4÷5=80%,即打八折。

通过计算学生明白了各种打折到底是享受了多少优惠,求出实际消费的钱数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这样才算出真正的折扣,不能被商家宣传的表面现象迷惑,通过对折扣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理性消费的能力。

之后以名为“小小购物员”,将学生分组按照“购物员”到“市场”上购买商品,学生在买与卖,收款与付款的过程中,体验合理购物、理性消费。这种开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主动解决了问题。

五、放手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同时也给予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六年级上册学习统计图时,我让学生算一算当月的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以及各收入支出占总收入支出的百分比,然后绘制扇形统计图。对六年级的活动实践课《节约用水》、《确定起跑线》、《生活与百分数》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5: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摘 要】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主动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转变,数学课程活动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综合与实践”为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他们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式发展,为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发策略;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0-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和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于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从中不难解析,这是一种学生积累经验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整实践”则是它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活动课程有名无实,策略运用缺乏灵活性,实践经验积累肤浅,主动合作不够深入等。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把握问题设计,明确活动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是有组织、有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一项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让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行为主线。以苏教版五下“球的反弹高度”教学为例。执教者创设了“高球落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后会提出如下问题:①球在落地后为什么会反弹呢?②它能连续反弹多少次呢?③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④大球与小球反弹的情况会是一样吗?⑤篮球与排球下落的速度会相同吗?首先,师生双方共同从上述问题中选择③和⑤来准备实验;然后,按照“自愿为主、优化配置”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接着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做好认真观察;再让他们用不同类型的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经过思考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认真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属性特点。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不仅认真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而且要随着内容和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中,可如下设计:让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用一根绳子围成任意图形,接着组内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如何量才是最方便呢?”此类合作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组内成员围成了不同图形,并且对不同图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求同,并以此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考情趣,从中发现,无论围成的形状如何变化,绳子的周长是固定不变的。再如“一亿有多大”:30层的高楼大约有100米,如果把总数一亿的1元硬币叠加起来,它会比30层楼房还高吗?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首先猜一猜“一亿元硬币叠加起来能有多高”,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推算,从而得出了“高度约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这种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手口脑并用,是积极有效的。

三、善于启发引思,发展能力素养

设置小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的能力,为其参与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比如“数字和信息”活动,有教师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既有本地也有外地的),然后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教师启发他们:①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有什么相同部分呢?(以出生日期比较)②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前六位数字有什么主要特征?那么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反映了什么信息?”(以课前收集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并巧借多媒体启发学生)③想一想“身份证号码中还能反映什么信息?”(如男女性别)④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若要为本校学生编号,应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经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等能力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信念,激励个性张扬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他们的学习地位是公正平等的,绝对不容任何偏废。换言之,在小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应存在个性张扬的空间。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本着“包容大度、众生平等”的指导思想,努力创设各类途径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亮出风采,又能张扬个性。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更要激励对待、关爱有加,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持续渐进效应。比如分小组实践活动,负责协调的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任命,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由组员民主推选,最好是“轮流坐庄”而不搞“长期制”。在最后的集体交流总结环节,作为代表本组的中心发言人也要不偏不倚、“循环轮值”。当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作出适当的补充。如此而为,既可培养独立意识,又能讲求合作精神。

五、坚持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努力追求“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以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自我创新、自主完善的能力。如教学“巧铺地砖”实践活动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特地为他安排了长4米、宽3米的小书房。现想铺上正方形地砖,请根据有关规格和价目表为小明设计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面对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可暂不插手评价,而应激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对照并评价选优。只有在学生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本着激励引导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留有空间,并拓展潜能。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要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种类型的课型,力求运用丰富多元的策略,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晋城第一小学

郝晓聪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

(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

(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

(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创设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1、创设生活情景,体验数学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作为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参与探究学习的欲望,主动投身于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创设问题情景,感悟数学信息。

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而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整理数学信息,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构成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过程中,感悟数学信息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相遇问题》,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影、声、图、文一体的功能,将两车分别从宜昌和武汉两地相对、同时、不同时行驶,相遇、不相遇等情景动态展示,曲线图相应反映出路程,每种情景让学生在直观接受数学信息后,迅速参与分析整理,抓住相关数学信息,提出自我思考的数学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创设情景主线,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内驱力,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产生对数学问题的顿悟。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要以能体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为主线,贯穿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始终,从而引发学生一贯而终去主动积极思维和探求。例如《相遇问题》,教师以两位同学上学、放学、上公园游玩等情景为主线,利用课件将人物动态画面、生动儿童语言、打电话等情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促使学生兴趣持续旺盛、思维保持最佳状态、依据不同情景独立思考、主动去探究发现解决一个又一个层层递进的数学链接,充分调动了学生情绪,激活了学生思维。

三、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教材第七单元“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

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 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篇7: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宁乡县巷子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对于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它强调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好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关键字:数学课堂;数学实践活动设想;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实践活动既不是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而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学生身边的数学,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农村小学学生的见识和生活经验缺少,开展好数学实践活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进一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的教学顺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要上好实践活动课不是件易事。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学习和领悟本内容的教学意义、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得失。作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多为

教师提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它的作用。教学比赛和研讨课、观摩课。使教师能尽快认识理解应用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三、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

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还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内容例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由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等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可以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确定位置后可以绘制上学路线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开展“你的房间有多大”的活动。这些内容有的虽然教材中没有单独安排,但配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设计并开展活动,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践和运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本地化、农村化的实践活动内容基地

农村的孩子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花草树木、种菜、放牛、放羊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只要每位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

能发现适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地学生。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确定上学路线”可以改为“制作上学的路线图”;比如六年级上册的“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改为“你知道家里每年烧多少柴吗?”如果以上所改动过的课题还不是当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再改动,只要教师能围绕该课题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行。其实农村的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

五、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

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尽一份力,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农村小学学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的胆小、不擅言语,我希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娟;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8期

2、包旭连;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5期

3、《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学教师小本研修教材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5、秋游费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010(11)

篇8: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的目的来看,它致力于为每位学生的综合实践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实际中,很多教师没有对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就算重视了,但又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怎样结合数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注重实践的过程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设计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格外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创设情境,为开展探究活动打好基础。教师在设计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后,结合主题内容创设活动的情境,引导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让他们结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必要的实践活动结论。

(二)设计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主题入手,设计好可操作性强的探究主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从不同的角度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并要求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更多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包括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

例如,要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这涉及的不仅仅是体积的测量,还蕴含数学学科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则与物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时,可将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体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通过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到足球场看球赛,进场票价为:大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24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5名教师和53名学生看球赛,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这样的综合实践问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如何思考,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方案,以及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其中蕴含着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精心组织每个活动环节,注重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如何设计主题,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又应如何引导,做好每个细节问题,这考验的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结合具体活动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实现这样的预期教学目标,才能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具体组织活动时,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要提倡民主,尊重个性,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活动。总之,要结合主题设计的具体情况,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上一篇:提高工作执行力下一篇:督导档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