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2024-07-25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精选11篇)

篇1: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渠桥二中 郑德金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5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5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在渠桥二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8或9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D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4或5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2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2)表达交流(3)善于倾听(4)动手实践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

篇2: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段必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感知,再发现的教学。所谓“二五双十”课堂模式就是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二十五分钟(分组讨论,每组6至10人),教师精讲十分钟(不含点评),巩固练习十分钟。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整节课教师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讲,我在教学中亲身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倦怠,提不起兴趣,参与课堂极少。而新课改下的“二五双十”,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设置情景,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之间展示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热情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我认为营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表现学生的机会要多。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几乎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本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

二、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及时点拨,师生“互动” 学生思维的活动是开放的,多维的,甚至有些时候是天马行空的。老师应多表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方向,及时点拨,使得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在有序、有节、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三、鼓励学生相互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总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整节课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篇3: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一、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对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一系列数学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职场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说, 数学并非无用, 而是无处不用, 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知, 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魅力, 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语文相比, 缺乏情节和趣味, 知识具有逻辑性但没有趣味性, 抽象乏味。学生入门还好, 如果没有进入其中, 学习起来是很痛苦的。见于数学这种特殊性, 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高效课堂, 提起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 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 不是只靠大道理能实现的, 关键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 由衷地喜欢数学, 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没有师生的交流便没有高效的数学课堂, 而这种交流是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的。信任、平等、尊敬是这种关系的基础, 关键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师生情谊的交流。师生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一种被尊重, 被信任的环境中轻松学习, 心理负担变轻, 效果自然就好。在这样的气氛中, 老师乐意教, 学生乐意学, 课堂气氛轻松, 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让学生尊敬自己, 才会使他们信服你,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例如在进行数轴的教学时, 我顺便给学生讲自己小时候学习自然数时的趣事, 怎么在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中, 掌握了自然数。如今你们要学习数轴, 能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这样的课前谈话中, 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距离是这么近, 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 和老师也亲近起来, 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四、抓住学生心理促进高效课堂

中学生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 愿意接受新事物, 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 但是不求甚解, 浅尝则止, 这需要教师积极的诱导, 精心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爱。比如一些马虎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 对问题表述时语言概括不全面等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纠正, 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提醒学生, 使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心重, 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 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提起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发表见解, 说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 我针对学生易马虎的特点, 特意设置了一些错误现象, 让学生挑毛病, 学生针对自己的心理, 边挑边思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五、分层设置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和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受教育背景和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智商高, 有的智商低, 有的基础好, 有的基础差, 因此分层教学, 分层搭配学习小组, 对于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优势。按照数学基础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设置不同的问题, 对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目标, 基础稍差的学生也在成功中体会到了自信的快乐。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 也是新课改中提倡个性化学习的一种体现, 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让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满足, 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例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和》这节时, 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我把学生分几个小组, 每小组5个人, 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出发, 让学生自己解决。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一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 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老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探究, 从而得出结论, 完成学习任务。

篇4: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心得

我省开展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对数学教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一、巧妙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记得有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我在导入新课时,往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借助一些浅显易懂的生活现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当然,每一次设计导入语时,都要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要让破镜重圆”,学生一听炸开了锅,破镜还能重圆?这样,学生是怀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去探究新知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带着学生的好奇心,我说出了问题情境。“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就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从生活实际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引出要讲授的知识。整节课学生都很好奇,都在积极的思考、讨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直到问题解决以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哦,老师说的原来是这样啊,”。还有同学在总结时说:“原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竟然能够和三角形的全等联系起来,数学果真是神奇”。同时,通过以上方法的引入,还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三、点缀趣味,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而新教材在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很好的钻研教材中的每个环节,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

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四、引导探索,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能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

五、课堂小结,必不可少

课堂小结,不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扮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而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的宗旨。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篇5: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本期全市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何谓“高效课堂”?通过学习与探讨,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自己本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情境创设常从下面一些方面入手: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增加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怎样栽一排笔直的小树,电线铁塔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做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等等。

篇6: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体会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需要发挥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十分有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帮差优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对于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提出一定的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及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鼓励其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耐心地劝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并取消其所在小组的优秀小组竞争资格一周,激励其奋发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为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潜心钻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地创造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篇7: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河北镇九年制学校

段小明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是每一位教师的努力目标,也成为当前提升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初中数学课堂更是亟待快速变革,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几点体会:一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二是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三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四是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诚然,高效课堂教学地研究最终必然会出现许多成熟的模式、方法,但首先必须要做好更新观念,明确思路,切实探索,不断总结,最终达到成熟完善。

关键词:高效 课堂 实施 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追求单位时间内促进全体学生轻松愉悦、快速高质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它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品质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由驾驭、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全程、高效、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没有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大幅提升。

经过前期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1、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高效课堂”追求师生平等合作、轻松参与、积极展示,这就需要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旦建立,教师善意地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内心抵触,影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开展。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朝夕之功,要求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聊天、谈心、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学生处于这种和谐的、平等的学习氛围之中,定会乐于融入“高效课堂”活动之中。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备课不是简单地抄写,目前教师手边充斥着各种琳琅满目的教案资料,并被冠以各种“最优”之名,静心思考不难发现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的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考虑学情、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要让每个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愿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比备教材更加重要。“高效课堂”中学生手中拿到的学习资料直接确定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那这些学习资料必须是教师在深思熟虑后拿出的最优化的东西,提前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否则出现缺失也是难以弥补的。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如教学《打折销售》,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商家一定会专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卖价-成本价。

2、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教具,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再变动教具,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直观设计,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运用媒体手段教学。

(1)一堂课只有45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函数的教学;例如要理解“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4、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总之,要经营好一个课堂,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学习,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老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会逐渐高效起来。参考文献:

1、闫生厚 陇县“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推广工程资料汇编,2011

篇8: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首先要追根溯源。现在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首先教师的“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包括教材的整合、课堂情境设置、教学反馈评价及教师自身的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填鸭式”教学多、学生自己思考练习的时间少 等, 这是制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自觉性各不相同等原因使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预设味过重,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 课堂过于围着学生打转, 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应竭力避免的。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1.透彻理解教材

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 而是要“用教材教”, 真正高效的课堂, 需要教师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首先, 理清教材中每一个内容领域的编排意图, 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其所属单元或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其次, 应学会推敲细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 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话。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把教材钻研得越深, 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 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 高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并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 发现数学的奥秘。

3.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 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比如, 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 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货物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 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 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 进价、标价、售价、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4.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节省上课板书时间, 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 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了增加课堂练习量, 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 致使课堂出现“纸条到处贴, 黑板到处挂”的现象。如初一《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 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 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 但大部分内容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 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 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 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 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优化了教师的“教”, 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9: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

【关键词】引导;高效;导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在大力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那么如何使教师引导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随着“问题引导教学法”在我校的全面实施和推行,即以问题为中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学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教师或学生或小组的点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是在讲解新知识,还是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都会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阶段。课堂导入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整个教学的定位随其定位而定位。往往可以把课堂气氛、学习气氛引导到好的方面,从而产生好的效果,教师授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巩固了原有知识,更好的传授新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抽象,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灵活。一堂课中一个好的导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充满了激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显示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只重视了教学内容,对课前的导入忽视了;有的教师虽然注重课前的导入,但是形式和内容单一,甚至与本节课的教学毫不相干,长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了。教师应精心安排新课程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

比如在《相反数》这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5,+2,+5,-2分成两组。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基本上都没有啥难度,得到了将我将-5、-2分在一组,将+5、+2分为另一组。理由: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教师作了点评:就是将符号相同的放在一组。有同学提到这样的问题:将-5,+5分在一组,将-2,+2分为另一组。期待的问题学生说出来了。教师点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从而分成了这样的两组,对吗?学生采取相应的回答。教师点评:是因为符号后面的数相同,所以可以把他们放在一组。教师强调:符号后面的数相同,才放到了一起。这样的导入,学生在对非常简单的问题中,将本节课的相反数的实质,作了学习和掌握。这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寻找有意义的问题中进行了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中、探索中、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堂教师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获得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的经验的主要阵地。“问题引导教学法”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享受解答问题的乐趣,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总是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探索的结果、自己研究的结论等,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的更深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积极和发展的心理需求,设计有效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注重渗透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理念,当今世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许多发明研究和创作等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能充分的思考他人的思维和方式,这种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弥补自己知识和思维上的缺陷,取长补短,从而扩大自己的数学思维,会产生一个人难以想到的新主意、新思路,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反数的概念。学生自主思考,自己不能更好的说出相反数的概念,教师示意学生讨论。学生提出:“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教师有引导学生:关于相反数,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提问:为什么说“互为相反数”?教师又提倡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探究0的相反数时,提到:那么认为零有相反数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学生又陷入了思考和探究中。学生提出:0的相反数是0。教师引导:+0和-0的关系,比如说水位不涨也不降时,也可以说涨了0米,或说降了0米。所以+0=-0=0,+0的相反数-0,0的相反数就是0。教师提出:0的相反数是0。

教师这种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采用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学习中,本节课的学生虽然不仅知其然,但是知其所以然,把基础知识理解更深、记得更牢、用得更活,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问题的引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既让学生巩固了基础,有让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在这节课中,老师通过问题的导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小组成员一起探究,一起钻研,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够探索的知识,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自己能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整正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探索”出来的,从而体会到成功、进步和收获。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的知识点分层设计成问题,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北生.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数学学习与研究[J]:2016(3).

[2]方兴杰.浅谈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中国校外教育[J]:2016(2).

篇10: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浅析

 

文刘宇飞 金凤仙

摘 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设立,是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转化,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规划。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必然要求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环境、教学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了建立高效课堂的几个新尝试,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尝试;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的环境下,数学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于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其实,在当前情况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只有发挥教育行为两端的向心力,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原则

1.学以至上的原则

学以至上,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这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个改革,那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为指标的教学方式。学以至上,更强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核心。

2.科学设计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海量的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发挥的效率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和反感。()在新的高效课堂目标的支持之下,通过传统的教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来重新做课程的规划。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规律,尊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设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尝试

目前的初中学生主要从“90后”向“00后”发展,其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轻化、自我为中心,在行事风格方面喜欢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在新的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鼓励式教学等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授课中来。

2.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的建立

高效课堂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打破了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格局。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们看来可能会不习惯、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从旧有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有必要专门针对当前的课堂环境和课堂规范、氛围进行重新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新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渲染下,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这对于推动高效课堂的迅速建成有良好的作用。

3.教学资源的侧重和整合

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意义上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质疑,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规划。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成功,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倾斜,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各项条件,以保障高效课堂以最理想的方式落实。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其意义重大,其需要做出的突破也非常多。学校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之下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在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尝试探索空间,尽量保证高效课堂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可能会存在不足和缺陷,对此学校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给予整合调整的空间,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所收获,有所验证。

参考文献:

[1]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8)。

[2]杨财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11)。

篇1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2007年3月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3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按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扎实有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吹来了缕缕春风。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执行国家“减负”要求,推行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空间和健康的学习心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1)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本位”,带来许多弊端。一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二是以教师为本位。“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是以教案为本位。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忽视基础,追求所谓的“创新”,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作秀”。课堂上热闹的讨论替代了学生心灵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媒体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追求所谓的新奇、花俏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弃了扎扎实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种“创新”已经渐渐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新杀手。(3)多次、重复、低效的习题训练极大地挫伤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的重复练习,课堂上练,课后练,周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不断地考与练,使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头脑灵活,但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课堂上满足于一知半解;家庭环境优越,依赖性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课堂效率低,学生家长都忙于做生意,或在工厂加班加点,对学生的督促少。根据这些情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作如下界定: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新课程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4、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的各环节中,体现有效、高效。如有效地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与倾听、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关注交往与沟通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倡导教师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研究相结合,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总结、反思、提高,以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构建生态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对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的心理反应,给每一个学生一片阳光。努力使课堂成为充满创意、充满激情的生态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课堂。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问题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培育科研型教师。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促进教师的个人研究,让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专家对“新教材”的内容、观点与思想的理解,通过与大师对话,思维的相互碰撞,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合作,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

3、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不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4、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一方面,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激励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发展性评价目标。如评价的活动方式由单向转变为交互;评价的标准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等。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建立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促进师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成效

1.组建课题研究网络,确立研究成员,撰写子课题方案。

在学校的主课题确立以后,首先确立有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殷立明为课题主持人,教科室陶建萍主任为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其次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解读课题研究方案,招募课题研究员,并通过教研组长向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发动,确立了课题主要研究成员和相关参与研究的教师,由叶静、李云妹、许永明、吴卫国、钱秀云、陈志江、王嫣7位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另外7位主要研究成员分别写出围绕主课题的研究方案,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进行研究。07年9月王嫣老师调离本校后由姚品台老师担任历史学科的子课题负责人,08年12月艺术学科也加入到本课题研究中,由叶咏梅老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09年9月因教研组长的更换,由邓红艳、金玉芳、朱燕老师接替前任教研组长分别担任语文、物理、英语学科子课题的负责人。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理论的引导。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教研组长例会上带领组长们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的有关内容,使各研究小组的领头人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组布置了《有效教学论》的继续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效教学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先后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如何把有效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等文章,并在组长例会上讨论完成了课题的理论综述。并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抓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加大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研讨。

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行备课研讨制。集体备课: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须准备精读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对某些现象的反思。个人备课:集体教案→个性发挥→上课→有效评价。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从开题以来,我们就开展了数十次研讨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特别要求重视透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或利用课堂教学录像,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找出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无效教学行为的种类,寻找克服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学校在09年下半学校专门组织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推门课)活动,邀请退休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肯定一些“低耗高效”的做法,纠正“高耗低效”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校创建苏州市教学现代化初中过程中,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意识到本课题越来越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应该从对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向更高层次的研究,即从“有效”走向“高效”。因此我们把研究的时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希望研究得更加深入。在研究中,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先后邀请了苏州教科院任苏民院长、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韩建光副主任、基教科薛文元科长来校为教师做了有关教育科研的精彩讲,聆听东芦中学“讲学案”创始人史正红老师的专题报告。另外还先后组织教师到昆山张浦中学、太仓实验中学、苏州木椟实验中学、南京溧水东芦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等兄弟学校学习取经。

扎实的探索和研究工作,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首先教师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通过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相关理论,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老师们真正认识到: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其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校内和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09年11月,数学组马红飞老师在外国语协作区范围内上了一堂研讨课,全体听课教师一致评价是一节高效率的好课。课题组陶桂芳、姚淑娟、邓红艳、张丽、殷秋艳、高静、苏海燕、谭叶红等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评优课、基本功竞赛、百节好课评比均获得等级奖。另外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重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有六十多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课题组叶静、殷益锋两位教师被命名为市学科带头人,邓红艳、许永明、陶桂芳、马红飞、高静五位老师被命名为市学科教学能手。总而言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教师讲课为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与课外的资料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认为,探究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很多: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更喜欢学习。学生们在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思考、质疑、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各学科教学成绩得到稳步提高。前几年我校初中教学质量一直徘徊在全市的中下游水平。通过抓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以后,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在过去的07、08年中,我校均跻身全市初中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A等行列,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矫正人员思想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