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读后感:创造生命的奇迹

2024-08-26

《奇迹男孩》读后感:创造生命的奇迹(通用19篇)

篇1:《奇迹男孩》读后感:创造生命的奇迹

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人

——读张海迪《轮椅上的梦》有感只要有生命就能创造奇迹。越是困难越要扼住生命的喉咙,要向贝多芬、张海迪一样决不屈服!

——题记

闻着淡淡的花香,在爸爸妈妈的陪护下,漫步在凉爽的新安江畔,不禁心中多了几分幸福和惬意。在那路口的转角处,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紧跟在女儿的轮椅后面,与母亲擦肩而过时女孩用含糊的语音欢快地喊“邹老师您好!”我转身木木地站望着她们满足的笑声,直到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离去,脑海中另一个轮椅女人的影子渐渐清晰起来,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

《轮椅上的梦》是张海迪阿姨在轮椅上编织的梦。张海迪阿姨,五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她艰难却独特的人生。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15岁时,随父母下放农村,当起了当地孩子们的老师,她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阿姨还自学了多门外语,学完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她说过: “只要心还在跳,学习就不能停止。”

她的病痛无时无刻地折磨着她,但她却能以惊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用知

识的血液滋补自己,用崇高的追求锻炼自己,用清新的理想充实自己,用文学的琴弦抒发自己。她时刻提醒自己,把目光和脸庞永远朝向前方升起的灿烂晨光,坚信她的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海迪阿姨在精神世界中不断重塑自我,在文学天地中不断创造自我的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我。

妈妈以往的学生都是残疾人,有各种各样残疾的。尤其是那些脑瘫孩子,我以前看到他们总觉得他们的样子很厌恶,觉得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自从拜读了《轮椅上的梦》,自从看了海迪阿姨的人生经历之后,想起她说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的心里就燃起了一团烈火,一直从心里烧到我的脸上。

我想起平时自己总凭学习成绩优秀傲视同学,以为成绩好,就是骄傲的资本,就是同学的楷模,别人就应该尊重我,听从我,为我服务。在学校里,我很少主动为为老师整理讲台,很不情愿做之日工作。在家里,我更是爸爸妈妈的宠儿,做完作业有妈妈收拾写字台,肚子饿了有奶奶送上好吃的,要上学爸爸就是我最贴心的车夫。

一想起这些我就讨厌自己,那个自私、懒惰、懦弱的自己让我恨的咬牙切齿。我多想像海迪阿姨那样,做一个与命运作斗争、自强自立,还能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娇气,那样爱发脾气,那样整天给人添麻烦,还不懂得感恩。我要学会为同学服务,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要做一个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人,让短暂的生命尽情地绽放最绚烂的光彩。

《轮椅上的梦》,点亮了我的心,让我看清了自己,更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

建德市实验小学四(1)班王瑞祺

篇2:《奇迹男孩》读后感:创造生命的奇迹

表演开始了,瞧,她们婀娜多姿的舞步,高超惊人的演技,让我们赞叹不已,掌声不断。

最令我惊叹的节目要数一位双臂残疾的叔叔表演的写书法了。他有一双手,却失去了功能,所以只能用嘴写字,当他用嘴咬着毛笔写出腾飞两个字时,我们都惊呆了,因为他用嘴写的字竟然那么漂亮,那么有劲。

最令我感动的节目就是一位阿姨演唱的荷塘月色了。这是一首我最喜欢的歌曲,但今天演唱这首歌的阿姨却患有先天性软骨营养障碍的疾病,她用自己的坚强战胜了一直跟她作对的命运,演唱的就和电视里的漂亮演员一样动听、甜美。

最令我难忘的节目就是许多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了。演员们都是聋哑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就像一个个美丽的百花仙子。

篇3:刘谦:创造奇迹的大男孩

刘谦和魔术结缘, 起于7岁那年。一天, 他在一个魔术道具柜台前看到一个姑娘正微笑着表演硬币魔术。姑娘拿出一枚硬币, 小心地放进小纸盒子里, 再将小纸盒子用手帕包起来, 然后对周围的人说:“大家看清楚, 我马上让硬币穿过手帕跑出来, 你们相信不?”接着, 姑娘左手握住纸盒子, 右手在空中抓了几下, 然后收回来摊开手掌,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直装在盒子里的硬币, 居然躺在了姑娘的手心里!“哇, 简直太神奇了!”刘谦禁不住尖叫起来。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他想:“如果我也能做到, 那该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啊!”

为了让自己变“酷”, 刘谦买下了道具。回到家里, 他叫来一群小朋友做自己的观众, 然后模仿姑娘的表演, 结果, 摇了一整天, 硬币始终还是在盒子里。刘谦在朋友面前没有成功, 面子上很是挂不住。不过, 他哪里肯甘心, 于是, 即使是在学校上课时, 他还是一遍接一遍地练习。结果, 在一堂课上, 当他的硬币第6次骨碌碌滚到老师脚下时, 老师终于生气地没收了他口袋里全部的硬币, 这时, 他才傻了眼。

付出总有回报

刘谦没有泄气, 他始终相信自己也能做好, 于是反复操练、琢磨。大约半个月后, 他终于无师自通地悟出了硬币穿纸盒的魔术原理, 于是在教室里, 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 表演了起来。表演结束, 老师和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 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的刘谦心花怒放, 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1998年的一天, 刘谦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 参加了“台湾儿童魔术大赛”。当时他并没指望拿奖, 因为其他来参赛的200多位小选手都有很厉害的师傅, 都摆出了很华丽的道具, 而他不仅没有名师指点, 而且表演的道具就几张纸片。比赛完了刘谦也没有想太多, 就在他到后台准备收拾东西走人时,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大赛主评委、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竟用很不流利的中文在主席台上大喊:“祝贺刘谦同学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刘谦听了, 简直不敢相信, 就在这一瞬间, 他突然领悟:“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 就会有回报。”

天分不是决定成就的唯一因素

爱好终归是爱好, 大学毕业时, 明智的刘谦并没有把魔术当成一生的职业来经营。在刘谦的头脑里, 有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想法, 那就是期待成为一名“帅气的白领”。

可是, 接下来的事情并不像刘谦想的那么简单。由于当时台湾经济很不景气, 刘谦找工作处处碰壁, 甚至还被人诈骗。眼看自己离成为“白领”的理想越来越远, 刘谦决定先用自己的魔术技艺挣点吃饭钱。

没想到, 心灵手巧、机敏聪慧的刘谦出道不到半年, 不仅靠魔术挣钱养活了自己, 而且还参加了一些国际赛事, 拿到了一些奖项。他很快在魔术界崭露头角, 并被电视台邀请走上街头给普通民众变魔术。这种魔术叫“近景魔术”, 魔术师与观众面对面地表演, 突破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也没有灯光、道具的掩饰, 全靠魔术师手上的真功夫。刘谦说, 每一次走上街头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状况, 这种心理压力足以逼疯一个传统的舞台魔术师。经过几年的磨砺与创新, 他的魔术表演风格更加前卫, 手法日趋老到, 赢得了观众的连声称好。

现在的刘谦, 虽然年纪轻轻, 却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魔术师之一。刘谦并不看重这些, 他觉得, 只有让观众对眼前发生的事充满新奇感, 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刘谦取得这些成绩, 莫非是天分?对此, 他淡然地说:“我真的就因为喜欢, 所以才慢慢摸索、慢慢练习的。其实我的手很笨, 有时候为了练好一个动作, 重复几千遍都不算多。最麻烦的是做那些道具, 常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把它们‘武装’到身上;两三分钟丢掉的几百张牌, 一张张捡回来可能要一个小时;还要自己一针针缝演出服、做各种模具……现在我的针线活做得一级棒了!”

刘谦就是这样:富有幽默、魅力, 但不失新奇。他希望人生的每一天, 都能像他的那一句经典台词:“各位, 接下来, 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篇4:刘谦:创造奇迹的大男孩

刘谦和魔术结缘,起于7岁那年。一天,他在一个魔术道具柜台前看到一个姑娘正微笑着表演硬币魔术。姑娘拿出一枚硬币,小心地放进小纸盒子里,再将小纸盒子用手帕包起来,然后对周围的人说:“大家看清楚,我马上让硬币穿过手帕跑出来,你们相信不?”接着,姑娘左手握住纸盒子,右手在空中抓了几下,然后收回来摊开手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直装在盒子里的硬币,居然躺在了姑娘的手心里!“哇,简直太神奇了!”刘谦禁不住尖叫起来。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想:“如果我也能做到,那该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啊!”

为了让自己变“酷”,刘谦买下了道具。回到家里,他叫来一群小朋友做自己的观众,然后模仿姑娘的表演,结果,摇了一整天,硬币始终还是在盒子里。刘谦在朋友面前没有成功,面子上很是挂不住。不过,他哪里肯甘心,于是,即使是在学校上课时,他还是一遍接一遍地练习。结果,在一堂课上,当他的硬币第6次骨碌碌滚到老师脚下时,老师终于生气地没收了他口袋里全部的硬币,这时,他才傻了眼。

付出总有回报

刘谦没有泄气,他始终相信自己也能做好,于是反复操练、琢磨。大约半个月后,他终于无师自通地悟出了硬币穿纸盒的魔术原理, 于是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表演了起来。表演结束,老师和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的刘谦心花怒放,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1998年的一天,刘谦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参加了“台湾儿童魔术大赛”。当时他并没指望拿奖,因为其他来参赛的200多位小选手都有很厉害的师傅,都摆出了很华丽的道具,而他不仅没有名师指点,而且表演的道具就几张纸片。比赛完了刘谦也没有想太多,就在他到后台准备收拾东西走人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赛主评委、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竟用很不流利的中文在主席台上大喊:“祝贺刘谦同学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刘谦听了,简直不敢相信,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领悟:“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天分不是决定成就的唯一因素

爱好终归是爱好,大学毕业时,明智的劉谦并没有把魔术当成一生的职业来经营。在刘谦的头脑里,有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想法,那就是期待成为一名“帅气的白领”。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并不像刘谦想的那么简单。由于当时台湾经济很不景气,刘谦找工作处处碰壁,甚至还被人诈骗。眼看自己离成为“白领”的理想越来越远,刘谦决定先用自己的魔术技艺挣点吃饭钱。

没想到,心灵手巧、机敏聪慧的刘谦出道不到半年,不仅靠魔术挣钱养活了自己,而且还参加了一些国际赛事,拿到了一些奖项。他很快在魔术界崭露头角,并被电视台邀请走上街头给普通民众变魔术。这种魔术叫“近景魔术”,魔术师与观众面对面地表演,突破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也没有灯光、道具的掩饰,全靠魔术师手上的真功夫。刘谦说,每一次走上街头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状况,这种心理压力足以逼疯一个传统的舞台魔术师。经过几年的磨砺与创新,他的魔术表演风格更加前卫,手法日趋老到,赢得了观众的连声称好。

现在的刘谦,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魔术师之一。刘谦并不看重这些,他觉得,只有让观众对眼前发生的事充满新奇感,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刘谦取得这些成绩,莫非是天分?对此,他淡然地说:“我真的就因为喜欢,所以才慢慢摸索、慢慢练习的。其实我的手很笨,有时候为了练好一个动作,重复几千遍都不算多。最麻烦的是做那些道具,常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把它们‘武装’到身上;两三分钟丢掉的几百张牌,一张张捡回来可能要一个小时;还要自己一针针缝演出服、做各种模具……现在我的针线活做得一级棒了!”

刘谦就是这样:富有幽默、魅力,但不失新奇。他希望人生的每一天,都能像他的那一句经典台词:“各位,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篇5:创造生命的奇迹作文500字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生命。可就在到达生命的绝境时,不少人发挥出超乎想像的方法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的四川大地震,夺走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大地震刚过十分钟时,一位母亲在一吨钢板下面发现了女儿。但是一个母亲怎么可能抬动钢板,救出女儿呢?她却二话不说,极力抬动钢板,可那是一吨啊!她似乎没有一点要放弃的意思,这位母亲紧咬下唇,使尽全力抬动钢板,奇迹发生了!钢板向上移动了!一毫米……五毫米……一厘米……

小女孩的头渐渐伸出来,接着是两只手,最后小女孩爬了出来。小女孩妈妈的下唇咬破了,脸变得苍白,就连手也全都出血了。最后,她无力地倒下了。

篇6: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通讯稿)

——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郭明义爱心团队活动纪实 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仅白血病约为十万分之三,即每年约有近3.6万人得白血病。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用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虽然骨髓移植是治疗特别法庭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骨髓却不容易。据悉,我国已有超过100万的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配型,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爱心人士的HLA资料。虽经各方努力,中华骨髓库已经有120万的资料,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正无助地在死亡线上挣扎!

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大早,中煤集团大屯公司矿工俱乐部门前广场就人声鼎沸,排起了长队。彩虹门高高矗立,上面写着“学习雷锋榜样,践行大屯精神,彰显道德力量”几个大字。原来,大屯公司郭明义爱心团队在这里举行学雷锋大型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给这个料峭的春寒时节带来了一股暖流。

8点30分,当记者来到俱乐部时,广场门前已经聚集了百余名年轻人,他们在采血车旁排起了长队。他们头戴小红帽,上面可以清

晰地看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几个字,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些义务捐献者是来自矿区各单位的职工,他们当中有生产一线的矿工,有机关管理岗位的干部,有技工学校学生,还有职工家属。

采集工作刚刚开始,就有一位年轻人跑到队伍的最前面,这位“加塞”的年轻人说:“我前两天收到了团委的倡议短信,今天因为要去机场接人,怕耽误了,能让我先捐献吗?”青年有些急切地说。他的请求得到了许可,这位青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位采煤队的矿工在接受采访时说:“郭明义是我们央企职工学习的榜样,我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就要拿出实际行动向他学习,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好事吧。”

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当被问到为什么义务献血时,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妇女告诉记者:“我爱人在矿里上班,我没有工作,平时也不能为企业做什么贡献,这次有机会献血,我很高兴,如果我的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我就没有白来。”这位职工家属的话朴实又感人。

在长长的队伍里,我们发现了孔庄煤矿职工马吉国的身影。这位大屯公司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六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这次他又积极主动报了名,他深有体会地说:“献血并不会对个人身体造成影响,献血救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大屯青工的自豪”。负责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对记者说,大屯公司踊跃献血的场面令她感动,这在她的工作经历中是不多见的。

大屯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占福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现场。他与每一位捐献者一一握手,并登上采集车察看。他代表公司党政对献血员工进行了慰问,高度赞扬了青年职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他说,此次活动,是一次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的生动实践,是央企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必将对提升大屯公司的良好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这天上午,共有400多人报名,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由于血液贮藏柜容量不足,最终只能为75名志愿者进行造血干细胞采样,125名志愿者采集鲜血36000毫升。

从献血车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场,到处上演着一幕幕爱心奉献的动人场景,大屯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向郭明义学习,奉献着爱心,服务着社会。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有些名字注定要在茫茫人海中闪亮。

——马吉国,大屯公司第1例、徐州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且本人同意捐献者。2005年4月的一天,大屯公司孔庄煤矿团委和徐州市红十字会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组织了“跟党走献真情”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马吉国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两年后的2007年4月,他成为4月24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分离过程从早晨8时持续到12时40分,血细胞分离机从马吉国身体血液提取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

一晃3年过去了。那位患者病情到底怎样了?在马吉国的心中,多了一份放不下的牵挂。2010年阳春三月,马吉国应邀参加江苏省和常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在常州举行的“与爱同行——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联谊会暨大型广场宣传活动”,没料想,竟与接受了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患者见了面,两个七尺男儿都禁不住流下了热泪。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在场观众。原来,早在2006年,医院就给年仅38岁的患者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帮患者找到了与他配型完全吻合、并且愿意帮助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吉国。患者术后康复得很好,这让他更加想念那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按规定,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后,经双方同意方可见面,因此,活动主办方安排了这次非同寻常的见面。这天,患者与恩人相逢,能不激动吗?

马吉国被授予共青团江苏省委“优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州市首届“十佳文明职工”、沛县“十佳市民”、大屯公司“青年突出手”、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等荣誉称号。

——陈磊,孔庄煤矿职工,大屯公司第2例、徐州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9年3月9日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细胞分离,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当天,陈磊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被送往天津患者所在医院进行移植。3月11日,他从南京回来后,徐州市红十字会召开欢迎会,对陈磊甘于奉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大屯公司在人道主义救助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对大屯公司青年志愿者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义举表示了衷心感谢。

——刘国防,徐庄煤矿通风科职工,2008年响应号召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2011年4月经过全面体检及高分辨检测,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HLA分型数据相匹配,经过多次体检详细配型,符合捐献要求,刘国防本人同意实施捐献,成为徐州市第19名、也是公司第3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年6月29日,徐庄煤矿举行刘国防赴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7月4日,刘国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当天,那位患者,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刘国防写了一封信,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当我躺在病床上,几乎感到绝望时,从骨髓库传来了您的配型和我完全配对的好消息,我彻夜未眠,这使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我得知您的体检合格,并且您和您的家人又愿意捐献时,我感到了人间真情,感到了您的伟大人格。当您的干细胞输到我身上时,她将使我重新获得第二次生命,您的大恩大德,我将永生不忘。

——许洪,24岁,大屯公司铝板带厂冷轧车间员工。2011年3月,他的造血干细胞与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相吻合,在电话确认捐髓意向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并得到了父母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他查阅很多关于调节自己身体状态的资料,准备在手术前把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到最佳状态。随时等候通知准备手术,去挽救一位虽不相识但同样珍贵的生命。最近,他被评为大屯公司第六届精神文明新人

新事当选者。

——薛文茜是大屯公司发电厂职工子女,现在天津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就读。2011年“五四”青年到来之际,薛文茜于5月9日为了一名男性患者的康复,在天津血液病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校团委及相关学院师生均到医院看望和鼓励两位同学,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与无私生动反映了科大学子“爱国爱校爱人”的精神风貌,受到市红十字会及病患家属的充分肯定。薛文茜的事迹让大屯公司职工家属深受感动,在大屯公司第六届精神文明新人新事评选中,薛文茜以高票当选。

我的未来不是梦

据大屯公司团委书记刘琴介绍,早在2004年,大屯公司就开始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投身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为做好造血干细胞的发动工作,公司团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征募活动的通知》,积极投身干细胞采集前的各项宣传工作,共发放《献一人爱心 救一人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手册》达8000余份,爱心、奉献的博爱精神,传遍了整个矿区。向全矿区青年发出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中来。同时,常年开通捐献热线,随时接受来自矿区青年的爱心火种。

前不久,中煤集团团委发出“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明义品格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倡议后,大屯公司团委立即行动起来,通

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向全矿区团员青年发出学“当代雷锋”郭明义献爱心倡议,组织“郭明义”爱心队员开展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义务奉献活动。于是,大屯公司团委和教卫办发起了这次爱心活动。

多年来,大屯公司团委多次举办大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每次都有上百名志愿者争先恐后地填写《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进行血样采集,从他们热情真挚的笑容里,我们读懂了一份无私的高尚;在他们从容淡定的背影里,我们体味到了一种忘我奉献的感动。在大屯公司团委的倡导和组织下,目前,已有646名团员青年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队伍,约占徐州志愿捐献者总数的8%,其中成功捐献4例,占徐州市捐献总数的19.1%,在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企业中位列第一。他们正在用爱心延续生命,用奉献创造奇迹。让爱心和奉献精神在大屯公司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07年,公司青年员工马吉国成为沛县首例、徐州第六例成功捐献者,在此之后的4年内,大屯公司团委通过积极宣传发动,陆续又有陈磊、刘国防和许洪3名团员青年与患者配型吻合,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王磊、李静等8名青年初次配型成功。江苏电视台、徐州电视台、中国煤炭报、彭城晚报、中国文明网、国资网、新浪网、江苏文明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大屯公司青年员工捐献事迹做了专题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矿区每年都有青年人主动联系红十字会,要求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奉献爱心,传递生命”已成为大屯青年的青春宣言。

篇7:生命创造奇迹作文500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顽强的小生命,它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向世人证明它们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星期天的一个早上,我一个人在门口玩。门口的台阶缝里,闪着一点新绿。我凑上前去仔细看,原来是一株小苗,看上去好像是西瓜苗。小小的,一根细细的嫩茎上支撑着两片圆圆的新叶。我又看看旁边,天哪!几乎没有什么泥土,西瓜籽就靠这一点泥土来维系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坚定的意志为这世界多添一份绿,多添一份美丽。这是多么不易啊!

有一次,我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惊奇地发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小县城的小村庄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一棵大树。这是一棵香樟树,高达数米,树根缠绕,树叶繁茂。这块大石头中,只有少量的泥土,这棵香樟树必须比别的.树多付出75%的努力才能存活下来。其实它可以选择放弃,与其这样艰难地活下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可它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活下去,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定的勇气,才会创造出现在的奇迹,才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篇8:山西夫妇创造脑瘫弃婴生命奇迹

21年前当安跃荣、郭孟亲夫妇把一个冻得嘴唇发紫的弃婴抱回家时,就发现她是个病孩子。从此,他们踏上了漫长的求医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却也拖跨了曾经殷实的家,积蓄没了、土地没了、房子没了……姣姣的生活依然不能自理。为了她将来的生活有人照顾,在姣姣3岁那年,夫妇俩为她收养了一个妹妹。

而今,他们一家4口住在15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内,靠维修机电艰难度日,希望用爱再次创造生命奇迹。

记者来到安跃荣、郭孟亲夫妇的家。一间临街的店铺内零乱不堪,地上随处堆放着电机、电缆线及各种维修工具等。一门之隔是他们的卧室,在这间几乎家徒四壁的屋子里看到:木床上躺着一个两眼歪斜、表情丰富的女孩,看到有人进来她挥舞着双手,嘴在不停地呢喃着,并试图着翻身爬起来——她就是安姣姣,安跃荣见状笑道:“姣姣很开心,是在向客人问好。”

安顿好姣姣后,安跃荣夫妇道出了心里话:“我们从来不后悔,抱回孩子当天我们就觉得有问题,娃有病就要治,她是个生命,有权活着。穷不怕,怕得就是没有信心。”

厄运逼人

20世纪80年代初,家住山西夏县埝掌镇埝掌村的高中生安跃荣,只身来到离家50公里外的庙前镇开了个机电修理门市部,专修水泵、发动机等,开业后生意很是红火,很快他就成为小镇上的“名人”。1985年,他如愿与青梅竹马的爱人郭孟亲结婚,小日子过得甚是让人羡慕。他们做梦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1987年农历十一月十七,这是个他们永远难忘的日子。凌晨6时许,还在睡梦中的安跃荣夫妇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热心的邻居说马路边有个哇哇啼哭的小孩,离他家的店铺不到50米。赶到那儿时,安跃荣吓了一跳,躺在襁褓中的孩子闭着眼睛,呼吸微弱,嘴唇发紫,他不由分说抱起孩子就往家跑。

回到家, 当妻子郭孟亲打开包裹孩子的褥子时发现是个女婴, 旁边有一张写着婴儿出生时辰的纸条。村民们闻迅而来, 大伙都说孩子有3个多月了, 在给女婴穿衣服时有人发现不对劲, 女婴的脚伸不直, 而且向外翻, 蹬腿无力, 有人说这孩子有“疝气病”, 有人说怕是脑子有毛病, 扔回去算了。安跃荣夫妇默不做声。

第二天,他们抱着女婴去了运城医院,给孩子做了疝气手术,主治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看着妻子泪流满面、踉踉跄跄地瘫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安跃荣安慰道:“没事的,医学这么发达,咱们不信治不好这种病。”

他们将女婴收为女儿,并取名姣姣,但接踵而来的事远比姣姣患病更让安跃荣夫妇感到痛心。由于体质弱,遇到阴天下雨姣姣就感冒发烧并感染了肺炎,而且一岁多的孩子不会翻身,无法坐立,不会说话,甚至对周围的反应也不敏感。

生活的弦绷得紧紧的,每年到了9月份安跃荣就抱着女儿出远门去看病了,刚强的郭孟亲一个人支撑起家里的一切。好心的村民及亲戚们不止一次劝他们面对现实放弃治疗,可他们说:“咱不作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看好女儿的病。”

这件事在不足两万人口的庙前镇传开了, 有的人说安跃荣脑子有毛病, 甚至当面说他们是傻冒。特别是埝掌村人对此大惑不解, 看到安跃荣夫妇领着姣姣回家更是觉得意外, 为了不让年幼的姣姣有心理负担, 他们只得选择不回埝掌村。

特殊的家庭更需要希望。姣姣每次发病都出现肌肉痉挛且大汗淋漓, 这给厚道的安跃荣夫妇带来沉重的打击, 郭孟亲拉着丈夫的手号啕大哭说:“咱俩死了后, 姣儿可咋活呀?”为此, 他们为姣姣收养了一个妹妹, 这以后, 家里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夫妇二人抱着小的喂大的, 有时一顿饭要吃两三个小时。姣姣每天大小便都要被抱来抱去, 晋南的冬天异常寒冷, 郭孟亲说不清有多少次抱着姣姣摔倒在去厕所的路上。

漫漫求医路

残酷的现实还是在姣姣身上出现了,两三岁时仍不会走路,甚至连东西也拿不起来。为了给孩子买营养品,靠修理费用已很难维持家庭,安跃荣的服务又多加了几条,其中一条就是上门服务,风里来雨里去随叫随到。为了尽快攒够看病的钱,平时不多干活的郭孟亲也开始学习电机修理。这样即便丈夫出门了,家里的生意也耽误不了。

虽然有主治医生明确表示:从医学的角度讲, 这种病几乎没有痊愈的可能,患儿将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对家庭、本人都是沉重负担。但他们夫妻俩仍抱有一丝希望。

1990年,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此时的姣姣已3岁多了,301医院病房中的姣姣仍不会坐立,不会说话,但在这里安跃荣看到许多像姣姣一样的患儿,依靠长期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他按医生的指导,每天给孩子做简单的训练。但身上携带的2.5万元很快就花光了。带着沮丧和失望,安跃荣抱着姣姣又回来了。此时,他终于明白,光靠苦心不行,孩子的病需要钱,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也是挣钱的大好时机,安跃荣开始没日没夜地修理电机。到了9月底,安跃荣挣了1.8万元,又抱着孩子踏上了求医路。

几年中他们从北京301医院、儿童医院,辗转到上海、西安、太原、郑州等各地医院,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脑瘫的医院他就抱着孩子去。许多专家都记住了这个抱着孩子、背着大包的执著山西人。

1997年夏,安跃荣听说石家庄有个脑瘫康复医院,他立即抱起孩子赶到石家庄。一个疗程的治疗,花去了一万多元,竟让姣姣坐起来了,还能拿起筷子,能叫清爸爸妈妈了,这给了夫妻俩莫大的欣慰和希望。此后的3年中,安跃荣每年秋天都揣上钱,抱着姣姣去石家庄看病。为了支付姣姣的医疗费用,安跃荣把在老家夏县埝掌镇的房子都卖了。

病床上的姣姣,每次扎针、按摩从来都不哭,脸上常常挂着甜甜的微笑,护士们都很喜欢这个爱笑爱说的特殊病人,当得知姣姣的身世后更是为之感动。住院期间,安跃荣多了个心眼,留心护士的康复锻炼、按摩手法及诀窍。临走时护士们给父女二人买了车票,含泪把他们送走。这一次安跃荣是带着微笑回家的,他兴奋地告诉妻子遇见贵人了,姣姣有救了,说完后夫妻俩相拥而泣。

在康复训练的日子里,安跃荣夫妇为姣姣订做了一个铁围栏,以便最大限度恢复姣姣的肢体功能。脑瘫患儿的最佳治疗期就是幼儿期,而他们那时却走了很多弯路。

安跃荣告诉记者,最让人寒心的是一些只认钱不讲良心的黑医院,打出广告“专家坐诊,让脑瘫患儿彻底康复”,其实啥也治不了。

去年春天在当地一家脑瘫医院,安跃荣挂了号,那位自称院长的人在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后,开出一疗程4000元的药。他问院长所述脑瘫具体属哪种病情?如何得病的?对方回答不出,却说:“这种病就是慢性病,你说咋得的?”安跃荣在等候的人群中领了个脑瘫患儿,并牵着患儿的手走了两步后,断言母亲怀这个娃时煤气中毒,孩子属典型脑瘫,年轻的妈妈听后当场就落泪了,说自己怀孕12周时确实煤气中毒过,还在医院抢救了三四天。凭经验他又指着一个患儿说:“这个患儿是出生时严重黄疸留下的脑瘫后遗症,最好治疗了。”他告诫前来医治的家属药别买了,这里不行,说完扭头就走了。

刚走到医院门口,就追出好几个患儿家属,他们围着安跃荣问个不停,安跃荣告诉他们:目前没有真正有效的生脑药、特效药,只有按摩、针灸、理疗和锻练相结合的辅助治疗才真正有效。话音未落,只听“扑通”一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婆当街跪在安跃荣面前求他救救可怜的孙子。随后,他细心地教患儿家属如何按摩、如何运动,还留下联系方式。“都是可怜人,花冤枉钱不说耽误娃儿病情是大啊。”他太理解他们了。“如果没有那些黑心医院,如果趁早找到针对性的康复方法,姣姣的病情肯定比现在好多了。”安跃荣说道。

教会女儿笑着生活

安跃荣夫妇从来都没有隐瞒姣姣的身世,让孩子勇敢地面对一切,懂得在苦难面前,只有微笑才能减轻痛苦。

生活的空间拥挤而狭小,为了让姣姣享受到阳光,每天锻练结束后,姣姣都会靠在铁围栏中,看着为她忙碌的爸妈,有时也会心疼地说:“你们别忙了,歇会吧!”外出锻练难免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姣姣第一次坐在铁围栏中的一瞬,有好奇的小孩指指点点,尽管有妈妈的保护,姣姣还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妈妈说:“咱得的是病,有啥见不得人的,谁不得病呀!别理他们,爸妈永远和你在一起,一定要抬起头,笑着生活,懂吗?”姣姣擦了擦眼泪说:“妈——不哭,姣也不——哭。”

为了让姣姣和妹妹养成学习的习惯和坚强的性格,夫妇俩给她们买了好多书,一有空就给她们讲童话故事、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还教孩子们唱歌。为了增强姣姣的记忆,让她在看完电视后口述所看节目的主要内容。言传身教下,姣姣渐渐学会了坚强,而且笑得阳光灿烂。

篇9:用生命创造的奇迹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就是他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文章词句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多处运用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来对柳树的特征进行描写,让这一株柳树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末更以酣畅淋漓的笔触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相抗争。

课文开头,作者就以简洁明快的笔调描写了一株柳树——“一株在平原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在第二小节又紧接着写到这是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这样出人意料的鲜明对比,不仅能给读者带来疑问,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更能直抒胸臆地表达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的情感,可谓匠心独运。

那又为什么会“望而生畏”?相信任何一位读者都会有相同的疑问。作者在第四小节中的一句话直接点明了原因——“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此时的作者正身处青海高原,高原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怎样深刻的印象呢?我们不难从文中浓墨重彩的描写中看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这样的场景给人带来的感受,最后只能如作者所述的那样“悲壮和苍凉”。

用这样奇特的场景衬托柳树,可谓是对这株神奇柳树最好的铺垫。这棵神奇的柳树“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平原上的柳树的嫩绿、草绿、鲜绿……心中更增添了对这株柳树深切的探究之情。它的“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更令人联想到以“柔”著称的平原上的柳树,两者的对比何其鲜明。而且“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让人不得不叹服于它的高大与粗壮,也更能让人感受到“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这一情景所带来的生命的震撼!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但是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它“一次又一次被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样的精神也只能用“顽强”一词来概括。

是呀!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无依无靠,可怜无助,一阵狂风吹过来,把它吹歪了,但它又以自己的顽强精神重新站立起来;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它又奇迹般活了过来。它“一次又一次被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忍不拔和永不放弃。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它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是因为它的坚持不懈,它的顽强精神;是因为它面对这么多的挫折,毫不放弃;是因为它有了经受困难的经历,让它绿得饱经风霜,让它的枝干粗壮而坚硬;是因为它的这种坚持,锻铸了它的独特精神。

面对这样一株奇伟的柳树,作者想到了在自己家乡,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而又“名贯古今”的“灞河垂柳”,这样的柳树虽极具诗意,但是却缺少了青海高原一株柳那种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激情与勇气。

文章最后以议论结尾,不仅仅在写柳,同时也是在写人,并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可能不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不懈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脑瓜转一转

1. 将《青海高原一株柳》改为《柳》或《青海高原柳》好不好?为什么?

篇10:《奇迹男孩》读后感:创造生命的奇迹

有这样一则新闻:3月28日,地处偏僻的山西省王家岭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救援指挥中心,制定救援方案。救援人员争时间、抢速度,克服一切困难,经过8天8夜奋战,终于使115名被困人员安全升井,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而这些被困的人们在井下吃包装纸、啃树皮、喝脏水······他们互相鼓励,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们坚持着、他们不放弃,不放弃希望。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身边也有:

院子里有这样一个男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胡子剃得很干净,看起来也就显得年轻,大概三十出头,只是他好像不大讲究穿着,每天都穿灰黑色的衣服。听院子里的人说,他原是修水电的,性格也不错,只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原本幸福的生活全乱了套。他的腿从某一天,再也不能站起来了,不能再用它行走了。也许是出于自卑,他不敢再走出家门,也只能每天呆在家里。

难道他的一生从此就得在床上,在轮椅上度过了么?不!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崎岖,他想要再站起来,再用自己的双腿在这院子里转一转。于是,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一副像脚手架似的钢架,让他用双手撑起整个身体,慢慢向前挪动。

从此,院子中多了一道风景,除了蝶舞花开,还有一个男子在用双手撑起自己行走;从此,院子中多了一支乐曲,除了犬吠鸟鸣,还有一副脚手架在与大地和答。

只要这天不下雨,那么每天下午下班、放学回来,人们总能看见一个身影在蹒跚,大家都纷纷前去鼓励他,三年五载过去了,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走路,看见他额上的汗水一滴滴在太阳下滚落,他笑了,因为即将实现梦想而发自内心的喜悦;我笑了,因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敬仰他,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现在,他只需扶着拐杖就可以行走了,任何一个知道他的故事的人都会为他鼓掌,只是有的在口头上,有的在行动上,还有的在内心中。我相信,总有一天,他能丢掉拐杖,独立行走。我想,这短暂而又漫长的练习,会是他一生的骄傲,也会在我的记忆中永恒珍藏。因为他用“坚持”二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篇11:奇迹男孩读后感

后来,我想: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可怜的人啊!如果他们的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撑反复多次高昂的医疗和其他费用时,这些人就不能戴助听器,更不能让家人给予自己更多关爱,那简直是生不如死。可他们面对这么多的难题,为什么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呢?这个大大的问号,一直困惑着我,引起我的深深思考。

继续读下去,我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家人的关怀和朋友的陪伴在鼓励着奥古斯特,并帮助他战胜了自卑和绝望。奥古斯特凭借巨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重写了人生的乐章。同时,他身上的善良、聪明也感染和激励了许多身边人,他最终收获了友谊、尊重、自信和爱。我不由地钦佩起奥古斯特以及和他有类似遭遇的人,他们坚持自己“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人生信条,让自己的人生虽处逆境,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夺目璀璨。

最后,书中还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奥古斯特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荣获了毕彻中学的特殊奖项时,他没有去记恨那些曾经嘲笑和讥讽他的人,他把那些不愉快统统抛到了脑后,他的坚强和勇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他是全校同学们的骄傲,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奇迹男孩。

篇12:奇迹男孩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位天生脸部畸形的男孩,叫作奥古斯丁。他十分聪明,但在五年级前他一直都在家里受到母亲的教育,在他五年级时他终于来到了一所学校上学。

在这所陌生的学校里,奥古斯丁与校长、老师以及性格迥异的同学相处。刚开始他不寻常的外表让他被同学们嘲笑和排斥,但幸运的是他拥有十分爱他又关心他的父母,他们成为了他背后一直在支持他的一股力量。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奥古斯丁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了友情和同学们的尊重,成为了一个“奇迹”。

在国庆节假期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武义参加了一个活动。在活动里我遇到了一个阿姨,她的脸也像奥古斯丁一样。我刚开始十分害怕她,但我想起了这本书中的奥古斯丁,所以我也不再害怕了,我朝她微微一笑,她也对我轻轻地笑了一下,顿时我感觉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篇13:行动创造奇迹

词曲:周杰伦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我有属于我的天

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歌词赏析】

理想梦想是让人前进的目标,是人情感的寄托,是使人前进的动力。但如果只有理想,梦想而不付出相对应的行动,那一切的理想梦想将变成空想,到头来也将是一事无成。

正如一只蜗牛一样,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是多么好多么伟大的理想啊!东游泰山,一爬到顶;南下长江,一览奔腾江水。这是多么好的思路啊!原本照这样看来,小蜗牛有如此雄心壮志也必然会有一番作为,但最后为什么会死在野草丛中,一事无成呢?原因就在于它怯于行动。

广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如果那只蜗牛决定爬泰山后,付出行动的话,那它也不会一事无成,最终死在野草丛中。

行动会带来希望,行动会创造奇迹,行动会带来美好的明天。

篇14:“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驱使我带着种种好奇去采访这位“名扬东瀛”的不孕不育症专家。在深圳福田区福华路4号的中医杂病医院的二楼,陈起才那间十几平米的诊室外被前去就诊的人们挤成一条长龙,他们中远的来自千里迢迢的湖南、江西,近的来自广东的东莞、惠州、佛山等地。我不忍心打扰这些虔诚的患者,一直从上午9点等到11点,仍是无隙可插,最后只得改在当晚8点追到他家里进行了采访。

陈起才出身在一个中医世家里,太祖是清朝太医陈圣俞,家传医术300余年,尤其对不孕不育症有独到的经验。陈起才从小随父上山采药、制药和出诊,颇有心得。对中国医学事业的至深热爱和对医学奥秘的执着探求,使他终于在17岁那年如愿以偿地跨入医学院的殿堂深造。

陈起才在走出学院大门以后从医的20多年间,以自己的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13个医疗不孕不育症的药方进行改造,总结出33个经验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内服、外敷、指导穴位按摩的综合疗法,并相应研制出“阳起固泄丸”、“腺炎清散”、“益母育宫丸”等系列药物。这些中草药合成剂,对治疗男性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无精、精子活动率下降、精索静脉曲张,女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阻塞、人流刮宫造成子宫内膜粘连等引起的不孕不育症,均有明显疗效,为许多美中不足的家庭圆了子女梦,圆了幸福梦,圆了天伦之乐梦。

一桩桩几乎是绝望的病例,到了陈起才手里,便能枯木逢春——

香港九龙富商李先铭先生年过不惑,却难圆人父梦,经陈医师诊治,服用“腺炎清散”、“精液活化丸”两个疗程后,其妻有“喜”,他大喜过望,连夜驾车过关,亲自登门以10万港币相谢,却被陈起才执意拒收。

广州黄埔区的毛先生,因腰痛、阳痿、失眠引起精子数量少,且活动力差;其妻则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婚后5年无孕。而他们夫妇因几年来四处求医问药,把所有积蓄都花光了。他们在经济拮据中找到陈起才,陈医师知情后就免费为他们医治,让这对夫妇分别服用“幸福生精丸”和“益母育宫丸”。1年后,这对贫困夫妻终于喜抱“千金”。他们带着女儿跪在陈起才面前,大呼“生命医生”

篇15:奇迹男孩读后感

原本以为不过是小屁孩儿的故事,翻翻得了,没想到越看越好看,被吸引住了,被奥吉的一切,他的疾病,异于常人的相貌,他的家人、同学、朋友,以及他们一起经历过的事感动了。这书真应当多宣传,让更多的人读到它。不仅仅因为奥吉及其家人的勇气,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勇气,还有周围人们的善良,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绝对赶不上人家对待残疾人那么尊重,所以我们在外面很少看到残疾人。看人家怎么从小教育孩子们怎么去尊重残疾人,尊重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不管他是相貌上的不同,还是身体上的,或别的什么不同。进而尊重那些在某个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弱点或不足。应该教育孩子们善良、宽容、体贴、热情地接纳他人,这也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好传统吧!还有那个善良的老校长最后说得真好,勇气,善良,友谊,人格,这些品质把我们定义为人类,有时候能推动我们成就伟大。

作为教育者,就是要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伟大之处,或者培养他们,促使他们成就伟大。

最后,译者也给大家讲述了她儿子参与在她整个翻译过程中,并从中受益的故事。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把这本书介绍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补上这一课。

篇16:奇迹男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奇迹男孩》这本书,主角是奥吉,大名叫奥古斯特,他是一位“特别”的小男孩,说他“特别” 奥古斯特一直到五岁,已经大大小小做过了二十七次手术,他才可以呼吸、可以说话。他十岁之前没上过学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教他语文 、数学、英语。

奥古斯特到了十岁,他的父母决定送奥古斯上学。由于他有学习基础,所以他从五年级开始上。开学的前一天,父母带他拜访了校长图什曼先生。图什曼先生对奥古特十分友好,特意安排三个同学带领奥古特参观学校,奥古特害怕别人嘲笑他的脸,就一直躲在妈妈身后不敢离开。在妈妈鼓励下,奥古特才跟随三名同学去参观学校。但没想到三名同学一路上谈论的全都是他的脸,这让奥古特很伤心。第二天开学,奥古特带上了宇航员的头盔,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脸了。到了学校门口,妈妈却摘下了他的头盔,告诉他要勇敢面对困难。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之后,奥古特学会了面对,还交了很多好朋友。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不要嘲笑他人的缺陷,要关心弱势群体。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要逃避。

篇17:奇迹男孩读后感

奥古斯特的嘴有先天性的腭裂,不止是腭裂,他的下巴也不太正常。他的爸爸、妈妈把他带到医院,医生、护士给他做了一个手术,从他身体的别处取下了一根骨头,安在了他的下巴上,让他的下巴显得正常些,不让别人觉得他总是怪怪的。尽管这样,当别人面对他严重的面部缺陷所做出的惊讶表情或是无意的言语时,尤其还会有人恶意相向,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但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勇敢的孩子,尽管成长的路异常艰辛,但是他从未放弃,他也痛苦,也害怕,但是他勇敢的开始了自己新学校的生活,面对大家的异样眼光和一些学生的讽刺,他幽默乐观积极面对,慢慢地收获了真正的友情,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我最喜欢的是第八章里的“第一天”。那天,奥古斯特和他的好朋友们一起乘坐了接近四个小时的大巴车,然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自然保护区。到了那里,他们先把自己的行李放到小木屋里,然后开始进行两个小时的远足,后来因为下雨又返回了小木屋,他们在小木屋里玩了一场“湿袜子大战”。因为一直在下雨,所以他们就来到康乐室玩,玩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们发现雨停了,于是开始点火,烤棉花糖吃。最后,他们筋疲力尽的回到了小木屋,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我想在这一天里奥古斯特彻底放松自己,应该收获了难得的开心和快乐。

篇18:懒人“创造”奇迹

说起懒人,让人想起在动画片《Well--E》中,因为科技的进步,未来人类都变成了胖墩,因为 一切事物都由机器人处理,人类只有按按按钮就能搞定。不过真懒到这个程度,是不是也挺无聊的?在感叹这些懒人用品如此有趣、方便的同时,至少也要承认一点:这些懒人用品的设计者,一定不是懒人。

懒人书架:这样躺着看书一定是懒人们的美梦--不用正襟危坐,书本触手可及,真是惬意!

懒人书桌:可抽拉的桌面中间有类似容器袋的装置,只要一揽、一推,桌上的各种杂物就能瞬间消失无踪,让懒人轻松整理出干净整洁的台面。至于袋子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嘛,到时候再统一整理吧....

懒人椅:据说这个设计灵感来源于书,活动的坐垫可调节椅座和椅背高度。这一定是懒人设计的——为了少洗几次椅套呗!

懒人凳:这凳子,“勤劳人”肯定无法安坐,而“懒人”们随手丢在上面的衣物则会让它变得非常舒适。当然,这些衣服的下一个去处会是洗衣机,而它们又会被下一批衣物所取代。

可以漱口的牙刷:这款牙刷解放了拿手杯的手,它的主人也实在是太懒了......

懒人足球椅:胖胖的同学们再也没有拒绝运动的理由了!有了这把椅子,你就可以在客厅、办公室、后院......随便什么地方踢球了!使用起来,你需要至少一对(可以更多)椅子加上一只皮球。

懒人叉:这是可以称得上是懒人们吃东西时的必备利器---直接上手,而不用担心“爪子”太脏。而且,考虑到朋友聚会时,懒人经常犯迷糊,用了别人的叉子,这款手指叉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尽情享受美食吧!

懒人拖:时尚可爱的动物拖鞋,鞋底纤维能产生静电,可吸附和擦除灰尘,穿着走路的同时又能打扫,懒人也能干点实事了。

篇19:创造生命奇迹的维生素

发现维生素大事记

■3 000多年前

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但是他们并不清楚是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早的朦胧认识。

■1591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路途中许多船员陆续患病,有的牙床破了,有的流鼻血,有的浑身无力。等到达目的地时,原来200多人的船队仅剩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734年

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将他抛弃在荒岛上。他醒来后用野草充饥,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坏血病逐渐不治而愈。当时,坏血病不知夺取了多少英国水手的生命。

■1747年

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前人经验,建议海军与水手在远航时多吃些柠檬防治坏血病。此建议果然奏效,此后很少有人再发生此病。但人们还是不清楚究竟是柠檬中的何种物质,对坏血病有防治作用。

■1911年

在德国利斯特研究所工作的波兰科学家冯克试验中注意到,如果给鸽子只喂精米,不喂米糠,鸽子就会精神紊乱。

■1912年

冯克经过千百次试验,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溶于水的、可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结晶物,冯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他命、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

■1987年

维生素A的细胞核内受体被发现,这是维生素A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目前虽然已经清楚知道了维生素有预防多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保健功能,但仍有许多维生素的作用及其机理尚未弄清,维生素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要做。今后将会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出现,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认识维生素大家族

维生素不参与机体的组成,也不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微。但是它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维生素缺乏症。同时,人体对维生素几乎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的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A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化学名叫视黄醇。其来源有两种,一种叫维生素A 醇,是维生素A的最初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动植物食物中均含有。生理功能:①维持视觉。②促进生长发育。③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④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等蔬菜均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禽蛋与奶及奶制品则为动物性维生素A的来源。

B族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尼克酸、泛酸、B6、叶酸、B12以及生物素等,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是直接或间接管理、调节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B2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水晶体老化。其他还有胆碱、肌醇、腺嘌呤、水杨酸等,生物功能为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肌肉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红细胞)。主要食物来源为酵母、谷物、动物肝脏及麸糠种皮等。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①促进骨胶原生物合成,有利于创口愈合。②促进牙齿和骨骼生长,预防牙床出血。③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④改善脂肪、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病。⑤促进氨基酸代谢,延长机体寿命。⑥改善铁、钙、叶酸的利用率。主要食物来源为柑橘类水果、蔬菜等。

维生素D族是脂溶性维生素,共有5种化合物,最重要的成员是D2、D3。主要功效为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稳定。来源于食物和阳光。鱼类以鳖鱼、比目鱼含量丰富,动物肝脏、牛乳、蛋黄、鱼子中也富含。紫外线可作用于皮肤油脂,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E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生育酚类、三烯生育酚类。生理功能:①具有抗氧化功能,为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②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防治男性不育,预防孕妇流产。③近来发现维生素E可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主要食物来源是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绿叶蔬菜(菠菜)、蛋,以及全麦、未精制谷类制品。

维生素F是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生理功能:①防止动脉胆固醇沉积,治疗心脏病。②帮助腺体发挥作用,促进钙被细胞利用,增进健康与成长。主要来源于植物性油脂,如麦芽,亚麻种子、向日葵、大豆、花生榨取的油,以及胡桃、核桃、鳄梨,等。

维生素H又称生物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属维生素B族。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食物来源为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维生素L又叫催奶维生素。功能促进乳汁分泌,食物来源为牛肝、酵母、野菜等。

维生素PP是水溶性维生素,属B族。它能增强维生素C的活性,预防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紫癜等。主要食物来源为蔬菜、水果。

维生素U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富含于甘蓝、莴苣、苜蓿之中。

小知识

维生素的合成与天然之争

上一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自查总结下一篇:谈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