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练习题

2024-08-21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精选6篇)

篇1:教师资格证练习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六

1.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位于北方的神兽是()。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2.以下属于弹拨乐器的是()。A.琵琶 B.碰铃 C.二胡 D.巴乌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A.《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B.《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C.《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皆大欢喜》 D.《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李尔王》

4.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称之为“早慧”,如我国唐代王勃在少年时就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另一种情况称“大器晚成”,如画家齐白石40岁时才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对此种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早慧”和“大器晚成”并无优劣之分 B.“大器晚成”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C.现代教育更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早慧”的价值

D.“早慧”和“大器晚成”都违反教育规律,现代教育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 5.教育上“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听到有人喊“着火了,快跑”,小明立马紧张起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种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焦虑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 B.认同感 C.理智感 D.自卑感

9.小学生道德情感主要是在()中发展起来的。A.集体 B.社会 C.家庭 D.师生

10.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基本观点是()。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四神兽方位: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碰铃是打击乐器,二胡是拉弦乐器,巴乌是吹奏乐器。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故选A。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并无好坏之分。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是11岁—16岁,属于青春期。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是指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伴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题干是由于突发状况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选应激。

8.【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是道德感。

9.【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主要的作用。

10.【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可以看出教学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篇2:教师资格证练习题

1.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3.师德的载体是()。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热爱学生

4.()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 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D.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6.儿童烫伤以后,急救方法是()。A.用冷水冲淋或浸泡 B.涂碘酒

C.涂酱油 D.涂清凉油

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8.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是()改变行为的方法。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D.示范法

9.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运用了德育的()。A.体谅模式 B.认知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价值澄清模式

10.班集体的核心队伍是指团结在教师周围的一批()。A.优秀学生 B.进步学生 C.班队干部 D.积极分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的句子出自《师说》,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要求。其中,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而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三者形成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故选B。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如儿童发生烫伤、烧伤情况,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若伤势较轻,则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患处,并保持干燥。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9.【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体谅模式的主要主张是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篇3:日本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浅谈

关键词:教师资格,更新制,日本

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条件、证书授予的机构和程序、证书的种类和级别等, 通过严格的考核与认定程序, 向具备教师资格条件者发放教师资格证书, 使教师能达到较高水平的专业化,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日本是亚洲较早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教师进修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为了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 (简称中教审) 对教师资格证书提出了改革方案, 并在其国内展开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资格更新制问题的大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后, 日本中教审教员养成部会于2005年的审议报告中, 肯定了导入教师资格更新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提出了更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新旧制度的区别

一是评定制度。申请人员在修满相关的课程之后, 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准则, 各个大学教职课程委员会给予评定, 如果评定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将不能被授予教师资格证书。

二是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之后, 还需要进行学习和检查, 每隔十年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进修学习, 并且接受各级教育委员会的评定。如果评定不合格, 将被取消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也就失去了永久有效性。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在10年有效期到来之前的两年之内, 教师需要接受、完成资格更新讲习的30节以上的课时, 这些讲课包括制作教案、模拟课堂、案例研究等。资格讲习一般包括以大学为主开设的课程, 也可是在大学参与或者合作的前提下, 由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开设, 这些讲习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在讲习结束后, 评定部门要根据教师在讲习过程中的所接受、完成的指定资格更新讲习水平, 决定是否给予其更新教师资格证书。如果教师在讲习过程中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 那么其资格证书将会面临失效。教师资格证书在每次更新后都有10年有效期, 然后需进行第二次更新。在职的教师也有义务每10年接受同样的讲习, 不能结业者证书失效。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更新及延长的相关手续和其他必要事项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

二、教师资格新认定标准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课题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为了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具备作为教员的资质, 有必要导入教师资格证的更新制度, 使目前终身有效的资格证有使用的有效期限, 这样就会使教师产生紧迫性, 促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进行研究学习, 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以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本次日本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制定这样的制度的时候, 日本一共花费了近5年的时间,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从整体上来说, 这样的更新制度首先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 其次是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上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设置更新年限, 改变了教师对于职业的认识, 迫使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二, 在更新时, 通过一系列的讲习等措施, 使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获取最新知识的更新, 同时剔除部分不合格教师, 在教师总体上提高了水平。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在师资培养上加强了教师实践能力和资质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条件, 切实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第四, 导入更新制, 可以使教师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克服了职业倦怠心理的滋生。

第五, 通过这样的更新制度可以净化教师队伍, 淘汰那些持有教师资格证却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 并间接淘汰一些教育质量低下且乱发资格证书的大学 (特别是一些私立大学) , 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及其专业性。

第六, 导入更新制可以提高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资格更新制度是日本对于培养优秀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案, 其涉及面广, 牵扯到日本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在职教师以及政府部门等, 获得了日本全国人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积极着手准备资格更新课程的实施和开设, 教育委员会才能积极地对教师资格管理制度进行革新, 更新制的导入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使教师培养及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取得切实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年第5期

[2].[日]土屋基规 (鲍良译) , 《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文部省, 《文部法令要览》[Z], 2000

篇4:教师资格证练习题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师专业化;岗前培训;必要性

岗前培训是各行各业对即将进入该行业前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样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让新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行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了解教师职业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从而培养新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在进入教师这个行业之前,新教师应具有教师职格,然后再通过招教考试,再进行岗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才能从事教育这个行业。

一、从教师资格证看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资格证书是对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教师职格证认证的获取不一定代表一定能胜任教学任务。只是对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一种理论上的测试。因此,获取教师资格证,通过招教考试,合格录用后再进行岗前培训,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可见,教师资格认证和岗前培养对新教师从业的重要性。

1.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面试,理论考试主要涉及到了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学科知识等;面试则主要进行说课,即考查对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全国普通话等级证书。通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测试,合格后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教师只有掌握教学理论和技能才能胜任。因此,教师持证上岗,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基本条件。

2.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价值

纵观社会的各个行业,获得从业资格,才能具备进入这个行业的条件。当然,教师资格证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具体表现:在全国通用,不受任教地域的限制;已经获得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的相应学历等。教师资格证是对获取教师职业从事资格的综合评价,能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资格证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同时还需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进行不断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对新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并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让新教师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培训、实践,从而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1.教师专业的标准

任何事物都有评定的标准,同样,教师的专业化也有相应的标准。谈到教师专业化,就必然要联系到教师的专业标准。教师的专业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师德修养主要是要求教师做到“爱岗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专业知识主要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发展的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同时性知识。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具有教学实践能力,即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教师的专业标准来看,教师的专业化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凸显了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2.教师专业化岗前培养的策略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师成长、岗前培训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理论书籍或学科专业的阅读,然后写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通过理论学习和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2)集中学习

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合格验收,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集中学习是采取观摩、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聆听专家专题报告,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可以是现场观摩课堂,讨论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也可以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挖掘名师的教育思想,学习名师的教学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学实践

新教师进入真正意义的课堂,要经过一段教学实践,通常毕业生是到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第一,聆听老教师的授课,自己作为学习者,应该做好笔记,写出反思;第二,参与该校的教研活动,通常主要是指集体备课、说课、授课等,从而学习系统的教研知识,让自己对教学有更深的认识;第三,自己撰写教学设计,并请自己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形成可行的教案;第四,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第五,撰写教学心得,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撰写教学体会。

总之,岗前培训是教师资格证和教师专业化连接的纽带,是教师进入教育行业的必要环节。新教师的岗前培养应注重教师的长远发展,注重培训形式和培养实效。让新教师按照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和提升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令,荣光涛,姜兰姝,胡冬梅,李策.新教师岗前培训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56-57.

[2]项洁.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篇5:教师资格证练习题

1.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

A.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B.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 C.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D.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一位老师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用仿宋字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落款是“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对上述行为,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不动声色地正常进行教学活动 B.私下与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C.在课堂上对该学生进行谴责 D.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

3.小红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不佳。经过努力,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考了很高的分数。数学老师认为她的成绩是抄袭所得,并在课堂上公开讲:“你的成绩不属实。”这位老师的行为()。

A.违背了尊重学生的要求 B.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要求 C.有益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D.有益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4.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是因为我国古代教育具有()。

A.原始性 B.同一性 C.独立性 D.阶级性

5.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意指()。A.教育作用有限

B.教育在于等待儿童的自然发展 C.教育对于儿童发展难以积极作用 D.教育需遵循儿童天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6.赫尔巴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即“专心与审思”,由此形成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四个阶段的正确逻辑顺序是()。

A.联合--明了--系统--方法 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明了--联合--方法--系统 D.理解--联合--方法--系统

7.“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形功能

8.老师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是有时孩子在等待红灯时看到有成人穿过马路,也便跟着过了马路,这说明()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生理

9.一旦考上大学,厌学情绪就开始恶性释放,拒绝努力学习,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下列关于教育的内涵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B.教育最直接的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C.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传授知识

D.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或首要目标 10.互派留学生体现的教育文化功能是()。A.传承功能 B.选择功能 C.创新功能 D.交流融合功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授课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化解课堂的突发问题,而不是直接当众谴责学生。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根据题干表述,首先数学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其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讲学生,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故选A。

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5.【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了使儿童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卢梭主张切不可对他们加以束缚,甚至提出“消极教育”的主张,宣称:“最早的教育只应是消极的,不在教学生以道德和道理,而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开始不做什么,终了时你却能得到教育上的奇迹。

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B项是正确的。

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综合题干故本题选C。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A、B、D选项均能体现教育的根本特征,故此题选C。

篇6:教师资格证考试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概念的获得有______________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

2.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第二阶段是______________。

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主要有随机通达教学、______________和支架式教学。

4.荣格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即______________。

5.布卢姆的情感目标分类有接受、反应、________________、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这样五种基本目标。

6.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_____。

7.韦氏智力量表分为______________和操作分量表。

8.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

9.柯尔伯格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

10.有效教师具备知识丰富、______________和热情热心三个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篇文章,我们读10次才能做出完全无误的回忆,如果继续读,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A.过度学习B.低度学习C.掌握学习D.增强学习

2.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称为()

A.形式迁移 B.内容迁移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3.奥苏贝尔认为,新概念与已有的概念之间有不同的关系,“三角形和平面图形”是()

A.上位关系 B.并列结合关系C.包含关系 D.下位关系

4.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即()

A.直接成功的意向和间接成功的意向

B.力求成功的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

C.正式成功的意向和非正式成功的意向

D.一般成功的意向和特殊成功的意向

5.岳飞、文天祥使我们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这是道德情感中的()

A.感觉的情绪体验B.直觉的情绪体验

C.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6.在问题的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途径,即()

A.启发式和突破式 B.算法式和渐进式C.启发式和算法式 D.突破式和渐进式

7.有些人善于通过读来学习,有些人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还有人善于通过做来学习,这说的是()

A.学习的内容差异 B.学习的情感差异C.学习的感觉通道差异 D.学习的程度差异

8.讲演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景、讲解、______和进行总结。()

A.深入问题 B.提纲挈领C.保持学生注意 D.引导参与

9.发现学习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最有用?()

A.教学生基本技能时B.所教内容比较困难时

C.当学生具有所需的技能和动机时D.学生不愿参与时

1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一般为______岁。()

A.6-10 B.7-11C.8-12 D.9-13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合作学习2.图式3.组织策略4.负迁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2.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问题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在教学上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2.论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六、知识运用题(本大题16分xytest.com)

一次,35名小学生与10名教师乘一辆有40个座位的大轿车前往某经济开发区,学生全部落座,5位教师没有座位。在两个小时的路程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学生把座位让给老师坐一会。其间,两位教师还就一个座位彼此推让,这一过程尽管学生看得清楚,但仍没有学生在这样的暗示下把座位让出来。

请运用所学知识从教育上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2011教师资格认定辅导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

2.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A.社会性B.稳定性C.连续性D.共同性

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4.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态度B.学习习惯C.学习动机D.学习方法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的特点。

A.知识掌握B.能力培养C.品德养成D.身心发展

6.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

7.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

8.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的人。

A.自然属性B.社会属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

9.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

A.《旧约圣经》B.《新约圣经》C.《吠陀》D.《古兰经》

10.“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

A.前制度化B.制度化C.非制度D.义务教育

11.根据课外活动的技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1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简单与容易B.个体与整体

D.低级与高级D.部分与整体

13.教育的本质是()

A.教书育人B.培养人C.教育人D.搞好教学工作

14.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霍尔B.高尔登C.华生D.吴伟士

1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6.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昆体良

17.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教育性功能

1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9.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发展技能

C.培育或发展智慧D.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20.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一定的组织结构B.一定的共同准则

C.明确的共同目标D.平等的成员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

C.形式上的多样性D.形式上的单一性E.活动上的自主性

2.陶冶的主要方式有()。

A.发扬民主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陶冶E.文化熏陶

3.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

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4.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基础型课C.拓展型课程D.研究型课程E.学校课程

5.学生是人,其含义包括()。

A.是能动的人B.发展的对象C.有思想感性的个体

D.以学习为主要任务E.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________。

3.少年儿童是________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________。

5.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和________教材。

6.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具有更强的________。

7.________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

8.学校德育是指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________性。

9.社会时代发展的状况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________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10.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________学校。________、(以(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1.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

12.通过培养________,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程序,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设计研究程序。

14.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________构成。

15.教学以________为主,是学生个人接受人类认识成果、获得自身发展的捷径。

6.________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17.教师就不仅仅要把________怍为一种认识对象,更应该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18.________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9.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________的对象。

20.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1)________;(2)________;(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四、辨析题(共15分)。

1.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素质教育要求不给或少给学生留作业

3.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4.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5.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

6.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2.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师为什么需要专业化?

4.小学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或特点?

5.课程计划对学校有何指导意义?6.简述教师概念的内涵。

六、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2.试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4.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B 7.A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D 15.D

16.B 17.A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BCD 3.ACD 4.BCD 5.ACE

三、填空题

1.学校系统2.主体3.社会权利4.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感知 理解6.可塑性7.自尊心8.社会9.结构体系

10.文士 “以僧为师”11.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12.人才实现对政治的影响

13.历史法14.心理健康教育15.学习书本知识16.课程17.学生

18.创新能力的培养19.实践活动

20.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四、辨析题

1.(×)。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的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是来自于通过刻苦学习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为学生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3.(√)。4.(√)。5.(√)。

6.(×)。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五、简答翘

1.答:教育目的依据什么来确定,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问题。其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其代表人物在中国有孟子,在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

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其代表人物在中国有荀子,在西方有柏拉图、康德和现代许多社会学家。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二者的观点虽然是对立的,但共同之处在于都从各自的人生哲学中引申出教育的目的。而他们的人生哲学由于片面强调个人需要或社会需要而失之偏颇,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在教育目的依据上的片面性。

2.答: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通过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来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育人责任和本体功能。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的质的规定性,这决定了教育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一定同步。

3.许多行业由于其劳动的复杂性,需要个人经受专业的训练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从客观上讲,许多职业尤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些复杂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其二,从主观上讲,专业化也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不断的专业化培训也促进了专业人员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避免一专业人员内部不称职的人败坏行业规范,影响行业的社会声誉。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机构(如师范院校)开始的(大约在17世纪之后),这种专业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直至今日,教师的专业化也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认可。尽管如此,教师专业化将是今后教师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在未来社会中,教师职业将由熟悉教育理论、熟悉各种教育媒体的使用、熟悉各种教育策略的专业人员来提任。

4.(1)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小学教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5.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它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计划中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6.对教师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六、论述题

1.答:(一)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一个教学班一般有几个教师任教。由于各人的个性、思想观念、学术修养、教育方法等不同,加上学科性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各执一端的情况。

(二)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气氛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

(三)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四)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

2.答:(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通过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往往代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所以,学生很重视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变化。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同样缺乏足够了解。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安排教学过程。

(4)儿童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是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4.(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第一,学生是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上一篇:社会实践论文(2011)下一篇:社区共驻共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