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2024-08-04

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精选8篇)

篇1: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1.广播电视行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1.1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在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具体的工作中。我国相关法律已经明确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出现前后观念不一的情况,而且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够强烈,行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只限制在文件处理内容中,并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形成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

1.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广电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正常的工作中,一个单位不仅要形成各种档案管理,而且内容也是需要集中管理的,这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制度,与实际要求相差很远,而有的部门并没有任何制度可以遵照执行,档案管理流程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2.提升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办法

2.1确定工作重心,加强信息化建设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与文书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鲜活性,与现实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常被利用的内容也比较多。鉴于此,要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纳入到重要的管理内容中,坚持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统一集中管理。同时,还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收集和整理原生电子文件,加强单位内部业务技术的整合,做好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分封媒体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服务力度,为档案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2.2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档案管理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要想提升其管理效率,就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努力配备相关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另外,要结合文件的数量,确定专职管理和兼职管理人员。档案的种类复杂,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不能按照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执行,它需要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内容联合在一起,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这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全部规定

广播电视相关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各个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另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收集、整理资料,明确管理原则和管理体制,按照要求管理档案,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保证。

3.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创新举措

3.1体制建设的创新

从整体情况出发,要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制,明确档案管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制订档案管理的期限表,定期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的要求,严肃处理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人员。另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内部人员对职责和义务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自身的运行规范,定期开办研讨会,增强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在这个大前提下,要努力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为广电档案管理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2服务宗旨的创新

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增强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做出优质的`节目。如果在工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借出时,需要填写借用资料的编号,确认送回时间,避免出现丢失或误用的情况。鉴于此,可以采用电子扫码技术,实现对素材的全方位管理。另外,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提高其宣传力度,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宣传方式,努力提升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人员素质提升的创新

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要摒弃过去档案管理中的不科学观念,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树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使管理过程能够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应对创新的知识面,实现管理过程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新观念、新意识的应用,采用创新的思维,全面发展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和考核机制,并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单位领导应不断吸收年轻的工作人员,给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文化、技能的学习,认清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4.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广播电视行业,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行业将会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与IT技术联合在一起,高效的网络技术是其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提升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被重视的程度。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增加有关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资金,增强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建设,更新陈旧的设备,以保证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另外,要加大在软件方面的投入,落实相应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广播电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岗位建设,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合作理念,而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行政档案业务的发展,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物质财富。从档案管理本身出发,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和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落实,将管理过程落到整个档案管理中,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总体内容中。

篇2: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科技成为主力军,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网络的出现为媒体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平台,媒体行业与网络的结合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所以,新媒体是社会的进步所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新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记者不能墨守成规,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变传统的采访模式,接纳转型后的媒体形式,不断地发现自身问题,创新采访方法,逐步增强采访的实际效用。

1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记者面临的困境

篇3: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3年之前,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我国广播人口的覆盖率为93.21﹪, 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54﹪。[1]然而时隔六年之后, 从广电蓝皮书中我们发现, 我国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分别增长了2.75和2.41个百分点, 其中全国数字电视用户人数为4527.86万,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人口数更是几乎达到了全国总人口数的九分之一。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很容易看出,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媒介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之高, 它已经逐步成为全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之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会上所做出的各种决策, 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这也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之后, 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在广播电视产业上的总投入高达51.7638亿元之多, 并且由仅国家投资的单一局面发展成了多方投资的局面。[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广播电视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至此,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逐步向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靠拢。根据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广播电视产业被正式归为第三产业, 这也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优惠与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逐渐的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方式, 广播电视行业中关于相关产品的广告的出现也是日趋平凡, 并且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吸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而且根据相关调查表明, 通过植入广告广播电视产业的收益也是越来越可观。

经过几十年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发展,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 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二、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并逐步走向产业化, 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不够完善的原因,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都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 在这广阔的产业领域中没能形成较为完善、较为紧密的产业链条, 这使得目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需求与其当下的运作模式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 这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很显然, 在现实情况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情况是跟不上我国人民对广播电视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脚步。长期以来, 只要某一个广播电视台的某一个节目受到观众好评、收视率较高, 那么这一类型的节目就会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台中, 这使得所有节目基本上都具有很大的雷同性, 给观众带来了很严重的视觉疲劳, 也造成极大资源浪费。就目前情况而言, 我国许多的广播电视普遍存在着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等诸多问题, 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想要进一步必须要逾越的鸿沟, 否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脚步将会停滞不前。

(二) 经营管理的缺陷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适应力不足、产权纠纷不清等等。这些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脚步。

(三) 互联网的冲击

21世纪的到来,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新兴的互联网在信息量、信息传播速度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等诸多方法剧烈的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 传统媒体已经岌岌可危了。如何在新兴网络的铁蹄下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必须面对和必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 首先必须要对广播电视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必需要使该行业的产业结构逐步达到合理化, 但这并不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了, 我们就可以不关心这一方面了, 在合理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做的是, 通过不断地努力使其进一步的合理化, 达到高级化的水平。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应该努力做到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得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这样才能做出更多的精品节目, 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 完善经营管理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想要极大程度的发展, 必须拥有合理的、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广播电视产业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去建立一套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 并一步步去完善该经营管理体系。[3]温总理曾说过, 未来世界的竞争, 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所以在产权问题方面我们也不能放松。我们不能小看一场产权纠纷问题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不能放过任何小的问题, 只有这样,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 推进与新媒体的产业融合

众所周知, 危险和机遇总是伴随这的, 网络的新起给广播电视带来的不仅仅是威胁, 也给一直处在传统媒体地位的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还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 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事实上, 我们可以将广播电视和网络捆绑在一起, 加强它们之间在各方面的合作, 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内容, 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一个新的出路。实践表明, 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新媒体来发展和拓展广播电视产业的现有格局, 又将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到广播电视产业中, 使之成为广播电视产业进一步发展发的助力, 使它们之间相互支撑。不管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 这都将是广播电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不二选择。

(四) 实施人才兴旺战略

市场经济体制下, 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战略是当前广播电视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 只有吸收到更多的真正的人才, 才能为广播电视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 才能制作出更多的原创的、高质量的节目。为了能够引进更多的人才, 首先应该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其次应该放眼全国, 摈弃地域限制;最后, 不能仅仅只是引进人才, 该应该去培养人才, 对于引进的人才可以进一步的培训与发掘。这样才能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样才会使得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五) 推进差异化定位, 完善产业布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们所熟知的一般都是需求决定供给, 然而, 广播电视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 其市场的基本规律却是供给决定需求。[4]人们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需求一般都是隐性需求, 有人会问什么是隐性需求, 其实这很简单, 指消费者在头脑中有想法但没有直接提出、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 隐性需求只有在供给活跃是才会转变为正在的需求。在隐性需求变成真正的需求时, 会随之催生很多的创新, 这一规律使得广播电视产业应该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但在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下, 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广播电视产业作为传统媒体只有对其体制和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 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需求。21世纪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 广播电视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 迎来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只有不断开拓创新, 吸收优秀人才,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合理化经营管理, 才能使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脚步才能走得更远。

摘要: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开始于20世纪中期,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在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人民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 我国的电视广播产业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逐渐向产业化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展趋势, 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新想法和观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 2011.

[2]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 2011.

[3]郗迪.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J].大舞台, 2010.

篇4: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办好、办活特色节目,吸引大众关注,提高节目收视率,已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县级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更好地推动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 节目 创新 发展

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应该以“三贴近”作为落脚点,转变传统的节目形式,明确节目定位,加快创新步伐,以更好地发挥县级电视节目影响力,提高收视率。结合当前各级电视台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加强对自身优势的关注,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从以往县级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来看,过于强调权威性,忽略了可视性、贴近性等重要作用,缺乏创新的眼光与手段,严重制约县级媒体的持续性发展。因此,针对县级电视台的突出问题,必须在节目创新与发展方面做出大胆尝试与实践探索。

1、强调对农节目的基础地位

县级电视台作为我国的基层媒体,其服务对象大部分面对农民。因此如何吸引农民受众群体的眼球,办好对农节目,是县级电视台亟需思考的话题;对于农民受众来说,期待节目具有实用性,可对自己的生活、生产等起到帮助作用,以百姓的实际需求为着眼点,做足“农”字的文章,真正做到关注农民、了解农民,做农民的好朋友。例如,天门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天门电视台《垄上行》、《垄上大讲堂》及《天门农情站》等栏目,以天门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强调对农节目的针对性、引导性、时效性,给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宣传农业科学技术、树立养殖大户典型等,介绍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深受农民欢迎[1]。

2、发挥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当前,各级电视台越来越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节目,在节目中倾听百姓的声音,为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提供服务,已成为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的制胜法宝。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由于资金有限,因此办节目的水平受到限制,但是如果能够抓住“为人民服务”的主线,体现人文关怀,也将获得节目的成功。一方面,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既要做到为政府分忧,也要做到为百姓解难,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节目的服务性必须结合受众实际情况,开辟的栏目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并扩大影响力[2]。例如,《南京零距离》作为较为成功的民生类新闻节目,正是遵循了“受众为本”的原则,在全国各级媒体产生辐射力。而县级台也要加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结合本地受众的实际需求,尤其在节目内容上有所创新,加大服务信息容量,提高节目的技术水平,既要为当地群众服务,也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3、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叙述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确立报道题材、选择报道内容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集中于信息的传达与知识的宣传。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期待以快捷、简单、方便的方法获得最及时、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电视新闻就应考虑这一实际需求,在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搭建权威平台。在处理动态新闻过程中,注意强调新闻的“故事化”表达方法,以提高可视性,生动地展现新闻情节、要点等。例如,在湖北经视的《经视跨天》节目中,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受众感觉到这些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自己的左邻右舍,充满了亲切感。但是在选择内容与报道角度方面,应注意避免陷入“平庸化”、“低俗化”,不能企图以低俗趣味的节目吸引受众眼球,否则将陷入恶性循环。

4、推动报道形式的创新发展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多元化需求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电视节目的形式应具有创新性。当前,“新闻采制直播式”是较为多用的报道形式之一,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完成采访与制作工作,并直接将新闻内容发布出去,或者滚动播出新闻、反复播出重要新闻或者补充最新信息,也可增强新闻的实效性,扩大新闻容量。另外,在电视新闻中加入受众互动环节,也可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形成融洽的氛围,倾听来自受众的声音,获得新闻节目反馈,以此作为节目改进的重要依据[3]。在当前“全民记者”时代,百姓也成为新闻的记者、摄像师,给广播电视节目提供了更丰富、更真实的新闻素材,并且亲自参与到节目中,融入了广泛的力量,产生社会影响力,提高了新闻节目的魅力与实力。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县级台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目标,将视角对准农业发展、基层服务等,突出地方特色与本土化发展,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发挥群众的力量,争取创办更多精品栏目,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优势,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冬.浅谈县级台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策划[J].华章,2011(5)

[2]魏晓莉.市县级电视节目如何面向现代化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篇5: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局的广告收入不容乐观,电台的综合实力也在下降。大多问题出在管理体制上,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关键。本文从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研究入手,了解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背景,阐述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广播电视媒介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提高广播电视综合发展实力。

现在的电视节目缺乏趣味性,忽略了品牌效应,节目也缺少特色,媒体合作少,收益少。由于媒介种类的增多,信息资源已经越来越枯竭,特别是独家信息的获得已经越来越难,各种媒体之间的信息重复率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比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现场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说是再加工能力。

体制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体制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当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制的改革就成为广播电视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创新;发展对策

正文

广播电视体制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原则而设立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

权等方面所构成的规范体系。体制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体制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当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制的改革就成为广播电视业发展的关键。

一、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以政策突破为特征,以实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和推动以新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这次突破,大大调动了广电机构兴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也解放了生产力,推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扩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总体规模。同时,也开启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先河。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以技术突破为特征,以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新技术的运用为标志,以有线电视台建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和卫星电视频道开播为主要内容。

到了21世纪初,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以整体转型为特征,以体制改革、数字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标志,以体制上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技术上从模拟技术体系向数字技术体系转换、功能上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为主要内容。这次突破,使中国广播电视业在观念、体制等各个领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场以整体转型为特征的变革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一般都是成立集团。从已经成立集团的地区情况来看,都是集团与原来的行政级别相同。有的集团分别在人事管理部门同时注册,挂有两个牌子。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是国家政府部门统一供给和经营的,因此容易造成政事不分的局面。这种弊端一方面是国家包办的事业量多;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受国家的影响,缺乏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没有实行改革的省市,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实质也是局台合为一体。电视节目缺乏趣味性,忽略了品牌效应,节目也缺少特色,媒体合作少,收益少。由于媒介种类的增多,信息资源已经越来越枯竭,特别是独家信息的获得已经越来越难,各种媒体之间的信息重复率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比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现场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说是再加工能力。

三、广播电视媒介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

(一)广播电视制度创新的措施是分离

在权利关系层面,分离就是政治与企业、产业分开。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是国家政府部门统一供给和经营的,因此容易造成政事不分的局面。这种弊端一方面是国家包办

的事业量多;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受国家的影响,缺乏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改革这种传统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一是重新界定调整国家事业职能范围;二是政事分开,建立新制度,与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

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了节目成本,丰富了节目内容,转换了运营机制,也增强了发展活力。比如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分拆成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全国广电系统制度传播分离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运营实施层面,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内容的策划制作是一种市场行为,根据市场规律运作。而节目内容的传播是一种技术控制行为,是传播信息过滤和播出控制技术的实施。在改革时,广播电视媒介选择以频道为平台,推出频道专业化的新运营方式。媒介专业化是从广播的频率专业化开始的。

虽然广告收入总量仍居首位,但是由于节目成本逐年增高,制作水平提高,已经产生了电视产业危机。电视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电视业的运作已经从节目时代,栏目时代进入到了频道化时代。节目资源整合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频道制有很多优势,比如频道的管制主题得到授权,节目策划、经费由工作人员控制,管理主体明确;电台电视台的岗位精简,降低人力、节目、管理的成本;传播的效果会增强,频率专业化会提高收视率,培育品牌频道,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制作效率也会提高,加强栏目间选题和采访报道活动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制作成本。另外,组建股份制公司也是改革模式一种。比如南京广电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从集团整体体制改革入手,继而推进到频道体制改革。

在业务操作层面,是公益节目与经营制节目分离。以往都是新闻和娱乐节目的经验搅在一起。按照电视节目划分为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公益性节目是指时政新闻类节目,大众教育科普节目等,公益节目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而制作播出的节目,其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因此,公益性节目体制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经营性节目主要包括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等经营类节目。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此类节目意识形态较弱,分离可以确立播制主体相互之间不同的责权关系。传播分离成为必然趋势,它为集约化方式制作节目,人员精简,受市场规律制约,避免了过去台内从业人员制作的质量不过关的节目同样能上电视的弊端。北京光线传媒公司制作的娱乐资讯

节目《娱乐现场》一度在全国500多个电视台播出。

(二)广播电视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是整合

集团化是经营资源的整合。广电集团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单位和经济部门,它还赋有:新闻媒体、事业性质和专业分工的任务;要求广电集团以宣传为中心,更好地发挥“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喉舌功能,把遵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增强集团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广电行业内的集团化改革还具有一种特殊性。广电集团的特殊性还在其不同于其它文化新闻单位,由于电视广播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特别是直播节目直接面对观众,贴近受众的特点,直播现场难以完全控制的特点,使政府对广电系统的改革一直持谨慎态度,也因此才在全国广电集团化改革中第一次出现了事业性质的集团。广电集团的特殊性要求广电集团改革的时候依然要把宣传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起来考虑,正因此出现了全国首创——事业集团。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全国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吹响了号角。2002年8月24日中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新闻改革的十点建议。然而这时广电行业才尴尬的发现,当教育已经开始产业化,其它事业单位也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尤其是同样具有喉舌功能的报业改革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广电行业,只有广电行业还处于80年代的旧体制下。李长春同志说,“电视行业落后其他行业20年。”于是广电行业在改革的道路上努力追赶,先后进行了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合并,有线电视网和电视台的分离等重大改革举措。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禁锢,改革的滞后,使广电行业的现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距甚远;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三年的广电行业的产业化、集团化的讨论和尝试。

信息服务是经营理念的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是将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的数字资源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有效的揭示。

信息资源整合是“系统”的理念,就是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它的管理理念是:取代过去单纯以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理念,主张对信息资源要运用技术、经济、人文的手段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其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的、可控性的、个性化的和实时性的管理。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技术、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信息资源的整合不能仅限于技术或物理层面的整合,应当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整合的全过程。要包括对信息资源整体架构体系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整合,对信息管理技术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整合以及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整合,通过统筹和全面的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视的传输手段更为成熟,在这个时候,节目内容成了收费频道的支撑,成为媒介融合平台的核心资源。

外联或上市是资金的整合。资金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和流动的基础。广播电视媒介是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实现广电媒介在资金上的总和,总的来说有几个途径:第一同质媒介联合经营,电台电台之间,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的联合协作,建立广播网,不但可以达成共同利益,也能缓解电视台之间的压力。第二是异质媒体之间的联合经营,电台与报纸杂志之间的联合经营。虽然异质媒介合作较少,但是在强调传播效果的今天,异质媒介合作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比如几年前,BBC成功地与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合作,关于中国的文化、自然、历史、环境的合作项目,它的内容包括传统的电视,也包括新的媒体,不论是中国观众还是西方观众,都非常喜欢这类节目。

参考文献

篇6: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一)塑造主持人鲜明形象

具体说来,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乃至节目本身的重要形象标志,更是连接媒介与受众的金石桥梁。因此,要全面塑造主持人鲜明形象。比如,丰富的面部表情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直接手段,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根据自己所播报内容的不同情境对面部表情进行灵活控制。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达到强化感受或讲授感受的目的,要把控自己的内心情感,注重报道中的真实性与严谨性,尽量避免在面部流露出明显的感情色彩,当某些事件发展不够明朗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新闻类的节目,需要主持人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形态,严肃端坐、态度和蔼,但在静止时也要运用一些得体的动作起到明确意义并解释某些语言内容,不断强化交流关系等。同时,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应该是机械化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与人文关怀,更能为节目添色。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新闻联播》主持人在念到“遇难人数…”时,情不自禁地哽咽,让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动容,更是激发了民众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情感。

新闻节目主持人整体形象要与节目内容与形式相协调,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并对新闻内容能有正确理解与灵活掌握。主持风格虽然要保持一贯的严谨沉稳,但在适当时也可以加一些幽默感。同时,在塑造整体形象时还要尽量避免同质化出现,要凸显出所主持节目的整体形象、整体思想以及内容特征,形象塑造师要对每位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进行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其亮点并弥补其弱点。此外,电视形象造型师不断对电视艺术的特殊性进行不断探寻,对主持人造型的基本原则进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将主持人和谐完美的荧幕形象展示给公众。

(二)注重培养个性化语言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还要不断注重对自己个性化语言的培养。主持人的语言个性与主持人生活中的语言个性密切相关,因此主持人要关注生活中个性化语言,培养自身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形象。比如,要打造出比较鲜明的声音形象,主持人要对自己的声音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声音进行改善。语言中还有不同的节奏,主持人要不断扎实自己的文字功底,做到语法连贯、断句协调、字音标准,要不断提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罗京曾在《新闻联播》任任节目主持人时,每一次都会在直播前将所有的稿件文字读音查清,这样既能降低读音错误率还能对所播报的内容进行调理性划分。在进行播报时,主持人语言要与电视新闻画面完美契合,以此增加主持功底。

同时,在播报时还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发音规范,能够熟练运用腹部呼吸与胸部呼吸等呼吸方法尝试不同的发音效果,找到重音的确定位置,从而为受众传递正确思想。当主持人将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主持功底巧妙结合在一起时,更能够凸显个性,甚至引发网络迷因,延伸了新闻节目本身的影响范围。例如,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观众对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段子手”属性的追捧与狂欢,便是此种效果的有力体现。

(三)尝试多样化风格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要注重培养多样化的主持风格。每一个主持人都要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个人的自身素质与语言功底有一定差异,因此主持人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摸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风格。这里所说的风格不仅仅是主持人个人的特质,还有节目的定位,当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时,主持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主持人要打造自己的主持魅力,当前我国很多著名新闻主播都有主持上的实力与能力,除了这些之外,就是个人魅力。然而,我国极个别新闻主持人在主持时还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因此主持人要不断进行修心养性,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促使自己能够保持坚定的政治思想,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过硬的理论素质向受众传播正面思想,为受众带来更多正能量。

篇7: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NGB总体专家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 录

前 言...................................................3 1.发展需求与趋势........................................4 1.1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4 1.2 发展需求..........................................5 1.2.1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5 1.2.2 发展三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6 1.2.3 维护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的需要.................7 2.NGB战略目标与规划....................................8 2.1 NGB背景..........................................8 2.2 NGB的定义和特征...................................9 2.2.1 NGB的定义....................................9 2.2.2 NGB特征.....................................10 2.3 NGB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11 2.3.1战略目标.....................................11 2.3.2指导思想.....................................12 2.4 NGB十年规划......................................13 2.4.1整体目标.....................................13 2.4.2分阶段目标...................................13 3.预期成果.............................................15 3.1预期标志性成果....................................15 3.2 实施后的影响与预期效果...........................17 4.创新体系建设.........................................19 4.1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应用产业联盟....................19 4.2.2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 4.4.3三网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20

前 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三网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推进三网融合战略部署,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对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建立符合全业务运营要求的可管、可控、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技术管理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适合三网融合需要,按照网络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要求,积极推进各地分散运营的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广播电视网络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基础网络之一,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繁荣、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我国信息和文化安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GB总体专家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六月

—3—

1.发展需求与趋势 1.1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广播电视网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达千家万户的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大众信息载体。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6.95%,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公众信息传送量最大、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络。

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已有333万公里光缆线路、1000万公里同轴电缆线路,能提供视音频等多种业务,服务1.75亿户用户,是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6500万,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共有13个省(区、市)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完成网络整合工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竞争实力大大提升,地位显著增强。

我国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率已达91%,2008年在包括奥运城市的8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播出标清和高清电视节目,目前正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组织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2008年,我国发射了直播卫星,主要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使边远“盲区”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4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目前有超过一千万的直播卫星“村村通”用户。

我国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地在包括6个奥运城市在内—4— 的37个城市开播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服务,采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初步建立了CMMB网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10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CMMB业务正在全国稳步展开。

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信息网络发达、信息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网络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线宽带网发展尤为迅猛,是承载、提供三网融合业务最重要的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之一。

美国FCC最近公布的“全国宽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2020年以前,要为1亿家庭用户提供每户100Mbps和商业用户1Gbps的接入速率。日本、韩国、欧洲各国先后也都分别提出了各自国家的宽带计划,不约而同的是都将家庭用户的接入带宽定在了100Mbps的目标上。

1.2 发展需求

1.2.1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信息产品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的形态呈现、以网络化的方式传播,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又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提供了可能。

—5—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和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进一步提高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舆论阵地的作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数字化的媒体形态创新广播电视的业务模式,以网络化的服务形态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能力,创新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和体验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视听节目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从“被动接收”向“主动选择”,从“看电视”向“用电视”,从单一渠道、单一终端向多渠道、多终端的转变。

1.2.2 发展三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

广播电视网是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在业务内容、舆论公信度、用户群体、公共信息的经济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开发和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全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有线传送网络。

以提供传统广播电视业务为前提,以互动服务为新型体验方式,以宽带双向全媒体全业务为主要发展目标,构建全新概念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业务体系,将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大大拓展网络业务的创新空间,带动媒体内容产业、信息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面向—6— 家庭的全媒体服务创新、家用电器领域的革命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重要的机遇。

充分利用有线网络在接入带宽和覆盖方面的固有优势,借助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和后发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对网络和业务的管控能力,以较低的代价和较短的时间打造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对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开拓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发展,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攻克一批符合三网融合要求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核心技术,研发一批相关的软硬件系统和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与网络成套设备,开发双向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智慧家庭网络和家庭物联网、智能化家庭设备等新兴住宅产品,大大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牵引上下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3 维护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文化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演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消极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泛在性、跨国性、复杂性和易受攻击性等特点,网络文化和网络舆论对国家信息与文化安全

—7— 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需要牢牢把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和关键技术的主导权,研究发展新一代高可信网络技术,建设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弘扬和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巩固思想舆论的主阵地,保证广播电视网对社会或大众信息的正确导向作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防止非法或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2.NGB战略目标与规划 2.1 NGB背景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播出体系,是用户聚集度最高、用户终端规模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也是入户带宽资源最高的基础信息网络。这些都是下一代宽带网络与应用技术研究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广播电视网在业务内容丰富度、内容公信度、用户群体、多维媒体表现形式、公共信息经济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备独立向下一代以宽带视频为基础业务的网络演进的全部要素和条件。

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国家广电总局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确定了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以有线电视网—8— 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通过技术升级以及网络改造,最终实现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总体目标。

2009年7月31日,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启动仪式暨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示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上海举行,正式启动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网建设,计划于2010年底前在上海地区率先完成50万户NGB示范网络建设。以此为标志,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2 NGB的定义和特征 2.2.1 NGB的定义

NGB是英文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 的缩略语简称,意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是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可同时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具备双向交互、组播、推送播存和广播四种工作模式的、可管可控可信的、全程全网的宽带交互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支持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和融合创新业务,支持现有技术体制向高级阶段的平滑过渡,支持广播、组播、双向交互和推送播存四种

—9— 模式并用的工作机制,具有网络和业务安全管控机制,具备与现有运维和管理流程与机制、运营队伍和经验、和网络资源相匹配的综合支撑环境。

2.2.2 NGB特征

NGB融合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具有独特的网络特征。其网络特性主要体现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覆盖,可同时支持广播、组播、双向交互和推送播存四种工作模式,具有广播和分组交换融合技术构建的扁平式网络体制,保证服务质量的大规模汇聚接入技术,具有开放式业务支撑架构,承载网对业务透明,服务提供机制引入云计算和透明计算模式以保证业务提供的便捷性、开放性与可信度,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可达100Mbps,家庭用户终端的网络延展形态是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智慧家庭网络系统,户内物联网是其内在的自然属性,支持家用电器等受控终端的网络化演进。

NGB的业务特征主要体现在兼容性、交互性、开放性、互通性、多样性、安全性等方面。NGB将在各有线电视网络部署开放的业务平台,在原有广播业务的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接口,屏蔽NGB的广播、组播、双向交互等综合传输模式和业务及用户的精细管理能力,提供对第三方业务的开放接入;通过业务平台的代理网关实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对等跨域运营,形成全程全网的NGB业务网并实现与电信网、互联网互联;通过与接入网大规模汇聚路由器、应用层实时管理和提供设备,实现平台对并发流媒体等业务的可信管理;—10— 开放业务平台将极大地降低新业务开发和接入的门槛,吸引和鼓励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中小型开发实体的积极参与,充分释放全社会的业务创新能力,形成业务数量和种类的爆发性增长。

NGB发展过程中将坚持传统和新兴媒体市场有序发展的原则,突出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可管理的时代要求,具有独立运行的管理平面,在统一的运营框架下,支持开放业务运营环境下的内容和业务的属地化运营与管理,支持结算中心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收/付费模式,支持创新业务或服务的全网快速部署。采用创新的管控技术和运作机制,能够实现网络业务质量(QoS)、节点性能和业务完整性等各个层次的管理与监测,确保业务内容的安全可信和网络的安全可靠。NGB终端是集信息处理、交互、业务汇聚和安全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家庭网络中心,可用丰富的有线和无线标准接口构建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形态包括智慧家庭信息网关、新型电视终端和具有联网功能的家用智能电器三种主要类型,硬件上具有充足的运算资源、存储资源、显示资源、控制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接口,可支持多模接入方式及高清视频输入输出。软件上,引入透明计算理念,采用基于网络的终端系统程序动态加载和可重构运行环境,确保应用的开放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2.3 NGB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 2.3.1战略目标

面向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以广播电视业务

—11— 创新为龙头,以自主创新的先进网络技术为基础,用十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3亿用户和连接2亿家庭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速形成与电信网公平“竞合”的态势,突破三网融合中的“代差”瓶颈,同步增强广播电视舆论阵地的时代作用,营造网络文化有序创新环境,着力打造文化产业这一新兴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带动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

立足自主创新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成为支撑社会信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承载先进文化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广播电视舆论阵地的作用得到显著增强,网络文化创新空间进一步拓展,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跃升,带动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做出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2.3.2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目标,积极面向三网融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地位和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和挖掘广播电视网络的特有优势,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立国家、行业、地方、市场的联动合作机制,引领具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产业集聚,选取优势地区建立NGB示范区,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以点带面,辐射全国,建成具有开放架构、全程全网、互联互通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在NGB的实施过程中,贯—12— 彻“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建设指导思想,采用新技术,创造新业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标准先行;业务牵引,科技支撑;突出重点,试点先行;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

2.4 NGB十年规划 2.4.1整体目标

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支撑,研究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模式、研究开发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能够支撑家庭物联网服务的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开发成套装备,建设覆盖全国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2.4.2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研究三网融合战略下的NGB技术路线、运营机制、产业政策,研究NGB网络架构、业务体系、安全与管理体系,重点发展支撑三网融合的业务平台、融合广播和交互功能的新型宽带接入技术、家庭物联网络、终端技术、内容保护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撑NGB的成套网络装备、业务应用与支撑系统、核心芯片、软件、家庭物联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研究基于NGB数字内容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完成标准框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为NGB的示范、建设奠定基础。

选取国内有影响力的若干城市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试点示范。改

—13— 造、建设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城市的NGB核心网络,建设连接国内主要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交换服务网,建设支撑跨域服务的业务交换平台。重点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清视频类、全媒体信息类、网络娱乐类、网络教育类、家庭服务类等新兴业务的普及,开展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示范运营,试验示范3D电视业务和家庭物联网服务,初步建立基于互动电视业务的跨域业务运营示范区。

在研究、示范和建设的基础上,完善NGB产业与创新体系,营造快速发展环境,为实现NGB规模建设完成必要的技术准备、产业准备、业务模式和运营体制准备。

第二阶段(2013-2015年),研究有线无线相结合的NGB网络架构,研究支持超高速、超大容量、高效率、可重构的网络技术;研发低成本、低能耗、适合于三网融合的安全设备、有线无线结合的新型宽带接入系统、智慧家庭网络与终端设备以及NGB物联网络系统;开发基于NGB开放业务平台和开放接口的各类三网融合业务应用系统,大力推动NGB网络新型业务开发,实现NGB业务创新的群集效应;完善NGB标准体系,完成NGB全国推广的技术和产业化准备。

在第一阶段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具备NGB主要功能和技术特征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和监管网络,基本形成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NGB监管体系,全面支持三网融合的全媒体全业务的开展,从功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取得三网融合实质性进展。

—14— 第三阶段(2016-2019年),根据NGB的整体目标,面向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结合技术、业务和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持续推动NGB自主创新工作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成覆盖全国3亿家庭、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全面推进高效可信的三网融合业务,实现全网业务的快速部署与管理,广泛创新网络文化传播服务,将NGB建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

3.预期成果 3.1预期标志性成果

NGB预期标志性成果,一是丰富的业务形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提供以高清、互动、宽带和推送播存为特征的丰富类型业务,业务形态包括音视频业务、信息类业务、娱乐类业务、应用类业务、休闲类业务、教育类业务等。

二是自主创新的网络架构。NGB的网络架构分为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和家庭网四个网络层次,核心网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体制和相应的传输与交换设备,以自主创新的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作为城域网边缘接入节点,构建由独特的业务质量保障机制和安全访问模式支撑的高性能接入网,可实现对用户业务、流量等进行精细化管控与结算,支持全域性、一体化的网络与业务管理要求。接入层的—15— 基本形态为光纤加同轴电缆的树形或星型结构(也支持传统的无源光网络PON或五类线入户方式),同轴电缆双向接入支持多种先进成熟的应用技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HINOC技术的开发应用,能为每个家庭用户提供100Mbps可扩展接入速率。在NGB的边缘接入网络中,也支持无线宽带或超宽带接入方式。

三是开放的业务平台。自主创新的NGB开放业务平台是提供全业务融合服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能为有线运营商提供面向三网融合业务的全业务管理、运行和营帐以及对等互联互通功能,可对业务质量保障、管理与可信服务等提供环境支撑。同时,业务平台能够屏蔽网络构建方面的个性化差异,保证全网业务交换功能和业务接口的标准化,有效降低业务提供商的开发门槛,支持有线电视网络从现有工作模式向高级形态的平滑过渡,提供增值业务融合互通服务。四是综合的网络与业务管理技术。NGB管理体系一方面将根据全程全网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统的网络管理和业务可信手段;另一方面将从全局的角度,综合各类信息,完成全局资源协调与调度。NGB网络与业务管理体系具备根据逻辑和业务层面的变化,动态调整网络承载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功能。

五是内容安全。NGB内容集成播控系统包括对数字内容的加工、版权的植入、各级审核版本的提供、离线、近线、在线播出内容的准备,能够对所有NGB上的包括个人上传在内的多种发布内容进行预先的审核,并具备对播出内容的完整性监测,保证内容的不被窜改和防止不良、非法内容的侵入。

—16— 六是支持“智慧家庭”和智能办公的NGB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NGB家庭网络是在家庭内部通过自主创新的有线与超宽带无线组网技术,将家庭网关与其它信息设备或智能电器组成可以进行信息交换的物联网络,并通过家庭网关与NGB外部网络相连,向家庭用户提供各种现代服务的系统。同时,NGB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作为NGB网络向家庭和企业用户的自然延伸,全面覆盖家庭多媒体娱乐、通信、智能感知、智能家居控制等业务领域,实现用户的综合业务接入和体验。NGB家庭网络以具备网络互联、媒体处理、存储功能的新型电视终端作为家庭信息服务中心和链接NGB的网关,同时也支持单独终端形态的智慧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中心。

3.2 实施后的影响与预期效果

NGB的实施将极大繁荣和丰富以视频为核心的各种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实现以智慧家庭信息网关和新型电视终端为中心的家庭信息化。新型交互式电视机或智慧家庭信息网关的出现意味着电视机不再停留在家用电器的传统形态上,它将演变为一个集信息处理、交互、业务汇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中心,协助处理整个家庭的公共和私人事务。其可预见的效果包括强大的展现功能,新型交互体验,互动业务,高速互联网接入,家庭娱乐、资讯与物联控制等。

第二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实现以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

—17— 的国家信息化。NGB将通过有线和无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和运营直接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宽带网络发展,重点推动宽带网络建设、网络成套装备研发制造、终端设备制造、信息服务应用、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的产业化发展。在网络运营方面,完成有线和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及相应的技术环境升级,为广电行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层面的保证。在网络成套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加快传输、路由、交换、宽带同轴双向接入、超宽带无线接入和光纤新型接入等关键技术及设备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在应用及服务推广方面,促进各种面向NGB网络的广播及互动应用和音视频内容的发展。随着NGB的持续建设和不断升级,我国宽带有线网络核心带宽、网络服务质量与安全管控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将会全面促进包括工业、商业、教育、医疗、能源、文化等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

第三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打造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家庭信息服务是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是家庭物联网的引入不仅大大拓展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内涵,而且将人、机、物的关联服务延伸到包括现代物流在内的整个现代服务领域,这对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催生新兴科技产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引领和支撑自主创新技术体制的网络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加速我国在NGB网络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关键设备、业务支撑、网络安全与监管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我国网络设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8— 进一步拓展我国自主创新技术主导的产业生存空间,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支持NGB相关的核心芯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在NGB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以自主创新、产业应用为出发点,以NGB业务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核心芯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为重点,通过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和软件研发与产业化体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六个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是支持我国电视机整机制造业的整体跃升。作为NGB网络家庭信息中心的新需求牵引,将为我国的电视整机制造业创造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新型电视机将成为集“大容量存储、高清晰度显示、户内无线网络中心、新型交互体验”的一体化信息终端,并能链接家庭物联网,促进其它家用电器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

4.创新体系建设 4.1技术创新和产业联盟

随着“三网融合”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NGB建设的开展,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产学研用单位和企业聚集到NGB相关技术研发与产业旗帜下,迫切需要建立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标准研究、核心设备开发、评估测试、政策研究、市场推广、融资策略咨询等联盟工作机制,以

—19— 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向NGB工程聚焦,以达到营造引领、支撑、鼓励、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社会氛围。为了持续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研究和规划适合我国NGB战略的技术体制与标准体系,推进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修制订,促进光传输、网络路由、传输接入、终端设备、家庭网络、智能家电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兼容性、开放性及标准化水平,推动可管理、可信任的业务体系的形成与平台建设,需适时的出台相应的导向政策,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最大程度的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衔接。

4.2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NGB的建设不仅涉及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研究、成果产业化和规模示范推广等多层面的工作,更涵盖了网络核心设备、宽带接入与终端系统、内容运营与业务开发、运营支撑与开放业务平台、内容与业务监管、运营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技术研发与产业推进,需要建立开放高效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放使用的示范网加速创新技术和业务的成熟,通过“业务大卖场”的建设降低业务推广的门槛,通过开放共享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减少企业独立开发产品技术的难度,为NGB网络和业务及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环境。

4.3构建开放共赢的政策环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网络体系、业务平台等各种相关技术逐步进入到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期,正在—20— 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适时推出,为广播电视网络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实施三网融合战略的切入点和落脚点,NGB需在整合各省(市)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网络公司。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努力将NGB本地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政府的规划中,争取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公用事业外包等政策扶持,努力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和公用事业服务平台,并带动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作为一种战略性举措,NGB工程的实施还应出台与其建设进度和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的优惠政策与创新机制,以便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或加快NGB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服务开发与提供,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NGB的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展。

篇8: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论文

1 当前广播电视技术的新特征

1.1 更多的系统功能

广播电视的各类相关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复杂,它的系统功能也逐渐呈多样化趋势发展。播控系统与发射、传输系统均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数字信息传输技术与多渠道传输技术等新技术也都得到了较好地运用。

1.2 更多的节目频道与播出时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他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就目前来看,国内广播电视的节目频道变得更加专业和细致,在播出时间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得到了增加。

1.3 智能化、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使广播电视能将现场直播等各类网络技术运用得非常好,变得更加智能化与网络化。

1.4 更大的传输容量

传输方法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改进,常用方法有光缆与数字压缩两种。这些技术使广播电视的传输容量与距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

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2.1 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高质量、不间断、重安全、讲效益”是广播电视传输发射长期以来的目标,同时它也是技术维护工作的主要目的。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量化管理制度,才能将技术维护工作做好。此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这一管理理念,使职工的上进心、责任感、凝聚力得到激发和不断提高。所有职工都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那么管理者则需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使维护人员的技术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维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2 技术维护工作的协调性、科学性存有缺陷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应对预案,而不能较好地应对与处理各类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由于技术维护工作只强调发射设备的数量,没有对设备的运行环境与各类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自动化等)给予足够重视。所以,只要是各类附属设备与各种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技术事故基本都是一场较大事故。

2.3 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各个管辖系统都非常独立,从而造成技术维护交流不多、人员流动性较差、台站各自为政及资源不能进行互补的局面。目前,技术维护格局是系统整体实力与先进台站之间的比较,强的越变越强,而差的越变越差,假如任由他们随意发展的话,必定会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只有把技术维护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加强群体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才能使技术维护水平得到提高,实现各个管辖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

3 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3.1 专业化的设备操作

所有机房都必须要配有设备,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也应放在不同的机房中。然而,由于广播电视技术功能的多样性与系统的复杂性,对于机房值班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之外,还需要了解并完全掌握各类设备的操作工序。同时,值班人员还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准确、正常播出。因此,在招聘相关技术人员时必须要看重招聘者的责任感,并加强在岗员工的教育培训。

3.2 趁早、细节检修

技术维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定期对那些还未出现任何故障的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充分认识到定期检修的重要性。在检修前,必须要明确这次检修的主要目的、重点检修部位与相关检修工具,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并进行解决。此外,由于大部分设备故障都是因为各种小毛病而引起的,所以在检修过程中还需注意各种设备细节,并对所有检修时收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引发故障的主要原因,降低播出事故的次数。

3.3 引入自动化技术维护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相关设备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有了提高。其中,广播电视播控设备的内部电路是复杂性的“代表”,这种线路的复杂性如果仅仅依靠维护人员来进行人为维护和管理,很难实现对于设备维护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基于这样的现状,自动化的维护技术应运而生,与之相呼应的自动化技术维护系统对于广播电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几年来,自动化技术维护系统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应用,如电力检测执行自动化、人为入侵安全检测自动化、视频监控联动系统自动化等,这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维护自动化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有了自动化系统之后就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必须加强对于自动化技术维护系统的检修力度,做好网络实时监控,并对系统平台进行及时维护和建设。这一系列工作可以保证整个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在运行工程中得到有效保障。

3.4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要做好设备档案的维护管理工作,和人事档案一样,每个设备都有其自有的特性,包括设备的基本性能、维修次数、使用年限,对于这些设备信息进行建档并对其档案进行合理地维护,对于设备的维护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在日常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时,必须及时准确地将设备产生的情况记录在档案中,并及时报修。之后要严格执行设备的复查制度,在维护管理环节结束之后,对设备的维护结果或者维修结构要进行相应的记录,以便为之后的设备维护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3.5 不断创新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我国综合竞争力甚至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生活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其中,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可以说广播电视发射技术是依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基于这样的情况,发射技术维护工作就必须站在合理的思维上开展,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维护理念发展更新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理念要更新,维护技术要创新,维护人员要升级,只有建立在这一工作基础上,广播电视发射技术才能跟上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

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中,要在维护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制度,例如,制定详细的检修卡片与检修周期,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维护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维修检查时,必须要对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并及时处理。另外,对于发射设备的电源、天馈线灯这类重要部位,在维护检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多清洁、常紧固;对于射频通路、节目通路等这类关键点的维护要点是:少动、勤查、必看。虽然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不大,但是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耐心,对于细节要早发现,早处理,为了能够及早发现一些细小的设备隐患,以预防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发射事故。

4 结束语

为确保广播电视技术还能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需加强管理与维修工作。只有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才能使维护水平与技术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必须要摈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重新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广播电视发射的高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钱德明.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技术维护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2]韦雪花.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3).

上一篇:生活中的美叙事作文300字下一篇:最美文言文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