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2024-07-09

进村入户调研报告(通用9篇)

篇1: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的能力水平,根据县委、县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按照镇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坚持“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掌握群众所需、了解群众所盼、解决群众所急、满足群众所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张洪村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村民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基层群众、设立群众意见箱等形式,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研走访任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庄基本情况:张洪镇张洪村紧邻镇区,全村3个村民小组,286户,984口人,耕地面积1400亩,天蓝水绿,果优粮丰、交通便利、环境清新。苹果已成规模,是该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现有果园面积960亩,年平均收入800万元左右;其它产业(包括粮食、劳务输出、商业、畜牧养殖等)年收入57万元,年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

(二)村民生活基本情况:村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新村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变化,生活配套设施完备。村内有村卫生室和商店,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村内随

处可见垃圾箱,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村内马路四通八达,两旁设有路灯,绿树成荫,有多处草坪和花坛,村内的环境质量较高,空气新鲜,这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新村多功能广场配有许多健身器材,许多人在此乘凉、锻炼,既丰富了村民的休闲生活,又给村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场所。

(三)走访情况:共走访村民286户,走访面达到85%,征求意见42条,举办村民座谈会2场,发放各类资料572份。针对群众提出来的问题我们认真听取,归纳总结,并积极研讨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村民生活相对困难。村民中一些就业困难人员、低保户、“三无”对象等,生活比较困难,主要靠城镇低保或退休金维持温饱水平。在走访中发现80%的困难家庭都有家庭成员患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恶性互

动引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三)新农村村委会“形同虚设”。新村建设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齐全,但距离老村较远,不方便群众使用,所以办公室使用频率不高,村务难以正常公开。

(四)老村饮水问题。张洪村大部分家庭使用自来水或井水,但仍有少许群众缺乏饮水渠道,没有安装自来水和使用井水,每天都在为吃法问题而发愁,所以吃水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史关键。解决群众困难,为民办实事,均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了,群众普遍富裕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少了,就不会出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的艰巨任务,是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张洪而言,进一步巩固苹果产业和农贸产业的地位,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为张洪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目标实现。

(二)干部作风转变。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

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务管理、税费改革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三)认真指导和帮助村办公室建设,加大村务公开力度。积极争取政策,经一部改善办公室硬件设施,尽快让办公室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指导并帮助制定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财务审计、村务定期公开等村级规章制度,以制度形成相互制衡、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

(四)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要更快更好地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联系好专业技术人员和配套设施,更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紧密配合,广大群众更要给以热情的服务,加快这一工作的步伐,切实解决农民的吃水难问题。

篇2: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的统一安排,松林村“三委”在镇联村工作队的配合支持下,以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结合本村实际,深入开展“七一”讲话精神宣讲、农村生产生活调查、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计划生育摸底、矛盾纠纷排查、防汛防滑等“大走访”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松林村位于双坪镇西北5公里处,东与肖家坝村接壤,南与双坪村接壤,西北与汉阳镇接壤,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9户,人口1012人。全村总户数中户口空挂户13户,举家外出的19户,独人独户7户;全村人口中初中文化以下514人(含学前儿童),高中文化以下413人,高中文化以上94人;劳动力47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 231人;“留守人员”共有69名,其中:留守老人24名,留守妇女32名,留守儿童13名。

2、基层组织

松林村现有党员19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其中外出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30岁以下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60 岁以上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以下3人,占党员总数的1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占党员总数的27%,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村三委班子3人,支委4人(兼职)。

3、经济状况

松林村现有耕地1071亩,其中水田450亩,旱地621亩,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外出务工和养殖,少数农户发展有商业或加工业,全村人年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90户,1000—000元的101户,2000——5000元的56户,5000元以上的2户。全村55户在近两年新修了砖混结构房屋(一般在公路沿线),191户仍然居住在早年修建的土坯户中(多是高山穷组零散住户,其中危房户37户),无房户3户;农用机械较少;电视机已成为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全村共有摩托车59辆,面包3车,农用车7辆。无村办企业,村集体无积累,且负债较大。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村三委积极配合镇及县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通村公路 3.5 公里,率先完成通村道路硬化,全村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长期以来,村三委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的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户,带动群众致富。并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得到逐年提高。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全员参加了新农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和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

二、“进村入户”活动开展情况

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动员会后,村三委、镇

联村单位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村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进村入户”活动工作小组,正式拉开了以“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4个工作组队员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顶风冒雨,跋山涉水,扑下身子,深入农户,把脚印“印”到每一个农户家的堂屋,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做到身入心入访民情,同心协力促发展。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我村 249 户的民情走访工作,填写调查表 249份,掌握了民情民意 100 余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 100%。

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类问题:

(一)现实性问题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条件落后,村务公开力度欠缺。本村地形狭长,农户居住分散,村办公室在狭长地带的中部,两头居住的农户离村办公室路途较远,村务公开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户对于中央政策普遍感到满意,但由于村务公开力度的欠缺,部分农户对政策理解不透、落实情况不清,有的甚至对政策的执行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二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家庭教育负担没有真正减少。本村村级小学撤销后,农户小孩只能到中心学校就读。不少农户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尽管教学质量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农户家庭实际教育支出并不比实行“两免一补”前低多少。

三是没有农村文化阵地,农民文化生活单一。长期的闭塞,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农户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除了看电视,不少农户靠打麻将等娱乐性赌博打发空闲时间,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

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留守学生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权等方面的缺失,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二)村干部对当前农村工作反映的问题

(1)当前村干部职数不够,支书村长“一肩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补助较低,常年扑在村上工作中,家庭经济受到明显影响。村民组长待遇低,无人愿意干,影响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建议乡镇认真研究解决。

(2)村级计生工作,上级工作力度大,但村级对违反计生政策人缺少强制措施,工作难度大,没有抓手,有的群众不配合也没有好的办法,罚款也较少,群众不在乎。建议镇计生办能拿出新的制度,加大计生专职干部工作力度,保障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根据群众反映,镇、村应解决的问题

(1)全村特困户较多,有的重度残疾、耳聋、重病,年龄过大,债务过高,儿媳嫌弃家贫,离家出走,无人照顾等。请求加大低保、五保覆盖面,解决养老问题。

(2)三组(窑坎上)乔家几户人反映,自家附近村级公路没有挡坎,下雨淤泥四处流溢,长期下去对房屋有影响,又对公路通行影响较大,请求尽快解决。

(3)三组(窑坎上)乔家(8户,34人)群众反映饮水困难,请求解决安全饮水项目。

(4)二、四、五组自然条件差,想搬迁到公路附近有67户,但大多都缺乏资金。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5)二、三、六组的三个滑坡点区域共有6户群众居住,目前已搬走1户,择址迁建1户,其余几户亟待迁建,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四、调研建议

1、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松林村作为一个纯农业种植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能种植且效益高的粮作物品种。三是修建水利设施,保证土地旱涝丰收。

2、政府出面,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建立产业项目示范点,出台奖扶政策,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村内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五、经验感受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镇村干部都能克服酷暑暴雨天气,开展走访和调研,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了真实情况,增进了感情,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我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即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是一次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调查工作结束了,但是松林村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我们松林村虽然基础条件差,但我们的素质不能差,基础虽弱,但我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能弱。我们将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紧紧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通过方方面面努力,上下一心把松林村建设好。

松林村支部

松林村委会

篇3:进村入户

好在这个时候, “进村入户”也来了, 多少让搞农业的人心理平衡了点。

进村入户是农业部发起的一项农村民生工程, 通过在村一级建立信息服务站点, 以作基础和支撑, 引入各种便民服务和商务服务资源, 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根本上解决各种各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 借助金融服务, 农民足不出户即可支付, 人不出村就能取现。而在过去,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辽宁, 进村入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银联、供销社、邮政、农行、农信社、邮储、电信、移动、联通、京东等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其中, 共同研究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协同模式, 相信不久, 就将诞生一个真正服务乡村、真正属于农民的综合服务平台, 智慧之光、济惠之光终将在田野上照耀。

笔者认为, 进村入户有三重意义不可不提:

第一, 这个平台将是满足农民需求的总入口、总出口。需求包括农民生产、生活、学习、教育、医疗、娱乐等各方面, 平台聚合的服务资源将一一提供帮助:12316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 交易系统解决卖难问题, 专家在线解决培训问题, 票务系统解决出行问题, poss机解决支付问题, 而福利彩票则可增添农民生活乐趣, 等等。

第二, 这个平台是未来村屯公共服务根基。目前农村公共服务只能到达乡镇, 村屯几乎为零。原因都懂的。进村入户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的多维度综合服务平台, 将成为以村屯农业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因村屯以下服务对象、覆盖范围及平台服务资源的限制, 可以原则上判定不会再有第二个平台, 今后所有下乡的服务与资源都将在此聚合和叠加。

第三, 这个平台将是城乡互动纽带。互联网第二波浪潮涌来的时候, 进村入户应运而生, 因此天生就具有了互动的基因、平台的属性。借助这样的平台, 遥不可及的城市消费与服务, 农民朋友如今伸手可及, 拨个号码, 点下鼠标即可搞定。同样, 在这个平台上, 农民刷一刷, 扫一扫, 便把自家的农产品卖给城里早已成为网友的市民朋友。这一切实现的时候, 也许, 城里不再是天堂。

进村入户拉响了中国农村弯道超车、再度变革的号角。上一次是体制创新, 这一次主旋律是经过精心组织整编的基于信息化的联合舰队共同发力, 而且更令人期待的则是“公建民营”的可持续发展。当不久以后1万多个村级益农信息社挂牌运行的时候, 我会看到政府的惠农之举, 看到有了入口后农村市场的无限商机, 但这都不重要, 因为我看到了更远的画卷——青山绿水, 蝶舞蛙鸣, 炊烟升起, 田野悠悠。

篇4:农村无线宽带进村入户的解决方案

结合中国的国情,针对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等条件下宽带入户的普遍性难题,只需在每个行政村架设一个无线宽带接入基站,就可以为居住在基站周围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住户提供宽带接入,进而使用户接入互联网。这种新技术,基站价格低廉,只有手机基站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安装架设简便迅捷,更主要的是大

大降低了用户端的成本,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势非常明显,非常适合在中国农村广泛推广。

1、宽带入口的解决方案

(1)光纤或其他宽带到村的情况

农村无线宽带入户系统的建设,在宽带端口已到村的情况下,只需选择村庄的一个制高点,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2)本村无宽带端口但是临近地区已经有宽带端口的情况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有些村庄光缆或者其他宽带端口无法到达。如果在距离此村庄30公里范围内有此类宽带端口的话,这时可以安装无线网桥设备,以无线桥接方式,将宽带端口从远端连接到本村,然后同样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3)本村无宽带端口而且附近也没有任何宽带端口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已经覆盖全国的IPSTAR宽带卫星接入。只需要在村庄内合适的地点架设天线直径在80厘米到180厘米的专用双向卫星宽带接入地面站及相关的设备,即可获得多达4Mbps的宽带接口,然后再同样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2、村内的宽带信号覆盖方案

(1)用户较为集中的覆盖应用

用户不断增多,或扩容后的情况下,一套以上设备分别对指定区域提供信号覆盖。

(2)用户较为分散的覆盖应用

用户较为分散的情况下,一台宽带接入设备连接两个定向天线,对两个区域分别进行覆盖。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也只需要增加设备的数量来完成网络的扩容。

当基站的选点在村庄的中央时,可以采用全向覆盖。这时,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只需要连接全向天线就可以对整个区域进行覆盖,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各种实际应用方案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合应用。真正做到对整个区域的完全无线覆盖,消除信号盲点。

3、用户端接入方案

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用户端非常简单,成本非常低廉。农户使用的电脑只需外接一个无线网卡,搜索到村里的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后,建立连接,就可轻松高速上网了。

4、网络的管理

篇5:进村入户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集中开展进村入户调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乡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全面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并以片为单位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掌握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的状况,摸清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参谋依据。我乡现有党支部37个,党员851名,平均年龄5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54名。其中村级组织31个。村两位成员162人,其中党员80人,平均年龄44岁,今年全乡有19个村被评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从调研情况来看,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各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都能立足各自职责,积极为群众谋福利。在总体运转上,大部分村两委都能够找准了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子,团结一致,扎实工作。

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发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报酬得不到保障,且受“两委”换届因素的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顾虑多,工作消极,被动应付。二是个别村班子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班子威信低,驾驭全局能力不强。三是受经济发展和地域条件限制,我乡多数劳动力外出流动打工,部分流动党员无法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四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党员不能真正起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五是村级管理不够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难以得到保障,致使部分村干部工作消极被动,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部分村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跨越发展的意识。少数村干部工作依赖性较强,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不能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有效的开展工作,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三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村级干部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四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部分村财务公开不及时,工作拖沓被动应付,缺少工作透明度,降低了村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入实施“双增”工程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驾驭能力和加快发展的能力为主线,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解放思想,强化措施,明确目标,求真务实,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抓好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村班子增强发展欲望,创新工作方法的基础。山区受信息闭塞等情况的影响,村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相对比较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正面引导。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村干部的头脑,使其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驾驭全村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协调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班子团结,使班子成员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对少数班子涣散、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村,从乡机关选派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找准发展路子,尽快改变班子弱、人心散、发展慢的局面。同时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年纪轻、有文化、能力强、威信高的优秀人才作为接班人,切实改变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2、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在前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前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了解情况,掌握动向,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根据今年上级确定的先选村委会后选党支部的政策要求,积极研究探索相应的办法,尽最大努力达到上级要求的交叉兼职和村“两委”换届成功率的标准,切实改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村民正确辨别是非曲直,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力,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群众威信高、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的人选进村班子,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能继续留任,防止少数无能力或有不良企图的人选进村班子,破坏班子团结。

3、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村级规范化管理。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搞好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确保站点建成后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学习技术的重要阵地。突出抓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十带头”活动,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地址和联系方法,为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签订《流动党员管理责任书》,由支部书记负责,实行流动党员定期回村请示报告制度,保证流动党员按时参加各项党教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村级规范化管理方面,我们将严格落实《xx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重点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对村级议事程序、决策程序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促进村级工作民主化,增强工作透明度。健全完善村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在全乡试行“村帐乡代管”,对各村财务严格实行民主理财和报送审批制度,定期进行村务、财务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隐患。同时认真按照(中办发)17号文件要求,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促进村级工作顺利开展。

4、充分发挥优势,抓好“双增”工程,增加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峨庄乡是一个纯农业乡,而且位于太河水库上游,很多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建立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着重加大对黄烟、林果、中草药的调整力度,不断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力争在全乡消灭黄烟空白村,并逐渐扩大林果种植面积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增加群众收入,因地制宜,搞好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峨庄的环境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搞好旅游开发,促进全乡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因势利导,重点发展矿泉水和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保障村干部工资报酬,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确保各项措施和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我们将加强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责任制。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与全乡所有

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召开一次各片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座谈会;各片片长每季度参加一次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大会;各包村干部每月参加一次村两委会议,并走访党员、群众不少于5户,每季度参加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以上制度的落实,调查了解各村对乡党委政府出台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调度各村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党员群众对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看法和反映以及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实在在的摸清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消除他们的牢骚、怨气,甚至误解,化解不稳定因素,鼓舞他们的干劲,提高工作热情,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全乡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处访责任制,密切关注各种容易引起上访的不稳定苗头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乡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农村结构调整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已由示范带动逐步替代了行政干预,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农业示范园区和种植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

二、挖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山区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上级统盘考虑我乡周边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篇6:进村入户、服务基层”调研报告

县政协进村入户调研第五组成员认真按照县政协主席会议要求,在**乡***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进村入户、服务基层”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乡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前召开了党委会进行布置,并安排了入村调研协调小组,对整个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帮助。调研组通过与乡党委班子、村班子、党员、村民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在民生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调查情况

**县**乡**村位于明长公路53公里处,全村占地12.6公顷,总住户176户,总人口531人,劳动力232人。行政区划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公顷,现有黄牛432头,猪189头,家禽1230只,全村共有牧业用地89公顷,集体林地397公顷。种植业主要以黄豆、玉米为主。近年来,全村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组织义务投入劳工500余人,实现改水160户,改厕入户160户,建星级公厕1座,拆除露天厕所、圈舍、破旧闲杂屋353间,清理沟渠516米,整治公共场所1621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245个,建村民休闲广场一座,生态小公园1座,设置垃圾箱12个,修建公告宣传栏2个,种植树木1500株,植草皮1750平方米。养蜂项目投资30万元;养牛项目投资20万元;食用菌项目30万元。**村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维持在380万元左右,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6685元。贫困户23户,占该村总户数的13%,产业大户10户,占该村总户数的6%。该村是省级生态示范村,多年来受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正与德康公司合作建立投资30万元的食品菌栽培基地,另有县里投资的占地2150㎡的养老院一座。

二、存在问题

政协调研第五组在为期三天的调研工作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广泛征求去群众意见,结合该村实际,政协调研第五组认为该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群众参与热情还有待提高。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同时,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对建设新农村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在进行村容整治、村路硬化和自来水改造过程中,凡是涉及村民个人利益,乡村干部必须挨门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出现了“政府出资建,群众袖手看”的尴尬局面。

2.农村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当前,**村的农村支柱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体系还不完善,仅有养蜂、养牛、食用菌三个项目。一是主导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尚未形成。特色农业还是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优”而无“势”、“特”而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前些年该村农户种植药材,因药材市场持续低迷,很多农户被迫转

产,损失严重,令人痛心。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不灵活。多数资金分散到各家各户,以发展养蜂、养牛等“短、平、快”项目为主,当年扶贫见效,次年群众返贫的例子并不鲜见,“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人口的落后面貌。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该村农村专业合作社运作水平低,只进行了注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农民群众“单打独斗”办产业、闯市场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体滞后,民生问题需进一步解决。**村基础设施总体建设水平远未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村里公路建设任务艰巨。村里的巷道还没有水泥路,给农民群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二是河堤修葺面临很大困难。7.28洪水后,冲毁的河堤一直没有修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任重道远。至今,该村还有11户泥瓦房需要改造,一些贫困户、特困户即使国家给予补贴,其自身也没有能力改造房屋,泥瓦房改造工作任务艰巨,工作思路需进一步调整。

三、几点建议

1.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调动民智、民力、民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

得到实惠。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尊重群众意愿,坚持走群众路线。三是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立卫生保洁、安全保障等各项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四是加强农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2.要发展生产,壮大农村经济。一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加大特色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扶持壮大食用菌项目。三是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方式,建立项目资金循环使用机制,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帮扶,捆绑使用各项资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四是加强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功能。

3.要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均衡发展。要积极争取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群众接受、切合实际的泥瓦房改造模式,加大泥瓦房改造工作力度。该村11户泥瓦房积极争取各部门扶持,整合各方面资金解决困难群众的居住难题,探索出一条加快泥瓦房改造工作步伐的新路子。

在为期三天的进村入户调研活动中,县政协第五工作组与**乡党委、村班子主动衔接、积极配合,深入基层开展调

篇7:进村入户调查报告

自县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以来,我局积极响应活动号召,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及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结合实际,迅速展开活动,成立活动工作组,安排工作组包村驻点。根据活动安排,3月初开始,驻点干部开始进村入户走访,为每户发放《宣传手册》。一个月来,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农户,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了解群众真实情况。

一、基本情况

白霓镇小港村位于白霓镇东北角,与城北新区隔河相望,距离县城15公里(因浪口大桥未贯通,需绕道内洲畈)。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土坡、梯形田。全村8个组,498户,2291口人,农村低保户30户,中共党员33名。耕地面积1850亩,山林面积1730亩,村级公路全部硬化,可通村组,公路里程8公里。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住房多属砖瓦平房,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少数农户发展养殖业,多数外出务工,群众生活水平中等。

二、群众反映的情况:“三喜”、“三忧”

通过座谈、走访、调查,把群众反映的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归纳,可以用六字“三喜”、“三忧”来概括。

“三喜”:一喜国家坚持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惠农

政策好,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通村公路硬化,为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家电下乡、农机农资补贴、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和救助、义务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等惠民政策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改水改厕,修改了农田水利设施,让群众用上了清洁能源;农村医保让群众就医方便、实惠。二组村民黄再斌,今年36岁,全家共5人,在家办起了农村超市,发展养殖业,承包了村里三口鱼塘,年收入上10万元。他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二喜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近几年来,不论是县里的干部,还是镇里的干部、村里的干部走访的次数多了,态度好了,为民办实事的作风实了,党群、干群关系很融洽,群众感到很满意。三喜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较好。农村社会风气淳朴,很少有赌博、抢劫、暴力纠纷等现象,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忧”一忧儿童教育状况不理想。全村没有一所幼儿园,给孩子上学带来不便,特别是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令人堪忧,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缺少成长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或误入歧途。二忧农业生产中没有资金支持,缺乏适用科学技术指导。想干点事,点子有,却没有钱,干不成;想致富不知道从何入手,怕技术要求高,畏首畏脚。三组村民青榜,在家建起了生猪养殖厂,投入20多万元建起几幢猪舍,却因资金不足,只能养上10

来条母猪和20条商品猪.还有2幢猪舍闲臵,配套设施跟不上,目前他迫切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三忧年老无生活保障,看病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出外打工或搬到城区了,村子成了空心村,老人缺少关爱,缺少保障,平日小毛病没问题,生大病就负担不起。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三需”、“三望” 在走访调查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很多,渴求解决的问题也很多,目前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需”、“三望”。

“三需”:一需解决饮水问题。六组村民反映,该组地下水源缺乏,井里没有水,只能吃塘水,每到枯水季节就闹水荒。二需解决住房问题。有3户村民反映,政府修天城至路口公路时,去年9月把房子拆了,却至今未安排地方做房子,生活很不便利。另该村3家危房改造户反映,在建新农村安臵点的房子,已经竣工将近一年,因承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没有做好,无法装修入住。三需处理有损村容村貌的垃圾。现在农村,房子好了,水利设施建起来了,路通了,环境却没有很大改善,村口垃圾堆很不美观,影响环境。

“三望”:一望政府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让想多种田的有田种、有土作,不让田地荒芜。二望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扶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让村里人也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便利的生活。三望农村的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更丰富。多指导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文化活动下乡等让形式多样的

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需求。

篇8: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近日来, 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科技服务队”走村串户, 深入全乡20多个村组, 在田间地头现场解答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难题, 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 搞好秋播生产。

今年, 龙坪乡为改变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缺技术、产业科技含量低的现状, 制定了服务到村组的“科技套餐”。结合当地烟叶烤制、常见病防治、蔬菜种植等产业, 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 把科技内容编排成文艺节目到各村组巡演。由2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 通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播放光碟、发放资料等形式, 把技术送到村、户。围绕农村沼气、药材高产种植等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村常见病防治等, 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为服务重点, 开展科技培训。

据悉,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科技服务队共深入到全乡20个村组举办培训活动, 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 科技图书500余册, 培训人员达3500人次。

篇9: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6月30日星期四 多云间晴

匆匆吃过午饭,沿瓦贡线前往新建村,路的右侧是滚滚的怒江。持续的降雨,怒江水又涨了。

下午的目的地是位于新建村西北面的南坝三组,走访由云南教育报刊社3位社领导负责帮扶的6家贫困户,陪同前往的还有我所在的新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飞。我的另外3位队友,王晓峰和晏娇为尽早让精准扶贫大数据“发声”,正在抓紧查缺补漏,何元则带着大练地完小和新建完小两位校长参加文化修养研习。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从岔路口转入,就全是土路了。南坝三组共有27户人家,零零星星分散坐落在石弓山上,时值盛夏,石弓山满目翠绿、温暖葱郁。

密青华妈的房子就盖在两条土路的交叉口,我们去到她家时,她正在离家不远的地里干活,站在家里可以看到她干活的背影,村民小组长跑到她身边拍着叫她。由于孩提时,打谷子发生意外,密青华妈的耳朵再也听不见了,虽说有3个儿女,但两个女儿嫁出去后,就只剩小儿子和她相依为命。

密波妞妈家就在密青华妈家正对面,中间只隔了一条土路。密波妞妈今年72岁,4个儿子,大的3个分家后就不再管老母亲了,与她一同生活的小儿子,在8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与其他人家门前陡峭湿滑的入户小道不同,密波妞妈家门前是一块块青石板铺就而成的阶梯,这是今天走访家庭中唯一修整过门前道路的人家。密波妞妈的小儿子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大了,原先的土路又湿又滑,母亲进出不方便,就想办法找了些青石板来铺上。也许是儿子比较孝顺,老人脸上总露着慈祥的笑容。

沿着泥泞的小路往上,走过一大片绿色的水稻田,由几片石棉瓦和一些木板片搭起来的窝棚就是褚梅英扒的家了。褚梅英扒不在家,他的妻子见到我们,一个劲儿地傻笑躲闪。听村民小组长介绍,褚梅英扒家庭境遇悲惨,妻子精神失常,儿子腿部残疾,原先靠女儿打工挣钱养家,可没想到,女儿却死于几年前的一场大病,整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困顿,就靠着几分薄田和政府低保度日。他们的生活该怎么继续?他们生活的希望在哪里?还是,仅仅只是活下去?

6个贫困户中负担最重的要数肯三益家,父母、妻子、女儿、女婿,一共6口人。妻子次夺妹比自己大10多岁,除了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照顾体弱的妻子,女婿身体还有残疾,家里的重体力活就靠他一个人。

李计华的妻子见到我们,眼泪就直往下掉,残缺的手臂、瘦弱的身子,为医治重病女儿,已举债数万元,上初一的儿子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忙,东拼西凑借的钱什么时候能还上是他们家面临的最大难题。

通往肯大华家的路,在几场大雨之后,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泥坑。肯大华5年前离异,女儿3年前又出嫁,家里就剩他一个人独自生活,或许是孤独久了,他变得不爱说话,常常目光呆滞地看着远方。在江苏船厂打工时,他因为中毒导致半边身子残疾,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出租土地的微薄收入和低保养活自己。

走访结束,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此时的石弓山异常安静,雨水打在甘蔗苗、水稻田里的声音清晰可闻,就连一向聒噪的知了都没有了声音,大家不像来时有说有笑,所见所闻让大家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蓝天下,境遇却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产业发展滞后、交通不便、地质条件恶劣、贫困代际相传,是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找准“穷根”,在精准上下功夫,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订帮扶计划的前提;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是把帮扶计划落到实处的保障。 南坝三组总体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且大部分为35度到60度不等的坡耕地。生产结构单一,传统的“水稻+玉米+甘蔗+养猪、鸡”模式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生活支柱和收入来源;地质条件恶劣,每到雨季,常有滑坡和泥石流,残疾人口多,大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任务十分艰巨。针对这些现实和6户贫困家庭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1. 借力第三村长的资源优势,利用村闲置的文化活动广场,设置就业扶贫点,帮助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村民到企业就业。2.褚梅英扒家和李计华家,由于地基滑坡,导致房屋开裂,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易地搬迁或就近重新安置。3. 密波妞妈家,仅有水田2亩、旱地5分,单靠务农无法实现脱贫,考虑为其小儿子提供技能培训,实现就业。4. 肯三益家和密青华妈家,根据两家人的土地情况,可以考虑发展种植业,由李光洪总队长帮助引进的软籽石榴,希望优先在两家试种。5. “扶贫先扶智”,为了不让贫困代际相传,认真做好工作,让李计华家小儿子复学。6. 肯大华身有残疾,且孤身一人,要想靠他自身实现脱贫似乎不太可能,只能依靠政府救助的社保兜底了。7.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鼓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倡导诚实劳动,勤劳致富,通过自己的双手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走出石弓山,已近黄昏,农家小院一角的三角梅,在夏日雨水的不断浇灌下,正肆意开放,繁密的花束压得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小康要包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透出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毕竟,在小康这幅多彩的卷轴上,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最温暖的主题。全面脱贫奔小康,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许多年以后,这一抹姹紫嫣红又会是谁的乡愁?

上一篇:XX年秋季学期中学科研处工作计划下一篇:管理学基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