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利益

2024-05-14

道德利益(共11篇)

篇1:道德利益

遮掩掩下的自身利益至上,是当今世界主流。

这个世界很现实的,虽然欧美一直高呼民主自由,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从来都是他们自身利益至上。只是不像一百年前那样的赤裸裸,在世界各处公然侵略、杀戮。至于俄罗斯,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从来都是赤裸裸的利益至上,能占中国便宜的时候从来没有手软过。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认真看看这个世界,就不难认清这个现实。

为什么中国不能很好理解、贯彻国际利益至上?不能理直气壮的在国际上维护自身的利益?自身利益至上不难理解,只要我们放下孔夫子的仁义道德,就很容易发现这个现实真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尔虞我诈,不也是如此吗!

或许从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普及开始,中国人开始遮遮掩掩,开始要面子,老是讲什么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当然好,这也是我们要推广的理念,要推广的到中国社会乃至全球人类社会的理想,但千万不要被理想冲昏了头脑,把理想当成了现实就很麻烦了!

孔夫子提出仁义道德,周游列国想推广,结果在各国屡遭挫折,几次性命不保,最后郁郁返回鲁国。当时的客观环境,没有推广儒家思想的空间。到了汉武帝时期,天下一统,外患逐渐消除,儒家思想才逐步推广开来。现在的世界,很类似春秋战国时期,联合国就像软弱的周天子,那有讲认识道德的环境,奉行的是利益至上,儒家思想只能是我们倡导的理想。

把理想当成现实,不仅会丧失实现理想的机会,也会给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可惜,许多人至今还没有看清现实,潜意识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蒋介石就很典型,在国内为了维护统治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可是对外国还是很讲仁义道德的,比如倡导并推行对日本以怨报德,放弃日本侵华的战争赔偿,结果受苦的是中国人自己。他很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骨子里还是有天朝仁义道德的思想,姑息日本养虎为患,却让自己人民受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再是整个世界(天下),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也就丧失了推行儒家思想的大环境—相对统一和谐的世界。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儒家思想是我们的理想,讲利益是中国在行动中要真正贯彻的

篇2:道德利益

道德,是一种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道德往往是为人处事的一个重要衡量点。曾经有一句话:“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同样的,若是没有道德,那么世界就将混乱不堪,„„ 一般的,一个人做了件好事,但他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表扬了一下,或许人们会夸奖他的道德高尚,做好事,但是会有几个人那样做呢?因为人们觉得物质更现实,心中的道德却比不上手头的那几个硬币。社会是残酷的,而在社会中立于不败的基础便是手头的那一点金钱而已。道德在当今社会之中不能当饭吃,就像我用了卑鄙的手段得到了一大笔钱,虽然有人说你道德不好,但人们还是会亲近你,还是会拍你的马屁什么的,就因为你有钱。而那些募捐的人,捐个百八十万的在世人面前认为他有道德,但这些钱却是九牛中的一毛,花这么多钱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名份而已。 这些都不过是那些见利忘义的人而已,而这种见利忘义的人却在社会中生存了下来。但遥想当年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宁肯不当官,宁肯自耕自锄,宁肯无人照料,也不为那五斗米而拍马奉承。我们再来看孔子,他一个圣贤,德就不用说,但他没有钱。好吧,再看看他徒弟,一个颜回,一个子贡。一个没钱有德之人,一个有钱德不高之人。那么孔子为什么收子贡为七十二门徒之一呢?那就是因为子贡他有钱,能够为孔子的出游,讲学,周游列国凑够本钱,这便是原因。

所以,道德不能少,金钱也不能少,咱不能见利忘义,也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只利不义,所以只有既利既义这样才能生存于社会的同时,也是(成为)社会的脊梁,这便是我的观点。

篇3:道德利益

对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的探讨,可以为我们立足现实考察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提供思路和视角,启发我们必须通过对道德与利益的多角度的剖析来展示其在当代社会的丰富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道德与利益的联系。

1 道德与利益关系的现实性考察

1.1 对利益的理解与剖析

利益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物,是社会发展的杠杆,是人的各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人的各种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利益本身有着复杂的结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存在的,对利益系统结构的剖析很多,作者认为,可从四个维度对利益进行剖析。第一,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我们在处理三者关系时,在一定程度上应强调个人利益相对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优先性,以矫正我国社会中长期以来偏重集体和社会利益而轻视甚至无视个人利益的偏差。第二,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满足主体物质需要的对象物,表现为富足和效率;政治利益是满足主体政治需要的对象物,表现为秩序和公平;精神利益是满足主体精神需要的对象物,表现为人格完满。第三,生存利益、享受利益和发展利益。这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其中生存利益是基础,具有优先地位,享受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发展利益则处在最高层次,它统摄引导着生存利益和享受利益。第四,不正当利益、正当利益和应当利益。不正当利益是满足主体不正当需要的对象物。个人不正当利益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集体和社会也有不正当利益,集体不正当利益主要是通过损害别的集团和社会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凭借其权威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乃至损害,而社会不正当利益是凭借其权威对集体和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乃至损害。这几种不正当利益都应克服。总之,利益系统结构非常复杂,是我们深入考察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基础。

1.2 对道德的理解与剖析道德是个比较复杂的范畴。

首先:道德是通过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个人信念品德来维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对个人的行为有约束、规范和评价的作用;同时“道德是社会和个人对应当性价值和行动的认识,对社会共同生活秩序的价值设定,对个人生活意义的价值选择和对精神品质的追求”[1]。其次:社会道德主要指“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所共有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社会理想和社会风尚,包括社会建制的价值原则等”[2],具有普遍性;个体道德指“个人在社会共同活动中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完善所选择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动以及所建构的道德品质”[3],具有特殊性。

1.3 道德与利益的联系

在现实中,道德和利益归属不同范畴,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因而决不能将道德和利益等同起来。但道德和利益却天然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3.1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利益问题合理解决能促进道德的发展和落实。

。首先,道德规范的产生需要以利益为基础。正是在人们利益交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调节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要求和规范,成为道德的内容。其次,道德的内涵需要通过利益来体现。道德在社会利益中体现出来,也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中体现出来。最后,道德随着利益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实现则激发、推动更高层次的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并促使个人和社会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针对道德基础的利益缺失造成的道德与利益关系的不和谐,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强调两个问题:一是正确完整的理解个人利益。马克思说过,“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4]。作为道德基础的个人利益是个人正当利益和应当利益,在内容上包括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在层次上包括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所谓正确理解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而不能片面的只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去理解,另外还要看到不同层面的个人利益在道德基础中的不同作用,不可一概而论。二是要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正当利益格外关注,因为集体和社会的不正当利益的泛滥从另一方面造成了道德的利益基础的缺失,制止其对个人正当利益的侵害,限制其不利影响就十分必要了。

1.3.2 道德是利益的规范和引导,道德的弘扬能保证利益更好的实现。

首先,道德规范着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规范引导着人们去追求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其次,道德规范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既引导着个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又引导社会尊重肯定合理的个人利益,道德的作用正体现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中;再次,道德约束、限制个人和社会的不正当利益,并对此做出否定性评价,规范个人社会的正当利益追求,引导、评价个人、集体和社会积极追求应当利益的实现;最后,道德还对处于不同需要层次的个体提出要求,展示不同的价值取向,引导其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益要求。

2 道德利益关系的和谐与改进德育的互动

在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二者关系的和谐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又一个实现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与德育的改进是互动的,德育的有效实施促进了二者的和谐,而二者关系的和谐则成为改进德育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2.1 德育的有效实施促进了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

从根本上说,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是在不断的合理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5]。德育应更多关注人的需要,德育的改进在两个方面实现了道德和利益关系的和谐:一方面有效的德育着眼于唤起和培养体验者健全合理的需要和利益意识。因为人的需要“不是丑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6]。有效的德育就应该关注体验者的需要和利益意识,引导体验者正视自身的各种合理需要,并大胆积极的去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有效的德育着眼于不断提高体验者满足需要的能力,在当代价值多元的社会,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合理的选择能力对于在各种利益冲突中保护人们的合理利益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道德与利益达到了和谐。

2.2 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促进了德育的有效实施,体现在五个方面:

2.2.1 德育目标有感召力:

以往的德育目标偏重于社会对个体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个人的多方面正当权益,使得德育目标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合理的德育目标必须体现对个人的正当利益的肯定、尊重和保护,同时体现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正当利益的克服和排除。另外,合理的德育目标能在规范各种利益追求的基础上,引导体验者积极追求精神利益、正当利益、应当利益和发展利益,从而实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德育目的,进而推动社会道德状况的相应改善,这也正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应有之义。

2.2.2 德育过程有活力: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造就道德行为主体的过程”[7]。以往的德育过程由于脱离了各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远离现实生活而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承担不了造就道德行为主体的使命。要恢复德育过程中应有的活力就必须使德育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现实世界,而和谐一致的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为这种回归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在坚实的利益基础上的道德促使德育活动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德育活动同时成为体验者正当利益逐步得到保障和实现的过程,他们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道德又引导着利益的实现,推动体验者在德育过程中不断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利益,从而使整个德育过程生机焕发、充满朝气和活力。

2.2.3 德育内容有吸引力:

以往的德育内容注重超越性,注重对体验者的规范和要求,而忽视了现实适应性,从而显得空洞、虚无丧失了其吸引力。实现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促使德育内容反映现实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体验者个体的切实利益,并维护保障体验者正当的利益,使德育内容更充分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要求,会更好的吸引体验者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

2.2.4 德育导引者和体验者有动力:

以往的德育往往割裂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使道德形成过程成了牺牲损害个人正当权益的过程,从而使德育中的导引者和体验者缺乏内在的动力而逃避远离道德。和谐的道德与利益关系使得德育过程变成维护、保障、体现、实现导引者和体验者正当利益和要求的过程,使他们的各种内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道德需求真正成为他们的本质需要。他们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魅力,激发起参与德育的内在动力。

2.2.5 德育评价有说服力:

以往的德育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动机轻视效果而显得苍白无力。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人们在道德评价中既重动机又重效果,引导德育体验者在德育过程中积极寻求道德智慧的增长,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又能够切实维护和实现自身正当权益的人,切实改变那种要么不择手段的追求利益,要么为遵循道德而无谓牺牲、丧失应有利益的现象,从而增强德育评价和德育活动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2][3]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卷.166.转引自李培超.义利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86).

[5]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87).

[6]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0).

篇4:道德,抑或利益?

剧集《浮沉》将原著中的背景人物放大,国企厂长王贵林、改制负责人于志德从虚实之间的人肉背景板摇身一变,成为核心冲突,正是他们不同的处事方式,让观众看到两家大型公司IT销售人员争取项目的各种手段。

张嘉译饰演的王贵林逆袭王志飞饰演的于志德,凭借更多的是道(道德和阳谋),他选择的改制方式希望满足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颇有乌托邦的味道。于志德的选择更具时代特色——裁员节流,可操作性更强,他谋划远走高飞的路径也是如此。大型项目运作过程中操盘人收取形形色色的贿赂,是当下商业社会再正常不过的潜规则,与王志文主演的《青瓷》相比,于志德并不过分,手段也相对简单。

《浮沉》讲述的是大国崛起背景下的故事。在利益面前,美国赛斯和日本SC都必须尽力投中方负责人所好。矢野浩二饰演的土井,是日本公司项目负责人,垫资行贿成功,却和项目失之交臂,无法承受结果,最终自杀。美籍华人何乘风,在乔莉的提示下收手,他处处受制于美方高管,却带领王耀庆饰演的陆帆出走,成立第三方企业。王贵林关心改制后的员工,以静制动,又是省纪委书记的战友,因此能相对从容地选择各种时机和力度。显然,该剧纵横捭阖地讲述了内地跨国企业与国企以及官商既合作又斗争的时代,而非讲述职场规则、办公室成功学。

《浮沉》与《蜗居》可以进行互文性解读。于志德与宋思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同类,乔莉也是无数沪漂、北漂的代表。《浮沉》还可看作商战版《无间道》,剧中所有的突破节点,都需要商业间谍来冲关,没有背叛过公司和友谊的,整部剧只有乔莉和她的闺蜜。原著中,乔莉和王贵林没有感情纠葛,但面向观众和网民,他们必须成为一对,于是《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与大老王就有了新故事。两人年龄、职位、利益和文化都有着楚河汉界般的差异,但演员过往的角色塑造,让该剧从枯燥、残酷的职场小说顺利滑向观众熟悉的职场加情场套路。白百何饰演的白骨精,不是观众想象和财经杂志中塑造的精英,而是有细节、有血与骨、有脾气的菜鸟,懵懵懂懂却不亏大小节,观众不反感还觉得可爱,与原著大相径庭。

《Golden Time》

一部以急救站为背景的医疗剧,讲述了实习医生在急救站的经历及成长。

导演:权锡章

主演:李善均 黄静茵

李圣旻

《先遣连》

该剧以1950年8月至1951年5月第一野战军进藏先遣连为和平解放西藏进入阿里地区的事迹为蓝本创作,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导演:范建会

主演:王千源 王新军 孙涛 唐国强

《保持对话》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社会义工Janet为协助罪犯面对控诉及为受害人家属查明真相付出了不懈努力。

导演:朱里安?杰拉德

篇5: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

【名师简介】周珍,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湖北省语文学会会员。曾参与《综合阅读》《生成性教学》等课题的研究,在省市级优质课竞赛、论文及优秀教案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多次单独命题,多次参加湖北省高考阅卷工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出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种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说:“我研制出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了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也在作文的相关母题范畴内。作文的母题包含三个大的方向:一是个人发展问题(幸福、理想、自信、善心等);二是个人与外界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如尊重、合作、包容等);三是人的认识问题(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认识等)。考生备考时可有意识地对以上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另外,对现实的关注也是2016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立意点拨】

这则材料涉及三个人,我们可对这三个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梳理,并阐述自己对三个人的行为的看法,依此形成写作的三个基本角度。你可以赞成海因茨守护生命的做法,肯定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弘扬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也可持反对意见,因为情理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其深层意义是情理与法律的矛盾;你可尊重药剂师的智慧与劳动,赞成遵循市场规律的做法,也可反对他唯利是图,不顾他人生死的残忍,或建议他赚钱的同时兼顾人情――其深层意义是利益与人情的矛盾;警察将偷药的海因茨抓捕,你可赞同这种维护法律公平的做法,也可建议他兼顾法理与情理――其深层意义是法律与人情的矛盾。最后,你也可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入手,思考社会制度是否健全,如何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等。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常见的立意误区:为了爱值得付出一切;尊重知识产权;宽容待人。

【优秀立意】

1.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2.情与法的均衡。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化用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东汉杨震在王密贿赂自己时,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令王密汗颜,他在利益与道德间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反观当下,有多少领导者、执法者知法犯法,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置大局于不顾。不知他们知晓杨震的事迹后,会有何感想?

(人物)素材化用②

古代最著名的贪官和?|生前用尽各种手段陷害忠良,搜刮民脂民膏。在利益与道德间,和?|抛弃了自己的道德。他的行为换来了唾骂,其资产也在他死后充公。西方小说中,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和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不惜以道德换利益,但他们最终获得的又是什么呢?只是众人的嘲讽谩骂和悲惨的下场罢了。那些抛弃道德选择利益的人,纵使因此家财万贯,也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赞扬。

(语录)素材化用③

自我利益与社会道德如何取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永恒命题。康德曾解答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这两种东西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对于利益和道德,我始终坚信道德才是应该坚守的。古往今来,只有遵循心中道德的人才会受世人敬重,也方能名垂千古。

(语录)素材化用④

篇6:道德与利益的议论文

作为商人,获取利益是他们经营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营利。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就注定了在权衡取舍方面,利益永远是首位。然而利益往往与道德相冲突,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在电影《造雨人》中,保险公司不择手段地获取低收入家庭缴纳的保险金,却拒绝理赔,这从商业上来看,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商营利的本质,似乎永远不会有亏损的那一天,单从这一点来说,绝对是众多商人所梦寐以求的。有得有舍,电影中的保险公司要最大程度地获取利益,扭曲了其作为保险公司实际上所应当负有的职责,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上,保险公司很显然选择了前者,而后者却成为了空壳。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公司不仅享受着高收益的回报,更要承担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有时还涉及到社会舆论甚至是刑事责任,正因为这样的责任承担,约束着大量的公司在利益与道德上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平衡,这样才有利于公司长久地存续发展。

在《公司的力量》里,钱颖一院长说:“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就是公司的有限责任,投资者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就第一个特征而言,有限责任指的是公司的有限责任,也就是说,公司的最大责任承担后果也就是破产,但这并不意味着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可以横越法律之上。公司的有限责任实质上还是股东的无限责任,公司只是股东的投资工具,是股东联合起来建立的一个拥有独立生命体的组织。电影《造雨人》中的保险公司由于其肆意妄为藐视法律,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公司破产,法人人格消灭,这告诉我们,没有永恒的盈利,逾越法律的`无限盈利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主体资格的消灭,这和商法上所说的企业维持原则是相违背的,因此公司要长久地存续,只顾利益放弃道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电影《造雨人》中,初出茅庐的律师鲁迪带着满满的正义感,竭尽全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这是值得赞许的。但事实总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故事的最后保险公司宣告破产,鲁迪的当事人得不到赔偿,他自己也得不到佣金,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作为律师,究竟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来保障自身的收入,还是充分表达当事人的意愿打“道德的战役”,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从一方面来看,律师也是商人,他们帮助当事人参加诉讼,理所当然获得佣金;但从另一方面看,律师是法律人,是应当维护法律正义的人,在利益和道德面前,应当从其作为律师的职责出发来实现当事人的诉求。

利益与道德总是在各个场合存在冲突,在商场上凸显,政治上也不例外。电影《机械战警》中,公司与政府相联合,将战警改装成统治工具,却剥夺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权利,这有违道德伦理,却为政府所选择。在社会的眼中,这或许是不应当的,但是从经济学上来说,这是政府权衡取舍的结果。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告诉我们政府在实现其职能上每天都在进行的权衡取舍,很显然,在电影里,在国家安全和道德权利之间,国家的利益才是重要的,这样的取舍也未必是完全错误的。

在道德与利益的取舍上,没有一个定量,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因为所代表的立场不同,总有不同的观点。但我坚持在利益优先的情况下也要考虑道德,道德就像一条线,像电影《造雨人》中说的,那条线就在那,逾越的次数多了,线也就不存在了,到了那时候你什么也不是,只是同行眼中的笑话,一条污水中的鲨鱼…

★ 规则与道德作文

★ 小议道德与现实议论文

★ 诚信与道德信仰议论文

★ 规则高三作文600字议论文

★ 敬畏规则的议论文

★ 生活需要规则议论文

★ 道德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道德的议论文800字

★ 网络道德议论文600字

篇7:《道德与利益不可调和?》读后感

《道德与利益不可调和?》读后感

文章《道德与利益不可调和?》以大量国际著名的商业丑闻事例作为论证材料,通过议论,分析,以及引用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断,向我们介绍了严酷的道德与利益的冲突状况。 今天在看电视时,看到节目在介绍基督教在越南华侨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查阅资料之后,我发现宗教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都起着很重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以及道德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形成的,与我国现代的简化文字、拼音等文化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所谓经典和真理都是需要经过历史长期检验的,经不起社会生活检验的内容自然会被淘汰。近现代革命运动中,国家领导人一直都强调要发动人民群众,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应该说,人民群众对于传统问的批评继承是有自己的鉴别能力的。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基础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更加有理由信耐人民群众的智慧,相信他们有能力、更有动力决定自己的很多事情。因此我认为发挥一些国家传统的道德文化力量,对于重建“失范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然了,反过来讲,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道德丑闻,不论是社会、家庭、经济抑或是政治等领域。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选择或者立即实现一种所谓“完美”的道德状况。但是,以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来加强道德建设,通过多种手段协调利益分配,对于调和道德与利益的矛盾,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篇8: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

大陆法系将契约利益分为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和维持利益。信赖利益指当法律行为 ( 尤其是契约) 无效时, 由于非违约方已经因信赖其为有效支付了成本, 而由该无效之结果对非违约方所造成的损害[1]。1936 - 1937 年《耶鲁法律杂志》 ( 合刊) 上连载了富勒及其学生帕迪尤的长篇论文《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2]。这篇论文首次将合同违约损害的利益分为三类, 分别是返还利益、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具体分析, 所谓返还利益, 是指由于非违约方信赖违约方的允诺而向违约方交付的价值, 可以在违约方因未履行允诺造成违约损害时, 由法院判决违约方返还。信赖利益是指, 基于对违约方允诺的信赖进行了先期行为, 并为其支付了成本, 这种受保护的利益就叫做信赖利益, 可以说违约损害赔偿实际上是基于信赖利益的, 正是因为对合同的实现抱有极大的期待, 放弃其他的立约机会, 并为本约的实现进行充分的准备, 当违约方人不能履约时, 才会造成合同相对人的损失或重大损失, 使得信赖利益的赔偿十分必要, 对于维护交易安全、促使合同最大限度地得到履行具有重大意义。期待利益,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信赖利益的基础, 就是基于双方的约定而创造出来的期待的价值。具体来说, 在期待利益的求偿案件中, 法院为了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应使违约方尽量实现非违约方的期待, 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 如果存在履行不能的问题, 则需违约方支付这种履行所对应的价值。

二、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的关系

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 我们可知信赖利益其实是比较好计算的, 而期待利益则并不好计算。因为期待利益存在于未来, 且是一个也许永远不能实现的未来之中, 很难对具体的履行结果进行预测从而准确地量化到底合同实现之后会为当事人创造多少利益, 况且若是非违约方基于期待利益所付出的信赖利益价值较低, 而期待利益的价值大大地超过非违约方已经支付的价值, 支付全部的期待利益对违约方来说也并不公平。此处我们可以参考英美法中对期待利益确定的规则, 第一, 可预见性规则, 即债务人不赔偿不能合理预见的损害, 否则即是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平原则, 强人所难, 强加义务于债务人了; 第二, 减损规则, 即非违约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害, 不能在可以止损的条件下放任损失无限扩大, 否则违约方不负责扩大的损失; 第三, 合理确定规则, 通过合理的手段确定具体的损失; 第四, 因果关系规则, 即损失与违约行为须存在因果关系; 第五, 英美法中的损害赔偿不包括惩罚性赔偿[3], 此种态度在富勒的文章中也有体现, 惩罚性赔偿往往几倍于损失之数, 这有悖于民法中的公平原则, 不是在民法领域应该提倡的解决纠纷的手段。

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是涉及合同违约损害赔偿时其中两种损失的类别, 而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可否同时存在?对于非违约方来说, 肯定是希望能得到最大的赔偿额度, 而对于违约方来说则相反。而法律对此问题该如何衡量? 这就需要我们返回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中去。合同违约行为本身是不需要赔偿的, 是合同违约行为所造成一定的损害才产生赔偿, 于是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的前提就是违约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笔者认为, 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能否同时存在, 就看当二者同时存在时, 赔偿金额是否过高于违约损害, 或者当两者不同时计算时, 赔偿金额是否过低与违约损害, 坚持“不得因损害赔偿而获利”的损害赔偿原则[4]。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只是对违约损害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的分类方式, 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这两种方式的并存与否, 而以民法中的公平原则为基础, 直击赔偿结果的正当性。

三、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交易安全

当交易发生的基础不稳, 自然会威胁交易安全。而交易的基础, 就是交易双方的信任与信用。这也是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强大生命力的基础。法律的任务即是在陌生人社会中创造最基础的信任, 基于法律的强制力, 交易的信任基础得以保障。而在这保障的过程中, 法律必须不断秉持公平正义原则, 为合同双方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 不对任何一方附加过多的义务, 也不使任何一方产生不恰当的得利。

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一直被探讨了许多年, 如今仍有待进一步发掘其深刻社会价值, 更好地应用于定纷止争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1 (1) :288-289.

[2]L.L.FULLER AND WILLIAN R.PERDUE.JR.THE RELIANCE INTEREST IN CONTRACT DAMAGES.THE YALE LAW JOURNAL, 1937.

[3]许德风.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J].北大法律评论, 2005:688-706.

篇9:当利益遇见道德

这种情况在道德层面上可取吗?如果知道我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比原来更好的服务,我能不能将工作转到自己拥有的维修公司呢?在信息披露方面,我是应该直接告诉客户我还另有一家维修公司,还是晚点再告知他们实情呢?抑或这么做过于利己,我压根儿就不该创立这样一家公司?

把上述行为描述为“利己”可谓轻描淡写。你所描述的情形当中体现了一种巨大的利益冲突。你要谨防被上述自欺欺人的想法愚弄,以为自己可以公正地参与竞标并审视竞争对手的竞标价格。此外,你的信息披露也并非建立在公正道德的基础之上。加州圣莫尼卡Kaplan & Walker律师事务所的律师Rebecca Walker指出,研究表明,如果人们意识到会有潜在的冲突出现,那么在作决策时可能就会带着更多的偏见,因为你会默许非公正客观的情况存在。她认为,你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维修和建设服务,以此作为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

“假设在披露所有股份构成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之后,你旗下的两家公司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这就仅仅相当于在现有客户当中开展了另外一项业务,并不会制造各种冲突,”燱alker补充说道,“如果处于附属地位的维修公司应用一套公平且可验证的定价流程,而且客户认可这套流程,那也不错。”

篇10: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选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1

道德是一双无形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一扇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无处不在。

其实我们每一人都只做到了一小部分,却没有做到全部。我觉得道德就得做的全面,在家庭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在家里应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家人轻松一点。有空时多和家人沟通,谈谈天,说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还要多注意身体别让家人担心。现在我们正在小学阶段,虽然不能在物质上帮助家人,可是我们可以好好学习在精神上宽慰他们。

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智慧,所以在学校我们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同学之间我们要懂得谦让,多去付出,少索取回报。从此互相促进,互相进步。正是在老师的批评和鼓励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在老师的尊尊教导中渐渐长大。正是老师昼夜心耕,才换得幽谷飞香,诗满人间。如果我们要报答老师就要用成绩来报答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在社会我们要明理,守法,诚信,助人,文明用语,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我看了一则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楼梯狭窄的过道上,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子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等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教育。作为一位伟人,列宁不因自己身居高位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时我又想起了我自己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做公交车去上英语课,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离我很远的地方,就想让座,当时人很多,我想叫她一下,又怕人家说我,又觉得老奶奶听不见,想站起来叫老奶奶过来,又怕位置被别人抢了,过了一会老奶奶过来了,我想:下一站再让吧!等到了下一站,我去看老奶奶,可是老奶奶却已经下车了。当时我我后悔莫及,从那次以后,每次我坐公交车,只要我有座位看见老爷爷,老奶奶都会立即让座给他们,他们点头向我微笑时,心里很安慰。

精选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2

古往今来,追逐利益的人往往只注重方法和手段,而不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他们以为,道德与利益是毫无关联的。其实不然,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利益的得失。

古人说,“信,乃立世之本也”。为什么古人这么看重“信”呢?信,即诚信,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应有的基本品德。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诚实守信的品德都不具备,那么他又怎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呢?现代企业,无不以诚信待人为公司的第一立世准则,可见,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诚信的品德,是他获取利益的首要条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什么大海可以如此宽广,如此波澜壮阔?因为他有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胸怀——包容。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他的包容心有很大关系,善于包容别人的人,别人也愿意为他效力。战国时,齐国公子孟尝君,注重自己道德水平的修养,同时用一颗包容天下的心欢迎天下贤士,一时,群贤毕至,门客三千,孟尝君对每个人都礼待有加,后来,当他落难时,是这些门客帮他渡过难关,重新得到了丢失的利益。试想,如果不是孟尝君有美好的品德,那么即使他有一时的辉煌,也终会因为品德的低下而丧失手中的利益。

美好的品德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利益,同样,卑劣的德行也会使人得不到利益以至丧失到手的利益。如果庞涓当上魏国军师后善待孙膑,即使孙膑的才华掩盖了他的光芒,他也会因为举荐贤能而受人尊敬。可是他没有,他用卑鄙的手段迫害孙膑,最后只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有谁会愿意和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结交?失去了众人的依托,又怎能握住手中的利益?

美好的德行带来利益,卑劣的德行令你丧失手中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品德的修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选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3

现在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谈论道德话题,但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还是频频发生。“馒头老太”为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让每一个人对“无人售馍”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五年道德检测的实际情况包含了她对路人和社会的无比信任,人们也无比信任“馒头老太”,这体现了一种良性循环,激发出的是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有关道德的争论很是火热。“倒地老人为何无人扶起?”为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会如此的盛行?是社会的沦落还是人们道德的败坏呢?

有人说:“或许是个碰瓷的,最好绕道而行吧。”也有人说:“这么多人都路过此处,别人都不管,我为什么要管。”是啊!这是人们常有的心理,人们有这种心理的原因是由于一种现象——吃力不讨好。是帮助别人后,反而被冤枉,时间长了,这种事就谁都不愿意干了,免得掉坑里。

但是,我觉得无论有没有被冤枉的可能性,这种事只要我们还有一点点道德心,都应该勇于参与的。因为或许只要我们伸一下援助之手,就会挽回一位老人的生命,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人的一生只有那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如果因为有这种被冤枉的`可能就不去做的话,当你若无其事的从旁边绕过去时,心里面就没有一点内疚吗?我想,如果我是那种人,半夜会被噩梦惊醒,况且就算有那种被冤枉的可能性又怎样呢!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现在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法律会明辨是非,只要真理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就是清白的,没有人能随意诬陷我们。

“倒地老人无人扶起”的事件验证了我们这个社会某种程度的沦落,而“馒头老太”却对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充满了信心,对路人和买馍的人有着无比的信任,这种卖馒头的方式不仅仅赚的是人们的钱,而且是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我相信,我们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们还是有道德,有涵养的,不然社会中也不会有那么多慈善团体和机构,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哲学中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那点坏的可能性,就完全否决一件事,我们应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选择,我将毫不犹豫地坚守我的道德。

精选道德与利益作文800字议论文4

孔子是我国古著名的文化人物,其下弟子号称三千。但其中一位义救在外国的鲁国奴隶而不报账的学生受到了责备;同是救人一命又收到一头牛的谢礼的弟子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表扬。这两个故事很简单,却很有深度,我们不妨研究一下。

研究事情通常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位收下了一头牛的弟子,他的行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无形之中就做了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益于社会的事。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不言而喻。

其实利益与道德之间并不一定是你存我亡的关系,但人们却没有注意这一点。

道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从古至今,是无数文人墨客,以及寻常百姓所关心的话题。它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石。然而,也有许多人过激地理解它、改造它、传播它。认为利益就是它的头号死敌。于是就有宋朝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一类的主张。

但是在宋代,是社会背景导致了这样的思想产生。宋朝的商品经济前空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也必然会极大地冲击原有的伦理道德。由于当时的社会现象是如此的特殊,才会出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潮流。而后来它也发展成了巩固封建统治的武器。

再回过头来看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虽不如战国时期那样战乱频繁,但社会上流动着一些令人不安的气息。于是孔子站出来,赞扬了救人收礼的弟子,也批评了另一救赎人却不报账的弟子,其实救人不求回报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孔子这么做,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举动,使人们都能达到一个利益与道德的平衡点。

篇11:道德利益

至上》学案

第2时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知道为了国家利益要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能力目标

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地区原始丛林留影;右图为儿子何宇恒XX年6月16日在拉萨市留影。父亲何力1983年入伍进藏,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三连当兵3年。何宇恒XX年研究生毕业入警进藏,在边境一线工作。x藏公安边防总队有这么一群“父子兵”:数十年前父辈们远离亲人,翻山越岭来到x藏守卫边疆,他们渐渐老去,相继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如今,他们年轻的孩子长大成人,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

.思考:“接力棒”指的是什么?

2.“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他们的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二、新讲授

目标导学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

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

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

.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2.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活中我们要处处提防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吗?

提示: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国之情,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教师强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活动二:种种行为、危害国家利益

材料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或者将防地设施、武器装备交付他国或敌方的行为;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思考:材料一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事实?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材料二:我们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了具有恐怖性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3.思考: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提示:当今时代,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学习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要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教师总结: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捍卫国家利益的具体要求

上一篇:树的日记作文600字下一篇:简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