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2024-07-26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精选7篇)

篇1: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古时候有个大文学家 名叫司马光,他小时候特别机灵、特别勇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的假山上 玩捉迷藏的游戏。有一个小朋友 一不小心 掉进了假山旁边装满水的 大水缸里。

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小朋友挣扎着喊“救命!”小伙伴们看见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眼看,水缸里的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

只见 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只听——“砰”一声,水缸破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大家都夸司马光 是遇事 沉着冷静,善于想办法 解决困难的好孩子!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

有人把这件事画成了图片,流传至今;还有人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篇2: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北宋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马光。这个小孩,生来聪慧,喜欢动脑筋,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花有树还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赶,玩的很高兴。一个调皮的小女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进了假山边上的大水缸。水缸装满了水,小女孩被吓到了,在水里挣扎着,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救救我啊„„”这时,小朋友们才发现,有人掉缸里了。大家惊慌失措,有的胆小的孩子,都吓得哭起来了。

这时,司马光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赶紧想办法,把他救上来。”大家很慌张。聪明的司马光正在努力的思考着,“我们都比水缸矮,又不能把他捞上来,要是能把水缸里的水倒出来就好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把水倒出来呢?”小小的孩子不慌不忙,苦苦思索着。当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他高兴的想到,“我可以用石头把水缸砸破啊”,随即他又想到,“万一砸到小伙伴怎么办呢?”.于是他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女孩终于得救了。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篇3: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 什么是缸?

我晕!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 现在的城市哪还有缸, 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 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 告诉大家, 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我说, 这个问题不重要, 下一个!

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 老师, 如果那个缸很贵, 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电脑砸了吧?

我瞪了他一眼, 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 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酸菜、咸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的?

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候每家都有一口缸是专门用来存水的。

第四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看来对学生开历史课真的很重要。我不得不解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 人们都是取来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每天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 说明古代人很笨, 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出感慨。

第五个学生问:那个缸放在哪里?

你个白痴!我心里说。我有点不耐烦了, 斥责他刚才老师讲故事时干嘛去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我明明讲了放在院子里, 你站着听一会儿!

他申辩:老师我认真听了, 我的意思是问, 那个缸放在院子里的哪个地方?是院墙边还是院门口还是屋檐下还是院中间?

这个我哪知道!司马光也没有留下回忆录详细说明, 再说放哪小孩不都掉进去了吗?别找借口, 继续站着!

第六个学生又问: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

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 没有盖子, 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的都往里掉, 人吃了会得病……

我……这都哪跟哪呀!有盖子的, 掉到一边去了。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 弄不好会被这帮笨蛋扯得昏掉。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 提问领悟能力强的好学生。我示意体育委员。

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来想说和我一米八的个头一般高, 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 可说太矮了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那么高, 小孩是怎么上去的?

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大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 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 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 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

既然要救证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力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小孩子, 抱不动大石头, 那么他拿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 一下下耐心的砸, 直到砸破为止, 就算他最终把缸真的砸破了, 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 所以……

口吐鲜血, 我栽倒在讲台上, 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篇4:“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关键词]打破常规;创新意识;创新情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的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当小孩掉到水缸里时,一般人想到的是怎样使“人离开水”,但6岁的小司马光却想怎样使“水离开人”。正是由于他从小就有这种创新性思维,才使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看问题要善于换个角度思考,打破常规就是创新。成功不能从抄袭和模仿中得来,只能来自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善于提出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不断给学生创设一个培养创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头脑经常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启迪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简述他们非常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常规的思维是用秤称大象的质量,但没有那么大的秤,怎么办?曹冲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利用浮力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与爱迪生合作的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时,爱迪生想考察一下他的能力,于是给他一只实验用的灯炮,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一个小时后,爱迪生回来检查,发觉阿普顿正忙着测量计算。爱迪生说:“要是我,就往灯泡里灌水,将水倒入量杯,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阿普顿的计算才能和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令人钦佩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他所缺的恰恰是像爱迪生那样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教师示范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具的改造、实验的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大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播下创新、创造的种子。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由于浮沉过程只是瞬间完成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刻,不利于理解和应用,故我制作了课件观察、分析和思考,既生动有趣、形象逼真、过目不忘,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活用知识的目的。又如,在“密度的测量”实验的设计,我把实验条件由浅入深不断变化,让学生既能接受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条件1:现有天平、量筒、水和金属块,你如何判定金属块的密度?变化→条件2、缺少了量筒这个条件,你还能不能测量出金属块的密度?变化→条件3:如果只用量筒和水,能不能测出玻璃瓶的密度?变化→条件4:如果不用天平也不用量筒,改用其他条件,能不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现有弹簧秤、水、烧杯,如何测出物质的密度?再如:在“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测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由实验原理P=UI即可求出。变化条件→假如电压表的15V的这个量程坏了,不能用,只能用3V的量程,那么如何测它的额定功率呢?如果再用常规的思维就行不通了,另辟蹊径,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只要测出它的电阻即可,而伏安法测电阻同学们非常熟悉了,它不需要使用15V的量程。

三、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一题多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不同的学生讲述自己不同的解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众多答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一题多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讲授新知识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求异创新,对概念、公式、规律进行深化,给出一个条件可得出多个结论;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可以得到一道新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极端思维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学会创新。(1)如图:杠杆平衡,若两端减掉等重的物体,杠杆还会平衡吗?常规思维:开始:GAOA=GBOB末:左:(GA—Gˊ)OA=GAOA—GˊOA右:(GB—Gˊ)OB=GBOB—GˊOB∵(GA—Gˊ)OA>(GB—Gˊ)OB∴不平衡极端思维:假设两端减掉的是GB,则右端的力为0,所以右端没有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平衡(2)如图:空心球V空=1/2V球 若空心部分装满水,则球的运动状态怎么样?常规思维:先求出空心部分装满水后的浮力和重力,在利用浮沉条件判定。极端思维:假设球是如图所示的空心球,上半部分是空心的,则可看成是半个实心球悬浮在水中,所以实心部分的ρ=ρ水再在上半部分注入水 ∴仍然是悬浮的。

篇5: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一问,把满场的文官武将都给难住了,一个个心里直嘀咕:这么多兵士和武器,莫说是十击掌,就是花上半天工夫也难查清啊!因此,谁也不敢吱声。

甘罗见冷了场,便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对秦王说:“只要兵士们听我的命令,我只用三击掌工夫,准可查出兵士多,还是武器多。”

秦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起初有些犹豫,但转念一想:如果不依他,恐怕不会再有人敢“出头”了。于是,便板着面孔说:“军中无戏言。如果你查不出来,本王可就不客气了!”

秦王的话虽然厉害,但甘罗一点儿也不害怕。他跳到台子上,学着大将军的样子命令兵士们:“我击第一掌时,你们必须立即去取一件兵器,违令者斩!我击第二掌时,所有拿到兵器的人必须火速到我跟前集合,违令者斩!”

兵士们齐声回答:“遵令!”

甘罗两击掌后,只见还有几个兵士空手在那儿站着,心里顿时有了底,又一击掌,喊道:“大王,兵士多,武器少!”

篇6:手工教案 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的:

1.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2.使学生思考《司马光砸缸》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重难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学说话和口头作文的题材。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

材料:16开《司马光砸缸》彩印纸一张、胶水或糨糊一瓶。

工具: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国北宋时代,有个大历史学家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聪敏过人,他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让我们用立体折贴连环画来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现出来吧!

二、活动过程:

1.拿出《司马光砸缸》彩印纸,看图阅读这个故事:仔细看看这个连环画中的1-2图、3-4图、5-6图是怎样由彩印纸下侧的相应的各图连贯起来的。

2.把1-2图、3-4图、5-6图三幅连环画沿边框实线剪下来,并按图中的(﹉﹉)和点实线(﹎﹎)将画面正折和反折。3.按粘贴标记把1-2图、3-4图、5-6图依次顺序粘连起来。

4.将彩印纸下侧的三幅小图沿轮廓线仔细剪下并将粘贴标记部分正折,把各图沿虚线正折,然后,把三幅小图粘贴到相应的1-2图、3-4图、5-6图上。这样,一幅《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就做成了(图一)。

5.请你按照立体连环画的顺序讲讲《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板书: 正折﹉﹉

反折﹎﹎

剪→粘→讲

作业:回家后把,《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小结: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篇7:司马光砸缸的教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总结: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上一篇:关于圣诞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建筑三类人员怎么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