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记------我与企业共成长

2024-04-10

工作10年记------我与企业共成长(共14篇)

篇1:工作10年记------我与企业共成长

我叫XXX,是XXX的一名XXX。2004年,我跨进了洛XXX的大门,迄今为止已有八个年头。回首往事,点点滴滴的印记仿佛就在昨日。无数次的“第一次”,让我记忆犹新;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非浅;烟草行业浓郁的企业文化气息,更让我终生受益。

随着XXX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这几年XXX公司提出黄金叶“中原突破”战略任务和“2+5”工作目标之后,黄金叶品牌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厂干部职工聚焦黄金叶“中原突破”的核心使命,以公司工作会精神为指导,以“235”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问题工作法”和“现场工作法”为导向,持续焕发激情,夯实基础管理,深化千日营销,提升金叶制造,企业各项工作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正是这样,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我的心灵也在丰满、成熟,几年来,在企业的培养、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已从一名新手逐渐能为一名领导放心的人,是烟草的热土培育了我。

2004年刚刚踏入厂门的我,作为新人,作为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我对企业的一切都感觉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好奇。我被安排进卷接车间工作,刚进车间,立刻被那恢宏的气势和壮观的生产场面给吸引住了,以前还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生产车间及生产场面,而今自己却身处其中。说实话,随着一天天的过去,在车间的日子新鲜感很快消失,慢慢的你会发现枯燥,单调乏味,然而我在适应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自娱自乐,那隆隆的卷烟机轰鸣声不再是噪音,而是

比钢琴更加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每天和车长师傅们一起忙碌着,虚心请教,日子过的很充实,从中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2005年,我厂面临制丝线技改,我有幸进入技改办工艺设备组工作,协助制丝线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这段时间内,我学习到了大量的知识,无论是到北京西门子培训中心学习西门子300/400系列PLC系统维护、编程,还是在制丝线设备调试过程中各厂家电气调试人员的言传身教,我几乎是从0开始感受并接受到现代化、自动化的制丝线管控系统的点点滴滴。

07年底,制丝线技改结束投入生产后,面临中控室中央管控系统的新技术、新控制方式、新操作方式,车间赵主任找到我,希望我能来车间负责中控室的操作维护,我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来到制丝车间工作。

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让我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来,也慢慢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每个人忙碌的身影,而且许多人脸上也带着快乐的微笑。在这里,领导和年长于我的师傅们更像长辈一样对我的工作生活各方面予以教诲和关心,而同事们则更像兄弟姐妹们一样互相帮助、关爱,我欣赏并陶醉于这样的环境中。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师傅”。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大家彼此之间的称呼大多用“×师傅”来打招呼,或许这是国有企业的特色之一吧。不过相对于其他的一些称呼,我更喜欢“师傅”这个词,因为对我来说这不仅代表我对别人的由衷尊重和敬意,更重要的是这个词拉近了我与对方的距离,就好像长辈与晚辈之间那种祥和的氛围。

08年一年的时间内,我一方面负责着中控室的维护,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各生产线的工艺质量,同时在电气维修工维修设备的同时,我还在中控室使用STEP7程序监控软件来暗自和他们比赛查找电气设备故障的速度,查不到的故障就去向他们请教。慢慢的,我的维修技能也在不断提升着。

09年,带出一批合格的中控室操作工后,我主动要求到电气维修岗位工作,在这里,是我接受到新事物的地方,是我专业技能成长的地方、是我学以致用的地方。

09年至今,我在制丝车间电工组既算一名新人,又不算一名新人,岗位的不断变化,而我也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定位自己。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让我的维修专业技能快速的增长,2010年上半年,我独自完成了移动加料小车控制程序的编程,通过调试后很快正常投入使用至今。2010年下半年,我主创的《降低制丝线蒸汽能源消耗》QC成果在国家烟草局优秀QC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二等奖。2011年,我和其他几位同事用自学的WINCC flexible知识,在电工房的一台触摸屏上编制了整个制丝线400余台电机的电机电流点检系统,使电机电流点检工作由以前的复杂、依靠人工,变为简单、自动的点检方式。

个人的发展得依托于企业的造就、领导的栽培,当我们学会经营自己,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同企业的长远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并顺利实现个人理想,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只要有梦,只要愿与公司战略同步,就一定能得到持续地成长,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个人。

公司经营目标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壮大,我们也需要同步学习并力求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只有与公司一起成长,我们个人的发展才能同企业的发展协调并互相促进。八年春秋,几多汗水,我常常怀着对企业的感恩之心,因为我的专业技能都是毕业后在工作中学习到的,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辛勤地工作,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改初衷。因为,我深深地爱着XXX,爱这样的事业,爱我们的客户。在企业这个舞台上,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将更加尽心尽责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与企业一起成长。

如果异地技改需要的话,我愿回到技改工作一线,在将来更大、更先进、更智能的制丝生产线奉献我的能力,我会以超常规的工作状态,抢抓机遇,奋力创新,努力用激情点燃梦想,用实干成就未来,为加快黄金叶“中原突破”和实现洛烟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2:工作10年记------我与企业共成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时光飞逝,弹指挥间,我来到公司已经有五个月了,在这五个月内我了解到公司在短短的两年里,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有小到大的发展之路。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初入电子铜箔行业到站稳脚跟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在短短的组建时间里,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向着创造一流行业目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项目建设,迅速成为该行业的一颗新星。下一步公司将在实现满负荷优生产的基础上,着眼与规模扩大化,产品系列化,工艺再优化,以技术经济指标一流为行业目标,大力提升规模效益实现高速发展,全力将企业打造成行业的领跑者。

看到公司在不断的发展,不断不的前进,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作为公司的一员,我深知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新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做贡献。虽然我的岗位是平凡的,仅是水处理中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做好每一项任务。

在这短暂的五个月里,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使我的生活充实而美丽,让我汲取知识,充实自我的源泉,促进我不断地成长进步,坚强成熟。

公司的成长让每一个员工得到啦发展,每一个员工当用最努力的

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公司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不是吗?对于公司而言我是一个新人,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还是风雨,我都会执着坚定,努力进取,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再加上公司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强大的员工队伍,公司怎么能不强大?明天怎么能不美好?

篇3:工作10年记------我与企业共成长

明年的5月6日是本刊创刊十周年的日子。1998年5月6日,我国第一份关注卫星电视产业的报刊《卫视周刊》问世了。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广电产业的发展,本刊得到了政府领导、业界厂商以及广大读者的支持帮助,这份由创刊时的4开8版的的《卫视周刊》已发展成为业内已小有名气的16开80版的半月刊《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

从《卫视周刊》报纸到《卫视传媒》再到《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本刊向读者们提供了有关卫星信息、卫视市场、卫视技术、卫视产品等诸多方面的大量内容,传递了政府有关卫星电视产业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为卫视技术、卫视产品、企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在本刊创刊1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将以“10年里的故事”为主题,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征文活动,无论您是企业单位,还是个人读者,无论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您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无论您是写技术还是写市场。我们希望您能够讲述最近的10年里,您或您身边发生的有关广播电视的,尤其是卫星电视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来展示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卫星电视产业、卫星电视技术、卫星电视产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们欢迎新老读者、作者把这些写出来,让大家共欣赏,共享受。

此次征文活动,从2007年9月1日起到2008年2月1日结束,我们将在明年的读者联谊会上公布由编辑部评出的优秀作品并予以奖励。征文将在本刊上陆续刊登。

征文作品字数以1500字-4000字为宜,可以是各种形式,文稿请用电子邮件、传真或信函发到本刊编辑部,并请注明“征文”字样。

北京西直门外北下关85号(100044)Email:wscm@sat-china.com

电话:010-62218206,62218193 传 真:010-62218122

篇4: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企业共成长

金秋十月,国旗招展,举国同庆。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祝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闪光的足迹!

三年前,我大学毕业走进了信发集团这个具有朝气蓬勃的铝电企业,成了一名仪表工人,如小草沐浴着阳光雨露,在母亲的怀抱里开心的、踏实的、积极向上的成长着……

报到的第一天班组亲切的老师傅们很快消除了我的紧张和局促不安;还有其他几位热情的同事,让一个初来咋到的新人体会到了发自丹田之气的温暖。大家真诚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体贴而实际的帮助,都让我深深的感动。我不由自主的被这个团队所包容,被大家所感染,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

现在细细想来,这种温暖幸福的感觉在20多年的经历中从未有过。班组仅仅是公司下属的一个小小分支,但一个普通的分支所传递的人文信息却是如此的实实在在而有富有魅力!那么整个集团该是何等的豪迈气势!窥一叶斑而知全秋。一个员工是一个单位的窗口,班组这个窗口由内而外所洋溢的生命力、向心力、信任力、感染力是那样的自然而和谐。这种大气而和谐的人文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来的,而是公司历经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沉淀,这是我的一些浅显的体悟,虽然浅,却让我醍醐灌顶,让我在灵魂深处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皈依之本。

有人曾问过一位哲学家这样一个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富有哲理的小对话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为什么汹涌的波涛蕴涵着激荡一切的无穷力量,正是因为有那一滴滴海水的力量汇集;而那一滴滴水,也只有纳入大海的怀抱里,才能以多样的形态来证明和展示自己。信发的今天不就是这滴滴水珠汇聚而成,而这滴滴看似渺小的水珠,正是在这个集体的大海里,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获得了充盈的力量。

篇5:我与企业共成长

闫红利

2005年7月从陕西铁路工程学院毕业后,我有幸来到了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迎来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工作。

从这一刻起,我再也不是一个父母庇护下的孩子,而是一名铁建员工,是中铁十四局集团的新生力量。从此,我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企业负责。我暗下决心,要在这片沃土上撒下希望的种子,用自己的毕生精力精心培育她、浇灌她,让她生根开花,健康成长。

2005年8月开始,我在独山项目部工程部担任技术员。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独山项目4.8公里的复杂工程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项目部人员短缺,领导让我负责工程技术内业资料的编制和施工现场技术指导等工作。一开始我被诸多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我首先理清了工作思路,按照轻重缓急将各项工作分门分类,逐一进行处理,使工作开展得较有成色。我积极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同时不断虚心请教,常常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办公室里消化白天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摸索实践,在很短时间内便熟悉了分管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业务。

在施工中,深入现场、指导作业班组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在独山项目施工中,工程技术质量要求严格,我到工地参加技术放线,抄平、打转点,严格按照工程技术工作制度执行“双检制”,并耐心细致地与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技术控制中,主动到工地跟班作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加项目部创优规划编制和质量技术培训,对既有线、路基、涵洞以及桥梁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掌握。

项目重点工程孟孔车站DK382+200—DK383+456.45路基段地形变化较大,起始端为岩石山丘,需大体积爆破,施工难度极大,压实度要求高。在项目部技术人员紧缺的当口,我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女同志而躲躲闪闪,而是积极主动地同现场技术负责人、试验人员、测量人员一起全方位跟踪施工,实行施工规范化,加强现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圆满地完成了该路段的施工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孔车站DK382+200—DK383+456.45路基段被建设单位评比为路基样板工程。

在独山项目部,我被公司评为2007年度“六好共产党员”。在前辈们的字典里,“我是一砖一瓦,随时准备着为企业建设添砖加瓦”。2008年5月,我调到包西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办公室工作。包西铁路是国家“十一五”和《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从技术转变到政工岗位,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在学习新业务知识的同时,经常兼跑现场,不断充实自己……

毕业后的四年时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行们吃住在一起,有说有笑,情同手足。在这里,每位前辈都很热心的帮助我,使我迅速的成长,在思想上、知识技能上不断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铁建员工,我们身负重任,必须要以一颗忠诚的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本着高度对业主、对公司、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

每当我看着纯朴的铁建员工们在烈日炎炎下还坚守在工地施工,在狂风暴雨下还在作业,那种黄山松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的能工巧匠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编织美丽、创造完美,实现铁建员工的梦想。

篇6:我与企业共成长

岁月荏苒,弹指一挥间。

走出军营, 屈指算来我进入马鞍山移动公司已经八年了,作为公司的一员,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感到欣慰。公司的成长也就是我们的成长,在共同努力中,我们都已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转折。在这样的环境中因有了自己的梦想使我变得自信,再前行的道路上也因有了公司对我的这些历练而昂首挺胸,豁然前行。

移动八年,学习八年。八年时间,对于马鞍山移动我也可以算是一位老员工了,作为可以见证公司成绩的一员,我感到高兴,是公司赋予我经历了人生这一段学习进步的机会,这八年是公司成长的八年,也是我学习的八年。通过移动人的不断努力与创新,马鞍山分公司从当初的三四十个基站到如今的将近500个基站,我们的网络覆盖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网络质量更是突飞猛进,家喻户晓。我们的网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初步实现了人生和社会的目标及价值。在知识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后,只有在学习中进步。感谢公司,正因为有了我们值得骄傲的经历,我们才学习到了进步的法则,学习到了奋斗的天平。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移动的信号怎么样,可比联通好?”现在人们会说:“你们移动的信号就是比其它的信号强。”这就是对比,这就是成绩。我们的成长需要公司给予的舞台,公司的成长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移动人。

八年磨砺,蓄势待发。

公司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今的基站,动环监控一体化,智能化,室内覆盖、WLAN同步建设,网络覆盖率百分之百。随着建设的加速,我们的业务能力及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网络质量及服务水平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追求卓越的表现,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的集中体现。

八年的艰苦奋斗,磨砺了我们。过去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对话,“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一位哲学家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投入到大海的怀抱,我们才能够不被蒸发,不被埋没,那一滴滴水也只有纳入大海的怀抱里,才能以多样的形态来证明和发展自己。

来到这里就好像把我带到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这里的每位员工与我情同手足,我感激他们,因为他们在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领导们真诚热心的微笑激励了我、同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我,使我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渐渐地我也感受到了公司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公司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的方向,照亮着我未知的迷途。

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断熏陶着我,不断激励着我,鞭笞着我,让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拓着我人生的价值。

我与企业共成长

八年的奋斗是艰辛的,但因有我们不屈的精神及不懈的努力,使得这段路程不再遥远与漫长。记得刚到公司那会儿,我打扫过基站、做过仓管、干过基站维护员和到现在的基站班班长,是公司培养了我,磨练了我。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员工,公司没有抛弃我,在工作之余公司让我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各种先进知识,让我担当起整个马鞍山的网络维护工作。我从内心深处感谢这个大家庭,在我心中早就将个人的命运与公司的生存发展仅仅地连在了一起,把这个公司、这个大家庭当成了我生存的基础;为了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每名员工都应该爱岗敬业,不辜负公司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

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为网络的发展,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种责任不仅体现了一种:“我与企业共成长”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的氛围,更充满了“我为移动事业奋斗终生”的激情。

篇7:我与APP工作室共成长

回望APP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正是它陪伴我一路成长。2015年5月,我接到一个通知,参加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与市、区教研员商量之后,我将上课内容确定为APP的初始课,那时正是APP工作室成立的前期。区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中就有App Inventor板块,我们这群人就跟着杭州市教研室李伟老师的步伐,开启了App Inventor学习之旅,从那次培训开始,我们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而后,我们又迎来了杭州市少年宫组织安排的安卓应用程序设计专项培训活动,在那次培训中,我对App Inventor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其程序设计思想进一步明晰了。

经过这两次培训,我渐渐熟悉了App Inventor,并被它所特有的编程方式吸引,而那时的我也遇到了困难,发现自己学与学生学完全不一样,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这一节课我到底要带给他们怎样的感悟与体验?事件、方法、组件、属性这些专业词汇,又如何让学生理解呢?程序设计课与作品制作课有怎样的区别呢?

当这些问题充斥在我脑海里的时候,我区APP工作室在2015年9月正式成立了,30多位教师选择了该工作室。当我与他们交流这些困惑的时候,他们都说先上一节课听听吧!这就开启了我们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记得那是2015年9月17日,在杭州市景华中学,我们工作室的所有成员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认真聆听了我的一节课。上完课后,每个成员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教师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围绕上课的内容创作了电子相册,从最基本的功能做起,然后一步步地加深与实践,每个成员对这一主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工作室有一次活动是以“App Inventor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为主题,工作室蒋老师带着我们通过“涂鸦板”和“打地鼠”这两个APP案例,让我们知道“知道要做什么”“分析用什么组件”“思考要怎么做”三步走的过程分析和App Inventor中逻辑设计的方法分析。在这次活动中,我对App Inventor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特别是从功能效果到代码编写的跨度,需要用更专业的语言来表述。例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实现这一功能要对哪个组件编写代码?这一组件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将触发哪个组件发生变化?这个组件中的什么属性发生了变化?在后面的试教过程中,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确实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来思考,在过程中渗透对这些专业词汇的感悟。

记得我们年度总结活动后,我发过这样一条微信:不帅,不美,不懂新技术,不会写段子,不会演小品,不会磨咖啡,不会做蛋糕……总之,不十项全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江干信息人!正是这一群人,他们执着,因为热爱!我想,这就是对这一群人的最好诠释。

篇8:我与企业共成长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没有犹豫,没有彷徨,坚定地回到养育我的故乡,来到了段王煤业集团,并决心为公司发展奋斗终生。

从小我就来到了段王,段王的发展和进步我都看在眼里,产量的突飞猛进,矿区环境的不断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特别是冀中能源总公司对段王煤业增资扩股以来的这几年,公司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段王人,我深感荣幸(骄傲,自豪)。

来到机电区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我开始攻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双学位。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嫌累,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和同事们团结协作。在电修车间实习的三个月,我从认识各种设备到弄懂原理并学习维修,使我进步很快。其间还参加培训考取了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却很高兴,过得很充实。来到机电办下井后,给我的感觉是现在的矿井和人们印象中的黑暗、狭窄的煤窑大不相同。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齐的设备,机械化的综采工作面。即使是初次下井的新工人,也不会有畏惧的心理。在这样一个高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就更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撑。而我们就要为成为这样的人才而努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拥有的不应仅仅是文化知识和技能,更应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怕吃苦、勇于挑战难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争当企业排头兵,作一个对企业有更大价值的人。坚决摒弃对工作不尽职尽责而只想敷衍了事的思想。

作为一名员工,企业的兴衰和自己息息相关,我们只有主动承担起推动企业成长的责任,才能与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发展。“年轻时种下什么,老年时收获什么”,是的,我们在企业的土壤中种下什么,企业就会回报给我们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企业成长中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自己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企业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企业自然就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热情和全心全意地态度对待企业中的种种事务,用行动促进企业的成长,那么企业就一定会为你提供丰厚的回报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9:我与企业共成长

“我与企业共成长”,看到这个题目,我的视线慢慢变的模糊,而思绪却在瞬间翻滚澎湃!蓦然回首,时光飞逝,十年弹指一挥间,时光冲走的是平淡,而留下的是我与许烟的不解之缘。往事一幕幕,一件件,在眼前偏偏浮现……

就在2001年那个天高云淡的秋季,我走进了三车间,成为其中的一员。由学生到工人的蜕变总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也深深的感受其中。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对新文化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刚来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思想斗争。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感激。

在三车间,我开始了与许继的续缘,也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旅程。由于是工作伊始,理论和实际的差异,使我曾经茫然不知所措,也曾因紧张而失误,但身边的师傅们除了认真帮扶,耐心教导外,就是各自忙率而有序地工作着,谁也没有在意和埋怨。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读到了许继人的宽容与大度,读到了许继人的平凡与伟大!而之后彼此熟悉之后与工人师傅们说说笑笑,我了解到另一种生命的体验,看到工人师傅们一张张笑脸,终于明白原来劳动可以如此的自信与光荣。我在三车间一干就是三年,直到2004年我来到物资部当材料员。的确,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耀眼的光环,平时也许不善言辞,不说大话,从不认为自己能做出突出贡献,按时上下班,遵章守纪,努力工作,1

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员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要靠这些人的,他们这些平凡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当这些平凡人肩膀上的责任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汇集成了整个企业的责任,使企业的发展顺利,稳定。感动在企业金字塔的底层,感动在真实中,感动在劳动中,感动在许烟车间的每一个普通岗位上。

所谓感激,我想首先公司提供了我工作的机会,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的平台,使我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成长。在我见习期间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给我很多很好的工作方面的建议。还有就是在车间见习的时候,我学习到很多在学校中不曾感受的东西,师傅们每一次的注目,一声声温暖的关怀,都给我很大的鼓励。企业好像一个大家庭,企业里的每个职工就如我的家长、长辈和兄弟姐妹。班组和车间各级领导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工作的责任感。“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面对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朋友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励,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企业,以强烈的时代感、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事业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用青春谱写爱岗敬业的华章、用青春谱写与烟草共成长的赞歌。

前不久我们刚刚迎来许继六十岁生日,同时,投资巨大的“帝豪专线”工程也已破土动工。面向未来,许烟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而作为许烟的新生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有新的打算: 我要常励进取之志,把上进心奉献给自己; 常尽敬业之责,把勤恳奉献给岗

篇10:我与“企业”共成长

转眼间,进入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与提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现场管理能力,更重要的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也许这就是成长,是点点滴滴中的积累,是不知不觉间的变化,更是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和谐进步的大家庭所赋予我的宝贵财富。

我所在的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这个集体始终被一种和谐向上的力量牵引着,每一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并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我从进入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那天起就立志以一种同样奋发进取的态度在这个集体中工作、学习,努力去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在一年的时间里,我立足本岗,努力学习土建施工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进修,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并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工作的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环境的影响更赋予了我很多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拓展部的外出奔波劳累、行政部和财务部的兢兢业业及其他部门的辛劳让我学会了感恩,偶尔地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过程让我学会了对他人的无私支持,同事之间的相互体谅与支持让我学会了与他人的将心比心。而在这之中,最深刻的一课,莫过于在来到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入校培训,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

“四讲,四要,八个是”这句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便是一年前我第走进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时,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那时,对房地产业还未有深刻理解的我第一次领悟到了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长久发展的真谛:以专业为基,以诚信为本,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最终服务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虽经风云变幻,却始终屹立不倒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也同样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并不断成长的奥秘所在。这七个字也将作为我自身的坚定信念而在日后的更长远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谨记在心。

成长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外修市场,内修管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如今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逐步走向更高标准化、市场化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上始终恪守着自己崇高的企业使命,在大力发展业务,保证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切实地承担起了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城市运营商”的责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经济的不断跨越而不断地锤炼,提升自身,让我们的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一棵小树苗不断地成长,最终成为如今的参

天大树。

在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九周年之际,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走过了九个春秋。九年间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发展的奋斗,成熟的巩固和守业的勤勉。从最终的“枫岸华庭”住房保障建设,到现在涉足于“鹭岛华庭”住房保障建设,“上海医谷科技园”、“上海长兴海洋科技港”工业地产建设,“上海润至”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建设以及“上海欧鼎物业”的物业管理及物业服务行业。九年来,在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各级监管部门领导和指引下,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全面发展为指导,秉承先进的经营理念,严谨踏实,积极进取。对外拓展了广阔的业务渠道,对内则建立健全了各项内控制度,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发展壮大。

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确是一家青春焕发的企业,在这个企业中,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上海欧筑人”都在感受着自身的成长得同时也见证者上海欧筑的不断成长。我们的成长归功于上海欧筑,而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长则要归功于 “四讲,四要,八个是”的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长说到底就是员工的成长,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牢牢把握了“员工是资本”的理念。而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始终把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为此,公司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以及实际应用,并认真征求各分公司基层人员的意见,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制定一系列的有利政策,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职称考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多提合理化建议,使员工对企业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而经过了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如今的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赢得了喜爱,信任“上海欧筑”品牌的群体更汇聚了一大批。忠诚于公司,爱岗敬业,并致力于为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长久稳定发展的一大批优秀员工,为上海欧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未来更高程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1:我与企业共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在衡汽祁东分公司已经度过了30个春秋,从一个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自以为老到的过来人,从一个普通的汽车修理学徒工走到现在的中级管理人员,其间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感激,难以忘怀。在这些日子里,我与同事们经历了从国企到民营的转变,一起见证着衡汽的成长和壮大,感受着艰辛与收获,承载着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衡汽人我为之自豪并为之奋斗。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朴实无华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我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我共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而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根本源泉,它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企业的活力。

从国企走到民营,让我感受很多也感悟很多。以前在我眼里公有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吃大锅饭的,无论从追求效益还是效率上看,都不是很高,它缺乏生气,而且从客观上造成了企业乃至员工的不思进取,滥竽充数等现象,也造就了一些员工的下岗、企业的倒闭,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正是在这种局势下,衡汽集团的领导高瞻远瞩,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顺应其竞争性、勇敢搏击于猛烈的竞争洪流,大胆创新,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抓住改革先机,毅然实行国企改制。正是这种改制后的洗礼,让我重新认识到企业的新貌,“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改制后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工作中的历练激发我的上进,让我学会与公司共同成长。

一个企业的成长说到底就是员工的成长,衡汽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一点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始终把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为此,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以及实际应用,并认真征求基层人员的意见,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制定一系列的有利政策,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职称考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多提合理化建议,使员工对企业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经过了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衡汽不仅赢得了广大旅客的喜爱,更汇聚了一大批忠诚于公司、爱岗敬业,并致力于衡汽长久稳定发展的一大批优秀的员工,为衡汽的未来更高程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企业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事业。尽管每个人的职位、岗位、工种各有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但我想只要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干好,为企业尽到自己的责任,企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就我而言,自从加入到这个企业以来,就将它当成了我生存的基础。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为企业作出贡献。也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希望之所在。企业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工作和学习的土壤,我们应为它的安宁、和谐和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即使我个人力量对打造公路客运行业上的航母这么大的词眼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但当许多个“我”凝聚起来时,我的作用将不容忽视,因为工作中有“我”,工作中有“你”,工作中有“他”,工作中我们就有无穷的战斗力,我们是企业强大的生命力。我与公司,并不是纯金钱的关系,也不是工资与工作的关系,更不是劳动与报酬的关系,而是一中责任,一种人的基本责任。我彻悟,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才有可能受益,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与公司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只是构成衡汽这部庞大机器的一个螺丝钉,但在平凡的岗位,一样的付出,一样的奉献,干好这平凡的工作,这也是一种不平凡。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多元化的社会让我们自身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如今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数种的选择又常常会让人茫然失措。而在见证了我自己与衡汽这30年来共同的成长历程后,我十分自己庆幸当初的选择,我会始终坚定地在当初选择的这条路上走下去,也许会有困难,也许会有波折,但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次回过头来细数与衡汽共同走过的新的路程中成长足迹,那将会是一段崭新的记忆,更是下一段崭新征程的开始。

篇12:我与企业共成长(大全)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转眼间,在企业工作已有七年美好的时光。

2008年元月份,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热情自信,我走进了企业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运行工人。为此,我感到无比自豪。刚来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和不太熟悉的工艺流程,我有点不知所措。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这个大家庭,并伴随她一路成长。

记得我刚到企业上班的第一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才下班,累得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脚底也起了几个泡泡,走路的时候拖着腿慢慢走。第二天,我就跟我的爱人说:“工作那么累,我不想做这份工作了。”后来,她慢慢的劝导我,我才坐着车去上班。后来,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才塌下心来开始熟悉这份工作。每天上班时,我都认真学习车间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生产工作技能一步步得到提高。现在,我已是一名班长,带领着一个生产班组,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每项工作任务。

不少人认为,我为企业工作,企业给我发薪水,天经地义,至于企业如何发展,则与我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员工的成长更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组成一个强大的企业,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我们不断得到磨练和提升,实现自我超越。如果说企业是一艘船,那么我们员工就是水手。当船乘风破浪遇到风雨、礁石、海浪的时候,只要我们同心同德、扎实拼搏,就能得到安全的航行。对每个员工来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因为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前程,而企业的发展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每个员工要成长进步,必须要把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问题,求实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

篇13:我与企业共成长征文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怀揣着心中的梦想迈进了天富东热电厂的大门。但是当我走进锅炉厂房时,有一种走错地方的感觉,望着前方昏暗的灯光和轰隆隆运转的设备,感觉梦想和现实之间有了些许的落差。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在心底深处,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儿,将是我的另一个人生起点,从这里开始,我将踏上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

在进入东热电厂时,我分配到了锅炉运行专业,到这的第一天,师傅带着我跑现场,熟悉设备:这三台锅炉,是循环硫化床锅炉,这两台锅炉是煤粉炉,听着师傅说出来的一个个新的名词,感觉既新鲜又兴奋。当师傅把锅炉设备图纸拿出来让我们学习的时候,我明白了,在工作中,不能只是凭一时的兴趣去学习。

在锅炉运行的日子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难以忘怀:第一次在师傅的带领下巡回检查,第一次监盘,第一次配合师傅点炉,这些个第一次,让我受益匪浅。

,我调到了锅炉检修专业,在去之前,就有人告诉我,锅炉检修专业用三个字形容就是“苦、脏、累”,许多和我一起过来的同学,看到这样的工作环境,选择了退出。但是我想,不管在哪里工作,对我自己都是一种历练,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能锻炼人。

进入检修分场后不久,我恰好赶上了东热电厂新机组的扩建工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从新厂设备安装开始,我被安排至现场和安装方一起学习锅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白天,我和安装的师傅们一起工作,晚上回家后,我将白天的工作进行整理记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些工作笔记,对我今后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还记得那是在新机组建成不久,锅炉炉膛内发生大面积结焦现象,三九寒冬,锅炉正处于满负荷供热状态。为了不影响市民用气,班长带着我,在停炉后的第一时间进入炉膛内,五十多度的高温、炙热的空气让呼吸变得困难,瞬间、厚重的防护服就湿透了,汗水弥漫着护目镜、弥漫着视线,不到十分钟我就支持不住了,抬头看看班长,他依旧挥着钢钎敲打着坚硬的焦块,他回头对我说:“坚持一下,保障供暖是我们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经过5个小时轮番作业,我们将炉膛内7吨多焦块全部清除,看着熊熊燃烧的锅炉,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在东热电厂的几年时间里,我见证了企业如火如荼的扩建发展,也常常被身边的师傅们奉献、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但是最让我难忘的是企业对我们的培养,是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与重视。刚到检修分场时,我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班成员,从事的也只是帮师傅打打下手,递工具等简单的工作,但是现在,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成长为了一名锅炉检修班班长。4年时间里,无论从检修技术,业务水平,还是班组文化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爱着我的工作,更爱着我的企业,因为是企业造就了我的职业生涯,给了我展示自我的空间,这里有着重视、关心我提高综合素质的企业,有传授我经验,助我成长的同事,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站在这里,我和其他的青年职工们一样,我们敢于面对任何困难、敢于接受任何机遇与挑战。因为我们是天富未来发展的基石和脊梁。

篇14:我与企业共成长征文

当清晨穿越在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的厂区大道上,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简便与喜悦;当走在灯火辉煌、洁净宽敞的车间厂房内,我为自我在那里工作而感到自信与荣耀;当迎来太钢厂庆80周年的时候,我为身在太钢而有一种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1987年我从技校毕业分配到太钢。都说女人是水,而我要说太钢的女人是钢,同样是两米长,1米宽,约1米高的硅钢片,每个班基本有五六垛,如此大的工作量不说,还要在不很烫手的情景下,戴上手套,右手拿千分卡去测量硅钢片的厚度,测完把不合格品拉出来,合格品重新剁好,四人要配合工作,衣服手套被划破很正常,一不细心会还有被毁容的危险,速度慢了干不完是要加班。在那样的情景下没有一个女同志轻言放弃!如今的纯手工化工作已被高科技所替代。想想那时痛并欢乐着。师傅们互帮互助的场景记忆犹新,一位50多岁的女师傅的一句话至今记在我的心间---“劲是奴隶,用了就来”。感激那两年的历练,它让我明白:没有吃不了的苦,我愿和企业共成长!

企业在提高,我也在提高,我由纯手工工作,干到了光谱化验,先进的光谱仪让打磨好的试样,经过光谱激发,计算机报出碳、硅、锰、磷、硫五大成分及其它辅助成分的含量……之后经过竞聘,我走上了核算员这个岗位,从事了7年单一化验工作的我,突然之间要应对统计数据、做日报表、模注交库、耐材结算、核算成本、岗薪分配,还有收发文件通知等一堆大事务性工作的时候,的确有些吃不消。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必须要编出一个简单快捷的工资程序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借鉴了其它几个作业区的经验基础上,我重新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资计算程序来,从此以后,岗薪计算快又准。此时,我又明白一点:不仅仅要吃苦,还要动脑筋干活!

20XX年初,我幸运地被调到新炼钢,当时,新炼钢正处在紧张的建设与准备阶段,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岗位练兵,充满生机与期望,我为能亲身参与到新炼钢的生产准备与投产而备加珍惜。来到新的岗位,许多基础工作需要从“零”开始,作业区刚刚成立,事情繁多,人手又少,核算员除了做好统计核算工作以外,还要从事材料的计划与调拨工作。尤其是在试生产阶段,材料调拨必须及时到位,一分一秒的耽搁都会造成停产的可能。一天,AOD炉砌筑急需10米的黑胶皮,要按正常报计划再调料的程序根本来不及,怎样办厂库房没有库存,我又打遍了所有作业区询问,得到的答案依然是“没有库存”,这可如何是好如果因为没有黑胶皮而影响了砌筑的正常进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幸好厂材料员供给了一个信息:废钢料厂有一批可利用的废黑胶皮,既可解决问题又能降低成本。于是,我赶紧联系车队,好不容易联系了一趟车,到了那儿已是中午,偌大的料场,仅有一个值班的,说这事他做不了主。磨破嘴皮,好说歹说,可能是因为大中午的一个女同志顶着大太阳为了工作也确实不容易,最终最终同意先写借条之后再补手续,稍微松口气后又有困难摆在面前-----好几百斤一捆的黑胶皮,三个工人根本搬不到汽车上,只好给作业区打电话调来一量叉

车,最终最终解决了问题。等回到作业区已是午时一点多钟,这才感到又累又饿。可当我看到因为材料及时到位,砌炉没有受到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时,心中备感自豪与欣慰。

不锈之光,处处闪耀,我经常为周围那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可亲可敬的人和事所感动、无数次受到激励和鼓舞。在太钢这搜航母上,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许微不足道,可是,我要做一颗最牢固、最优秀的螺丝钉。“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与航母共前行”,这是我,也是全体太人的信心与决心!

上一篇:昭苏镇庆“七一”发展建设快板词下一篇:衣加衣温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