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2024-07-27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共7篇)

篇1: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在普通话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分教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 者:布勒布丽汗.伊沙巴依 阿依沙吾列.阿布都卡斯木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新疆伊犁,8350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注意事项   未来展望  

篇2: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内容摘要:我从我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发现了现在教师应用课件上课中认识上的、运用上的、制作水平上的几个误区,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浅见,抛砖引玉,期望教师们能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应用 误区 提高 水平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技术。为了顺应这种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校从2012年9月开始一直到2013年1月,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展示,一共有63名教师参与,我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听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不同科目的24节课,在2012年10月份时,也听了到我校实习的范少锋等三位实习教师的5节多媒体课。在听了近30节的多媒体课件后,发现我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我归纳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认为多媒体对教学没有作用的误区

由于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多媒体教室,所以只有不到十个参加过多媒体说课竞赛的老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进行过多媒体授课,更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有的老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二三十多年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不要说用来上课,就是平时都没摸过一次电脑,我感觉到有点不可思议。

教师不会用多媒体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学校没多媒体上课设备,更主要的是觉得多媒体没什么用处,这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

1、觉得多媒体课件只是课本搬家,将全文的文字重新输入,复制到幻灯片上,课堂就由原来的“让学生看课本”变成了“让学生看屏幕”,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相比没有本质改变,也就没有任何优势。这些老师用了半辈子常规教学,觉得多媒体把原本该写在黑板上的字打在屏幕上,要增减内容或想突出重点以及临时发挥的内容要书写都不如在黑板上写来的得心应手。

2、用多媒体授课不方便师生进行实时沟通,作为教师都知道:进行授课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言语与情感对话式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是预设的,更多的则是随着课堂的发展而生成的,它包含着教师的激情和机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鼓励和感染学生,远比电脑制造出来的热烈掌声效果更好。可以想象,当课堂的导入语不是由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出,而是对照着多媒体幻灯片上的文字一个一个的读出,其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的作用还有多大?

二是因操作水平不高觉得不好用的误区

在观摩老师们上多媒体课时,我发现老师们操作PPT的水平良莠不齐,第一类最差的:有七八位教师,竟然连PPT的播放都不会,在打开PPT课件后,画面一直停留在制作编辑的软件界面中,幻灯片的切换就只有点击左边的大纲视图。第二类是只会播放的:这些老师能够播放幻灯片,但除了知道点击顺序播放外,想回到上一张就不会了,于是这几个老师变成了一个幻灯片放映员加解说员。第三类知道结合上面二种老师之长的,想回到前面内容的时候会退出播放,在编辑状态下找到需要重复讲解的幻灯片再播放,操作过程繁琐,严重影响讲课的速度。第四类老师对软件操作方面比较熟了,知道用右键调出快捷菜单,进行页面跳转、转换成画笔等功能操作,实现了在屏幕上作记号甚至写字,初步实现人机对话,能够体现出课件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多媒体授课的操作还不止于此,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一般都和电子白板结合在一起的,两者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大部分教师知道分别的打开软件进行单个的操作,但一起打开后就不会相互切换,更加不会把电子白板叠加在PPT课件上使用,因而觉得操作不便,切换麻烦。

三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太低而觉得多媒体不好的误区

我校六十多老位师的课件,没有一件能达到真正“多媒体”的要求,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将文字、图像、动画、歌曲、影片甚至三维动画等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融入课件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件声画并茂,五彩缤纷。更没有一个教师会在课件中做导航按钮,使课件中任何一个幻灯片都可跳转到别的幻灯片的链接,方便在讲课讲的快时前进,需要重复时后退,复习时可以从本页面转到任何页面。这种链接,我在别的地方听课时也基本没有见到过,反而在学生制作的电子书、电子报上见到应用的十分普遍,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但在教师的课件中没有运用,不能不说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一个先进的工具,在没有掌握使用方法时我们总会觉得不好用,就像以前windows xp刚推出来时,我们还觉得不如windows 98好用一样,对PPT的制作,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还没能掌握其使用技巧,更没有掌握其制作技巧,做出来的课件水平还相当的低,如此觉得用多媒体授课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聘请专家到学校来,让所有教师去听听高水平的专家教师的多媒体课。让老师们明白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不管是内容上,操作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能克服老师们觉得不好用的不足之处的:

首先是内容方面,内容方面又有二点:

1、内容的容量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和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

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内容的形式方面,多媒体课件不只是书本内容的重复,它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物质的结构原理时,无法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完全可以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适时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是操作方面,听高水平老师的课,还能直接观察和学习授课老师的操作,现在软件的使用都已经十分的人性化,操作简单而便利,软件的功能也是十分的丰富和实用,电子白板不但能写可画,象真正的粉笔一样写字,还可以变换不同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不会画画的教师,则利用各种科目的图库,随时调用,使不会画画的教师也能“画”出专业水平的图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讲课效率,唯一的难点是入门,需要学习者的亲自动手实践,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和熟练。

第二是进行有效的培训,让每个教师切实的学会较高水平的制作技术。我市在二○○七年曾在职业中学进行过一次教师全员PPT课件的制作学习,使大部分教师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可是学习的层次较低,内容过时,这些课件,只是一些文字、图表、或者是一些图片拼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影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动画,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的音乐在我们的课件中都见不到。这样低水平的课件,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由投影变成了电子白板,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考虑和电子白板相结合,要能符合电子白板的操作方法,和调用电子白板中的素材。将人机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全国优质课录像,那是一节历史多媒体课,上课内容是讲中国的抗日战争,课程一开始是一段录像,日本的战机疯狂地在我中华大地上投炸弹,到处浓烟滚滚,百姓死伤无数„„教师用悲伤的声音阐述:“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曾经经历过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课件中录像的引入,不只是一个知识,更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的震撼激发,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思和情怀,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制造出气氛中,教学不但达到“教书”的层次,更是达到了“育人”的高度。我当时也如临其境,过去多年了还记得这节课。

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水平低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室中长期没有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配备不够导致的,如果每年都要求教师要上一节多媒体课,如果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的话,就恐怕没那个教师不去用了,即使是年老的教师,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学会了。其实这只是表象,虽然问

题多多、水平不高,但我校还是有近十个教师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基本能满足上课要求。这些教师们有一个共性,第一、他们都是年青教师,第二、他们都参加过竞赛,第三、这些教师都需要评更高一级的职称。所以我认为导致的根源是教师们身上的惰性、培训过程的流于形式,以及教师考核在这方面的缺失。

多媒体设备的配备,会随着国家的富强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普及到我们山区学校,我们教师是等每间课室都配备齐了设备以后慢慢学习,还是先学习好再上多媒体课更好呢?

参考文献:

1、《浅谈课件制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肖利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2、《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作者:王进校 2009-5-13 9

篇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误区一:过分追求信息容量而脱离教材

与其他学科相比, 美术学科的知识涵盖面广而课时少, 因而每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容量都非常大。比如教材中《中国古代书画 (二) 》这部分, 包含的内容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传世的作品千万件, 这些让专家们一辈子都研究不完的内容, 要在两节课内分门别类地将花鸟画、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予以分析, 同时还要对相关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这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一些美术教师误认为, 既然是欣赏, 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就应该给学生看更多的美术作品, 了解更多的画家。怎么办?正好网上充斥着大量的美术图片, 直接下载, 把它们尽量地搬到课件中去就行了, 美术教材自然就弃置一边了。于是, 一节课下来, 单是欣赏和解说的图片, 就有三四十幅之多。结果学生在“狂轰滥炸”式的课堂上感觉是听到和看到了许多内容, 但哪些是重点、难点却模糊不清, 无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对他们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要纠正这个认识上的误区, 就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 要认识到我们可以找到的美术作品, 学生同样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轻易获取;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作品, 而不是读多少作品;是授之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 能用一件作品解决问题的, 尽量就用一件, 余下的就交给学生去探究。

误区二:追求课件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 因而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授中国传统绘画时, 用古典音乐做教学背景确实能渲染一种情境。但是, 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课里面如果没有几段电影视频、几个音乐片段, 或者一些精美的图片演示, 就不是一堂高效的课。结果有的教师把课件做得很“花哨”, 比如把背景图片做得色彩浓烈, 使得要展示的主要内容无法突显。这样不仅不能辅助教学, 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纠正这个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就要学会通过课件以点带面来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书画 (二) 》这一节内容时, 我紧扣教材, 精选荷花的照片和朱耷的《荷花小鸟图》等内容来制作课件。课件简朴而实用, 通过举一反三, 辐射到其他相关作品和理论, 概括出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同时, 我还让学生就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徐渭的《墨葡萄图》、郑板桥的《兰竹图》等作品展开分析。这样, 既保证了欣赏的深度, 又让学生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开阔了视野。由于重视教学活动, 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

误区三:通过课件播放取代师生互动

一些教师在备课时, 喜欢将整个教学过程预设好, 包括要表达的每一句话, 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固化。他们认为, 随着课件的一页页下翻, 教学就会按照预设的思路推进, 教学重点、难点将一一呈现, 并得到解决。实际上,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 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同时, 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 这就给师生互动带来了限制。特别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下, 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未能考虑周全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由于课件的局限得不到深入的探讨和彻底的解决, 造成教学的缺憾。

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计算机, 过于注重人机对话, 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课件播放取代师生互动, 会使教学活动容易变成单向的灌输模式, 使课堂缺乏应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简约的课件有时比精致繁杂的课件更好, 因为它能让课堂有更多的灵动性。比如, 在《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导入提问。问学生“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的景色, 它们跟你有什么关系?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 (2) 预习检查。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收集的图片, 讲解自己对这些图片的感受。 (3) 作品欣赏。让学生就相关画家的作品, 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4) 拓展活动。布置任务:“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工具表现画面?透过窗户看外面, 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 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 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5) 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整节课, 精练的课件让我的教学设计得以圆满实现, 师生互动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 而且还活跃了气氛, 使课堂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误区四:完美的课件可以一劳永逸

多媒体课件容量大, 表现力丰富, 操作方便。因此, 有些教师认为制作一个完美的课件, 今后无论教哪个班级都会适用, 就不用花太多精力去备课, 可以一劳永逸了。于是, 在制作课件时他们可谓费尽心思:本来写在黑板即可的板书, 现在都打在课件内;对于一些提问, 也把学生有可能给出的答案提前逐条分列并进行剖析;课件中的文字也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变换着自己的形状与颜色……上课时, 似乎教师只要轻点鼠标, 教学过程便可以标准化复制出来。这些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就是没有一个课件是能适合所有班级的。因为不同的班级和学生, 他们的特点以及教学情境都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如果忽视这些具体情况, 用一成不变的多媒体课件去教学, 教学必然会偏离方向。

篇4: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 教育思想 辅助教学

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悄然登上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是教师用幻灯、韻设备以及电影、电视手段创造出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再现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有目共睹的。也违反了现代科技的科学精神,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内容和目的

钱梦龙老师在一次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述时曾指出;参赛课中,相当一部分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不求实效、只是为用而用的缺陷,有些甚至图片选择不妥当、不正确,以致对课文理解片面化。这种“缺陷”和“片面性”在语文教学当中具有一定普遍性。事实上,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内容,更不是目的。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信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种特殊性,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的制作、选择、使用,都必须从这种特性出发。

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而是应该以文章本身为出发点和思考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媒体,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渗透谁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

在选择使用多媒体时,许多教师单纯教学方式的现代性,今生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色。这也是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语文教学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

总之,我们应明白: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合一切语文教学,它不可能代替教材,不可能代替所有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本身。

二、多媒体教学只是教育手段先进,并不体现教育思想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人机对话,在教学模式上走出一条新路,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授课模式,而且,学生在学习内容上,速度、时间安排上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可自由安排,自己掌握进行操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播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三、多媒体教学只起辅助作用,不起主要作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有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课教师为了能在讲授公开课时体现自己的能力,不顾及课文本身是否适合运用课件,只是一味将词语制作成课件,不公使课件丧失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且将课堂内容变简为繁,使学生的学习受到抵制,将连续的课堂教学中断,使学生在感情体会上出现断层。其实有些课堂的教学是不用多媒体就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有的语文教师却大材小用,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就是说,选择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四、备课应是备内容,而不是备多媒体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言行一致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到头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伯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部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起辅助作用,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如在一些比赛中,一些教师为了演示课件,不是在根据教材,根据学生备课,而是根据课件备课,完全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精美课件的演示过程。

五、多媒体代替不了情感教学,更代替不了教师教学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更是情感活动。教材中的文章都蕴藏着一定的感情,尤其是文学作品,它是感情的载体,是感情的物化、文字化,它也往往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教材不是无情物,教师学生更是有情人。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协调是以教材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以及丰富多采有体态语言,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多媒体教学过程,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语文教师不论是在教师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还是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往往注意的是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也是接受器上的图像,同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演变成机器与学生、机器与教师之间的单向传送与接受,蕴藏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消弱了。削弱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就削弱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教学改革的发展史上看,每一次教学媒体的更新、革命,都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次加强,趣是先进的教学,情感因素越是突出、丰富。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公情感教学多媒体代替不了,其他的许多方面也是代替不了。如师生互动中,教师有个性风格的“表达”,本身就是语文教学“言传身教”的极好范例,而多媒体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能动性、机动性,多媒体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在教学互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多层次、多角度、富有个性的,并充满着许多偶然性。这就要求作为主导的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情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过程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被课件流水线的程序所湮没,不能以学生为主体,难以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性,消弱了个性化教学风格,最终失去了教学过程的人性化。这与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我们应明白: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合一切语文教学,不可能代替所有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本身。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只有把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性质、语文教学特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其先进技术的巨大作用。

篇5: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会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二、上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三、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四、制作课件即备课。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五、教学中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篇6: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误区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的媒体信息越多越好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所以, 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 它仍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刚接触多媒体教学不久, 对多媒体信息存在新鲜感、崇拜感, 认为流行的东西越多越好。在教学中, 只想增加信息量, 拓宽知识面, 整堂课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 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 走入了“使用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如在学习“动物或人体的生理结构”时, 用具体的实物及其有关模型对其内部结构逐一加以剖析, 比单纯用多媒体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信息应该恰当地为教学服务, 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误区二:在课件中大量使用伴声、图像、动画、视频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传递信息为其主要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并用, 综合信息量过大, 使得一节课上热闹非凡, 课堂成了展览会。虽然有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记忆, 但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素材会使学生注意力停留在一些并不重要的素材之上, 反而不理会所学知识。因此, 在使用素材时尽量少用或不用不能合理表现教学内容的素材,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

误区三: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媒体

从电教发展的历史看, 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并没有因录像机、计算机的出现而被淘汰, 而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学校计算机普及率几乎达100%, 但也仍在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各种教学媒体。从教学需求的角度看, 电教硬件的发展并不是要用一种产品去替代另一种产品。各种媒体各有所长, 并非可以互相替代。正如交通运输工具一样, 飞机的速度最快, 但它不能替代火车、汽车、轮船, 而是这几种交通工具并存, 人们各取所需。电教硬件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再次, 计算机尚未在一些偏僻乡村学校普及的今天, 其他媒体的使用还是应该可以肯定的。多种媒体共存, 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恰当地辅助生物教学, 当前还是应该积极倡导的。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替代教师教学

目前, 许多多媒体课件, 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有的教师认为, 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 只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迎刃而解。整节课就点点鼠标, 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 学生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 教师成了“放映员”, 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 学生成了“观众”, 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 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监督, 并且要对课件进行评鉴、解释。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辅助”教学, 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不能让“电脑老师”代替自己, 教师仍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误区五: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板书内容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 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 使学生思维与教师传授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相反, 只是一味套用多媒体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 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积极性。如:在我校举行的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 几乎所有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其中就有不少多媒体内容代替了板书内容。这样做虽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 出现在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 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 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

误区六: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 演示性和直观性都很强, 但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当然, 对于一些耗时太多、花费过高、在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豌豆的杂交实验等, 用多媒体模拟倒是很可取的。

总之,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 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最忌该用而不用, 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 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 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优化课堂教学, 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融入到生物教学之中。当然, 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但随着在教学中广泛使用, 某些方面也陷入到一些误区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 要认知“辅助”含义, 分清主次, 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误区

参考文献

[1]赵冬梅, 孙文俊.生物学实验中的不良现象与对策[J].中学生物学教学, 2005 (4) .

篇7: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注意事项和未来展望

误区一:每堂课都需要使用课件

在听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有位教师将课本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等常见的物体的表面制作成ppt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物体的面大?因课件投射到大屏幕上有些失真,学生看着大屏幕,懒洋洋地作答……授课老师还自以为直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效果不错。其实,这个教学环节不使用课件,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课本封面、课桌面、黑板面实物就在学生身边,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是平平的,而且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非常直观、可感。

工作中,常听到年青教师说:“新课改的课就是每堂课都要使用课件。”笔者认为,此论言辞过激。课堂上,哪个教学环节的确需要使用课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在备课时就得认真思考,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依靠什么方法或手段来突破?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呢?还是动手操作摆小棒、画线段图呢?还是小组合作交流?还是教师直观演示等等?都应一一斟酌准确。到底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应因课而定,因材施教。不能一味依赖课件,每节课都使用课件。

误区二:有了课件就一定能上好课

在观摩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 授课时,有位教师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了几枚硬币,两袋食盐, 袋装的锅巴、洗衣粉等,甚至有的学生还带来了苹果、梨、菠萝等大量的水果。教师准备了天平、台秤和精美的课件。听课老师暗暗称赞课前准备充分,一定会是一堂优质课。在整堂课上,教师钻进课件中走不出来,带着学生紧紧张张、忙忙碌碌、按部就班地完成课件的每个环节。一会儿是填合适的质量单位,一会儿是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看起来习题训练扎实到位。仔细一想,本节课没有留给学生“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等自主活动、体验感知的机会和时间,使得本课的重难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目标几乎没有落到实处,学生们煞费心思高高兴兴带来的“学具”形同虚设,挫伤了学生准备学具的积极性。

误区三:用课件出示习题快捷高效

有一位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的新课设计很不错,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看着计数器读数、读出直尺上的数、按不同的顺序数数、说数的组成等活动,使学生不但会读写20以内的数,而且掌握了数的组成,理解了计数单位“一”和“十”。在巩固练习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了一些填空题,依次读题并指名同学站起来回答,一个同学回答对了,再叫一个人来回答,这样“一题一问一人一答”,其余大部分学生因没有接到学习任务而在玩弄小棒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第二道判断题也如法炮制,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

此案例中“一题一问一人一答”做法屡见不鲜。表面上学生回答得顺利流畅,看起来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课堂教学效率很不错。实际上,只是少数学生在唱“独角戏”,放弃了大多数学生思考学习的机会,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产生 “一人答对,全班都会”的假象。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课内欠账课外补,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因此,当把问题出示以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然后集体反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误区四:直接下载互联网上的习题进行训练就行

有的老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习题,修改打印后直接下发给学生或者发到班级的qq群里。他们心里还暗自高兴,现代信息技术多好啊!省心、省时、省力还高效,而且比学生抄写的量多,真是“多、快、好、省”!可是,期末检测考试成绩一公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在期末检测分析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才意识到:由于不同的班级,任课教师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差异较大、 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但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同的习题做练习巩固,这样,只能导致学生学得稀里糊涂,退步较大。因此,我们应以教材为主,扎实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有针对性地筛选适量的有思维含量的习题, 分层次供学生精练。在习题的设计上,应注意分重点难点, 分层次,因人而异,因学定教。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题下一篇:优美的光棍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