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实拍

2024-05-16

乌克兰战争实拍(精选4篇)

篇1:乌克兰战争实拍

乌克兰离战争还有多远?

2014-05-03 08:4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卜永光

乌克兰骚乱引发的萧墙之祸依然在愈演愈烈。截止到4月底,乌东部十余个城镇的权力机关及其建筑已被反政府组织占领。4月30日,乌代总统图尔奇诺夫承认东部安全部队和警察已经无力平息当地乱局,同时宣布由于俄罗斯对乌采取军事行动的危险越来越大,乌武装力量已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按照西方和乌临时政府的说法,俄罗斯已在俄乌边境屯兵4万。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局势的“战争前夜”特征日趋明显。不过,乌克兰面临战争危险并非始自近日。关于战争的话题,在克里米亚公投前夕,甚至自乌克兰骚乱之始,就一直频繁出现在全世界的媒体之上。不过,乌克兰“战争幽灵”阴魂不散与几度剑拔弩张之后有惊无险的经验,已让局外观察者多少有些疲倦,也让一些分析人士在预测战争时开始变得谨慎。即便如此,“乌克兰离战争还有多远”,依然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论及战争,首先需要讨论的是“什么样的战争”的问题。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如果乌克兰局势最终引发战争,存在三种可能:乌克兰内战、俄乌战争以及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大国战争。三个层面的战争大体上会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前一层级战争的发生将增大后一层级战争的危险;从现实情况看,虽然乌临时政府一直在有意强调后两种战争的危险,但事实上,由于乌克兰乱局首先表现为国土内部的撕裂,乌克兰发生内战的危险要高于后两者。战争是否会发生,取决于其是否有利可图。由于全球化导致的高度相互依存和“相互确保摧毁”带来的恐怖平衡,大国彼此间全面战争的结果是“一损俱损”,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从中获取利益。因而,迄今为止,俄罗斯与西方的对峙虽然表面上剑拔弩张,但多数情况下“口硬而实不至”,双方在关键时刻都表现出了必要的谨慎与克制。比如,在克里米亚争端中,俄罗斯虽曾一度出兵,但最终没有将强硬进行到底,而是在普京“示弱”、俄开始退兵之后,利用了克里米亚的公投,才将其纳入囊中。通过多次较量,俄罗斯与西方逐渐明确了对方的底线,甚至形成了某种战略默契,而俄罗斯不主动挑起对乌战争,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及战争,还需要考察乌克兰的政局。图尔奇诺夫在担任代总统的第二天便宣布重返欧洲一体化道路,其亲西方的政策引发东部亲俄民众的不满。作为看守内阁,权力基础的脆弱使乌克兰临时政府难以凝聚国内共识,甚至在克里米亚入俄、国家被分裂之际也没能有所作为。乌临时政府高层一再强调战争的危险,包括进行战争动员,一方面是要防止国家分裂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无法收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丢掉克里米亚之后,给自身挽回些颜面。在距离大选不到一个月、受到国内外多种势力掣肘的情况下,临时政府无论在言语上表现得多么激烈,其目标都在于“守”而不是主动出击。临时政府旨在支撑危局,国内外的反对派也在等待政局重新洗牌。因而,至少在乌克兰大选之前,战争的火药桶暂时不大可能被点燃。目前,乌克兰国内主要的政治势力已经将目光投向了5月25日的大选。此次大选对乌克兰而言,既是巩固国家权力、弥合东西裂痕、重新凝聚共识、扭转国内颓势的机遇,也蕴藏着国家权威进一步瓦解、分裂动能继续加大的危险。鉴于此次大选的敏感性,俄罗斯一些专家甚至预测乌克兰将于5月26日至27日爆发内战。

克劳塞维茨有个著名的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从这个论断出发,防止战争作为“另外一种手段”成为现实的方法,仍在于推动政治问题通过政治手段本身逐步得到解决。政治突破的实现有赖于妥协,妥协的主要方式则是谈判。在当今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国战争没有赢家。由于乌克兰局势中各方利益已经高度复杂化,包括日内瓦四方会谈、乌克兰国内和解在内的各种谈判,都很难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不过,无论是否能够取得成果,谈判进程本身的延续都会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对话平台的构建,本身即能够起到缓和局势的作用,并意味着和解的希望。“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乌克兰离战争还有多远,既取决于有关各方在复杂现实利益中的实力较量,也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通过共同努力,以政治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篇2:乌克兰海军为战争训练海豚

According to RIA Novosti, the Ukrainian navy has restarted special training for dolphins and other animals for military duties including attacking enemy combat swimmers and detecting mines.

While the idea of 1)militarized dolphins sounds a bit out there, there’s actually a history behind it.

According to PBS,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using 2)tactically trained marine 3)mammals in the 1960s, and the Soviet Union started training sea creatures in the 1970s. The U.S. program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it had “over 100 dolphins, as well as numerous sea lions and 4)beluga whales, and an operating budget of$8 million.”

And CBS News reports they’re still 5)seeing actio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Iraq war, Navy dolphins were deployed to clear mines from the port of 6)Umm Qasr.”

Despite the history of such programs, only the U.S. and Ukraine have trained dolphins for those roles. A blogger for WIRED believes there’s a reason more countries don’t have similar programs.

“There’s a big risk in arming dolphins, as they could easily become a danger to your own side. Since dolphins cannot disce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emy and friendly vessels, or enemy and friendly divers and swimmers, it would not be wise to give that kind of decision authority to an animal.”

The Ukrainian dolphin base 7)allegedly has carried out several exercises with the dolphins in finding underwater weapons.

把海豚打造成杀手——将刀和手枪绑在它们头上——这听起来挺不可思议,但据说有一个国家的海军正在探寻这样的方式。

根据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海军重启海豚以及其他动物特殊训练计划,让它们执行军事任务,包括攻击敌方蛙人以及探测鱼雷。

这个海豚军事化训练计划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事实上,这背后还有一段历史。

根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网站上的资料,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海洋哺乳动物进行战术训练,而苏联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海洋动物进行训练。美国该项计划在冷战时期达到顶峰,当时,“超过100头海豚,无数头海狮和白鲸包括在内,执行费用高达8百万美元之多”。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报道,受过训的海洋动物如今仍然参加战斗,“伊拉克战争早期,海军海豚被部署到乌姆盖斯尔港口进行排雷行动。”

尽管这样的训练计划早有先例,但也只是美国和乌克兰训练海豚作军事用途。一位连线网站的博客主相信,有个重要原因促使更多国家不这么做。

“把海豚武装起来其实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它们很容易就成为我方的危险。因为海豚不能辨别敌方和我方船只,敌方或是我方的潜水人和蛙人,因此把决定权交给海豚是不明智的。”

据称,乌克兰的海豚基地已经在好几次演习中利用海豚找寻海底武器了。

篇3:乌克兰战争3.0版解码

一语成谶。在经历了不足4个月的短暂平静之后,乌克兰东部地区日前再度爆发激烈冲突。

6月3日,乌克兰政府军与民间武装在东部重镇马林卡和克拉斯诺霍里夫卡发生交火。这次冲突持续了将近一天,这是自今年2月新明斯克停火协议签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交火事件。4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发出警告称,俄乌两国边境地区存在俄全面入侵的威胁。

今年2月12日,乌克兰、俄罗斯、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长期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综合性措施及乌东部地区停火问题达成协议,被称为新明斯克协议。新明斯克协议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冲突气氛,双方大规模冲突暂时冷藏。

但近期,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局势却又开始恶化,乌政府军与东部民间武装交火明显增多,而冲突双方都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

从现实来看,新明斯克协议似乎变成了一纸空文,只不过给乌克兰政府和东部民间武装冲突提供了一段“茶歇”时间。其间,双方政治外交进程与军事斗争准备同步进行,停火与开战交替上演。

如今,乌克兰局势再一次走到失控边缘,危机还远没有画上句号,双方的冲突仍将持续发酵。按照俄罗斯专家的预计,乌克兰冲突将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

“乌克兰试验”

随着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的到来,新明斯克协议已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尽管协议强调要发挥国际观察员的作用,但即便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政治解决方案的实施其实伴随着冲突双方的军事准备。双方利用“茶歇”时间来总结此前军事行动的经验教训,改变战术战法,以应对和准备新的战争。

一纸协议并不能解决乌克兰危机。停火只是暂时的“海市蜃楼”,冲突才是真实的图景。“冲突——停火——冲突”的循环和逻辑背后,折射出乌克兰危机的复杂图景和深刻原因,决定了乌克兰危机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

乌克兰危机颠覆了现有的地缘政治观念,标志着俄罗斯与西方的“缘尽”。如果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那么乌克兰危机则可以说是颠覆现有地缘政治观念的标志性事件。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发酵和升级与大国之间的博弈密不可分。

实际上,乌克兰政府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问题并不在于“亲俄”还是“亲欧”,因为其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有种“我为鱼肉”的无奈,无论是“亲俄”还是“亲欧”都不能解决本国所面临的问题。

今年3月,约300名美军伞兵抵达乌克兰,为乌克兰军队提供相关帮助,美方包括这一举动在内的系列动作都搅动了乌克兰渐趋平静的局势。欧洲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保持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参与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而俄罗斯的强势又为西方以乌克兰问题为由继续制裁俄罗斯、给予乌克兰更多帮助提供了最佳理由和舆论热点。同时,对于西方而言,乌克兰情况的复杂化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可能也是美国希望达到的战略目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6日接受意大利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哲学之上。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恶化不是俄罗斯的错,也不是俄罗斯的选择。俄罗斯在发展与欧盟关系中并不是以冲突作为基调,而只是作为对威胁的一种回应。

乌克兰危机发生在国际权力转移和世界秩序重构的国际大背景之下,是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一次前期试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专家、军事科学院成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需要的不是制裁,而是新的国际秩序。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列普科夫在俄罗斯政治学顶尖期刊《国际事务》上撰文指出,在国际秩序上,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宗旨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混乱。美国并不是在执行双重标准,而是从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不让欧亚大陆平静,一定要制造一点动乱,不让这些国家具备大国实力。

6月5日,坐在装甲运输车上的乌克兰政府军士兵向东部的马林卡镇进发。图/CFP 图片编辑/何晞宇

当前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秩序正在经历“乌克兰试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为中俄关系增添了新的活力,两国在战略上进一步接近,相互支持,一同致力于构建新的世界秩序。正因为如此,围绕乌克兰问题,各方都在积极表达本国的利益诉求,而这些诉求不仅仅是围绕问题本身的一种利益表达,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这些利益诉求折射出的是各方对世界权力转移和国际新秩序重构的基本“表态”。

地缘断裂层的“活火山”

乌克兰危机的病症根本在于其处在地缘断裂层,且是这处地缘断裂层的一座“活火山”。 地处欧亚文明结合部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罗斯东正教,不言而喻,乌克兰西部更多地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吸引,而东部则更加亲近俄罗斯文明。

两种文明的亲近和靠拢使得这个国家的向心力逐步减弱,而离心力不断增强。乌克兰危机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文明间和地缘间相互关系问题。

所谓的“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一阵风,从埃及刮到叙利亚,西方尝到了这一模式的甜头,屡试不爽。但这模式在乌克兰行不通,原因是西方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乌克兰不像之前其他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国家,其周边没有相邻的大国,而乌克兰则紧邻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俄罗斯“北极熊”,并且乌克兰首都基辅还是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俄罗斯从民族情感上、政治心理上和大国心态上都根本无法接受其与欧盟的走近。

美国著国际政治学者、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布热津斯基在2015年年初也对美国决策层发出警告,不要试图去挑起乌克兰局势的恶化。归根结底,这关乎俄罗斯国家的核心利益。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深刻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其历史上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不稳定的地缘结构,而地缘结构产生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容易造成认知差异和战略误判,引发冲突和战火。

此外,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认同超过了国家的认同。在乌克兰总人口中,俄罗斯族占了22%,而乌克兰族为70%。俄罗斯族人主要聚居在乌克兰东部重工业发达地区以及南,特别是在克里米亚,俄罗斯族所占的人口比重竟高达67%。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居民讲俄语,民族认同感倾向于俄罗斯。危机出现的一个诱因是俄语居民不能收看收听俄语类节目,不能更好地接受俄语教育,只能向“娘家人”诉苦。对于这一点,俄罗斯甚是气愤,一直希望有机会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语居民“做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克里米亚公投以后,普京支持率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民众认为,这些举动都是保护了俄语居民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保护俄语居民的权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2015年3月一次学术会议上,来自波罗的海三国的议员、学者、记者等与会人员便多次发出这样一种声音: 俄罗斯应该为俄语居民提供保护,这些国家的俄语居民不应该被强制要求学习和使用其他语言,免于语言文化被同化。

从某种意义上,在他们看来,“克里米亚模式” 甚至具有可复制性。这对于具有“第三罗马帝国”地缘野心的俄罗斯来说,希望其在乌克兰问题上向西方妥协和退让无异于痴人说梦,同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经济制裁的强大压力下,“战斗民族”俄罗斯依然放声高歌。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所言,任何战争都有终结,这是常规。但地缘断裂层上的战争也是如此吗?是,也不是。地缘断裂层上的暴力冲突在一个时期内可能完全停止,但很少永久终结。其特征就是:不断地休战、停火和停战,而不是达成解决主要政治问题的全面和平条约。

乌克兰危机似乎就是最好的佐证。在去年9月的明斯克协议签订之后,今年2月又出现了新明斯克协议。既然乌克兰是地缘断裂层的“活火山”,那么战火就可能随时“喷发”。

篇4:乌克兰战争实拍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双方为了避免派出地面部队而落人口实,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外包合约雇佣了和政府高层合作多时的私人军事公司充当战争代理人。这种通过商业手段层层转包的新形态派遣战争,让美俄双方得以免去直接派遣军事顾问或作战部队介入冲突地区所可能衍生的连锁效应,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宣告未来在区域低强度冲突中,会有更多的私人军事公司成为介入外国势力对抗的有力筹码。

暗度陈仓: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

俄罗斯在乌克兰内战中虽然大力支持亲饿的东部叛军,但是并没有比照苏联时代对付匈牙利,或是在后来对付车臣叛军大举出动正规部队“直捣黄龙”的做法,而是比照美军的战术战法,除了暗中支持本土反抗势力,就地消耗正规军作战实力之外,更大量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俄籍私人军事公司雇员为亲俄叛军提供作战指导,并且配合情报网络,让亲俄叛军即便在局部兵火力居于劣势的状况下仍能保留实力,避免和乌克兰正规军进行会战。

俄罗斯境内的私人军事公司的发展其实在苏联解体时就已经成为大宗出口项目,而且俄罗斯对于私人军事公司的管制其实非常松散,基本上只要是军方和情报系统出身的,几乎都可以投身私人军事公司。除表面上走“个体户”路线的退役士官之外,俄罗斯军方也在好几次区域冲突中,直接把正规军通过各种方式整批出租给有需要的友好国家使用。1998年2月15日,埃塞俄比亚和邻国厄立特里亚爆发国境冲突,单纯就国力来说,这两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发动现代战争的本钱,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同盟国支援,顶多只能打游击战。但初期节节败退的埃塞俄比亚却倾全国之力,向俄罗斯苏霍伊公司(Sukhoi)进口Su-27战机,同时聘用了250名以上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等于是出租一支小型空军给埃塞俄比亚。这些人员在名义上是来自俄罗斯的雇佣人员,得以规避台面上所有对于俄罗斯出兵干预双方内战的指责,实质上,俄罗斯把原本的军火企业直接当成伪装公司,让地主国的所有文书作业和官方记录,都只能追溯到和苏霍伊公司的商业合约为止。由于苏联解体之后各个官方军工设计局都已经在名义上转型为民营单位,因此就法理上而言完全符合私人军事公司和官方毫无瓜葛的标准。

除了空军之外,埃塞俄比亚还聘用了苏联退役将官充当高级军事顾问,在高层参谋会议上直接指挥埃塞俄比亚部队。在俄罗斯军事顾问和租借空军的协助下,原本处于劣势的埃塞俄比亚部队打败厄立特里亚主力,改写了整个战局。

同样的状况在2001年的马其顿反叛乱行动中再次重演,面对境内阿尔巴尼亚民族军的全面叛乱,马其顿政府连人带机向独联体协租借了一个攻击直升机营用于支援反叛乱任务。这个攻击直升机营被编入乌克兰正规军,但骨子里其实就是俄罗斯陆军的路航分遣队,只不过借用乌克兰军方名义以堵悠悠之口。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军事影响力,同时避免过去直接出兵所造成的国际影响和风险。这些租借军队万一发生战争犯罪,地主国也可藉此推托,甚至反过来控诉私人军事公司执行业务过当。

政府挡箭牌:美俄私人军事公司的作为

借助这套披上民间外衣的俄罗斯式公办民营私人军事公司体制,逐渐内化为俄罗斯对外输出武力干预的准则,俄罗斯继承从苏联而来的影响力,通过台面下的方式继续以民间版官方武力介入和俄罗斯国家战略息息相关的区域冲突。对于俄罗斯来说,军政一体的运作模式让私人军事公司成为全新的国营企业。而对于军费窘迫的俄罗斯军方来说,能够吸纳退役官兵提供就业机会的私人军事公司还可创造价值,而且只要俄军拿得出像样“货色”,对方付款绝不拖泥带水。

俄罗斯版私人军事公司已成为一项重要业务。特别是对于某些因为区域冲突而遭到国际制裁无法正常输入装备的关键国家来说,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在官方授意许可下提供的服务,可说是维系战力的重要条件,而俄罗斯藉由私人军事公司的运作也得以维持对于旧有势力范围的影响力。就以中东地区为例,叙利亚内战中就有不少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雇员为阿萨德政权效命。除了负责提供特种兵培训外,还有许多资深官兵为战斗部队进行咨询指导,形同官方军事顾问团。即便俄罗斯官方对于叙利亚内战问题始终大唱高调,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利用私人军事公司进行介入。

俄罗斯军方和私人军事公司的共生结构,让俄罗斯军方在后“9·11”时期能够持续积累官兵作战经验。特别是中东地区,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担任指导的武装团体早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让俄罗斯军方能够持续获得以美军为首的西方部队第一手实战报告,并且参加别国内战更能够让基层军官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于训练部队战力大有裨益。藉由此种非正式派兵管道,俄罗斯以奥德萨为依托,向东乌克兰境内派遣曾在叙利亚内战中接受实战洗礼的非官方作战顾问小组,为亲俄叛军提供速成战斗指导与训练也就不足为奇。对于这些顾问小组来说,由于已经在国外执行过类似任务,因此要在周边国家执行任务自然驾轻就熟。

当然,美军在乌克兰内战方面并非仅仅对俄罗斯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和谴责,而是同样以私人军事公司介入。事实上,奥巴马政权虽然对于派遣正规军犹豫再三,但对于运用私人军事公司却更加肆无忌惮。除了在中东地区填补正规军撤离后的战力真空之外,对于亲西方的乌克兰政群虽然在表面上始终不松口,可是私底下早已牵线让乌克兰政府和好几家军政关系良好的老牌私人军事公司签订合约,派遣擅长反游击和敌后渗透作战的退役特种部队官兵,前往乌克兰协助政府军瓦解叛军。如黑水国际公司早已参与其中。众所周知,黑水国际公司和美国官方的关系绝非等闲。

上一篇:晨曦班班级文化建设下一篇:给客户道歉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