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机房上墙制度

2024-07-11

it机房上墙制度(通用7篇)

篇1:it机房上墙制度

附件一:

中心局房上墙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机房值班制度》、《机房交接班制度》、《机房保密制度》、《机房消防安全制度》、《动力机房安全生产制度》、《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

一、通信机房的日常管理由市分公司运行维护部,根据《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落实。

二、通信机房的门卫制度由市分公司综合部负责,实行电子门锁和刷卡登记。

三、通信机房应满足防尘要求,进入中心局房前应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通信机房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机房的整洁卫生由运维部组织落实。

四、未经运行维护部批准,任何非维护生产工作无关的人员禁止进入通信机房施工、安装设备或参观。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将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带入机房,禁止将食品等非工作有关物品带入机房。

五、通信机房内严禁吸烟和进食,不得将水杯放在监控平台或设备架顶,通信机房内应专设饮水区域。

六、通信机房内严禁堆放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楼层间的电缆槽道要用防火泥进行封堵隔离;严禁在机房内大面积使用化学溶剂;严禁使用接线板和电源接联方式进行供电。

七、通信机房内按照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保持功能良好,定期检修、更换,应定期委托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检查。

八、通信机房应有可靠避雷装置,并安装烟雾告警、高温告警、防盗告警等设备;雷雨季节要加强对机房内保安设备、地线及防护电路的检查。

九、机房环境必须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30%-70%,无导电、导磁粉尘,无化学腐蚀性气体。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机房值班制度

一、严格遵守机房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安全保密规定,要严格按照作业计划和维护管理部门下达的作业内容及时、准确地进行操作,严禁超越职责范围的操作和违规操作。

二、遵守机房值班时间,各中心机房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监测中心(网管中心)要保证每个专业有值班人员。

三、认真填写值班记录、交班记录以及各种原始记录、重要事项记录,所有工作必须认真记录,内容完整,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并签字。

四、认真履行维护作业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机房巡视,准确采集网络运行质量指标并完整记录。

五、按照规定做好各类重要数据的备份和更新工作,做好日常维护测试和故障抢修工作,做好故障的申报工作,配合客服部门做好用户投诉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六、每周一晚对所有交换系统的时间时钟进行校准。节假日和重要通信期间,应加强值班和巡检。

七、负责责任区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值班现场整齐规范。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机房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在交接班前30分钟对机房内所有设备作一次全面巡视,按交班内容作好交班准备工作。接班人员未到岗,值班人员不得离岗。

二、接班人员应在接班前10分钟进入机房接班,按照《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机房值班与交接班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完成交接班,重点交接异常情况、告警情况和上级运行指示。双方须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无接班人签字时,机房责任视同仍由原值班人员负责。

三、交接班中,因漏交或错交而产生的问题由交班人承担责任;因漏接或错接而产生的问题由接班人承担责任;双方均未发现的问题,由双方承担责任。

四、如遇重大故障或事故时,不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应留在现场处理有关事务,直到接班人同意签字接班为止,接班人要积极协助处理。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机房保密制度

一、网络拓扑、各系统建设规模、容量配置、设计文件、话务分布、用户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各级口令、各类编码、IP地址等涉及网络运行的硬件、软件均属保密范围。

二、机房人员应增强保密观念,接受保密教育,遵守国家保密法规。

三、属保密范围的软硬件,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个人不得采集、复制、销毁和向外传递。机房内的数据及其载体、技术资料、使用手册、备品备件和测试仪表,应妥善摆放和保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

四、用户信息、用户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五、依法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援和服务。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机房消防安全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二、自动消防系统应设专人负责,并有候补人员。必须制定机房消防应急处理流程。

三、全体员工应有消防安全意识,接受消防基本知识培训,掌握基本消防常识,常规消防器材的使用,人员疏散、核心设备保护、核心数据备份方案等。

四、机房内不准使用明火、电炉,不准带入易燃易爆物品,未经许可和采取安全措施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施工。

五、消防通道和安全通道不得堆放任何物品,必须保持畅通。

六、消防系统和器材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定期检测和维护。

七、生产所需存放的油料和含油料的设备,如:柴油发电机,必须有专用库房,并设置消防警示标志。油料存放量不得超过基本需求量。

八、供电需扩容时,应按设计对不符合要求的馈电线缆及附带器材坚决进行更换。严禁电源接线板超负荷相互串联,严禁电源接线板置于防静电地板下面。

九、严禁施工时使用运行网络的供电电源。

十、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动力机房安全生产制度

一、动力机房是通信网络的动力源,是涉及全网的基础设施,必须确保安全运行。

二、动力机房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质,凭证上岗,按电力安全操作规程和倒闸操作规程操作,高压作业必须实行二人作业制。严禁非动力机房工作人员进行任何操作。

三、动力机房应设置警示牌和防护栅栏用以指示高压区、检修区、禁止合闸区,实行挂牌和摘牌同一人作业制,非挂牌人不得摘牌。

四、交直流柜新增负载或负载调配,须严格按照《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通信设备用电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审批制度,否则动力机房工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五、交接班时必须进行巡视检查,特殊气候、特殊环境(如电力施工或调度)要加强巡视检查,做好巡检记录。

六、发电油机要定期维护,定期试发电,严格油料的消防管理。

七、交流配电机房墙上应悬挂配电图。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制度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章电信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要确保网络信息不受侵犯,保密信息不被泄漏,网络信息不丢失,网络信息正常传递。

三、各市分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由运行维护部负责;专业系统安全管理员负责各自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

四、严格执行以下四项规定:

1、生产网络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外界互联网相连,必须与其它网络联接的生产网络应安装硬件防火墙。非工作状态的调制解调器一律断电并拆除与公网的联接。

2、密码管理:用户分级、权限分级、定期修改的要求进行管理,网络最高等级密码一个网络仅由一人掌握,实行个人负责制。

3、病毒管理:必须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应定期下载病毒升级包进行升级,禁止进行在线升级,禁止使用未经检验的软盘、光盘和其他信息载体。

4、数据管理:定期进行网管数据、网元数据的备份工作,不得同时使用两套独立的网管系统对现有网络进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五、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应按问题类别及时向上级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接受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六、因管理不善造成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时,将依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二00九年一月

篇2:it机房上墙制度

(一)计算机机房是信息化设备运行和数据处理的重要场所,除机房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一律不得进入机房。其他人员因公需要进入机房,必须严格做好人员出入登记。

(二)有关人员发生工作变动,应及时向机房管理人员报告,立即注销其进出门禁,并收回钥匙。

(三)定期清理机房内卫生,保持机房内干净、整洁;有关人员进出机房后要及时关闭机房门,避免外部灰尘进入。

(四)机房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和电加热设备;严禁带入和存放各种易燃、易爆、腐蚀、挥发性和强磁物品;机房内不准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五)机房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根据季节和设备要求及时调整专用空调参数设置。

(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远程报警系统,必须每天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报警系统正常运行。

(七)设备出入机房,必须经由机房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并严格做好设备出入登记工作。新设备必须由机房管理员统一分配IP地址、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区域后,方能安装使用。

(八)机房内所有设备须由负责管理和维护该设备的人员进行安装、拆卸和配置等操作,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该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任何非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触动和操作相关设备。

(九)做好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特别要对设备发生故障及故障排除恢复情况作详细记录。

(十)严格按照数据备份的操作流程,完成各类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工作,严禁在完成备份工作前擅自实施新的项目或关机。

(十一)机房内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U盘等移动存贮介质。严禁携带病毒盘和游戏进入机房,严禁在因特网上下载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以防系统被破坏。

(十二)机房管理员要熟悉机房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了解配电开关的功能与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定期检查。

(十三)定期对机房供电系统及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开关老化或损坏而短路造成火灾。雷雨季节要加强对机房防雷设备、地线及防护电路的检查。

(十四)机房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必须对机房环境设备及有关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正确处理,并迅速报告有关负责人。

(十五)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机房安全管理的情况。检查人员由公司IT相关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应的技术人员组成。

篇3:机房建设中的IT微环境监控

一、IT微环境的介绍

IT微环境是指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含电力、空调、监控等关键元素, 要提高整体IT系统的可用性必须从提高IT微环境的可用性入手。在IT微环境所涉及的诸多关键元素中, 电力供应保护子系统已经被大多数用户认可和采用。但是机架中温度调节、热量管理、线缆管理等环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真正为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提供一个高度可用的运行环境。比较科学的解决办法是以机架为单元, 控制IT微环境的温度, 通过合理设置冷、热通道, 引导冷风均匀送到每个IT设备的进风处, 并将热风有效送回空调, 保证机架内的温度控制到适宜服务器工作的温度。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IT微环境”理解成服务器内部CPU发热的内部环境。前者可称为机柜IT微环境, 而后者则可称为服务器内部IT微环境。只有保证每个IT微环境的可用性, 才能真正提高IT系统的整体的可用性。

二、传统的机房监控落后

现代机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IT设备的模块化、轻薄化、机架化, 机房内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刀片式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备中高性能的部件所占用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小, 加大了冷却散热系统的工作难度, 机架内部环境威胁着IT系统的整体可用性。传统的热量控制方法是降低整个机房温度, 期望达到“冷却”服务器的作用, 与IT设备模块化、机架化的特点脱节, 仅考虑由空调本身的制冷能力, 只是对空调机的运行和机房整体环境的监控, 忽视了对IT微环境的监控, 没有考虑机柜内部IT设备的散热问题, 不能适应现代机房监控的需求。

对空调机运行的监控只能了解空调机是否在正常运行, 而空调的正常运行不能说明设备就能正常运行, 空调机出风口的温度值更不能说明机房的整体温度和机柜微环境温度, 因此对空调的监控不能代表甚至取代对IT微环境的监控。由于环境温度控制措施不当, 机房普遍存在机柜局部热点的现象。而机柜中的IT微环境的散热措施不当, 是导致服务器过热而宕机的根源所在。据APC公司对中国用户的多项调查表明, 因过热问题发生宕机现象已达到了总故障的32%。

三、以机架为单元来控制IT微环境

机房各个点的环境参数值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即使机房大环境参数正常, IT设备所处的环境也不一定正常。机房整体环境监测的参数不能视为各机柜的IT微环境参数, 更不能体现重要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状况。IT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运行环境 (例如服务器内风扇转速与CPU温度等) 是最直接、最迅速影响IT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机柜内的IT微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机柜微环境参数最能体现设备所处的实际运行物理环境的情况, 所以对机柜内IT微环境的监控非常必要。有时候, 即使机房内空调运转正常, 机房整体环境参数值也在预设范围内, 但某服务器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服务器内风扇的转速不正常、CPU过热的状况。如果只监控机房大环境, 此时机房的管理人员是不会得到这种危险信息的, 整个系统就会因为该服务器潜在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意外瘫痪。

由此可见, 现代机房监控的重点是采用机房监控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加强对IT微环境的监控, 实现对从设备内部IT微环境到机柜IT微环境, 再到机房大环境这样多层次的监控。

四、IT微环境建设

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不同, 由于整体解决方案使用户无需关注IT系统细节问题, 对提高可用性的效果明显且难度较小。站在整体可用性高度来设计IT微环境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已成为大势所趋。

IT微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分布于各个机柜的微环境监控终端, 实时获取所连接的各种传感设备的信号 (包括传感器、继电器、UPS、智能设备等输出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等) , 监测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括电流、电压、功率、温度、湿度等, 根据预先设定的模拟量的上下限和开关量的报警状态, 再通过集中管控平台, 有效实现对机房的IT微环境监控。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相配合, 建成一套完善的机房监控系统。

(一) 超温报警

新型号的品牌服务器都支持IPMI协议, 因而, 通过IPMI协议来监控CPU的温度和风扇的转速等参数已不是一件难事。被监控的设备内部、机柜、机房环境的任何一点温度, 如果高于预先设定上限或低于下限时, 都会报警。当然, 可设置时延, 当前温度持续超标时间超过时延才会报警, 避免系统干扰。如果对IT微环境的监控到位, 就能及时发现IT微环境的过热问题, 防止因为过热而发生的宕机现象。

(二) 远程报警

除了检测温度外, 如果选用相应传感设备, 还可以同时检测环境温湿度、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光照度、流体压力、气体浓度, 进行UPS监控、消防监控、漏水监控、入侵防盗等, 实现远程报警功能。

(三) 短信功能

在断电、超温等报警时, 向管理员发短信报警;管理员可通过短信实时查询当前的温度值、断电状态。

(四) 数据采集

如需要将温度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上, 可选用数据采集软件。可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数据长期保存, 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导出、图表显示、报表生成和打印等功能。

五、结束语

篇4:it机房上墙制度

关键词:机房 设备 搬迁 规划

0 引言

晋煤集团通信分公司承担着矿区固话、宽带及工业信息化系统的综合业务,拥有众多的通信、计算机网络、矿井监测监控等核心及终端设备。我们的机房管理历经了由分散到集中的变更,目前已进入到规模化管理。作者参与了中心机房的多套机柜设备的整体搬迁工作。由于它们是我公司重要的业务支撑,它下连各矿的程控交换机与数百台终端,上连中心机房的中心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牵连到整个网络的传输,其间不仅有服务器及设备的拆、移、上线,而且要实施从平台向程控交换机系统连接的2M、光缆的连通工作。本人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给出IT设备搬迁时要注意的事宜。

1 新机房的准备工作

1.1 确保传输 当新机房的传输情况与原有的IT设备网络要求一致时,显见最理想。但当新的传输方式更利于系统时,应在这个环节上顺势考虑优化传输方式。我们的物理传输是2M、光纤并行,因此,前期进行了相应的传输调通。这个过程需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完成,其间的2M接头、光纤熔接直接关系到搬迁的工期。

1.2 设备布局 新机房的新机柜其尺寸难免与旧机柜不同,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各个机柜、各个网络设备的摆放位置。可以事先量好机器的具体尺寸,之后到现场规划机器的具体摆放位置,力争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机房的有效空间。

1.3 设置正确物理环境 新机房的防火、防盗、防静电、适当的通风、温度的控制以及电源的安全必须提供符合网络设备要求的安全保证,具体包括如下:温度控制:机房温度控制在15-23℃以内。如果可能,最好配备温度感应器进行监测。湿度控制:机房内湿度一般应当控制在45-55%之间。压力控制:一般好一点的服务器机箱,以1U机架式机箱为例,一部1U实际能够承受的压力大致是同规格重量(即1U)在5-7个左右;一些强度比较好的机架托盘,对于服务器的承压基本也在6-8部1U服务器之间。

2 搬迁规划与系统备份

机房的搬迁,一般都会涉及到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物理传输等大量的设备,而且还存在软件、IP的分配等问题。因此如果不提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匆匆上马势必造成工作的混乱。我们的目标是:掌握原有的网络情况,力求要做到每一条物理、逻辑的线缆、专线都心中有数,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每个接口都要一清二楚,所有设备,线缆都要贴标签,所有接口的配置,说明都要有文字上的说明。在给设备做标签时,一般采用贴设备铭牌的方式,线缆采用专用的标识环。关于设备标签的规划,一般是各单位自己制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我们可以考虑,按设备的类型、功能、区域等进行编号。每台机器搬之前都要贴好标签,特别是多端口的机器,每个接线端口都贴上标签,与接线的另一端相对应。在进行详细的规划时,我们需要提供如下的材料:新旧机房的网络拓扑图、所有设备连接图、线路分布图(细到每个设备的每条线路的连接)、所有设备IP地址列表等。

此处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如果新旧机房的网络配置有所改变,要提前作新网络的规划,并给出新旧网络的信息对应表。

2.2 网络配置需要考虑VPN、VLAN的划分,DHCP DNS的配置等。

2.3 根据网络拓扑,合理分配新IP对应相应的域名和服务器。

2.4 做好IP更换脚本。即执行该脚本,迁移前关机,再开机设备得到的就是新的IP。

这里所讲的备份,包括所有关键数据,如程序、数据库、各服务器的配置参数等。系统迁移前,一定要做好各个系统的备份(磁带机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尤其是数据库的备份,它往往有尤为重要的价值,因此必须考虑它的数据导出。

3 设备拆除、打包和运输

在对设备进行统一的标记后,进行设备的拆除、电缆的拆除。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所有的工作都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考虑各部件的拆卸步骤;严格按照各类设备的规范来拆除。设备拆除后,装入专门的搬迁保护装置,如:电缆放入线槽进行保护。打包要有条理,严禁设备杂乱打包。由于我们搬运的设备都是集成度和精密度非常高的设备,因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设备的碰撞。

4 设备重新安装

4.1 物理安装 这里需要注意:区域规划。在设备安装时,最好按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区域的规划,并为以后的扩展保留空间和相关接口。对机柜进行有效的固定。机柜不能是直接摆放在静电地板上,而要进行有效的固定,这样安装才可靠。

4.2 设备加电系统核查 当所有设备物理连接完成后,验证连接正确无误后,方可为设备加电,测试电源电压,进行加电后系统的硬软件检查。

5 测试与验收

设备重新安装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查看数据是否损坏,并进行相关的软件设置。要进行的工作大致包括如下的几项:

5.1 服务器状态的恢复:查看是否出现了数据的丢失或损坏。这里由于我们之前对系统数据作了备份,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数据的损坏,我们应该把搬迁前的数据重新恢复过来。

5.2 进行相应的IP地址与DNS的调整。

5.3 进行相关软件的调整。

5.4 进行全网设备连通型的测试。

5.5 进行应用测试,确保全系统各模块功能的正常运行。

5.6 确保查全网,看设备运行的速度和质量等指标是否达到标准。

5.7 验收并进行相关的日志纪录。

6 结束语

篇5:IT机房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 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三节 设备布置

第2.3.1条 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 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条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第三章 环境条件

第一节 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第3.1.1条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第3.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级 别 项 目 A 级 B 级

夏 季 冬 季 全 年

温 度 23 ±2 ℃ 20±2 18-28℃

相对湿度 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 <5℃h 并不得结露 <10℃/h 并不得结露

二、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表3.1.2-2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项 目 A 级 B 级

温 度 5-35℃ 5-35℃

相对湿度 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 <5℃/h并不得结露 <10℃/h并不得结露

第3.1.3条 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3.1.4条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

二、其它记录介质库的要求应按表3.1.4采用。

表3.1.4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

品 种 卡片 纸带 磁 带 磁 盘

长期保存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温 度 5-40℃ 18-28℃ 0-40℃ 18-28℃ 0-40℃

相对湿度 30%-70% 40%-70% 20%-80% 20%-80%

磁场强度

<3,200A/m <4,000A/m <3,200A/m <4,000A/m

第3.1.5条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第二节 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第3.2.1条 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3.2.2条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第3.2.3条 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第3.2.4条 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第3.2.5条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3.2.6条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第四节 室内装饰

第4.4.1条 主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二、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三、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四、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以上及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第4.4.2条 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室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第4.4.3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内门、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第4.4.4第 电子计算机机房室内色调应淡雅柔和。

第4.4.5条 当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设有外窗时,宜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并避免阳光的直射。当采用铝合金窗时,可采用单层密闭窗,但玻璃应为中空玻璃。

第4.4.6条 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第五节 噪声及振动控制

第4.5.1条 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

第4.5.2条 主机房内不宜设置高噪声的空调设备。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第4.5.3条 当第二类辅助房间内有强烈振动的设备时,设备及其通往主机房的管道,应采取隔振措施。第五章 空气调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均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第5.1.2条 当主机房和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第二节 热湿负荷计算

第5.2.1条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

第5.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

三、太阳辐射热;

四、人体散热、散湿;

五、照明装置散热;

六、新风负荷。

第三节 气流组织

第5.3.1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应根据设备对空调的要求、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密度、设备发热量以及房间温湿度、室内风速、防尘、消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综合考虑。

第5.3.2条 气流组织形式应按计算机系统的要求确定,当未提出明确要求时,可按表

表5.3.2 气流组织、风口及送风温差

气流组织 下送上回 上送上回(或侧回)侧送侧回

送风口 1.带可调多叶阀的格栅风口2.条形风口(带有条形风口的活动地板)3.孔板 1.散流器2.带扩散板风口3.孔板4.百叶风口5.格栅风口 1.百叶风口2.格栅风口

回风口 1.格栅风口2.百叶风口3.网板风口4.其它风口

送风温差 4-6℃送风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6℃ 6-8℃

5.3.2选用。对设备布置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的主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上回方式。

第5.3.3条 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出口风速不应大于3m/s,送风气流不应直对工作人员。

第四节 系统设计

第5.4.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要求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要求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5.4.2条 主机房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第5.4.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风管及其它管道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楼板应采取保温措施。

篇6:上墙制度

1.目的

对企业所有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规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素质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工作程序 2.1人员要求

具体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加以考虑。

2.2培训、意识和能力

2.2.1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检验员等,根据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2.2.2新员工培训

a)企业基础教育:包括企业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手册和产品加工制作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企业一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

b)岗位技能培训:根据所在部门的岗位需求,学习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c)卫生知识培训,包括企业卫生规范、车间卫生要求和个人卫生要求等,由生产部门组织进行。2.2.3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要求,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2.2.4特殊工种、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培训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按政府授权部门的要求参加相关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2.2.5培训措施有效性评价

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现场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2.2.6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的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与生产相关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程序 2.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卫生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2.3、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的健康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具体要求如下:

a)车间操作人员、检验人员、与产品有接触的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

b)对患有疾病及外伤人员逐级上报:出现有碍产品卫生的疾病或外伤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应自觉报告班长,由班长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严禁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直接参与产品的加工,病愈经体检合格后并经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方可重新上岗。

c)每天班前卫生检查员检查工人身上有无可能污染产品的受感染的伤口。d)对于健康状况可能导致产品污染的工人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报班长,车间主任将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汇报给生产部,由生产部评审是否存在可能污染的情况。

2.4、车间班长负责每日对进入车间的相关人员进行卫生检查,并填写《生产人员卫生检查记录》。

2.5、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本公司从业人员的健康查体工作。

2.6、人力资源部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并且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管理。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进货管理,确保原料来自有合法资质的供货商,从源头控制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流入,特制定本制度。

2.工作程序

2.1索取相关资质证明

2.1.1查验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对首次采购的供货商,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下列证明文件:

a)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资质;

b)出厂检验报告和供需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型式检验报告; c)进口食品需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检测报告;

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并由供货商加盖公章。对上述证明文件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不准办理入库。

2.1.2索取并仔细查验食品质量证明文件。首次购入食品应当按食品种类和生产批次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

2.1.3索取销售凭证。

2.1.4索取资料的管理。索取的上述文件资料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分类建档保存,档案保管期限为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二年。

2.2进货验证的要求

2.2.1对每批采购进货,供货方必须提供该批次货物的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具体执行《原辅材料验收标准》。

2.2.2如有特殊情况或特殊原料,供货方确实无法提供检验报告,企业必须按照有关标准自行检验,检验记录至少保存二年。

2.2.3库管员配合采购部对每批进货进行核对,做到物、证、帐统一,检验报告和物品名称、批次、等级等信息不一致者不予接受,退回供货方协调处理,并在进货查验记录和供应商评价记录中予以注明。

2.3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

企业应建立并保存每次的进货查验记录,对进货查验情况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以备质量追溯。

2.3.1记录内容。应当根据进货查验文件、凭证如实记录购进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进货日期等内容。

2.3.2定期查阅进货记录。采购部应当定期查阅进货记录,检查原料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并按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原料。一旦发现物料超过保质期,立即通知仓库启动《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2.3.3记录保存期限。进货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1.目的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保证生产作业操作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对半成品进行有效检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工作程序

2.1生产计划的控制

生产部根据销售状况及库存报表安排生产,并向加工车间下达生产任务,均衡生产。

2.2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控制工序。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严格控制见(HACCP手册)。

2.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2.4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须经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生产操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应有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每天上岗前进行卫生检查。

2.5设备控制

生产车间要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检修,确保设备处在正常运转状态。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润滑。

2.6半成品质量检验

半成品的检验方法要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及时进行检查检验。

2.7环境条件控制

按本手册《防止食品污染管理制度》要求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卫生环境满足要求。

2.8生产设备、设施清洗消毒

按本手册《生产设备、设施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要求,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生产设备设施的卫生满足要求。

出厂检验及检验记录保持制度

1、出厂检验是产品出厂前对其质量状况所进行的全面检查。公司实施严格的出厂检验及检验记录制度,逐批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

2、产品包装完工后,由化验员按产品标准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通知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检验项目任一项不合格,不得放行,由公司技术人员进行评审处置。

3、产品发货前进行出库检查,由仓库管理员依据出厂检验报告核对产品型号、规格、产品批号、合格证等,依据提货单核查发货数量、提货商、发货地址并检查产品的包装质量,全部符合方可发货。

4、品管部负责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抽样检验和编写出厂检验报告时,应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5、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必须取得化验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6、本公司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的型式检验。品管部负责编制型式检验项目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7、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依据产品标准及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规定的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确认规定的检验项目均已完成,且结果符合要求后,出具《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入库、发货。

8、品管部负责化验室的管理,计量员负责检验设备、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或校准。化验室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9、品管部每年进行二次型式检验,同时进行比对测试,依据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与本公司化验室检测的数据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当比对数据出现不符合时,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纠正。期间生产的产品,应送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化验员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10、品管部负责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留存样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留存样品应保存在样品室。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工作程序 2.1报告 报告原则: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本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2.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应立即向质量安全管理负责人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总经理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2.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按照本公司《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

3.责任追究

3.1各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4.纠正与完善

如有事故发生,由生产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品管部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

品管部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事故发生后,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方案和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1、目的

为有效地召回已交付给顾客的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产品,保护顾客及消费者利益,防止不安全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工作程序

2.1召回产品的信息源,包括以下内容: 2.1.1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投诉。

2.1.2官方公布被责令召回及法律法规的变化。

2.2仓库管理员根据相关的单据确定发生回收的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数量,根据发货记录迅速找出相关客户(确保100%),并报告营销部门。2.3营销部门确定相关产品目前所处的位置,并实施相应的产品召回计划。2.3.1产品正准备出运,应立即停止出运,并通知仓库隔离产品,准备召回回收处理。

2.3.2产品已出运或已到收货人手中,公司必须按以下方法召回产品 2.4产品召回或撤柜的处理

2.5对于撤柜的产品营销部应通知客户对产品单独存放,并标示清楚,销售商在未得到明确恢复上柜的信息前,不得擅自恢复销售。

2.6品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撤柜的产品和撤柜信息进行分析验证,如果存在不安全,则通知营销部执行召回,如果不存在安全隐患,则由营销部门通知销售商继续销售。

篇7:上墙制度[模版]

1、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文明卫生、防火工作,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上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劳动保护全面负责。

2、组织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上级部门的安全规章制度,并落实到施工过程管理中,把安全生产提到日常议事日程上。

3、负责对新工人、转换工种的工人和外用工进行“三级” 安全教育和培训,支持安全员工作,组织检查安全生产。

4、负责搞好员工日常安全教育,督查特种作业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

5、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方针,及时落实整改。

6、发生工作事故,及时抢救,保护现场,上报上级部门。

7、不准违章指挥与强令职工冒险作业。

二、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遵守国家法令,学习熟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执行上级安全部门的规章制度。

2、根据施工技术方案中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提出技术实施方案和改进方案中的技术措施要求。

3、在审核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时,发现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有权提出更改完善意见,使之完善纠正。

4、按照施工方案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随时补充编制分项分类的安全技术措施,使之完善和充实实用。

5、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安全生产负有管理责任,发现隐患,有权督促纠正、整改,通知安全员落实整改责任,并向项目经理汇报。

6、对施工设施、设备、机具、施工方法和各类安全保护、防护物品进行技术鉴定,做出结论意见。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责令必须改进。

7、负责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新工人、转换工种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8、严格督查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严格督查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检查是否合规有效。

9、负责对质检员、安全员、施工员、预算员和内业技术员的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进行指导。

10、施工现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组织抢救工作,从技术上分析原因,并提出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三、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卫生、防火防盗等工作的按章操作。学习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2、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后,及时责令施工人员和施工负责人进行整改,并汇报项目经理。

3、坚持原则,对违章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和事,果断阻止。对批评教育后,仍然不改者,有权责令其停止工作。

4、对安全设施的配置提出合理意见,提交施工现场负责人解决,如得不到解决,应责令暂停施工,报公司项目经理处理。

5、有权根据公司项目部有关安全制度进行监督,对违纪者进行处罚,对安全先进者上报公司项目部给予奖励。

6、监督相关部门对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文明卫生、防火工作的监督管理。

7、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工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杜绝未经培训人员进场施工,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8、做好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合格证、各类材料质检合格单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

9、及时做好各类安全活动工作的宣传、教育、学习、培训记录工作,收集保管好各种安全活动资料。

10、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时保护现场,组织抢救及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和公司领导。

四、施工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遵守国家法令,学习熟悉安全技术措施,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同时安排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作为施工员本身的应尽职责,在施工中同时检查各安全设施的规范要求和科学性,发现不符规范要求和科学性的,及时调整,并汇报项目经理。

3、施工过程中,发现违章现象或冒险作业,协同安全员共同做好工作,阻止和纠正,必要时暂停施工,汇报项目经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在施工过程中,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暂停施工,待安全整改和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准再施工。

5、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告诉安全员和项目经理采取措施,协同整改,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六、质检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悉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在质量监控的同时,顾及安全设施的状况与使用功能和各部位洞边防护状况,发现不佳之处,及时通知安全员,落实整改。

3、悬空结构的支撑,应考虑安全系数,不准由于支撑质量不佳,引起坍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4、在施工中,结构安装的预制构件的质量应严格控制与验收,避免因构件不合格造成断裂坍塌,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

5、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通知安全员或项目经理,同时有权责令暂停施工,待处理好安全隐患后,再行施工。

防火消防安全制度

1.保持施工现场安全出口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度,项目经理为防火责任人。3.坚持三个月和不定期检修用电设备及线路、开关,切实杜绝和避免电气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4.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起定期对各班组进行消防防火教育。

5.对及时举报火灾隐患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200元/班,对违反消防条例,玩忽职守造成火灾的或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和通知的有关单位、班组和个人给予处罚。

6.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

7.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班组消除火灾隐患,设立具有消防专业知识消防监督安全员。

8.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9.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10.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十不烧”的规定。

11.在宿舍区内,严禁燃烧容易引起火灾的东西。12.不准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

13.在施工现场生产作业区域内禁止吸烟,违反一次除写检讨外,并罚款500元。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一、目经理必须按照资质持证上岗,是施工项目第一负责人,应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能遵守国家法院令及各项政策的模范。

二、遵守工程所在地有关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履行工程承包合同。

三、组织及领导和实施工程组织设计、工程施工计划及技术、质量、成本、安全等项管理措施。

四、协调协作与业主及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分包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进行监督、控制并承担第一责任。

五、组织编制施工项目的作业计划及劳务、材料、构件、机具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计划,并通过签定各项合同以规范和约束项目各方行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六、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运用质量方针目标管理方法,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和科学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求得最佳效益。

七、组织学习制定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合同规定接受企业有关部门的监督,及时向上级公司定期汇报。

八、强化项目核算制度,加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注重成本信息反馈,定期或有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会,有效控制各项成本开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九、加强工程的统计工作和项目种类经济技术资料的管理,及时办理各种签证,积极与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办理经济索赔,及时总结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经验。

十、对工程项目产品质量和安全负直接责任。负责质量体系文件在项目上的落实。制定并落实质量奖惩方法,严格执行各项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和验收制度。强化三检制。参与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评议、整改和质量评定。负责按合同收取工程款及维修款项,负责工程结算的谈判直至各部款项收回。

质量管理制度

一、各专业班组负责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用户至上。

二、各专业施工队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有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四、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抓落实,保证每道工序和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坚持做到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自检自查,把好质量关,不符合要求的不处理好决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隐蔽工程施工前,必须经过质安员、建设单位工地代表和设计单位代表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工程隐蔽。

六、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化验、试验,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行隐蔽工程施工。

七、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质安员检查。

八、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1、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认真执行公司关于图纸会审的相关规定,按规定的人员和内容、时间及程序进行图纸会审。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技术、物资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

5、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施工作业指导书以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6、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进 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队技术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7、技术核定制度: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设计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并通知有关单位。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重大问题须报公司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计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8、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在建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在工程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而影响其功能时,是查找原因,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

9、技术复核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全面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方可施工。

10、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三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上一篇:校园英语口语风采大赛秩序册下一篇:“文明出行 礼让斑马线”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