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2024-07-27

健全部门运行机制(共8篇)

篇1: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我们党对权力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重要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非执政党派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手中掌握着国家权力。权力具有两面性。执政权力无疑为我们党实现政治纲领提供了重要条件,但也带来了被权力腐蚀的危险。能否对权力加以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破除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权力失去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轨时期,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执政方式、领导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防止权力滥用,把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我们党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六大以后,通过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等措施,更有效地发挥党代会和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通过制定并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并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质询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权。政府机关把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并以此来部署和开展行政工作。这些,为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结果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对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改变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强化组织手段,使干部不敢松懈。及时调整工作懈怠、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干部,使干部对职务、权力和责任心存敬畏,不敢懈怠。严厉查处腐败分子,使干部不敢腐败。坚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发挥查处工作的警示威慑作用。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干部不敢专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使干部不敢失责。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权明确,责权一致,失责必纠。

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积极稳妥发展党内民主。从长远看,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根本途径。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切实提高党内监督工作质量。加强党内监督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首要任务。要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派驻机构直接向派出纪检监察机关报告重要情况的规定,健全对驻在部门领导干部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作用。

努力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坚持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制定和完善约束公共权力、规范政府行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和保证政府专门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积极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有效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进行监督,无论哪一级干部,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使民主党派人士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使群众对权力运行有更广泛的知情权,更好地加强监督。

总之,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通过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制和程序规则,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既保证权力高效运行,又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篇2: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党组关于切实加强权力监督工作的意见‣(渝煤监党组„2010‟61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学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我校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强化监督为手段,遵循上级监督,下级监督和同级监督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正面教育、预防和事前监督为主,着力构建学校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积极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机制,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健全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的制度;

坚持民主决策制度,对于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重大决策民主集中制。经过科学设计决策程序,确保做出正确决策。

(二)健全学校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

主要包括程序控制和公开透明两项内容。坚持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后勤物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资产管理、基建招投标、设施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学生资助金管理、教职工职称评审、招生就业等制度运行流程,实现过程监督,层层把关。深化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将公开透明运行的措施纳入权力运行流程管理。

(三)健全学校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合理设计制度,建立对学校权力有效监控制约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探索扩大学校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健全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学校的党委会、校务会和中层会议制度,着力加强对学校党政领导和中层一级重要权力行使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专门监督与群众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

1、全面清理各项权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以科室为单位,对学校各方面工作逐一进行重点排查。对学校的各项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编制职权目录,明确授权依据和责任主体,形成职责明确的“权力清单”。由纪检、党政办公室牵头,其他科室配合。

2、查找廉政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收集整理、公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系统召开中干会,进行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形成了统一标准,评估定级。找出每一项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腐败的风险点。依据权力风险点的风险程度、危害大小、发生几率等制定学校权力风险等级目录,由各部门按要求完成。

3、根据权力的不同风险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对风险点的预防,逐个提出化解风险的具体办法,措施要得力。学校党委、纪委组织各科室结合在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涉及的具体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清理,有相关制度的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没有相关制度的要立即建立,由各科室负责。

4、加强高风险等级权力监督。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权力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高等级风险的权力,由校党委班子直接监督管理,重点进行防范。由纪检牵头,各科室负责。

(二)深化校务公开工作

全面提升校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完善校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扩

大并细化公开内容,坚持全面公开、动态公开,丰富公开的载体和形式。

1、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规划及实施方案、重大问题决策的相关制度和结果公开。由校党委、纪检、党政办公室负责。

2、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公开。由纪检、党政办公室负责。

3、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公开。由由纪检、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负责。

4、学校事业经费预决算、财务收支情况公开。由纪检、财务科负责。

5、学校项目、工程基建情况公开。由校务会、总务科负责。

6、招生就业情况公开:包括招生就业政策、收费结算等。由招生办、财务科负责。

7、大宗物资采购情况公开。由总务科、财务科负责。

8、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专项公开:包括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相关政策依据、指标分配、数额、名单、审批程序等。由纪检、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负责。

9、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专项公开:包括资助金发放、奖助学金评定、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学生入党等。由学生科、财务科、招生就业办负责。

10、教研经费管理及教材采购情况公开。由教务科、教研室负责。

11、充分利用党政联席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公示栏、学校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公开。由党政办公室、工会、团委负责。

12、积极探索用现代信息手段监督学校权力运行的有效措施,办好校园网站,实行网上公开、网上监督、网上征求意见。由党政办公室负责。

13、重要权力的行使要融入监督制约环节,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监控链条。由党政办公室牵头,各科室按要求实施。

(三)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工作

1、加强对基建项目权力运行的监督。坚持基建项目集体决策制度和按规定报批制度,新上项目或项目内容的变更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决定。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实施基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实行项目工程款支付层层会签制度。对基建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审计,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开展基建项目专项决算审计。由纪检、财务科、总务科等相关部门负责。

2、加强对物资设备采购权的监督。完善学校物资目标管理办法,实施对教学设施设备、体育器材、药品、教材图书、学生校服被套等大宗物资的采购纪检、财务、使用部门三方参与,做到公开透明、阳光采购。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各项采购监管制度。加强对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的管理,严格程序,加强监督,防止暗箱操

作。开展物资采购审计,完善采购管理机制。由纪检、总务科、教务科、财务科等相关部门负责。

3、加强对内部财务权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全面推行“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财务公开,每年向教代会报告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加强学校内部审计。规范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坚决禁止并严肃查处设立“小金库”行为。由纪检、党政办公室、财务科负责。

4、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校任用中层干部必须经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要定期调整,人财物等权力集中的重点部门和科室的负责人要定期轮岗交流。由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负责。

5、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的监督。推进学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并完善招生政策、招生经费管理,使招生和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由招生就业办、财务科负责。

(四)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建立问责制度,对因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依照•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 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违反相关规定实行问责试行办法‡的通知‣(渝

煤安监党字„2008‟35号)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纪检、党政办公室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校党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统筹推进。要把学校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建设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建章立制、统筹谋划、有机结合,推动学校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三)注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便于操作,逐步建立起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的长效机制,满足学校可持续长远发展需要。

篇3: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决定了公共权力使用过程必须是廉洁的, 地税系统也不例外。从起源与性质上看,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公共权力, 都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尽管权力存在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 但它在自己所适用的范围内是属于公共范畴的, 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政府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

地税部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地方税收治理权力 (主要指“两权”—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 也是政府系统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担负着保障公共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作为政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本身也有着相应的权力。就税收领域公共权力而言, 它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公益性;二是强制性;三是补偿性。补偿性是行政征用的重要法律属性, 如果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强制征收税款, 就必须在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上给予合理补偿, 政府必须体现公共性的服务本质。因为税务机关掌握着体现公平的公共权力。

1. 对外, 税务机关具有税收执法权。主要是税收征收权和行政处罚权。税收征收权是税务机关最根本、最核心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为了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 更好的服务于人民而通过法律赋予的, 因而最能体现其公共性。行政处罚权则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税收管理秩序给予的行政处罚权力。

2. 对内, 税务机关具有行政管理权。如对税务人员的任免、奖惩等;对财物公共资源的支配、使用等。

因此, 在这个大力推进民主与法制进程时代中, 税务机关一定要明确权力的归属, 遵守用权的规则, 广大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起“公共权力”观念, 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公共性”, 最大程度的为纳税人服务, 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如何防范公共权力的错位

如何防范公共权力的错位, 防止一些掌握权力的部门、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 是公共权力私有化, 变成谋求私利的工具, 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公共权力私有化是腐败现象最集中、最严重的表现。税收征收权及其他的一切权力, 都是人民赋予的, 廉洁应当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 税务系统公共权力在行使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形式为以下几方面:

1. 一些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 与纳税人勾结, 以税换贿, 以贿减税, 捞取个人好处。

2.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如一些从事税收征管的人员, 在接受纳税户给予的好处或有熟人打招呼要求给予关照后, 不按规定征税, 收人情税, 不征少征税款开人情发票或完税凭证。

3. 一些税务干部利用职务之便, 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 建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裙带关系, 结成了撕不开、扯不破的人际关系网, 一般很难查处。如在税收执法方面, 由于纳税稽查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般人很难被理解和掌握, 如果稽查人员在纳税检查中故意“放水”, “避重就轻”, 而表面上却不露任何马脚, 如果不进行复查, 一般难以察觉。

4. 在行政管理权方面, 腐败行为多发生在基建工程招标发包, 大宗物品采购, 经营管理, 以及人员调整、干部选拔等环节。

毫无疑问, 就其本质而言, 税务系统权力资源化、市场化行为, 即权力被行为主体资源化后并参与社会分配, 从本质上就是违背税收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特性, 是一种权力私有化的行为。齐危害性很大, 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 而且玷污了国家税务机关的形象, 破坏了社会风气。

三、建设现代公共权力监督机制

1. 从加强公共权力观教育入手, 通过建立起与公共权力的科学依据、制度保障相统一的权利公共性观念, 从思想上预防税务人员滥用公共权力。树立“公共权力观”不仅是一个制度建设问题, 还是一个观念改造和思想提高的问题。为了确保公共权力的公共性, 还需要有一场观念革命, 由纳税人供养并享有特定的公共权力的税务人员, 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公共的”, 来自人民的授权, 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给予的, 一切应以纳税人利益为指归, 而不借助公共权力谋取任何私利, 从思想上预防滥用公共权力, 通过建立起与公共权力的科学依据、制度保障相统一的权利公共性观念, 以及贯穿着这种观念的道德规范体系, 让权力在运行中接受公共行政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2. 从加强公共权力制衡入手, 改进地方税收治理结构, 防止公共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和人格化。这是落实依法治税的最根本、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建立公共权力制衡机制, 通过科学设置机构, 重在分权, 形成税务机关内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征、管、查三分离的基础上, 在管理过程中, 再进行日常管理与评估的分离;纳税稽查中的审、查、定分离, 使每一个环节都独立地依法行使权力。这正如生产流水线, 每一个岗位既是下流的监督者, 又是上流的被监督者, 环环相扣, 相互监督。税务机关最大的权力就是税收征收权, 如果有一个环节做到严格执法, 做到应收尽收, 那么其他环节中的权力寻租空间必然被封杀, 从而有效的防止了以权谋私的行为的发生。

3. 从加强公共权力监督入手, 提高纪检监察系统的专业化工作水平。针对当前税务系统公共权力行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要着眼于建立监督机制, 以法律监督为龙头, 以纪检监察为中枢, 积极构建税务权利监督体系, 通过从上而下的行政监督, 自上而下的社会监督, 自内而外的自律监督, 自外而内的舆论监督,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现代公共权力监督体系。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监督, 充实入手, 配齐配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 强化手段,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理论业务及现代信息技能培训,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使监察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4. 从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建设入手, 压缩干部自由裁量空间, 为防止执法权力寻租提供法制保障。税收法律法规已经初具规模, 但目前的法律法规依然使粗线条的, 更多可操作的细则有待完善。比如制定核定征收标准、行政处罚的细则等等, 以此杜绝执法的随意性, 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要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 对不依法管税、征税、评税、查税等行为, 实行责任追究。

5. 从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 加快信息化步伐入手, 用高科技防范权力腐败的产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 不仅能完成征管手段, 提高税收工作效率, 还能有效的防范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现象。大力普及税控机并将其与税务机关联网等, 使纳税人的经营收入不仅由分管税务人员随时掌握, 也可由其他有权的监督人员随时检查。通过“以人管机, 以机管税”, 达到以先进的征管技术, 制约权力腐败产生的目的。

6. 从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深化税务公开入手, 铲除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孳生蔓延的土壤。“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因此, 打造阳光税收, 是抑制权力寻租行为最强有力的武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12366、因特网等现代媒体拓宽监督渠道, 增强公共税收事务的透明度, 通过税务公开, 使纳税人非常容易和透明的获得税收法规、定税标准、处罚标准等相关信息, 杜绝“暗箱操作”, 促进信息对称, 堵住以权谋私的黑洞。税务信息公开, 既是税收权力公共性的要求和体现, 同时也是接受公众监督, 保障税收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途径。

7. 从弘扬廉政文化, 加强道德教育入手, 从根本上抑制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要赋予公务员道德以法律的意义, 强化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作用。要大力倡导廉政文化, 鼓励学习, 加强税务人员思想品德修养, 开展丰富而有益的文艺活动, 抵御不良的生活作风, 用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人做事, 增强自身抗腐蚀能力。

8. 从加强轮岗管理、税务审计入手, 把好事前事后监督关口。各级税务部门要把轮岗制度作为税务机关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来抓。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内部审计, 如领导干部在离任时, 要实行经济审计, 对其在行使税收执法权及公共财物使用等方面进行审察;征管人员轮岗时要实行税务审计, 对个人征管质量、执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以促进税收工作健康开展。

9. 从严厉打击公共权力腐败行为入手, 大幅度提高查处概率, 切实提高干部腐败的成本和风险。对于那些税收权力搞腐败的干部, 应当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依法处理, 决不手软。严肃查处公共权利腐败, 震慑和教育其他税务人员清廉从政。

参考文献

[1]谭莹, 薛春玲.推动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对策[J].财会月刊, 2009, (2) .

[2]洪旭.税务文化的儒家思想探析[J].财政监督, 2008, (17) .

篇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运行机制

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管理体制的限制,有些规定难以完全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有的在某些方面不够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立法滞后。二是安全生产法制仍不完善。《安全生产法》自提出立法建议到出台,经历了21年的历程。但不可否认《安全生产法》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三是《安全生产法》配套法规、规章滞后,相关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缺少可以执行的明确依据。四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法》出台后,许多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进行修订,一些与《安全生产法》有相抵触的法律法规也没及时修订或废止。

坚持协调发展,规范机构设置。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总体规划中加以落实,同步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安全生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把事故总量降下来,把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遏制住,维护人的生命权益、改善人的生存质量和作业环境。要建立领导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协调发展的常设机构,将安全生产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改革与发展的大框架内通盘筹划。规范设置、提高权威、理顺关系,推动地方各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县级以上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能够独立履行《安全生产法》执法主体职责的监管机构。

制定产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实行技术预防,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产业政策上,要重视开发和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加大国家对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发展计划”和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提高安全生产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中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将安全生产重点科研发展方向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制定发布全国第一批严重危及安全的技术、工艺、设备淘汰目录,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推广危险源辨识、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等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强化党委领导,确保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和发挥好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宁。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一方平安,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的神圣职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难题和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抓好安全生产经常性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群策群防;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科学预防;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能力,着力提高抓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篇5: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2010-07-05 交通运输系统纪检监察课题调研文章之十二

2009年以来,全市围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市纪委要求,扎实推进防控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推动了全市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进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问题研究”是以促进干部职工勤政廉政为目的,融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通过对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调查研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问题应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建立健全“行政效能考核问责制”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其最终落脚点是使机关行政效能达到最大化。一是要制定效能管理规定。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职能及工作实际,制订出行政效能规定,并将要求全部细化到各个科室、各个岗位、各个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开展效能评定、问责。《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对开展效能评定、问责提供了法律依据。要结合部门、单位的实际和每年的考核,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和量(即工作量、难易度、效果),要有严格的细化、量化标准,并认真进行考核。同时,接受钱财物和宴请等行为。

3、财务经费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无挪用公款,票据使用管理是否规范。

(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路政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堵塞漏洞,促进路政队伍健康发展。具体措施:

1、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 增强廉政意识

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廉政工作是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从思想道德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着手,引导路政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一是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和“交通廉政三做起”两项主题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社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路政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警示教育”、“评学典型”等活动,潜移默化的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交通行业相继涌现的先进典型的深入学习,培树路政员“秉公执法、为民务实、文明诚信、充满活力”的交通行业新形象;通过对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总结教训,举一反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路政大队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依法行政、廉洁执法”的良好氛围。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以工程设计、施工、咨询或以工程所需的物资、设备、建筑材料等为对象,在招标人和若干个投标人之间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工程招投标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由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到宏观调控后政府监管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1、招标投标法法规建设仍不够健全,改革措施滞后。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目前招投标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督和制约机制力度不够,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

2、行政干预严重。在招投标的实际操作中,人情工程、关系工程时有出现,行政力量对市场的过分渗透,难以实现公平竞争。

3、评标定标缺乏科学性。评标定标是招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要体现招投标的公平合理,必须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方法。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一套评标方法,致使一些建设单位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以取低标为主;评标过程中自由性、随意性较大,规范性不强;评标中定性因素多,定量因素少,缺乏客观公正;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实际上就排斥了部分潜在投标人。

动中的另一个相关方面——有形建设市场交易中心的职能则主要是提供服务,为具体的招投标项目提供场地服务、信息服务和一条龙窗口服务。当前,建设工程交易正在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的壁垒,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也在逐步形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行业分工等原因,使招标人对投标人的情况很难了解清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也将参与竟标,这就给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鉴于此,交易中心的信息服务职能应当有进一步的深化,就是要强调为监督服务,通过与全国有形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信息联网,加强对每个投标人的跟踪了解(如项目经理的动向,投标人资质、资信的变更,履约信誉,奖惩情况等等),并把信息及时提供给监督部门,以提高行政监督的效率。

5、是依法维权,慎待投诉。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有四类当事人:一是招标人,二是投标人,三是评标专家,四是监督人。行政监督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维护招投标各方的合法权益,而在这项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诉。建设市场由于“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残酷,投标人为了中标尽了最大的努力,有的甚至是不择手段。在招投标活动中,投诉事例越来越多,投诉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法律法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当事人违规、过失的问题,也有恶意投诉

二是严格规范生活纪律。机关作风在八小时之内是比较好管理的,八小时以外就显得困难多了,唯其如此,更要加强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纪律,要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强化机关干部的生活纪律,对干部因生活作风引发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处罚也不能过于“仁慈”,要与工作纪律一样严明要求、严格管理、严肃处臵。三是制订绩效纪律。当前,机关存在散漫、工作效率不高、纪律放松了要求,缺乏忧患意识等不良现象。要以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全面制定岗位责任制,全面落实工作绩效纪律,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为要求,使人人都能满负荷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个岗位都能圆满地、出色地履行好职责。

五、建立健全“行风热线群众评议制”

国内外实践证明:开展行风热线群众评议制,让群众和服务对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问责权,是推行阳光政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有效载体,是实现政务公开、实行群众监督,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途径,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充实。一是全面开展行风评议。不仅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要做,非执法部门和非窗口服务单位都要求做,要全面开展机关单位行风评议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参加评议每个单位,每个行业履职情况。二是全面开展万众评公务

改意见通知书,明确规定整改内容、整改时效、整改责任人,并将整改成果对外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整改的成果。三要制定并落实处罚措施。缺乏纪律制约、和风细雨的整改工作,是难于落实到位的,对不良作风现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责任要求,达不到要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制定严明的处臵措施,通过强化责罚惩戒,强化不良作风预警效果。

七、建立健全“中层科室干部轮岗制”

实行岗位轮换,是确保有效避免职务违纪违规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培养机关干部全才通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举措。按照《公务员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公务员应当进行轮岗,要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对相关重要职位干部实行轮岗制,制订中层科室干部轮岗制度。一要规定轮岗岗位。对机关中层职位,只要是有相关决策权限、有审批权限、有掌握人财物调配使用权限的岗位,都应列入轮岗范围。二要明确轮岗要求。轮岗范围可以在单位内部或不同单位之间。以及结合各位实际,确定具体的轮岗时间,关键岗位可以一年一换或两年一换,一般性岗位可以考虑三年一换。三要落实轮岗措施。在落实轮岗措施中,还要紧密配合相关的学习培训,使中层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岗位的业务工作,实

1人脱颖而出。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活动,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剖析典型案例,表彰先进典型,从而把机关作风工作做到长抓不懈,全面开创我市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良的作风保障。

篇6: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纠风治理材料,报办公室汇总)

一是建立健全款物发放制度。严格遵循“本人申请、村(居)民评议、村(居)委上报、镇(街)政府审查、区民政局批准备案”的程序,并张榜公示,确定低保、灾民等救助对象,分类登记、建档造册,做到资金发放及时、准确、账目清楚、拨付规范。二是规范救灾救济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关于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通知》、《珠海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救助对象的核定上报、基金筹措和资金的申请、办理、拨付与使用、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完善救灾专项资金监管制度。每年组织1-2次对全市救灾救济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主动配合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强化对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和纪律检查,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四是强化信息化规范管理。通过使用低保管理软件、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医疗救助联网结算系统,确保救灾救济各项基础数据及时、完整、准确,为救灾救济款的发放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了规范管理。

篇7: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关于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方面,第二是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实际上说的就是司法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司法的规律。

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第一是要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司法职权的配置就是要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衡。这其实是宪法里边就提出来的,从事司法工作广义上是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司法这四家分工负责,你是管审判的,你是管检察的,你是管公安的。那么从行使案子来说,公安机关是负责侦查,把证据都拿到,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经过审查以后认为这是符合刑法的哪一条,并且承担刑事责任,他就可以提出诉讼。这样检察院对公安送上来的有关证据材料肯定要进行审查,确定了他是有犯罪行为的,如果证据不足有的时候就打回去,补侦查,一直补充到他满意了为止。那认为是根本就无罪,他就不起诉,这个关口很重要。完了以后提起诉讼,然后由法院来判,检察院提的这些证据到底对不对,他来审查,审查的结果认为对的那么他就可以判罪,如果不对就判你无罪或者又打回去。总而言之,最后这个法院还要重新来审查一遍,所以从分工上来说,司法权力互相之间一定是分工的,你管什么,他管什么,要互相配合。配合就是达到公正司法这个目标,而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叫做互相制衡,实际上就是互相监督。检察机关就要看看公安找的这些材料证据行不行,法院还要重新再来审查,公诉人提出来的要求是不是对,要互相制衡。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我们还需要有些制度有些程序搞得更细一点。实践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大的错案、冤案,这个大的错案、冤案是怎么发生的呢,多重重要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四个机关的互相制衡没做到。也许是出于其他力量的干预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而言之就是检察机关对前面的公安送上来的材料审查不足,公安本身可能有一个什么原因,最后法院就跟着走了。

我们想互相制衡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我们的优点,是我们司法机关的长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避免搞错案子。所以你不能反过来说,这个案子弄上来以后怎么弄呢,咱们四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吧,互相配合协调,但是你很可能没有发挥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的作用,会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最近一两年我们犯出来很多冤案错案,仔细去看里边有很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四机关互相之间的制衡不足、监督不足,是不是要在程序上更多一些约束才行。

二、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法院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与行政机关是不一样的,去行政化也是内容之一,下级法院做了一个决定,是代表这个法院的行使审判权做出来的,上级法院对他有监督权,那么最明显的办法是,一审完了以后还有二审。二审就是监督关系,你这一层法院做得对不对,从证据、从事实各方面依法办事这方面,法院和事实两方面严格地进行把关。这种监督权是法律规定必须达到的,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法律方面,经常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如果有权的对你采取一个什么措施,那我们也有权要去重新查一遍,复查一遍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你看我们现在行政执法中不这样吗?我们罚你多少钱,你还要告诉他你如果不服可以到什么地方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告诉你有要求再审查一遍的权利,这个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抹杀,我们不许你复查一遍,那就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了。

那么在法院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审已经决定了,就完了吗?不,我们还有权再要求重新审查一遍,很多国家是三审,一审完了我们不服可以二审,上一级法院重新给我们审查一遍,二审完了以后我们还不服我们还要求三审,要求法院再给我们审一次,在上级法院三审审过了就结束了,就是三审终审制。中国现在实施的是两审终审,基层法院审的,我们不服法院再重新审一遍,如果是中级法院审的,那么我们要求高级法院重新审一遍,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我们审理案件当中不会出错,保证能够做对。因为你一审的时候我们是按照事实依法做出来一个判决,也许我们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可以允许二审再来纠正。这与等行政命令是两回事,我们这个案子这边在审,如果没把握我们请示一下中级法院,你看这个案子怎么审好。那么中级法院给你一个意见,如果是这样,请示了以后一审法院判完二审就没意义了,二审已经跟你说过什么审判意见了,这个监督作用就起不了。所以我们以前也提过,一审法院审理案件中不能请示上级法院给我们意见。要按照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判案子,判完了以后对的错的由上级法院再做出一个二审。当然有一些特别的问题,可能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拿不准,这个时候个别的情况下需要做出一些解释,那可以请示,请示以后做出一个司法解释。一般是最高法院做出司法解释告诉你,这是既有普遍性而且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自己要做出决定没法做,才有可能这样来做。所以这专门强调了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是一种审级监督关系,正是因为这样,有时候对基层法院考核,你审完以后有多少人提起上诉,上诉多了说明你一审很差劲,打分时候就打得低,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一审和二审这是一个公民的权利,可能他不服一审是有道理的,也可能不服一审根本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就是要审,这是他的权利。提起上诉的人多或者少并不意味着一审法院经常出错,一审到二审去了,二审把他改判了,改判率的高低说明一审法院有什么问题,所以你的分数要低,这也不好使,我们觉得这都是考核的东西,也有可能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在看法上有分歧,但是如果二审法院说得对那就没有问题。

三、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

这要弄清楚审级的一种监督关系,那么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这个可能要比较具体地提出一个方案来。总而言之,现在看审判委员会的制度有些缺点有些毛病,很可能是主审的法官已经把这个案子定了,然后送审判委员会去,审判委员会把它改了,这就造成了主审的法官不能在这个案子里起主要的作用,那将来弄错了谁来承担责任呢?所以这次关于审判的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方面,提到要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这个责任是主审法官和合议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口号,审理的裁判,谁来审这个案子,最终裁判只有审理的人才能裁判,然后裁判者负责,谁裁判的谁负责。这样使得每一个法院法官自己处理案子的时候一定严格依法办案,主审法官裁判,裁判接收了以后将来你来负责任的,要这样的话你就必须对这个案子一定要办得非常依法独立公正,否则就追究你的责任。我们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审理案子的法官来裁判,裁判者负责,这与权责就一致起来。审理的过程就是以事实为中心,事实到底怎么样,经过审理把它谈清楚,最后应该怎么审理,法院以法律为准绳,那就是靠审理过程把它弄清楚,你自己如果没有参与审理怎么可能做出裁判呢,你完全是凭空想象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非常好,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核心就是这句话,怎样使审理者能够来裁判,最后由他来负责任。

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我们再继续往下说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我们刚才讲的是司法内部的运行机制。这次三中全会提出来非常重要的一条,运行机制里面司法公开,我们认为这条非常重要,就像政务公开一样。司法公开应该说本来就是司法应有的一条规律,司法就是要公开的,审判的时候旁听的人都可以来看。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用视频,什么都可以看到,裁判了以后作出的决定全部公开,公开是公正的保证,可以这么说。司法之所以能够公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始终坚持公开审判、审理公开、裁判公开,就让人看着,所有的人都看,我们是怎么在审理这个案子,有没有私情杂念,有没有受到别的干预,完了我们做出一个决定,这个裁判大家都可以看这个决定里面有没有问题。如果是刑事案件还得往下推,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到法院去审判之前,跟当事人审讯的时候全部公开,在阳光下就做不了坏事,做不了弊。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司法公开,司法强调的是公正,既然是公正必然是公开的,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想,这一条这一次特别提出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要强调司法公开。

各位都看到比如审理***的案件全程公开,都让你看,法官是怎么问当事人的,当事人是怎么回答问题的,大家都看着。这样所提供的事实,法律依据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判断。最后,做出裁判以后,裁判文书可以去查,保证我们是公正地在处理这个案子。前一段时间最高法院的周强院长已经宣布了,把所有的裁判文书都公开,比如公安人员要审讯对方,不是在一个指定地点必须全程录像,因为指定地点都有摄像头。我们是怎么查的,怎么问的,他是怎么回答的,看看这个案件里面到底是不是有犯罪的事实。所以,现在司法公开这一条非常重要,我们估计将来各个部门、各个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将来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都有建立公正制度保证一切活动,涉及到这方面的活动都能够公开,让老百姓都能看见,看见了才有可能做到公正。

其实这个问题还要反过来说,你让老百姓都看见了,大家都知道你是公正的,你如果没有让老百姓看见,既使是处理地公正了,他也可能怀疑你这里面有鬼,有这种可能性。好像我们讲政府一样,政府很多事情干的都是好事,确实是为老百姓着想,但老百姓不知道,你做了之后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会从这个方面去猜测。所以把事情都公开出来,我们没私心杂念,拿出来大家看,你看我们做的对不对,这样公开了,把事情做正确了,我们才能把权威树立起来。权威从哪来的,权威是靠公正,不是靠有权,是靠公正,有公正了,你才有权威,你才有公信力。我们想这里说的司法公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五、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

另外,关于陪审员、监督员制度,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广泛实行陪审员制度、监督员制度,陪审员、监督员就是吸收法院以外的人来参与审判工作。可能我们的陪审员跟西方还是不一样,西方陪审员是一批陪审员,几个陪审员在一起,开庭审理,审理完了以后先要这些陪审员做出一个这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决定,权力相当大。如果是无罪,法院就应该释放,如果是有罪,然后法院再来考虑给他判几年刑,所以陪审员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中国现在陪审员是与主审法官在一起陪审,坐在两边跟主审法官一起处理案子。有的不一样,但是陪审员的好处就这一点,他的立场比较公正,他不是法官,他是老百姓,所以他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从公正的第三者立场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公正一些。我们想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广泛实行陪审员制度,将来还应该把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的作用仔细研究一下,在陪审中有哪些权力,主审法官应该对他们怎么着等等,可以稍微细一点,建立一个制度就好了。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专门的监督员要给他更多的材料,他有更多的发言权,我们想这个制度也是一个促进公正的制度。这一次专门说了要广泛实行陪审员、监督员制度,保证我们审判工作的其他检查,公安工作与老百姓的联系更多,能够更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

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最后还有一条,要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程序。已经判刑以后在监狱里面,你表现非常好所以可以减刑早一点出去;假释意思是你可以暂时不在监狱里头,可以把你弄到外头去;还有一个保外就医,因为有病到外面去住院,保外就医给一个保证以后就可以出去住院。这些实际上都是本来关在监狱里边的,像减刑是减低判刑的时间,十年变成五年变成三年,是在监狱里头,监狱是司法工作的一部分。假释、保外就医有一些批准的程序,这个问题可能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也可能不该减刑的减刑了,通过什么手段,不该假释的假释,没有病的也保外就医。所以有一些高官们进去以后判了多少年,过上半年一年就保外就医,就出去了,有些有钱人也是这样处理。所以现在要提出来对这些减刑的、假释的、保外就医的有一套程序,程序的意义就是能够保障上面这些制度能够正确实施。使制度能够正确实施就要靠程序来管,包括审批程序、监督程序等等,这也是司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不过是刑事方面的。

篇8:健全部门运行机制

一、健全和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不承认或不尊重人大的监督权, 就是不承认或不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长期以来, 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职权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人大监督的质量不高, 效果不理想, 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普遍存在, 必须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二、健全和强化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行监督权力的行使, 除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对其所属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权实施监督, 改变或撤其不适当的命令、规章和决定外, 主要是由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实施专门的监督。健全和强化行政监督体系, 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革除现行行政监察体制将监督置于被监督对象直接领导控制之下的弊端, 建立直属于国务院的垂直组织系统, 并提升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地位, 置于与同级政府平等的地位。第二, 建立健全行政监察的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制度, 明确界定其职权围, 规范其监督行为, 将其纳入正规的法制轨道。第三,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 应改变消极被动式的受理查处, “马后炮”为积极主动式的检查, 专项行政业务的抽查, 行业民意调查, 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当政府参谋, 提出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三、健全和强化司法监督措施

司法机关在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的过程中, 也担负着一定的权力监督职能。这种监督分为两个面的监督 : 一是司法机关系统内部同级不同职能的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司法机关的监督 ; 二是司法机关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处理, 对有关行政权力和社会组织的领导管理工作所实施的司法监督。健全和强化司法监督, 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司法体制, 解除地方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凭借司法组织人事权司法财经权, 对司法机关的控制和非法干扰、对抗, 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公正、廉洁, 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二是健全和完善司法制度, 加大司法机关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 依法严惩各种职务犯罪, 扼制住党政机关中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 有效监控和及时制裁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活动, 这是最好最有效的司法监督。第三,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增强司法伍的抗腐蚀能力, 实行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司法队伍的工作责任心, 这是强化司法监督的组织保。

四、强化执政党的监督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如果党能够严格有效地监督管理好自己的队伍, 特别是能严格有效地监督管理好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进入各种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党员领导干部, 党政机关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党组织管好党员队伍, 特别是强化政党对各级党委一把手和进入各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制度, 构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对整个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廉政治, 是一个最具决定力的因素, 必须采取果敢强硬的组织和制度措施。

五、健全和强化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监督

人民政协是我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由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代表、台港澳同胞、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人士所组成,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长期以来人民政协根据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 团结境内外的一切爱国民主进步力量, 共商国家大计, 特别是发动组织一切爱国民主进步力量监督执政党和国家的领导管理活动, 监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成为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力量和形式。各种社会团体, 承担着联系、代表和团结、教育、帮助不同方面和界别的职工群众的职能, 享有对各种国家权力实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和消费者协会、各种行业协会以及各种学术团体、文艺团体等, 除了可以行使一般的民主监督权利之外, 尤其可以对自己所代表的方面和界别的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消费者、科学家、艺术家等的民主自由权利与合法权益的维护, 发挥重要的监督保障作用。

六、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毛泽东早年在延安同黄炎培先生的谈话中, 就指明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懈怠”的深刻道理。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制度措施来贯彻落实, 没有给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提供充分有力的法制保障, 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对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公务人员的监督罢免权利, 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停留在抽象的法制宣言上, 基层干部目无群众, 畏上不畏下, 以权谋私, 为所欲为, 腐化堕落, 广大群众敢怒不敢言、无能为力的现象, 愈来愈严重。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是通过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两条渠道和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而这两种渠道两种方式都存在阻碍民众社会监督的不利因素, 必须下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

七、健全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宣传部门作为党和国家的理论宣传喉舌, 绝对不允许将其搞成资产阶级的新闻舆论“自由俱乐部”, 绝对不允许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想宣传什么就宣传什么,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新闻舆论宣传的导向、口径、目标、任务、要求上, 要讲原则, 讲纪律, 讲党性, 讲国家大局利益。而揭露、鞭挞、批评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现象、社会邪恶势力和官员队伍中的玩忽职守、消极腐败、践踏民主与法制等现象, 恰恰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和保证, 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党性和战斗力的体现。

总之, 要针对我国现行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与弊端, 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 既重视平行式监督, 又深化层级式监督, 构建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的权力监督机制和网络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特别是权力滥用现象,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效遏制腐败特别是权力滥用现象, 必须努力克服我国现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与弊端, 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的权力监督机制和网络体系, 使各种监督渠道、各种监督形式和手段紧密衔接, 互相配合, 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政治文明,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与强化

参考文献

[1]聂月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2]金鑫.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黄家驹名言下一篇:教育助学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