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

2024-07-18

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共10篇)

篇1: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

1. 时光匆匆消减了岁月,换来了成功!并肩奋斗跨越了高考,升入了大学!为了梦想不断前行,定要闯下一片大好前程!兄弟,拼吧!

2. 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与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不会有别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把灵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仅会发现每天中的每小时都变得更愉快,而且会发现人们都相信你,恰如我们以发电机时相信电那样。

3. 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4. 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5. 希望下节课,你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

6. 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淡;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静,既是一种休息,更是一种修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喧嚣;所有的伤痛,都来自于躁动。肉体奔波太久会劳累,灵魂游离太久会成伤。

7.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

8. 告诉你一个宝藏的地点,它就在你的生命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生命如自助餐厅,要吃什么菜自己选择。

9. 人应该带着微笑面对生活,带着激情面对工作,带着真情面对家人,带着热情面对挑战。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苦痛,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收获和快乐;生活中充满了不幸和挫折;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奇迹和机遇。当你可以选择,请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如果你不能选择,请努力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

10. 好朋友就像是星星、你不一定总要见到他们、但你知道、他们会一直在那里、

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13.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14. 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就是要做到。

15. 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比前者大无数倍。

篇2: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

2. 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3.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4.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 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

6. 人生的路上,人人都渴望成功而惧怕失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对待成功与失败,只是心态不同。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以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对待成功与失败,不妨换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

7.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8.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9. 试纸飘墨香,金笔待启程。忍心为功名,墨汁污纸张。怎能抛功名,畅游在海外。绞尽脑汁干,名在孙山外。两袖清风去,何苦染尘埃。祝考试成功!

10. 在男学生心目中,大专生是黄蓉,本科生是虬龙女,研究生是李莫愁,最可怕可骇的是女博士:传说中的灭尽师太!

11. 人最可悲的是,有自由的思想,却没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12. 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13. “讲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作不惜工本的事,二是作省时省力的事。动作快是讲效率;有条理是讲效率;聚精会神是讲效率;计划得当也是讲效率。

14. 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潘刚。

15. 对待生命要认真,对待生活要活泼。

16. 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7.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18.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19. 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篇3: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

一、“适性教育”的内涵及提出缘由

什么叫“适性教育”, 我们为什么提出这一理念?

“适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符合学生天性、个性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 其思想核心主要是向受教育者提供顺应其特质和需求的学习环境, 能使其成功学习, 并发展个人潜能, 得到自我实现。它不简单等同于个别教育, 而是一种融合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个别化教育”。

在鲁外, 我们对“适性教育”的具体诠释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1年初, 我们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认识、基于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敬畏、基于对弘扬鲁迅教育思想的使命担当提出了“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

(一) 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认识

“教育”本义为“引出”或“导出”, 意思就是通过一定手段, 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教育的本质不是给予与改造, 而是发现与引领。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已出现不同的倾向, 其教育重心就是“现长” (发现长处) 。

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质, 他们之间有个别差异。因此, 教育应该考量学生的个别差异, 善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 自内而外引发出来, 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二) 基于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敬畏

概括近45年的学校发展史, 鲁外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积极打造“轻负优质”的教育品牌, 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 真正意义上的“轻负优质”不能仅体现在显性的、硬性的规范化指标执行上, 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上,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班额小,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发展。因此, 探索并实践“适性教育”是学校45年办学思想的继承与提升, 是学校发展的历史选择。

(三) 基于对弘扬鲁迅教育思想的使命担当

学校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 弘扬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人”, 即立“人之精神”、立“人之个性”。先生自己就是一个很适性的人, 他把自己的学生都看作是朋友、是同伴, 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对学生作出种种强势要求;他对自己的亲人、孩子, 都尊重有加, 顺其自然。因此, 我们实践鲁迅先生倡导的“适性”的教育理念, 是对先生思想最好的传承与弘扬。

二、“适性教育”的实施原则

如何让理念成为实践, 这其实是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近四年的“适性教育”实践中, 我们归纳了实施“适性教育”的四大原则。

(一) 尊重学生

这里的“尊重学生”主要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而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群体特征与学生个体特征两个方面。“适性”既要适合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天性, 即初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 把“初中教育”与“成人教育”区分开来, 更要适合每一个学生个性, 即学生作为“这一个”的个体特征, 把“具体的教育”与“普遍的教育”区分开来。

(二) 顺应学生

一切好的教育都是顺应学生“天性”“个性”的教育。这表现在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要求、任务和方法, 讲究教育的整体节律;也表现在深入、具体了解的基础上, 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讲究教育的个体节律。在“适性教育”的追求中, 研究学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因为没有对学生“群性”与“个性”的研究, 就不可能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顺应”。

(三) 引导学生

教师的“适性引导”是关键的要素, 因此, “适性教育”呼唤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它要求教师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供选择的课程营养大餐;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主要阵地;它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 在自由而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顺着其个性与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 创造成功的人生。

(四) 发展学生

“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 不是“放任”学生, 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我们希望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 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 把每一个具有烂漫“天性”的自然人都培养成为既有灵性又富有个性还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三、“适性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旨在给每一个学生多样的课程选择, 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所以每学期我们都要开设4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 我们认为让国家课程实施更适合学生个性差异是建设多样化课程的根本, 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国家课程的分层实施。

我们的做法是在部分学科或一门学科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实施。如数学学科、英语学科中口的语课、音乐学科中的器乐课、体育学科中的技能课以及期末复习课等, 我们一般采用显性分层的方法, 让学生走班选课, 实施分层教学。同时, 我们尤其重视隐性分层, 即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如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等。这种分层只有教师心中明白, 能有效避免显性分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时我们以整合的思想实施国家课程, 这种整合既可以体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中, 也可以体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 如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对鲁迅作品进行系统集中阅读, 在思想与品德课程实施中有机整合班队主题活动, 等等。

(二) 营造个性化的文化

课程需要适性, 文化更需要适性, 因为文化影响人的灵魂。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四大节日 (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 , 成为鲁外一年四季的四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 对于每届学生我们举行盛大的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让学生一踏入鲁外, 就重新认识自己, 主动发现自己, 努力锻炼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在离开鲁外时, 能读懂自己, 读懂同学、老师, 读懂学校。

在鲁外, 学生经常说最期盼的是每周四的“鲁外星势力”活动。这是学校在2011学年启动的一项学生才艺个性展示活动。它依托校团委和学生会, 以“自主、自愿、自发”为原则, 本着“做最好自我”的宗旨, 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展示的内容不拘一格, 只要是学生愿意展示的、代表学生个性特长的均可, 可以是歌曲、器乐、舞蹈、课本剧、书画, 以及其他如武术、跆拳道、杂技、魔术等。每次活动从策划、排练、表演, 到服装、道具、音响的准备, 均由学生负责。四年来, “鲁外星势力”不仅使舞台上的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展示与才能的培养, 也让舞台下的学生、舞台后的学生得到了极大的教育与锻炼。在2012年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 我校选送的校园剧《生长的树》通过层层筛选, 参加了决赛, 并荣获校园剧省一等奖。学生有如此逼真的表演力、如此自然的舞台感, 除了音乐教师精心培养外, 还得益于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长期给学生的历练, 表演校园剧的学生个个都是“鲁外之星”, 其中有4名学生选修了校本课程“‘校园剧’创编与表演”。

在鲁外, 我们也十分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围绕“鲁迅元素”“外语特色”两大主题, 我们以自主、自由、开放为风格构建学校环境文化。在校园里, 欧式的建筑群典雅而大气, 六角形钟楼庄重而神圣, 还有曲径通幽的英语长廊, 时尚、便捷的“‘三味’自助书吧”, 奇妙、前沿的“科技苑”, 全天候开放的琴房、画室、棋室等。总之, 我们把学校资源最大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沉浸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 自由、便捷地享用。

(三) 打造“适性”课堂

学校提出了“适性”课堂的两个指标:一看课堂是否遵循学科特性 (“思维”突出学科性) ;二看课堂是否尊重学生个性 (“碰撞”突出个别性) 。

所谓学科特性, 就是每一门学科的个别性, 即一门学科固有的按照一定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学习要求等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课程标准,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建设等。这种特质集中体现在学科致思方向的独特性, 表现于外主要是其教学方式与学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适性”课堂就是要结合学科的这些特性, 建构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所谓学生个性, 就是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习需要。我们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基于他们个别性基础上创设的一种个性化教学。一是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空。在课堂中, 先让学生“自读”“自做”“自悟”, 这样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存在不足的地方, 这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某一项知识的“差异性”。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教学就变得有了针对性。二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一种信息要引起注意, 主要是由于它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相一致。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适性”即“选择”。这种选择性可表现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方法的选择性, 也可以包括学习伙伴的选择、学习资源的选择等。教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学习就有了内驱力。三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课堂上要不断鼓励学生质疑、对话、辩论、推理、评析, 追求思维对话、思维碰撞, 让学生主动经自己的思维加工整合学科的新旧知识, 从而实现个体对学科知识的自主建构, 并建立新的知识系统。

总之, “适性”是一种思想, 而非一种程序;是一种文化, 而非一项制度。经过这几年的探索, “适性”逐渐成为鲁外教师自觉的课堂行为。

(四) 实施多元化评价

自2011年起, 在“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 学校着手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别性, 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皆因人而异, 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及时肯定。

学校“每月之星”的评选就是多元化评价改革的一个典型事例。“每月之星”不仅把眼光对准诚实、自律、学习优秀或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而且关注普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月之星”的评选由学校学生会主持, 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某一方面的表现值得推崇, 就可以申报, 或各班向学校推荐一名认为在一月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写好推荐材料, 指出该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值得推崇的言行, 交给学校学生会评审团。每周学生会评审团综合所有推荐人选与材料, 选定典型, 确定表彰对象, 然后在校园橱窗展示当月“星级人物” (如“文明之星”“艺术之星”“发明之星”“环保卫士之星”“节约之星”“自立之星”“进步之星”) 的照片与事迹。每每看到校园橱窗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场景, 我们深知学生多么需要鼓励与肯定, 因此, 我们又对“每月之星”评比作了前展与后延, 开展了班级“每周之星”、学校“学期之星”评比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给每个学生获得即时肯定的机会, 以便他们获得自尊、快乐和信心。

四、“适性教育”实践的收获与困惑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概念———学生是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是具备潜能的, 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属于他们自己的潜能, 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只有经过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才能成为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要做的就是用他们的方式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的命题———教育即适性发展。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 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淀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教育不是改造, 而是发现, 是引导, 是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 从而达到适性发展。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的规律———尊重、选择、等待是“适性教育”的核心。首先, 尊重就是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设计面对存在差异的学生, 这样的教育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师的眼里应该写满“人”字, 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生命个体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教育才有可能有力。其次, 要让选择成为一种习惯。“适性”很重要的一个尺度便是:学校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广的范围内, 为学生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实践“适性教育”,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可供选择的平台, 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 让他们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从而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激发潜能, 得到最优的发展。再次,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教育也是如此, 我们要学会等待。慢, 需要平静和平和, 需要细致和细腻, 需要留足等待的时间与空间。

篇4: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Although I was well into my teens before I finally ventured1) to any major metropolises2), binge-watching3) Gossip Girl was enough to convince me at a young age that the busy streets and fast-paced urban lifestyle was the life for me. Determined to live amongst the bright lights of the city, I spent the majority of my high school career counting down the days until I could leave my Ohio town behind for good4).

By the time college application season finally rolled around5), I was more than ready. I had prepared a thoughtful, detailed list of my dream schools and unsurprisingly, city-based campuses were at the very top.

I sent in my applications one by one, keeping my sights set on liberal arts universities in extremely urban settings. I didn't want to attend just any school in any city; I wanted to be in the absolute center of action. If my future campus wasn't surrounded by skyscrapers6) and culture, it wasn't the "true" big city college experience I was looking for.

When my first acceptance later came in the mail, I was very excited. One look at the college's colorful "Welcome to New York!" packet7) and I was sold8). I wholeheartedly believed I held the ticket to my big city dream right in my hands.

After boarding a plane and moving into my residence hall9), it didn't take me much time to realize that attending school in NYC was nowhere close to the "typical" college experience. Dorms10) were skyscrapers and academic buildings were high rises11). Central Park was right down the block. From the eclectic12) art scenes to New York Fashion Week, the divers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city opened my eyes to many different, interesting people and places.

I loved being a college girl in the city.

That is, until I caught up with my friends back home. Seeing Facebook pictures of tailgates13), hearing about exciting campus experiences and getting the dirt14) on that crazy house party15) all sent me into a place of doubt. Although Manhattan is an amazing place, my college experience just felt like it was missing something.

I knew deep down that I only had a few short years to get the quintessential16) college experience. After a serious mental debate, I decided my future in NYC would have to wait. As the start of sophomore year approached, I sent in my transfer application to Ohio University.

Uprooting17) myself from the city was difficult. Not only was I walking away from what I once considered my dream, I also had to tearfully say goodbye to the friends and classmates I had gotten to know and love. Telling the roommate that had become my very best friend wa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the transfer process.

nlc202309040606

"I'm not leaving because of anything you did or didn't do! I have to do this for me," I explained, fearful she wouldn't understand the reasoning behind my transfer.

But there was no turning back. I sold my Metrocard18) and headed back to Ohio.

Even though I grew up in the same state, there's no denying that my first few days at my new school was a culture shock of its own. My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Appalachia, one of the poorest sections of the country. With just a little more than 20,000 residents in the entire county, my college town is located in an area that is the polar19) opposite of NYC.

But ask any student who attends a school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and you'll quickly find that the college town vibe20) is magical. Things are cheap, student sections are loud and campus pride is everywhere.

Leaving the city also meant leaving city prices. Instead of shelling out21) a quarter of a million dollars for my private NYC-based education, I'm now paying in-state tuition.

I am in a town that feels like home and studying what I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 can honestly say I feel satisfied.

Though I love the city and cannot wait to start my working life there after graduation, I'm grateful that I am able to have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xperience. My heart still belongs in Manhattan and I seek out internships in NYC every chance I get, but finishing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outside of the city was the best decision I ever made—financially, academically and emotionally.

从小到大,我曾一心向往着在大城市里生活。

虽然在我最终大胆地踏入重要的大都市之前我都十好几岁了,但追电视剧《绯闻女孩》的经历足以让我从很小就相信,繁忙的街道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方式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一心想要生活在都市明亮的灯光之中,于是中学生活的大部分时光就都在倒数日子中度过,直到我能永远离开俄亥俄州的那个小镇。

等到大学申请季终于到来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深思熟虑,我准备了一个详细的梦想学校清单,毫无疑问,那些位于城市的学校都在我的清单最前列。

我逐一提交了申请函,把目标定位在都市氛围浓厚的文科大学上。我不想随便去一座城市,随便上一所大学;我想身处活动的绝对中心。如果我未来的大学校园不是置身高楼大厦之中,没有文化气息,那它就不是我一直在寻觅的“真正的”都市大学体验。

后来,当第一封录取通知书邮寄过来时,我非常兴奋。一看到学校信封上鲜艳的几个大字“纽约欢迎你!”,我就喜欢上了它。我由衷地相信,去往梦想大都市的通行证就在我的手中。

登上飞机,住进学生宿舍楼之后没过多久,我便意识到,在纽约上大学与那种“典型的”大学体验相差甚远。宿舍楼是摩天大楼,教学楼也是高层建筑。中央公园就在下一个街区。从折中主义艺术景观到纽约时装周,这个城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许多不同而有趣的人和地方。

我爱上了在这座城市里上大学。

我一直这样觉得,直到我了解到家乡朋友们的最新动态。看到他们在Facebook上发布的旅行车后门的照片,听闻那些令人兴奋的校园经历,听到各种关于那次疯狂的家庭聚餐的流言蜚语,这一切使我开始怀疑。尽管曼哈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可我还是觉得我的大学体验少了点什么。

我深知我只有短短几年时间来体验典型的大学生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我未来要待在纽约的想法得再等一等。在大二快要开学时,我递交了转学到俄亥俄大学的申请。

离开这座城市对我来说很难。我不仅要离开曾经的梦想,而且还要挥泪告别我结识并爱着的那些朋友和同学。我的室友已经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告诉她这件事是转学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nlc202309040606

“我离开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为了我自己,我必须转学。”我向她解释,害怕她不理解我转学背后的原因。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卖掉了我的捷运卡,回到了俄亥俄州。

尽管我在这个州长大,但不可否认,在新学校的头几天里我也经受了其特有的文化冲击。我的大学位于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中心,它是全美最贫穷的地区之一。我的大学城坐落在一个与纽约正好相反的地方,整个县城的居民也就两万刚出头。

但是,如果问任何一个在“偏远地区”上学的学生,你很快会发现大学城的氛围非常神奇。这里物价低廉,校啦啦队人声鼎沸,对校园的自豪感无处不在。

离开城市也意味着离开城市的高物价。我现在不用交纽约私立大学高达25万美元的学费,反而享受本州的学费(译注:美国学生上本州的大学,学费会比较便宜)。

我身处像家乡一样的一个小镇,学着我喜欢的东西。老实说,我第一次感到了满足。

尽管我热爱城市,也迫不及待地想在毕业后去城市开始我的职业生涯,但我对能够体验传统的大学生活心存感激。我的心依然属于曼哈顿,我一有机会就寻求纽约的实习机会,但不管是从经济、学术方面还是从情感方面而言,在这座城市之外完成我的大学教育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决定。

6.skyscraper [?ska?skre?p?(r)] n. 摩天大楼

7.packet [?p?k?t] n. (邮政)小件包裹

8.sell [sel] vt. 使接受;使极其感兴趣

9.residence hall: 学生宿舍楼

10.dorm [d??m] n. (学院或大学的)学生宿舍楼

11.high rise: 高层建筑

12.eclectic [??klekt?k] adj. 折中主义的;博采众长的;兼收并蓄的

13.tailgate [?te?lɡe?t] n. (旅行车向上翻拉的)仓门式后门

14.dirt [d??t] n. 流言蜚语

15.house party: (通常于周末在乡村别墅举行并留来客小住的)家宴

16.quintessential [?kw?nt??sen?l] adj. 典型的;精髓的;本质的

17.uproot [??p?ru?t] vt. 使离开家园;使迁徙他处居住

18.Metrocard: 捷运卡,是一种交通卡,可以搭乘纽约的公交和地铁。

19.polar [?p??l?(r)] adj. (在性质、种类等方面)正好相反的,两极化的

20.vibe [va?b] n. (一地的)气氛;环境

21.shell out: (并不情愿地)掏腰包;付一大笔钱

篇5:励志的话简短霸气适合学生

2. 就算不知明天会变得如何也无所谓,我们是为了活在当下而全力以赴。 ——纳兹 《妖精的尾巴》

3. 听不见喘息也就不知疲惫 看不清的终点也该要坚持。

4. 这个地方好热闹,一群青蛙呱呱叫。来年若是凌风起,你自长哭我长笑。 ——今何在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5. 也许我一直照著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张荣吉 《逆光飞翔》

6. 为梦想选择了远方,便没有回头路可以走。所以,要么战死沙场,要么狼狈回乡。 ——易术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7. 这不是城市,这是时间大洋裂开的洋底,布满了梦幻和热情的乱石堆。在这里很有趣,但人们慢慢地透不过气来,和所有潜水者一样,我不得不上来,否则血液就会突进肝脏。 ——卡夫卡

8. 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

9. 努力奋斗,为了报复此刻的一无所有。

10. “只有死者才能得到彻底的解脱,而生者却在无尽的痛苦中轮回,重要的是,生存的意志。” 《生化危机》

11. 你来,我信你不会走; 你走,我当你没来过。

1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冥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 《上李邕》

13.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14. 暴走邻家中树懒说的一段话(由于字数限制,所以请点击【全文/备注】) ——极乐鸟 《暴走邻家》

篇6:适合女生励志的话

2)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3)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4)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5)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6)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7)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8)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9)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1)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12)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3) 人的生命,如奔腾的激流,如傲雪的腊梅。

14) 她渴望春天和光明,抗衡风雪和苦难其中,很多生命在抗衡中显示出坚韧和高贵,。

15) 因为它们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复杂的综合,既同大地紧紧相连,受到自然的厚赐,又是以心灵为主体的。

16) 我们抗衡的过程就是逐渐蜕变的过程吧。

17) “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波浪”,只有经历蜕变,才能展现更优秀的自己。

18) 蜕变是人生前进的一个过程。

19) 虽然很多时间我们往往都习惯生活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允许如此。

20)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我们需要蜕变。

21) 蜕变是改进自己不足的一个契机当我们意思到自己的错误之后。

22) 我们是会选择逃避,听之任之,还是勇敢的学着去改变自己?

23) 如果,你不想就此堕落,那么就蜕变吧,给自己一次新的生命!

24)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

25) 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26)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27)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28)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29) 自信是来自于自身修养。

30) 记得今天笑多点。

31) 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魔练。

32)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 在悬崖上筑巢。

33) 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34)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

35) 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36) 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

篇7: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的话

暑假里,与其让孩子成天观看一些动画片或者玩一些无聊的游戏,不如带着孩子一起看看这些励志电影吧,让孩子在暑假放松玩耍的同时,还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影响,引导孩子正面的思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荒岛余生》,最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主演,在人低谷的时候给我们以巨大的力量。

2、《风雨哈佛路》,一个最贫困的哈佛女孩从不退缩的奋斗,看完让人满身温暖,央视曾经播过。

3、《听见天堂》,一个热爱电影的盲童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4、《卡特教练》,一个篮球教练率领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们为梦想作战。

5、《追梦女孩》,碧昂斯主演,3个黑人女孩踏上充满未知的星途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

6、《阳光小美女》,充满亲情温暖的励志片。

7、《闻香识女人》,阿尔帕·西诺主演,里面的一曲《一步之遥》探戈舞曲奏响生命的热情。

8、《放牛班的春天》,即使是被社会遗忘的孩子,也有可能绽放生命的光芒。

9、《荒野生存》,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传奇,一个流浪的故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以坚韧的毅力,实践着寻找自我的梦想。

10、《侧耳倾听》,宫崎骏编剧近藤喜文导演的动画,一个少女初恋和成长的故事。

11、《当幸福来敲门》,威尔·史密斯难得的非商业电影,和儿子一起出演,很有噱头,而且很励志,很好看。

12、《黑暗中的舞者》拉尔斯·冯·特里厄的歌舞经典作品,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灰色,但是却充满力量。

13、《心灵捕手》,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两哥们的剧本,罗宾·威廉姆斯出任绿叶,一个天才少年的非典型成长片。

14、《永不妥协》,茱莉亚·罗伯茨借此片获得影后,十分真诚的励志电影。

15、《死亡诗社》,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经典励志电影,还是扮演一个春风化雨的老师,绝对推荐。

16、《百万宝贝》,奥斯卡最佳影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一个女子拳击手的奋斗里程。

篇8:做最适合的教育

一.打造雷锋品牌, 形成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建立一种德育模式使学生拥有核心价值观, 自觉约束言行, 摒弃陋习, 融入城市, 提升公民素养, 这是我校德育教育的出发点。打造雷锋校园文化品牌, 让雷锋精神进校园、进班级、进心灵, 使之成为引领师生精神和心灵的文化象征, 让学校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一) 英模名命班名、校名。2005年初, 当“超女”追星热席卷校园时, 我们因势利导将学生“追星”引向“追精神偶像”, 在各班开展“用英模名字命班名”活动, 迄今已举办八届。同学们从名人传记、英模故事中寻找偶像, 班会宣讲, 全班投票产生, 学校隆重举行“命名”仪式, 颁发英模班牌、誓词牌和班旗。从“雷锋”到“袁隆平”、“张海迪”到“刘翔”、“杨威”到“罗阳”等, 孩子们心中的偶像跟随着时代变化,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英模都是孩子们敬佩和愿意学习的人。“英模命班名”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无穷力量。为使英模文化走向深入, 2006年3月, 我校被中国学雷锋协会正式授名为“雷锋中学”, 成为省第一所、全国第十六所雷锋学校。

(2) 英模劳模进班。在市文明办和市总工会大力支持下, 我们分别为各班聘请了劳模校外辅导员, 为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劳模、学习劳模创造条件。从公安楷模汪家发、孔小勇, 到优秀林业专家王绍柏、党的十七大代表杨自会, 从夷陵好人李广佳、知心姐姐孙万清、慈善大使曹国政、十佳母亲骆大萍, 到全国青年模范宋芳蓉、清华神厨张立勇等, 都是学生熟悉的劳模辅导员, 他们或来到学生身边、或用书信讲述自己成人、成功经历, 对唤醒、激励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3) “雷锋”名人进校。雷锋中学命名后, 全国各地的“雷锋”名人纷纷来校, 使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2006年始, 雷锋战友乔安山、红色收藏家董兴喜、“雷锋班”22任班长吴锡有, 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等先后来校和学生交流;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神枪手四连、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国际维和部队等“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也纷纷来信勉励同学们学好本领、立志报国。“军中活雷锋”王遐方、总参兵种部原政委田永清将军都来校为师生做过报告, 成为名誉校长。2009年10月,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我校题写校名, 著名画家汪国兴为我校题写“雷锋事迹展览馆”, 该馆是我省唯一一所雷锋展馆, 是我市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基地。每年三月, 来参观学习、交流的人很多, 增进了社会对我校办学的了解。

二.创建高效课堂, 寻找提升质量的支撑点

有了雷锋文化品牌作为德育的支撑点, 我们再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教学质量这个家长和社会更为关心的话题。课堂是主阵地, 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场所, 我们决定从课堂开始变革。创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首选任务。

(一) 准备阶段五步走。

1、调研学情。2010年, 学校三位校级领导开始分年级蹲点调研, 深入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状况, 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领中层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和学生交流, 与老师座谈,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为全面改革课堂掌握详尽的第一手材料。最后确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希望我们的学生从“互帮”做起。

2、拿来主义。为了让老师们尽快转变认识, 领悟高效课堂之精髓, 学校克服经费紧张、师资不足等困难, 实行“奖励性外出学习”制度, 每学完归来必进行“汇报演出”。三年来, 学成归来的老师并非简单地“拿来”, 而是学为所用, 用有创新, 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注入了活水。

3、舆论宣导。为了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 学校努力挖掘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育人功能, 让墙壁、黑板也“说话”。如在教室横梁张贴英汉两用名言警句, 达到励志效果;将教室整面后墙变成黑板, 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在教室前墙统一安装“小组PK台”, 发放“小组评价记录本”, 分年级每周在走廊“周反馈”黑板上公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为优秀小组画红旗、升旗时表彰、电子屏上宣传等, 更好地激励了各小组参与竞争。良好的氛围为孩子们课堂主动学习增添了内动力。

4、健全制度。任何一项改革, 制度是保障。学校参照他人成果经验、依据学校实际, 及时制定了相应的各种评价制度, 为实施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5、调动家长。作为学校, 无家长参与的改革是不完善的, 因为家长是孩子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后勤保障。为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教导处定期召开年级家长会, 培训家长, 及时向家长宣讲学校改革情况。实行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走进课堂, 了解师生的教学状况, 努力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配角”的三维课改大环境。

(二) 实施阶段两手抓。

1、打磨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通过“磨课”的形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一是对青年教师实行“全跟踪”, 即三十岁以下教师采用“个人申请———教导处审批———考核组听课一周———个人总结反思”的方式反复打磨青年教师的课堂;二是中年教师要“过三关”, 即30—45岁之间的老师必须上好“三课”:备课组内上研讨课, 教研组内上达标课, 学校级别上展示课;三是市名师、学科带头人、课改专家、命题组成员每学期必须在全校上至少一节示范课, 全校教职工是听众也是评委。多种形式的打磨让整个教师团队迅速成长。

2、培训学生领队。前面说到我校生源状况不好, 其主要表现在各班无“领军人物”, 为改变这一现状, 由教导处每学期定期集中培训班级小组长, 由心理咨询老师利用箱庭疗法 (即沙盘游戏) 分期对各班的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训练。我校是市内唯一一所利用沙盘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学校。

(三) 深化阶段勤总结。

自从开展高效课堂以来, 我校多次承办市级各学科的“高效课堂的展示与决赛”活动, 承担市教科院学科教研员的集体视导活动,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和合作精神得到了与会专家、同仁的高度赞誉;提供展示课的老师都获得了好评, 其中有四位老师还代表市级到省里参赛获奖。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通过开博客、发表文章、出教育教学专著等多种形式深化自己的教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 三年来教师获奖和发表文章近两百篇 (全校教职工总数43人) , 每学期编辑课改通讯《足迹》一期, 编辑出版校园文学杂志《三峡风》一期, 学生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 参加市级以上各种竞赛获奖三百多人次。

三.探索校本文化, 形成特色办学的支撑点

(一) 开设“校本超市”

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 将是缺乏影响力的学校。相对其它课程, 校本课程更能调动孩子们学习参与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更能激发创造意识, 更能形成特色。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发展的舞台, 让每个家长都有收获希望的机会, 让学校成为充满人文活力的特色校园,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 就地取材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分析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队伍的资源, 我们开设了“校本超市”, 里面有拉丁舞、剪纸、篮球、声乐、素描、书法、阅读和英语口语等校本课程, 每学期始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超市”的“开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和个性的需求。

(二) 普及体艺特色。

毽球是我校体育特色项目, 我们利用早晨、课间对全体学生进行训练, 利用课外活动定期比赛。如今全校学生人手一毽球, 人人会踢毽球, 不少人身怀绝技。每每见到全校集体踢球的场面, 就感觉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剪纸是我校的艺术特色项目, 我们希望加入到传承民间文化的队伍中来。通过几年的训练, 目前也是人人会剪纸, 件件可展出。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各种剪刻技法, 还学会了创新, 能轻松剪出各种花鸟草虫及人物头像。

(三) 展示校本成果。

篇9:哪些保险最适合大学生

上海商学院发生的惨痛一幕令无数人扼腕痛惜。

由于女生寝室中违章使用电器“热得快”,且晚上未切断电源,在清晨学校恢复供电后,该设备意外起火。因为室内多为书本、衣物、被褥等易燃物品,大火迅速蔓延。更加不幸的是,着火点正好位于寝室门口,女孩无法从正门逃出,只能无奈逃到阳台。最终,由于火势太过凶猛,不断有火苗从室内窜到阳台,惊慌失措的女孩纷纷跳楼,导致六人寝室中仅两人存活。就这样短短几分钟时间,四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了。

事发后,各家媒体先后对女孩们的保险保障进行了报道。当人们得知四名受害者仅仅由学校集体投保了平安的“学平险”后,不仅为女孩们的离去悲伤,更为低额度的保障遗憾。

四名女生均保障有限

据平安保险有关人士表示,上海商学院为该年级入校学生购买的是“学平险”,保险起止日期为2007年1月21日至2010年1月20日,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为1万元。也就是说,本次事故对死者的保险理赔最高为每个受害人1万元。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年级学生并未附加意外医疗、意外住院保险。如果此次事故导致同年级学生发生意外伤害,那么医疗费用无法得到理赔。

面对1万元的身故保额,很多人难以接受。这笔钱款似乎难以抚平女孩家长心中的伤痛,1万元也无法与如此年轻、灿烂的生命划上等号。

网友建议为大学生增加保险

在如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需要耗费父母很多精力,而且还要投入很多财力。每个大学生几乎都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如果这个希望突然破灭,对于父母来说将是无比沉重的打击。

不少网友、媒体纷纷表示,低额的保障反映了目前大学生保险意识的淡薄以及保险保障的匮乏。有网友表示,大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身故保障,以免悲剧发生时,家长得不到一丝安慰,甚至出现“养老难”问题。一时间议论纷纷。

有不少子女家长表示,如果大学生身故只能得到1万元的赔偿,那与零保障几乎没有区别,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为子女投保更高额度的商业保险了。几乎所有的网友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大家都认为应该更加重视这类人群的保障,在学平险基础上添置其他保险。

有热心人还给出了具体的投保方案:建议大学生投保定期寿险或意外险,以工作后年收入5万元计算,考虑10年保险期限,那么可以将保额定在50万元。获取这样的保障保费不会太高,一般需要每年500元左右。此外,还可以附加意外医疗及意外住院保险,子女因意外事故产生的治疗花销可以由保险公司埋单。

似乎,顺着网友的思路制订这样的保险计划没有什么不妥。既可以为大学生带去较高的保障额度,又不会对家庭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是,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大学生为什么需要保障呢?只是因为他们是家庭的希望吗?

理性考虑大学生保障

保险是家庭经济的避风港。寿险无法挽回生命,重疾险无法使人恢复健康,保险所能做的只是在出险后,为被保险人或他的家人带去一丝经济上的安慰。

理性地看,潜在风险是否会造成家庭经济的严重危机应当是投保的出发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对30岁的夫妻育有一个2岁的宝宝,两人年收入各为10万元,家庭基本年度花销约7万元。这样,每年可以结余13万元。这时,如果丈夫突然去世,只留下妻子及年幼的宝宝,那么家庭收入将严重缩水,从20万元降至10万元,但花销却不会因此减少许多,可能依旧在5万元左右。这样,家庭年度结余只有5万元了。

对于妻子来说,丈夫的去世不仅仅是感情上的悲痛,更是经济来源的断流。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不妨建议夫妻俩人均投保一定的寿险产品,作相互的受益人,让家庭生活更加安心,也让宝宝的成长道路更有保障。

回看大学生人群,他们虽然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可是读书期间并没有成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父母并不需要子女为家庭担负经济压力。换言之,这类人群的离去虽然给父母、亲人带来情感上的重创,但直接的经济损失并不存在。

可能有人觉得,子女的离去会造成父母“养老难”。这当然是有可能的。不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毕业是否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可以获得足以孝敬父母的收入很难预料。而且,老龄化趋势下,父母想要靠子女养老也未必可行。

比起家庭收入来源者即所谓的“顶梁柱”来说,大学生实在不该成为保障的核心。一个20岁的大学生,他(她)的父母一般年龄在45~55岁,这时正值人生的顶峰,收入也基本达到最高水平,他们才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可以在父母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再考虑子女的保障,这也是保险专家一直提倡的。

当然,为子女添保障作为父母的心愿无可厚非,只是,只有选择了恰当的险种,才能让保费花在刀刃上。

短期重疾险值得先行考虑

哪些保险是大学生应该优先考虑呢?

家长或大学生本人在投保前不妨先自问:“哪类风险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最大?”自然也就找到了答案。

在寿险、意外险、重疾险等比较适合年轻人的险种中,重疾险可能值得先行考虑。

虽然大学生医疗保险可以支付一定的治疗费用,但面对重大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无法全面覆盖。患病后,父母需要承担的部分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孩子未来到底能否恢复健康,能否成为经济的又一来源很难确定,父母可能需要面对双重打击:不仅现在需要支付医疗费,而且将来同样无法安心养老。

所以,大学生不妨考虑一些短期的重疾险产品,保障期限可以在10年以内,保额在10万~20万元。

由于大学毕业后,工作环境变化、收入增加等因素,个人保险计划也需要相应改变。如果过早投保终身重疾险,或选择较高额度保障,等于将自己“套牢”,不利于经济上的灵活支配,并对当下的经济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此外,如果将来有了更加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可能造成重复浪费的现象。

其次,大学生可以考虑一些意外险附加医疗、住院保障的产品。

如果因意外身故,家长可以得到一笔“安慰金”,如果因意外导致残疾需要治疗,或因意外住院等等,原本需由家长支付的费用可以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不对家庭经济造成困扰。

当然,也有人偏爱寿险。其可以提供被保险人不同情况下的死亡赔付,包括疾病、意外引起的死亡等等。在定期寿险、两全寿险及终身寿险中,定期寿险比较适合大学生。如果保障30年,保额10万元,年保费一般在500元左右,不会产生经济负担。

工作后逐步完善保险规划

大学阶段只是踏入社会的预备期,这时的保险保障也是初级阶段。无论投保了什么险种,都需要在工作后重新考量。

例如,对于工作收入需要孝敬父母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需要提高保额,不然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父母经济断供,无法养老;对于有了贷款的人群来说,可以考虑将保额调至贷款余额之上,保障出险后不为家人添负担;而对于有了家庭,特别是育有宝宝的人群来说,细心规划一下家庭保险计划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障,也是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篇10:盘点最适合学生看的八部励志电影

推荐第一部:《阿甘正传》

适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对自身潜能认识不足的青少年。缺乏对英语学科兴趣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剧中,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结果发现自己有跑的优势,于是把这点唯一的优点坚持下来,于是自己通过坚持成为了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家长引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这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坚持!

推荐第二部:《小孩不笨2》

适合青少年:亲子沟通障碍,对父母缺乏理解的群体,最好能够父母亲和孩子一起看。

基本剧情: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家长引导:回避缺点、发挥亮点,互相感恩、互相体谅,好孩子是赏识出来的,关键在于日后家长的改变!

推荐第三部:《一球成名》

适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好运动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该片主要讲述的是出生在洛杉矶的墨西哥男孩迭戈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在自己的努力和球探的发掘下,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签约英超著名俱乐部纽卡斯尔联队的合同,从此要面对完全不同的欧洲联赛舞台……

家长引导:成功的人士一定具备一个目标,并且具备强有力的目标规划方法。目标是指引人成功的航标!坚定目标、拥有自信、永不放弃,成功的必备条件。

推荐第四部:《少年特工》

适合青少年:对军事感兴趣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一群12到18岁的青少年在济南少年军校学习,后参加了大规模演习,他们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最终出色的完成了其侦察任务。每集结束后的片尾曲也比较感人。是一部在青少年心中可以与《士兵突击》相媲美的片子。

家长引导:天下大事做于易、成于细。

推荐第五部:《集结号》

适合青少年:待于责任感培养、团队意识培养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不用多说了吧。基本打开电视就能看到。

家长引导: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衡量人一生的唯一标准。人生贵在实现自我价值!

推荐第六部:《当幸福来敲门》

克里斯·加纳(威尔·史密斯)是一个聪明的推销员,他勤奋肯干努力,却总没办法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妻子琳达终究因为不能忍受养家糊口的压力,离开了克里斯,只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相依为命。事业失败穷途潦倒,还成为了单亲爸爸,克里斯的银行帐户里甚至只剩下了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不得不被撵出了公寓。

克里斯好不容易得到了在一家声名显赫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然而实习期间没有薪水,90%的人都没又最终成功。但克里斯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路途。没有收入、无处容身,克里斯唯一拥有的,就是懂事的儿子无条件的的信任和爱。

他们夜晚无家可归,就睡在收容所、地铁站、公共浴室,一切可以暂且栖身的空地;白天没钱吃饭,就排队领救济,吃着勉强裹腹的食物。生活的穷困让人沮丧无比,但为了儿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信仰,克里斯咬紧牙关,始终坚信: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皇天不负苦心人,克里斯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专家。

推荐第七部:《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一座监狱的名字,无数的犯人关押在这里,在台湾版里这所监狱被翻译成鲨堡,何谓鲨堡?想来也不难理解,鲨鱼的凶猛是众所周知的,这座监狱也如其名,是一座黑狱,一座吃人的监狱。

一个貌似大姑娘的普通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夫,在蹲监狱的时间里,他为监狱图书馆集资,帮助罪犯求学,并且,帮典狱长洗黑钱。然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逃了出去,而他的工具是:一张诺大的海报以及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小锤子。

典狱长瑞德怎么也想不明白,安迪是怎么逃出监狱的,瑞德望着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副刺绣的圣经,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而当初瑞德开玩笑的和安迪说:“如果想用这把锤子逃出去,恐怕需要整整六百年”……

推荐第八部:《黑暗中的舞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镇,塞尔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一家乡村工厂工作,同时是单身母亲。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热爱,特别想参演当地正在排练的《音乐之声》。但她有一个令人心痛的秘密:她的视力正慢慢衰退,而且她发现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有同样的疾病。如果她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支付给儿子动手术的费用,那么儿子也难逃瞎眼的命运。但是,一个绝望的警察邻居偷窃了她积攒的为儿子治病的积蓄,情急之下,她杀了警察,她的命运走向了复杂而悲惨的结局。

上一篇:小班艺术领域教案大全下一篇:2021青年教师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