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民俗文化(领慧书院课堂资料)

2024-07-16

九华山民俗文化(领慧书院课堂资料)(精选3篇)

篇1:九华山民俗文化(领慧书院课堂资料)

九华山历史文化悠久,历代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数以千计,包括佛教典籍、寺院建筑、古代造像、佛事用品、名人书画、手工艺品等等,其中许多是稀世瑰宝,最具盛名的有:贝叶经、明《藏经》、清《藏经》、血经、九龙金印、清康熙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明神宗圣旨等。

民俗文化-荤年素年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龙灯: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平安锁:来山游人、香客到天台及海拔较高处,或同行购买一锁,或举家购买一锁,将铁锁锁在护拦铁链上,然后将钥匙抛向崖底,祈求平安,故谓之“平安锁”。

除夕进香: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百子会: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还有一些香客为亡故双亲上山敬香,他们身穿亡人的寿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灵为最大心愿,佛界神话说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无阻的特权。

篇2:九华山民俗文化(领慧书院课堂资料)

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书院文化思想是完全与之相对接的, 充分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即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从关注“教什么”向“怎么教”转变。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要由关注知识学习的结论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引导, 关注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自我发现者, 关注教学活动方式的单向性向多向性的转变。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要努力革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学导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学为主, 因学设导,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个性品质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角, 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学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

学导课堂教学要凸显以学为中心, 因此,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构建学导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学生有能力自主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学”与“导”的双边互动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依据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着力点应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语言、数学思路、数学知识结构整体理解与把握等方面。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化等特点,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载体是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对数学信息接受、处理、加工的能力就强, 思维转化较快, 学习效率就高。数学思路就是学生通过对数学信息的理性分析, 去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数学思路清晰的学生, 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 思路敏捷而多样。数学知识结构就是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生能够自己体悟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能整体理解学习数学课程的线索, 学生利用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 自主构建新知, 这样理解知识深刻, 学习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导课堂才能真正落实以“学”为主, 教师才能顺“学”而导。

2. 找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起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 要有效开展学导实践数学课堂教学, 必须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认知起点一般包括知识起点、经验起点和思维起点三个方面, 根据学生现实的认知起点, 让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 自己不会学的教师引导, 这样, 学导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分析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

数学教材在编排各个知识领域体系时, 按照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螺旋上升的、并且依据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体系呈现知识内容。各个知识领域体系是由一个一个知识点连结而成的, 有些数学知识是旧知识的后续发展, 有些数学知识是新知识的起点, 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 这些我们称之为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我们只有将学习的知识点置于其相应知识领域体系中进行整体的深度解读,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分析数学知识的这些逻辑起点, 学导课堂教学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4. 预设学程导航式的教学方案

学导实践课堂教学注重以学定导、因学设导,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注重一定的开放性, 既注重学情的研究分析, 又注重教师引导的预设, 因此, 要改变原先“单线式”的封闭型教学设计, 改革为“双线式”的开放型教学设计, 尝试采用“学程导航”式的教学预设方案, “学程”是指以学习内容为载体, 以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预设, 导航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并找到学习路径的课堂教学预设。教师课前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可能表现, 有效预设引导措施,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导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

5.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只有创设师生以道相交、关系融洽的氛围, 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亲其师”, 因为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些是质疑的、有些是求异的、有些可能是错误的, 这时教师引导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与此同时, 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对教师的引导会达到“信其道”的效果, 教师充满教育智慧的引导, 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惑, 学生会心诚口服, 学导互动进入了“佳境”。教师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 才能走进学生的真实自然的学习状态,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学”与“导”在课堂中就能自然和谐、互动生成。

二、学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探索

1. 先导后学, 以导引学

当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高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时, 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系统不能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学生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解决新知时, 教师就要采取先导后学, 以导引学, 教会学生认识新知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课例:《棋盘问题》教学片段:

师:现在谁能马上告诉大家, 棋盘的最外层共有几个间隔?

生异口同声:72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个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中的棵数等于间隔数。所以, 72棵树就有72个间隔。

(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已经明确地了解了封闭图形上的植树规律:棵数=间隔数)

师:那么, 每边应该有几个间隔呢?

生:72÷4=18

师:谁知道这18表示的是什么? (一条边上的间隔数)

真的吗?让我们来数一数。

……

师:有个小朋友在棋盘最外层共放了40个棋子, 每边相等, 且四个角上都放。你们觉得每边有几个棋子?

生:40÷4+1=11 (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0棵树就有40个间隔, 每边就有10个间隔, 而它的每一边都有两个端点, 属于两端都种, 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所以就是11棵。

师:那40÷4求出来的是什么?

生:每边的间隔数。

师:如果我把这40棵棋子放到一个五边形的边上, 也是每边相等, 且每个角上都放, 每边应该是几个棋子呢?

生:40÷5后再+1

……

2. 先学后导, 顺学而导

当学生的认知起点高于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时, 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存在着相互联系, 学生可以自主建构新知, 教师要采取先学后导, 顺学而导, 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结点, 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 实现学生的认知迁移,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在新授时出示:

师:请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生1:阴影部分可以用4/8表示, 因为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 阴影部分是这样的4份, 所以用4/8表示。

师:你回答得很好。 (板书:4/8)

生2:我觉得也可以用2/4表示, 因为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 阴影部分正好是2份, 所以也可以用2/4来表示。

师:是的, 将阴影图中从左向右的第2、4两条竖线隐藏起来, 阴影部分就可以用2/4表示。 (板书2/4)

生3:其实, 阴影部分还可以用1/2表示, 我们把阴影图内三条竖线都隐藏起来, 不就可以用1/2表示吗?

师:根据这三个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师:是的, 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因为表示了相同的阴影部分。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大小相同的分数, 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分母与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5:1/2与2/4这两个分数之间, 分子扩大2倍, 分母也扩大2倍, 它们的大小不变。

生6:1/2与4/8这两个分数之间, 分子扩大4倍, 分母也扩大4倍, 它们的大小不变。

生7:4/8与2/4这两个分数之间, 分子缩小1/2, 分母也缩小1/2, 它们的大小不变。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师顺学而导, 直至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止。

3. 边学边导, 因学设导

当学生的认知起点与数学的逻辑起点呈现交织状态时, 学生处于一个积极饱满的思维场中, 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预设, 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多元性、非常规性、批判质疑等在课堂学习中的随机表现情况, 采取边学边导、因学设导的方法, 让教师的一个引导点拨, 带给学生更大的启发与收获。

课例:《垂直与平行》教学片段

师: (拿出一个长方体)

刚才, 我们在身边找了那么多的平行线。老师这儿有一个长方体, 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平行线?指给大家看。

生1:前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左右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左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左右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生2:他讲得太多了!我可以说, 每个面对面对的两条线就是一组平行线。

师:是这样吗?

生齐答:是的!

生3:我有补充, (手指黑色的两条边a和b) 这两条也是一组平行线。

师:哦, 大家认为是吗?

生众:……

师:它们会相交吗?是一组平行线吗?

生:我们也把它们延长, 应该不会相交。

师:那它们是一组平行线吗?

生:它们虽然不相交, 但不在同一个面上, 所以不是一组平行线。

师:同学们, 你们观察一下m和n两条边互相平行吗?

生:平行的。

师:想象一下, 这两条边向上延长, 再延长, 它们互相平行吗? (师取出两根小棒成下图)

把它当成一个大蛋糕, 拿起一把刀沿着m和n切下。它们在同一个面上吗?

生众:它们在同一个面上, 永远不会相交, 是一组平行线!还有几组呢!……

……

师:找了那么多, 想不想自己创造出一些平行线呢?

生:想。

师:请你取出白纸, 照老师这样对折再对折。然后把纸展平, 看看你得到了什么?

生: (略)

师:许多在同一个平面上像这样互相平行的线, 我们也可以叫它们一组平行线。

……

篇3:传承书院文化,构建和美课堂

[摘 要]秉承蕺山书院的书院文化,凸显自己的课堂文化个性,构建和美课堂。这不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落实,更是一种富有地域特点的课程改革的胆探索。和美课堂是学校全体师生所共同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儿童生命的发展要在不断的人文滋养中接受知识的熏陶,而在和美课堂文化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手脑并用,智情共生,所能获得的意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书院文化;和美课堂;素质教育

我校座落在古城绍兴的蕺山脚下,毗邻王羲之故居和蔡元培故居。早在南宋年间,山阴学者韩琦及其孙韩性在蕺山讲学,学校自此发轫。明末大儒刘宗周在此创办证人书院,后改为蕺山书院,辗转递嬗,弦歌相继,至今已历八个世纪之久。刘宗周亲自讲学,创立了著名的蕺山学派,被后人誉为“千秋正学”。我们秉承蕺山书院的书院文化,凸显自己的课堂文化个性,构建和美课堂。这不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落实,更是一种富有地域特点的课程改革的大胆探索。如何把“和美课堂文化”这一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应当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生长点和抓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设定和美课堂的教学目标

1.关爱儿童生命,引导人格自主构建

和美课堂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让学生知识智慧和情感智慧共同发展,使知性智慧与感性智慧和谐统一的课堂。儿童人格的构建不是靠外烁而成的,教师只有用充满期待的耐心和充溢激赏的爱心去灌溉、启迪、疏导、锤炼儿童人格,才能催生其主体人格的生成,为将来健康的和谐人格形成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运用既成文化来从事意义的创造和分享的过程。和美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多种文化共生、共融、共享的境界,需要与学生交流和分享意见、思想、情感,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有机整体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全面关照人格化启蒙的诸多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

2.尊重儿童生命,整合学科文化

和美课堂文化应该整合学科文化,走向课堂生活艺术化。让学生充分享受艺术化的课堂生活,这正体现了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对儿童和谐人格构建的呵护。新课堂对教师最大的挑战是,你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去选择、分析和吸纳。因此,课堂教学的难度和障碍就不仅仅是学科文化整合过程中各知识领域间的鸿沟,而主要是人格塑造和构建过程中师生对话的沟壑。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在学科文化艺术化创造过程中去甄别、借鉴、享受、丰富与积淀,最终润泽和丰满自己的人格形象和品位。

3.发展儿童生命,启迪人生智慧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崭新的自我,改善与享用、提升与发展生命,从中受到鼓舞,进而丰富和充实人生。我们的教师也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课堂教学状态,当然,这势必是一个人生智慧生成的过程。热爱智慧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和文化精神,它涉及人类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领悟、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求索。

二、变革教学行為,形成和美课堂的教学策略

1.从“书本教学”走向“生活教学”,重构课堂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润。教师只有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2.从“结论性教学”走向“情境性教学”,生成教学智慧

学科教学必然需要传授结论性的核心知识,那种只求过程体验不注重梳理归纳结论的教学是片面的,会带来教学的散漫与无目的。但同样的知识结论,是教师直接讲授的,还是儿童主动获得的,所代表的教学有天壤之别。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智慧特征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有了问题情境就有了理智的挑战,儿童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此才能实现让儿童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并生成教与学的智慧。

3.从“记忆型教学”走向“思维型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需要记忆,没有记忆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教学应该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在儿童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给予适时的训练,激活记忆潜能。但学习不能只有记忆,而没有思维,尤其是儿童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纯粹的记忆型学习泯灭的是儿童生命智慧的无限潜能,使学习由刻苦变成了痛苦。“思维型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对知识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通过自身的深度思维获得属于自己的见解、产生自己的思想,获得学习思维所带来的内在愉悦感,以增强学习的信心,体会学习的力量。

4.从“模式化教学”走向“个性化教学”,促进风格形成

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与最优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任何模式都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不适合所有的教师与学生,只用一种模式来进行学科教学,必然陷入模式化的泥潭。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汲取有效教学模式的精髓,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使教师具有个性,使学生充满灵性。尤其重要的是,要努力促使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要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5.从“纸笔测试”走向“真实性评价”,完善教学评价

真实性评价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重要经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三个鼓励融入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要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成功、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允许和肯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倡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形式等。其次,为了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一改以往凭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评判教师的教学和评判课堂的效益。

三、根据学科特点,构建和美课堂教学新模式

1.构建醇美语文,品味语文的醇美

醇美语文的课堂实施,我们确立了以教学目标的醇正为核心,教学内容的醇厚、教学艺术的醇醉为双翼的一主三翼的模式结构。

(1)制定醇正的教学目标,导向“醇美”。醇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我们追求味感醇正,醇是指有浓浓的语文味,连绵厚实,余味绵长;正就是味正无杂味,真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正确导引。因此,教学目标的醇正策略就是站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的角度,突出语文教学的本体之美,以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等语文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语文能力的达成和审美情趣提升和谐统一,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选择醇厚的教学内容,品尝“醇美”。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好似一对翅膀,托起了儿童语文学习的天地。因为语文课的功能绝对不止于识字学词,积累运用语言,还有精神的陶冶、文化的熏陶。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言语形式和意义内涵是对立的统一,它们完全可以互相促进、共存共荣。而且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相得益彰,更见成效。我们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找到言意兼得的语言实践点供学生咀嚼、涵泳、品味,引领儿童品尝到语言文字蕴涵的“美”。特别关注了以下内容:注意“陌生化”的语言现象,选择“秘妙处”的语言现象,关注“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3)构建醇醉的教学策略,内化“醇美”。在语文课堂上,要使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情感升华和趣味激发变成和谐融通的过程,必须选择有效的、艺术化的教学策略。醇美语文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情,实施激“趣”、入“境”、取“韵”、返“质”、顺“道”养“气”等策略,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微微醉的感觉。

2.构建思美数学,体悟数学的思美

(1)追求简单性,探索解题捷径。数学是客观事物的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而经过不同程度的抽象以后所获得的数学形式和结构总在不同的范围内呈现出简单的形态,这就是简单性。简单性是数学的内在美。许多数学问题,虽然其表面形式可能较为复杂,但其本质总是存在简单的一面。因此,如果用简单的观点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或实施分解、变换策略,则往往能找到解题的简易途径。

(2)构造对称性,转换解题方法。对称性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命题关系中的对偶性都是对称美的自然表现。有些问题用对称的眼光去观察,通过对称变换调整元素关系,则问题就可容易解决。

(3)运用相似性,引申发散过程。相似性是指数学的各种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大量类似和相近的现象,即相似因素。包括数学图形与式子的相似,数学关系和结构的相似,数学规律和方法的相似,数学命题的相似等。由于相似的因素、条件能够产生相似的关系或结果,因此,在数学命题中常可利用相似的启示,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并能运用联想、类比、猜想等方法推广原命题,发现新知识,形成问题链。

(4)利用和谐性,变更化归问题。和谐性在数学中的表现是各种数学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无矛盾性是和谐美的一种体现。解数学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形式的变换与化归,而变换化归的依据在于各种形式间在其本质上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利用和谐性,就是设法将问题通过等价或不等价条件 的转化。

(5)寻找奇异性,突破常规思维。奇异性是指数学中的和谐性或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的破坏,是数学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对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的突破。奇异性是和谐统一性的升华。奇异性的存在使得在解某些问题时,构造反例、寻求特例、采取反证递归途径或极端化手法能够发挥意料不到的作用。

3.构建趣美英语,享受英语的趣美

(1)用美术再现情境。儿童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由于图画具备了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所以深受儿童欢迎。教师可根据情境需要选择最佳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它能使所教单词、词组和句子形象,直观,更富有实感。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而爱唱歌又是孩子们的天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歌曲与教材配合,让学生们在愉快地学唱歌的同时,又学习了语言知识。尤为可行的是每堂英语课开始时唱一首英语歌曲,既能烘托课堂英语的“洋味”,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就是用音乐来唤起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我就着手用音乐欣赏,学唱外语歌来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用表演带动学生。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表演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说话,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交际。表演激起了學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

(4)故事演绎情境。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故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演绎情境,不仅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把英语的单词、课文、句型等内容放在故事中学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英语。

(5)用游戏活跃课堂。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学生能在畅快的笑声中,兴味盎然地吸取新的知识,而且印象较深。在英语课堂中,充分运用游戏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

上一篇:2019人事员工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装修公司施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