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

2024-06-20

聊斋志(共8篇)

篇1:聊斋志

聊斋 志异

蒲松龄著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抓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山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二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猪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洲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三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毛狐 翩翩 黑兽

余德 杨千总

四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戏 泥书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阳武侯 赵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 馎饦媪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狮子 阎王 土偶 长治女子 义女 鄱阳神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骂鸭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钱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舆 窦氏 粱彦 龙肉

潞令 马介甫 魁星 厍将军 绛妃 河间生 云翠仙 跳神 铁布衫法大力将军白莲教 颜氏 杜翁 小谢

缢鬼 吴门画工 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 刘亮采 蕙芳 山神 萧山 乱离 豢蛇 雷公 菱角 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 聂政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罗祖 刘姓 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树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惶 金姑父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娘 僧术 禄数 柳生 冤狱 鬼令 甄后 宦娘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局诈 放碟 男生子 钟生

八 鬼妻 黄将军 三朝元老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和 禇生 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诗谳 鹿衔草 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 邵士梅 顾生 陈锡九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客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 刘夫人 陵县狐

王货郎 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十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素秋 贾奉雉 胭脂 阿纤 瑞云 仇大娘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栖 司札吏 蚰蜒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 汪可受 牛犊 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 外国人 韦公子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车夫 乩仙 苗生 蝎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 青城妇 鴞鸟 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禇遂良 刘全 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 公孙夏 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 新郑讼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桧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丐仙 人妖 蛰蛇 晋人 龙 爱才 自序 跋

考场志异

译作荐鬼神,志纯本性贞。且作书生笔,留与天地申。

篇2:聊斋志

老宋

爷爷是老家同姓的长辈,上有兄长八人,我们称呼九爷爷。我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在老家,和九爷爷是邻居。

九爷爷是残疾之人,腿瘸,忘记了是哪条腿,只记得瘸的很厉害,走路得用拐杖,日常的行动就是拿个马扎,在家门口或附近坐着和乡亲说话拉呱,也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九奶奶是山里人,不知道是哪里的山里,只知道离我们的家乡很远,以前交通不方便,多年走不成一次娘家。我那时候很纠结,九奶奶娘家那么远,她是怎么嫁给九爷爷的?忘了是否曾经问过长辈们,反正到现在也不知道缘由。

九爷爷不识字,脾气却暴躁,经常打九奶奶,九奶奶不敢反抗,很怕九爷爷,九爷爷的孩子们也怕九爷爷,九奶奶挨打他们大概也不敢反抗,不清楚会不会阻拦,但清清楚楚的记得,有一次九爷爷家的小姑姑在街上玩,我母亲和我的小姑姑也在场,我也在她们旁边,她忽然很难过地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我爹打我娘,醒了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忘了母亲和姑姑是怎么劝的她,只觉得九奶奶很可怜,天真地想“九奶奶为什么不离婚”。

但我和弟弟妹妹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不知道九爷爷不识字,满心以为他是有文化之人,因为九爷爷能讲故事,好多故事,尤其是聊斋的故事。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九爷爷拿着马扎来到胡同口,手摇一把蒲扇,不紧不慢的和周围的人聊天。我们几个孩子自己玩够了,便凑过去围在他们身边,要求九爷爷讲故事,九爷爷一般不拒绝,多数是讲聊斋故事,也是不紧不慢的,用家乡方言,平铺直叙,讲不出其中的恐惧、紧张、悬疑,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因为是鬼故事而害怕恐怖,现在知道实在是九爷爷渲染不出那种氛围。后来香港电影《画皮》在内地上映,很多人(包括成年人)都说吓破胆子,看的时候惊声尖叫,甚至手捂着脸不敢看,看完了不敢一个人睡觉,得有人陪着。而我看到电影的时候,已经读初中了,父母调到外乡工作,我暑假在老家陪奶奶,村里放映《画皮》,我一个人拿个座位,站在人群边,非常镇定地坚持到底,听着身边不时发出的尖叫,始终没有体验到惊悚,不知道是不是听惯了拉家常式讲鬼故事的原因。

就因为九爷爷能讲故事,我和弟弟妹妹根本就没有想过九爷爷是否认字这个问题,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想法:故事大多写在书上,能讲故事就能看书,能看书就识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遗憾手里没有聊斋这本书,心里想要是有了书九爷爷会讲得更好。

终于有一天,我们得到了一本聊斋,兴高采烈,赶紧跑到九爷爷家,连声高呼:“九爷爷,你快看,聊斋。”

九爷爷拿过去,翻过来正过去、颠过来倒过去,嘴里嘟囔着:“书,嗯,书”,就是不给我们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兴,更没有我们想象的手不释卷与迫不及待。其实我们已经能够自己读书了,但很愿意继续听九爷爷讲故事,九爷爷这是为什么呢?纳闷儿。

回到家讲给父母,父母大乐,说:“还拿书给九爷爷看,九爷爷才不识字呢”,我们大吃一惊,顿觉不可想象。

忘记是哪一年,大概是1994或1995年,我们姐弟都已结婚成家,九爷爷家族的另一名姑姑来我家串门,告诉我们九爷爷去世的消息,我们感到了难过,幼年的情景浮在眼前,止不住感慨“讲故事的爷爷没有了”。

我放不下童年的幼稚,问姑姑:“九奶奶终于不挨打了,解脱了。”姑姑说:“你九奶奶才悲痛呢,你八奶奶(姑姑的母亲)走的时候,她都不敢到跟前去,说害怕,你九爷爷没了,她抱着你九爷爷的脚哭的不停”。顿觉狭隘、顿感惭愧、顿时感动。

篇3:聊斋志

《聊斋志异》中以《画皮》为蓝本改编的“聊斋戏”就有13 个剧种本之多。《聊斋志异之画皮》讲述了几个女性围绕男主人公王安旭展开的爱恨情仇, 是一个典型的女性的悲剧故事。故事中的梅三娘、陈楚慧、明霞公主、王大娘、丫鬟紫嫣始终限制在封建礼教和男性权威的阴影之下, 在爱情和亲情的纠葛中, 不觉地导致的自身的命运悲剧实际上也是逃之不过的社会必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这部作品, 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透这种悲剧后的深层因素。

1 红颜易薄命, 佳人易误国

《聊斋志异之画皮》最浅的层面上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早已被世人所习惯的定式——女人的美貌包括女人本身就是被来欣赏的, 女人是男性社会主导下的玩物。故事中每个吸引男人的女人都是凭借自身倾国倾城的美貌, 女人们根据男性的喜好改变着自己, 搔首弄姿仪表作态无不在迎合男性的审美喜好, 从而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这几个女人从把自身被当作欣赏的对象开始就丧失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 也奠定悲剧故事的根本原因。“红颜祸水”“红颜薄命”这样的戏曲故事在中国古典戏曲中非常常见。从《霸王别姬》中霸王含泪别虞姬到《吕布与貂蝉》中吕布那发冲冠别貂蝉杀董卓, 从《斩三妖》中纣王与妲己到《杨贵妃》中唐王与杨玉环, 众多历史故事和戏曲故事当中都把国家的沦丧, 男性的贪淫, 事业的失败归咎于美丽的女性人物身上。一切功名成就都是男性创造的, 而毁掉他们的原因都是被女人蛊惑了人心。这种封建的惯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找寻到影子, 可见这种思想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深处。在《画皮》中, 王安旭正是因为贪恋女鬼的美色, 起了贪欲才有的后面被破肚挖心的祸事。

2 宣扬男权主义和女性的从属性。

封建礼教将女性束缚在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之中, 女性从属、依附与男性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女性的从属地位导致女性只有依靠获得男人的认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自己的地位。王安旭的夫人陈楚慧怀疑自己的丫鬟紫嫣与王安旭有染, 怕其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逼其离开王家, 丫鬟紫嫣却投井自尽。故事中女性得到地位和家庭的唯一途径就是取悦男人, 只有得到男人的青睐才能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 完全忽视了女性靠自身智慧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当代不少影视作品中这种状况仍然屡见不鲜, 从台剧《放羊的星星》到韩剧《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再到清宫戏《宫》, 这些影视剧都在编织着一个女性迷失的梦境, 所有的女性斗争都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得到男性宠爱进行。无数的年轻女孩做着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梦, 期待着代表着男权的王子来拯救女性, 却忽略了自我的救赎。因此, 女性主角的影视作品其实还是没有绕开男性中心主义的男人的故事。

3 男人何必为难女人。

戏班主戏谑下的戏子小梅, 被丈夫烧死前妻梅三娘, 丧夫回家的明霞公主, 故事中的女主角都生活在男性为他们支撑下的生活空间里。明霞公主失去丈夫失落归家, 她的人生没因此自食其力而是迅速向其他男人寻找依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同样经济独立了人也才能独立。更多的依赖是以两性中的话语权做代价的, 男人用手中更多的资源获取去了对女人的更多支配权, 女性也因此成为了被选择和被压迫的对象。戏子小梅, 王的前妻梅三娘, 夫人陈楚慧, 明霞公主、遁入空门的王大娘、丫鬟紫嫣的悲剧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 失去了男性的认可他们的世界便迅速土崩瓦解。另外, 当女性因为不正当的待遇而反击时, 总是会被刻画为厉鬼复仇或者心思歹毒的恶妇祸患家庭。这种把女性争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宣扬成罪恶行动的污蔑, 深深地毁灭了很多女性人物的形象。在电影《白鹿原》当中同样上演了一场女鬼复仇的大戏。在白鹿原遭遇了自然灾害之后,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田小娥化成了厉鬼来报复白鹿原的人们。然而人们在意识到了她的苦难之后, 并没与进一步的思考造成这个事实的根本原因, 而是依然将原因归咎于她的不检点, 丝毫没有男权社会的愧疚感, 还恶狠狠地报复她。要把她压在塔底下永世不得翻身这样恶毒的诅咒。

不过, 随着后现代之风的兴起, 一切经典和道德秩序都被拿来颠覆戏谑, 我们也同样看到女性主义的过分膨胀。女性沙文主义打着对两性平等的旗号, 对男女两性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过分强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该得到我们清醒的认识。由相亲节目兴起的拜金风、拜权风, 把无数女性吹倒在金钱和权利的怀抱中。一些女性一面在强调女性自立自强必要性, 一面将更多的不合理的标准加到男性身上, 将自身的任性合理化, 把男性的付出和努力当成了理所当然。

4 结语

今天提倡的女性主义是合理适度的女性主张, 是女性自立自主自强自尊自爱的理性诉求, 摆脱男人对与女人的辅助和压制, 走向两性平等互敬互爱的合理的两性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希今, 李抒今.聊斋戏曲论[J].蒲松龄研究, 2001 (2) .

[2]闲云野鹤.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剧、戏曲一览[EB/OL].[2009-12-06] (2015-12-18) http://askskyy.blog.163.com/blog/stat ic/1371650322010014113052264/

[3]蒲松龄.聊斋故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聊斋志

颇有新意的开场

进入游戏之前,我看到“一本古朴的《聊斋志异》摆放在屏幕正中 ,一只娇媚的狐狸俏皮地在书页间嬉戏。”当书本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的故事开始了。

进入游戏登录界面,“黄昏夕阳、大雁南飞、花瓣飘零、小桥流水,桥上还有一位背着书箱,打着雨伞的少年书生”,啊!这书生不是《倩女幽魂》中的经典人物“宁采臣”吗?

独特的角色创建

游戏人物的创建很有意思。许多网游只是简简单单地罗列了职业和形象,而《梦幻聊斋》则不然。首先,它给出了仙、人、妖、鬼四大种族,每个种族都有自己专属的种族技能,特长也不同。其次,游戏提供的人物形象均来自于《聊斋志异》中:如果你是人族,就可以扮演书生宁采臣;如果你是鬼族,则可以选择聂小倩。这种与原著角色紧密结合的选择方式,让我倍感熟悉与亲切。

萌萌的画面

和其他游戏一样,一进入游戏,就有贴心的任务提示,指导我们一步步熟悉游戏。新手任务十分简单,无非就是在城内跑来跑去。

《梦幻聊斋》的游戏画面很卡通,无论是人物、建筑,还是山水、景色,都给我一种“萌萌”的感觉。画面在一些小细节上做得很好,比方说从天而降的瀑布,那种水珠们藕断丝连,集合在一起倾泻而下的感觉,诠释得很到位。不过,我看不到天空,只能左右旋转视角。按照玩家们通常的理解:看不到天空的网游,不能算是真正的3D网游,这是一个令人略为遗憾的小瑕疵。

我加入门派了!

和许多网游一样,《梦幻聊斋》前期升级极快。在完成新手任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战斗和捕捉宠物,还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宠物:桃花精灵。升到10级就可以加入门派了。游戏有兰若寺(擅封印)、崂山观(擅群攻)、神机营(擅物理攻击)、安期岛(擅治疗)、阴阳界(擅诅咒)五大门派供我们选择。见此,我老婆——《大话西游》“骨灰级”玩家说道:“看来这里也和‘大话’一样,无论副本还是PK,都讲究职业间的配合。”

就算你没玩过回合制游戏,选择门派时也无需忧虑。门派接引人会通过“电影”,安排各大门派的高手当场演示他们的绝技。

由于我和老婆都喜欢群攻门派,所以选择了崂山观。拜入师门,完成一系列新手任务后,我得到了门派法宝“大葫芦”,终于可以骑着葫芦凌空而行了。法宝炼化增强后,还能提供许多精妙的法宝技能,大大提升自身实力。不过,我还是对葫芦有些怨言:“这家伙飞行速度太慢了,比我自己跑路快不了多少。”

游戏门派技能众多,各种技能又包含许多具体招式,可谓相当丰富。除了门派技能,我们还能够学习天赋技能、种族技能、辅助技能、修炼技能。如此繁多的内容,够我研究一阵子了。

电影一样的剧情任务

做完每日必修的师门任务,我在金陵城接取了剧情任务“画皮”。同电影一样,与王生一同经历了一段“画皮”故事……当初我是看《画皮》,如今我在玩“画皮”。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谁玩谁知道。

篇5:聊斋志异

总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女性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需要遵守许多的礼节规条。有钱人家的千金就三步不出闺门,下层人的女儿就不用说了。但在《聊斋志异》里蒲松龄所描写的女性正是这部小说多样性的代表,每一个都拥有着不同的性格,面对着不同的际遇,肩负着不同的人生命运。就好像《啊绣》里面的狐女阿绣,她真心爱着刘子固,愿意无私地为他做任何事,当他的家人要对付她自己时,她并没有怨恨,帮她从敌军中救出真啊绣,还帮助他们俩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我觉得在这个故事中,狐女啊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赞叹的。

《侠女》中的侠女不肯接受顾生的求婚,但却愿意跟他幽会、生儿子,而且对顾生说自己给他料理家务,同床共枕并生育子女,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名分,但实际上已是夫妇,这比以我所知的私奔还要前卫,还要大胆。像这样只要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和名份,可谓非常解放的思想,这在其它古代小说里几乎找不到。侠女冲破了伦理的约束,我行我素,未婚生子而坦然面对,是当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和坚决不允许的。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反传统,反封建礼教,倡导自由恋爱和婚姻的思想。

通过两个故事已经让人大概了解这部小说的艺术创新性,他并不只是艺术文笔上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在于他在描写人物时的那种真挚性,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礼教,思想都非常保守,非常落后,但他竟然能想象出那么多样的人物性格,把每一个人物都描绘的栩栩如生,并且独具性格,这是这部小说成功的要素之一。艺术的多样性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作狐鬼花妖的故事具有了文学表现形式的性质。也就是说,蒲松龄要抒写个人独特的生活感受感知,曲折地写出内心的深处隐秘的感受,同时也要制造出合适的表现方式,为此而付出心思,并且在不断的创作中体验到了这种创造的乐趣,意识到了这种创作的文学价值。

《聊斋志异》增强了古代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如《王桂庵》写王桂庵在江上初次遇见芸娘,后沿江寻找,但没找到,再后来就进入一江村,却意外地再见芸娘,却又由于一句戏言,致使芸娘投江;经年又河南返家,途中又突然见到芸娘未死,好事多磨。这篇文章就很具有故事情节,可以说情节的趣味性胜过了内容的意义。但又如《绿衣女》写一位身穿绿衣长裙的少女进入一位书生的书斋,发生的只有平淡而不俗的情节,没有故事性,结尾处一个小波折,是要表露出少女原是一个蜜蜂精。许多篇幅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

《聊斋志异》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只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艺术的意义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感情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篇章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论鬼怪,文章可分为几个大类,但内容都紧扣于现实生活之中,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我想蒲松龄先生是想通过这本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抒发自己的情感。但由于这本书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完成,加上作者的前后思想认知有所变化,所以这本书的思想各有不同,但在总体上看,这本书还是真实地,彻底地批判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篇6:读聊斋有感

可令席方平没想到的是,阴间的郡司和城隍都是叹官。他们受了羊家人的贿赂后,不但不给席方平伸冤,反而对他严刑拷打。席方平趁他们不备逃到阎王那里告状,阎王竟也是个叹官,把席方平锯成了两半。席方平咬着牙,一声也不吭。他的孝心感动了阎王和鬼差,阎王立刻赏赐了他。

回到阳间后,席方平觉得应该惩治一下这些叹官,于是找到了正直的二郎神。二郎神让所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并让席方平一家回到阳间,共享天伦之乐。

篇7:【聊斋】有感

一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画皮》,电影里那些恐怖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闪亮的心灵,比海还深比宇宙还深的心灵。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载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讲述了狐女的爱情故事,有的讲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术,有的则记录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还有的则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奇闻轶事。然而,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则是《促织》。《促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主人公成名是个老实迂讷的秀才。他多次考试不中,于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选上去做了里正,专门负责搜罗良种的蟋蟀。然而华阴县本来就不是盛产蟋蟀的地方,往往是为了一只蟋蟀动辄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老实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计去寻找蟋蟀,结果经常逾期无法完成任务,屡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个驼背巫婆的指导下抓到了一只强健俊美的蟋蟀,却又被好奇贪玩的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后经抢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该绝,居然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又暗中照顾成名,使他当上了举人。

读完这个故事,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只蟋蟀如何使人倾家荡产,还要落得个被打到“双股溃烂,血流不止”的地步。我们也不明白,一只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让一个天真的孩童就畏惧到以死谢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个人考取功名,标志着古代文人前途和命运的科举考试居然像儿戏一般,可以被随意的践踏和赏赐。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那首“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吗。那么多的人被一点精神上的愉悦蒙住了双眼,他们又何尝不是其别人的水深火热于不顾呢?成名的儿子为了一只蟋蟀差点死于非命,而敬献蟋蟀有功的成名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当上举人,所谓的“以人为本”何在,所谓的“公平”何在!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这样的蟋蟀,它们变换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种方式蛊惑着我们,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人们一样,小则身心俱疲,大则倾家荡产。

我们看到,有人为了寻求刺激,误入歧途,冒险尝试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有人为了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人为了享受物质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如此种种,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蟋蟀呢?我们往往被种种浅薄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蒙住了自己的双眼,自己还浑然不知乐在其中,尔后有朝一日幡然悔悟,为时晚矣!对于中学生,尤其是我们国华的同学们更

是如此,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社会将由我们新一代去构造。因此,我们的双眼必须时刻明亮,我们的头脑必须时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雾才无法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会变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有希望!“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请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会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在《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这章中,讲述了一个容貌美丽的狐仙婴宁与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恋的故事,婴宁有情有义、心灵纯洁,比现实中的人更加可亲可爱。虽说她是一只托给鬼母所养的狐狸精,可她并没有邪恶,喜欢笑。她让子服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照,后来,子服的母亲给他们两个人主持了婚礼,一年过后,婴宁生下一个胖儿子,不认生,见人就笑,很像他母亲。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我国十大名著,部部精彩非凡,流传百年。我已读过了前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之争;《红楼梦》写的是儿女情怀;《西游记》写的是降妖伏魔;《水浒传》写的是英雄好汉,每一本书都在作者浓重的笔墨下绽放着绚丽的光彩。而《聊斋志异》却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情趣。

篇8:聊斋名篇《胭脂》赏析

《聊斋志异》卷十中的《胭脂》,是情节比较曲折富有戏剧性的一篇,所以被拍成电影。这篇大概是以一个传说的故事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作者的本领是怎样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凭着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细致的观察,深入的体会,驰骋想象,刻画了几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使本篇突破了审理案件的记录的局限,成为创作。

小说一开头就抓住矛盾。胭脂是牛医的女儿,却“才姿惠丽”,即才貌双全,秉性善良,品行端正。牛医要把她嫁给士人,士人却看不起牛医的家世,不愿跟她结亲,因此胭脂到了待嫁的年龄还没有定亲,这就是矛盾,以后的故事就从这个矛盾展开。在封建社会里,婚姻要讲究门第,这样写是很真实的。正因为胭脂是牛医的女儿,不是大家闺秀,所以同对门龚姓妻王氏相熟。王氏为人,又轻薄,又会调笑,品行不端,却成为胭脂的闺中谈友。品行端正的胭脂,却同一个品行不端的王氏做谈友,这就伏下矛盾,惹出许多事来。这正切合胭脂是小家女的身份。

小说就在上述两个矛盾里展开了。胭脂在门口看到鄂秀才时,小说写得极为精彩:“见一少年过,白服裙帽,丰采甚都。女意似动,秋波萦转之。少年俯其首,趋而去。去既远,女犹凝眺。”这段描写,是从王氏眼中看出。这正写出两个矛盾结合中的胭脂。她是已到了结婚年龄的小家女,迫切想找一个如意郎君,又要嫁给士子,这个矛盾使她看到鄂生就心动了。但她又是闺女,所以“意似动”,微有流露,还要抑止自己。但这种要嫁给士子的迫切心情,看到鄂生时,终于抑止不住,不自觉地从“似动”到明显地流露出来,不是一瞥即把目光收回,是“秋波萦转之”,眼光绕着鄂生转,看得鄂生低着头赶快走过,她还在看,一直到他走远了,她还在注视远望。这里,没有写鄂生的容貌,只用“丰采甚都”一句来概括,显得他在她的眼里,是容光焕发,非常漂亮。不写他的容貌,却写他的服饰“白服裙帽”,这是非常精练的写法,是扣住矛盾的写法。她要嫁个士子而不得,看到他的帽子和衣着,一眼就知道他是秀才,当时秀才的帽子和衣着同一般工商业者是不同的。更突出的是“白”色,说明他身上有服,当时白服,父母丧和妻丧是不同的,她一看他的“白服裙帽”,知道他是给妻子服丧,那更是她所企求的对象。因为当时以她的门第,要嫁给士子,只好去作妾,士人是不愿娶她作正妻的。要作为正妻,除非是续弦,士人或可降格以求,但作为续弦,那个士子的年龄又往往大了。现在眼前出现的秀才,既是给妻子服丧,又是少年,这正是她要找的最好对象,这是不容易找的对象,因此,她就不顾王氏在旁,感情完全流露出来了。换一个大家闺秀,在别人面前,只能是偷偷地看,不敢这样看的;一看他的“白服裙帽”,就会掉头不顾了,这里正写出了苦于找不到对象的小家女的心情。再说小家女,她脑中的礼教束缚比较少,所以敢于把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在她旁边的王氏,又是闺中谈友,所以也不用顾忌。这就把一个品行端正的闺女,同一个轻佻浮滑的妇人中的矛盾,在迫切求偶的心情下消释了,她在王氏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感情。

小说里写王氏戏弄胭脂时,对胭脂态度的描绘和她的对答,正是恰到好处,再过一步就要损害她的形象。王氏戏弄她说:“以娘子(姑娘)才貌,得配若(此)人,庶可无恨。”写“女晕红上颊,脉脉不作一语。”这里就好在脸红而不发一言,她的心事被点破了,所以脸红;她还是闺女,害羞,所以不发一言。她没有表示反对,因为王氏是闺中谈友,在王氏面前也不用装假。王氏问:“识得此郎否?”答:“不识。”这个回答,一方面显似她迫切想了解他,一方面又有些害羞,不便多说。王氏的回答里,主要点出三点:一是他有妻服,说明他的妻子死了,适合她想作秀才续弦的要求。二是“故孝廉之子”,说明秀才的父亲是举人,已去世,不会阻碍他们的婚事,这就更加强了她想嫁给他的愿望。三是王氏可以请他托媒人来求婚,按照当时的风俗,只应男方托媒人来求婚,王氏这样说,也正合她的心意。“女无言,王笑而去。”说明她完全相信王氏的话,王氏完全是开玩笑,看到自己的玩笑真的打动了她,所以笑了。她没有注意王氏的笑,没有看到这是王氏戏弄她,说明她已陷入自己主观制造的情网中不能自拔了。为什么一见钟情,这是同上面指出的矛盾分不开的。这又写出了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她是真诚,单纯,缺乏世故,感不到王氏在戏弄她。她的性格的这一方面,在情节的进展中,有了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她误信王氏的话所以“数日无耗”,就废寝忘食,病倒了。当王氏问病时,她只说“但尔日别后,即觉忽忽不快”,光说“尔日”,正说明她的害羞不好直说。王氏再一次戏弄她,提出要他夜里来一聚,“女叹息曰:‘事至是,已不能羞。但渠不嫌寒贱,即遣媒来,疾当愈;若私约,则断断不可!’”在这里,她只说“已不能羞”,还认为这是可羞的事,但已到了不能害羞的地步,这正透露闺女在矛盾中不得已的心情。王氏却说:“病已至此,尚何顾忌!”可以毫无顾忌,这正反映王氏的无耻。她不是这样,还是要求他请媒人来,私约是断断不可,表示了她的品行端正。

情节转到王氏的姘夫宿介。宿介同鄂生同是秀才,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鄂生年轻,看到旧邻妇王氏同一个少女出来,连忙低头快走避开,他是避王氏,不敢看少女,才低头的。宿介在王氏未嫁时就同她私通,嫁后“辄寻旧好”,是个品行有亏的秀才。他听了王氏“述女言为笑”,因假装无心,“问女家闺闼甚悉”,这里写得非常简练,有的话都省略了。省略的话就是王氏知道宿介问话的用意,为了讨好宿介,故意把女家的门户和女住的房间都告诉他了。这从后来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来,在宿介失落绣鞋后,把一切经过都告诉王氏后,王氏毫无妒意,还让他“遍烛门外”去找绣鞋,这就说明王氏把女家闺闼都告诉宿介的罪恶用意。在这里不仅写得非常简练,把这些用意都省略了,还具有刻画性格的一条美学原则:“恶隐而美显”(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1册,第35页)。写人物性格,把不可告人的用意隐藏起来,尽量显示自己的好心。王氏正是这样,她当面说的,全是替胭脂打算的一片好心,就是“病已至此,尚何顾忌”的话,也是装出替胭脂打算的好心说的,这就是“美显”;可以在背着胭脂时,就在宿介面前“述女言为笑”,当宿介不怀好意地打听女家闺闼时,她又全都告诉他,这就是“恶隐”。这里显出作者刻画王氏性格的深刻处。

情节发展到宿介和胭脂的冲突,两人的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宿介的流氓行为,从跳墙、冒充鄂生、欺骗胭脂开门到拥抱、“捉足解绣履”一系列行动中表现出来,但他跟浪氓还有些不同,在她跌倒在地上,说要叫喊时,他怕假迹败露,不敢用强,这使他跟毛大分别开来。胭脂在这次冲突中,先是要他快请媒人来,拒绝相见;他苦求一握纤腕为信,正像她说的“已不能羞”,硬撑着起来开门。当他要向她用强时,她说:“何来恶少,必非鄂郎;果是鄂郎,其人温驯,知妾病由,当相怜惜,何遂狂暴如此!”这不是说她已发觉来者不是鄂生而坚决拒绝,是她为了保持她的品行端庄而拒绝非礼;不是识破来者的冒充,而是认为来者不是她想象中的鄂生。这样,她认为当前的鄂生是个狂暴的恶少,而她想象中的鄂生是温驯怜惜她的,她为他而病的鄂生变成狂暴的恶少,这是她的理想的破灭。所以当宿介脱去她的绣鞋时,她叫他回来,对他说:“君如负心,但有一死!”可见她还认为宿介真是鄂生,要他请媒人来娶她。一个想象中温驯怜恤她的鄂生变成了强暴的恶少,这是理想的破灭,那该和他决绝才是,可是“亵物已入君手,料不可反”,不得不嫁给他,所以“君如负心,但有一死!”这又写出胭脂心理的复杂性。胭脂虽然是小家女,她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比较轻一点,但她既生在封建社会里,不能不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所以亵物已入君手,就不能不嫁给他了。可他已变成强暴的恶少,这是可悲的。这段描写的,正符合美学上一和多的对立统一。胭脂是个品行端正的少女,但她又“不忍过拒”起来替宿介开门,当宿介对她用强时,她没有叫喊,怕他“品行亏损”,被脱去绣鞋后,还说“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又说“何来恶少”,这说明她的思想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又同她的品行端正结合着,但又靠她的品行端正拒绝了宿介的非礼。这正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的深刻处。

情节又有了发展,从王氏与宿介私通,引出毛大来。毛大“尝挑王氏不得”,那末在王氏眼中,宿介还是情人,毛大全是无赖了。毛大想去捉奸,因此要胁王氏,那全是无赖的想法。他拾得绣鞋,跳墙入女家,夺取女父的刀来杀女父,那就成了杀人犯。他把绣鞋掉在墙下,不论有意或无意,总之是嫁祸于人。在这个飞来横祸中,又显出胭脂和鄂生的性格来。胭脂想象中的鄂生,本来是温驯怜恤人的,她第一次把宿介当作鄂生,一变而为狂暴的恶少,那末在这次灾祸中,狂暴的恶少自然可以变成杀人贼了,所以她是深信鄂生杀了她的父亲。她对鄂生,由爱恋到失望,由失望到仇恨,所以在公堂上一看到他就咒骂。这也说明她单纯,不了解人,缺乏人情世故。鄂生“为人谨讷,年十九岁,见客羞涩如童子。被执,骇绝。上堂不知置词,惟有战栗。”这同他看见王氏与一少女出,就低着头急急走过一样。虽冤气填胸,却说不出话来。

接着写审案,从审案中写出两个官员,再刻画胭脂鄂生几个人的性格。

写知府吴南岱,一看鄂生那样老实拘谨,连话都不会讲,就疑心他不会杀人,暗地派人去私下探问,知道他的冤枉。又审问胭脂,“遇鄂生时,别有人否?”女说:“无之。”官叱问:“何以有邻妇?”女说:“虽有王氏,与彼实无关涉。”官又怒问:“汝言彼不知情,今何以自供撮合哉?”女说不忍累他人。从这些话里,更显出胭脂的单纯无知,厚道,替王氏掩饰。王氏却说:“淫婢自思男子”,“自引奸夫入院”。说明她不仅轻佻浮滑,还把一切推在胭脂身上,给自己解脱。写知府,为了要辨明鄂生的冤枉,肯私下派人探问,肯用心找出胭脂话中的破绽,寻根究底,引出王氏来。从王氏口中探出漏洞,找出宿介来,说明他能了解鄂生,同情他,作细致的探索,是一位审案的能员。但他鄙薄宿介的无行,说:“宿妓者心无良士!”“逾墙者无所不至!”就陷入主观武断了。宿介与王氏私通,但王氏还不是妓女,逾墙是无行,但无行不一定杀人。知府带了憎恶的感情来审案,就把宿介这一案判错了。

情节进一步发展,小说里说宿介是山东的名士,提学使施闰章(号愚山)应当听到过他的名字,他写一纸呈状去诉冤。像知府认为鄂生是冤枉的那样,提学使也认为宿介是冤枉的,因此请示山东地方长官抚台臬台,移案再审。从绣鞋掉落的地方牵连到王氏,从王氏口中牵连到毛大,但毛大是否杀人没有旁证,这就无法定案。施闰章不同于其他官员的地方,就是不专靠严刑来逼供,虽知府在审宿介时也是靠严刑逼供的。因此,他除了审出毛大外,再审出某甲某乙来。于是利用当时人对神道的迷信,杀人者的心虚,把他们赶进暗室,袒背面壁,用烟煤水洗手,骗说神道将在杀人者背上写字。这就使毛大自己显露他的杀人者的心虚。施闰章的审案,不仅细心,还能利用犯人的心理来进行审察,不专靠刑讯,这就比知府高明了。最后,他赞美胭脂的品行端正,同情她对鄂生的多情,他并不以胭脂出身微贱而轻之,要县官替她和鄂生作媒,这也是难得的。

在案情的揭露中,胭脂和鄂生的感情也有了变化。胭脂想象中温驯怜惜人的鄂生,一变而为狂暴恶少,再变而为杀人凶犯,经过平反冤案,温驯怜惜人的鄂生又从理想中回到现实中来,因此“堂下相遇,靦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词。”鄂生原来看见她同王氏一起出来,就低头急走避开的,即原来鄙薄王氏也影响到对她的看法的,这时也改变看法,“感其眷恋之情,爱慕殊切。”但又受礼教思想的影响,“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为千人所窥指。”从鄂生的拘谨看,他具有这种思想,完全是真实的。这也说明施闰章那样开通的难得。

这篇作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叙述故事情节,二是审案,三是判词,四是结论和附录。因此,很可能写成审案记录,把第一部分写成案情。这篇却能把审案记录写成小说,就在于把案情写成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性格来。光是第一部分这样,第二部分写成审案也不成为完整的小说。作者的本领,通过审案使人物性格更丰富,并且有了变化和发展。这样第二部分的审案就和第一部分的故事情节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结合起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了。审案的曲折也构也了情节的曲折。

从情节看,先是胭脂对鄂生的倾慕,引出王氏媒合的戏言,到胭脂的卧病;再是王氏向宿介述女言为笑,引起宿介跳墙调女,到脱取绣鞋;三是绣鞋落入毛大手中,到毛大跳墙杀女父,女见绣鞋误认鄂生杀父。故事情节到此为止,以下转入审案。在审案中,情节又有发展。四是鄂生上堂战栗不能言,女见鄂生辄咒骂到鄂生论死;五是知府认鄂生不会杀人,从胭脂口中问出王氏,从王氏口中问出宿介,到宿介论死;六是提学使认为宿介不会杀人,从王氏口中问出毛大等人,利用他们对神道的迷信来破案。这样看来,审案部分不光把案情审清而已,在审案中人物性格更丰富了,情节更有了发展。从人物性格看,在审案中,鄂生的战栗和说不出话,更显出鄂生的老实。胭脂见鄂生就骂,显示她对鄂生态度的改变,她始终替王氏掩护,不肯供出她来,认为她跟案情无关,这些都说明她的单纯和无知。知府的审案,由细致到武断,也显示知府性格的复杂性。宿介从论死到开释,又是对宿介的情节的发展。提学使审案中问出毛大以外的某甲某乙,利用神道迷信来破案,这又是情节的发展。这样,审案部分不光把案情审清楚,也使情节有了发展,人物性格得到丰富,构成小说整体的一部分了。它的成功,主要是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来写的。

不光审案部分这样,就是判词,也不是游离于情节和人物性格之外的。

这篇的主角胭脂,她最后的归结怎样,在判词里写了:“仰彼邑令,作尔冰人”,要县官做媒。判词里对宿介称:“姑降青衣,开其自新之路”,指出把他的秀才降级,这也是上文没有的。再像毛大的结局,也在判词里指明。这些是判词同情节有关。判词不光是审案的判决词,主要是写了三个人:一是宿介,施闰章是替宿介洗雪的;二是毛大,是主犯;三是胭脂,是主角。对这三个人的判词,是具有对三个人的评价作用,这些评价是跟情节和人物性格结合的,对于了解人物是有帮助的。

判词评宿介,认为他像战国时人盆成括那样,小有才而未闻大道,会招杀身之祸。小有才指他是山东名士,小有才名,但不知谨守礼法,所以陷入刑法。写他冒充鄂生这段情节,作“而释么凤于罗中,尚有文人之意;乃劫香盟于袜底,宁非无赖之尤!”放开胭脂,还有一点文人的样子;脱去绣鞋,真是无赖之至。从两方面来评论。“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指出他作为秀才的行止有亏,但代人受罪,也可以同情,还是从两方面说。写毛大,“越壁入人家,止期张有冠而李借;夺兵遗绣履,遂教鱼脱网而鸿离。”指出毛大跳墙入女家,只想冒充人家;结果夺刀杀人,自己逃脱而嫁祸于人。所以指斥为“风流道乃生此恶魔,温柔乡何有此鬼蜮哉!”最重要的是写胭脂,“以月殿之仙人,自应有郎似玉;原霓裳之旧队,何愁贮屋无金?”对她才貌的赞美,认为是应找到一位美貌郎君的。说她“怨摽梅而思吉士,遂离倩女之魂”,对她到了待嫁之年想念鄂生,弄到神魂颠倒,还是表示同情。“为因一线缠萦,致使群魔交至”,她想鄂生是一线缠绕,引起宿介和毛大的缠扰,是群魔,显然罪恶在群魔一边。“莲钩摘去,难保一瓣之香;铁限敲来,几破连城之玉。”宿介脱去她的绣鞋,落到毛大手里,再难保存一瓣香了。她却因此遭刑,几乎丧命,成为玉碎。还是对群魔的斥责,对胭脂的同情。“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缧绁苦争,喜锦衾之可覆。”赞美她在宿介的狂暴中,能保持白璧无瑕;在公堂上骂鄂生的争责中,可以用一床锦被来遮盖的。这里还是赞美她的保全贞洁,想帮助她解决同鄂生间的误会。“嘉其入门之拒,犹洁白之情人;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再一次对她赞美,对她的爱慕鄂生表示同情。作者把这篇判词附在后面,也表明作者对三人的态度。看了这篇作品,再看判词,好比读了作品,再读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对了解作品和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是有帮助的。

最后再说一点“异史氏曰”和附录。“异史氏曰”本是作者对作品要说的话,但有关对作品要说的话,已见于判词,所以从另一角度来说,“甚哉,听讼之不可以不慎也!”即从审案的角度来说,那就同作品的关系不大了。但他指出“纵能知李代为冤,谁复思桃僵亦屈?”这里也说明故事情节的复杂和曲折。又说:“人皆服哲人之折狱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在用心苦里,就同审察情节的曲折与观察人物性格的深入细致结合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聊斋志】相关文章:

读聊斋04-26

【聊斋】有感05-04

聊斋 《口技》05-10

情缘聊斋散文04-14

聊斋志异06-10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05-02

关于聊斋的论文题目05-02

聊斋读后感范文05-20

聊斋志异书生范文05-29

聊斋志异对比阅读07-09

上一篇: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宣传栏下一篇:中学2009春期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