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浅议(DOC)

2024-07-05

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浅议(DOC)(共1篇)

篇1: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浅议(DOC)

(封面)

过程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浅议 作 者:杨敏毅

作者单位: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过程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浅议

摘要:

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应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特色,采取审核、走访、复算、分析性复核多种审计方式具体实施,以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作出综合性的审计评价,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企业领导人员作出公正的任职结论。

关键词: 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方法

目 录

1. 引言

2.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过程控制 2.1 确定控制点

2.1.1事前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2.1.2 事中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2.1.3 事后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2.2审计方法在审计控制点中的应用 2.2.1事前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2.2.1.1审核 2.2.1.2分析性复核

2.2.2事中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2.2.2.1审核

2.2.2.2遵循性审计方法 2.2.2.3分析性复核 2.2.2.4延聘外部专业人士

2.2.3事后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2.2.3.1审核 2.2.3.2分析性复核 2.2.3.3审计结论 3.结语 引言:

“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加大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1.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现状。

要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现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中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来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职责无疑是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部门在《审计法》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在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方面,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往往是经过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后而存续存在的。历史遗留的观念根深蒂固,往往追求科研立项、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而忽略了作为科技型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忽略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不管是作为国有企业还是作为科技型企业,其首先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基于以上原因,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通常被“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任职审计”等形式取代,从而造成了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无法确保,而实际上这些审计形式只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涵盖这几种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核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并延伸至社会责任,落实国有资产有否保值增值,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否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内合法经营,查核企业领导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国有企业将来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经济责任审计既是监督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同时也保障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合法权益。

2.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过程控制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未纳入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实施过程缺乏指导性依据,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自2010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来,对照《规定》,如何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确定审计控制方法,确保依法审计,就是放在内部审计人员眼前的课题。2.1 确定控制点

2.1.1事前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对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制审计而言,由于企业的存续时间较长,新任企业领导人员的前任或许已经有好几任,并且由于未决事项影响到当前时期,如何确定其经济责 4 任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其经济责任的起点应该着落在任前审计报告出具的时间。在任前审计报告中应明确: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企业的经济现状、法律风险、涉税风险、或有事项等等,结合各项经济指标在任前审计报告中尽量予以细化,指出具体内容,并在审计建议中提示性指出。

这样就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明确经济责任的起始时间,二是明确其任前的经济责任及连带影响当期的因素,以便统一思想,轻装前进。

因为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领导人员通常都是科技方面的专家或高学历人才,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相比较建筑施工类企业显得更为深刻,如果不能明确其任前的经济责任对当期的影响,那么新任的领导人员就有了推卸责任的理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地防患于未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任前审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

2.1.2 事中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内的一个时间区间进行的审计。

笔者认为:事中审计控制点以一个自然会计为宜。在每一个会计的财务报表正式报出前,进行事中审计。为什么要在正式的财务报表报出前进行事中审计呢?那是因为:事中审计所做的审计工作是对一个会计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核与评价,既然涉及到经济责任,那就涉及到经济指标,涉及到经济指标就涉及到财务报表,同时也涉及到会计处理,而审计建议(或审计决定、审计结论)中可以明确要求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调整,不做假帐,对企业负责,对所有者负责。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强化了审计作用,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发现,因为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领导人员通常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领导人员的培养很是不易,所以任职时间都较长,在长时间的任职期内,如果不进行事中审计,缺乏有效的监督,缺乏提醒机制,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是需要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防范的。从保护人才、保护专家、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事中审计是必须的,从国有资产保全的角度出发,事中审计也是必须的。2.1.3 事后审计控制点的确立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调离所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

笔者认为:事后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点应着落在上级管理机构决定终止合同履约关系或决定解除主责领导人员当前职务职责之后而未下达解除合约关系和职务职责文件之前的时间点上。

选择这个时间点作为控制点,其用意有四:一是要考虑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不能因为领导人员离任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而使企业内部出现混乱的情况,二是能得到企业领导人的充分支持,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能尽可能取得完整的审计资料,降低审计风险,四是能及时交换、沟通审计意见,有利于对企业领导人员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2.2审计方法在审计控制点中的应用

既然前文已经明确了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控制点,接下来就需要探讨关于各种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依法使用了。2.2.1事前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2.2.1.1审核

在经济责任事前审计控制点,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的方法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财务报表,前任企业领导人或主持工作负责人(主持工作超过一年的)的离任审计报告,前任企业领导人的述职报告运用审核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审核主要应用于对前任企业领导人就职期末的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审核前任企业领导人离职时点的企业经济状况,审核资产、负债、权益组成情况及现金流情况。对候任企业领导人的就职作出提示性表述。2.2.1.2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审计机构对前任企业领导人或主持工作负责人(主持工作超过一年的)的离任审计报告,对比分析离任审计报告出具时点与候任企业领导人就职时点的经营状况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提示候任企业领导人应关注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关事项。

这有利于候任企业领导人划分经济责任期限及就前任企业领导人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反应或处理对策。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就后续审计事项进行参照与对比,有利于进行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的提供候任企业领导人所需的经济责任信息,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2.2.2事中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2.2.2.1审核

经济责任事中控制点审计所采用的审核方法,与事前控制点中所使用的审核方法应有不同,此时,需要详细核查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并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也可以结合监盘、函证等方式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盘点,以确认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在对会计资料真实性评价的基础上,审计机构还应结合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审核与评价。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既不是纯粹的建筑施工企业,也不是纯粹的科研企业,它往往集合了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开展方式与科研企业的技术研发行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往往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这就需要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的检查与审核,以利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2.2.2遵循性审计方法

由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历史延续性,其业务处理尤其是会计处理一般都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审计机构应尊重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业务处理原则,在查核其业务处理合法、合规性方面要尊重企业发展历史,对于控制点以前已形成的审计评价,可采用复算比较的方式进行;对于由于历史的影响而影响到业务发生当期的行为,应采用符合性测试的方式进行审计过程控制;对于重大的政策调整而影响到当期业务,应采用决策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来取得可靠的审计证据进行审计控制。2.2.2.3分析性复核

对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事中审计而言,分析性复核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手段和方法,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生产经营成效,“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都需要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内所引用部分为《中国内部审计规范》65页表述)。

在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审计机构应联系其业务开展特点进行,可结合专项审计进行(列如货币资金、应收应付款项、固定资产等),将审计结果与历史数据做比较,校核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将审计结果与企业预算做比较,对比差异,做差异性分析,将审计结果与相关行业信息做比较分析,查找生产经营状况的差异,提示企业领导人以引起重视。

在必要时,还应将会计信息与非会计进行的关系、比率进行计算、分析,以确认会计信息是否失真。

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

2.2.2.4延聘外部专业人士

由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行业和技术特点,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难免会遇到审计工作力有不及的情况。

经过前文所述审计控制方法,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仍发现有信息未能完全释疑,在采取咨询、走访、专家座谈等方式后,仍有怀疑的,应延聘外部专业人士进行审计评价。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行业和科技特色的原因,外部专业人士也无法形成充分、相关和可靠的证据,也无法通过其他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时,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详细表述原因。2.2.3事后审计控制点中审计方法的运用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循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事后审计所出具的审计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领导人员的整体综合评价,影响到整个企业在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生产经营业绩,影响到党对干部的使用,影响到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2.3.1审核

事后审计控制点的审核,与事中审计控制点的审核程序不完全相同,事后审计控制点的审核应更全面,更细致,通过审核取得的审计证据应更扎实,这就要求事后审计控制点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完善: 2.2.3.1.1 点面结合,抽样与详查结合

审计在事后审计控制点的审计过程中,在全面查阅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查阅各种会议决议、纪要,查阅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要敢于存疑,并着力求证,这就需要参与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审计方向有重点,审计资料有突出,审计技能有特色。

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列出审计程序,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对于审计所需要的审计资料可以详细列清单,请被审计单位提供。

考虑到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于具有行业特点的审计项目就必然列为重点审计项目了。对于重点审计项目就需要审计人员进行详查,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复算、指标比较等方法结合使用的形式,以利于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降低审计风险。

要结合管理效益审计,查核企业的管理成果,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审计项目的进展。2.2.3.1.2 上下结合,形成联动机制

由于事后审计控制点中进行的审计工作是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生产经营业绩进行的全面评价,仅靠审计部门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而且,审计报告的表述也牵涉到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任用,要求审计报告一定要客观、公正,这就需要形成上下结合的联动机制。

要结合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门委托和关注的事项进行审计,对于相关部门所关注的事项来判定企业领导人员生产经营的合法性,有没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业“52”个不准》,有没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生产经营业绩是否得到上级管理机构的认可,这些都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配合审计机构相关审计人员来进行核实工作。2.2.3.1.3 横向比较、分析

因为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行业特性,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效果,往往可以从横向比较中获得公正评价,尤其是经济指标,更可以通过横向比较,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横向比较可以采用量化指标,以便客观、公正:

新签合同额可以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营业额可以评价生产经营能力

利润总额可以评价赢利能力

还可以采用各种财务比率来评价,以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2.2.3.2分析性复核

审计机构在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审计的过程中,在通过审核的方法占有了相关审计证据后,就可以进行分析性复核了,其分析性复核的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能力,可以通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的增长比率来体现;

生产经营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以通过对利润总额、财务比率等指标来体现;

企业内部事务的总体合理性,可以通过对各种规章、制度、办法,包括人力资源、环境保护、职工薪酬等资料来分析查核;

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中可能的差异和漏洞,可以通过内部走访、详查和横向比对来体现。

2.2.3.3审计结论

在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事后控制点的审计过程中,出具审计结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

由于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结论应从“摸家底、促发展、揭隐患”的角度出发,通过审计结论引起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视并且取得意见去进行整改,以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仅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还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企业领导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亮点,并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出来,对于企业领导人员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社会义务,取得的环境保护成果,也需要在审计结论中披露,这才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

通过审计结论来明确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除企业领导人员所负的经济责任。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国有建筑类科技型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采取多种审计手段、审计方法进行,多采取上下联动、横向比较的形式,才能取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才能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结论得到认可和采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中国内部审计规范》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2005年9月

2.赵国新 《现代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年11月

3.王保平《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年7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理》起草小组/编写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解读》 法律出版社 2010年3月

上一篇:全年养护进度计划下一篇:一级教师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