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2024-07-24

学校团委工作职责(精选9篇)

篇1: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1、代表维护青年利益,表达青年愿望,真正成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做好全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好评优、推优工作;

2、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团的工作计划,召开团委会议,研究决定团内重大事宜;

3、建立健全团的工作制度,负责审批新团员入团和超龄团员退团等工作,做好团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工作,管理团内文书和团籍档案;

4、健全和执行团的组织制度。配合党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6、积极做好团的宣传工作。负责学校广播站工作;

7、深入班级,了解情况,检查和指导团支部工作,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培训团的干部,交流团的工作经验;

8、配合政教处和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9、指导并具体帮助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工作能力;

10、认真完成上级团组织和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2: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1、组织和带领青年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___理论和___同志“___”重要思想,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2、切实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帮助团员青年增加组织观念,遵守团的纪律,自觉发挥团员作用,积极协助党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

3、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4、组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才。

5、认真做好青年教工团的工作,切实发挥青年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6、指导团各个部门工作,参与学校有关事务的民主管理,切实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7、完成学校党支部和校委会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学校团委工作职责篇二

1、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团的工作计划,召开全委会研究决定团内重大事宜。

2、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团的基本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根据学生特点,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精心组织一些具有开拓性、示范性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争创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的活动。

5.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提高团员的素质,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做好对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6.建立健全团的各项制度,负责审批新团员入团和超龄团员退团、团员的奖惩等团的组织工作,管理团内文书和团员档案。

7.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检查和指导团支部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培训团的干部,交流团的工作经验。

8.配合政教处和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指导并具体帮助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

9.协助学校搞好宣传工作,开展宣传通讯报道工作,及时报道好人好事,办好广播、墙报、黑板报及其他各项宣传工作。

10.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

11.关心团员青年的学习、生活,及时反映学生在教学、卫生、体育、课余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并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12.完成上级团委和学校党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学校团委工作职责篇三

一、在学校党总支和上级团委领导下,根据党的各时期中心任务及学校工作计划,拟定并实施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二、组织各班办好黑板报、墙报,办好学校广播台,利用多种形式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三、有计划地做好团组织的发展工作,教育并督促团员干部和广大团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团组织的先进性。

四、主持召开团委会议,安排好组织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又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

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协同学生处具体指导学生会工作,发挥学生的管理主体作用。

六、与学生处共同组织好节假日活动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做好各班活动星的评定工作。

七、协助综合办公室主任做好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校园网《学校风采》、《校园动态》等栏目的管理。

篇3:关于高等学校内审工作职责的探讨

一、法定的内审工作职责

通常情况下, 工作职责常常被理解为所担责任的工作。严格来讲, 职责就是职务和责任。工作职责就是指围绕工作目标来确定的工作范围及承担的相应责任。高校内审工作职责就是高校围绕本单位内审工作目标而确定的内审工作范围及内审部门所承担的相应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该规定第九条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 履行下列职责:

(1)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 (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 下同) 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 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4)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 (5)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6)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 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有相同且更具教育系统针对性的规定。而这些规定都是围绕该令第二条所规定的内审工作目标作出的。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目标是, 按照依法治教、从严管理的原则, 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廉政建设,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防范风险, 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勿庸置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7号令, 是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所定职责是任何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遵照履行的。

二、理解的偏差及其影响

(一) 对高校内审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早已于1995年7月14日发布 (2003年5月1日起修订版施行) , 但由于高校的领导者对其中的内审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高校或者内审机构设置不全, 或者有内审机构但形同虚设。至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颁行, 这种状况仍未有大的改观。这种状况持续的结果就是高校腐败案的爆发。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 一半高校曾染上过腐败病毒, 24起案件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 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 其中处级干部22人。此外, 曾曝出腐败案的高校多不胜举, 既有地方高校, 更有部属的著名高校。2009年曝出的湖北省百年名校腐败案尤其震惊。

(二) 对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理解混乱

近几年,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腐败案频频曝光, 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 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要性骤然凸现, 有关高校内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蔚然兴起。品读细思, 人们对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混乱现象。

1. 传统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 与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部门 (单位) 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 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 由表及里, 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现在有一种提法是“实现由传统监督型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现代管理型的管理审计的转型。”其实, 二者是并列关系, 只是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差别。从管理学角度讲, 审计属于单位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 管理审计就蕴含在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审计活动之中。因此, 如果高校的内审工作转型至管理审计, 必然存在着履行内审工作职责的“空白”。

2. 审计风险与风险审计。

应当说, 二者所指风险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其风险主体是审计行为的实施者。《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风险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是对学校风险管理活动的再监督。其主体主要指被审计者。当然风险审计也同样存在审计风险。如若不辨二者内涵, 很容易混淆。

3. 关于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学界对此定义不一, 一般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 (非审计风险) , 依据风险选择项目, 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 并以本单位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本单位管理风险。这是以对整个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不同于风险审计。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 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法。可以说,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内部审计、是对传统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缘于此,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不可能替代其他形式的内部审计。提倡由“查错纠弊型”的传统内部审计转型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这实质上是一种误解。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也是刚刚被提上日程, 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 将高校内审工作转型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是不切合实际的。

4. 关于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有一种解释是, 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是指审计工作立足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 为本单位管理和效益服务, 并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有人主张高校内部审计应“及时转型”至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其实, 这种理解是十分模糊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定义,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 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 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 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这一定义中隐涵着内部审计的服务性质。应当说, 内部审计的任何审计活动都是为本学校服务的。只是, 内审机构专业工作的出发点和内审人员的工作态度, 更需要突出服务特性, 这属职业道德建设的范畴。不应归结为审计模式或类型。

凡此种种, 看似理论方面的概念不明, 实则对高校内审职责理解的混乱。如果限于理论层面上的研讨, 使理愈辩愈明, 亦无可厚非, 而且某种角度讲也是有益的。倘若付诸实践, 则必然引起人们对相关内审工作认识的不统一, 以致于莫衷一是, 贻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 定位不准, 把内审部门当作“廉政公署”

高校的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内设的专业监督与评价机构, 从上述4号令和17号令的规定来看, 其工作职责是十分明确的。近几年来, 高校内审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内审机构广泛地参与学校的经济事务及活动, 这是可喜的变化。然而, 经济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内审部门不可能事事亲躬, 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才是关键。目前, 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大力提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前审计, 扩大全程跟踪审计范围。实事上, 适用事中、事前审计的事项, 尤其是全程跟踪审计的事项并不多, 尤其是在高校, 不可用营利组织的效益观来审查和评价高校的支出或投入效益, 因为高校的许多教学科研事务并不是支出得越少越好。况且审计的对象往往是本学校的专业部门, 形影相随的内部审计, 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而且有碍于专业部门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另一种是凡是涉及有廉政要求的事务, “请审计部门参与并把关”的领导指示特别多。内审部门成了香港廉政公署式的机构。现在, 高校配备的内审人员普遍偏少, 内审人员过分地分散“注意力”, 势必造成“该做的没做好, 不该做的到处伸手”的尴尬局面。

三、正确认识打好基础

如上所述, 上述4号令和17号令已经标立了高校内审工作的目标和工作的职责, 高校内审部门只有踏实实践, 艰苦地履行既定职责, 才能达到内审工作目标。当前, 在高校内审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 一所高校的领导者和内审人员, 如果能正确认识并理解高校内审工作职责,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

根据内审工作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特性, 以及审计署第4号令和高校的实际情况, 高校的内审机构应该独立设置, 即便是级别低一级也应独立设置, 并直属学校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目前, 高校内审机构, 或与纪检监察合署, 或挂靠某一部门, 均与内审工作的特征要求不相符合, 同时, 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

(二) 建立健全内审制度

内审工作本身就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使内审工作上台阶、出成效, 就必须建立健全内审工作制度, 使之形成体系, 并不断予以完善。内审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的建设、宣传与执行过程也是展示内审机构形象的过程。内审制度的建立健全更是内审工作制度化的前提与体现。

(三) 重视内审队伍建设

内审工作职责的履行离不开内审人员, 搞好内审队伍建设, 是实现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组织保障。在队伍建设过程中, 人员的配备必须根据本学校内审工作的实际或发展需要科学而合理地规划。具体有三方面:第一, 不同专业的内审人员, 其组成结构要适应工作需要。一般应有三类专业人员, 即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第二, 内审人员年龄结构要合理。一般要求“梯次”结构 (老中青三结合) 。第三, 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使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 不断优化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是学校决策者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

(四) 创造优良环境, 和谐内审秩序

首先, 高校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学校内审工作, 注重树立内审机构的专业权威, 使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内审工作的结果就是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能否落实, 关系着内审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目前, 审计报告不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 致使内审功用的发挥“半途而废”。譬如, 一高校内审部门辛辛苦苦地做完了经济责任审计, 但在新一轮的干部聘用过程中, 组织部门根本不予参考, 内审报告显示有经济问题的干部照用不误, 如此这般, 经济责任审计又有何意义?此外, 众多高校的财务收支审计, 仅审二级机构“小财务”, 审学校“大财务”者少, 这种现象很能说明多数高校内审机构地位不佳的状况。其次, 高校的内审人员, 要有“依法审计, 突出重点,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职业意识, 不断增强自身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责任感、使命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任何高校的内审人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为方有威”。事实上, 建立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内审队伍, 才是履行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关键。

摘要:尽管审计署已明文规定了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责, 但仍存在着认识不统一、定位不准等现象。严重地妨碍着内审机构“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重视和做好内审工作, 从理解内审工作职责开始。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 (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1) .

篇4: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职责;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学生由系统学习向社会工作岗位转折的重要时期,而中职班主任是这一时期关键的引路人。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都是经受不了升学压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同时,中职学校专业种类设置较多,学生所学专业各有不同,加之专业实习的需要,与社会接触广泛,思想活跃,自主性强,所以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显得更加艰巨。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克服所有困难,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是我们每一位中职班主任首要研究的共同课题。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耐心和责任心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礼修身,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中专学生行为准则。

2.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体育、文艺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安全意识。

3.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重视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和发扬良好的校风。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和措施

1.以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引导学生做人

苏轼日:“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是一个转折,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充分利用每周的班团课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的完成学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工作,制定班规班纪和奖惩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以培养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班风,每月做一次操行评比,每学期做一次总评,对于优秀者给以奖励,不合格者进行处罚,并与评优评先及各种奖助学金挂钩。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学校规定学生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佩戴首饰,我就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穿着;学校要求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我就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平时随手关灯、关门;在教室里经常擦讲桌,地上有纸屑垃圾马上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上课迟到的越来越少,教室卫生也越来越好。由此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不需要班主任天天在学生面前重点强调,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以身示范,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凡事要注意坚持原则,对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如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校规校纪,该批评的就要批评;对那些屢教不改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否则,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

2.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抓手,教会学生做事

我所带的班级经常会开展主题班团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班团活动是学生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精心策划好每次活动是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条件。每周的班团活动应围绕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制定班团内容,一般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班主任作引导或总结发言,同学们参与活动和讨论。班主任不要把班团活动当成是个人演讲的平台和教训学生的地方,否则效果不好。一般在第一个学期我会全程参与班团活动的准备,在此过程中逐步物色人选,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他们就能自主的准备每一次班团活动,而且效果都很不错。如本学期我就组织了“初入职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宪法日宣讲”等班团活动。

除了班团活动以外,运动会、校园歌手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宿舍文化艺术节等各级各类活动我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参加,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融洽了班级氛围!

3.以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树立良好的学风

由于生源的文化、思想素质不一样,有少部分学生求知欲不高,表现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同时,以班风、学风等各方面做得较好的班级来教育学生搞好学习,积极关注后进生,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篇5: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二、组织各班办好黑板报、墙报,办好学校广播台,利用多种形式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三、有计划地做好团组织的发展工作,教育并督促团员干部和广大团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团组织的先进性。

四、主持召开团委会议,安排好组织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又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

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协同学生处具体指导学生会工作,发挥学生的管理主体作用。

六、与学生处共同组织好节假日活动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做好各班活动星的评定工作。

七、协助综合办公室主任做好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校园网《学校风采》、《校园动态》等栏目的管理。

篇6:学校团委书记工作职责

(2)抓好基层团支部建设,协助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推荐优秀青年团员作为入党考察对象;协助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抓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及教育工作;

(3)协助做好院学工干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管理及考核工作;

(4)负责学院团学联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管理及考核,指导团学联开展文体活动、加强社团建设;

(5)制定学院学生工作及团委工作计划和总结;

(6)组织学院青年团员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项课外活动;

(7)积极配合校团委、学工处组织和开展全校各项大型活动;

(8)指导组织委员进行团员注册、发展新团员及团费的收缴工作;

(9)组织开展学生的学年鉴定工作,做好评先评优工作;

(10)协助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传达学校、学院关于教学管理的要求、安排,收集、反馈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信息;

(11)协助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12)做好助学贷款和贫困生工作;

(13)团学工作档案的建立、完善和保管;

(14)学院网站团学工作内容的更新、充实和完善;

篇7:学校团委书记职责

团委书记在学校党支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负责主持学校团委的日常工作。

一、贯彻执行党组织和团委的决议,完成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代表团组织参加或列席有关会议。

二、主持召开团的委员会和下属团组织负责人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重要问题作出决定,并组织、贯彻、实施和检查实施情况。

三、负责制定、实施和检查团委的学期工作计划,指导各团支部开展工作,做好团委工作总结和表彰奖励等工作。

四、抓好团委的自身建设,关心委员的思想、学习、工作与健康,充分调动每个委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将团委建成团结的、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

五、了解青少年的要求,掌握不同时期团员、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并组织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

六、加强班级团支部的建设,及时做好团支部的改选、调整和充实。指导团干部改善和活跃团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制定发展团员制度,有计划地做好发展新团员的工作,配合党组织建立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并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考察发展对象。

八、抓好学生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九、帮助和指导学生会使其独立地、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

篇8: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学校心理学是德国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迄今国内教育界对德国教育心理学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发展状况了解、评价甚少。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德国教育系统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今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在德国已经赢得了非常积极良好的公众形象。德国开展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经验,为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和创新心理服务载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职责

(一)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的发展现状

2009年3月11日,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小镇温嫩登的一所中学制造了震惊整个德国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16人死亡。这是德国历史上伤亡人数较多的校园枪击案之一。德国一些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是:为校园服务的心理专家太少,不少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与关怀。此外,一些学生沉溺于暴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

2010年3月11日,巴登一符腾堡州州议会在与州议会各党派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项目,同时,计划将学校咨询教师数量和学校心理学家职位数量翻一倍。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扩充从2010年至2013年分为三个阶段,咨询教师的培训也于2012学年开始逐步增加。2013年至2014年期间,德国全职的学校心理学家数量共计1276人,与学生比为1:8617,与学校教师的比例为1:635。

2014年11月,德国召开第21届学校心理学联邦大会,主题是“新的学校世界一—对学校心理学提出的挑战”。德国心理学家职业联合会(BDP)主席Michael Kraemer指出:“1973年由州文教部长联系会议和联邦一州一委员会建议的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数量是50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学校心理学家,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情况,16个州中只有3个州达到了该数量要求。”大会指出了学校心理学家严重短缺的问题,认为学校需要更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力量,否则难以应对未来学校教育的挑战。大会同时决定,将为学校心理学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机会,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实用的方法和支持。此外,大会发布了关于德国学校心理学人员现状的最新调研结果并提出融入学校新挑战的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形象”,为德国学校心理学的继续大力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框架规范。

以2013年巴登一符腾堡州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结构与数量情况为例,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主要分为政府部门层级的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教育局层级的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各个学校层级的咨询教师,三个层级的心理咨询人员在工作上紧密关联,进行伙伴式合作。该州政府部门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数量增加到18位,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数量增加到194位(2011年为127位,2012年为174位),学校咨询教师数量增加到1600位。

(二)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职责

德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由联邦层面的德国心理学家职业联合会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统筹,各州设立相应的学校心理学州联合会,州及下属的教育局和学校形成了学校心理咨询的执行系统。以巴登一符腾堡州为例说明州及其以下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任务的概貌(见下图)。

如图所示,各层级的心理咨询人员分重点进行合作,共同在以下五大方面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工作,即:学校质量发展和保证,对教师和学校监督者的支持和咨询,咨询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实践伴随,个案和紧急帮助,学校生涯咨询。以下分别阐述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具体工作领域与职责。

1. 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的职责

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是在政府机构从业的心理学家,一般必须获得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硕士或理科硕士文凭。他们在学校支持系统的各个团队中(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咨询教师、学校发展专业咨询师、预防负责人员和案件讨论组)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他们领导学校上级监管部门的危机干预小组,在危机情况下调配学校心理学家。除此之外,他们尤其为以下目标群体提供支持:学校、学校专业人员和领导人员、学校咨询人员和支持人员。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为这些目标群体提供咨询、监督、辅导、培训、进修等服务。与目标群体进行商讨后,他们既能够根据自身的现有资源提供服务,又能够根据对方的即时需求提供支持。可提供服务的主题领域主要涉及学校人员发展、领导心理、团队发展和团队工作、与师生进行交流与谈话、提高教师的自我责任和自我效能、处理学校矛盾、处理危机情境和威胁情境、学校人员的工作保护和健康保护、工作场所压力的克服、评价和反馈、社会学习和社会预防(如暴力)等。

2. 学校心理学家的职责

学校心理咨询任务由在各教育局学校心理咨询处从业的学校心理学家来具体担任。成为学校心理学家的前提是取得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具备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校心理咨询处工作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和学校监管部门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开发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咨询方法,根据文教部的指示参与学校实验;设计咨询教师的培训方案并且每年在上级学校监管部门的委托下实施培训;负责咨询教师的进修和监督;在克服学校的危机情境中,尤其是在伤亡情况下,为政府机构的危机干预小组提供支持和帮助;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帮助那些在学校生活或者在社会和情感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为所有学校生活的参与者提供咨询;为来访者就第二条教育路径的问题提供信息和咨询;为克服校内矛盾提供咨询和支持。学校心理学家可提供服务的主题领域主要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学习动机,学校的社会关系,学校环境中学生行为方式,处理学生考试恐惧和逃学等问题,克服学校矛盾和危机,社会学习、暴力预防和处理学生学习困扰情境,与师生进行谈话与合作。

3. 学校咨询教师的职责

对于特殊的咨询任务,学校上级监管部门安排相关学校教师,使其接受额外的咨询教师的培训。咨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学生克服学习、动机和注意力领域中的困难,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如何克服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的咨询,例如考试恐惧、学校恐惧和逃学等问题;为来访者提供信息资料,在选择教育路径的信息课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合作;与职业咨询者、青少年职业辅助者和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咨询者共同合作,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克服教育培训中具有挑战性和困难的情境;与职业咨询者和学业咨询者共同合作,提供关于职业定向和学业准备方面的咨询。

二、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德国学校心理学发展迅速,在探索实践和服务管理中逐步形成适切自己文化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服务价值取向积极化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心理咨询是为少数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开展补救性、矫治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而现在德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学校心理咨询是“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服务的。心理服务实践要坚持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主张,凸显主体性和发展性,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服务工作,促进个人的情感、生计、道德、认识、审美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助力。

2.心理服务目标任务具体化

在德国心理教育咨询的体系中,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咨询教师紧密合作、分工明确。他们共同为所有学校生活的参与者提供支持,重要的目标群体是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学校监督与管理者,他们所提供的咨询和支持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心理教育咨询体系中工作人员的任务领域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成绩问题、异常行为、社会困难、矛盾冲突和其他教育心理主题的咨询;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尤其是有进修和咨询任务的教师);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辅导和监督(尤其是有进修和咨询任务的教师);在预防和克服学校危机情境中提供支持。

3.心理服务内容方法综合化

德国地区的学生服务中心承担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学习咨询和职业生涯指导等,涉及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感困惑、时间管理、性格问题、环境适应、网络成瘾、物质依赖、神经症等方面,其中,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两者咨询比例占五成。在心理服务工作的预防观察阶段和辅导评估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一般有个别谈话、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网上咨询等,同时将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系统疗法、积极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4.心理服务进修培训常态化

学校的咨询教师接受的各种教育与培训形式基本一致。针对咨询教师的特殊需求,可以在某个主题上进行培训或进修。例如,给新咨询教师提供防止学生网络暴力上瘾的信息,了解学校内防止学生网络暴力上瘾和防止暴力的环境条件,开发能够得以实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预防暴力的教学内容,等等。培训既提供理论理解上的内容,也提供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践。除此之外,也提供认识个人能力和工作边界的机会。培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整体性学习和自我经验导向的学习,并使得先前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得以应用。通过系统应用的交流阶段,由参加培训的学员基于咨询教师的视角对已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行动导向培训方式的目标是获得进入心理服务主题的“感性认识”。

5.心理服务工作网络社会化

德国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比较规范,以“有限责任”为前提,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为支撑。社会工作者是除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外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持主体,他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社交圈建立起一个联系网络,通过观察学生的社会关系网,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安排心理辅导或寻求社会帮助。心理咨询工作通常由得到政府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社会或学校的咨询中心开展,服务是免费的;心理治疗在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服务费用由病人的保险机构支付。从服务对象来看,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为正常人群,而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有明确诊断的病人。[1]

三、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德国学校心理服务工作具有科学针对性和实践可行性,为德国学校心理学事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国家自主构建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1.构建层级式服务体系

德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大致划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学校咨询教师的服务。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学校的咨询教师提供的学校生涯咨询和个人辅导等,具体涉及学生心理、学业和就业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与挑战的应对。咨询教师主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服务满足其学业、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各教育局的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校监督者个人以及学校咨询教师的培训、进修与实践伴随提供服务与支持,并在特殊和危急情境下对学校和个人提供帮助。三是学校咨询师的服务。学校咨询师为学校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他们为学校与师生个人发展、教育质量保障、矛盾冲突解决、领导人员辅导和学校心理咨询处监督提供服务。

2.注重系统化模式设计

学校心理学服务不能失去对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和完整认识。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的系统化模式设计,首先体现在心理服务体系管理上的系统化,不仅对心理服务活动本身进行管理与支持,而且对提供心理服务活动的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的设计管理与质量保证,如对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进修、实践伴随,教师健康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等。其次体现在心理服务教育理念上的系统化。系统化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使知识多样化,并提高教师、家长控制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德国的学校心理工作中一直流行着学生中心和个体咨询的模式,而系统咨询作为一种更先进的模式,充分体现并适应了德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统。[2]系统化服务试图通过设计课程、优化教与学的结构和方法来提高和纠正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校的合作,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减少那些高度个体化的设计所造成的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系统化模式作用的实现取决于下列活动:提供适应个人学习能力和困难的方法;介绍自我激励学习的方式以及各种技能的实践方式;通过引进团体动力技术和自我观察技术提高学生的社会学习,引进“以学为中心”和“开放教育”的理念,引进不同的强化和行为塑造技术。[2]

3.提供全员化参与服务

学生是学校事务的核心,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由教师、家长和校外伙伴机构共同伴随。所有普通教师、咨询教师和学校心理学家组成了学校咨询的主要成员。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提供咨询服务也是他们的任务,是教师教育中重要的能力要求。例如,在德国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的第七条标准中就提到,“教师诊断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过程,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咨询”。对于咨询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也提供诸如学业、就业等其他方面的辅导。大多数咨询教师是由普通教师通过培训和进修获得相应的资格而成为咨询教师。成为咨询教师后,除了上课(主业)之外,他们也承担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从普通教师到咨询教师再到学校心理学家,他们各自所承担的咨询与辅导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多。除了学校内的咨询人员外,校外的各类社会工作人员也为学生提供各类辅导和咨询,校内外的咨询力量汇聚形成整体化的咨询服务网络。

4.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德国教育改革需要数量足、高素质的学校心理学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成为德国学校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德国,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是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在心理诊所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1]学校心理学家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职业,他们是职业的心理学实践者。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包括100小时的专业学习,分两部分:一是心理学基础,包括研究方法、生理学、差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二是应用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另外,德国的学校心理学家还必须是学校某一学科的教师,这就要另外增加50-80小时的学习。训练结束后,受训者要在中小学校或心理服务中心进行两年的督导下的见习工作。[2]由于学校教育工作涉及面广泛,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角色必然相应多元交织,扮演着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思想品德的引导者、心理潜能的发掘者和心理发展的促进者等角色。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说过这样一句话:“从认识别人到认识自己。”借鉴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发展的有益经验,我们要理性反思我国学校心理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心理学服务发展的中国化进程。加强学校心理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明确心理教师任职资格的专业标准,优化学校心理师资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推进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适切中国文化、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6],这应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

[1][4]陈阳.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9).

[2][3][5]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1).

篇9:学校团委工作职责

关键词:学校公共安全;班主任;职责;工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71-01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对家庭带来了巨大痛苦同时,更为学校敲响了警钟。学校公共安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创建平安校园,“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安全工作得不到保障,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而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的安全责任重大。

学校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学生利益无小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学生家长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程度,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校园的安全系数,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安全工作,为学校其他工作保驾护航,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我个人认为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安全素质

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试想一下,遭遇意外事件时,班主任的镇定自若,训练有素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与激励,从而也能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安全素质,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质量和实效才能得以提高。

当前,有些学校还不够重视安全教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安全素质有待于提高,安全实践有待落实。事实证明,要想搞好学校安全工作,实现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和目标,首先要抓好对校长、教师和班主任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讲座,口头宣讲上,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遇险应急能力。然后再通过教师们去实现对学生们安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注意协调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班主任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将教师置于对立的位置,这既是师生冲突产生的隐患,也不利于紧急事件的妥善处理。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好易发生冲突,这就从另一方面提示教师,学生们所喜爱的班主任是对学生有着比较深刻理解的班主任,能够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其诉说的班主任。自身的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公正、富于想象力等性格特征是影响与学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时时提醒自己,人无完人,没有不犯错的学生。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教导孩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妥善解决。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主动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的帮助学生,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我认为,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班主任的教诲,学生才愿意听从;教师的制止,学生才乐意接受。

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实践活动

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班主任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实践活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新闻媒体,收集、整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方面的报道,充分利用班、团会、专题讲座、板报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三思而后行”的安全行动行为习惯。

制定预案,演练可以预见的危险状况,提高学生自救能力。虽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得很细致,周到,然而,安全事故却依然会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仍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制定事故发生时的紧急预案,并和学生积极演练,掌握危险发生时的规避方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损失。

教师是安全之魂,班级活动安全是保证学校公共安全的基础。当家长满怀希望的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教师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认真地把安全放在首位,创新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个安全网,这样才能肩负起家长的期许与社会的信任。

上一篇: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培训下一篇:深圳东部华侨城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