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2024-08-25

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精选8篇)

篇1: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邬维佳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对我国造就21世纪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了我院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而深刻的探讨,寻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本文从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学生干部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选拔与培养机制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组成的重要一部分,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已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学生干部应当成为这种人才中的先锋队,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思想和风气开始在学生干部中蔓延,成为影响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的障碍,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探究

1、缺乏学习意识

青年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许多青年人在进入大学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没有把专业学习放在首位。他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而忽视了业务素质特别是思维素质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专业学习为社会工作让路,从而拉下了步子。在我院中就存在此类现象,一方面忙于学生组织或者班级工作的安排,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而另一方面却因为工坐的繁忙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最终不利于这些学生的成长。

2、缺乏表率意识 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不求先进,学习上不求优秀。有的学生当了干部,就觉得高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划脚;在工作面前,说得多、做得少,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在荣誉面前,存在“非我莫属”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搞特殊化,让广大同学很反感。

3、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强

主观上有为学生服务的想法,但客观上围绕上级精神和自己主观想法转得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更少。而且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

4、缺乏机遇意识

有许多同学当不上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当上了但不是把它看作锻炼自己的舞台,而是出入于各种应景场合,陶醉于学生干部的头衔。还有一些不能正确对待配角。只想当主要学生干部,不甘心唱配角。更多的是看重学期末的综合测评的加分,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开始拉帮结派,来达到目的。

三、问题根源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认识偏差

就学生而言,大家更多地关注的是干部的头衔。学生们普遍认为,“学生干部”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他们将当“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形式,看作是权力大小的标志,看作将来找工作的资本,而不是把它当作锻炼自己工作与生活能力的实践岗位。许多学生干部过分看重这一岗位的育人功能,而忽略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2、机制滞后

机制上的滞后是认识误区的集中体现。当前 ,我国高校新生“学生干部”的选任和管理方法基本上坚持的还是老办法。一种是任命制。一般是在档案考察、短期观察的基础上,在第一学期确定人选。也有采用直选式的办法,但都是在确定临时负责人一段时期后进行,在客观上形成了“先入为主”的现象。另一种是终身制。学生干部人选一旦确定后,无论合格不合格都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才能知道是否胜任,但是在我们目前大多数高校中,低年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所以除了学生会干部外,班级学生干部到高年级后就“清闲”了下来,组织管理工作相对地少多了。

3、管理误区

(1)补偿误区。学校认为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牺牲了学习时间,在综合奖学金评比中应按岗位主次加不同数量的“学生干部”分,以求得评优的公平,孰不知又形成了新的不公平。实际上,学生干部除了能争取综合奖学金外,还可争取“优秀学生干部”等层次的先进,机会本来就比普通学生多。因此,这种补偿本身就是一种不该补偿的补偿。

(2)关系误区。这一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干部只对组织、对学校负责,而不对广大学生负责,客观上形成了与我们育人目的极不相称的关系误区。

(3)怂恿误区。由于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再加上有补偿心理,实践中对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上要求不严,对一些不良习气采取得过且过的做法,甚至对他们提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能满足就满足,客观上形成了不该鼓励的怂恿误区。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要解决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中的作用,本文认为需要从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尽量做到不埋没一个人才。首先是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抓住青年学生的特点,既重视那些慷慨陈词者,也不能轻视那些沉默寡言者。其次是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组织才能、领导艺术,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给所有的学生一次同等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发现谁是最优秀的。最后要坚持民主推荐。辅导员应充分听取基层组织的意见,重视系、班提出的意见,使基层能够把优秀的学生干部推荐到干部岗位上来。

为学生干部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干部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文武全才。因此,应下大力气为学生干部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干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干部能够理直气壮地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着重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首先,当今科技一方面是高度细化,另一方面又是高度综合,从而出现大量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间学科、横向学科等,这就特别要求加强对学生干部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作为学生干部,除学好文化课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因而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一样,也是逐步形成、不断发展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育。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作为重点,是创造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干部在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上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使用上要注意因人而宜,合理分工,尽可能让学生干部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补台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工作有失误时,要引导他们做好总结,调到他们的工资积极性。

第三,在工作指导上,要放手让他们干,但不是甩手让他们自己干,该过问的要过问,该鼓励的要鼓励,该阻止的要阻止;在管理领导上,可以给他们出主意,指导他们定计划,检查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果,但不应该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管的过多、过细,就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最后要对学生干部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上有计划,学习上有目标,生活中树形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本人,该肯定的要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整的要调整,违反校规校纪该处理就处理,要让学生干部时时处处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五、结论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社会输送大批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个人简介: 姓名:邬维佳 出生年月:1982.10.02 籍贯:江苏南京 民族:汉 学位:学士

工作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和职称:机电学院辅导员 助教

就业助理指导师

通讯地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联系电话:***、85842185 电子邮箱:464430910@qq.com

篇2: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如何管理和培养学生干部,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在协助老师和学生管理中,提升综合素质和交往能力,更好的发挥学生干部在老师和同学中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职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本科院校招生的不断扩大,给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开设了很多应时的专业,但是由于高考细化的录取批次,高职一般都被排在最后几个批次,而且很多院校为了完成本校的录取率,录取分数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给高职学院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高职学生在校周期短且流动快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大多为三年,且很多实行“2+1”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出外实习一年。这导致学生干部在校任职时间短,一般只有一年半至两年,学生干部得不到充分锻炼。此外大二有部分学生干部出现倦怠、懒惰的情绪,对于自己的分内工作消极对待,甚至置之不理。不仅影响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士气,对于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个别学生干部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迷茫甚至扭曲。“官僚思想”和“官僚作风”在学生干部中时有发生,他们以管理的身份自居,利用职权找其他同学为其服务打杂,无视其他同学利益,独揽各种学校荣誉,在工作方面,服务意识淡薄,凌驾于其他普通同学之上,更有甚者,以损害别人利益作为代价来获取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干部接触老师的机会更多,部分学生干部为了赢得老师的偏爱,相互争宠、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和小团体。

4、学生干部心态问题

学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常活跃于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干部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锻炼。很多优秀的同学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受自身修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的心态可能产生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压能力弱。与普通学生不同,学生干部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兼职学生工作,这需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付出,压力过大,常常导致学生干部缺乏适当的休息和充分的自我调节。当遇到失败或不顺心时常怨天尤人,最终造成心理扭曲。

(2)人际交往两极化。学生干部由于工作原因,与老师接触频繁。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亲近老师,获得老师的认可。但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反而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渐行渐远,特别是当学生干部在处理问题和工作方法上不恰当时,往往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

(3)重工作轻学习。

在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干部常常顾此失彼。他们认为工作比学习更重要,更能锻炼自己;同时可以得到老师的照顾,获得更多的荣誉。而学习方面,只要不挂科,顺利毕业就行了。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养的对策

1、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大一学生刚进入学生团体,大三同学面临着专升本、就业、实习等压力无暇顾及,所以学生干部的中坚力量主要集中在大二。为了选拔一批能力突出,有责任感的学生干部必须从大一开始选择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帮带的方式,由上一级的学生干部带好下一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老师接触的一般都是学生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确定这些学生干部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以保证下一级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加强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基础理论就可以缺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的成熟期和定型期,正确的社会基本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学生干部培训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把这些思想灌输到学生干部的灵魂中去。老师更要把此项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的核心。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

3、提高学生干部的道德修养

通过培训让学生干部认识到道德修养可以通过意识和行为两方面进行锻炼和陶冶。在行为方面,以正确的道德规范作为标准,去除落后的道德观念对自己的禁锢和束缚,通过学习和内心的自省来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在意识方面,按照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人”。通过学思结合,持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推动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4、完善和实施学生干部的考核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量化学生干部的考评标准,运用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进一步加大学生干部考核制度的实施,按照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奖励,对于未能达标的要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可给予免职。

5、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

(1)物质激励。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需求,也是最基本的利益之一。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物质方面的奖励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必须把握一定的准则,切不可盲目实行,毫无准则。(2)荣耀激励。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到高级精神需求的人的一个不断发展的需求过程。当生理需求被满足后,人就会向着更高层次进发,期望获得更高一级的需求。因此,管理者的肯定是对学生干部最有效的激励之一,在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时,管理者要适时的运用表扬、肯定来激励学生干部,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成就激励。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干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因此管理者应该帮助学生干部设置合理的目标,该目标既要振奋人心,又要切实可行,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如此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成工作和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认同感和自尊等的满足。

三、结语

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组成上,是以先进分子、党员分子为主体的,配以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需求。而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篇3: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1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

当前, 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模式是以说教式为主, 据本次调査数据统计, 学生干部对这种培训模式感到满意的仅有3% , 感觉一般的占16. 8% , 感到不是很满意的占47. 8% , 感到很不满意的占所有被调査对象的33. 4% ; 另外, 被调査的学生干部, 认为传统的说教式的学生干部培训模式使自己有很大收获的占12. 6% , 收获不大的占32. 3% , 没有收获的占30. 2% , 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占24. 9% 。此项数据显示, 当前学生干部培训的工作模式已经严重滞后, 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广大的学生干部急切希望在培训过程中有所收获, 有所启发, 达到培训的原本目的。

2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干部培训方式单一性

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的学生干部培训条件有限, 培训方法单一,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台上授课, 学生干部在下面听课, 老师只管讲课却不管学生是否能听进去, 学生也不会去分析哪些是理论知识, 哪些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运用的, 甚至大部分学生干部只为完成培训而培训, 根本不会认真思考老师在上面所讲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无味, 也使得整个培训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2.2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 针对性不强

这是学生干部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方面。目前, 学生干部培训普遍存在这样的倾向: 多进行一般性的培训, 忽视分层分级别、按需施教、分类培训; 多开展课堂授课式的大众化理论培训, 忽视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培训; 培训的实践性较差, 针对性不强, 培训与使用相脱节。这些致使培训失去了目的、缺少了动力, 造成学非所用的现象。

其实, 团学组织应该在一定原则基础上, 科学制定培训方案, 分层次、分岗位、分职能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只有全方位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 才能使培训真正为团学组织的战略服务, 起到应有的作用。

3目前高校学生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

学生干部培训是各级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解决学生干部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实际工作中, 高校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些经过一年级培养的学生干部, 到了二、三年级时却提出辞职, 出现罢工现象, 以及学生干部不好选, 学生干部不愿做等问题, 给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学生干部培养造成被动。因此, 团学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干部个人思想的培养, 强化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 增强团学组织的吸引力, 促进团学组织及团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4做好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切入点, 是高校辅导员的好助手。他们的一言一行, 都能影响很多学生群体。所以对于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一个学校团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纽带, 是开展学生活动、完成学校团学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力军。

高校新选拔和任用的学生干部一般还存在素质不够齐整、作风不够硬朗、方法不够科学、工作艺术不够灵活等问题。而且, 学生干部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的学生群体。学生干部培训在满足学生干部自身成长成才需要的同时, 有利于提升学生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 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才干, 发挥优势, 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能起到较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更好地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5组织实施和管理学生干部的培训

培训活动的现场组织与实施是给受训人员印象最深的部分, 无论培训项目预期的组织如何充分, 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规范度、成熟度是直接影响培训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样的外部印象会转化为人的内心感受并内化为人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因此, 细致谋划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工作是做好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丰富学生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实施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的方式, 采取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小组活动法、管理游戏法、角色定位演示法、团体心理等培训形式, 增强学生干部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干部积极投入到学生干部培训的过程中来。

6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参与, 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职学院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的建设和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 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维鹏.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的探索[J].科教导刊, 2010 (11) .

[2]陈冀东.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 2014 (13) .

篇4: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方式探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干部;培养;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要有所作为,就要努力适应当今工作大背景,努力大胆创新,创建出自己的品牌,做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笔者深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如何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使学生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做好学生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校园文化和学风校风建设中,承担着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责任,并以学生个人身份同时又以学生代表身份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干部培养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普遍采用固定模式和固定活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多数学生干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干部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缺乏主动型和创新性,很难独立完成工作。再者,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呈现出任期短、培养期长的现象。高职院校学制大多为三年,有的甚至是两年,学生干部从进入团学组织到离开组织的任职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多数学生干部在大一期间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工作的基本情况,大二进行换届后正式开展工作,而大三又面临着实习和就业,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干部只能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展工作,第二学期开学便面临实习和就业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懈怠,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

(二)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生干部中,学生缺乏责任心,集体主义意识淡薄,本身学习自主性不够,自律意识较弱,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领悟能力和执行力不强。工作方式普遍局限于单纯的“传达”和执行老师的指令。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干部把干部身份当做是“服务”自我的一个有利途径,参选学生干部对其只是增加自身就业机会的砝码,竞选学生干部之初就是为了多获取一些评优评先渠道。

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现状的成因

(一)培养机制落后,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呈现出现空白。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不适应当今学生干部培养的需求。

(二)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部分的学生工作,甚至牺牲了学习时间来工作。在学校看来学生干部是一批能够代表学校来行使权力的学生,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对学生干部在奖学金评定和先进评优中予以特别的加分和照顾。

(三)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多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甚至停开一些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培养的课程,导致学生在动手方面有极高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在学生面临实习与就业时,完全将学校的工作搁置在一边,甚至在遇到一个好的岗位时会骤然放弃原本的工作职责,在没有对工作做任何交代的情况下突然离开。

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的设想

(一)建立创新的培养模式

1、以党校、团校为载体的课程式培养

党校、团校为载体的课程式培养指的是学校党委、团委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进行课程安排与设计。这类载体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干部培养的体系更加健全,培训覆盖面较广,能让学生干部更有群体归属感,在课程内容方面,更可应用不同的载体吸引学生。

2、以网络教育为载体的自主自助式培养

为了更讲求培养的效率,一些学校选择将培训的课件上传至网上,供学生下载自学,并且以微信、微博、QQ群等作为平台进行交流。

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方案设计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安排应该统筹规划。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学制的特殊性,三年的学制,半年以上的实训课程以及顶岗实习,某些项目,给学生干部培养的统筹安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就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统筹安排学生干部的培养组织,利用好学生干部在校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一年半时间,做好培养工作。

(二)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1、提高品德修养,坚定政治信仰

通过开展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方面的培训,坚定学生干部的政治信仰与立场,抵御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潮,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增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让学生干部走出校门,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全局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行动

3、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健全人格

以自我为中心是现代独生子女的一个普遍问题,“90后”学生在这方面变现突出。因此高校应很好的把分享教育应用于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学会完善自我,真正在学生干部中间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关注心理健康,促成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及从容大度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障。学生干部处事较多,在工作或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因遇到暂时问题而困惑、消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得失观。另外,在心理健康培育环节中,也可以辅以角色转换、团体辅导亲历性的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从容大度的心理素质。

五、结论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应当是具有这样素质和技能的这样一批学生,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实现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党、团等组织中拥有一支完美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各级组织管理学生工作,开展日常工作,实现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华,刘金凌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教育之浅见,辽宁师专学报,2005.2

[2]杨蕙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刍议,江苏高教,2005.3

[3]刘晓光,周威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6

篇5: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新疆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高等职业学校应多加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本人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探究如何改进高职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教学定位、双师型教师培养、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完善教材等方面提出了新疆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作 者:何英 作者单位:昌吉广播电视大学,新疆・昌吉,8311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职学生 语文能力 培养策略

篇6: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摘要】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不仅对他们成功地度过大学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因此,文章通过对我校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体育行为的功能及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体育行为;情感引导

【Abstract】In this crucial period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ivate the right attitude and good sports of sports not only for their success in life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great importance,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for life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sports is very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 Therefore, this paper to my school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and sports life of the long-term goals, how to train students for the good conduct of sport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ports act;Lead of feeling

一、前言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实现体育目的而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学院体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最终交结点。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对其今后一生的体育实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探讨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学院在体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1.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未得到重视,形成学校不愿投资,教师得过且过,学生自由“放羊”的恶性循环状态。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的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忽视了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及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授。

2.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教学场馆资源严重不足。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绪低落,他们一般都不喜欢或不敢去参与需要一定的毅力、勇气和冒险精神、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一般情况下他们更乐于当观众,经教师督促才肯练习几次。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反而减弱,这种现象女生尤其明显。由于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导致参加体育锻炼和练习的次数太少,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自然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职教育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在体育课上缺课、逃课现象,这种现状对实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体育行为的功能

(一)生理功能

1.对身体系统的作用:体育运动不仅能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肌,使肺活量增加,胸围增大,还能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加强心脏的功能,对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冠心病有良好作用。同时,运动器官的每一个动作、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使全身动作协调,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大大提高了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对肌肉、关节及骨骼的作用:通过运动增加了肌红蛋白含量和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可使肌肉和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而且还能减少肌体脂肪,有利于体型塑造。

3.对新陈代谢的作用:根据人体“超量恢复”的原理,在正常范围内,体育锻炼时能量消耗要在锻炼后加以恢复,并且超过原来消耗的水平。所以体育锻炼因能量消耗增加,从而促进了体内消化与吸收过程。对消化不良、便秘、胃下垂等有积极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心理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格完整、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学实验表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可矫正沮丧、忧郁、自私、散漫等不良或不健全的心理;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乐观自信;能培养坚强意志和团结互助精神;能使身心张驰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

1.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2.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对事物认识后所作出的客观表现。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展、发挥,同时它又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变外在必然为内在必然,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延续的价值和超越生命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学生强身、交往、竞争和发展需要。其次,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再次,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3.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功能

体育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通过体育行为活动可以发挥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1.体育行为活动可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少年儿童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和比赛,不仅可以学习到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能在遵守游戏和比赛规则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意识,不仅可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竞争、进取、拼博精神,而且可以培养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品质。

2.体育行为活动以其特有的人际互动功能,已成为现代人调节身心、调整节奏、调剂生活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群体性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群体意识,体验归属感,增强群体凝聚力。另外,体育行为活动还具有非语言交往的特殊功能,使参与者之间通过示范、模仿、领悟等形体上的交流,在心领神会中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这种以身体姿势和运动动作等非语言手段为主的交往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从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亲和力,提高了作为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而国际间的体育交往活动,增进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友好情谊。

3.体育行为活动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控制作用。

总之,体育对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其他文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

四、体育行为的培养

1.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上要注意教材内容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动作,达到身心锻炼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技术,还要懂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健康状况,培养学生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兴趣。而体育游戏是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灵敏性、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能调节课堂气氛,最大程度地促使学生的身体机能。

2.注重情感引导。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体育教师在进行情感引导时,首先要遵循体育的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身体活动中消除抑郁、烦恼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其次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对动作技术的主动探索,使他们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新动作的美感体验。另外,体育教师自始至终应重视自已教态的感染力,从尊重学生出发,做到目光期待、语言诚恳、手势恰当、表情和蔼,做到以情动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友好相处的亲近感,促进学生情绪和对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提高。

3.根据学生的实际,上课内容、形式多样化。针对成高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体育课应以基础体育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和认识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安排选项练习时间,其它学生应根据其素质情况引导他们进行选项,逐渐培养兴趣向特长转化。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进行休闲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介绍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从中设计自己的终身体育方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此外,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开设一些有关“运动生理”、“运动医学”、“人体知识”、“卫生保健”等理论知识及社会普及类项目的组织编排和裁判法等方面的理论课,并在课外体育竞赛中进行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的实践。

4.开展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要定期组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使校园体育行为形成良好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要建立各种社团组织或体育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会体育部等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强体育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有关体育制度,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充分利用课外余暇时间不断充实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把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促进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5.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价值观的认识。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娱乐和好玩”,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身体育,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转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要加大对体育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端正体育态度,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养成自觉参与各种运动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要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生理讲座或理论课讲授,让学生充分、科学地了解自身,正确认识人体从事体育活动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能长期热爱体育运动,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6.加强体育教师的学习、完善体育设施。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体育人口”的培育者,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具有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观察能力和敏感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要走出传统体育科目和传统体育教学的误区,追求时尚、现代的体育观念。应加强宣传和鼓动工作,克服惰性和“得过且过”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师的“一专多能”和精神风貌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主动锻炼,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兴趣,从而真正地认识到体育的锻炼价值,养成自觉锻炼、自觉学习的终身体育观。校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是完成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因此,学校要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应根据不断扩招的学生人数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场所,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

7.体育课教学应具有实用性。由于高职学生在大学的时间短,一般2年,最多3年,接受体育课教学的时间也较短。毕业以后他们首先面对的是择业,投入实际的社会工作和成为技术性较高的操作能手。因此,我们认为高职生的体育教学应延长到大学的全过程,其目的和方向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解剖特点,按照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水平及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小目标达到总目标,在提高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实用性、普及性的体育锻炼方法,对休闲娱乐性、快乐性以及家庭性的体育项目应具备积极的参与和组织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他们走上社会后充满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8.体育态度的培养。体育态度是对体育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培养与引导。体育态度是后天习得的,其形成需较长的行为时间,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体育态度不同,会引起学生对某一体育行为的情感体验不同。正确的体育态度是体育行为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首要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

【参考文献】

[1]庞中.成高及高职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与终身体育教育[J].体育函授通讯,,(2).

[2]吴暅晔.高职生体育课厌学成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

[3]龙和文.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管理的思考[J].山西体育科技,,(3).

[4]文红斌,马飞.体育行为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科教资讯,,(4).

[5]高霞.浅谈高职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7).

篇7: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摘要]】随着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发展,对具备较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双语教学工作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双语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课程,或者以双语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而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幼儿双语教育的保证。要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水平,就必须具有既掌握相当英语知识又懂得幼儿教育的师资,因此,这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现状

1.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英语教学法知识,却往往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到目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教学,存在与实际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2.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有限。目前虽然有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学生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阶段,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发音不标准,不能用英语进行自由对话和交流,更不能进行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这大大阻碍了学生毕业后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1.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幼儿园双语教育必须配备合格的双语教师,这是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关键。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活动,能够合理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对双语教师在幼教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同时,双语教师的英语发音必须准确、熟练、流利,而且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幼儿园双语教师还要能比较自然、流利地使用英语组织幼儿的各类活动,使用的英语应当具有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而不是生硬的课本式英语。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语言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学生英语语音发音标准的前提下,掌握大量句型,熟悉英语表达思想方式,教师给出学生话题,让学生分组练习,要让学生站在讲台前给大家展示英语对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语感。在口语对话练习中可以适当增加幼儿园一日生活话题,使得口语练习更有针对性,为以后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和日后真正走上讲台奠定基础。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英语教师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教育科学等学前教育理论以此指导幼儿英语教学。同时要走进幼儿园,虚心向幼儿园一线老师学习,经常到幼儿园听课,了解当前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使知识不断更新。同时不断研究幼儿英语教学法,将前沿信息同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整合,从而目标明确的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践,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4.学校对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视。通过对幼儿园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学前双语教师的英语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双语教师必须能够用中英文双语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双语教师要擅长运用英语故事、游戏和歌曲丰富课堂活动,要会使用简笔画,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法、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幼教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重视专业技能课,有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以及学前专业主要领域(语言、科学、艺术、音乐、数学和健康)教育、舞蹈、琴法、美术、音乐和教师口语等课程。

5.加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英语语音,口语技能和幼儿英语教学法所学内容之后,在课堂上模拟幼儿园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授课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有哪些是值得继续发扬和提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授课方法,要及时总结,在全班推广,使同学们都能在模拟授课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突破英语口语障碍,努力学习英语教学法知识,运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舞蹈、美术技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外,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到优秀的幼儿园见习,学习和观察幼儿园的英语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英语活动和为儿童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8: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研究

从横向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对象包括学生社团中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党员、班级干部以及理论和技术方面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等;从培养阶段包括高职三年制中的大一阶段、大二阶段以及大三阶段;从工作能力上来看, 主要包括基层学生干部、中层学生干部、骨干学生干部三类。

二、学生干部培养目标的明确

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干部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专业特定、学习能力较强、精神追求崇高、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实践精神、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素质全面专业的技术人才。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素质不仅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学校的管理体系也能够更加完善。

三、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 有必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育人为本。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人的发展, 育人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手段。学生干部培养中遵循的育人原则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并有效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二是适应性原则。即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方案与时代需求以及高职教育需求的适应性, 从而在对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培养现状作出审视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三是前瞻性原则。即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要具有超前意识, 认识到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 并认识到大学生群体是容易受到新事物影响的主要群体, 所以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制定要体现出前瞻性, 从而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活力;四是继承原则与创新原则。高职院校首先要认识到进行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 以积极的态度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作出探索与创新, 从而在对现有模式优点进行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增强学生干部培养的时效性;五是普遍适用原则。即要求高职院校所构建的学生干部培养要在操作层面上适应于高职院校内部所有学生干部的培养, 其中包括共青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社团干部等。

四、紧抓学生干部培养内容

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中, 培训内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且坚定的政治信仰的基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西方思想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大部分都具有追求自我和个性张扬的思想特点, 在面对西方思想冲击时容易迷失方向。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并将其放在合理的战略高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等多个层面;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对自身作出合理定位。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让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服务奉献、模范示范、领导管理、时代先锋。同时高校要引导学生干部认识到自身不仅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 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助手;三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学生干部本身的工作意识决定着学生干部本身的工作行为, 所以在引导学生对自身作出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其工作意识的培养。工作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干部的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四是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干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的基础,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基本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判断决策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受挫抗压能力等, 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干部在进行相关工作中所获得的质量, 所以重视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提高学生干部素质而言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五、落实并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环节

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中, 培养环节主要体现为学生干部的选拔、学生干部的培训、学生干部的使用和监督、学生干部的考核和评优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落实与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效果的提高。

(一) 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

第一, 要确定学生干部选拔的原则, 其中包括一是广泛性原则, 即选拔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二是择优选取原则, 即由于学生干部的数量十分有限, 择优选取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干部队伍质量。三是公正公开原则, 即要求无论是选拔程序还是选拔规则都应当被全体学生所了解。四是量才施用原则, 即要求岗位的确定要以岗位需求和学生特长为依据。五是动态调整原则, 即对于缺乏责任感或者无法做好相关工作的干部要及时作出撤职调整;二是要明确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 其中包括的基本标准有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崇高、能力素质突出、身心素质健全等;三是要使用科学的干部选拔程序, 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可以根据岗位需要以及学生意愿来采用推荐或自荐的方式进行选拔, 要求学生填写推荐表或者自荐表并对这些内容作出严格审查, 在对参选人名单作出确定和公布后有必要进行面试以及笔试, 笔试成绩需要对外公示。

(二) 学生干部的培训方面。

要认识到虽然学生干部通过竞争具有了学生干部的身份, 但是其素质与实际工作要求必然会存在差距, 所以对新进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 高职院校一是要建立起详细科学的培训计划以及方案, 从而为培训工作做好准备;二是要对培训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的形式不能局限于课堂中, 还应当通过改革与创新以培训形式向课外扩展, 如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活动, 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学习社会先进人物事迹等以达到教育目的;三是要重视突出培训内容的丰富性, 从而确保学生干部培训的全面性。

(三) 学生干部的使用以及监督方面。

高校行政管理教师以及辅导员作为直接使用学生干部的人员应当是负责学生干部任用以及对学生干部工作成效作出反馈的主体, 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干部使用条例与机制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发挥指导作用;监督体制的建立不仅要体现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 同时要体现出对教师使用学生干部科学性的监督, 通过这种双向的监督机制的建立, 能够有效地确保学生干部使用的效率并确保学生干部能够在工作中恪尽职守。

(四) 学生干部的考核和评优方面。

要认识到其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干部能力提升进行关注, 在对学生干部工作成效和当前工作能力作出评价的标准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干部素质的提升, 通过评优机制为学生干部的竞争建立良好的环境, 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并激励学生干部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对学生干部开展考核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水平考核、政治素质考核、行为规范考核、组织能力考核等。开展考核活动的方法与程序包括外界评估与自我评估两种, 外界评估又可以分为上级进行评估、学生干部进行互评、学生代表评价等。虽然自我评估难免会出现主观性, 但是自我评估也是学生干部进行自我审视的重要途径, 与外界评估相结合, 学生干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干部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 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群体与力量, 所以重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对高职院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为研究对象, 从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构建原则、培养内容、培养环节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构建作出了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姜微微.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 2008

上一篇:物联网产业规划下一篇:大学英语写作常用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