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2024-05-28

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共14篇)

篇1: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个人帐户划入办法

个人帐户资金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和退休费用为基数,按以下3个年龄段规定的不同比例划入: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按2.3%(含个人缴费)划入;45周岁以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按2.5%(含个人缴费)划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按3.4%划入。

(2)统筹基金支付办法

住院起付线标准:三级(含)以上医院700元、二级(含二级专科)医院600元、一级(含)以下医院500元。参保人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多次住院治疗的,三级医院第二次住院起付线500元,第三次400元,以后为300元;二级医院第二次住院起付线400元,第三次300元,以后为200元;一级医院第二次住院起付线300元,第三次200元,以后为100元。

最高支付限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包括住院和门诊慢性疾病、特殊疾病、重大疾病费用)。

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在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甲类药品及普通诊疗费用在职职工统筹基金支付85%,退休人员统筹基金支付90%;乙类药品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5%;高精尖检查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治疗规定的慢性疾病、特殊疾病和重大疾病,年度内起付线标准为700元。门诊规定的慢性疾病、特殊疾病根据病种确定不同的门诊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年度内门诊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在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甲类药品及普通诊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80%;乙类药品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5%;高精尖检查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0%。

篇2: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一般情况下,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退休后可以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就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那么,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起付线是怎么样的呢?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多少?具体我们还是来看下文保险同城网小编带来的简单介绍。国家规定在职职工需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退休后,只要符合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去医院看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是可以使用医疗保险进行报销的。而在不同医疗等级医院,起付线标准会有所不同,可按照不同医院级别划分:

1、在一级医院住院,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为360元;

2、在二级医院住院,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为580元;

3、在三级医院住院,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为970元;

4、无等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360元。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多少?

职工退休后,生病住院了需要报销医疗费用。其中,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因工龄不同,其报销的费用也会有所差别。具体如下:

1、建国前参加工作及离休干部的退休职工,二等一级残废军人、因公伤残人员、三期矽肺患者因病住院,其医疗费用可全额报销,其报销比例为100%。

2、无论是以任何方式进行的住院,一律需要收住院床铺费,而住院床铺费可报销60%;

3、推许职工,其医医疗药费报销为75%;

4、退休职工工龄不满15年,其医疗费用可报销75%;

5、退休职工工龄满15—21年以下,其医疗费用可以报销80%;

6、退休职工工龄满21—30年以下,其医疗费用可以报销85%;

篇3: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通知》精神, 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为提升这项工作水平, 各地多次呼吁请省社保中心在省级层面开发全省统一的异地资格协助认证软件, 建立全省统一的资格认证信息系统。鉴于江苏省异地认证工作已有良好的基础,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地社保中心对认证信息管理和维护的效率, 确保认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江苏省开发统一的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截至2009年3月底, 13个省辖市共有异地居住退休人员16.19万人 (省辖市范围内异地居住8.24万人、省内异地居住4.23万人、居住外省3.72万人) , 省直管企业离退休人员15.59万人。为了及时掌握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 保证其能按时足额领导养老金, 严防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 发放地社保经办机构每年都要以邮寄《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协助资格认证表》 (以下简称《认证表》) 的方式对其进行资格认证, 为了确保认证信息的准确, 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必须到居住地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资格认证后, 发放地社保经办机构根据其寄回的《认证表》来决定其养老金的发放情况。这种做法一方面给高龄、行动不便和居住偏远的退休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 《认证表》寄回发放地社保经办机构需要一段时间, 认证信息反馈不及时。与以往由养老人员直接寄回《认证表》的方式相比, 新的认证方式不但简化了养老人员认证的过程, 也提高了各地社保中心对认证信息管理和维护的效率, 进一步确保了认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二、系统设计思路

“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能够为负责协助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对异地养老人员进行认证操作和信息管理维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用户管理、资格认证操作、表格打印、协办信息传递、数据维护等功能, 为各级社保中心开展协助资格认证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鉴于目前各级社保经办系统都建设有本地化业务经办系统, 地域性差异比较大。在不改变现有的各地经办业务系统的前提下, 基于互联网, 基于WebLogic中间服务器, 统一数据接口, 实现各市、县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数据共享, 建立统一的分布式、跨区域的省级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

(一) 集中采集异地人员的数据信息

建立省级统筹的养老保险异地退管人员信息数据库, 将统筹区划内的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异地退管数据整合在一起, 以达到实现数据集中、数据共享、集中认证和全局分析的目的。

(二) 制定安全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

建设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采用数据安全加密级别较高的数据传输格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提交的原始数据上传到省中心平台中间件服务器, 数据检测校验无误后再存储到省级统筹的养老保险异地退管人员信息数据库中, 作为开展异地协助认证工作的基础数据。同时, 本系统自动备份提交的原始数据文件及其操作日志, 作为历史存档供今后查询核对使用。

(三) 协同规范异地协作业务经办流程

异地退管人员协助认证的核心是基于退管数据互认的原则。通过开发异地资格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 解决了各地异构退管经办系统的信息交互。

三、系统总体设计

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在省级社保中心建立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集中数据库, 在统筹地区范围内实现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信息的交换。系统采用B/S/S模式设计、开发、部署, 其中,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统一部署在省本级社保中心。

(一) 系统网络部署结构

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如下:

(二) 系统总体功能特点

省级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总体特点如下:

1、支持周期内与周期外两种认证方式

一是支持离退休人员和供养亲属收到慰问信和《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表》后, 在规定的认证周期内, 到指定的居住地经办机构或社区办理认证手续, 完成认证周期内认证工作。二是支持认证周期外, 居住地经办机构上传认证结果到资格认证系统, 最终由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操作人员决定协助认证结果是否有效。

2、支持离线与在线两种认证途径

一是支持居住地经办机构下载协助认证通知, 利用本地业务系统进行协助认证后, 将认证结果按照指定格式生成数据文件, 通过异地业务系统上传到省中心资格认证系统, 完成协助认证的离线办理。二是支持居住地经办机构经办人员直接登录异地资格认证系统, 录入认证结果。

(三) 数据传输与交换模式

省级异地退管资格认证系统统筹区接入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 业务数据传输与交换采用HTTP协议。根据各级社保经办系统的本地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 本系统提供了以下两种数据传输交换模式:

1、浏览器 (WEB) 方式

发起方通过浏览器登录异地资格认证系统, 将社保业务系统生成的原始数据文件上传至省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在上传前, 异地业务系统需调用操作用户的人员证书对上传的每个文件进行数字签名工作。省中心数据交换平台收到文件后, 再调用CA系统的接口功能进行签名验证。接收方通过浏览器登录异地业务系统后, 可查询并下载发起方发起的业务数据, 下载的业务数据文件同样也要在交换平台进行数字签名, 接收方在浏览器中下载完数据文件后, 异地业务系统完成验证签名工作。

2、后台服务接口 (Web Service) 调用传输方式

采用Web Service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异构各地业务经办系统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WebService完全基于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XSD (XMLSchema) 等独立于平台、独立于软件供应商的标准, 是创建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

发起方通过调用异地资格认证系统提供的上传服务接口, 将社保业务系统生成的原始数据上传至省中心数据交换平台, 上传服务接口首先使用设备证书对需要上传的文件进行数字签名工作, 然后上传文件, 省中心数据交换平台收到文件后, 再调用CA系统的接口功能进行签名验证。接收方同样通过调用异地业务系统提供的下载服务接口, 下载业务数据, 下载的业务数据也要经过数字签名和验签。

(四) 业务协同设计

1、业务协同流程

为实现省级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与各地信息系统间的无缝数据对接, 达到业务协同, 中心应用服务器居中调度协同服务, 各信息系统网络内部署异地应用服务器, 向上与中心应用服务器进行业务协同办理, 向下与各地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对接, 实现业务协同办理。

2、数据交换合法性检测

为了提高上传原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降低业务办理的差错率, 系统内部数据传输交换时都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层次筛选过滤处理:

(1) 数据上传过程检测:主要校验数据格式和数据规范性, 包括文件名规范和数据记录内容逻辑校验, 如:字段长度, 非空项, 身份证合法性等。校验无误的文件保存在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为其分配的专有存储空间内, 便于文件存档和管理。上传校验通过的继续进行第二步校验, 未通过的返回错误信息并提供下载。

(2) 数据存入中心数据库检验:主要校验数据是否符合入库时所规定的业务逻辑, 例如括上报人员数据重复性等。二次校验通过后数据交换平台将其转换为系统数据, 未通过的生成错误文件提供下载。

这样即可以提高采集业务数据的数据质量, 又能杜绝因网络硬件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当业务接收方对发起方上传的数据提出疑义时, 能够方便快捷的调取原始资料进行查询分析, 从而根本上解决了业务数据核对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3、业务协同系统日志管理

业务协同日志存储包括对业务数据和数据处理日志进行存储。接收到的每笔交易数据进行存储及数据解析后对应的表存储, 对数据处理日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异常处理及系统状态、安全认证等进行存储;确保信息在各个系统环节能够及时、准确。

四、系统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

(一)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图如下:

1、数据上报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从各机构业务系统中导出原始数据, 由发起方 (参保地) 上传数据到资格认证系统交换平台保存, 并在上传中实现对文件名的初次校验。资格认证系统首先检测用户已上传文件中的明细数据格式和内容, 检测通过后, 将文件数据写入中心网站的资格认证中心数据库;如检测发现错误, 则不予入库, 同时显示错误数据并提供用户下载。

2、资格认证

该模块提供了在线操作认证和离线操作认证两种协助认证方式。接收方 (居住地) 经办操作人员可以单个或批量的对居住在本辖区范围内的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进行人员身份的核对和生存验证, 填写完成协助资格认证结果提交到省中心平台。

3、结果下载

该模块主要实现了资格认证结果数据的查询下载功能, 当前资格认证截至期过了以后发起方 (参保地) 登陆系统后会提示“当前资格认证人员数据已生成, 请下载”, 各级经办机构即可自行下载各辖区内的异地退休人员最新生存状态信息数据到本地业务信息系统, 然后实现本地化的数据对接。

4、流程控制

此功能是只提供给省中心资格认证平台专管员使用, 用于掌控一个规定认证周期内的业务经办工作流。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始新一期的认证工作、发起方 (参保地) 上传原始认证数据、上传原始数据工作结束 (原始数据被锁定, 无法更改) 、接收方 (居住地) 协助认证工作开始、协助认证工作结束 (认证结果数据被锁定, 无法再修改) 、发起方 (参保地) 开始批次下载本管辖区内的人员生存状态结果。

5、公共信息维护

主要实现密码变更, 联系人信息维护, 行政区划代码维护等辅助功能。其中参加协同资格认证的社保经办机构由省中心统一发放登陆一级管理员帐号。一级管理员可以自行分配二级管理员帐号, 以助于参与管理本级辖区的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二) 数据传输文件格式定义

省级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需要和各级地市社保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文件传输交互, 定义的统一规范的业务数据格式, 是资格认证系统和经办机构业务系统间传输完整独立、安全的业务数据的保证。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 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 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 是日常大家最通用的数据文件存储格式。同时使用Excel作为数据文件格式的优势还在与它能方便的与CSV文件文件格式互相转换, 这一点也大大提高了异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兼容性。

(三) 数据文件压缩和编码

鉴于系统提供了后台服务接口 (Web Service) 调用传输方式, 采用HTTP协议作为业务数据传输与交换, 因此势必也要考虑到数据文件压缩的问题。因此Base64编码格式成为了我们解决以上两大问题的利器。

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 它可用于在HTTP环境下传递较长的标识信息。因此再调用后台接口服务的实际应用中, 我们采取首先将Excel文件作为二进制数据编码转换成一个长字符串, 然后再封装到数据包内作为参数传递调用省中心认证系统核心服务接口, 由中心系统内部将编码压缩过的Excel数据编码文件再作解析读取其中的业务数据。此时, 采用Base64编码不仅比较简短, 同时也具有不可读性, 即所编码的数据不会被人用肉眼所直接看到。这样既降低了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提高了数据安全, 又实现了Excel二进制文件数据的传递, 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总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资格认证解决方案及总体设计, 该系统已在江苏省内上线运行推广,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得到了客户和退休人员的认可。简化了省内异地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手续, 方便广大参保离退休职工, 有效降低社保经办机构人员工作量, 节约工作成本和办公经费。将部分纸质单据转为电子信息, 建立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集中数据库, 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打下基础, 为实现我国养老保险转移无纸化办公探索出一条新路。

摘要:随着劳动力配置日益市场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日益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性日益增强, 规模不断扩大。退休人员跨地区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和享受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变得越来越迫切。为了及时掌握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 保证其能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严防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 提出了养老保险异地退休人员协助资格认证解决方案。

关键词:养老保险,异地退休,养老金,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 (美) 约克姆 (Yochem, A.) 等编, 谢梭等译.J2EE应用与BEAWebLogic Server (第二版)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

篇4:退休返聘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关键词:退休返聘;工伤认定;完善建议

退休返聘,是指劳动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继续从事劳动的一种现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为保护公民的休息权,国家规定了劳动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达到退休年龄后,公民有权与用人单位办理退休离职手续,结束劳动关系。因此,退休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依然具有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劳动岗位上,参与社会劳动。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劳动者离开劳动岗位。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遭受伤害的,由社会保险基金予以救济和赔偿的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使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没有赔偿能力的情况下能从国家得到救济和补偿。退休返聘人员在遭受职业损害时,是否受到工伤保险制度的保护,我国现行法律具体是怎样规定的,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介绍。

一、退休返聘现象产生的原因

退休返聘現象的产生,是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是与用人单位和退休返聘人员自身的生存发展相适应的。为了更好地探究退休返聘人员是否适用工伤保险制度,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退休返聘产生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低是退休返聘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国有着十三亿多的人口,人口基数大,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会越来越低。因此,在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渐凸显。我国现阶段虽然劳动力资源还比较充足,但十几年下去,我国必然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而我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却“未富先衰”,国家和公民个人到时将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我国的退休年龄较低,也加剧了人口的老龄化。人的寿命在延长、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退休年龄却没有发生改变。于是,劳动者在依然具有充足的劳动能力时,却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国家和劳动者付出很高的教育成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不仅加剧了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且打击了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用人单位的经营需求是退休返聘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用人单位雇佣退休返聘人员可以大大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法律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规定了较高的责任,如用人单位不得任意解除合同,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用人单位雇佣退休人员,由于法律对退休返聘现象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从现有司法实践看,用人单位与退休人员之间的关系一般当作劳务关系来对待。用人单位与退休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自然也就不受劳动法的约束。因此,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大大降低。此外,退休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与年轻员工相比对用人单位更加忠诚,用人单位无需花费成本就可以得到优质的人才,既节省了培训成本,又提高了运作效率。

3.劳动者自身的需求也是退休返聘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提出了“老有所养”的社会发展目标,并为此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然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健全,存在覆盖面不够广泛、保险水平低等缺点,远远不能满足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国家需要支付的养老保险金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现象,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退休返聘现象的出现是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的。国家和政府必须对该现象加以重视,通过完善法律,将退休返聘现象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从而更好地保护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在退休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笔者着重探讨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的保护。

二、退休返聘人员工伤保险立法现状

由于现行法律对退休返聘人员的用工关系缺乏明确的立法确认,在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中有关工伤保险的相关条款时存在障碍。为了解决实践中退休返聘人员在遭受职业损害时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不同层级的立法主体对此做了不同的规定。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于2007年在《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退休返聘人员的用工单位为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退休返聘人员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通过该规定我们看出,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是退休返聘人员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决定条件。用人单位只有为退休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退休人员才能在遭受职业损害时被认定为工伤。该规定存在的问题是,退休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被解除,用工单位自然就不再需要为退休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答复对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伤权益保护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做了特别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在《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中规定,农民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仍旧工作的,因工作原因遭受损害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农民工工伤认定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区分用工单位是否为农民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一律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所以,退休农民工在遭受职业损害时,是能够享有工伤保险权益的。这显示了我国法律对农民工权益的特别保护和国家对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怀。以上两个法律文件就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退休返聘人员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规定,在指导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nlc202309010452

其次,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在1981年公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的通知》中规定,退休人员由于工作原因遭受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其保险费用。2005年,国务院法制就退休返聘人员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也做了明确规定,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作中遭受伤害的,由用工单位按照工伤标准赔偿,因该问题发生争议的,双方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单位可以为退休返聘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通过此类规定,我们看出:退休返聘人员是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而是由用工单位按照民事赔偿的方式赔偿其损失。因此,退休返聘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制度保护的范围,其遭受的职业损害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在此规定下,如果用工单位不能赔偿退休返聘人员因工作遭受的损害,那么退休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人权的保障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国务院将退休返聘人员从工伤保险保护的范围中驱逐出去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其规定有待修正。

最后,地方法院的有关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颁布的《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退休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保护的范围,其遭受的职业损害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之所以如此规定,其依据在于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关系不存在了,就不属于工伤保险保护的范围。

通过对上述法律条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都倾向于将退休返聘人员不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护的范围内。即使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用人单位为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退休返聘人员可以享有工伤保险权益,但由于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用人单位就没有法定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了,所以用人单位通常不会为退休返聘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退休返聘人员自然就不能享有工伤保险权益。总之,退休返聘人员遭受职业损害是很难被认定为工伤的,自然就不受工伤保险制度保护。

三、劳动关系与工伤保险制度之间关系的正确界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将劳动关系作为认定工伤的前提,若退休返聘关系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退休返聘人员就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若不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退休返聘人员就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将劳动关系作为认定工伤的前提条件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届的一大误区。

首先,从法规看,《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规定,用工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不论该用工单位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体工商户,不论该职工是否为退休人员,也不论用工关系是否为劳动关系。让每一个职工都享受贡献保险待遇,让职工的人身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是《工伤保险条例》制定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尽管《工伤保险条例》的法律位阶并不高,但作为规范工伤保险关系的专门法律,有权机关在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时,都应以该条例为依据,不能违背该条例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所以,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应尽快纠正立法上的误区,对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做出统一规定,让退休返聘人员都能享受到工伤保险制度的保护。

其次,从法理分析,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和不被歧视的权利。基于人权保护,国家规定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可以离开工作岗位,安度晚年。但是退休人员的劳动权并没有被剥夺,其依然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退休返聘人员与其他劳动者在劳动价值方面并没有任何区别,不能因为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降低劳动人员应该享有的各种待遇,这是不公平的。同时,劳动者也享有不被歧视的权利。退休返聘人员作为正常的劳动者,被排除在工伤保险制度范围内,这是对退休返聘人员的歧视,有损退休返聘人员的尊严。因此,为了维护平等的就业权和平等的劳动待遇制度,国家需要将退休返聘人员作为正常的劳动者来看待,将退休返聘人员纳入贡献保险制度的范围内,使其在劳动领域的各种权益得到同等的保护。

最后,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维护退休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退休返聘人员虽然在劳动力价值方面与其他劳动者并无区别,但退休返聘人员毕竟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了,其身体状况远远不能够和青壮年劳动者相比。所以,退休返聘人员是劳动领域的弱势群体,国家和社会应该对其有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其健康权益保护方面应该给与更多的照顾。我们不能因为退休返聘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就轻视他们,就忽视对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不是一个文明社会所应该有的现象。我们国家在劳动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极力倡导“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法律、法规也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出有利于退休返聘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从而使退休返聘人员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维护退休返聘人员的尊严,避免其產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综上所述,退休返聘人员工伤权益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讲,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退休返聘人员都应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应该树立劳动关系不是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的正确理念,从而使我国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中来。

篇5:个人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1、所需基本资料: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2张1寸照片。

2、缴费标准:以上一年本地社平工资为基础,养老缴费比例是20%,医疗约9%。

3、交医保需要在社保缴纳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办完了养老保险手续后,带着上述的材料和办好的养老保险手册,即可到当地的医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

个人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门诊的话要看当地的规定了,大部分地方是没有的,只有住院报销。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住院报销70%-85%)。

灵活就业人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25年,并且实际缴费年限满10年且没有中断缴费的,从办理变更手续次月起,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个人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区别

虽然国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种社会福利,无法满足个人需求。对于个人医疗保障体系来说,社会医疗保险是根本。

社会医疗保险优势在于按统一标准享受待遇。同样的准入条件,收费标准相同,享受的待遇也相同,不存在高低差别。员工门诊费用可从个人账户中扣除,扣完以后由员工自行付费。员工住院费用按比例报销:1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86%;1万至2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88%;2万至4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92%。如果员工连续几年不生病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累计滚存。社会医疗保险中每一次住院有一个基本起付线的免赔额,分别为:一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750元,三级医院1000元,这些费用需要员工自行承担。甲类药和乙类药按比例报销,进口药不予报销,超过4万元保障额度就得自行付钱。

篇6: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比例

2、结算比例:合同期内派遣人员2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个人自付50%;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派遣人员门、急诊报销最高数额为2万元。

3、参保人员要妥善保管好在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单据(含大额以下部分的收据、处方底方等),作为医疗费用报销凭证。

4、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参保人员患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需在门诊就医时,由参保人就医的二、三级定点医院开据 “疾病诊断证明”,并填写《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表》,报区医保中心审批备案。这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及取药仅限在批准就诊的定点医院,不能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发生的医疗费符合门诊特殊病规定范围的,参照住院进行结算。

5、住院医疗。

医保缴够,才能享受退休后的医保报销。

医疗保险缴费情况如何查询

1. 社保中心查询

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单位所属地社保局服务大厅打印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清单。

2.电话咨询

打当地社保局电话报个人身份证号查询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情况。

3.上网查询

篇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一是学生、儿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8万元以下医疗费用,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二是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0万元以下医疗费,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三是其他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0万元以下的医疗费,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55%;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0%。

注意事项

篇8: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1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人力资源匮乏、数量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匮乏, 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1]。就2008年卫生人员数来看, 我国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人员约215.8万人 (其中乡级约107.5万人, 村级约108.3万人) , 约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35.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 837万人, 约占总人口的63.8%, 以35.0%的卫生人员服务于63.8%的人口,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在数量上依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其次, 虽然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 但无论是卫生资源较为丰富的东部地区还是相对匮乏的西部地区, 全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覆盖率仍存在明显不足, 就乡级卫生机构而言,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22, 而村级卫生机构情况更为严峻, 仅为1.06;东部5省平均市级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06, 而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55;而西北、西南10省 (自治区、市) 中平均市级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61,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中除重庆、四川、陕西、新疆4省 (自治区、市) 超过1.0外, 其余6省区均在1.0以下, 10省平均水平为0.97, 远远低于东部5省平均水平 (见表1、2) 。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 人员学历、职称较低, 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从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可知, 乡级卫生机构中中专学历人员仍占主导地位, 其构成比高达58.7%, 其余依次为大专 (20.3%) , 高中 (10.3%) , 初中 (8.4%) , 本科 (2.2%) 。从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构成上来看, 乡级卫生机构中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者仅占14.8% (其中中级12.6%, 副高1.2%, 正高1.0%) , 卫生机构人员主要由助理/师及士等级职称人员组成, 构成比分别为29.9%和29.1%;在村一级, 卫生人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无疑更不理想, 素质更为薄弱, 由此可见,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 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卫生服务提供人员中的绝大多数, 人员素质相对于城市地区有很大差距, 其提供服务的能力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 是一个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1.3 人员流动性大,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大量无学历人员或初级职称人员流入, 中、高级职称人才则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下降, 造成整体人力资本贬值。若没有政策扶持和积极投入支持, 农村卫生机构将由于服务能力的下降而影响其生存及发展, 最终影响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

此外, 卫生资源必须转化为卫生服务的形式才能被利用, 而利用程度取决于居民对资源的接近程度和接触密度, 通常用到达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或时间表示[3]。一方面, 农民因卫生资源短缺无法享受到便捷、廉价的基本卫生服务, 不得不消耗时间和金钱到城市求医问药;另一方面, 城市里因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过剩, 供过于求, 致使大量卫生资源闲置, 利用率低。

2 我国城市丰富的老年卫生人力资源, 可资开发利用

目前, 我国医生的退休年龄一般是:男60周岁, 女55周岁。从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可知, 2005年我国执业 (助理) 医师5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百分构成比分别为5.0%、2.1%, 假定这些人员全部退休, 退休人员构成比将达到7.1%, 而2005年我国各地区执业 (助理) 医师数为160.6万多人, 因此退休人员数将达到可观的11.4万多人, 可见大医院每年都有很多高水平医生退休。作为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城市退休卫生人力资源却尚未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这些退休医生的技术职称大多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他们从医数十年, 诊治患者无数,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名老中医的黄金年龄往往可以延续到80岁, 即使是外科大夫, 优秀的专家也能工作到70多岁。这些在60周岁、55周岁就要按照国家退休规定离开工作岗位的医学专家们, 其体力和精力都允许他们继续工作,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再继续工作的意愿[4]。但医院每年也同时要接收新的医学院校毕业生, 而且各大医院诊室资源有限, 医院的诊室和门诊时间是固定且有限的, 不能将所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因此就出现了退休专家有出诊愿望而没有出诊机会的状况, 只能无奈地赋闲家中;此外, 有些退休医生被某些低劣医药、不实保健品厂商聘用, 做些违心的义诊、讲座, 让群众上当受骗;甚至有些退休医生被草台班子医院聘用, 按患者医疗费用提成, 违心地做出了抬高医疗费、致使群众看病贵的行为[5]。而另一方面, 广大农村却出现了卫生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有的农村地区居民甚至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6]。

鉴于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结构及其利用情况, 我国急需开发老年卫生人力资源, 可鼓励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 将有效弥补农村青年卫生人才不足和断层的缺口, 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与中青年医师相比, 老年医师在体力和精力各方面处于衰退期, 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可能受到限制, 但这些老学者、老专家在城市大医院的技术岗位上从事多年, 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即经验的优势和文化的优势, 这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老年医师和中青年医师在基层的共同工作, 亦师亦友, 可以产生优势互补效应, 具体表现为特长互补、阅历互补、知识互补、经验互补等。优势互补是现代社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最佳选择[7]。

3 建设

3.1 由政府统筹规划城市退休卫技人员支援农村工作

政府积极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退休人员到农村支援医疗事业。政府应该成立负责支援工作的安排和协调的专门管理机构, 与退休医师原所在单位和农村卫生机构通力合作, 携手做好此项工作。充分了解各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状况, 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另外, 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如退休医学专家到农村服务期间, 可以继续享受原单位的退休费和生活福利待遇。同时, 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将按照退休专家承担的工作任务给予一定的服务报酬, 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财政能力好的地区每年还可以给到一定的专项津贴。

根据退休人员年龄等实际情况, 制定灵活多变的支援方式。①以长期驻扎为主:让有返乡意向的退休卫生人员到乡 (村) 级农村卫生机构持续性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为农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缓解“看病难”问题;服务年限可从当地卫生服务需要的实际出发, 根据专家本人意愿, 与当地卫生机构协商决定;在服务年限满后也可选择再返回城市。受援的当地卫生机构负责协调解决这些专家的食、宿等生活问题,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专家们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②以农村巡回医疗为辅: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巡回医疗车、车载医疗设备和组织以退休卫生人员为主的巡回医疗工作队伍, 届时将以流动医院的形式定点定时到各偏远山村 (区) 开展义诊、群体性体检、健康宣教等工作, 并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 致力于改善边远地区农民群众就医难的状况, 而当地卫生局、各街道 (乡镇) 政府及卫生院可将以此项工作为切入点, 逐步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着力打造公共卫生网络。对于参加巡回医疗工作的人员, 当地合医办将在年终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3.2 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 促进“小病进卫生院 (所) , 大病进大医院”格局的形成

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 一方面是农村地区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 导致许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8], 从而使乡镇卫生院缺少专业的卫生服务人员;另一方面,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技术精湛的医技人员, 甚至在一些效益稍好的医院, 所购置的设备多半由于没有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而遭到闲置;尤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后, 由于医疗费用有部分报销, 农村医疗机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 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 面临更大的挑战[9]。这些原因使得许多患者不愿意选择乡镇卫生院而去县级以上的医院求医。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希望能通过从外地雇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派送本单位的员工去参加培训以提高技术来解决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 但受资金短缺的限制, 这项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 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当地卫生机构的影响力和可信赖度, 引导患者在当地的卫生机构进行首诊, 从而促进“小病进卫生院 (所) , 大病进大医院”格局的形成, 减轻城市大医院的负担, 缓解医患矛盾。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中存在的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医疗卫生工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卫生,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傅坤峰, 胡西厚, 雷国华.统筹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2) :754-755.

[2]张晋, 吴秀娟, 李安明.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 2005, 19 (2) :102-103.

[3]李鲁.社会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5.

[4]刘媛, 高军.让退休专家走向社区医院——业内人士呼吁建立相关机制让宝贵的退休专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J].首都医药, 2007 (1) :20-21.

[5]齐令奇.退休医生社区有为[N].健康报, 2006-7-7 (6) .

[6]陈烈平, 赖爱华, 黄渊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影响的研究——福建省罗源县、柘荣县新农合定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5) :331-332.

[7]桂莉.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意义[J].人口与经济, 2004 (增刊) :96-98.

[8]严淑芬, 赵敏姝, 陆平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现状调研分析与就业问题对策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 (4) :62-63.

篇9: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我原是一个机械厂车工,去年退休后,因车工技术好,被一家机械制造公司聘用。公司承诺:我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工资为2000元,其余报酬按每超额完成1件另发奖金2元计算。但在我要求为我缴纳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时,公司却以我已领取养老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为由,拒绝为我缴纳社会保险。因此,我非常担心,一旦出了什么事故会求人无门。因为我原来的同事退休被聘用后就出了事故,因无工伤保险,至今还没有得到赔偿。请问:聘用退休人员是否也要由聘用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

读者:江南柳

江南柳读者:

退休人员与再聘用单位之间的关系,目前法律尚无明确界定。引起纠纷后,各地法院处理方式也不尽一致。退休人员与再聘用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只是雇佣关系,按民事法律关系处理,基于《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所提出的请求,不予支持。这种处理方式是绝大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都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对于退休人员再就业,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十三条规定: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待遇等权利和义务。《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第二条规定:对被聘用的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十三条的规定,其聘用协议可明确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保护待遇等权利、义务。离退休人员与再聘用单位应按聘用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聘用协议约定提前解除书面协议的,应按双方约定办理,未约定的,应协商解决。离退休人员聘用协议的解除不能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执行。

因而,从法律规定来看,退休人员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合法劳动者,不能作为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所签定劳动合同无效,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用于保障勞动者在因年老、患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中断就业,本人和家属失去生活来源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特点。它是一项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财政是要给予相应补贴的,如医疗保险,政府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职工缴费的全部和用人单位缴费的一部分,记入职工个人账户,用于职工本人的一般医疗服务,其余基金作为社会统筹,用于全体参保人员的特殊医疗服务。再如,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国家也是给予补贴的。

因此,从目前的规定来看,已退休人员,意味着已享受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再次被聘用,是属于现行劳动法律调整的介于标准劳动关系和民事法律调整的民事劳务关系之间的一种用工关系,是特殊的劳动关系,不完全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也就是说,退休后再就业,其带有福利性质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就不能像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那样再次进行强制性缴纳。

但我们认为,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单位工伤风险的,单位应当缴纳。同时,我们建议,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退休人员在被聘用前,要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详细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在合同中写明:聘用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单位帮助补充缴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保守秘密;福利待遇;提前解除合同违约责任等。

篇10:居民医疗保险转院报销比例

2. 二级医院500元起付,报销比例75%;

3. 三级医院1000元起付,报销比例50%。

参保居民住院分娩实行定额报销,剖宫产报销元,自然分娩报销500元,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者,按正常住院比例支付。居民基本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15万元。

居民医疗保险门诊不予报销内容

居民普通门诊的定点范围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就近便利原则,每位参保人员每个年度内可自主选择不超过3家定点门诊作为本人定点,定点范围之外的不予报销。当然在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就医,也是不报销的。

异地就医医疗保险怎么报销

1.临时外出期间因急症转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

2.是本市户籍学生儿童在外地就读期间、非本市户籍已参保学生在原籍期间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

3.外地长期居住已经办理异地安置手续的本市参保人员;

篇11:重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报销覆盖入院到出院 两种费用不算

所谓单病种结算,是指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特殊疾病门诊就医治疗时,以病种为单位计价,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参保人员分别按病种定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一种结算方式。

哪些费用可以报销?规定指出,单病种医疗费用范围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各项医药费用支出,包括患者从确诊入院到出院期间,花费的诊查、化验、检查、床位、治疗、手术、护理、药品、医疗耗材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费用都在报销范围内。按照新规,有两种费用仍需参保人自己掏钱,分别是床位费超标部分、空调费、陪伴费等政策规定应自费的服务设施的费用;特殊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超过医保限额以上的费用。

报销分两个险种 是否退休将影响比例

根据参保人员险种、年龄、医疗机构等级不同,报销比例有所不同。按照规定,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分为在职、退休两种情况。其中,在职参保人员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90%、二级报销87%、三级报销85%。退休参保人员在一至三级医疗机构就医,均可报销95%。

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分为一档、二档两种情况。其中,一档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80%、二级报销60%、三级报销40%。二档依次提高5个百分点,分别是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85%、二级报销65%、三级报销45%。

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执行,针对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年度医保基金预算,对单病种发生应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将按月结算支付。

篇12:关于福建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要是转到外省市的医院的话,所花的费用是不是能报销,报销的比例是多少?需不需要在转院之前开个转院证明?

[关于福建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篇13: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1 异地安置现状

1.1 异地安置数量

目前,青海省本级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29万多人。其中,异地安置退休人员4万人,占退休参保总人数的34%;异地安置离休人员1572人,占离休人员总数的46%;异地工作的参保在职职工1.5万人,占在职参保总人数的9%。上述三类人员均属长期异地居住和工作,加起来共有5.5万人,其中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占异地就医总人数的75%。省本级异地就医总人数占其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的19%。

1.2 异地安置原因

从全国范围看,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离休人员和异地工作人员、转外就医人员在各地都存在,但这几类人员加在一起还不足2%。青海同比为什么高出17个百分点呢?有地理原因,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资源匮乏等因素。

地理原因使得两类人员纷纷离开青海,赴外地定居。一类是部分退休人员难以适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的气候条件,到内地寻找适宜老年人长期居住的环境;另一类是青海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许多青年人纷纷赴外地就业,这部分人就业的城市又成为其父母退休后的异地定居地。

特殊历史原因使得部分退休人员返回原籍养老。当年,我国大规模进行“三线”建设和支边活动,许多内地大中型企业成建制迁入青海,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外省职工大军。这些人来青工作已达二三十年,目前已陆续办理了退休手续。由于气候原因和“落叶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回原籍养老,并成为异地就医的主要群体,约占省本级异地就医总人数的75%。

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使得那些留在青海养老的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因患疑难杂症不得不选择转外就医。据统计,从2009年—2012年6月底,转外就医1765人次。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医疗费用高,管理服务难度大。同一种疾病、同样程度的病情,在北京、上海等优质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就医,要比在西宁就医的医疗费用高出20%~30%,这还不包括个人负担的交通费和住宿费等非医药费用。

1.3 异地安置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居住在全国30个省份的1800多个县级地区;从人数看,100人以上的地级市、县级地区有92个,涉及4.48万人,也有的县级地区仅有1人或几人。其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高度分散。

1.4 异地就医情况

以2011年为例,异地就医5838人次,涉及医疗费用6358余万元。其中:住院3904人次,占异地就医总人次的66.87%,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占绝大多数,共有3554人次,达到异地总住院人次的89%;特殊病、慢性病门诊1084人次,占异地就医总人次的18.57%,其中退休人员990人次,占异地慢性病门诊人次的91%;离休人员门诊396人次,占异地就医总人次的6.78%,住院434人次,占异地就医总人次的7.43%。不难看出,在异地住院和门诊中,离退休人员都是主要组成部分。

2 经办管理做法

经办管理服务质量是制度质量的体现。对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费用报销服务,因其难度大而最能体现经办服务能力和质量的高低。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遇到的最大难点是费用报销周期长、费用垫付负担重。省医保局认为,惠民制度的突出标志之一应该是便民,让老百姓易得,让享受者无难点。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基本诉求和提升质量的必然要求,越是困难越要做好。责任感和紧迫感催生了新思路、新作为。经过调研论证,局领导班子围绕提升经办服务质量和效率,确定以“三提效”为路径,破解难点,创建高效服务体系。

2.1 借力提效,推行就医地直报

“借力提效”出自无奈的选择,但与本省派出人员设立办事处、办事点相比,又是可行的选择,也是一种创新。医保局先抓主要矛盾,为稳妥可靠,先选择优势地区。抓主要矛盾,即主动与本省异地安置人员较多的省市经办机构进行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选择优势地区,即选择经办管理水平高、能力强的省市优先开展合作。在省本级退休人员中,安置在上海的达到3188人,是异地安置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上海市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又是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应该成为“借力提效”的首选。

经过多轮平等友好协商,2010年7月,省医保局与上海市医保中心签订了相互委托报销医疗费用的服务协议,明确双方互相为对方参保人员提供点对点的报销服务。从同年9月1日开始,上海市医保中心委托浦东新区医保中心为3000多名青海退休人员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服务,“就医地直报”让青海的退休人员由向往变为现实。2011年,委托上海管理的退休人员就医量为936人次,就医地直报649.25万元。

2.2 建网提效,推行持卡即时结算

除省会西宁市外,青海各州市均无三级医院。省内各统筹地区的参保人员看大病只能赴省城就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省内异地就医群体,其医疗费用也是先由个人垫付,再回参保的州市经办机构报销。于是,在“借力提效”的同时,省医保局也在筹划“建网提效”方案。医保局首先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各州市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强化了信息系统的功能。2011年12月实现了省内各地区参保人员在西宁就医购药费用的实时刷卡结算。据统计,仅2011年各州市到西宁就医的参保人员就达到30.53万人次,刷卡结算的医疗费用达到8894.03万元。

2.3 立制提效,承诺报销时限

对于尚未实现就医地结算和刷卡即时结算的,由本人将医疗费发票寄到本单位,单位医保经办人员再将职工的发票送到医保局报销。由于需要逐笔审核,不可能当时报销完毕。为此,医保局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一送一取”报销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单位经办人员到医保局送发票,随到随收,并作出3个工作日内报销完毕的公开承诺。同时,建立了备案制度和电话跟踪管理制度。由于服务规范、承诺兑现,参保单位和退休人员普遍满意。

3 难点与政策建议

3.1 主要难点

在多年的经办中,尽管医保局在异地就医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多有创新,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更何况,有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地方经办机构能够解决的。

3.1.1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个人负担加重,反响强烈。

导致个人负担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即“四个差异”:一是政策标准差异。各地区在贯彻执行三个目录、门诊特殊病和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规定极不一致。有些费用因不符合参保地的政策规定而不能报销,加重了个人负担。二是政策内外差异。医疗机构普遍把异地就医人员当作自费病人对待,过度医疗和使用参保地政策范围外诊疗项目、药品等现象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2011年,医方使用目录外药品的就涉及异地安置人员1100多人次。三是政策知晓差异。由于异地安置人员分布地域广,居住零散,医保政策宣传难以及时到位,再加上诱导消费,造成一些药品或诊疗项目费用无法报销。四是报销方式差异。目前青海仍有大部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医疗费没有实现就医地直报,过重的垫付负担和与就医地相比低一等的待遇,使得退休人员产生了不公平之感,享受与就医地退休人员同等的待遇和免除垫付之累成为他们的最大诉求。

3.1.2 对异地就医行为监管困难。

监管困难的原因集中在“四不可及”上:一是“远不可及”。参保地与就医地距离遥远,参保地的监管常常望尘莫及。二是“广不可及”。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分布面广,参保地经办机构的监管力量根本不可及。三是“繁不可及”。全国医疗机构费用结算发票样式繁多,省与省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均不统一,假发票难以甄别,参保人员用假发票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深不可及”。许多欺诈骗保案件是医患勾结的产物,属于深层次的道德风险,单从病历、发票上难以发现问题。近年来,各地对定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对医生实行医保定岗医师管理制度,但这对属地医院及其医师起作用,而对异地难以实行,青海不可能对30个省的医院和医师建立这样的管理制度。

3.2 政策建议

3.2.1 对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实行

地区互认制度,建立就医地参保机制。可参照解决国有关停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的政策措施,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参保地按一次性缴费的方式,将退休人员的医保关系转向居住地(不足部分由国家以补贴形式支付)。这是广大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愿望,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为此,应该设计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从提升质量的高度来对待和推进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形成有利于退休人员医疗费报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3.2.2 建立刚性稽查机制。

对异地就医行为和医疗行为的监管,单靠参保地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依靠就医地才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最佳选择。但依靠就医地进行监管,仅靠参保地与就医地进行协商是不够的,有些实际问题如所需费用、人力资源等难以解决。建议国家出台统一的政策举措,将异地就医监管纳入就医地管理职责范围,并解决相应的经费和人力等问题。如果这一步近期难以实现,也可以采取过渡办法。即按上年度各地跨省安置退休人员数量和异地就医人员总量,由国家有关部门每年给各地下达异地就医协查任务,拨付协查费用,形成协查机制,变地区间协商达成的缺乏约束力的柔性协查为刚性指令性协查,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摘要:青海省本级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共有41572人,占异地就医总人数的75%。通过开展异地协作,部分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实现了在就医地直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建立医保关系转移制度,参保地按一次性缴费方式,将退休人员的医保关系转向安置地。

关键词: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医,费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E].2012.

篇14:明白报销比例选择就医

张云这才发现自己对医保了解得太少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在社区医院看病呢,离家近,还省钱。

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和张云一样的问题,如果事先能了解医保的知识,那就可以科学就医,既省时又省钱。今天我们以北京市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医保的报销比例及相关知识。

一、门诊报销比例

通过以上表格可看出,不管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门诊全年报销封顶線都是2万元,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其他医院报销比例高。表中的补充医疗保险不是单位为大家缴纳的,而是医保为退休人员增加的,二者不是一回事。

案例:

1.某在职职工在三级医院就诊,门诊医疗费共计5000元,那么报销办法为:

报销金额:(5000-1800)×70%=2240元

个人自负金额:5000-2240=2760元

2.某65岁退休职工在社区医院门诊医疗费共计4800元,那么报销办法为:

基本医保报销金额:(4800-1300)×80%=2800元

补充医疗保险报销金额:(4800-1300)×10%=350元

报销金额合计:2800+350=3150元

个人自负金额:4800-3150=1650元

二、住院报销比例

通过以上表格可看出,不管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住院报销的封顶线是30万元,即统筹基金支付的10万元加上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的20万元;但是不同的医院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三级医院报销比例最低,一级医院报销比例最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住院起付线是1300元,第二次及以后是650元。

案例:

某在职职工在二级医院一次性住院医疗费共计162000元,那么报销办法为:

基本医保报销金额:(30000-1300)×87%=24969元

(40000-30000)×92%=9200元

(107867-40000)×97%=65831元

(注意:这里的107867数值,是倒推的结果,最终是要满足在此区间医保报销金额达到100000元)

基本医保报销合计:24969+9200+65831=100000元

大额互助基金支付:(162000-107867)×85%=46013元

医保报销金额总计:100000+46013=146013元

个人自负金额:162000-146013=15987元

退休与在职报销办法基本相同,只是报销比例不同,不再举例。

三、需要本人自负或者部分自负的药品及诊疗项目

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相关规定,一些药品及诊疗需要由本人全部自负,或部分自负之后再进行报销,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我要社保网 c$FX/G e(l1.主要起营养滋补作用的药品;

2.部分可以入药的动物及动物脏器,干(水)果类;我要社保网 G:X { f0P"V~ P ~ Y O

3.采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炮制的各类酒制剂;

4.各类药品中的果味制剂,口服泡腾剂;

5.血液制品、蛋白类制品(特殊适应症与急救、抢救除外);我要社保网5?5b3?/l e&g L

6.使用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除基本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部分饮片之外,均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7.各医院制剂经过相关部门评审进入医院制剂目录的,规定应由个人部分负担的费用,先由本人按比例自付;我要社保网,n7J#D

K3O!Y*E

8.规定限量使用的药品按规定的使用限量支付,其余均按基本医保的规定支付;

9.一些贵重医用材料、单项检查等也需要由本人全部自负,或部分自负之后再进行报销。

四、医保不报销的医疗费

1.在非社保指定医院治疗;

2.在中国境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

3.非被保险员工本人的治疗费用;

4.故意犯罪或拒捕、自杀或故意自伤;

5.殴斗、醉酒,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6.酒后驾驶、无照驾驶及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

7.因整容手术或其他内、外科手术导致医疗事故;

8.未遵医嘱,私自服用、涂用、注射药物;

9.从事潜水、跳伞、滑雪、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造成的医疗费;

10.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及国家规定的自费项目和药品等所有不符合社保医疗有关规定的费用支出。

五、注意事项

1、由于社区医院报销比例较高,普通病可以在社区医院就诊,或者在大医院就医之后在社区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2、由于住院报销的全年封顶线是30万元,门诊报销的全年封顶线仅2万元,所以,如果是需要长期就医治疗,最好是转为住院,可以多报销一些药费。

上一篇:情绪abc说课下一篇:文明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