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2024-07-28

《桥》教案(共8篇)

篇1:《桥》教案

12、《桥之美》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3、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诗境美,图画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桥的美学价值,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难点: 品味本文作者描写桥的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北京的桥》。这首歌好不好听?视频中那些桥的画面美不美?确实生活中,桥以其实用与美感的完美结合,成为很多人的挚爱。那么,在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又美在哪里呢?下面请跟随老师踏上我们今天的赏美之旅,用心去体会吧。板书课题《桥之美》

(二)预习检测(读其文,首先要识其人,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吴冠中先生)

1、你所了解的吴冠中

2、(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现在考考大家)字词你掌握了吗? 1.和谐()点缀()煞()风景 孕()育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小结:看来这些同学对词语的预习非常棒!来掌声鼓励!

(三)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哪些桥?(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给段落标序号。)

乌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道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

小结:文中写了那么多的桥,可见吴冠中对桥非常喜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那么他为什么觉得它美?把原因找出来。

2、画家吴冠中为什么爱桥?文中哪一句话代表他的观点?

明确: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师总结:的确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PPt显示)(学生齐读这句)

师:你能够理解这句话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不同环境,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或再以学生或老师穿的衣服为例,从色彩,搭配,点、线、面的对比等方面加以说明。

(四)、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既然如此爱桥,他又是怎样描写桥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竞赛,我们要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合作学习最好,请前后相邻的同学为一组,时间3分钟。(出示屏幕8)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选出本组成员都喜欢的一两座桥,结合课文说一说桥之美具体表现在哪?

请以句式“_____桥很美,美在________,让人感到________。”说话 你们小组讨论了哪些桥呢(回答2至3种)出示屏幕9

以上这些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统一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可见去欣赏一座桥,不是孤立的去欣赏而要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欣赏。

4、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在这里老师挑了其中两句,下面我们再次美美地齐读一下这些优美语句。(屏幕10)

(五)1、学习本文,还有什么疑惑吗?

补充:第六段,课文后面还写了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有何用意?(反面例子,不是桥本身不美,而是与周围的环境不够协调,不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或体会)

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沟通是桥,理解也是桥;宽容是桥,度量也是桥;淳朴是桥,真心更是桥。)

作者结尾提到: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桥的美还美在它的意境(如文中的鹊桥就是一座代表爱的桥梁)起着沟通心灵的作 用。

(六)拓展运用:请用优美的语言,运用今天所学,描绘你最喜欢的一座桥,揭示美之所在。老师这样四幅有关桥的图片,请看:第一幅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康桥,第二幅高山峡谷间的索桥,第三幅湛江寸金公园的九孔桥,还有夜晚灯光照耀下的湛江海湾大桥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你的本子和笔来写,那么作文如作画,就要学到今天的审美方法,希望同学们写出的文章和画一样美。下面哪位同学可以来说说,你所描绘的桥

刚才同学们品了那么多的桥,让老师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生活中有很多美不胜收的景致,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运用所学的审美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布置作业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1)芦苇石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之后,感觉怎样?(轻松)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前面发闷的感觉应该读的低沉、缓慢,而后面应该读的轻快。)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把苇丛人格化,使它更有生机、活力,突出其桥给人的美好感受。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细柳拂桥: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是阳刚与阴柔。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若有“晓风残月”那就更令人心醉了,对吧(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是很凄清的景象,烘托别后悲伤的)

(3)长桥卧龙: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写长桥之美。桥与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在颜色上相互映衬。桥如卧龙与流水就是一个整体。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4)风雨廊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形式独特。(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的是飞流瀑布,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是因为你和桥已构成了一幅画。桥上、桥外各是一道风景,别有情趣)[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展示交流成果时,师作适时引导。

篇2:《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教学步骤 ㈠导人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在画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小组讨论明确: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小组讨论明确: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在欣赏桥时都注重于桥与周围环境的对照与配合,那么你能根据刚才描绘的画面,用“ 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的美吗?

乌镇小河两岸的桥之美,美在与密密的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江南细柳下的桥之美,美在与纤弱的细柳配合的刚柔相济。长桥之美,美在长桥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

风雨桥之美,美在风雨桥与险峻的山峰、湍急的流水配合给人的安闲、自在之感„„ 老师点评: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小组讨论明确: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㈣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

因为早春扬柳刚返绿发芽,细弱的柳枝拂着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体现了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不同。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

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你产生过这样的美感吗?)

语言精美。“无声”与“热闹”,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家们”与“孩子们”并举,在比较中突出其共性——热爱环境,热爱美,从而凸现画家眼中桥的形象美。(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小结

今天,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这是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所以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用慧眼去发现,那么美将无处不在。

板书

说明“桥之美”的含义

乌镇小河的石桥

江南水乡的石桥

桥之美 举例说明“桥之美” 水天一色的长桥

广西云南的风雨桥

篇3:曲线箱梁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本文采用Ansys软件, 分析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振动频率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不同车速和不同车重时的车辆冲击系数, 并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 为该类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1 曲线箱梁桥的自振频率

与直线桥不同, 由于曲率的存在曲线桥静力和动力特性都同时产生弯矩和扭矩的效应。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M]{v″}+[C]{v′}+[K]{v}={F (t) } (1)

当作用力为零时得自由振动方程:

[M]{v″}+[C]{v′}+[K]{v}=0 (2)

自由振动方程若忽略阻尼得到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

[M]{v″}+[K]{v}=0 (3)

若公式 (1) 忽略阻尼得到无阻尼振动方程:

[M]{v″}+[K]{v}={F (t) } (4)

上式中, [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v}为节点位移向量;{v′}为节点速度向量;{v″}为节点加速度向量;{F (t) }为节点荷载向量。

在Ansys软件动力分析中有模态分析和瞬态分析,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结构振动特性 (频率和振型) , 瞬态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受荷下的动力响应 (位移和应力等的时间历程) 。如图1三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用三维梁单元BEAM44进行离散共144个单元, 每跨桥长24m。由公式 (2) 可得到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模态分析中主要命令流如下:

antype, 2 (定义模态分析)

modopt, lanb, 7, , , , 1 (采用分块兰索斯法)

mxpand, 7, , , yes (定义模态扩展数目)

三等跨连续的曲线箱梁桥其边界条件和箱梁截面如图1所示, 结构计算参数:每跨桥长24m, 主梁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40, 弹性模量为3.25×104MPa、密度为2.5×103kg/m3、泊松比为0.1667。在边界条件不变下, 现用Ansys分析得出不同曲率半径的基频 (本文基频指第一阶竖向振型) 如图2所示。

图2中∞表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 (即为直桥) , 从图中可知, 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的基频与直桥基频相接近, 曲线桥设计中可按直桥基频偏安全计算车辆冲击系数;基频随曲率半径的增大没有单调变化规律, 基频从曲率半径110m开始随曲率半径增大而递增并趋向于直桥基频。

2不同曲率半径时曲线桥的动力响应

本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连续曲线桥, 边界条件如图1 (a) 所示, 用移动质量模拟车辆, 即考虑移动质量惯性矩的影响, 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其基本思路是Ansys瞬态分析中根据质量块移动速度对应的时间对质量块施加位移, 将质量块与所移到的节点进行耦合[5], 由公式 (4) 得出该时刻的动力反应值。瞬态分析主要命令流如下:

antype, 4 (定义瞬态分析)

sstif, on (打开预应力效应)

timint, off (关闭时间积分效应)

time, 1e-5 (定义时间)

acel, , 9.8 (施加加速度)

nsubst, 2 (定义荷载步)

kbc, 1 (定义荷载作用方式)

solve (进行静力求解)

timint, on (打开时间积分效应进行瞬态分析)

outres, all, all (定义输出控制)

deltim, deltt/10 (定义时间步长)

冲击系数 (亦称为动力系数或动力放大系数) 定义为:

μ= (Rd-Rs) /Rs (5)

式中:Rd表示系统在外荷载F (t) 作用下, 系统的最大动力反应值;Rs表示将外荷载F (t) 作为静力荷载, 系统的最大静力值;μ为冲击系数。

本文用Ansys软件分别求出Rd和Rs, 根据公式 (5) 求出冲击系数。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的计算参数同前。曲线桥的曲率半径分别为40m、70m、100m、130m、160m、190m、220m, 车速和车重分别固定为100km/h和12吨时计算桥的冲击系数。

经分析, 不同曲率半径下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的挠度时程曲线相似, 为了图形的清晰起见, 只给出曲率半径为100m时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竖向位移的时程曲线如图3所示。在分析中由于没有考虑结构的阻尼, 当质量块离开结构时, 结构振动不会停止[6]。

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与2004年桥规方法结果的比较如图4所示。

从图4可见, 边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曲线随曲率半径增大而单调递增, 中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曲线随曲率半径没有单调的变化规律, 车-桥系统计算的冲击系数都低于2004年桥规方法计算的结果。

3 不同车速时曲线桥的动力响应

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的计算参数同前。现固定曲率半径和车重分别为100m和12吨, 改变车速, 分别取20km/h、40km/h、60km/h、80km/h、100km/h、120km/h、140km/h、160km/h时, 考察车-桥振动特性。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冲击系数如图5所示。

从图5可见, 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曲线随车速增大没有单调的变化规律, 中跨中点冲击系数-车速曲线中存在一个点接近于按2004年桥规规定的计算结果。

4 不同车重时曲线桥的动力响应

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的计算参数同前。现固定曲率半径和车速分别为100m和100km/h, 改变车重, 分别取6吨、12吨、18吨、24吨、30吨、36吨、42吨、48吨时, 考察车-桥振动特性。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冲击系数如图6所示。

从图6可见, 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曲线随车重没有单调的变化规律, 车-桥系统计算的冲击系数都低于按2004年桥规方法的计算结果。

5 结语

(1) 三跨连续箱梁桥当桥长不变时, 不同曲率半径曲线桥的基频与直桥基频相接近, 曲线桥设计中可按直桥基频偏安全计算车辆冲击系数。

(2) 不同曲率半径时, 车-桥系统计算的边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和中跨中点挠度冲击系数都低于2004年桥规方法计算的结果。

(3) 不同车速和不同车重时, 边跨中点和中跨中点挠度的冲击系数曲线随车速、车重增大没有单调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小珍, 张黎明, 张洁.公路桥梁与车辆耦合振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9 (6) :42-46.

[2]周新平, 宋一凡, 贺栓海.公路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9 (6) :42-46.

[3]施颖, 宋一凡, 王荣波.基于有限元的曲线连续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7 (4) :96-100.

[4]李忠献, 陈锋.曲线箱梁桥的车桥相互作用分析[J].工程力学, 2007, 24 (11) :93-99.

[5]王新敏.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篇4:《桥》教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

1.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谁?

2.是谁要回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文题目(板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3.读文要求: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桥从哪里跨越到了哪里?

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哪里?

4.汇报、交流

三、再读文、深入感知

1.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带着问题走人第一位主人公:小钱。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

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花朵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作者用( )比作( )?这个比喻句又说明了什么?

要想挽救这年轻的生命唯一的办法是什么?那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④辗转是什么意思?⑤假设这个年轻人没有得白血病他会在做什么?⑥就在台湾青年要捐赠骨髓时发生了什么?

3.出示台湾地震图片:多么可怕的地震,我们的台湾青年抽取骨髓会成功吗?

4.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小组合作要求:

大声朗读3-6段课文

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动?

四、升华感悟

1.我想学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生命桥的意义了吧?

2.补充完善板书

五、拓展

1.共同唱响《爱的奉献》。

2.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李博士相见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

六、作业

篇5:《桥之美》教案

课型:自读课

主备人:莫妙贤

审核:初二备课组

时间:2013年11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

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美的常识。能力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四、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说明性小品,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首先应考虑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说明性小品的特点。

五、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很有画面美,学生过去没有学过类似的文章,学生有阅读兴趣;但本文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点拨。

六、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结构,初步培养阅读说明性小品的能力;继续积累阅读说明文的经验,把握说明文文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文的语言。

七、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通过合作讨论,使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2、给加点字注音 煞风景(shā)

史诗(shǐ)

点缀(zhuì)

驻足(zhù)

....

三、赏读课文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明确: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明确: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舒畅);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销魂);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满足);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驻足)。

3.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例如: 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4.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明确: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四、比较: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不同点:在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在写法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五、拓展延伸

今天,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也感受了人类巧夺天工的神奇和伟大,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一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你能说说这些“桥”吗?

六、布置作业:

1、必做:完成练习册12课内容。

2、选做: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3、选做: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教学板书:

石桥与苇丛相配合——舒畅 石桥与细柳合作——销魂 长桥与水面配合——满足 风雨桥的廊与亭——驻足

篇6:桥 优质教案

师(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这首歌熟悉吧?它的歌名叫《为了谁》,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教师出示课后学习提示: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文中有很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师: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吗?

生1:大。

生2:猛。

生3:狂。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这些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有三种表达特色。

[ 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学生自由读这三段话。)

师:现在看谁反应快。请听题,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

生(异口同声):第一种。

师:在哪儿?

生(读):像泼。像倒。

师:两字就是一句。读读!有什么感觉?

生(读):像泼。像倒。

师:读得再有力些!

生(读):像泼。像倒。

师: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一起来。

(生再读)

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就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屏幕上,在第一组句子后面批注:雨的力度)

师:第二种,有四个语句,咱们也来读一读,换一种方式读——请三个同学分别读前面三个语句,最后一个语句,全班一起读。

(学生按分配读语句)

师:满意吗?

生(评价):没有读出洪水的来势凶猛。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1(教师在黑板上画音乐中的渐强号和渐弱号)

师:哪一种符号可以用到这句的朗读中呢?

生(异口同声):渐强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洪水来势汹汹,向村庄狂奔而来,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生2:因为这样读才能表现洪水越来越凶猛。

师:瞧,多聪明!你们把句子读懂了。那咱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老师手势指挥,读得很到味)

师:这样读就把洪水的来势读出来了。

(屏幕上,第二段句子后面批注:洪水的来势)

师:第三种表达方式,自己发现吧。

生:“跳舞”,用了拟人手法。

师;跳舞,这个词多美啊!那我们的感觉呢?

生:可怕,简直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师: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找出句子读)[屏幕上出示: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

生:洪水的可怕。

生:令人畏惧。

生:让人胆战心惊。

(句后出示批注:洪魔的恐怖)

师: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生(读):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瞧,他不仅读得好,表情也很投入,用一个词来评价他,那叫声情——(生接:并茂),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生(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指导):提个建议,在“逼近”这个词前面稍作停顿,大家一起读。

师:这样读才够味儿!

生(读):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此刻危险吗?你担心吗?把这种感觉送进句子中再读一读。

生(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老师特别欣赏她读“爬”这个词的感觉,轻声重读,把对老汉的担忧读出来了。你 2 能再读一遍吗?

(生再读,读得更投入。)板块二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师: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段划出关键的词语。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同样是在山洪突发的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老汉。(板书:老汉)

师:该选哪些词语来表现老汉,也在3-10段中找到几个关键词。

(生汇报找到的关键词)[屏幕上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 站着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跌跌撞撞 盯着

乱哄哄 像一座山 ]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吗?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老汉的镇定呢?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加上这些词语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再说一遍。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现在老师要送她两个掌声,第一,她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她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

(其他学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着读。左边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左):左拥右挤

师:快点儿,再来——

生(再读):左拥右挤

生(右):站着

师:稳一点儿——

生(再读):站着

生(左):疯了似的师:还很有理智哦!

生(再读):疯了似的生(右):不说话。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再读):盯着

生(左):乱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生:像一座山。

师: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播放影像: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指导学生在洪水的声音中静静地读句子,感受人们对老汉的信任和期待。)

师: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急的时刻,老汉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你们读出来了吗?

(学生沉默)

师:想想,为什么要首先强调桥窄?

生1:桥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拥挤必然桥毁人亡。

生2:第三句也很重要。因为越是在危急的时刻,党员越应该起带头作用。

生3:我想补充一下,党员排在后边,才能保证队伍迅速撤离。

师:瞧,你们能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板块三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师: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插图)

师(指图)谁?

生:老汉的儿子(板书:儿子)

师:老汉在干嘛?

生: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师(明知故问):难道老汉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儿子推父亲先过桥,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读书吧!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无情?

生:有情!

师(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这样凶巴巴的态度,还算有情?

生1:太危险了!

生2:桥在发抖了!

生3:没时间多说了!

生4: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生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读——

生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你读——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一吼,这一推,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出示片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谁来读。

师:“揪”,老汉是无情还是有情?[屏幕出示:无情?有情?] 生:因为老汉已经发出了让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儿子是个党员,为了保证队伍能有序撤离,老汉必须忍痛揪出儿子。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藏在心里”,你几乎触摸到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的百姓。

生:我觉得老汉是舍小家,顾大家。[屏幕出示: 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 在集体与个人面前,老汉选择了——](学生接答)

师:我们用一句话来给这个问题做个总结:道是无情却有情!板块四:轻轻抹去,深深留下,感受“桥”之内涵。

师(缓慢凝重的语气):五天过后,山洪退了(擦去板书“山洪”),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擦去板书“老汉”),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擦去板书“儿子”)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呢?

生(含泪):不要。因为桥虽然毁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

生:这是一座精神之桥,是老汉的精神化身,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师:是的,它已经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读课题——

篇7:《桥》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感悟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山精神。

2、初步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

重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难点:感悟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山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揪出、胸膛、沙哑。)

2、回顾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关键词感受洪水的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么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第2、3、14、18自然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生交流句子,指导朗读。(1)第一句抓住“像泼。像倒。”(短句)(2)第二句抓住“受惊的野马”。(比喻)(3)第三句抓住“一米多高”“跳舞”。(拟人)(4)第四局抓住“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3、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感受山洪的可怕,指导朗读。

三、体会老汉形象,悟情

1、请同学再次回到课文中,读读描写老汉的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感动了你,画下来,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动。

2、交流。谁给大家分享一下让你感动的句子。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他的什么打动了你?(一座山)

(2)ppt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2个句子,你能说一说这是一座怎样的桥?(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这句话打动你的是什么? b.对比,体会短句表达效果。

(4)老汉和小伙场面:感受老汉的舍己为人和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a.请你们自由读读,前后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b.ppt出示:师配乐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c.你读懂了什么?

四、小练笔(配乐)Ppt出示:

任选一题,写写父亲或二字的内心独白。

1.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2.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3.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4.父亲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儿子啊,———————————。

1、请你任选一题,写写父亲或儿子的内心独白。

2、交流

五、回扣课题,总结升华

篇8:打造“桥文化”振兴桥事业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信息化、企业人本化的时代浪潮中,大桥局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借助文化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桥品牌,积极探索、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桥文化”,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建桥领域排头兵的地位,而且日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锻造桥精神 铸就企业魂

提炼桥精神。我们在广泛征集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归纳、提炼确定了大桥局的企业精神:跨越天堑,超越自我。其实质就是跨越和创新的精神,是对“桥梁精神”的高度提炼。桥梁精神,集中体现为开拓创新精神、科技进步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排忧解难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跨越天堑,超越自我”也是对大桥局50年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大桥局的历史就是不断跨越、不断创新的历史,600座桥梁、四大建桥里程碑、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建筑工程鲁班奖,记录着大桥局跨越的足迹,凝聚着大桥局创新的成果,也形成了大桥局“没有跨不过的江河”的精神。大桥局企业精神更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着新时期大桥局人要勇于超越历史的辉煌,跨越有形与无形的天堑,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构建桥理念。在提炼企业精神的同时,大桥局还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改革、人才、科技、经营等方面的理念。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改革理念是:“不求四平八稳,但求开拓创新”;人才理念是:“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科技理念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创新永远无止境”;经营理念是:“联合、竞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业主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等。

谋划桥战略。大桥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确立了大桥局集团“一业为主、二元经营、三个转变”的经营发展战略,即:坚持做专、做精、做强建桥主业,拓展建桥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总承包;实行建桥和投资业“二元经营”,积极稳妥发展投资业、开展资本运营,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内陆建桥向跨海大桥建设转变,由国内建桥向国外建桥转变,由建筑承包商向承包商兼投资商转变。

集团3年至5年内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达到“双百亿”,把大桥局建设成为产权结构合理、管理技术密集、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型现代桥梁建设企业集团。

弘扬桥精神 凝聚建桥人

为使大桥局企业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果。

总结桥历史。我们一直重视对企业历史的总结,通过编撰局志、年鉴、桥史和开展工程总结等,记录下企业发展进步的足迹,总结出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使职工不仅全面了解了企业的历史,也深刻领悟了“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

树立桥英模。企业英模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精神,传承着企业的优良传统。我们大力开展企业劳模、“十大杰出青年”、“十大科技标兵”等评选活动,并把他们的事迹汇编成册,通过各种形式广为宣传。企业一代代英模,如五、六十年代的英模代表史小宝、胡宝玲、王超柱,新时期全国劳模、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孟波等等,都成为职工学习的榜样、人生的标杆。

传播桥故事。我们发掘整理了大桥局历史上影响久远、催人奋进的“桥故事”,以教育职工、鼓舞斗志。如:曾被收入中小学课本的大桥局老潜水工、被誉为“水下尖兵”的胡宝玲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勇闯生命禁区的故事;毛主席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嘱托大桥局要“建成学会”的故事;周总理亲临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指挥抢险并与大桥局职工一起在职工食堂就餐的故事等都激励着职工为企业发展和祖国桥梁事业而不懈奋斗。

创作桥对联。我们借用对联这一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弘扬企业精神、传播企业美誉、提升企业形象。我们在长期组织职工撰写桥对联的基础上,于2003年举办了“大桥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楹联报》等媒体发布征稿启事,同时刊登和播发了大桥局50年的辉煌业绩。广泛发动大桥局职工和海内外楹联爱好者以桥为主题,讴歌桥事业,赞美桥精神。大赛历时8个月,征集作品13000多幅,全国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海外作者应征。获特等奖的是“跨长桥入世,步彩桥描春,走金桥致富,岁月如歌,桥涵花絮三千树;倚活水开源,临碧水明志,弄潮水飞虹,江河为证,水簇风流五十年。”把桥视为国家走向世界之桥、改革开放之桥、发展繁荣之桥,使桥精神境界为之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巨大的震撼。

展示桥文艺。我们充分利用大桥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搭建“桥文化”建设的宽阔平台。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10多台“桥文化”文艺演出。300多个节目都是职工自编、自导、自演,女声独唱《金桥颂》、舞蹈《彩虹赞歌》、诗朗诵《我们大桥人》等,都紧扣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弘扬企业精神,展现了职工对建桥事业的真挚情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举办桥展览。组织职工拍桥、画桥、写桥、颂桥,是“桥文化”建设的又一形式。我们在坚持30多年举办“桥工画廊”的基础上,去年组织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职工摄影、美术、书法展览”。共征集作品1000多幅,这些作品以桥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大桥局桥梁建设的历史画面,展示了几代中央领导人视察大桥局工地的珍贵历史照片,职工从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且对企业的历史和成就倍感自豪。

创新桥理念 搞活桥经营

创新是大桥局50年一脉相承的企业精神和文化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注重科技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近年来,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以观念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搞活桥经营。以“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精神,创新发展观念,不画地为牢囿于传统建桥领域、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为宗旨,推进经营的战略性转变,确立了“一业为主、二元经营、三个转变”的经营发展战略,由此开拓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天地。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弘扬创新精神的同时,果敢地摒弃文化传统中的不良成分,如“桥老大”思想等,有针对性地倡导“业主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业主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业主的要求就是对我们的命令”等理念,倡导和实行“联合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的竞争模式,不仅树立了大桥局新的市场形象,也带来了经营管理的变革。

培育桥人才。我们贯彻“以人为本”、“建桥育人”方针,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大胆培养选拔“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主动超前地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被推上管理和重要技术岗位。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活动,推行双向交流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有效地激发了企业人才活力。

发展桥科技。我们坚持“科技领先”战略,以“差距不小、创新无限”鞭策自己,近两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新装备开发,打造了我国第一艘海上运架起重船“小天鹅”号及其他一大批先进的海上施工装备。在跨海大桥、大跨度公路、铁路两用桥、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拱桥等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加强与世界桥梁前沿科技的交流。在多年承办中国铁路桥梁技术交流会的基础上,2003年,与茅以升科教基金桥梁委员会和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联合举办了“21世纪国际桥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技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230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盛会。国际桥协主席伊藤学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先生、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先生、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先生等国内外知名桥梁专家,以前瞻的眼光阐释了21世纪桥梁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趋势。这次论坛,也展示了大桥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跻身国际知名建桥企业的坚强决心。

提升桥形象 打响桥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形象的灵魂,卓越的品牌形象体现着企业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信誉。

树立桥诚信。我们高度重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大兴重承诺、守信用之风。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尤其重视诚信制度建设,成立了集团诚信考评管理委员会,对集团各单位诚信状况定期检查、考评,对信誉不好的单位进行曝光,营造了企业良好的诚信环境。

建造桥精品。50年来,我们以“建一座桥梁,树一座丰碑”的质量追求,精心建造了近600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桥梁工程,牢固地支撑起大桥局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质量理念,不仅注重工程内在质量,而且狠抓外观质量,高度重视环保,使工程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近4年来,大桥局一年夺得一个“鲁班奖”,获“鲁班奖”总数已达12项。去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由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第二长桥帕克西桥最近建成通车,其建造质量获得了该国政府高度赞誉。中国商务部、建设部于近日联合发文,将帕克西桥等作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质量管理的典范,通报表扬。

统一桥识别。为塑造大桥局集团统一的对外形象,我们制定实施了集团形象识别系统。集团所属100多个工点,都按照统一的标准重新布置、美化。规范而醒目的集团徽、旗、字体、标准色、企业精神用语和宣传口号等,使大桥局集团在公众眼里的形象为之一亮。我们还坚持在重点项目推行“四个一工程”,即:出一部录像片、一本文集、一本画册、一批新闻稿件,加大工程宣传力度,着力展示企业品牌形象。

实施“桥文化工程”,增强了大桥局的企业凝聚力,实施“桥文化工程”,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品牌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范文05-15

桥世界教案04-20

秋千桥教案04-29

桥之思教案06-25

纸桥教案范文05-18

大班桥教案范文05-19

科学教案桥范文05-20

桥教案免费范文05-21

桥教案设计范文05-21

桥文化教案范文05-21

上一篇: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专业HR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