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

2024-07-12

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共10篇)

篇1: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巨着《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着,是中国医学影响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着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着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解放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篇2: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_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篇3:民间古代“法医”——仵作

从仵作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 仵作的发展一直是有两条线, 一条是官府中的“官制仵作”, 另一条是“民间仵作”, 可以将“官制仵作”看做“民间仵作”的一条支线。1907年《大清新刑律》的相关规定结束了沿袭千余年的“官制仵作”“验尸”历史[2]66。但这也只是结束了在官衙中任职的“仵作”的历史使命。“民间仵作”却从未消失过, 他们一直活跃在中国人十分敬畏的丧葬习俗之中, 直至现在, 很多地方仍然活跃着仵作的身影。由于“官制仵作”的验尸、查伤、“民间仵作”的处理丧葬事宜, 都与尸体密切相关, 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仵作与法医画了等号, 并将对尸体的敬畏、恐惧、恶心的认知顺其自然地就转移到了“仵作”的身上。

民间中的仵作, 其实就是搬运尸体的工人, 所以也称为“仵工”、“仵作佬”, 这与受征入府当衙役的仵作是两回事。民间中的仵工的工作十分繁多。尸体的整个处理过程都由仵工来完成。一般来说, 由于受“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仵工对尸体都是十分尊重的, 因为他们也相信人有来世, 有轮回报应。尸体的整个处理过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不尽相同。

在岭南丧葬民俗中“大殓”俗称“入棺”。大殓宜先择定吉日。古时有三日入殓分礼法。三日而后殓者, 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 亦不生矣。至今民间仍沿此俗。通常三日, 早的有一日, 迟的有五日、七日。这与天气冷热和择日有关。大殓有专习此业的仵工, 善理尸体事宜。给死者按闭眼;给死者穿衣;“钓金鱼”;“死在夫前一枝花”;“分梳”;“扯富”;“送苦”等, 这些习俗, 仵工已是烂熟于心、轻车熟路。丧家在处理丧事时对仵工也是多有倚重。

在旧时绍兴丧葬礼仪繁琐, 死者入棺时, 须由长子捧头, 幼子抬脚, 仵工以广藤或竹篾提举遗体腰部, 抬放入棺。仵作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原本也应受人尊敬, 但当仵作的这双手, 什么男尸女尸都得验, 朽骨烂肠都得摸, 当年根本就没有什么胶皮手套之类可以隔绝肮脏腥臭, 因此仵作出门, 连街上的狗都会因为闻到异味而冲他的那双手“汪汪”几声。仵作干的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 被认为是“贱役”中的“贱役”, 官府衙门、幕僚属吏、市井百姓对仵作是明敬暗鄙, “哪怕是穷得当掉了裤子, 也不屑于来抢仵作的这碗饭吃的”。更有一些“仵作”利用丧家处理丧事的特殊心理强取豪夺, 也使得本就不好的名声更让人鄙夷。

明代天津由于丧礼逐渐奢靡起来, 从事“白事”的仵工、扛具、吹手和扎纸人的, 他们都按照各自所在区域, 划分疆界, 遇到哪家有丧事, 不论贫富, 都要去勒索, 抬高价钱。一旦得不到满足, 他们就会找碴儿滋事。富贵人家倒还好说, 贫苦人家, 一旦家中有了丧事, 活人都难以维生, 丧礼更无从应付。久而久之, 操纵丧礼的这些行业成了天津城的公害。奢靡之风日盛, 仵作大赚其钱, 百姓苦不堪言。这种陋俗从明朝到清初愈演愈烈, 以至于官府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规定“凡遇有丧之家所需仵作、扛具及吹手、纸扎等项, 毋论是何地方, 务要听从民便, 不许仍前把持, 恣意刁掯”, 违者将重罚。但谁家有个“白事”, 依然少不了这些仵工们。而且, 愈到清后期, 天津丧礼的奢靡之风愈烈。就连一些贫苦人家办起丧礼来, 也是狠下血本, 弄得景象跟大户人家差不多。仵工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粤港等地有俗语云:三行佬的口, 仵作佬的手。你不会是我的敌手!来比喻一个人的口舌利索、骂人的本事大, 身体强壮、打架的功夫强, 可见由于仵作动手检验尸体的现实, 人们将其与暴戾之气结合了起来。在我国潮汕地区, 女人骂孩子“脚手多”, 乱动东西, 说是“仵作脚手”, 这是由于仵作在检验尸体时需要上上下下、翻来覆去地察看尸体, 仵工脚手自然也就不能消停了。同时也说明仵工这一行业在民间的广泛存在, 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从事者多为男性, 仵工似乎专指男性仵工。

在中国古代由于中国人对性别的敏感, “男女授受不亲”, 对待命案现场的女性尸体一般由稳婆来进行检验。稳婆主要从事民间接生, 或受衙门支配内廷选奶口, 或协助选妃等事务。由稳婆协助检验女尸, 当然就属于官衙的事情了。实际上稳婆从事的检验女尸的工作就是仵作的工作范围, 只不过对象的性别有别罢了。

由于“仵作”从事的都是一般人不屑一顾的处理尸体的工作, 常人怕沾染暴戾之气, 常常是避而远之, 加之从事“仵作”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很低, 仵工的存在迎合了一些农村地区的落后习俗, 所以村民只要有人家办丧事, 都会找仵工。有时候, 在比较危险的地方如河里、山崖下有尸体的话, 村里人也通知仵工去收尸。久而久之, 仵工成了不可或缺的另类人物。有的人则认为“仵作”身上煞气重, 可以驱鬼避邪。一些非常顽皮和经常得病的孩子的父母竟带着孩子认“仵作”做干爹, 觉得这样就可以沾上“煞气”, 一可以镇邪气, 二可以驱病魔消灾。这种习俗与中国人特有的禁忌相适应。

由于仵工这种行业的垄断, 加之国人对死者的尊重, 民间素有购买丧葬用品不得讲价的习俗, 使得仵工借丧葬之名, 行索贿之事有了可能。可见这时的仵工与官衙中的“仵作”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了[2]66。

我国的丧葬礼仪极富伦理色彩和人情味道。在丧葬礼仪中, 其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不死其亲”。“民间仵作”在其间的表现尤为突出。因地域、宗教、经济、文化等状况不同, 各民族在处理死者遗体的风俗、习惯方面也不相同。这些丧葬习俗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出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明程度, 反映出远古时期祖先祖灵信仰、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3]23。这些习俗反映在殡葬上就是一种文化。而“民间仵作”或多或少地成了这种文化的部分的载体。“民间仵作”丧葬习俗的观念对殡葬文化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 “民间仵作”在社会上的作用已由较为“专业”的帮丧家处理尸体向骗抢运送尸体为主业转化了。当然这种转化的程度, 由于地域、经济、城市化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民间仵作”存在的状态与我国丧葬习俗、殡葬制度、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仵作”显然不是“官制仵作”翻版。至于将民间的仵作与近现代的法医联系在一起, 认为仵作就是古代法医, 是因为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尸体这个形式上相似的原因, “官制仵作”只能验伤喝报, 连填写验尸格目的资格都没有, 更谈不上由仵作来分析、判断案情了, 而且验尸仅停留在体表。“官制仵作”尚且如此, 民间仵作就更不能与现代法医相提并论了。

参考文献

[1]王明忠.洗冤集录中仵作社会地位的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9 (12) .

[2]王明忠.仵作错位传承的研究——官衙中的仵作[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7 (3) .

篇4:古代长寿药酒秘方七款

1.延寿酒

原料:黄精、苍术各900克,天冬700克,松针1.4千克,枸杞子1.2千克,酒5千克。

制用法:将前5味药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煎煮2个小时,去渣取汁。将此药汁和酒一起倒入玻璃容器中,搅拌均匀即成,可每日在空腹时服用1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药酒具有补五脏、和六腑、健体除湿的功效,适合有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等虚症的中老年人服用。

2.助阳益寿酒

原料:党参、熟地黄、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仙灵脾、公丁香各15克,远志肉10克,广沉香6克,荔枝10个(去皮、核),白酒1000克。

制用法:将前9味药研成碎末,放入布袋内。将此药袋与白酒一起倒入瓦坛中,加盖密封浸泡3天。然后,将此酒坛的坛口稍打开一些,用小火加热熬煮30分钟,再密封浸泡21天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20克,应在空腹时服用。

功效:此药酒具有补肾壮阳、益肝养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寿的功效,适合有腰膝无力、遗精早泄、气虚少力、面色少华、头昏眼花、食欲不振或便溏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有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等阴虚火旺症状的患者应慎用此药酒,在服用此药期间禁服郁金。

3.百寿长春酒

原料:党参、生地、茯苓各150克,白术、白芍、当归、神曲各100克,川芎50克,桂花500克,桂圆肉400克,冰糖1.5千克,白酒5千克。

制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研成粗粉,装入布袋中。将此布袋和白酒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浸泡4~5日,去渣取汁,调入冰糖即成,可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药酒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健骨、延年益寿、补养气血、健脾助运的功效,适合有虚劳损伤、偏瘫等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

4.十全大补酒

原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川芎、茯苓、黄芪各60克,甘草、肉桂各30克,白酒2000克。

制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研成粗末,和白酒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密封浸泡,应每日晃动此酒瓶1次,连续浸泡7天后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克。

功效:此药酒具有补血益气、温阳散寒的功效,适合有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心悸、妇女崩漏、疮疡溃而不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

5.固本酒

原料:人参、熟地黄、生地、麦冬各30克,天冬、白茯苓各20克,白酒1500克。

制用法:将前6味药一起打碎,与白酒一起放入酒坛中用小火加热熬煮半个小时,待酒色发黑时熄火,密封浸泡3日(每日晃动1次)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20克。

功效:此药酒具有滋阴补虚、益气养血、振奋精神、滋养容颜的功效,适合有乏力、须发早白、骨蒸潮热、腰膝酸楚、肺热燥咳、精神不振等气阴两虚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感冒患者及属于阳虚湿盛体质者忌用此药酒。

6.乌发益寿酒

原料:女贞子80克,旱莲草、黑桑椹各60克,黄酒1500克。

制用法:将上述药物捣碎,放入布袋中,扎紧袋口。将此药袋和黄酒一起放入小瓦坛内,密封浸泡14日(每日应晃动1次)即成,可每日服2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药酒具有滋肝肾、清虚热、乌发益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等肝肾不足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属于阳虚体质者应慎服此药酒。

7.参茸酒

原料:人参60克,鹿茸30克,防风、鳖甲、萆薢、羌活、川牛膝、独活、杜仲、白术、玉竹各3克,当归、秦艽、红花、枸杞子各6克,丁香2.5克,烧酒11千克,冰糖120克。

制用法:将前16味药和10千克的烧酒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密封浸泡数年,去渣取汁,调入冰糖和1千克的烧酒即成,可按自身酒量服用。

篇5:七年级古代寓言

楚王喜欢打猎,可总是很少收获。这一天,又带着随从到六梦去打猎。他先让秋山泽的官吏把飞禽走兽都赶来,当飞禽出现时,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去射。忽见左边窜出几只梅花鹿,右边窜出几只糜鹿。他改变主意,把弓一压,又要去射麋鹿。可是他一抬头,又见一只漂亮的白天鹅从他头顶上翩翩掠过,像一朵白云一样。

楚王左顾右盼,眼花缭乱,想天上,又贪地上,一时慌了神。结果,一只野兽也没有猎到。

篇6: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

课 题

5、《古代寓言二则》 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文学的价值,说出自己对文学的感悟。模仿文中排比句独立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教学具 准 备 多媒体投影

一、教材解读

这两则寓言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这两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一写郑人买履,一写楚人求剑,但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阅读时首先要在顺畅读文的基础上落实字、词、句的意义,然后再深入领悟其中的哲理。重点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成语的用法,难点是了解有关古籍的常识和寓言的特点。建议对照注释,了解字、词、句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讲解全文,中此基础上,分析寓言的内在意思,理解整体含义,通过背诵,巩固对这两则寓言寓意的认识。

二、目标预设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

2、学习并理解这二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等词。理解“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等文言句式。

三、资源利用

课外阅读中国成语故事集,也可以查阅成语词典,专找“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由寓言而来的成语读,这样既能比较同出一种著作的成语,又能比较不同著作里的成语,对丰富成语知识,大有好处。能找到《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可一并阅读。

四、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1、能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先自度其足

2、能利用工具书或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郑人买履》:

履()度()坐()至之()

操()吾忘持度()及()

反()宁()《刻舟求剑》:

涉()坠()遽()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求()若此()不亦惑乎()

3、交流搜集信息。《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相传为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共26卷,成书于秦始皇8年。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保存了先秦各家的大量资料。吕不韦(?-前235),卫过濮阳人,战国末期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由经商起家,后任秦相国,称为“仲父”,多次率军远征,取得重大胜利。后被免去相位,迁蜀途中自尽。《韩非子》:共55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于用喻。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于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韩王不用,秦王见其书而恨年得与之同游。后死于狱中。

二、三、整体感悟。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弄清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了它。】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回家尺寸。】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刻舟求剑》译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创新例题]

“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把剑掉到河中的楚国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 ①否认物质 ②否认运动 ③否认静中有动 ④否认相对静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第二课时

2、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结构。《郑人买履》:第一层,第二层,《刻舟求剑》:第一层,第二层,3、揣摩寓言寓意。

请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说它们的寓意。

4、明确成语意义和用法。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四、小组讨论探索问题

1、两则寓言故事分别有什么寓意?在讽刺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操、持、取”这三个词的意义都于手有关,都可以用“拿”来解释,但在文中却不 可以换用,为什么?

3、“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两个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

4、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置之其坐”“反归取之”(2)一词多义。

第一组:自(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第二组: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词类活用。

吾忘持度--

五、拓展视野

补充阅读两则寓言,请说说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钟》: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无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有盗也。”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六、阅读讲义

a、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之 至之市 其

试之以足 遽契其舟

b、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而置于其坐.(4)是吾剑之所从坠。

c、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d、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

a、量好的尺寸;到......去;履 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

b、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 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

(1)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

(2)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

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

d、(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 一写郑人买履,一写楚人求剑,但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教学后记

篇7: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西江月 辛弃疾

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a.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研读与赏析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之吼。

③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延伸作业

①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篇8: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导入  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导入  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导入  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西江月 辛弃疾

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篇9:八年级古代民间故事

躲在供桌底下的小偷只好出来了。原来,这小偷姓李,原本是邻村的一个老实本份的庄稼汉子,只因老婆常年生病,家里又有一大堆小孩子,日子过的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眼看到了大年根,家里又揭不开锅了,看着可怜巴巴的孩子们,老李咬了咬牙,动了邪念,就想到财主家偷点儿东西,好给孩子老婆过年。趁天黑,他偷偷溜进张财主家的院里,却不敢进正房,一转身进了厢房,打算从供桌上拿些馒头果品之类的供品。不成想,还没动手,却被张财主发现了。

这可把老李吓得够呛,浑身哆嗦着给张财主跪下了。张财主赶忙弯腰扶起他:起来,起来,这大冷的天,你穿的又这么单薄,咱到上房喝几盅,暖和暖和,边吃边唠。

老李只好硬着头皮跟随张财主来到上房,张财主把老李请到炕上,让家里人下厨,一会的功夫,摆上一桌好酒好菜款待老李。吃完饭后,张财主又让家人给他准备了一些米面肉菜,又拿出一些银子,让他带回家去过年。老李带着一肚子愧疚和感激,千恩万谢地告辞回家了。

就这样,老李一家的孩子老婆一起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好年。大年一过,老李就用张财主送给他的银子做本钱,做起了走村串户的小买卖。由于他老实本份,货真价实,不坑不骗,童叟无欺,买卖干的越来越红火,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也有钱给老婆请大夫看病吃药,这病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老李的日子好过了,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张财主对他的恩德,他知道,如果不是张财主宽宏大量,乐善好施,他老李一家也不是过上好日子。为表感激之情,他时常买些时鲜果品给张财主家送去。可是张财主从来不收,说,老李呀,你的心意我明白,你起早贪黑的赚点钱也不易,我什么都不缺,你好好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老李也是个知恩重义的人,面对着张财主的婉言谢绝,他只好利用每次起大早赶集前的功夫,把礼品偷偷地张财主放在大门口,然后悄悄地离去。常常是张财主的家人早起一开门,就见一堆时鲜果品之类的礼物放在那里。这张财主一猜就知道是李老汉送的,于是,干脆收下了,可转过来,他就三番五次地给老李捎这捎那,就这么着,俩人的交情越来越厚。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到了年根腊月。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老李就起来了。因为今天他不光要去赶集卖货,他还有一件在他看来很重要的事儿要办。前些日子,他托在关外做生意的刘掌柜买来一棵贵重的百年老参,他要在今天早上悄悄地放在张财主的大门外,算是对恩人的一个报答。老李推着独轮小货车,摸着黑儿,来到张财主家门前。他从怀里掏出裹着老人参的小包,刚想往大门口放,猛然发现:大门前躺着一个人。老李吓了一大跳,他揉揉眼,仔细观瞧:是个冻死在外边的叫花子。老李心想:谁这么缺德呀,把个死人放到恩人家大门上,这不明显是要坑人吗?这老李也不敢多想,赶紧上前儿弯腰背起那具死尸就跑,一口气跑出有一里多地,老李实在跑不动了,才把死尸给扔了,然后又赶紧折回来,把那个装着百年老参的袋子放在大门口,这才推起小货车赶大集去了。

第二年的大年初一,老李来到张财主家拜年。一阵寒暄之后,张财主唠起本村东头有个王姓财主家年前被人在大门外扔了个冻死的叫花子,结果摊上了人命官司,爷几个全被县衙门抓去了,连年都没过好。这村里人都说这是报应,因为这家父子平日欺人太甚,积怨太多。老李听了,笑了笑,也没说啥儿。

又过去了有一个多月,老李正在家中预备盖新房,找上门来了。他说:“兄弟!你替我免了这么大灾,到现在你还瞒着我!”

老李还在装傻充愣:“我没干啥事呀!”

张财主说:“你还不说实话?我们村王财主出事那天一大早,我在大门外捡着了一个百年老参的袋子。细一看,门口有两行脚印,直奔村东头去了。门前还留下两行小车轱辘印儿。我一想,准是你来过又走了。今年大初一,你上我家拜年,我跟你提起这事儿,你也不言声儿,我这心里就犯了嘀咕。昨天在家门口碰上了从关外回来过年的孙掌柜,听他说了你托他买参的事儿,我就拿出那棵捡来的参让他看,他认出来,这就是你买的那棵。兄弟!你……”张财主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篇10:古代民间故事七年级

第1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达标训练

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A、锡

B、铜

C、金

D、铅

2、我们的祖先大约在年前就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A、18000

B、4000

C、2100

D、1000

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河南

B、湖北

C、四川

D、湖南

5、有关青铜器和青铜艺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青铜器中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B、观赏青铜器物上那些想像在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C、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D、青铜立人、青铜树等出土于三星堆,风格独特,具月无穷的艺术魅力。

6、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7、夏商西周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A.奴隶主

B.贵族

C.奴隶

D.平民

8、商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大型鼎器,此类器物的是用来

A、盛酒

B、煮饭

C、装饰

D、祭祀

9、观察右图,回答:

① 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 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简单介绍它的造型特点。

③ 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二、拓展训练

10、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11、以下制作青铜器的工序中,正确的是

①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

②将铜等矿石为熔化③制作陶制范具 ④塑成泥模

⑤将铜液注入范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④③②⑤①

12、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

D、青铜盘

13、假如你是一位商朝时的奴隶主,你家里会有哪些常用的青铜用具?其用途分别是什么?

三、培优训练 14、1999年中国政府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你知道从古到今,中国人为什么一直重视“鼎”吗?请搜集一些关于“鼎”的成语典故来,并说说含义。

15、下图是“饕餮纹(西周孟鼎纹)”

请你发挥想像力,猜猜这个图案可能是代表哪一种动物?看了这样的青铜图饰,你有什么联想和感觉?

第2课 卓越的工程

一、达标训练

1、有人说都江堰“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你知道这项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修建在流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A.大渡河

B.岷江

C.嘉陵江

D.乌江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4、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5、秦国在都城咸阳附近修建的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秦长城

6、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7、秦朝时长城的修筑,主要功能体现在

A.旅游景点

B.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8、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秦长城

9、.动脑筋

(左图:清明放水节上的仿古祭祀表演)1991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采,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你知道清明放水节这一地区性节日是为了纪念谁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

二、拓展训练

10、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1、为纪念李冰父子,都江堰人民修建了“二王庙”。当时李冰所任官职是()A.秦王

B.蜀王

C.蜀国太守

D.蜀郡太守

12、秦朝建立后,将三个国家中已有的北方防御工程连接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三国家中不包括:

A、秦国

B、燕国

C、楚国

D、赵国

13下图是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的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全景图。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① 图中B、C、D都是属于都江堰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是哪一部分?

② A处为玉垒山,据说此山全是坚硬的岩石,如果靠无数石匠日夜开凿则要费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李冰父子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不能爆破的情况下,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即用于灌溉的内江(图中的C处)。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并解释其奥妙之所在。

三、培优训练

14、结合战国时期秦国大兴水利工程,推动进秦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第3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达标训练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现

古纸。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3、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专著是

A、《筭数书》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缀术》

4、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6、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7、在我国古代被人们奉为“医圣”的人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8、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是:()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

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模仿五禽,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④艺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3年12月,考古人员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随后从中整理出一部不见于著录、早已失传的古代数学专著——《筭数书》。

材料二

《筭数书》的出土,引起国际数学史界的注意。2002年8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的数学史国际会议上,来自美国的数学史专家道本(JosephW.Dauben)做了“关于《筭数书》的初步研究”的报告,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美籍华人科学史专家程贞一做了“《筭数书》和盈不足方法”的报告,中国的几位学者也做了有关《筭数书》的研究报告。《筭数书》的研究成为这次大会的一个讨论热点。材料三

《筭数书》涉及的算术知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盈不足等问题;全面介绍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包括通分、约分、分数的括大、缩小及四则运算。涉及的几何知识包括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的问题。《筭数书》比传世的《九章算术》成书年代约早200年。它的出土,使我们了解到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中国数学发展的水平和数学专著的编纂水平。

摘自马执斌《介绍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筭数书>》 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想。

二、拓展训练

10、下列科技成果中,对世界人类文化的进步贡献最大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B、《水经注》的编写 C、《九章算术》

D、张仲景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1、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如此优美的文笔出自于 A、蔡伦B、李白C、郦道元D、张仲景

13、材料一

“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摘自《齐民要求》自序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其中参考和引用的古书有150~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回答下列问题:

①《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通过材料你,你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 ②《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三、培优训练

14、纸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在第一张纸出现以前,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传播媒介,中国的简、帛,埃及的纸莎草纸,欧洲的羊皮书卷,都曾在人类传播技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但是,当纸张出现以后,它们又都很快的一一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纸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在带给人类传播和书写的便利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在欧洲也同样,生产一本圣经需要300多张羊皮。试问,这种传播介质如何能够担负起记载文明和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①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15、你最敬佩本课中的哪一位科学家?说明理由。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一、达标训练.1、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3、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4、商朝的金文是指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5、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D、汉朝

7、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8、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9、看图说话:

甲骨文中的各种“丝”,形状均似丝线缠绕。请你在图上用笔圈出这个字。通过这片甲骨文上的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二、拓展训练

10、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11、《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12、以下文字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隶书②行书③楷书④金文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13、关于甲骨文的价值。小明说:“对为数颇为可观的甲骨文加以研究,就可以对商代的社曾及文化有相当完整深入的认识。”小月说:“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数量虽然不少,能提供的资料却有限,还要利用其他资料。”小亮说:“从目前已能识读的2000个甲骨文字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可见,深入研究甲骨文是很有意义而且必要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谈谈你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培优训练

14、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15、试着用篆、隶、草、楷、行各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第五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达标训练: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人物中,与孔子思想最 为相似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

A 《诗经》

B 《尚书》

C 《春秋》

D 《论语》

3.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学习要经常复习

B.要谦虚好学

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D.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4.提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的战国时期著名唯物主义 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6.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墨子

B.韩非

C.孙武

D.孙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名言出至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编订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

()

A 《诗》

B 《书》

C 《论语》

D《春秋》 9.材料解析: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你阅读后回答: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②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拓展训练:

10.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归纳为

()A.“兼爱”、“非攻”的学说

B.“仁”的学说 C.“礼”“法”结合的学说

D.“无为而治”的学说

11.山东曲阜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是孔庙、孔府和孔林,合称“三孔”。这些名胜古迹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12.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有关百家争鸣的人物与主要主张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

主要主张

()老子

A主张“兼爱”、“非攻”()孔子

B主张“无为而治”()墨子

C主张“人定胜天”()庄子

D主张“为政以德”()韩非

E主张“以柔克刚”()荀子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培优训练:

1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15.请你就“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个问题,找四位同学扮演儒、墨、道、法四家角色,进行辩论和评述。

第六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达标训练:

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建于()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拓展训练:

10.端午节划龙舟,吃棕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

()A 孔子

B 老子

C 屈原

D 孟子

11.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屈原受迫害、处境凄惨

B.屈原满腔悲愤,对统治者绝望

C.屈原忧国忧民

D.屈原眷念人民,对生活绝望 12.下列历史事件《史记》不可能叙述的一项是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焚书坑儒

D.昭君出塞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历史人物与主要史实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人

主要史实()屈原

A 被尊奉为道教教主()司马迁

B 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老子

C著有《离骚》、《天问》等诗篇

()张角

D 鲁迅称其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张陵

E 创立在巴蜀、汉中地区流行的五斗米道

培优训练:

1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在一次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认为它们是统治者为弘扬艺术而开凿的,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它们是佛教徒修建的洞窟式寺庙。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15.中国古代文学深受宗教的影响。你能以所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为例向同学们进行介绍和说明吗?请大胆试一试。

第七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达标训练:

1.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其主要用途是()

A 记时报时

B演奏乐曲

C饮酒

D 工艺品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

A 马王堆汉墓帛画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长信宫灯

D 四羊方尊 3.民间流传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面有关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 王献之

C顾恺之

D 李白

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篇著名书法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是

()A 《滕王阁序》

B 《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5.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王羲之

C 顾恺之

D 陶渊明 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代表作有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 《兰亭序》

④《多宝塔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秦汉时期的美术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青铜艺术 9.材料解析:

“这(规模如此宏大的陶佣群)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卢森堡大公)读后请回答:

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古代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拓展训练:

10.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陶俑、骑士陶俑、武士陶俑神情神态。

(展示课本131面的插图)

培优训练:

11.已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12.我国是汉字书法艺术的起源国。请你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选择一种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哲理名言。(不少于8个字)

学习主题五 参考答案 第一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1B,2B,3D,4D,5C,6B,7C,8D,9①司母戊鼎,商朝②目前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物;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③略。10C,11D,12C13青铜器在奴隶主家里是奢侈品,属此类器物均可。14成语典故如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代表。语言精炼,言之有理即可。15略,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大胆想像。

第二课:卓越的工程

1B、2B、3A、4C、5B、6B、7D、8C;

9、李冰;结合都江堰的修建及贡献回答。10D、11D、12C、13①B为分水鱼嘴 ②领会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言之有理即可。14略。言之有理有据即可,不求全。15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求全。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A、2B、3B、4B、5B、6C、7B、8C;9略;10A、11A、12C;

13、①贾思勰;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收集农谣等②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4、①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进行回答,不必求全,言之有理即可。②略;

15、略

第四课:汉字的演变

1、B2、B3、D4、B5、B6、C7、C8、C;

9、提示:我国在商朝时候就有了养蚕织丝,丝早已成为当时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C11、B12、A13、同意,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从史料价值,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甲骨文字形美观,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也有重要意义。

14、猴鸡马龙牛羊鼠蛇;

15、略

第五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达标训练:

1.B 2.A D 3.C 4.B 5.D 6.C 7.B 8.C 9.材料解析:

答: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地复习和巩固。②提示: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教育思想等都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拓展训练:

10.B

11.A 12.C 13.连线填空题:

主要主张

(E)老子

A主张“兼爱”、“非攻”(D)孔子

B主张“无为而治”(A)墨子

C主张“人定胜天”(B)庄子

D主张“为政以德”(F)韩非

E主张“以柔克刚”(C)荀子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培优训练:

14.答: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5.答:(略)

第六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达标训练:

1.A 2.A 3.C 4.C 5.D 6.C 7.B 8.D 9.材料解析:

答:本纪;世家;表;书;列传。拓展训练: 10.C

11.C

12.D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历史人物与主要史实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人

主要史实(C)屈原

A 被尊奉为道教教主(D)司马迁

B 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A)老子

C著有《离骚》、《天问》等诗篇

(B)张角

D 鲁迅称其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E)张陵

E 创立在巴蜀、汉中地区流行的五斗米道 培优训练:

14.答:答:不同意。三大石窟艺术是北朝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供奉佛像而命人劈山削岩开凿而成,不是为了弘扬艺术而开凿,也不是佛教徒的个人行为。15.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七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达标训练:

1.B 2.B 3.A 4.C 5.B 6.D 7.A 8.C 9.材料解析: ① 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从艺术的角度,兵马俑反映了秦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这些兵马俑用泥土制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生动传神,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创造才能,是世界上的艺术珍宝。从历史角度看,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所以,它能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拓展训练:

10.答:兵马俑雕塑用泥土制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神情各不相同,生动传神。将军双目炯炯,似在思考征战大计;骑士威严站立,战马昂首耸耳,仿佛一声令下就要四蹄腾空,驰骋沙场;武士神情傲然,虎视眈眈,正待冲杀疆场。培优训练:

上一篇:人事任免通知书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