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2024-08-26

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通用6篇)

篇1: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阳光灿烂大地宽广的草原上,即将展开2014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有志于此的广大考生们此时也该收敛心神,踏上备考之旅了。在公务员考试路上,唯有吃透历年真题,把握真题特点与命题者的思维,而后加强对真题的实战演练,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08年以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2014内蒙古公务员申论考试,华图教育专家参考2007-2011年5年间的7套申论真题,为大家解析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一)主题集中于经济和社会

内蒙古申论的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始终没有超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次申论命题中,题材的倾向性较强,以社会主题和经济主题为主。

【命题趋势】

申论考试的题材选择无外乎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五方面,根据多省公务员考试和自主命题的不同,其题材也各有所异。浏览2007-2011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内蒙古自主命题的申论都偏重于社会主题,比如2007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2008年的“兰州牛肉面限价”、2009年上半年的“大学生村官”以及2011年的“扶贫工作”,都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更贴近百姓生活。而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主题都更偏向于经济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的考查更趋于宏观视角。2012可能自主命题,但又不排除多省公务员考试的可能,因此华图教育专家认为,从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极有可能进行考查。

但考生切忌掉以轻心,在平时复习时仍要全面掌握五大方面的各种主题,要以经济、社会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习。

(二)题量以三、四道为主

从内蒙古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呈现三题模式与四题模式相互交替之势。2007年、2008年以及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题目都是四道试题,而2009年上半年“大学生村官”以及最近一次的2011年“扶贫工作”这两套试卷分别出现了三道题的情况。

【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地的申论考试情况来看,四道申论试题属于主流的命题方式。内蒙古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较为稳定,通常是三道或四道,而四题的情况居多。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华图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是四道题,按照正常速度和答题要求作答即可;如果试卷有三道题,每道题的分值便有所上升,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一不能偏题、二不能因字数不够而失分、三不能答案混乱,书写答案时要尽量逻辑清晰、要点全面、结构完整,保证每道题都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三)题型重概括和分析

归纳概括题的比重大于一般省考申论试题的分值比例。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区考自主命题的试卷当中。以2007年为例:

【示例】假如上述给定的材料是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你概括出“大学生自主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30分)

要求:归纳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500字。(2007·内蒙古·第一题)

内蒙古2007年考查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主题,一共四道题目,上述示例是其中第一题,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常在四题试卷中归纳概括题的分值会在20分以下,但此题居然达到了30分,使得作文分数只占了35分。

另外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归纳概括试题倍受重视,综合分析也经常受之青睐。举两个例子:

【示例一】资料八用“尴尬”一词来形容兰州牛肉面“限价令”,从给定资料来看,这个“限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25分)(2008·内蒙古·第二题)

【示例二】就给定资料4中“大学生村官”易福被辞退一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不超过400字。(30分)(2009上半年·内蒙古·第二题)

【命题趋势】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归纳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考生要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加强对这几种类型题目的训练和掌握,在分值较重的部分多投入些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题型就不必关注,考生们在多管齐下的同时有所擅长,才能增加更多的获胜希望。

(四)语言规定更细致

2011年的招录简章对试卷形式及答题语言做了明确的规定:

“笔试试卷提供蒙汉两种文字试卷,选择蒙古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蒙古文作答,选择汉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汉文作答;对同一科试卷出现两种以上文字的按零分处理。报考蒙汉兼通职位的考生,笔试必须选用蒙古文试卷并用蒙古文作答,面试时必须用汉语回答。对不按规定语言、文字答题的按零分处理。”

【华图提醒】

命题要求更明确、严格,考生要倍加注意自己语言的选择,答题时的语言务必符合规定要求,千万不要因一时马虎而导致出现零分的后果。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

篇2: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新一轮国考即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复习已经开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今次国考申论的命题趋向以及复习重点。抓住命题趋势,就抓住了复习的方向;了解考试重点,才能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梳理了2000~2012年国考真题特点供大家参考,以帮助考生了解国考历年申论发展情况和命题趋势。

一、历年真题特点

(一)申论主题

根据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的改革情况,可以将国考演变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年采用统一试卷的形式,而从2010年起,国考试卷进行了全面改革,将省级与市级分开命题,试卷的主题亦有所不同。国考申论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又有明显的侧重点。

【中公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国考主题更偏重于经济领域,尤其是2003~2009年几乎都围绕经济问题而命题。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命题者的偏好所在,如“三农”问题、耕地保护等。

【中公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能够看到,从2010年以来国考申论的主题不再偏向经济,而是将视角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生态与文化建设领域,关注于如何实现经济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另外,2010年以后省级与市级采用了两套试卷,其试卷主题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省级的主题选择趋于宏观,而市级相对而言更偏重于考查具体问题。

此外,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于精神文明领域,文化建设亦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侧重点之一。据此,我们也许可以洞察到国考主题选择的方向与趋势:申论主题的材料通常由某一或某些事件入手,而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论述和挖掘,以小处而观大局。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国考申论所考的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深度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过于敏感具体、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以及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都不会成为国考申论命题的选择。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的关注点要尽量宏观些、全局些,以便对可能的申论主题有所了解,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才能沉稳应对千变万化的申论主题。

(二)给定材料

1.来源的广泛性

一般来讲申论的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等。了解了这些,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材料来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浏览权威性、政治性较强报刊和网站,如《人民日报》、《南风窗》、人民网、新华网等,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时政热点,更重要的是培养提升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2.形式的多样性

篇3: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下面结合今年全国各地的一些作文试题题型,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经久不衰,始终是命题老师的最爱。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处于稳定的阶段。从总量上看,全国大部分考区都选用了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从内容上看,广泛涉及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问题与哲思、事物与联想五大主题。其中,半命题注重与“我”牵手。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作文要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恰当的做法是鼓励考生写“我”的生活,抒“我”的情感,于是,很多考区就直接将“我”明确拟在题目之中。比如,重庆A卷的给材料命题作文“我毕竟走过”,重庆B卷的给材料命题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安徽卷半命题作文“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甘肃白银卷的给材料命题作文“刷新自我”等就是以“我”为中心命题的。从形式上看,全命题试题构成形式多样:有的题目题意明确,如“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山东淄博卷)等,命题时没有设计提示语和导语,题干由“题目+要求”组成;有的题目题意相对较隐蔽,如“散步”(四川成都卷)、 “凡人小事的背后”(湖南长沙卷)、 “那一股暖流”(四川达州卷)等,命题者便设计了提示语或导语,题干由“导语+题目+要求”或“题目+要求+提示语”组成。这样,有助于帮助考生把握题旨,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选题作文的形式受青睐。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者大多偏爱选题作文,这是很好的一种现象。因为多一道或两道试题让我们考生自由挑选,考生就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更拥有了相对而言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就更有机会“表达真情实感”。选题作文的组成部分,大部分选用“命题+材料作文”,如重庆A、B卷,近几年一直采用这种形式。也有的采用“命题+材料命题”,如四川达州卷。还有的采用“命题+半命题”,如山东青岛卷。命题者这么做,旨在面对现实,尊重考生的不同写作习惯和接受能力,兼顾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命题者贯彻新课标精神的不倦探索和可贵追求。

材料作文一直稳定,也是一个热门选项。近年来作文呈现一种全开放的格局。这给材料作文提供了空间。材料作文一般注重选材多元化。用的材料涉及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问题与哲思、事物与联想五大主题;选用材料不再是主题单一的材料,这样,考生不致因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准而出现审题偏差。主题多元,可以让考生从不同角度选材、构思、写作;选用的材料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两大类。文字材料中,故事、新闻、诗歌、寓言等都有涉及。提示注重明朗化。有时点明材料主旨,有时说明可写角度,有时提示思考切入点,尽量快速打开考生的思维,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审题之外的写作上。如山东济宁卷要求考生读了《山果》这篇文章后,关于“感动”,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或者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一下子就将阅读的围绕集中起来,便于考生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思想。又如浙江丽水卷要求考生读了奥谢耶娃《好事情》中的一段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要求:不少于600字。这些材料都贴近考生实际,易于把握。同时,因为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熟悉人物的真实经历的诉说来表达主旨;可以写议论文,在材料立意的范围内确立一个观点,写出自己的看法;可写散文随笔,一一列举生活中各种现象,由此发表个人的感慨。这就是材料作文的优势。

下面结合今年全国各地的一些作文试题内容,谈谈2017年的一些命题趋势。

2016年中考作文试题主要涉及“自我与成长”“文化与素质”“心灵与感悟”“想象与创新”四大板块。估计2017年的中考作文也会涉及这些板块。

一、自我与成长

2016年中考作文题大部分都注重以考生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生道路,感悟成长历程,思考人生的态度。

如天津考题: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以“值得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浙江杭州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晚上洗完澡,妈妈就在喊:“衣服、袜子都放着,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你做。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听了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如浙江温州考题:

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通过网络联系,却可能不知道邻居是谁。

现代文阅读(二)的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与深思。

请以“邻里关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如浙江衢州考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文文近来闷闷不乐,妈妈再三追问,才得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小强欺负了。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并不知情。放学时,文文指着一个男孩告诉妈妈:“就是他!打我好几次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妈妈生气地说:“他这么矮,你都打不过吗?”文文诧异地问:“上次我把一个小朋友的鼻血打出来的时候,你不是告诉我不能打架的吗?”

以上事件引发了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这类考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是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材料里描述的现象,可能是目前很多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材料,很熟悉,不会束手无策。大部分考生可能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写,但要写得好,写得有深度,因人而异。”

二、文化与素质

写作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些地方的考题也关注到了学生的文化积累与文化素养,同时,这也正是命题者借以引导考生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方式。这在2013年中考作文题中也有所体现。

如浙江湖州考题: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又如福建福州考题: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这三道题虽然在写作上对初中生来说没有难度,但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修养,视角较为独特,立意要较高远,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三、心灵与感悟

写作归根到底是心灵的行动。在写作中,要能使考生进行内心的自我省检,或激奋,或醒悟,或反思,或浸润……以实现写作的内在功利目标——陶冶性情,滋润心灵,审视生活,锐化思想,放飞情感。这样,就要求写作题源于生活而又引导考生从高处思考生活,从自我着手而又能引申到人生、人间、人世的大领域,主观与客观,内与外,都能和谐一体;有话可说而又不能流于太浅太俗,观照着内心而又不能拘泥于狭小,启示中有引导,散放中有收敛,貌似限,实则放,既便于考场写作,也便于高信度评阅。今年的作文题有一些地方较重视这一点。

如浙江绍兴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火车与铁轨

铁轨说:按照我设计的路径,你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

火车说:按照你设计的路径,我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这则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情,还可……

又如四川成都考题:

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驰,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又如四川达州考题: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600字以上。(2)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这几道作文题中有的题目偏向于人生感悟、体验、理解,情感因素较重,考查的是如何表达考生自我的情感倾向。这就要求考生以独特的视角去触摸、去理解分析、去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特别是那些依然成为记忆的事,其中一定有考生值得怀想,或留下遗憾、或播种过希望的东西。这是命题的旨意。

四、想象与创新

这些年来,中考作文的考核有些现象值得反思,除了太“放”以外,更值得重视的是“偏”——淡化了形象思维,重了理性,重义理轻形象,重套路轻发挥,重模式轻创造。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强化形象思维考查的力度,凸显想象在写作中的地位,十分必要。想象能力是一个创新型人才诸项特质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在表达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是考场作文的追求,鼓励学生在想象的氛围下写作,竭力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是作文命题的应尽之意,也是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今年很多地方的试题加大了这种考查。

如浙江金华考题:

开关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如果我们脑上有开关,

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犯罪。

因为我们可以把坏东西拿出来,

把好的留在里面。

打开开关,可以把对娱乐明星的追捧拿出来,把对卑微者的友善留在里面;把对网络游戏的痴迷拿出来,把对名著经典的热爱留在里面;把对花开日落的熟视无睹拿出来,把对星空宇宙的好奇想象留在里面……你可以记录打开开关的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讲述打开开关的故事!还可以……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又如浙江宁波考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

1.光线强。2.发光。3.(声音)强;响亮。4.使声音响亮。5.(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6.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再如浙江丽水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上,小尤拉醒了,想要做点好事情。他想:“假如我妹妹掉进水里,我就去救她!”妹妹恰好走来了:“尤拉,带我去玩吧!”“走开,别扰乱我想事情!”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于是尤拉又想:“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它们!”奶奶恰好说:“小尤拉乖乖,把碗收拾好。”“你自己收拾吧,我没有工夫。”奶奶摇摇头。

尤拉又往下想:“假如哈巴狗掉进井里,我就把它捞上来。”狗恰好来了,它摇摇尾巴:“给我喝点水吧,尤拉!”“滚开,别打搅我想事情!”哈巴狗合上嘴,夹着尾巴跑走了。

(选自奥谢娃《好事情》,有改动)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篇4: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2010的国考行测继续着2009年的调整,总体呈现出以下两大特色:

一方面,行测五大模块的排列顺序重新调整为2009年以前的模式,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的顺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较为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试题在各部分的题量分布上也有所调整。资料分析题目增加了5道,数学运算减少了5道;图形推理增加了5道,类比推理减少了5道;总题量则保持不变。资料分析需要的是考生阅读分析资料的准确度和速度,比数学运算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可见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后考试的重中之重。类比推理则是所有行测试题中最简单的,而图形考查的是考生的基本思维、视觉感官,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类比推理与图形推理的此消彼长预示着国考行测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强。

下面,我们就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0年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延续了2009年的基本形制,难度也基本未变。选词填空的取材则略有变化,在以前从社科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选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散文等文学体裁的考查。片段阅读没有太大变化,就是含有大量关联词语材料逐渐变少,更加强调考生对材料的整体分析。2010年再次出现了对句子排序题型的考查,所以这种题型希望考生能够加以重视。

二、数量关系 题量减少,难度略增 1:数字推理

2010年数字推理考察了5道题,除了1道考察合数的拆分、1道考察分数外,其余几道考察的都是多次方,依然是横向地推的多次方和纵向延伸的多次方并存,足见多次方的重要地位。本的5道题除第五题分数数列略有难度外,其余几道按照知识体系套用应该很快能够得到结果。例如第42题:

1,2,6,15,40,104,()A.185 B.225 C.273 D.329 【解析】:整体观察此数列的特征,可发现此数列为递增数列,首先想到做差,然后观察做差后的数列特征。解题如下: 2 6 15 40 104(273)作差 4 9 25 64(169)↓ ↓ ↓ ↓ ↓ ↓ 22 32 52 82(132)底数构成和数列 可见,对于常规型数字推理来说,理清做题脉络是非常有必要的。2:数学运算

本的数学运算由过去的15道题变为10道题,但是考题的难度比往年有所提高。纵观整个10题,不管是“必备”的排列组合、行程、容斥、几何,还是其他如方程、日期年龄等小知识点,都体现出了一点——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

例如46题:

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材料。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法?

A.7 B.9 C.10 D.12 【解析】:方法一:采用隔板法。先给每个部门发放8份材料,还剩30-8×3=6份材料,在这6份材料的5个间隔中放上两个隔板,即可保证每个部门至少得到了9份材料,不同的方法共有 =10种。

方法二:先给每个部门发放9份材料,再考虑将剩下的3份材料发给这三个部门。若3份材料发给一个部门,有3种情况;若3份材料发给两个部门,有6种情况;若3份材料发给三个部门,有1种情况。共10种情况。

10道题目,几乎每道题目都映射出对于数学基本思想的理解,对于整除、代排等灵活思维的运用,对于题目内涵和实际考点的分析。从2010年这10道题可以看出,命题人更加明显的侧重于数学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测查,而不是题型的罗列,这就更要求广大考生把各种思想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思维,以不变应万变。

三、判断推理

1、定义判断

2010年定义判断对法律概念考察有所恢复,其比例上升为20%,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知识点覆盖心理学、生态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不过选项多以事例方式呈现,所以难度增加不大。

2、类比推理

2010年类比推理题量缩减为5道。题量减少,但是难度并没有降低。整体来说还是保持了难度的梯度,有较简单的题,也有难度较大的题。

3、演绎推理

本年演绎推理考察的题型必然性和可能性的比例为2:8。必然性考察的知识点依然是假

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综合推理判断,对于综合推理判断这一题目里蕴含和必然性很多知识包括矛盾的知识点,同时考生如果要想做正确,依然需要将必然性的基础夯实,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可能性考察的题型为加强削弱型6道题目、评价型1道题目和解释型1道题目。加强和削弱型的题目和之前的有了以显著特点,那就是首先要把握题干的中心意思(即出题人的意思),然后四个选项中会出项两个或以上的都可以加强或削弱的,因此需要注意程度的强弱,选择加强或者削弱力度最强。

4、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到了2010年,变化就较大了。首先是题量,其次是题型和难度。题量上由2009年的5个题变为了10个题,增长了100%,所占比例有14.28%提升到25%,题型上也个百花齐放,除了类比型没考以外,其他常见题型都有了,其中空间型更是提升到3个题。从知识点上看更是涉及了线条、小图形、阴影部分形状、移动、叠加、折叠等个方面,难度可谓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其中最难的是考查了三视图,对考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四、常识判断

1、淡化考查重点,法律不再独大

2010年行测大纲对常识判断的表述改为“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试题也确实涉及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方方方面,法律题目占有5道。这表明国考常识判断部分确实淡化了考查重点,法律不再一科独大。

2、考查重点不回避

自然、科技类题目达到了10道,遥遥领先于其他科目,结合上述第一点,可以推测命题人不会回避重点、热点,但最大题量出现在哪个领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资料分析 题量增加,难度降低

本年资料分析题目由4道大题变为5道大题,25道小题,这是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更进一步强调了资料分析的重要性。考察的点比较集中,围绕增长这样一个考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但是没有太多的变化,考察的比较简单。资料的给出形式保持着多样化,综合性的风格,但是总体解读起来非常容易。资料分析的基本类型包括了文字,表格,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在以前的考试中,每一年考察的都不会是所有类型的,比如:08年没有考察扇形图,09年没有考察折线图,而2010年所有的基本类型都有考察到,这是新的命题思路,考生必须对每一种资料都非常的熟悉。选项的设计很明显的侧重巧算,选项的间隔很大,从选项设置就能明显的看出降低了计算难度,主要是考察快速估算的能力。可以使用平时所用到的取整法,估算法,首数法,转化法等各种方法迅速的得到答案。而且不难看出资料分析的考试已经由原来的简单拼凑式的命题方式转变为思维层面的考察,所以更加要求考生对资料的把握能力有所提升。

2010年国家省级以上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2010年中央级申论考试根据大纲要求,出现了重大变化:将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开,分别设置试卷,一次考试,两个级别的应试者分别作答一张试卷,由过去的同一试卷、不同试题,变为两张独立的不同试卷。这一变化虽然不可谓不大,但却不是根本性的,仅仅是形式上的调整,不同级别考生作答的试卷尽管内容不同,结构却相同,主题也大体相似,都围绕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而设。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试卷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这个话题宏观大略,综合性较强,从国家整体海洋资源发展战略和人类对自然合理开发的基本思路出发,讨论了我国海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

一、2010年申论真题两大特点

具体来看,2010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材料分段、字数较之前几年的国考有所减少。2010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试卷有6则材料,数字是6045,相对于2009年的11则6584字和2008年的11则6336字有了数量上的转变,这无疑减少了试卷的繁复和难度,便于考生阅读。

特点二:材料主题较为浅显易懂。2009年国家申论考试的材料较为复杂,主题“产业升级”中还提出两个主要问题“加工业产业存在硬伤、粮食问题”,如此隐晦不易被发现察觉,令考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2010年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的申论考试,从材料2的开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沿海某省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话语中和第四大题文章写作围绕的角度上,就可以明确这次考试的主题——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类。其浅显易懂,考生在浏览材料和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找到主题。

二、题型解析

(1)变换问法,同为概括。以往国家申论考试概括类试题的问法较为直白,如2009年第一题,直接要求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2010年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的申论试卷第一大题变换问法,没有要求“概括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或“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而是给出十几年后渤海变为“死海”的背景设想,要求考生指出“死海”的含义。这种问法虽然较为隐晦,但仍属于“概括内容”类的试题,考生只需对材料中渤海污染严重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用简明、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综合分析题数量多,分值比重大。整套试卷包括四大题、五小题,综合分析题的数量为2道,一个是第一大题的2小题,一个是第二大题的启示题,分析题数量占总题量的2/5;两道试题的分值总和为30分,占试题总分值的30%,除了作文题之外,比重最大的就是分析题型,可见其分量之重。这与2010版申论考试大纲强调对省级以上职位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的考查是完全对应的,《大纲》申论部分对省级以上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十分清楚:“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而市地以下考生则没有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要求。这清楚表明国考对省级考生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必然体现在分析题型的吃重上。同时,分析与解决问题是相联系的,根据大纲规定,省级以上考生要深刻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要更多地“借助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如此一来,也就对考生背景知识的积累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考生一定程度上要具备超越给定资料的综合知识才能“综合”地分析试题给出的观点或问题。

(3)引入公文写作题。以往的国家申论考试中也曾出现过公文写作试题,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的第三大题第2小题,就要求根据“给定资料6”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考生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2010年国考申论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的考试也引入了公文写作,是写出报告的“内容要点”,并不要求写出报告全文,只需将报告中的内容要点全面列出即可,考生无需写出标题、称谓、引言、结语等公文程式化内容。作答时,可从某省半岛蓝色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某省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角色,站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总体原则和措施步骤。

(4)文章写作题变化不大。题目中给出了文章的主题,考生可自选角度进行命题,但要围绕着“海洋的保护和开发”来展开论述,切勿脱离中心,违反题意。紧扣给定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写作题的基本要求,这决定了文章论点要符合材料精神和题意,论据要出自给定材料,论证要围绕中心、恰当地运用材料,充分地证明观点。尽管这些一般性的原则考生是清楚的,但自由命题作文的特点,仍然容易导致中心观点偏离题意。副省以上试卷给出的仅是立意角度,“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包括了两个方面,既可两者结合,又可侧重一面,考生容易把握不准,或是脱离保护谈开发,或是脱离开发谈保护,这种“只见一点、不见其余”的立论方式很容易走偏,脱离题意的根本要求。按照题意和辩证法的要求,在“海洋保护与开发”问题,必须先入为主地存在一个“两点论”的认识,把相互对立又内在联系的两面“既一分为二又统一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论点。显然,尽管写作题变化不大、难度不高,考生仍然要坚持正确的认识论、方法论,特别是辩证法的原则,全面理解题意,慎重构思,避免随意性。

(5)辨析改错题未考,但未来此题型仍将出现。2010年国考,人们可以发现有一种申论题型缺席:辨析改错题,无论省级以上还是市级以下试题,都没有出现类似2009年对“四点对策”进行辨误和修改、2008年对水电规划部门答复初稿进行指误和补充的题型。此类问题属于纠错性质的分析和补充完善性质的对策复合题型,即纠错分析+对策完善复合题型,简称辨析改错题。这种试题尽管本次未考,但国考试水后,上海等地跟进,已发展成为申论考试一个命题创新点和作答难点,对考查应试者的分析——动脑与对策完善——动手双重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未来此题型仍将在国考中出现。至于何时复出江湖,考生不要抱驼鸟心理,从决定报考之日起即应着手复习,力争攻克这一难点,把握应试胜算。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虽然针对考生类别在考试形式上做了一些区分,但是申论题材和主题并没有跳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体五面”,即经济建设、政治文

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切题的角度、表现方式、宏观微观层次结构不同,因此,考生应对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时,把握住这五个宏观方面的大主题,依据材料,重视基础,具体分析,灵活自主地运用辩证的方法,就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取得满意的作答结果。

三、材料详解

【材料1分析】给出了材料的主题背景——海洋,介绍了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物种繁多,但是我国人均海洋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情况。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等污染物排进渤海海域,使其污染日益加大,赤潮现象频发,海水自净能力差,鱼类品种减少甚至个别生态物种濒临绝迹,十几年后渤海可能会成为“死海”。不仅毁灭了鱼儿的家园,甚至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为此,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内容里提出了具体改善渤海生态环境等对策。

这部分材料包含原因、反映问题、蕴藏对策、潜含影响,是作答试卷第一大题中的1、2两小题、第三大题对策拟制、第四大题文章对策部分写作的有力信息,尤其对作答第一大题1小题中“死海”的特征描述概括可以进行有力的解释说明,应该精读。在作答第2小题时,可将其海洋污染后的危害进行引申拓展,不能将作答要点局限于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失衡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延伸,拓展思维,如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平衡,毒化了人类食物链,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并且,破坏海洋景观,影响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材料2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沿海某省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随着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逐年上升,蓝色经济发展区具备的科技创新能力、地理人才优势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对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个详细介绍,对作答第三大题提供了要点和背景信息。

同时,材料也简略地列出了半岛蓝色经济区存在的问题,如“集中集约用海”的障碍,重复建设及海岸线资源浪费严重,为此,从该省知名专家W分析及呼吁中、有识之士的赞许里抽调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首先,应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对半岛海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为渤海立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强对渤海的保护;

其次,实现该地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充分整合各地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以海洋高科技为中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半岛地区海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再次,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上的支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则材料提供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完整信息,不仅反映问题,而且蕴藏对策,为第三

大题内容要点的概括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材料3分析】讲述了日本濑户内海存在的海水污染、无序开发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日本治理濑户内海污染方面的策略,为中国治理渤海海域的污染、加强海洋的合理开发保护方面提供了借鉴。例如:

一、进行前期的统筹、规划、管制,对海洋进行有序开发。如禁止在海洋周边建设一些污染性强的企业,以免污水破坏水质,可在其周边建设一些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二、进行立法,如颁布实施《水质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海域周边的生态环境。

三、加大内海环境调查与监视、监测的资金投入,利用各种自动化监测设备开展大规模的海洋污染综合调查,了解海域污染现状,做到对症下药。

四、宣传海洋保护知识及益处,动员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到保护海洋的活动中。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加强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保护,从而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海域管理”现状。

该材料包含原因、反映问题、蕴藏对策、潜含影响,对作答申论第三大题、拟制第四大题文章写作中的对策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材料4分析】具体介绍了荷兰“围海造田”与我国“围湖造田”的事例及引发自然灾害、受到自然惩罚的后果。对材料加以引申拓展,可以从中衍化出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给人们启示和警醒,例如:

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宜盲目,应着眼长远,兼顾当前,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应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前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统筹,理论联系实际,走与群众相结合的路线。此则材料是作答申论第二大题的依据,反映问题,给人启示。

【材料5分析】列举了南方某市“围海造田”引发自然灾害,遭遇破坏的事例。这与第4则材料中“荷兰‘围海造田’”与“我国‘围湖造田’”有着颇为相似的初衷和结局,虽只是一个事例,但对作答申论试题第二大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篇5: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一、题型

安徽省公务员面试在2010年以前,都是结构化,在2010年8月,开始有部分部门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结构化主要是20分钟4道题目,主要集中在综合分析、人际关系、情景处理、计划组织和言语表达这五类题目中出现,当然其中有一些交融性的题目,比如在情景题中会出现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在言语表达中会有综合分析的要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2010年首次在安徽省直部分部门中采用,职位主要集中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4个部门,题目方式是多项选择类试题,在10个选项中,选出三项,需要所有组员达成一致才能够完成。

二、流程

面试结构化流程:就结构化而言一般7到9人组成,考生在候考室抽签、候考。在安徽,一般省考会持续4天,每天一套题目,一般在最后一道题目中考言语表达类试题,对于考生要求更高一些。在考生结束后会当天公布成绩。

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6人以上就可以进行一组讨论,当然有的个别地方也出现过4人就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考生会集体候考,集体按顺序进入考场,讨论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

三、趋势

中公教育专家对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的趋势做如下分析:

1.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趋向生活化,在以前的面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漫画、名言警句、哲理故事和社会热点,今年的趋势很有可能会出更加贴近生活化的试题,是考生能够说话,而每个考生能够在面试中分出层次,拉开差距。

2.结构化面试中人际情景测试比重会增大。发散思维喜欢在言语表达中出现,2010年出题新颖,不落俗套,是发散思维和自我认知的综合题目,就像去年小橡树的心声可以说是较新颖的一种题目。

3.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部门会增加,目前,国内很多省份都考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集中在省直机关中,安徽省会增加无领导面试的部门,应该会参考国考的无领导面试特点,除了多元化的选择性试题,可能也会出两难型和开放性的讨论题型,希望广大考生在面试的准备中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面试题目精选

结构化:2010年8月8日安徽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你在单位很优秀,但是同事有意见甚至排挤你,怎么办?

2.放弃是一种智慧,获取是一种财富,对此你怎么看?

3.单位评选先进,其中两个竞争者因此而关系不和,一个是领导的亲戚,一个是你的朋友,你怎么做?

4.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在这个园子里,苹果树、梧桐树、橡树、玫瑰花、栀子花,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挺拔娇艳,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可是,有一棵小橡树总是愁容满面。可怜的小家伙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它不知道自己是谁。大家众说纷纭,更加让它困惑不已。苹果树认为它不专心:“如果你真的尽力了,一定会结出美丽的苹果,你看多容易,你还是需要更加努力。”小橡树听了它的话,心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而且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努力,可是还是不行。想着想着,它就愈发伤心起来。玫瑰说:“别听苹果树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失望的小橡树看着娇嫩欲滴的玫瑰花,也想和它一样,但是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看到可爱的小橡树在一旁闷闷不乐,便上前打听。听了小橡树的困惑后,它说:“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许多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你永远无法变成别人的样子,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要想知道这一点,就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就飞走了,留下小橡树独自思考。

结合自己的经历,用小橡树的名义说一段心声。

无领导:2010年8月无领导(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4个部门的所有招录职位)

一、材料: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马斯洛需求理论考虑,推出公认10项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要求

1、每位组员阅读材料10分钟,从10个选项中选择必须的3项;

2、组员依次发言,陈述各自观点,每人3分钟;

2、自由讨论,时间40分钟,需要讨论一致;

篇6: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06-10-24 9:36:53

一、历年申论考试题材

2000年申论考试

一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新了设备,但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从而反映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2001年申论考试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

2002年申论考试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定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3年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考试情况综述及趋势分析

(一)材料情况分析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材料越来越具有实际效应。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缩影,所以材料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从历年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越来越帖近现实生活:2000年考试材料是由噪音污染引发官司,反应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001年考试材料是关于PPA**的。2002年考试材料反映的是网络给人类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影响。2003年考试材料是关于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问题。2004年考试材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2005年考试材料是关于我国农村农民问题。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考生都不陌生。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2000年、2001年、2002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1500字左右,到了2003年、2004年、2005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三年,达到3500字~5000字左右,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数字、图型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二)命题形式分析

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灵活多变,题目的数量、样式和要求每年都有变化,但考查的内容固定不变,即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的能力。1.2000年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方案。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2001年申论要求

(1)有条理的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全面谈,也可就某一方面谈。

(3)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3.2002年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

(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字数400字左右。

(3)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字数800字左右。4.2003年申论要求

(1)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字数不少于600字。

(2)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字数不少于1000字。

5.2004年申论要求

(1)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超过1000字

(2)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不超过1500字 6.2005年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3)①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②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的趋向上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题型不断变化,其趋势是更加贴近公务员日常工作。2000年申论考试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001年申论考试要求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就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申论考试要求以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报告。2005年申论考试就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列出了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方案、意见,还是讲话稿、报告、对策有效性分析,无论题型怎样变化,考查的都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考生了解我国大政方针、了解我国政府工作职能分类、了解政府工作状态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相信以此为指导思想,在以后的申论考试

中题型的变化会更加灵活多样。

第二,题目灵活多变,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的变化。以概括题目为例:2000年申论考试要求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1年申论考试要求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2002年申论要求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的影响;2004年申论考试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申论考试要求简述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以论证题目为例。2000年至2003年论证都属于材料作文,自拟标题;2004年和2005年论证部分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并且,2005年申论考试的论证部分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是通过题目限定了议论文的形式是评论文。可以看出论证部分一直非常重视分析说理的能力。

第三,提问结构不断变化。申论考试提问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三是对问题、对策进行论证。一般这三方面的内容是通过三个问题来体现。但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说明,这种提问往往有变化,可能会变为“二段三问”或者“二段二问”或者干脆“一段三问”,但无论提问形式怎么变,申论考核内容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上一篇:考研冲刺十六大心理问题应对方法下一篇:幼儿园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