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2024-07-12

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精选5篇)

篇1: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摘要: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在林业种质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种质资源又称森林植物遗传资源。林木种质资源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林木种质资源创新、管理与保护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

发展,是当前及今后林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林木种质创新

种植资源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多样化

开发、利用林木种质创新对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所起的作用; 繁衍、开发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利益,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重大工程。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不仅是林木种苗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认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保护林木种质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业。要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放、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木种质资源的清查,摸清家底,尽快制定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利用名录,是保护利用的基础,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创新的分类保护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开发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南方省市林木种苗业,因其在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及利用、经济发展、思想认识、市场开发等多方面的共同性,有许多合作交流的内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形成南方省市林木种苗交流的特色。通过交流,加强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合作,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寻求最佳结合点,加大联合研发力度,实现资源就地保护、原地开发、异地发展、各地共享,服务于种苗发展,服务于林业建设。

要把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作为林木种苗工作的第一要务,从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出发,加强市场调研,下大力气开发利用生态性状好、经济价值高的新、优品种。在沿海城市展示品种特点和优势,辐射全国。联合全国的同行做好新优品种的示范和推广,以实现造林树种的多样化、生物群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元化。

林木种苗的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事业,市场对种苗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木种质资源创新的开发利用。省级种苗站作为一个地区的种苗管理机构,不仅要在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管理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进行有效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要在开发利用资源上筹集资金进行科研攻关,以增强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的实力,服务于社会。同时还需从林业建设的不可逆性特点出发,发挥行业管理作用,抓好林木种苗的源头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加大执法力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林木种质资源创新的“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利用,规范种苗市场行为,指导种苗业的发展。

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估体系,以保证林木种质资源创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加大科技投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利用步伐,提高种苗对林业的科技贡献率。通过联合各省市的科研力量,组织科研管理、生产单位联合攻关,提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技术水平。采用组织培养等现代林木繁育手段,加强对东方杉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满足应用目的的树种的培育,大量繁育满足需求。

加强对政府的宣传力度,争取公共财政对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利用的更大投入,以有效开展资源普查、品种试验、优良品系引种和选育,开展新优品种的引进和扩繁,丰富造林树种。

世界著名刊物《时代周刊》预言:到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专家指出,目前全球生物经济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中国能够抢占先机,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源泉,是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应上升到国家决策的高度来谋划和部署,谁拥有更多的种质资源,谁就将会赢得新经济时代的主动权。”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副总站长刘红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同时,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保护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关系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日趋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需求,林业发展大局的实现。”

据《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存原则与方法》定义,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是指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繁殖材料总称。用通俗的话讲,收集种质资源不仅要收集不同地区同一物种的不同变异体,还要收集同一地区同一物种的不同变异体和人工培育的品系,种质资源实际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

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目的,一是在一些物种灭绝后可以恢复原有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二是为应对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三是选育利用后可形成新的经济竞争力。种内遗传多样性或变异性越丰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大,可以减缓由于适应和进化导致的灭绝过程。当气候变冷变热变干变湿或各种病害发生时,我们如保存更多的差异性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就能选育出应对新的气候变化所需的各种林木资源,人类的生存才有保障。”刘红说“因此,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并已成为各国生态竞争和国家竞争的重要手段。”

有专家说,谁拥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创新,谁就赢得了品种创新的主动权,谁就会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在当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社会都在寻求发展新的产业机会时,“低碳经济”、“生物经济”是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木材、果品、花卉、药材和工业原材料的要求日趋优质、高效和多样化,大量储备具有利用价值与潜在利用价值的多样化的可供选择来进行定向遗传改良的林木种源,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前瞻性的行动。“三步走”加快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保护,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资源清查工作局部展开。为摸清家底,国家林业局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98年和2001年后在一些省(区、市)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清查工作,初步摸清了部分省份的资源状况,但由于这项工作需要及时更新,但国家投入严重不足,最新开展调查的省份只有1/3,更多省份的资源状况不清。

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初见成效。原地保护方面,主要是依托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进行保存;异地保护方面,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质资源创新收集保存库、树木园、植物园和林木良种基地优树收集区等,保存了300多种数千份的珍贵野生动植物基因样本,在全国600多处林木良种基地内建立了40多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圃,收集保存了优良林木种质资源创新5万余份,初步建立跨我国寒温带、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各具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库;在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已选出数千个优树、优良无性系、家系和杂交组合。

林木种质保存研究取得进展。依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保存基础理论、保存技术研究和保存库建设,建立了林木种质保存评价和利用技术及信息库技术体系。对1000多个树种33494份资源(种源、家系、优树等)进行了科学分类、分级,整理、整合和共性描述。

篇2: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卢志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森林工程,08级2班)摘要:创新研究林木遗传多样性评价理论技术,运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学理论,研制林木种质资源界定,分层分类整理整合、归类描述、保存和维护,规范抽样样本容量组合、数据采集及数据库技术等实用配套组合技术,创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林木种质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林木种质手段创造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进行复杂模拟和运算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育种值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也使采用复杂的试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许多林木种质项目进入高世代,多世代育种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未来林木种质策略和种质目标将会把林木种质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在内,根据林木种质项目的经济效益来确定种质方法。林木种质新技术必须以常规种质项目为依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林木种质;遗传多样性;基因工程;遗传变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一)林木种质创新研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切步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面对新形势,林木种质资源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以保护种质资源、展示科技革命、弘扬生态文明、提升管理水平为建设主题,以分类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管理、持续利用为建设主线,以与时俱进和开拓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主动力,以确保珍稀濒危树种、力保主要造林树种、积极引进国外洋种、大力繁殖优势树种和努力示范推广保护新技术为建设重点,建成林木种质资源齐全、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保护科学、管理高效、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全面开创融资源保护、科技开发、新技术推广、业务培训、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林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新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关键,林木更要创新种质,要培育良种,发展种苗花卉业,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兴种富民,就是林业种苗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在林木种质创新平台建设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年的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基础,加强了林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增强防护林、生物防火林带、用材林(特别是珍贵用材)和经济林良种生产能力。社会办良种为补充的新型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努力提升良种繁育的整体水平。

要完善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花卉苗木品种创新体系,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花卉龙头企业、科技企业联合创办花卉苗木品种研发中心,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专家的关键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科技资源,有效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调动科技人员、企业家和花农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的结合。林木种质创新离不开技术,在林木种质工程中,首先生物工程是必需用到林木种质中的,将单倍体通过生物技术变成多倍体,其次还有基因工程,将优良的基因相互组合,基因突变等使其变成优良的杂种林木是林木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提高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生物都存在遗传多样性,利用遗传多样性将优良性状的植物选出精心培育,淘汰不良性状,这样选出的林木其性状越来越优良,越有利于林木种质的发展。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种植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系统的展开工作也就近几年的事情。遗传资源就是遗传多样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变化,包括同种的显著不同群体级同一群体内个体的遗传变异。所以,要认识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使林木种质的生态价值,生物价值,经济价值都最大化。

(二)林木种质发展趋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林业与木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这个历史机遇期中,由于经济与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林木种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林业与木业一体化趋势。林业与木业本不可分。事实上,凡是市场经济国家,林业与木业都是一体的。过去中国林业与木业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体,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造成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些林木企业尤其是木材加工企业为解决自身的资源问题与林业(主要是森林培育业)紧密结合,其意义在于:以林业的发展保证和支撑木业的发展,以木业的发展拉动、促进林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完善规划、调整布局、加强行业统一管理的要求,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必然结果。

2、2、木材利用广域化趋势。木材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建筑等领域将得到曰益广泛的利用。这一方面是人类资源利用的总趋势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等可再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曰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为木材的广泛利用创造了条件,如有的国家研究用木材做燃料,有的国家研究用木材发电等另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木制品远比非木制品更利于人类健康,更适于人类使用。因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制品的需求将曰益增长,木材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利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资源配置深度市场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林木业发展进程中,尽管宏观调控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将越来越少,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将曰益发挥其基础作用,各种资源的配置将越来越依赖于市场。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实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探索尝试对森林发挥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旅游景观等功能实行有偿利用。那种认为只有商品林业才能走向市场、引入市场机制的观点,将被证明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木业发展规律的。要正确处理好林业种苗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公益事业与富民产业、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保障供应与绿化苗木、以法治种与市场运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治、数量扩展与质量效益,促进林木种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3: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1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 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和, 包括不一定为人们直接利用, 但可提供或有可能提供有用性状的森林植物。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目的是, 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 使森林继续进化和改良, 以适应人类和环境需要而保持有用的遗传变异, 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持续发展, 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重要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保护森林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收集和保存经自然界长期进化而来的林木物种资源, 对于保护森林物种及其林内动植物的多样性, 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其它动植物的生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2 保护遗传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林木良种工程的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遗传变异, 可使目前和今后的育种获得更大的林木遗传增益。随着人为干预的选育活动层次的提高, 加上目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单纯追求生长性状, 而忽视其它潜在有用的树种和性状的局限性, 结果是经过选育的树种木材“产量”虽有所增加, 而森林群体中的“变异性”却在递减。显然这种良种选育所获得的增益是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为代价的, 随之而来必然会导致森林物种的纯化和退化。因为遗传均一性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 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虽短期内不明显表现出来, 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弊大于利。在林业生产中, 只用少数无性系或单一物种大面积造林常会带来难以抵御的病虫害。林木个体大, 生产周期长, 对立地条件要求差异大, 应具有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正是出于这种对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要求出发, 保护目前或将来有用的树种或目的性状个体, 增加遗传多样性, 保护和提高遗传变异性, 才能为目前或今后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1.3 充分发挥潜在的遗传变异的价值

为细胞融合和DNA重组等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储备必要的物质, 为医疗保健、农林水产、能源和环保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有效方法

2.1 原境保存

将森林植物保存在其所形成的群落内的自然生境中。在天然林分中, 未经人工选择, 分布面大, 生境各异, 遗传变异极为丰富, 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成就地加以保存, 作为种质资源保存林或母树林, 这是十分经济有效的。尤其对一些采种困难, 不易人工造林的树种实用。FAO认为, 野生种的原境保存常常指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原境保存作为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林木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最理想的方法。在拟定合理的原境保存计划时, 首先必须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优先保护的树种, 不仅应考虑它的稀少程度, 而且还应考虑它的社会经济价值和遗传资源枯竭的情况。原境保存时, 还需注意按照不同的生态区, 找出这种遗传变异丰富的保存群体。

2.2 异境保存

从天然林或人工林中, 有选择地采集种子以个体为单位选出的特定基因型, 在其原境地域之外营造后继林分或无性系林分。如个别基因库保存、基因型保存、选择保存、树木园保存均属此种保存之列。异境保存的前提是必须对保存对象的繁殖方法、树种特性以及人工造林方法和种子贮藏等进行研究。而原始群体的取样、取样的基因型在新环境下的生存和生长的适应能力和取样的个体在新环境下的交配方式, 乃是影响新造保存人工林能否维持树种遗传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2.3 设施保存

该方法也可以说是异境保存的一种形式, 是利用冷藏库、超低温库、组织培养室等长期保存种子、花粉、器官、组织、细胞或基因等。这种方法可大批量贮藏样品于一个较小的空间, 是很有价值的方法, 但贮藏技术、方法、贮藏过程中遗传生理变化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摘要:从原境保存、异境保存及设施保存三个方面阐述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有效方法, 并从森林物种、遗传和变异三个方面分析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供同行参考。

篇4: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7-04-30

2017年4月22日,第四届全国林木种质资源与生态建设高端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召开。论坛由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办,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60多个参建单位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林木种苗、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研究、生产、销售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100多个单位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期间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花卉报、河南日报、驻马店市和遂平县电视台等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科技部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龙三群副主任、国务院三农办政研室陈峰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岩泉副院长、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马志华处长、科技部平台中心卢凡处长、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建国处长以及驻马店市、遂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王瑞丹副主任介绍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专业化分类管理、改进平台绩效考核方法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的最新政策和发展方向。龙三群副主任强调林木遗传资源国际合作与履约的重要意义。马志华处长介绍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与良种补贴制度。

本次论坛邀请了种质资源、新品种研发、金融与市场、知识产权、栽培技术等领域的十二位专家做特邀报告。

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就园林对生态修复和城市设计、园林企业的健康成长、生态修复提出了深度思考,就如何实现‘大树景观’和城市绿化的‘减法设计’提出了建议,并对在新常态下园林企业发展和园林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一次深入地探讨。刘秀晨参事表示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其一应关注并引导园林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其二是在城市园林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再塑造是生态建设的三个工作层面;其三塑造‘大树景观’并对密植树木进行‘减法设计’,这一系列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郑勇奇研究员对促进林木品种的原始创新,深化种质资源整合与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介绍了国家种质资源库体系,由原地库、异地库、样本库、数字库、标本馆、设施库组成;种质资源库分为单一树种和多种树种两个类型;种质资源应按照标准化、数字化来进行整合;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把科技成果(资源、信息、知识、技术、设施)与需求对接,通过各个渠道进行推广和转化,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郑勇奇研究员还提出,育种者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将加大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力度,保护原创品种人的权益,鼓励原创育种。

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明介绍了彩叶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应用的时间和经验。其公司研发的彩色乔木,三季常彩、色泽亮丽、花色美丽、树冠丰满、适应能力强,适生区域广,耐移栽、抗逆性强,大多树种是由乡土树种变种而来,市场应用广泛。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马志华处长详细讲解了我国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其中包括林木良种补贴的背景和依据,补贴的标准、补贴的对象和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林木良种补贴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以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国家林业局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林木良种补贴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扶持力度,明确补贴对象、范围和标准,逐步建立起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鼓励建立市、县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会上,专家学者和公司代表做了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报告,阐述关于彩叶树种种质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对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会人员就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种苗市场与金融对接中存在的难题及其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全体代表参观了名品彩叶公司的彩叶苗木基地,该基地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非常适合多种类型的林木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叶色性状的充分表达。

篇5:林木种质创新的重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由自治区林业厅统一领导, 于2008 年7 月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结合各盟市实际情况, 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 (试行) 》, 2008 年11 月27 日印发自治区各盟市。 2009 年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配合下, 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截止2014 年底, 种质资源普查的外业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内业整理与统计汇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种质资源普查取得初步成果。

一、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目的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 立地类型复杂, 林木种质资源丰富,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 查清我区现有乡土树种和外来林木种质资源的集中分布区、面积、生长状况等非常有必要。 通过种质资源普查可以摸清家底, 为今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进而提高营林产量和质量。

二、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方法

利用 《内蒙古植物志》、《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和当地其它有关林业资料, 结合访问、座谈方式, 首先查清其集中分布范围和面积, 然后在其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 设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通过上述方法不能确定树种集中分布区的, 可通过线路踏查的方式确定其集中分布区, 然后在其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 设标准地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采取标准地调查方式。标准地设置可根据树种、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等情况而定。山地一般从山脚到山顶, 垂直等高线设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 并拍照和采集标本。 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 且应远离林缘。

山区踏查线路应选择植物多样性高的沟系;平原地区踏查线路 (相对高差不超过100 米的地区) 应从北至南作2~3 条样线, 样线从西往东均匀分布, 使其控制总体。 林分郁闭度和盖度一般采用目测法确定。

三、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一项时间紧、 任务重的系统工程, 是近几年全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认真、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 目前已基本完成外业调查与内业统计汇总工作, 全区普查树种共有48 科、116 属、440 多种, 其中乔木132 种、灌木293种、藤本15 种。 通过这次普查, 清楚的掌握了主要乡土树种的种类、数量、规模、分布范围和适应情况, 初选出一批优良品系和优良单株, 同时对野生树种的种类与类型及珍贵、稀有、濒危树种和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等了解更加准确。

标本采集和制作也是此次种质资源普查的重点工作之一, 外业采集的标本是按照《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细则》的要求进行采集的。 采集部位为叶、枝、芽、花、果实和种子。标本制作前聘请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 确保植物中文名、拉丁名等信息准确, 提高标本质量。到目前为止, 自治区种苗站已收到赤峰市、包头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制作的植物标本共计820 个, 其他盟市的标本正在制作中。 后期将及时寻找合适场所建成小型标本馆, 购置标本柜, 妥善保管种质资源普查实物成果。

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的研发与利用也是普查的重要工作。 目前, 自治区种苗站已经聘请专家研究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信息管理》数据库, 争取将普查涉及的所有信息都录入其中, 利用数据库从多角度对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汇总,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查询某个树种的分布、 数量等基本信息, 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性强、任务量大、所需费用较大, 由于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普查工作进展。

(2) 各盟市地方配套不平衡, 普查工作进度参差不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种质资源普查质量和汇总数据的准确性。

(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 普查队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个别地区采集到植物标本不能准确鉴定, 需要请资深植物分类学专家进行鉴定。

2.下一步工作建议

(1) 个别盟市还有待完善, 主要是补拍照片、补采植物花、果、种子标本等补充工作, 尽快完成标本的整理、鉴定与制作, 早日完成普查工作报告。

(2) 此次普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 内容全面、系统, 普查结果将成为宝贵的种质资源分布及分析应用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将寻找合作伙伴组织编写林木种质资源专著、图鉴等。

(3) 绘制内蒙古自治区种质资源图, 包括调查区域的位置图、样点布设图、优良种质资源分布示意图、珍稀濒危树种分布示意图、 古树名木地理位置示意图等。

参考文献

[1]陈成峰.寒亭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普查[J].科研林业科学, 2014.10, 105.

[2]王印肖, 李国松.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初报[J].河北林业, 2008.5, 32-35.

[3]庞素文等.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标准地设置与调查[J].林业勘查设计, 2012.2, 42-44.

[4]王芙蓉.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并取得重要成果[J].河北林业, 2010.1, 6.

上一篇: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报告书网上填写说明下一篇:失业金离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