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看见》概述

2024-06-25

微电影《看见》概述(精选4篇)

篇1:微电影《看见》概述

1《看见》改编自厦门盲童彬彬的真人真事,而且彬彬与其母亲、钢琴老师都是本色演出。关于梦想,我们已经不缺乏大人物大起大落的励志故事,但即使是普通人,只要跟随内心,一步一步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也足以闪耀光芒。世人崇尚成功,但我们更愿意推崇追随光明的信仰!

2少不勤苦,老必艰辛。——林辛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不要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用处。——伊索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劳动换来的。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

人需要理想,但是要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3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即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练习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此训练,学生是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表达欲望,其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亦会在不断的练笔中得到提高。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600字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 启示、海报(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五)、戏剧

篇2:微电影《看见》概述

心得:

剛入電影院坐定位,螢幕上正播放著許多令人心驚膽跳或捧腹大笑的電影預告片,讓坐在位子上的我也不經意的笑起來,慢慢的四周的燈熄了螢幕的燈也暗了,幾分鐘後與前面的短片截然不同,黑幕中投上了令人熟悉的色彩。我用幾分鐘的時間,將台灣從頭到尾的美盡收眼底。山脈、河川、雲海、溪流……甚至是瀑布,從空中俯瞰的台灣真是美的令人目不睱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風吹起的波浪的稻田,彷彿我們乘著風在稻田裡衝浪,好像閉上眼我就可以感受到那溫暖的陽光跟那風的吹彿;突然間一隻隻像雲朵般純白的小動物佔滿了整個螢幕,可愛的鴨子們用他們的雙腳在河邊邁力的奔跑,多麼小巧可愛啊!接著更多的動物登場了,犛田的水牛、兩隻有趣互鬥梅花鹿…正當我驚嘆台灣山明水秀的美好,嘴角不自覺得為如此美好的景緻自豪而上揚時,畫面一轉來到了台灣的市場、柏油路,旁白不重不輕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究竟是誰,驚動了動物的平衡」電影院的音效很好,雨聲開始大起,讓我感覺是外面下起了雨,那是令人害怕但又熟悉的大雨的聲音,藉著電影的領導我才發現,台灣下雨頻率的改變、豪雨造成的土石流、向下望整片的漂流木……我們腳下的土地,傷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大多的人看不見,少數人假裝沒看到」旁白的這句話再一次撼動了我的心靈,眉頭從這裡開始上鎖,到電影結束前沒有再次鬆懈過。它說我們搭遊覽車到山林中的觀光,其實是探險?從空中往下看山中的部落,除了與外界連繫那脆弱彎延的道路,其實已成了孤島?原來高山蔬果、檳榔樹只是我們為了創造鈔票的工具,我們沒有發現我們犧牲的事物已經回不去了。「高一尺的蔬菜甜度會加一分」我才發現這個事實所造成的荒謬;水庫的淤泥、經濟魚類養殖、整排抽取地下水的水管看來就像個吸取土地的吸血鬼,我們用直尺畫出的港灣、造出的海岸,現在才發現一切的一切都是平衡的,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為了防止海水倒灌的消波塊,讓我們的延海地帶像是被啃蝕般的露出崎嶇的形狀,一開始心中存在我們生活在這美麗土地的想法現在想來有點諷刺。

土地它不會說話,而當看到颱風、豪風造成的災害使我們從新聞上看到哭泣的家屬,總是令人鼻酸,我們沒有發覺那是這片我們自認為自己深愛的土地在哭泣,只是抱怨上天殘酷的對待,「沒有人意識到自己是共犯之一」我無法否定這句話,但它另我難過的想要闔眼。

溼地,地球之腎,工廠,煙,汙水,無論怎樣,我們都曾受益過;電影再次隨著悠揚的笛聲從高空向下凝視充滿靈氣台灣,一直生在這片土地上,但這樣的山光水色卻是第一次見到,或許跟電影一開始說的沒錯「從沒見過這樣的美景,或許是因為我們站得不夠高吧!」但電影中的色彩又被敲鑼聲驚動了,一次一次的影像對比,這次出現的是水泥、砂石、垃圾、把天空分劃出一條條分隔的高壓電塔與電線,但是我們又能說些什麼呢?文明與自然的衝突,心中的矛盾正迂迴的徘徊,它說「雖然我們現在處理歷史的垃圾,但是現在也不斷的創造垃圾中」,看到這裡我開始認真的想要找出需要有「建設性的行為」,像是自備餐具、環保分類做得徹底、多搭公共運輸工具、不買高山茶或蔬菜,但這只能微弱的拯救我們腳下這片口口聲聲說喜愛的土地,電影接近尾聲提到兩位讓我佩服的人,一位是洪箱女士另一位是曾到日本留學的碩士農夫賴青松先生,「蟲吃剩的才是我們的」他們讓我看見了拯救這片寶島一絲絲的希望,就讀財金系書本上、課堂中我們也習慣利益中心,但萬物總是平衡的,我們或許忽略了我們放手的是我家園的未來,「看到台灣」真的讓我看到了我所不知道的傷害,我知道這絕對不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獨自造成的,但是卻是人人都有責任,不是嗎?謝謝有人發現了這些事,謝謝電影記錄下台灣的美,「放利」共存雖然對這個社會存在著許多不可能,但這才是與土地共存和平的機會。

篇3:台湾喜剧电影概述

台湾本土电影的摄制发端于1925年,直至1950年代中期,由于日方的压制和战乱纷扰,其间虽历经30余年,但始终未能形成气候——在那漫长的悲情氛围笼罩之下,台湾的电影多是政治的附属品,难以发挥其作为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更谈不上有滋生喜剧电影的土壤了。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得益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大力倡导与扶持,尽管这种扶持基于对电影宣传和教化功能利用的初衷,但是台湾电影渐趋发展。起初是“台语片”的迅速走红,接着是以李行作品为代表的“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大行其道,随后是“武侠片”和“琼瑶电影”的相继崛起。至1960年代,台湾电影已经享誉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成为亚洲电影的重要分支。

进入1970年代后,除“台语片”明显衰落外,台湾电影的其他类型仍在向纵深发展。尤其是1982年8月《光阴的故事》在台湾公映,标志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滥觞。侯孝贤、杨德昌、陈坤厚、柯一正、万仁等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一批年轻导演纷纷登上国际电影的舞台。他们在加快台湾电影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将台湾电影推向了国际视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新电影运动式微,1987年1月24日,《中国时报》发表由詹宏志起草,53位电影人联合签名的《民国76年台湾电影宣言》,标志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终结。台湾岛内外对这场新电影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倾向于刘现成在《放开历史视野:检视80到90年代偏执的台湾电影论述》一文中的观点:

“新”电影作为一种言说形式是“文化”菁英、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自言自语的梦呓而已,与他们所指斥的青少年或低层教育水平的观众形成断裂。而这群“文化”菁英在这种言说形式中,所谓的重艺术层次、高度的人文关怀与塑造中产阶级的台湾经验,也仅止于高级艺术(文化)的肯定,也仅止于关怀与“冷静的旁观”,也仅止于对中产阶级台湾经验的再现。1

1987年7月—1988年1月,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台湾政坛发生了“地震式”的变化。国民党在台湾威权政治时代走向终结,一个民主、宽松的政治时代到来。解严、赴大陆探亲草案获得核准等等一系列新政策出台。电影业也获得了一个相对轻松和自由的创作环境。台湾电影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90年代以来,从总体上看台湾电影似乎堕入了每况愈下的窘境,但其间仍偶有佳作问世。如:1990年代初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1992年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1994年蔡明亮的《爱情万岁》,2000年杨德昌的《一一》,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等。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台湾喜剧电影尽管始终没能跻身于主流类型,但在各个时期也间或涌现出一批颇为出色的作品,这批影片虽然数量欠丰,但仍以其别具一格的“喜剧精神”,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呈现了观察、理解现当代台湾社会的一系列历史、人文镜像。因而对台湾喜剧电影的研究便有了其独特的价值。

纵观台湾喜剧电影——就题材而言——大致可划分为“历史反思”“婚恋情感”“军营滑稽”和“校园青春”这四种样式。

其中,“历史反思”类影片虽然数量最少,仅有《假如我是真的》(1981年,王童导演)《稻草人》(1987年,王童导演)《香蕉天堂》(1989年,王童导演)《红柿子》(1996年,王童导演)和《苹果的滋味》(2001年,朱延平导演)等为数不多的一些,但其思想价值和喜剧艺术水准却相当上乘;数量最多的当属“婚恋情感”类,例如:《晴时多云偶阵雨》(1974年,白景瑞导演)《新娘与我》(1968年,白景瑞导演)《饮食男女》(1994年,李安导演)等,这类喜剧片的内容几乎涉及台湾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未必部部深刻,但也不失为了解台湾社会的一个“万花筒”。在台湾喜剧电影中最具特色的品种,无疑是“军营滑稽”和“校园青春喜剧”这两类,这类作品在亚洲喜剧电影中堪称独树一帜。诸如:《报告班长》系列、《大头兵》系列、《学生之爱》《同班同学》《毕业班》《英雄和狗熊》等。

为了让读者能对相关作品有个宏观印象,在此我们按出品年代顺序,将各个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品罗列如下:

1950~1960年代主要有:李行导演的《王哥柳哥游台湾》(1959)、《两相好》(1961);宗由导演的《宜室宜家》(1961);白景瑞导演的《新娘与我》(1969)、《今天不回家》(1969)。

1970年代主要有:李翰祥、白景瑞、胡金铨、李行联合导演的《喜怒哀乐》(1970);白景瑞导演的《老爷酒店》(1972)、《晴时多云偶阵雨》(1974)、《忘忧草》(1979);陈耀圻导演的《无价之宝》(1972)、《东边晴时西边雨》(1974)、《乡下毕业生》和《爱情长跑》(1975)、《追球追求》和《我是一沙鸥》(1976)等。

进入1980年以来,台湾喜剧片产量最高的导演当属朱延平,主要有:《小丑》(1980)《天才蠢材》(1980)《大小姐与流浪汉》(1981)《好小子》(1986)《大头兵》与《大头兵出击》(1987)《新乌龙院》(1990)等;此外,林清介导演的“校园青春喜剧”也别具特色,主要有:《同班同学》(1980)、《男女合班》(1981)《隔壁班的男生》(1988)《英雄与狗熊》(1988)等。

这一时期其他导演在喜剧片创作上也有不俗之作。如:王童导演的《假如我是真的》(1981)、《稻草人》(1987)等;万仁导演的《苹果的滋味》(1983)《超级市民》(1984);柯一正的《我爱玛莉》(1984);陶德辰导演的《单车与我》(1984)。陈俊良导演的《电影秀》(1985);胡金铨导演的《终身大事》(1981)、《天下第一》(1982)等。

进入1990年代后,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喜剧片,无疑首推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饮食男女》、《喜宴》和《推手》。这三部作品不仅在岛内外卖座极佳,而且还赢得了柏林影展“金熊奖”等诸多奖项。此外还有: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1992);杨德昌导演的《独立时代》(1994);陈玉勋导演的《热带鱼》(1995)、《爱情来了》(1997);王小棣导演的《我的神经病》(1997);张艾嘉导演的《今天不回家》(1996)、《20 30 40》(2004);陈国富导演的《征婚启事》(1998)等。

开启新千年喜剧电影大门的陈以文、张华坤联合导演的《运转手之恋》(2000)和洪智育的《纯属意外》(2000)都属于低迷的电影市场里较有商业吸引力的作品。之后的张荣贵、陈之任联合导演的《阿贵槌你喔》(2002);苏照彬导演的《爱情灵药》(2002);尹祺导演的《黑狗来了》(2003);陈映蓉导演的《十七岁的天空》(2004)、《国士无双》(2006);朱延平导演的贺岁喜剧《一石二鸟》(2004);2008年钮承泽自导自演《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

近年来,华语电影生态圈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历了数十年的低迷之后,台湾电影市场终于在2008年开始爆发,2008年台湾电影总产量(指制作及完成者)为36部,总票房约6亿1,085万元,市占率12.09%,较2007年之7.38%成长约0.6倍;2009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48部,较2008年之36部成长约33%,总票房约1亿2,499万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50部,总票房约4亿5,117万元,市占率7.31%,较2009年成长约2倍,以产量而言台湾电影已逐渐复苏之趋势2。

电影受到政治、经济的深刻影响,台湾的喜剧电影尤为明显。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2011年叶天伦执导的贺岁喜剧《鸡排英雄》,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3年邱黎宽的黑社会喜剧《大尾鲈鳗》在两岸三地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当下台湾的政坛前景并不明朗,但我们依然期待着台湾的喜剧电影可以横扫生活中的种种不快,成为“眼睛的冰淇淋,心灵的沙发椅”。

注释

11.李天铎编著.《当代华语电影论述》.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6:92.

篇4:微电影营销?先营销微电影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尝试微电影营销。不少企业定制的微电影因为引人入胜的情节、满满的正能量或者唯美的画面,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品牌和新品推广效果。比如,红星美凯龙的《时间门》、大自然家居的《我的山》、MINI的《MINI PACEMAN城市微旅行》等,尤其是慕思寝具2012年推出的贺岁微电影《床上关系》,创下近2亿的播放量,加上刚推出的《床上关系2》在网上的海量点播,很好地起到了品牌传播的效果。

对于注重网络传播的企业来说,微电影营销已经从新型营销手段转变为一种常态化的营销工具。无数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或产品以微电影为载体,通过微电影的网络自传播将品牌理念和产品信息植入潜在消费者心智。而微电影营销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先把微电影营销出去,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功课:一是保证微电影制作的高水准和趣味性,二是通过各种线上、线下传播手段按照电影营销的标准来传播微电影。

内容制作:做足传播点

微电影自2011年开始,从年产量30部爆发式增长到了2013年的1万多部。但是,“人尽可微”的参与热潮在炒火了微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在急速拉低整个产业的水准。随意打开一些视频网站,不乏粗制滥造、仅凭噱头却毫无内容的微电影。粗糙的作品在慢慢吞噬网民对待微电影作品的兴趣。

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度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明确“先审后播”制度,并要求制作方“持证上岗”,个人上传“实名制”,多部微电影被勒令下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床上关系2》免费上线首周即冲破5000万点击大关,三周实现点击量过亿。《床上关系2》凭什么取得这样的成绩?

2012年,由导演张元执导的定制剧《床上关系》以近2亿的点击量打破了当时的微电影播放纪录,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微电影之一。先前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网友观看《床上关系2》。除此之外,《床上关系2》在制作上的大投入、精心策划和高标准要求,最终靠内容征服了观众。

首先,《床上关系2》由著名导演刘奋斗执导,由柏林影帝廖凡主演、中国最美面孔朱珠和实力偶像陈亦飞联袂出演。由知名导演和演员组成的豪华制作团队一方面保证了影片的制作水准,导演、演员自身的影响力和光环效应也为微电影的传播留下了传播点。

其次,《床上关系2》的剧本在榕树下征集,三易其稿。影片在极其性感的气氛中突然反转剧情,一场火辣的床戏牵出一段美好的回忆,床下的不速之客却成为最终留在床上的那个人,深入展现出现代人内心世界欲望与真爱的矛盾。以“真爱与欲望的纠结”为核心的完整故事,恰到好处地切中了当代人心中最柔软的痛处,故事主题本身很容易引发受众关注。

再次,《床上关系2》向真爱致敬的主题灵感,源自影片出品方慕思寝具所倡导的“真爱”——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影片中出现慕思产品的镜头并不多,且大多一晃而过,显然,慕思更强调从品牌的情感诉求出发影响受众的价值观,而非单纯的产品植入。从好的故事入手,实现巧妙的“轻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在这一点上投资方和制作方应该达成共识:在不影响观众整体观影体验和情感诉求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品牌植入,创造商业植入“免打扰模式”。这个免打扰,核心是观众观影过程的愉悦,企业植入的顺其自然,也更激发观众对植入企业的尊重。

今天的微电影市场已经不像当年《老男孩》推出时那样,只要有好的内容就能引发关注热潮,必须利用微电影自身的传播点不断制造话题,通过各种传统、新兴媒体和各位意见领袖引发受众的关注、期待和讨论。

以电影营销的标准营销微电影

据艺恩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17.69亿元,而电影宣传营销总费用达28亿元,已超过电影产业整体规模的10%。明星主创阵容、好的故事题材、俯仰皆是的硬广投放、花样翻新的创意海报、吸引眼球的预告片、大规模的首映礼、主创爆点新闻、全民娱乐的新媒体营销,共同成就了近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辉煌。

《床上关系2》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院线电影的模式进行营销推广。《床上关系2》的主演是柏林电影节影帝廖凡,其主演的文艺片《白日焰火》斩获201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白日焰火》的受追捧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观众观看《床上关系2》。

除了品牌口碑、明星阵容、有共鸣的故事情节,《床上关系2》的系列传播也是可圈可点。从预热期间多个版本海报发布到主创采访,再到各个版本的精彩花絮剪辑;从百度百科、搜搜问答到豆瓣、时光电影小站,再到各大网站的贴吧;从与爱奇艺、腾讯、优酷的付费合作,到全网免费上线,再到与搜狐、乐视、PPTV、迅雷的观影活动合作;从影评人、媒体人影院看片会到多角度网友、影评人观影影评,再到各大影视专业类媒体推荐;从各大专业公众号的微信推荐到熟人转发的朋友圈,再到分享观影体验;从微博自媒体全面的内容营销到微博大号推荐、热点话题跟进,再到主创和网友的及时互动。《床上关系2》的系列传播可谓做足全套,吸引眼球。

在《床上关系2》的全方位立体传播中,共整合了《北京青年报》、新浪、搜狐等15家传统媒体,乐视、优酷视频、搜狐视频等16家视频网站,阿木、娱乐码头、丑鱼尼莫等15个影评人,爱奇艺官微、腾讯官微、唯像网等30多个微信公众号,以及 happy张江、我的前任是极品、作家崔成浩等40多个微博大号。4月底到5月初,《床上关系2》还登陆央视CCTV第一剧场、陕西卫视《华夏微电影》栏目,并在北京地铁6条线路循环播放。

“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传播”的“四好”模式,是《床上关系》的承制方UMG联播传媒始终坚持的精品微电影运作法则。从《床上关系》到《床上关系2》,两部微电影的成功有类似影帝光环的偶然,但更多的是遵循电影规律、坚持精品思路的必然。

微电影的未来

《床上关系2》此次登陆爱奇艺、优酷网、腾讯视频三大视频门户,点击率达到500万,创造了微电影付费点播的新纪录。这是一次试探市场反应的积极尝试,不仅为投资方慕思寝具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曝光效益,而且带来了《床上关系》系列的品牌效应。真正意义的网络电影或将是微电影的未来。随着微电影市场的发展,好的作品从线上走入院线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另一条成长途径。制作精良的微电影产生于网络时代,借助于网络迅猛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口碑,进而形成品牌效应走进影院与传统院线电影分庭抗礼,是完全有可能的。

试想一下,哪部制作精良的定制微电影如果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网络电影或走进院线,定制微电影对投资方的意义就不只是传播品牌或产品这么简单,而有可能变成一个能赢利的微电影产品。

上一篇:部门第四季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智慧树网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