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2024-07-26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精选9篇)

篇1: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同学,你拿到offer了吗? 关注我市高校xxxx学院就业情况

口播:“拼杀”、“突围”、“最难就业季”是2013年毕业大学生的关键字。今年,全国应届生规模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为历年毕业人数最高。699万应届生中,包括了四川近百所高校涌出的33.85万毕业生,而截至4月底,全省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61.12%。在宏观经济增长低于去年同期,但大学毕业生人数却达到历年来最高的前提条件下,造成了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口播:现在,毕业日期临近,毕业生就业现状究竟如何?作为就业的主体,对今年的就业,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就业体会呢?xxxx学院的同学有话要说。毕业生现状调查

采访:

采访5:今年就业都不是特别理想。就我了解,我们班上,就女生那边,总共七个就签了两个,确切的就只有两个。我现在想初步就找工作,然后把自己的生活费挣到,然后之后的路再想办法再来考公务员,走一步看一步。

采访3:工作还没去找,本身我以后出来,我也不想走我们本专业,以后我可能,我喜欢的是记者行业,或者旅游行业这一块方面。

采访4:都已经上了两个月的班了,主要是入职前的培训,后面估计就等我们拿到毕业证,7月1号左右上班。

采访4: 今年我也了解过,好像今年有七百万大学生毕业吧。而且今年经济也不太景气,尤其是像我们这个行业,找工作也不怎么好找,所以先就业吧。然后看看有什么好的再择业。公务员不适合我。我不太适合奔仕途,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我这人性格比较适合宅,不适合出去跑。

采访2(xx):工作的话,因为我是打算自主创业,我的理想是毕业之后去广东做电子商务。一方面是做和淘宝相关的,另一方面就是做电子商务服务这一块。

配音:从其中可以看到,在就业上,同学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不过在有一点认识上是相同的,那就是今年就业压力很大。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生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09年就突破600万大关,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而国家发展计划,到2020年将提高到40%,不仅如此,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也还有差距。采访:

就业处采访: 恐怕还主要就是说的那个,可能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嘛,应该说,大家都在说就业难,其实难不是难在没的岗位,我觉得是有效岗位提供的不高。因为,比如说,包括很多xx市的单位 公司过来招人,在我们学校来招,他很多都是空手而归,他并不是不能提供这个岗位,而是毕业生有些他不愿意,他觉得这个岗位不适合他,那么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还是觉得地理位置,待遇啊,比如说他的一个发展的前途,好像不是很高,可能是这方面的,所以我们说有效岗位提供的不太高.口播:今年,90后已经成为了就业舞台的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80”后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更注重个性,看重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今年“最难就业季”的压力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薪资、工作条件的要求和认识有个性但也不乏理性。采访:

采访5:工资啊,因为刚开始嘛,因为出去,因为什么都是现学,没有一点经验,我觉得工资,我们专业大概出去就一千八,实习工资,我觉的刚开始还是能接受。

采访1:现在来看还是比较满意。因为现在签的单位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很多一些培训,还有一些补助那些,总体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现在我觉得我更看重今后的长远发展,还有就是现在的工作,更适合我今后的目标,所以现工资我觉得不太看重。

采访3:工作,反正迟早都要工作的,也不急在这一两个月。

采访4:公务员不适合我。我不太适合奔仕途。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我这人性格比较适合宅,不适合出去跑。想留在成都,软件行业还是成都最好,留在三线城市比留在一、二线城市压力更小。虽然公司可能要比一线城市平均水平要低一点,但是生活压力可能要小一些。

口播:今年xxxx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到达了八千多人,作为学校方面,根据今年就业形势和往年的不同,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从学校再到各级学院,都在积极为学生就业全方位的铺路。

采访:

学生就业处采访: 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几方面的,主要是我们每年是有一个大型的双选会,每年十一月份就有一个大型双选会,然后也联合xx人才中心这边,一个是xx市的企业,还主要是省内的企业,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更愿意在省内就业,现在就是沿海啊,他工资待遇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四川内他相对生活成本要低得多,所以我们觉得,主要是邀请双选会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邀请省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过来招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拓宽了一个就业渠道,我们发挥二级学院的老师的积极性,拨了一些就业经费下去,他们老师也在跟单位联系,这是我们的一个从去年开始的新的一个措施,发动更多的老师,这是一个,还有就是我们的网络那边,我们是专人负责,就是专场招聘,,得比较好,应该说只要符合审核过关的企业,我们都热烈欢迎他们到我们学校来招聘。

配音:刚才说到,同学门的就业现状各不相同,在面对就业高压下,有的====同学理性的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如下面这位同学选择了加入公考队伍。

采访:

采访3: 报考了全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这方面,只能说目前对我们来说要稳定一点,因为现在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对我们大学生,就算你在二线城市的话找到三四千工资的工作跟公务员比起来也差不多,公务员只是说工资比较低,对我们求稳定一点,或者刚毕业的人来说还是一条比较不错的出路。

配音:据悉,我省上半年公招考试笔试在全省21个市(州)考区同步举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考156817人,缺考19974人,缺考率达12.7%,比去年下半年的全省公招考试缺考率下降4.3%。今年的缺考率是近年来最低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务员招考的火热,以及大学生就业较难的现实。而在其他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批同学,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准备创业,早早确立了自己创业这样一条道路。

采访:

采访2: 因为做淘宝的话我是从2011年开始,做到现在,一直在做。我觉得,不一定你毕业的时候就要去找份工作,我觉得我们可以,早点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如果你自己觉得自己适合创业,你可以早点去准备,那么到你毕业的时候着重去做,我的认为,创业的话,不是很顺利就能成功,肯定是有很多困难,挫折,甚至在你创业初期那一两年之中根本没有收入,或者入不敷出.但是在两年之后,三年之后.我们积累到的经验,在几年之后,可能产生一些更大的经济效益。口播: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流行在高校中的一句话“一毕业就失业”,常常被毕业生用来自嘲,但从更深层次来反观这句话可以看到,现在高校生毕业心理普遍还是停留在一毕业就必须择业的状态,创业精神缺乏。无论是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恐慌,还是涌入公考大军人数的剧增,多多少少说明现在大学生过度求“稳”的心理,急缺一种“闯”的精神。

采访2:现在我们才毕业,也还年轻,不一定是要把自己捆绑到那里,固定到那,可以拿几年来去奋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舅他曾经给我说了一句话,他说:“饿死的永远是懒人”,我觉得这句话很经典,确实饿死的永远是懒人,只要你勤奋。都能都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口播:这位同学说的很对,离开校园,正是梦想的开始,敢于闯,勇于创,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创造未来,而且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配音:在2013年5月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注册门槛。创业地应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创业促就业的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

创业技能,拓宽创业就业渠道,近日来,我市四川理工学院主办,与自流井区就业局开展了“SIYB创业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讲座。

配音: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就业压力下,如果能适当转变就业观念,无论是先择业再就业,还是选择创业,只要选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坚定的走下去,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未来。

篇2: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关注河北科技大学就业情况

“拼杀”、“突围”、“最难就业季”是2014年毕业大学生的关键字。2014年5月30日晚七点,为此召开了一场以“透析职场,赢在面试”为主题的就业形势访谈,该访谈在讲堂群102成功举行。本次访谈由招生就业处和校团委联合举办,访谈嘉宾有银河人才网总经理李汶娟女士,研究生学院党委副书记,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出席本次访谈的嘉宾还有招生就业处主任,校学生会主席以及各学院团委书记,院学生会、社团负责人。

访谈以观看职场的视频短片拉开序幕,嘉宾老师就短片内容向在场大学生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与职场现状,并对如何面试,如何写简历方面给出了详细且具有指导性的建议。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各个嘉宾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指出现各公司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踏实肯干、积极向上。其中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还提醒大学生应该了解一下国家十二五八个战略产业。三位嘉宾老师还提到了现大学生身上过高的自我评估和有过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强调了职业选择要站在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上,还要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指出大学生在校生活规划、寒暑期实践对未来求职筹码储备的重要性。老师们强调了职业选择要站在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上,还要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态,随后的互动环节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场大学生积极提问,老师们倾力为提问者排疑解难。学生们代表性的问题,老师们精彩的解答不时引发热烈的掌声。

访谈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从参加访谈的学生们满意的眼中不难得出:此次访谈确实解决不少就业方面的疑惑,给我校毕业生即将到来的就业上了及时有用的一课。现在,毕业日期临近,毕业生就业现状究竟如何?作为就业的主体,对今年的就业,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就业体会呢?文法理工学院的同学有话要说。

采访: 采访1:今年就业都不是特别理想。就我了解,我们班上,就女生那边,总共七个就签了两个,确切的就只有两个。我现在想初步就找工作,然后把自己的生活费挣到,然后之后的路再想办法再来考公务员,走一步看一步。

采访2:都已经上了两个月的班了,主要是入职前的培训,后面估计就等我们拿到毕业证,7月1号左右上班。

采访3:今年我也了解过,好像今年有七百万大学生毕业吧。而且今年经济也不太景气,尤其是像我们这个行业,找工作也不怎么好找,所以先就业吧。然后看看有什么好的再择业。

就业处采访:恐怕还主要就是说的那个,可能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嘛,应该说,大家都在说就业难,其实难不是难在没的岗位,我觉得是有效岗位提供的不高。因为,比如说,包括很多石家庄市的单位公司过来招人,在我们学校来招,他很多都是空手而归,他并不是不能提供这个岗位,而是毕业生有些他不愿意,他觉得这个岗位不适合他,那么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还是觉得地理位置,待遇啊,比如说他的一个发展的前途,好像不是很高,可能是这方面的,所以我们说有效岗位提供的不太高.今年,90后已经成为了就业舞台的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80”后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更注重个性,看重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今年“最难就业季”的压力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薪资、工作条件的要求和认识有个性但也不乏理性。采访:

采访1:工资啊,因为刚开始嘛,因为出去,因为什么都是现学,没有一点经验,我觉得工资,我们专业大概出去就一千八,实习工资,我觉的刚开始还是能接受。

采访2:现在来看还是比较满意。因为现在签的单位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很多一些培训,还有一些补助那些,总体感觉还是比较满意。采访3:工作,反正迟早都要工作的,也不急在这一两个月。作为学校方面,根据今年就业形势和往年的不同,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从学校再到各级学院,都在积极为学生就业全方位的铺路。

篇3: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1 2013年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调查与分析

对近年来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 以就业为导向, 将成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主旋律, 北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职生就业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5.3%, 而高职生的就业率还不到60%, 但有五六所好的高职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面对人才市场上, 高职“旺需”与高校高职人才“滞销”之间的矛盾, 其主要原因, 可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十分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 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强, 他们比较安心于基层工作, 有吃苦精神。经过努力, 会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 成为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1.2 高职毕业生相对较低的工作待遇影响就业稳定性

工资收入、工作环境和专业是否对口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就业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工作的稳定性。影响就业稳定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时工资不高、待遇较低;二是部分高职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的岗位学非所用, 专业不对口;三是也有部分毕业。毕业生为了生存随便找个临时工作, 薪酬不高、待遇不好等等, 至使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较低。

1.3 北京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自身可控因素

⑴就业观念陈旧。一是受单位所有制的限制, 想找铁饭碗, 热衷于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二是找工作要一步到位, 期望进入社会就找到一份薪资、地域、工作环境、长远发展符合自己要求的企业;三是“等”和“靠”思想严重, 自主意识差, 北京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性太大, 不愿主动进入市场竞争择业;四是受专业的局限, 要求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殊不知符合自己的工作除了与专业有关系, 与个人的性格及爱好也有很大关系[2]。

⑵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缺乏吃苦精神。北京的高职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以北京生源的学生为主, 在受到父母及祖辈良好教育的同时, 过多的关爱使他们很少接触到艰苦体力劳动。在走入社会之前, 自身就缺乏去一线工作并可能吃苦的准备。因此在择业过程中, 有可能未战先怯, 放弃一些本来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这种意识严重阻碍了他们顺利走入市场。

2 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针对于北京地区高职毕业生相应对策

2.1 学生自身应对就业难问题, 所做出的努力

首先, 转变就业观念,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准确定位, 正确把握个人的择业原则。调动学生, 从主观理念上进行转变, 把就业中的“消极等待”、“倚靠别人”的就业态度, 转变为“积极行动”、“依靠自身能力”、“寻找最佳就业途径”;冲破单位所有制的限制, 广泛接受社会选择, 不要局限于只找国企和事业单位, 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 找到就业新道路;不要受制于自身专业, 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

其次, 切记合理地进行自我价值评价, 努力接近社会对个人的评价。根据自身的情况, 确定发展目标, 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定位, 到底是升学还是就业, 还是一边工作一边充实自己的知识, 自己一定要有准主意, 不能犹豫不决。先在社会上立足, 然后再进行选择。自信心和脚踏实的精神相结合,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各方面的压力, 不能好高骛远。

2.2 北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应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作出的相应对策

⑴根据北京地区需要, 适时调整专业, 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

地域、地区的不同, 所需人才的专业也有很大区别, 专业的设置, 既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教育资源, 还要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要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专业分配要合理, 并且产学结合要做到充分对接, 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真正从实际中锻炼工作能力, 操作能力。例如, 北京地区某所高职院校, 利用首都经济、贸易、政治、文化为中心, 从首都需要出发, 办学灵活, 与北京老字号企业吴裕泰、瑞蚨祥等合作, 让学生到企业中实际动手操作、学习, 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就业率每年都稳步上升。由此来看,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 高职专业设置应当灵活, 应大力推进“订单班”式培养模式, 密切与企业相结合。

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

首都地区高校教师队伍近几年发展很迅速, 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改革: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大力推动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培训, 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学历水平。北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在全国应属于前位, 但是有大部分教师学历水平起点较低。由于在传授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中, 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基本功和社会实践基础, 所以, 教师学位层次的高低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培养“双师型”教师, 还要利用首都各项便利资源, 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与大中型企业合作, 加强建设多功能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⑶加强宣传力度, 在社会上树立高职毕业生良好就业形象

虽然近几年北京地区高职高专就业率有所上升, 但是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和工作能力的反馈并不乐观。这种现象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过快, 生源质量差, 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不高, 学生毕业工作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低, 加上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和认同感。实际上, 北京地区多所办学质量高、办学成功的高职学校, 就业率比本科院校要高。主要问题还是在正面宣传上, 要让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正确认识, 树立高职毕业生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进行良性循环, 逐步形成良好的输送人才链条, 提高社会认可度, 为高职毕业生的真正就业找到途径。

北京地区高职学生, 在2013年就业之前一定要头脑冷静, 从现实出发, 给自己在社会上一个合理定位, 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否合理, 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的差距有多大。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要以低姿态为主, 目标不要定得太高, 看重长远发展, 做好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 用正确的思维和心态面对就业, 这样一定会找到一份最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就业频道.[EB/OL], 2012

[2]贾利涛.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高职生如何实现顺利就业.职业教育研究[J], 2011, (38)

篇4: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临近春节,企业招聘工作大多进入收尾阶段,国内大学毕业生招聘高峰渐进尾声。据了解,与去年11月、12月相比,今年1月份各大招聘网站及高校就业中心网站大学生招聘信息更新减慢,招聘单位节前大多已停止接受报名,进入笔试、面试或试用阶段。而随着考研笔试的结束,考研一族在节前也开始加入求职大军,使得大學生求职竞争变激烈。

据统计,2009年有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大学生80万,就业率为87%。虽然201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比2009年增多,但今年仅应届生就有630万人,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80万人,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据此预计今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在千万以上,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同时,数据显示,女生在普通高校生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亦愈发严峻,就业率普遍低于男性,女性毕业生收入也低于男性,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还普遍遭遇性别歧视现象,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明确提出“只要男生”,或规定在聘期不得生育。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中国新增就业任务为900万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地政府本年度工作议题热点,期待2010年在多方努力下大学生就业现状能够有所改观。

提醒:大学生求职黄金期

上半年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黄金期。通常在每年上半年,有大量单位有招聘需求,将为毕业生带来海量的求职信息。毕业生应该抓住求职黄金期,落实工作单位。另外,目前一部分毕业生前期求职成功,现在进入与用人单位签约阶段。2010年企业需求情况好于2009年,毕业生的机会增多,但是总体就业形势仍不乐观。有签约意向的毕业生要珍惜手中的签约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到五六月份,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将进入淡季,大部分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与单位签约。高校于6月中旬启动集中派遣。有的高校在6月就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户籍档案迁移手续和组织关系转移手续。这一阶段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也不要灰心,仍有工作机会等待毕业生把握。有的毕业生考研成功放弃就业,有的毕业生手中攥着多个工作机会但只能签一家,其他用人单位只能重新招聘,这些工作岗位对于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捡漏的好机会。毕业生要珍惜离校前的签约机会,因为离校前就业属于常规就业,手续办理相对简单,而毕业之后立刻上岗不会造成时间浪费。

就业矛盾:理论实践差距大 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从中凸显,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一些企业却招不到合适员工。

究其原因,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大学生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际职业工作技能”的不足,对此,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根源不是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而是缺乏获得积累工作经验的培训机会。

有人提议简历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在校学习的4年时间内,3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四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最后一年学生完全没必要闭门造车写论文,而是要去实习,提高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从中挖掘实习生的潜力,为自己储备人才,这是一个双赢的计划。

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象,也可以得知尽管就业竞争激烈,但是一些参与学校学生会、社团,以及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成为了用人单位争抢录用的“职霸”,可见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当然,社会实践更应从小培养。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更多关注教学制度改革,小学课本经常改版,而大学教材却很少变动,有的甚至一用十几年。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出于对学生的负责,确保学生不被时代淘汰,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传授给他们相关行业最新更新的知识。并且,也应向欧美等先进国家学习教学经验,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教养、行为、品德等综合素质,在校期间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便坦然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一切未知的难题。尽管教育改革施行起来极具难度,但是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痼疾。

思索出路:打工还是当老板?

针对大学生创业,又媒体报道,有7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最终只有1%的人成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仍是困扰一部分大学生的难题。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出路在哪?

2010年,各地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技能培训、政策帮扶和就业服务援助力度,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诸多省市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落实“三支一扶”、就业见习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

如今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要好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等服务。但从全国来说,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小额贷款的面不够广、渠道不够宽。另一方面,创业有专业知识,有一腔热情还不够。有专家建议,政府可以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商业环境培训,提高他们抵御商海风险的水平。同时政府也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或服务机构,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服务,这样,大学生们创业就不至于满世界抓瞎了。

仔细分析,有的学生喜欢自己做老板,有的学生喜欢给别人打工。做老板比较自由,找几个搭档,租个档口、张罗个公司就可以当家做主,打拼一番或许还能成为纳税大户当个政协委员。如果实在没什么机会,希望自己创业的大学生通常选择在公司打份工学点东西,作为日后创业的储备和资本。而喜欢给别人打工的学生不在乎自己的名片抬头写“总经理”还是“总裁”,只要进入知名大公司就比较满足,大树底下好乘凉,工作稳定,可以经常出国或是参加培训。

篇5: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现如今,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上的巨大难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就业,无法找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生由高校输往社会,那么,这么多本科生能否顺利就业,这成为我国现在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知识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的不对等,数量差距,与其需求量之间的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阅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数据,我国大学生就业率通过数据显示出一些问题,该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远的不说,以我所毕业的那个专科班为例,三十多个专科生,他(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到现在只有三四个人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其他人多半暂时就业且不断地换工作,生活也基本都处于糊口阶段,挣的钱只够自己日常开销和租房费用,存的钱只够再找份工作。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专科生毕业找工作的起点已经是相当的低,个人将来的发展自然很成问题。

大学教育,已经脱离了大学最初教育的初衷,大学的扩招,造成了现如今大学生培育质量高,追求速度等一系列问题。本科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而专科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从人才的类型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于塔尖,然后是专科生,高职生,中专生等则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数应该越少,社会普遍需要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都来搞研究。从我国大专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招生人数所成比例来看,本科生和大专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人数几乎对等,而在其他很多国家,专科生的比例远大于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我国的大专生,就业率更低,毕业即失业成为大部分大专生的常态。另外的一个既成事实是很多追求高学历的人不是用来搞研究,而仅仅是为了增加找工作时的筹码,这对国家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还有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当中,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专家解释大专生就业难的惯常说法就是,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不否认,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问的是,什么造成了专科生缺乏知识的深度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呢?

在大学扩招的同时,已经忘记培养本科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区别对待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培养模式上专科往往只是本科专业在内容和学时上的简单压缩。很多大学里同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前两年半开设的课程和教材完全一样,平时也都是在一起上专业课和公共课,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毕业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门课程,时间上比专科生多学五个月。所谓的知识广度就在这里吧,但知识深度值得怀疑,稍有学习常识的人都知道,五个月学三四门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在大学呆过的人也都知道,大学老师讲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讲,而串讲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将课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挑出来讲讲,然后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时参加考试就行。可见,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月,造成了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找工作时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

大学生若想找到工作,首先,应该在学校学到相应的技能,踏踏实实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其次,应该把握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做出合适的选择,把握机会;最后,不要眼高手低,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一步步前进。

篇6: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经过了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

关键词:仍难好转

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

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2014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今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史上最难就业季,苦了孩子,坑了家长。

【国家很关注:大学生就业难】

总书记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李克强总理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名人观点:

俞敏洪谈:大学生该如何准备就业

俞敏洪谈:大学生该如何准备就业 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你的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或者有别人不可模仿的专利。为什么呢?因为创业的背后总有

创业者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想成功。而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欠缺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

视频在五分钟后是俞敏洪的演讲

专访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任占忠

记者:就业竞争加剧,您怎么看待今年的就业情况,您认为哪些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任占忠: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作为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他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换个角度来看受到影响的实际上是一部分人,有相当一些人影响并不大。就业压力或是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会有的。即使在过去高度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下,有一些学生就业也难。我觉得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无论总体就业多难,但是有实力的毕业生也能找到工作,或者创业。

任占忠: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因素是定位。

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小编片外语,说的不赖)

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能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既有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的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的方面。所以说在这方面,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的发展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误区,不能对学生这么来引导。

什么叫就某一个具体职业最适合你,在当今职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尽快提升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在职业规划课当中,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定位的问题是很关键的,我们学生客观地对待外边的环境,客观地对待自己未来的发展,必须得让事实来表明学生的发展,不像我们课堂上书本上所讲的。

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好多事儿,即使我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具体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的加班加点儿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它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

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它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在琢磨事,当他把工作努力地干好以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同事的关系也处的比较融洽,他的事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就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它是养成培养起来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的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任占忠:再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我觉得是能力。

任占忠: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的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能力。

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是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

任占忠:第三个因素是心态。

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发现面试者有北大的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他的心理上就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不会答或是答不好的问题出现,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他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的思维情绪可能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他的求职面试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

任占忠:对于就业也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如简历的书面表达等等。

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习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习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

记者:您怎么看待企业、高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各方该作何努力去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任占忠:从这三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上帝,它是用人的,是买方,学校、学生属于供方。所以在无论企业提出了什么条件,我们学生都要端正好心态。学校要从企业用人的基本点方面来思考问题,我怎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我们去年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家在问题关注点上存在着错位。我们曾经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关注度的排序上,企业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第一位是学习能力,第二是责任感、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结果把责任意识、责任感降到了第八位。这就明显的存在错位,这样学生在面试环节和工作当中就会暴露出不适应的矛盾,企业关心的你却不加关注,那么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矛盾,做事浮躁,应付了事等等。

我们必须得解决这些认识上的错位问题。还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外语水平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并非把英语看的很重,有些职位是不需要那么专业的水平,那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精力投放在这个方面,到单位以后却发现用不到,这也是错位的表现。

记者: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您觉得就业前该考虑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成功就业呢?

任占忠:我觉得一是把自己找工作定位的问题好好考虑考虑,首先是考虑一下是跟专业比较接近的,还是远离专业的。因为远离专业它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学生的竞争能力除了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实践活动。在和岗位契合度上要考虑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把这种专业的知识作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考虑进去比较现实一点。

另外一点是在定位上,我觉得定位不能太具体,就是说只要从大的方向上基本吻合就可以了,不要局限在某一个职业点上。很多学生在求职时候把自己的定位设置了条条框框,这样就把自己给局限住了。比如的学生可能从小、从家庭、环境、从个人角度想想做某一件事,比如想当医生或者律师,那么在这方面,你如果已经思考很久了,或者从家庭各方面环境都是让你这样,那么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只要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基本就业方向的单位及岗位,那不妨可以考虑签约,然后在工作当中来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工作当中来继续锻炼和培养自己。我觉得这样的话比较现实,千万不要去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把思路拓宽一点,求职面就会很广泛了。

篇7: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10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不能进行单方面的考虑,应结合大学生本身、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提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在物质上在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并且任何事物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整个社会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意识上在于人的思维依赖于客观联系,是概念的联系。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结合而造成的。

首先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近年来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极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在这里,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劳动力需求量是一对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提到,矛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而这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的,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和体现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大学生需要就业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这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同时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劳动力需求量的严重失衡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大学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学真本事而使自己能够在这个竞争极度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需要在严重缺乏的社会劳动力需求中发挥自己的所有特长,抓住机会找到工作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一点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与统一。例如,如果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那么就自主创业,虽然这样会经历更多的苦痛,但是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有艰辛的付出必然会收获硕果。

其次是因为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提到了辩证的否定观,即事物的自我否定;同时,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既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既是“扬弃”,那么就应该保留旧事物中合理的成分和积极因素同时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和不合理的因素。对于滞后的高校教育而言,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摒弃以前不合理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合理配置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资源和理念,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最后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提到,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大学生就业时不能只看到高薪职业的好处,更应看到高薪职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首先考虑自己能否被录用,录用后能否胜任工作,能否适应其忙碌的生活。同时不能够小看低薪职业。如果能把这些工作做得漂漂亮也是一个人的本事,更何况当今的竞争激烈的社会可能连低薪职业的位子都不会留给大学生。我们需要透过现象发现优秀中的瑕疵和良好中的优点。

以上所提到的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以及紧跟原因提出的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我认为,大学生本身还应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不能感性地去对待就业问题,应当理性地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将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阐述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方法,即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而后运用理性思维及正确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所以要求大学生自主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以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篇8: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一、新闻专业就业形势的形成原因

新闻专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据笔者分析, 有以下原因。

1) 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深受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国家就业政策也随着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由负责分配到逐渐把学生推向就业市场, 使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在计划经济时期新闻专业的学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一般能分配到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 岗位比较好, 工作比较稳定。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 新闻专业学生则面临着自谋职业, 面临着人才市场竞争, 面临着用人单位的挑剔, 求职就业成为每一个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人生严峻的问题。

2) 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深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 2000年到200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由117万猛增到685万。教育部也把新闻专业的招生权力下放到各省教育厅, 全国高校新闻专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最新数据, 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 在校生超过13万人, 每年毕业生达3万余人。高校扩招必然带来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 无形中为毕业生找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3) 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影响。新闻媒体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许多媒体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必然会刻意地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整顿新闻出版秩序, 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这说明, 传统的新闻人才需求量缩小意味着今后传统新闻人才就业的空间也不会太大。

4) 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突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也是导致其就业的困难的重要原因。由于新闻专业教育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都比较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 如课堂上单纯的专业理论传授在教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新闻专业学生很少接触到新闻实践环节, 缺乏职业能力的锻炼, 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 新闻专业学生的强项并没有显现出来, 既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业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又不能在就业的竞争中尽显优势。

二、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几点措施

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改变择业观念, 正确定位

如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并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有许多缺点, 所以它的素质较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有很多大学生择业态度不够端正, 总是高估自己, 用一种很难办的就业措施与态度, 根据个人爱好和理想的工资待遇等来选择职业, 或者抱有从众心理, 缺少自主, 因此就业的成功率较低。作为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情况、处事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等,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从而消除择业的盲目性。应该在大学老师的分析和引导下, 改变自己的择业态度, 克服各种困难, 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二) 坚持务实态度, 不好高骛远

因为就业形势各不相同, 大学生们应坚持务实态度, 从自身面临的各种情况出发, 不好高骛远, 不盲目随波逐流。在大学生涯中, 从各方面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不断地塑造自己, 完善自己。就业便不会是很难让人如意的事情了。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 要求:工资待遇高, 工作环境好。甚至刚到工作岗位就提出本工作发展前景如何等等, 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提出调换工作岗位, 挑三拣四, 由此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导致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们要分析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要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 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对于各种就业情况能够做长胜冠军。

(三) 学好专业课, 做到一专多能

涉及到“一专多能”的人才就是特色人才。特色即优势, 特色即竞争力。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 必须通过实践从锻炼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开始。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 光掌握课本知识, 那不叫真正的学习, 真正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心、脑、体的同时参与。新闻专业学生更需要反复的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

被新闻界称为“三大才子”之一的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黄远生, 提出做好记者要具备“四能”, 即脑筋能想, 腿脚能奔走, 耳能听, 手能写。这几句话后来常被为界简化为“四勤” (腿勤、脑勤、口勤、笔勤) 来勉励记者, 教导入门者。具体来说就是:首先, 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 是谓能想也就是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能调动各方面的知识为主题服务, 要“下”马观花, 而不是走马观花。

总之, 对于新闻专业的我们还要养成刻苦学习本专业的相关文化知识的习惯, 在今后的就业中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广泛地涉猎各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并通过积极各类社会大型活动, 养成认真积极良好工作作风, 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积累相关的经验。

三、小结

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在工作中逐步培养那种敢于创新的理念, 早日适应这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效工作态度。并做到善于推销自己, 让自己各种竞争中得到较多机会, 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新闻专业学生, 还要做到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求职观念, 正确衡量自身实力, 挖掘自身的潜能, 努力做到一专多能便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生存发展。

摘要:新闻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国家相关就业政策、高校扩招、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等影响, 他们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新闻专业教育要应对这种严峻现实情况, 须改变择业观念、坚持务实态度并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本文主要从新闻专业就业形势的形成原因说起, 并提出了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新闻专业教育,就业

参考文献

[1]邵蓝.就业之路在脚下——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浅析[J].电视时代, 2010.

[2]叶煜.新闻专业女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J].青年记者, 2011.

[3]洪佳士, 李骏, 金婷婷.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教改的启示[J].新闻实践, 2012.

[4]廖文乐.就业导向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新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篇9: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

一、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不利因素

1.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11年,河南高校毕业生是44.6万人,2012是50万人,而2013年将达到51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突破80万,就业形势严峻。

2.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从全省的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总数巨大,而经济社会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尽管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攀升,但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相对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性别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男性毕业生。

4.地区性人才供需矛盾十分严重。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省会郑州、省辖市及其他经济发展较好地区,而选择县(市、区)、乡镇、农村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二)有利条件

1.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多次强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省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列入重点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2.高校的“一把手工程”已经深入人心。自2003年以来,河南逐步把毕业生就业纳入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强调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校的“一把手”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建立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

3.河南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这对缓解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河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将直接拉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4.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力。河南省成立了由20家省直单位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二、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大

一是总体就业数量非常巨大,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严重短缺,二者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三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就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中国大学生教育逐步由“精英”走向“大众”,毕业生薪酬水平下降,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从而导致大学毕业初期就业率低、失业率较高。

(三)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实习实训环节少、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四)毕业生自身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知识陈旧,不能很好地转化成能力;对就业准备不足,目标模糊;依赖性强,创造性不足;就业理念滞后,就业能力欠缺。以上都是毕业生能力危机的表现,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

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7月,温家宝在浙江考察经济运行情况指出:当前经济趋稳的形势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倡导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力拓展就业空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绿色通道”,提供毕业生下基层所需资金、编制和待遇,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和创业。高度重视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服务。大力推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丰富网上双选、远程面试、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功能,建立信息丰富的网络数据库,尽可能多的召开网上招聘会,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力争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建设,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改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偏低,就业指导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千方百计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素质。

(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社会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要尽量做到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高校要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招生、培养部门与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对就业率低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六)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强化实践育人意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体系。要把学生就业同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半年实习与就业岗位相挂钩的方式,促进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更加紧密的结合。

(七)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上一篇: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下一篇:医院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