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2024-07-13

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精选8篇)

篇1: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2014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概念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其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化复习计划。高三物理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利用暑假全面回顾教材,复习原有笔记及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2)从9月到春节前后,针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物理规律的应用和基本解题方法;

(3)从3月到4月,进行专题强化训 练,查漏补缺,总结典型物理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4)5月份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模拟强化,把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 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复习方法。选定科学的物理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复习,归纳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熟识基本 物理模型,并通过练习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对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2)注重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对称法、理想法、假 设法、逆向思维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运用;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热点知 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4)用记图方式快速做好笔记,整理易错点,并经常性地针对笔记进行“看题”训练,掌握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

如:动能定理的应用、用图象法求解物理问题、极值临界问题的分析研判等。

处理好几个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以课本为本,利用好复习资料,掌握物理问题 的主要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突出查漏补缺;

(2)处理好做题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考物理题常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对于新题要科学有效 地加以应用,提高应变能力,不能专门做难题、怪题;

(3)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区分背景材料,挖掘隐含条件;要明确研究对象,通过画示 意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解题要注意科学规范;

(4)处理好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注重运用 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

总之,要搞好高考物理总复习,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要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高考的胜利。

对新高三学生而言,复习过程就是应对高考策略的实施过程。夯实基础,强化双基,发展能力是近期复习的目的。勤于思考,严格训练,总结提高是近期复习的有效方法。建议尽可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特点,综合其他学科的复习计划,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划分出化学科复习的用时和时间段。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听从任课老师的复习建议,并根据任课老师的复习进度,定好每周复习的内容,保证达成复习目标。

其次,在复习内容上依靠老师指导,但不依赖老师。立足于教材课本,把近期复习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梳理一遍,寻找自己在高

一、高二期间学习遗漏的知识点。由于高

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属于知识形成性学习,知识点之间难免有联系不畅,孤立零碎的感觉。要通过现阶段的系统复习,让各知识点的联系畅通,网络支干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

针对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有选择地做一些能纠正概念理解有偏差,促使理解能力能够到位的训练题。在做题时,要求自己审题不仅要读出表面条件,更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为树立答题的自信心,必须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不能溺于题海。适量的练习,是确保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发现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能力的必要保证。要避免只看书不做作业,或只听、看老师讲例题,自己不去消化例题的现象。要知道,听懂看懂的内容,永远比不上经过独立思考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内容深刻、理解到位,更不能催生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

重视简答题,实验题。要使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努力弄清每一步实验操作、每一套实验装置的作用。学会用规范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尽量让此类答题内容不丢分。

在整理好自己学习笔记的同时,建立两种习题集。一为“错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做错的典型题例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在近期的复习中定时回顾,促进自己的反思。其中的某些题,随着复习的深入,确定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要及时更换。但不要丢弃,妥善保存至高考前作回顾之用。另一为“好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转向自己的能力。现在高考在知识深度上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知识运用能力上要求更高。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从化学原理上看答题的难度不大,但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信息能力上却需要较高水准的自觉提炼、迁移、感悟。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不佳,理解能力不到位,就会导致看不懂题。因此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也是高三复习中需要踏踏实实完成的项目。

最后,不盲目仿效别人的方法,朝三暮四只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更不能撇开复习计划,随心所欲地另干一套,那样只会更加分散精力,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事倍功半。自己的复习计划,只要有效果,就不能为主观或客观所干扰。学会坚持,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复习的成效就不会使你失望。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浅谈高三生物科的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

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1)生态和环境热点(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绿色奥运、奶粉事件等)。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

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综上所述,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2: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生物组:杜志雄

2011年3月5日高三级全体教师去甘肃省委党校进行高考培训研讨,生物科主讲教师:首都师大——王老师,3月19日又去由甘肃省教科所举办的高考研讨会,生物科主讲教师:石家庄二中的蔡华成,3月25——26日高三学生又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举办第一次诊断考试,通过两次培训研讨和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分析,及高考大纲的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备考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点比较多、比较零散,不像物理、数学那样逻辑性、道理性强,知道公式就可以解题,哪怕写出公式不解答也可以有一定的分数到手,但是生物学科公式相对很少,除了概率计算需要一些逻辑性外,其他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需要我们踏下心来记住这些知识点。

因此,高考生物的第一轮复习就需要从基础入手,记住最基本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按章节来复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复习,按顺序把每一章每一节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出来,总结一节就练习一节的内容,切忌跳跃性过强,刚刚总结完第一节的知识还没有练习夯实就转到下一节。一定要复习到哪里就练习到哪里,从历年的高考真题中把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考题找出来复习,会更加了解高考的出题思维。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学生,这个时候可以多看些以梳理知识点为主的复习参考书。对于易错和不能熟练运用的知识点,要反复练习,直到完全理解、会做为止。

二轮复习针对重、难点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了详细了解,第二轮复习就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和难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生物学科知识点很多,易于遗忘,因此要反复熟悉基础知识,并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着重掌握,多做些稍微有点难度的高考题及模拟题,着重加强对各个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要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升华运用到考题中,做到会利用知识点做题,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并反复熟悉、掌握老师教授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技巧。

据本人了解,到目前为止,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生物学还存在遗漏、盲点及识记不准确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考生能力不达标;此外还有审题错误、表达不当及考试焦虑症等问题。这些问题中,除能力问题在短期内不易提高以外,其他方面还有机会再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据此,应从如下以方面进行:

1.四看:看书、看笔记、看高考真题、看错题。看书:最好能快速浏览二遍,加强对细节知识、结论性语言的识记,增强答题的准确性。看笔记:笔记是经过教师或自己思维加工的产物,浏览笔记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把细节知识容纳在一定框架内,形成知识网络。看高考真题及答案:重点剖析题干信息、答案与题干吻合性,增强答题的技巧。看错题:错误是积累,高考前再次审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会有很大启发。

2.二做:做典型例题、做基础题。精做一些典型例题(如数据分析题、曲线图、遗传图谱、生理图解、信息给予题及实验设计题),要从“题干解读”到“做答”进行全面实战演练,做题要限时并完整的做下来,切不可想出解题思路而不落实到文字上。

3.多思:在看和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要领悟生物命题特点、评价试题质量、提炼解题方法。要归纳各种题型的特点,充分挖掘题干关键信息及隐含信息,深入剖析,选准与生物学原理的切入点、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体会信息转换方式、进行思维上的再加工,并以严密的科学表述等。

三轮复习研究真题、易错题

最后一轮复习,应该着重在历年真题上,因为历年真题是考试专家组出题,难易适中,科学性强。第三轮复习时,考生切忌再做难、偏的模拟题,因为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不大,而且做这些题费时费力,如果做错的话还会打击自信心。做真题的同时,还要着重多看错题,将自己之前做过的错题按照专题章节总结到一起,总结出易错的知识点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多练习此类题型,以便加深记忆。

高考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同学们一定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前制定时间表,写清楚什么时候复习哪门课,复习多长时间,用多长时间消化完哪些内容等。另外,安排复习计划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以确保高考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存疑问题及建议

1、处理不果断:生物科在作答时,文字量较大,考生可能会在存疑问题上犹豫,难以取舍;或答完后又反复修正,致使答题空间缩小。

建议考生日常训练有针对性,训练逻辑思维,并落实到文字,不能仅有个思路就觉得自己能答好了。

2、作答时间不充分:如果按题目的顺序做答,生物科可能面临无充分时间做答。在仅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情况下,42分的生物大题,答对的可能性及准确率均会大大下降。

建议考生调整答题顺序,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可考虑先做生物。理由是:在高考中,生物大题较为简单,一般在25分钟以内是可以完成的。在确保生物大题得分的基础上,再去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有利于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

3、检查时间几乎没有:据了解,在近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考生在答完全部测试题后,所余时间十分有限,甚至部分考生根本答不完题。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能会优先检查物理运算、化学推断题等,对于生物科几乎无检查时间。

建议考生有意识进行“一次性答题训练”。即每做一题,都要一次性答完整,即便有不确定性,也要做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4、卷面潦草,缺乏工整。

篇3: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一、2009年高考试卷特点

1. 试题设计选材新颖, 重视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高考大纲在考试内容中的开篇之句就是“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因此, 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是课标高考试题的必考内容。生物学素养的高低, 首先反映在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因此, 在高考理综试题中, 都加大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

2.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昭示高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了较大的灵活性, 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考虑到课改实验区的不同学校使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试题的命制比较灵活, 回避了教材的少许差异, 保证了在同一套试卷下, 对所有考生都能公平的竞争, 从而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试卷的结构也很合理, 跟考试说明上的要求、样卷都一致。像必考的5道选择题、2道大题, 选考的一些题目都非常符合考试说明上的要求。考题的质量较好, 既严谨又有改革, 设问非常巧妙, 又没有偏题、怪题。

3.突出了对体验性、实践性内容的考查, 着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就是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 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 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象征性地“讲”实验, 为了赶超备考进度放弃实验, 致使探究性学习很难实施。因此, 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 将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2009年的高考理综试题, 则继续加大了对体验性、实践性内容的考查力度, 意在倡导高中教学切切实实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4.选修内容的考查“点到为止”, 有效地减缓了师生教学、备考压力

在课标教科书的教学过程中, 选修教材的学习与备考, 一直让课改实验区的师生感到困惑:“怎样处理教材的繁杂与考纲的简约要求之间的矛盾?众多的概念、程序和应用事例是否应该深入挖掘、广泛展开?那些与考纲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在考纲要求范围之内的知识点要不要补充?”等, 这些让一线老师们难以解答的问题, 随着2009年高考试题的问世而得到了解答。随着今年第一届新课改高考卷的浮出水面, 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点到为止”、以“填空”为主的特点, 所考查的内容多为科技常识或一些常见考查点, 考生只要认真选学了选修教材中某些模块, 便可稳稳地拿到高分, 这一命题信息将有效的缓解师生教学和备考的压力,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

综上所述, 2009年的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回归平实, 回归基础, 回归教学的实际。大部分试题似曾相识, 意在减轻高考复习教学的负担;试题表述简洁明了, 所需解题思路清晰易找, 意在突出学科思想;试题不过分刻意追求能力立意, 意在彰显生命科学的本色内涵。

二、2010年考向预测及备考策略

(一) 考向预测

1.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代谢与调节和稳态现代生物科技等, 这都是历年来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重点。

福建三明沙县一中巫晔

2.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仍是高考命题的基础, 但对双基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知识再现, 而是把它放置在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

3. 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

4. 注重图解、图、表格中所含信息的分析、解读和处理 (包括建立新的图表) :

图解、图、表格等是对一些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规律性处理的工具。对图解、图、表格的解读考查在逐年增加和完善。

5. 注重生物学中的推理和计算问题的考查:

遗传变异中基因型的推导和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是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良好载体。

(二) 复习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课本是教学之本, 泛泛地阅教材或丢开教材学习一些参考资料, 往往收效不大。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方面要全面复习理清知识结构, 搞清各知识点, 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二是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要突出重点, 对重点知识和与实践联系密切、容易出能力考查题的知识点应多下功夫, 以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如光合作用、遗传育种、调节等;三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理解和综合、应用, 要善于联想、迁移, 从而有利于提高运用能力。

2.开阔视野, 注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 还要进行全面学习, 开阔视野, 形成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实施途径:

(1) 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 课外阅读获得知识信息。平时注意收集一些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扩大视野。

(2) 做好专题复习。就生物学的一些热点问题, 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 进行专题复习。

(3)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在进行双基复习的同时, 掌握与科学、技术等联系比较紧密的常识性的知识, 不断扩充知识面。

篇4: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关键词:复习策略;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常见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和变形实验;电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0

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面是本人对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复习策略。供高三复习冲刺参考。选择题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初级能力。

复习策略:

1、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四种: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该部分判断要求熟悉常见酸碱盐溶解性;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根阳离子互相促进水解进行到底,常见阴离子有CO32-、HCO3-、AlO2-、S2-、SiO32-等,常见阳离子有Al3+、Fe3+、Fe2+、NH4+等。3、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H+)、ClO-、MnO4-)与还原性离子(如Fe2+、I-、S2-、SO3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2、阿伏加德罗常数: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高考试题,常常有意设置一些极易疏忽的干扰因素。在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下列细微的知识点:①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更多的烃,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②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等。③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白磷等。④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CO2等。⑤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求算,如Na2O2+H2O,C1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⑥要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⑦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⑧注意常见的一些可逆反应。

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考查主要集中在8(或18等)电子结构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微粒半径的比较,化学式的推导以及简单计算等,在体现基础知识再现的同时,侧重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高考题主要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采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提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断范围,大胆尝试、猜测、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4、电解质溶液:要求了解电解质的有关概念,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盐的水解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的联系及相互影响。重点(1)特殊条件(如等体积、等浓度或等PH)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2)熟练掌握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3)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5、常见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等基本知识:该部分涉及面比较广,但深度较浅,要求熟悉课本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有机基本反应。该题应为送分题,绝大部分考生能拿到该题分。

6、基本实验和变形实验:该题取材于课本的常见实验,是课本常见实验的变形或应用。要求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理解并熟练完成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在平时的实验复习中,一定强化课本实验的复习,不要脱离了课本,有条件的最好重做一遍课本常见实验,同时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设计,仪器、试剂的选取,操作过程的训练,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判断,并学会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

7、电化学:电化学,作为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是历年高考中必考的热点之一。考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在实验题以及一些推断题中涉及。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形成的条件、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根据电极变化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对一些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的认识和书写。电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涉及到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因此,有比较宽的命题背景。

复习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形成条,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篇5: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2013-10-08发布人:中国高招网

一、高考复习规划:四步兵法复习法

高考的复习在于合理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投入。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的题海战术和不眠不休的延长复习时间,往往收效不大。尤其是理综课程,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每科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某些领域又可以互相关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理综命题往往更加灵活多变,学科交叉综合的命题方式让学生头疼,但是大部分题型还是相对独立,且理综任何一道题的分值都十分可观,丢掉任一部分都能让学生捶胸不已。但这也给我们高考高分带来了契机。即使课程多,时间跨度长,我们还是要本着重基础、抓应用思想,逐步扫清学科障碍,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成就。因此,高考理综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基础、深化、冲刺和考前心理四个阶段,玖久教育称之为复习“四步兵法”。

(1)基础专项突破阶段(第一轮复习)

通过玖久教育高考专家多年辅导成果的验证,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基础专项突破,处于第一轮复习阶段。建议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的延长或缩短这个阶段。高考分值比例按照难度比按照易:中:难/5:3:2,并且理综学科环环相扣,各章节之间互相贯通,如果前面基础不牢固,后面部分的知识点难以为继。因此基础差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上自己的短板,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结合简单、中等难度的试题练手,合理分配时间到薄弱科目,从而达到各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融汇贯通。建议基础差的同学把第一精力放在第一轮基础复习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安排进度,适当延长复习时间;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全面检查自己的相关知识点,但建议还是通过简单、中等题为主来验证自己的知识构架,从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一轮复习我们始终建议学生用简单、中等的题目来辅助复习,一方面可以真正的检测自己的复习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信心。从而在稳扎稳打的同时,无形中还真正全面提升了复习效率。

(2)强化重点专题阶段(第二轮复习)

重点专题主要目的是难点突破。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以做题为主导,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总结出常考、易考知识点,并把重心放在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上。有了完善的基础,对知识体系的熟悉后,用各类题型来相互印证,不仅能查缺补漏,还能整理回顾错题本,如果时间充裕,建议购买最新的正规模拟试卷和预测卷,掐好时间,用以不断的检测自身。

(3)做题速度与准确度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4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主要目的是更进一步提升做题手感,提升做题速度与准确度。选择题应多以理解为主,死算为辅。解答题应以融会贯通为主,总结解题中共性思想。重点放在小题、简单题上。大家到了这个时刻,应该有这种觉悟:难题是极少数同学才会做出来的,90%以上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做出的。因此竞争的部分反而是小题、简单、中等题,而不是大题,绝大部分学生应该摆正心态,把这些题吃透,尤其是选择题,分值比例

很大,是学生最容易拉开分数的题型,因此要做专项训练。如果理综这部分不丢分,完全可以考出270分以上(总分300分)。

(4)临考心理调整阶段(第四轮复习)

6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不用紧张做题,适当练手即可。

二、各科复习技巧优化设计

(1)第一轮复习(8月份~12月份)

①物理:重点是力学大版块和电磁学大版块,这两大版块占到80%左右,同时,高考对于实验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加强,每年高考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可以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在一轮复习跟住老师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晚上的时间补齐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可以用除全国卷一、二外的历年高考真题来进行分章节的联系。

优化技巧:

力学、电磁学习上,公式定理推论来反向复习该定理的研究起点,抓住产生这些公式定理的物理本质,将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理解。

力学、电磁学解题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状态、过程、单体、总体进行分析处理,将题目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公式,即可解题。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优化技巧:

无机化学,无论是反应方程式还是各种化学现象,都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来学习。主要记背各反应、实验中所产生的特殊气体、颜色沉淀等物理现象。有机部分,注重官能团的特征,能够参与反应的类型。注意碳链结构的组合方式、命名规则。掌握这两部分,学生即可自行推导反应公式,从本质上理解化学。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优化技巧:

重点记忆生物专有名词,实验中的物理特性(颜色、对比实验等)

(2)第二轮复习(1月份~4月份)

①物理:在这一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刚刚下来,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此时开始进入章节复习,分专题、分章节把握,要注意跨章节的综合类大题的处理,此时可以用全国卷一、二的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优化技巧:

多回顾以往做过的试题,多总结思考。整理错题并回顾。

②化学:化学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这个时候是考试大纲公布的时刻。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这时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优化技巧:

多观察思考反应方程式,最好从高一第一册起,抄录一遍全部的反应方程式,并用以回顾和做题。

③生物:生物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优化技巧:

重点注意知识迁移的题型和选择填空题。多对题目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理解。高考考的生物题大部分都是知识迁移应用题。

(3)第三轮复习(5月份)

这一阶段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的做题,主要就是调整作息,保持住手感,解决错过的题目。优化技巧:

以训练做题速度和准确度为主,重点放在思考以往做过的卷子上,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解答?我当时为什么这样想?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

篇6: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湖州二中 杨家恒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阅卷点设在杭州师范学院,本人有幸于6月10日至18日参加了这次阅卷工作,在阅卷结束时物理阅卷组大组长召集各市部分教师开了一个总结会,下面我就总结的内容及个人的理解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一、网上阅卷情况介绍

1、什么是网上阅卷

网上阅卷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以实现考试评卷公平公正性原则为最终目的一种新的阅卷方式。它结合多年来传统人工阅卷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采用试卷和答卷分离的方式进行,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不同的阅卷教师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再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核分和成绩校验。

2、网上阅卷的流程

(1)在印制试卷时,将试题与答卷部分分开,所有主客观性试题的作答区域都印制在答题卡上。

(2)考生在答题时,客观性试题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主观性试题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内作答。

(3)阅卷时,用高速扫描仪或专用阅卷机快速扫描答题卡。客观性试题部分计算机自动按照标准答案给分,主观性试题部分按题切割成一个个图片,由两个阅卷教师在各自的计算机上根据评分标准分别进行评分。当两个阅卷教师所给的分数差小于规定的误差值时,计算机自动取两人的平均分作为该考生这道题目的最终得分;当两个阅卷教师所给的分数超出规定的误差值时,服务器将自动将该考生该题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给第三个评阅此题的阅卷教师。

(4)所有考生的全部答题都评阅完毕之后,计算机自动合成每个考生的最终分数。为了控制阅卷教师个人阅卷的稳定性,服务器会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该阅卷教师已阅过的答题请阅卷老师重新阅对。

3、网上阅卷的优势

(1)网上阅卷将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科学的“多评制”,一卷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有助于阅卷教师更好地把握评分标准,提高阅卷质量。(2)网上评卷引入有效的误差控制机制,可以实时控制误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阅卷公平、公正、准确的控制目标。

(3)网上阅卷改变了传统的考务管理方式,采取了试卷和答卷分离的方式和客观题、主观题统一答卷的形式,简化了答卷回收、存放、装订等环节,提高考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答卷的安全保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4)全过程采用计算机管理,减少了传统阅卷方式的人工登分、核分、合分等诸多手工环节,极大地提高了阅卷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保密性。

(5)可以更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师的阅卷质量和阅卷进度,直观地了解每一位阅卷员、每一个阅卷小组的阅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从而保证阅卷员掌握标准的一致性,确保对阅卷的管理力度。(6)考生的各种答题信息和阅卷信息全部详细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建立阅卷教师档案,进行各种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命题、阅卷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该机制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合理的控制一评、二评的完全独立评阅,并通过三评和终评作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公平公正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阅卷质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22题分析,本题分两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1分,共17分。均分7.8分左右。

第一小题分析,本小题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双缝干涉原理、现象及实验的理解,把实验与干涉原理结合,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本小题的典型错误是漏选和错选。其中A、B、C三项的选择率比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这三项用到的知识为课本上出现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而C、E两项则需要对双缝干涉现象做进一步分析,所以选错的比例较高。关于本题C选项似乎有点超过高中考纲的要求,因为高中教材中讲双缝干涉是用激光来做实验,所以不需要单缝。只有在学生实验中才出现如题目所示装置,但课本中并没有介绍单缝的作用。

第二小题分析,本小题考察了各电学仪器的使用、电压表原理、电路设计、实验误差等相关知识,较全面、灵活地考察了考生对电学实验的理解。解决本题所需要的知识比较综合,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考题在设计时去掉了很多因素,诸如电路的调节、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等,所以题目指向性明确,考察的重点也更为突出。

电路的典型错误:

① 电阻错选

② 使用多个电阻、③ 电键乱用(多电键或电键无效)④ R1采用分压接法 ⑤ 将电阻与毫安表串联 ⑥ 将伏特表与毫安表并联 ⑦ 将毫安表与电阻并联

⑧ 用另一个伏特表测量伏特表电压

⑨ 一些细节上的失误,如将毫安表画成安培表,电阻只用R表示等。

内阻表达式典型错误:

① 把U当成电动势E或在计算中使用了电源电动势E ② 符号乱用,如用A表示电流I ③ 计算中使用了电流表内阻RA ④ 把伏特表内阻当成4000Ω代入计算 2、23题分析,本题16分,均分9.3分左右,本题立意“三体现” :一为体现基础性,考查基础知识和规律;二为体现出重视物理模型构建:声波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后的反射,声波反射具有镜像对称性;三为体现新课程理念:通过声波反射测量距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典型错误:

① 物理模型构建不正确,如直角三角形路径、折线路径、空中爆炸路径等

② 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如t理解为光速与声速时间差、理解为光的干涉、误为声波做匀加速运动

③ 数学基础不扎实,如勾股定理写错,计算出错

④ 书写不规范,如没有物理公式、步骤不完整、不用规定字母表示物理量 ⑤ 笔误失分,如勾股定理表达式漏写平方或开方 3、24题分析,本题19分,均分11分左右,这是一道力学综合题,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运动过程分析不清,把皮带先加速后匀速直接看成了一个过程;用相对运动方法求解,但并不能真正弄清相对运动原理;学生做题目规范性较差,将给定符号错用;能够画出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但并不能弄清各块面积关系。4、25题分析,本题20分,均分5分左右,本题来自演示实验,突出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课改,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典型错误:

① ε的理解有误,错当作介电常数或电场强度

② 电容器带电量理解有误,以为一块极板所带电量为电容器所带电量的一半 ③ 以为导电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完全等效,受力分析相同,运动时间相同; ④ 总电量计算有误,以为Q总n4q

三、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试卷特点评析

2006年理科综合试卷结构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整张试卷体现了基础性、能力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特征,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本着高考选拔性考试原则,考查学生对理、化、生三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突出了这三科的实验性自然科学的特点。

选择题与去年一样仍为不定项选择题,但新颖度与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实验题能力要求仍较高,试题的计算量不大,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试题的知识点分布与去年基本相同,计算题最后一题有两小题,增加学生得分机会。整卷不偏、不怪,不刻意追求情景新颖,注重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试卷难度适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平。

1、突出了用“力和运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力和运动观点”、“能量观点”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科的基本方法,今年更注重的是“力和运动观点”,整卷占50多分,体现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

2、试题情景设计和设问有特色:如题21从熟知的导线切割磁感线出发,设计的过程能够检测学生有序分析问题的能力,题25设置了演示实验情景,沟通了实际问题和物理习题之间的联系。另外,题25的(1)问其实是提醒学生要考虑导电小球的重力,增加了试题的效度。

3、注重联系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如题16、17和23都有一定的科技背景,题24有生产实践背景。

4、注重多种能力考查:(1)计算题考查了分析综合能力:如题23将运动学知识与波的知识综合;题24考查了力与运动知识的综合,两个不同运动过程的分析和综合;题25情景涉及的运动过程比较复杂,试题不仅考查了力和运动、电容器、匀强电场知识的综合,更考查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突出实验能力考查:题22(1)考查了对课本实验的拓展与变式,体现了“探究式”做与“传统式”做的差异,点中了实验教学的弱点,难度比去年增大;题22(2)在注重考查实验方法迁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根据电表与所给电阻的参数进行估算———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检测了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维过程。

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23求解时要求学生根据光波与声波的相似性,将光的反射定律迁移到问题求解中。

四、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试卷体会

今年物理试题与2005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但在理综试卷中,它的区分度还是较高的。由2006年理综试卷可以体会到:

1、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

现有的高考模式,物理考查所占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偏、难、怪题出现,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考查考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夯实基础,注重课本。”例如:2006年的考卷中,14题“核反应方程”的问题,15题的“光的本性”的问题,16题关于“卫星”的问题,18题的“热学”问题,19题的“受迫振动”问题,都是比较容易的题目。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要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力争在应试中,提高解题速度。17题,“滤速器问题”看起来是与现代科技相联系,实质上是考生所熟知的速度选择器问题,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题目,只要考生“注重课本,注重基础”就不会是难题。

2、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关键

2006理综卷中,涵盖了物理的多个基本规律的考查,20题借助于力学中人们熟知的起跳问题考查了考生能量与动量的问题,21题能量与电磁感应的综合也是考生所熟悉的。23题是第一个计算题,声波的反射和波的传播规律相结合,是较容易的一道题。24题是传送带问题,试卷中借助传送带来考查物理知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该题与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结合,便于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考生不容易得满分。25题是实际问题模型化,利用物理模型分析问题,与电场的知识相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由于时间和知识所限,不易得分。

3、紧抓物理实验不放松

实验能力的考核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22题第一个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只需考生记住实验原理、器材、目的等问题即迎刃而解,较易得分。第二个实验———测电压表的内阻,考查了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高层次的能力,倡导学生创新,较难,有一定的区分度。考生只要“重点实验不放松,基本实验不放过”还是能拿高分的。

五、复习建议

基本观点——从目前的情况讲,对命题方向甚至是内容的把握应该并不难,难在如何有用、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1、教师选题要有方向

(1)把握实验题命题的趋势

过去“拼盘”式的命题方式,虽然许多实验均有可能考到,但这种命题方式很难考查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如果试卷的立意是以能力考查为主的话,显然在基本实验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变化的“深挖洞”式题目比多个实验的低层次问题拼凑起来的“广积粮”式题目更合理。中学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前者的命题立意可以引导教师提升中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能力导向,因为教师更注意实验方法、思路的迁移。——个人感觉,教师在复习时个体差异最大的是——实验复习。学生在能力上差异最大的也在实验设计方面。

思考:示波器可不可能考?折射率的测量可不可能考? 关于实验复习,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大有拓宽前景和能力层次低的实验可以少花一点力气。

例如示波器的实验,要考的话大多是识记能力(除非实验考试的主角是力学实验的拓展与变式时)。

另外,还可以从赋分角度进行思考,例如,测折射率实验应该有拓展的可能,但试卷不太可能在光学这一知识点上赋这么多分。(既能拓展又值得赋这么多分的实验内容在那里——电学实验)

2、教师解决难点、重点问题要有方法

例如:实验复习要完成从注重操作训练到注重设计训练的转化.策略:实验的拓展与变式

①进行实验设计的总体原则是精确性,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器材造成损害,且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实验应便于操作和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方法:问题立意,原理先行,发散思维,评价方案——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

3、教师选题要有结构

最近几年全国的高考试卷特别多,有物理和理科综合,同是理科综合,不同的省份用不同试卷,还有新旧教材试卷,还有上海高考试卷,由于试卷多,就会有各种式样的题,所以也会有各种高考趋势、热点分析,我们要有一个立足点——把握主次,分析概率大小,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像高考题的题。不要做“追着影子跑” 的人。

(结构的全面性,结构的层次性——例如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电场与磁场,转化与守恒及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能量转化分析、守恒条件分析等必定是考试的重点。要高效地完成对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检测,则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或一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与多场(重力场、电场、磁场)结合的问题情景就是一个合适的情景。)——对题目的合理组织就是教师的“家珍”——构造知识集成块(功能包)。

4、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难点、知识缺陷、能力水平)研究高考命题规律——定向,用力有重点;

思考习题结构——避免复习中不应有的“盲点”;

训练解题方法(甚至基于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情况——复习更有针对性。

一个教师就是在“观上”与“察下”中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所有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帮助和鼓励的人们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文子娟老师。论文开题时文老师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正是在文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我对第三方物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论文的写作中文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的宝贵建议,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文老师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使我受益匪浅。

篇7:高考理综复习规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理综复习规划》的内容,具体内容:理科生们平时都是怎么复习理综的各个科目的,如何赶在高考前复习完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生物 1.复习知识重点在高考理综的生物试题中,频繁出现的高...理科生们平时都是怎么复习理综的各个科目的,如何赶在高考前复习完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生物

1.复习知识重点

在高考理综的生物试题中,频繁出现的高点并没有很广,集中体现在对重点章节和知识点的考查。

例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现代生物科技这些内容都为重点知识点,希望考生们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弥补在重点知识点上的空白的不足。

2.模块体系建立

生物的二轮复习,需要考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面,进行模块化的训练。再将知识点连点成线的过程中,考生应该以重点、难点、考点为中心,将知识点划分建立独立的专题,逐步构建知识网。

之后的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将遇到的同一板块下的知识点、例题、错题进行归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板块和题目之间的直线联系,形成解题思路,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时迅速解题。

3.训练考试能力

掌握了知识点生物就能拿高分?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高考不仅对考生有知识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各类能力要求。

能力养成是非常困难的,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们要注重养成自己的考试能力。比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等。

4.实验理论和试题的结合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重把实验理论和实验试题的解析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解题。

做题时,只有清楚得弄清实验的目的,找到题目想要的结果,才能平时复习训练时,养成良好地解题习惯。急于作答,解题时也会迷迷糊糊,找不到为什么要解题,最终失分。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把实验理论和解题结合起来。做到对于对于实验内容的强化复习。考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也得切实把握实验变量的确定控制和无关变量的平衡方法。

关于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的测量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的预测、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的区别等内容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重点。

:化学

1.完善基础体系

近年来高考中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几乎没有冷僻的知识点,其中综

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常见,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突破章节的局限,构建完整知识网络。同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把握,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和体系。

2.啃下薄弱难点

在二轮化学复习的过程中,考生首要需要掌握整个体系的基础知识点。此外,各位考生还应该就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和额外的训练。考生可以在自己的整理错题本的过程中去归纳,自己经常出现错误的板块和部分。找到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易错的板块进行深度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

具体整理什么呢?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该知识点在考试中属于哪一个题型,常见的考查形式是什么,对于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行典型归纳和举例。

3.注重异样特例

高考化学中常常考查的点,主要都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考查一些常用元素及其形成物质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违背同族或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特例”,往往在高考的考查中会成为考点。

因此,考生们要掌握同族元素及其形成物质的性质,有意识地记忆一些常用化学反应或一些特色化学反应的现象,这些都将对未来考试和练习中,解答化学部分的实验题和推断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4.培养新思维

新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同时也检验考生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新题型的考查对考生信息加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要求考生要掌握基础全面的化学知识,并消化吸收变成知识系统中的常识性知识部分。此外,考生在有了基础的知识储备之后,还要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建立系统、完善、条理的知识体系。

这样可以在拿到题目后,迅速匹配上对应的化学知识,快速解答。当考生遇到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新题目时,要善于整理,逐步提高对新题生题的解答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保持平稳良好的答题心态。

当然,考生们也不必太过于焦虑,只要平时练得多、心态稳,从容应对新题生题就好。

5.细审读,重规范

想要题目做得多,一定就得认真仔细进行审题,才能获得对题目的正确理解,把握题目中的题示信息,给后面的解题做好铺垫。

但现在很多考生看到题目中出现与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物质的化学式、结构式、坐标图、曲线、化学反应等)相似或相近的情境时,不能找出其中的微小变化或区别,机械照搬原来答案而导致失误。

在考前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对于审题不细心的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解题速度可适当放慢一点,在审题上有意多花一点时间。

由于不规范的答题导致的失分,在理综试卷的化学部分出现不少。对于比较复杂的化学公式和符号,很多考生写得潦草随意,或者疏忽省略掉了不应省略的部分,计算题遗漏条件或者单位,或者单位写错了。都将失去

不该丢掉的分数。

所以,在二轮阶段,就要求考生自己对自己的答题规范提出高要求,每次考试都看作是一次训练。学会用书面语言回答问题,注意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平时考练中,即使是会做的题目也得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作答,既要注意能力训练,同时注意答题规范化的训练;打草稿时化学用的语书写也要规范化,从而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物理

1.完善基础能力

课本永远是基础,不管什么阶段,都不能忽视课本的作用。高考试卷上的很多对基础的知识和概念进行考查的题目都源于课本。有很多考生错误地以为课本太简单,现在根本没必要,就将课本丢在一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家一定要在二轮复习中注重课本的重要性。

关于课本系统中振动与波、光学、电磁波、交流电、电磁感应、电场、物体的平衡等几个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考生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学会、吃透。在看课本的过程中,也别忘记了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课后题等信息,它们中间可是经常会存在高考试题雏形的!

2.提高分析题题的能力

面对理综卷上的物理解答题时,考生只要思路清晰,认真审题,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物理考查的一个重点就是考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题目的分析、阅读图形图表的能力和将模型进行转化的能力。

近年来的高考物理大题中,很多失分的重灾区都是图形化题目。所以,这就要求考生在二轮复习的阶段训练审题和分析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平时做题时就要,一字一句地读题,仔细审题;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信息在大脑中勾画情景,建立相应的模型;之后,考生要迅速进行题目的分析,画出示意图,找到特征;此外,寻规律、列方程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考生最终进行结果的推导,进行意义的讨论。

3.发展数形结合能力

在高考的物理部分的试题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函数关系、图象表格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考生,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关系与物理关系的有机结合,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

同时也要区分属性量与因果关系的不同,而函数的性质应用可提高解题质量,完成一题多解,极值求解等;函数图象能给予大量物理信息,读图时要把握图象的观察要点;表格数据反映各变量间关系,将其转化为图象可以更直观地发现物理规律。

4.重视图像处理能力

物理部分每年必有,逢考必考的一个题型就是图像题,近年来此类题目的考查更繁,考查面也越来越广。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标中提倡加强考生的探究或实验能力,此中必定少不了的就是数据处的理,而数据处理的优选方法就是图像。

很多考题中,除了课本出现的图像之外,还出现了不少的新图像,以复

合物理量为坐标的、以物理量若干次幂为坐标的各种图像。考生在此阶段要重视对课本图像和考练中出现的新图象的整理、归纳和把握。

5.训练实验设计能力

高考理综的物理部分要考查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这种能力在开放命题的题目中常有考察,希望可以引起考生的重视。

考生要在平时复习中,需要注意实验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同时,考生需要注意总结测量、探究和验证三类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差异,对于区别了然于胸,考试遇到时才不会混淆出错。

此外,还要注意从实验原理出发,区分直接可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实验差别,分析确立设计实验的思路。最后,在实验相关的复习中,需要考生注意实验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确定减小误差的方法。

篇8:2024年高考理综复习策略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部分打破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而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 运用物质分类的观点,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 并把这些知识全部集中在新教材必修1的三个专题中, 这对习惯了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和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导致这部分内容学生基础不扎实, 遗忘率很高。而元素化合物是化学的主干知识, 几乎出现在所有的高考题型中。

那么, 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有效地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笔者把两年中元素化合物复习时所做的一些尝试谈一谈, 不足之处, 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研究复习背景,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 元素化合物旧教材考纲和新课程考试说明的比较

【2008年旧教材考纲】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 I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 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2) 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理解IA、ⅡA族元素 (单质、化合物)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 以氢氧化钠为例, 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 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 以氯为例, 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理解卤族元素 (单质、化合物)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 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如:H、O、S、N、P、C、Si)

(1) 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 以Na2O2为例, 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3) 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 以硫酸为例, 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 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6) 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 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8) 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9) 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4) 其他常见的金属 (如:Fe、Al)

(1) 了解金属的通性,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 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 以Fe (Ⅱ) 、Fe (Ⅲ) 的相互转化为例, 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 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 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5)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2009、2010年新课程考试说明】

(1) 常见金属元素 (如Na、Mg、Al、Fe、Cu等)

(1)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 常见非金属元素 (如H、C、N、O、Si、S、Cl等)

(1)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从上可知, 两年新高考的考试说明内容无变化, 但与旧考纲相比该部分内容变化幅度很大。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向着少而精的方向变化, 是化学科学发展对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选择影响的反映。

2. 连续两年浙江省新课程高考元素化合物考点分析

2009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 秉承“连续、稳定”的命题原则, 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仍然采用了“框图题”的推断, 考查的是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典型性质, 但注重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融合, 渗透了有机反应。

2010年无论从分值结构还是能力考查上, 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份量明显加大。既有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两性氧化物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也有较为陌生的NaN3碰撞易分解的性质以及Na与Fe2O3反应产物的推测。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根据物质类别能预测它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类比推理能力, 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二、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研究

1. 充分认识新的体系结构, 以元素为主线, 关注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转化以及如何转化

有些教师、有些复习资料往往把老一套统统搬出, 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老一套”安排复习, 既不符合新课程构建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 又会增加学生复习负担, 甚至贻误高考。因此, 笔者认为应当从一个比较高的“大框架”作指导来组织复习。

如, 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要抓住两条主线:

(1) 以物质的类别为学习的主线

相同价态、不同类别的含硫化合物之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回顾这些基本而重要的反应规律, 既能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条件、本质等知识的理解, 又能触类旁通, 掌握其他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反应, 减轻记忆负担。

(2) 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为学习的主线

硫和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是通过如右图所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和书写有关含硫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激发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1) 氧化还原性规律

处于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只有氧化性, 处于最低价态-2价的硫元素只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价态的+4价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2) 价态归中规律

当高价态硫与低价态硫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一般遵循价态归中规律。

(3) 歧化规律

在一定的条件下, 处于中间价态的硫既能升高又能降低, 即发生歧化反应。

(4) 邻位转化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某一价态的硫被氧化时一般首先转化到相邻的价态, 再被氧化为较高价, 直到最后被氧化为最高价。如果被还原剂所还原时, 则首先被还原为较低价, 再被还原为低价, 直到最后被还原为最低价。

(5) 跳位转化规律

当低价态的硫遇到足量的强氧化剂时, 可发生跳位转化。

(6) 不交叉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以硫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相邻价态的硫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时, 硫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

2. 充分运用理论的指导作用, 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导深、导活、导透

(1) 从化学反应原理视角促进对性质和转化规律的掌握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多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这其中蕴涵了许多物质结构理论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规律。以性质和转化为载体, 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从概念和理论的视角促进了对性质和转化规律的掌握。

如, 在“氯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 从多方诱导、层层设问, 多角度、多层面强化重要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氯水的酸性主要是由什么酸决定的?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氯水中的次氯酸浓度?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于漂白液中?这些离子有哪些性质特征?……这些问题涉及强酸弱酸、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的移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等多个知识点, 这样的复习方式突破了模块壁垒, 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

(2) 运用物质结构理论, 统领全局

理论主线:物质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1) 按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分析非金属单质的氧化还原性

非金属分为氧化区、还原区和氧化还原区三个区进行研究, 如右表:

F、O、Cl、Br属于氧化区, H、B、C、Si、P、As属于还原区, N、S、Se、Te、I属于氧化还原区之间。

氧化区非金属单质F2、O2、Cl2、Br2是强氧化剂, 具有强氧化性, 跟变价金属反应时, 可生成变价金属的高价化合物。如:FeBr3、CuO的生成。

氧化还原区非金属单质与氧化区非金属单质反应时, 表现出还原性;与还原区非金属单质反应时, 表现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时, 只能生成变价金属的低价化合物, 如:FeS、FeI2、CuS的生成。

(2) 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寻找置换反应规律

主族元素间的置换:

包括同主族间;同周期间;不同主族间;不同周期间;既不同主族又不同周期间。常见主族元素间置换的各种类型可按下图寻找:

主族→副族:H2、C还原氧化铜;铝热反应;铝置换汞等。

副族→主族:Fe与水蒸气反应置换H2;Zn与H+反应置换H2

副族→副族:Fe置换Cu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复习不仅要关注元素之间的关系, 关注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反应原理的关系, 还要关注物质性质知识与STS的关系

3. 关注社会生产实际, 学会从学科角度解决问题

STS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STS与化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必考点, 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中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在高考中, 元素化合物与STS的考查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或化学物质为载体, 考查对一些元素化合物特性的理解。

2009样卷中26题 (4) 汽车尾气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2010高考卷中第25题以汽车安全气囊为载体, 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等。

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不能只限于课本, 必须把眼光投向社会和生活, 把社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同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系起来, 拓宽知识广度。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落实知识的运用呢?

(1) 在进行各部分知识的复习时尽可能补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如:

(2)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应用, 培养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适应高考和社会的需要。

上一篇:大学党校的学习心得下一篇:小学写作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