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2024-07-13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共9篇)

篇1: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2、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3、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篇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一、企业分部报告编报目的

分部财务报告的出现,使投资者,债权人将有限资金投入“盈利大、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成为可能;也为政府了解不同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关产业、税负、金融政策法规,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及监管力度。分部财务报告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管理阶层隐瞒不利信息、美化财务状况的寻机性行为,有利于改善会计数据失真的现状。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用户对分部财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关注企业整体业绩的同时,已将目光转移到集团内不同产品市场的分解信息上来。

二、企业分部报告的重点内容

1.分部的确定。影响分部划分的中心问题是风险和报酬。将分部之间风险和报酬区分开来的标准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业、地区、客户,外销销货、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产品和服务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是行业(产品和服务)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行业分部”或“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将风险和报酬类似的产品合并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地区分部的确定也是如此。

2.报告分部的确定。按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不必将所有分部单独对外披露,只有那些相对主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即确定可报告分部。对于已确定的分部,从有益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相似未来发展前景的分部,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目标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汇总合并。企业对外单独披露的分部,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分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部的合并。

3.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关于业务分部的确定按产品和劳务为基础提供分部报告信息时,主要有:一是,将各单项产品或劳务按所在“行业”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提供产品或劳务的信息;二是,依据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管理构架提供分部报告信息。

4.分部报告信息的报告形式。关于分部报告信息的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不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要求企业对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披露同样详细的分部报告信息;二是,分别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要求企业对主要报告形式披露详细的分部报告信息,而对次要报告形式披露相对简略的分部报告信息。

5.分部报告应披露的会计信息。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所依据的重点就不同,有的企业以经营分部为主,有的以地区分部为主,而有的是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并重。分部报告对外进行披露大致有三种方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作适当的说明;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以附表的方式披露。多数国家大都倾向采用第二种披露方式,将分部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统一在一起,既不增加财务报表主要的复杂程序,又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的较为满意的信息。

三、分部报告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利用分部报告,我们应对分部报告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分部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价值。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中, 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 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管理思想僵化落后, 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 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的财务风险屡屡发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导致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 企业经营管理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 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2.1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的范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计、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导致公司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 从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2.2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 筹资方式多元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不仅可在货币市场上筹措资金, 而且可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资本市场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地方, 企业筹措资金时, 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严峻。

(2) 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只有选择最为合适的项目才能使风险最小, 盈利最大。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低于企业资金利润, 就会削弱盈利能力, 形成风险投资。

(3) 资金利用最大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 如果资金在企业的财务运营中不能够顺利地流通, 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机会成本增大, 产生财务风险。

(4) 收益分配合理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对于股利的分配及员工福利的分配是较为复杂的事情, 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 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 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方法, 这助长了投机气氛, 也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 对企业长期发展缺乏保障。

3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 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 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 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 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 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2) 投资失误: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 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降低费用。过度的多元化经营, 一方面易造成企业难以协调和控制, 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 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 加大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 即“相关多元化”。

(3) 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 协调运转, 相互制衡, 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 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4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首先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 提高从最高管理层到财务部门乃至各部门所有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部而言, 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 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 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 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 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 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

(2)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 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 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努力克服自身缺陷, 提高自身认知水平, 充分掌握所需信息, 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就群体决策而言, 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 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 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 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3) 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备和完善, 内部监督不够得力, 可操作性不强, 滞后性明显等弊端, 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 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4) 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①事前控制。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 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 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 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 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②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 及时调整财务活动, 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③事后控制。首先, 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 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 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 对于已发生的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 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 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资金成本风险是财务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风险。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 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所无法预料的情况, 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 引起了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 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 造成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

(6) 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 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 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 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 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 提前安排融资计划, 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 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 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 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 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

(7) 运用多种财务策略, 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①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 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 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 或采取回避政策, 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 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②风险转移策略。第一, 以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 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第三, 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第四, 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出让承包或出租等, 将风险横向转移;第五, 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 重估价值等措施主动把风险接受下来, 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③风险接受策略。为获取更大收益, 减少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制度, 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 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④风险分散策略。企业在筹资时, 应选择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最佳组合;要注意分期借款, 陆续归还。在投资时, 可针对各自经营项目分散投资。

5 结语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虽然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高财务风险时期, 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预防和解决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故我们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 而企业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 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 2006, (7) .

篇4: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1.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2.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2.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3.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财务报表风险;利润预测风险;贴现系数风险。

3.2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3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4.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1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4.1.1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4.1.2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4.2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第一,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第二,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4.3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丽萍,杨艳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

[5]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6]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7]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8]王小英.融资风险的分析及防范.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9]齐殿伟,董晓平.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工业技术经济,2005,2.

[10]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2008,12:107-108.□

篇5:企业财务分析报告

八、认真开展资产清查和核实工作,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自xx年3月份开始,历时近半年时间,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及资产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专门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清查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校资产清查工作。在全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各工作组按照资产清查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清查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资产清查工作。进入资产核实工作阶段以后,又制定了《资产核实工作方案》,并结合学校相关工作需要,成立了资产核实工作领导组和3个工作组,负责报废设备、已交付未决算基建工程和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工作。截至到年底,清理已交付未决算基建项目12项近1.9亿元,清理暂付款2000万元。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了家底,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三部分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十一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结合xx-xx年度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在今后的学校财务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是“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财务改革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建设、预算管理、收费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意见,对促进高等学校发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财务工作全局,充分认识财务工作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财务保障。

二、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为增加学校收入,建议:一要进一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加财政专项拨款;二要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主要是增加二级学院招生人数,努力增加教育事业收入;三要进一步加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努力提升科研事业收入总量。支出管理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二要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切实加强水电、修缮等项目管理,进一步控制消费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银行贷款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到xx年底,学校的贷款规模已达2.54亿元,全年支付的贷款利息高达2208万元。与办学规模相比,我校贷款总量已处于较高的负债水平,给财务运转和办学效益提高带来了压力。逐渐增加的债务负担,使得学校的财务风险在逐步积聚。根据我校现有的.财务收支状况,当前的贷款规模已处于较高风险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学校既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要做好偿债准备,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资金的效益。要坚持“适度负债,风险可控,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校财力和建设需要,合理安排贷款投向,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同时,要逐步调整贷款结构,增加中长期的项目贷款比重,缩减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减轻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的压力,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第四部分xx年财务工作要点

一、完善财务制度,确保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xx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xx大学经济责任制》,将分别建立校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以及各级财务主管、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将财经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直至个人。建立健全学校经济责任制,是贯彻实施《高教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应贯穿于学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结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安徽省相关政策的要求,修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盘活存量资源,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二、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努力保障建设发展需要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认真做好xx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结合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短缺的现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基本建设专项拨款支持。二是依法组织事业收入。通过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工作、加大学生欠交学费的催交力度、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进度等途径,确保学校及时足额地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按期实现事业收入预算。三是努力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如继续调整贷款结构,适量增加中长期贷款,努力保障学校事业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

xx年,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内部控制为核心、实行不同岗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包括:及时办理银行对账,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强化贷款风险意识,按期偿还贷款,合理控制贷款规模,调整债务结构,逐步增加项目贷款比重,减轻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的压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明确经济合同的签订权限和程序,防范因合同签订失误而可能引发的经济纠纷和财务风险。通过完善内控制度,树立风险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进财会信息化建设

继续做好资产核实清理工作,推进暂付款等往来款项和已交付使用未决算基本建设项目的清理工作,及时办理项目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手续,增加学校资产总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更新现行财务软件,实行财务计划的IC卡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逐步实现财务预算(计划)、职工工资和学生交费等信息的网上查询。

五、加强二级财务管理,切实发挥校级财务的监督作用。

篇6:企业财务分析报告

XXX同比增长了14%,总收入同比只增长2%,原因是XXXXXX在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期98.4%的车流量集中在收费单价较

低的XXXX和XXXX上。

建议:公司相关部门对XXX和XXX下降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下降原因。

4-2 国债跌价幅度较大

国债价格主要受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本流向的影响,但是国债的到期价值是确定的,计提的跌价准备能在兑息和兑本时得到补偿。

所以,计提的跌价准备在卖出国债前本质上是一种浮亏。所获投资收益与资金成本的差额,才是衡量投资损益的标准。

国债价格在一定空间内与股市行情基本呈负相关。从本年股市行情来看,有持续走好的可能,国债价格在短期内可能难以上涨。 20xx年短期投资收益预算1900万元(不含追加投资收益),若国债价格迟迟不上涨,计提的跌价准备将无法转回,对完成20xx年的

经营目标会产生很大影响。

对比20xx年12月31日与20xx年3月31日的市场价格,各类国债跌价幅度为2.1%~4.1%。除21(07)外的其余国债品种均已跌

破面值,跌破面值幅度为5.35%~9.56%。

建议:公司根据目前市场行情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应对措施。

4-3 工程项目完成量不足

鉴于工程项目收入与成本的相关性,应按20xx年经营目标,着重从完成工程利润预算情况来分析。现按以下已经落实的工程项目(不

含XXXX项目),对工程收入和工程利润进行分析调整:

(1)XXXX本年完工,可按合同计算的收入为2亿元,预计工程利润为1200万元。

(2)目前XXXXX工程已签订正式合同,合同总价1400万元,合同工期14个月,可考虑本年进度按900万元计算,预计工程利润

18万元。

分析调整后,可实现的项目工程收入为21050万元,可实现的工程利润为1200万元。

20xx年工程利润预算为.72万元(不含XXXX项目),可实现的工程利润为1200万元,在剩余的9个月内,应以新增工程项目

来实现812.72万元工程利润。按工程利润率为3%计算,每月新增工程项目的完成量应达到3000万元。

建议:积极寻求新的工程项目,在重点考虑大型项目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一些利润率较高的中小型项目。

4-4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期间性影响较大

从同期比较来看:(1)管理费用增加425万元,占利润总额减少额的35%;(2)财务费用增加680万元,占利润总额减少额的56%。 从预算分析来看:(1)本期管理费用883万元占全年预算的43%,超过平均时间进度18%;(2)本期财务费用1204万元占全年预算(利

息净支出)的33%,超过平均时间进度8%。

(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的因素中,主要是考核奖及其所提工资附加因素,同比增加了445万元。本年预算中已对这些因素加以了考虑,

对全年的经营目标不会产生影响。

在本年管理费用预算中,期间性较大的费用项目有:考核奖、中介机构服务费、董事会经费、坏账准备等,扣除这些费用项目的影响

后,本期管理费用支出为309万元,占全年预算的24%,接近平均水平。

建议:对一些金额较大而可控度和预见度又较高的期间性费用项目,采取预提方式来平衡对当期利润的影响程度。

(2)财务费用

本期财务费用同比增加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本期贷款规模同比增加了117%。扩大贷款规模的主要原因是:XXXX项目和XXXX

项目为BT方式,为满足建设资金的需要,公司靠增加贷款来进行资金储备。

受特定因素的影响,原计划于年初开工的XXX项目预计延至三季度开工,按原计划所储备的资金暂时尚未投入。

从公司目前的贷款结构来看,短期借款(含本年到期的长期借款)的比重为95%,其中4月份到期借款为2.1亿元,短期偿债的压力

比较大。

自去年9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各家银行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惜贷现象。今年3月,央行再度出台了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实行再贷款浮息” 两项政策,具有收缩银根意图。适度收缩货币供应的宏观金融政策,使取得贷款的难度增大。目前各家银行的贷

前审查更为严格,公司从申请贷款到取得贷款的期间有所延长。

建议:①公司可转债发行成功后,调整贷款规模,减低财务费用;②增加长期贷款的比重,分散短期偿债压力;③鉴于XXXX项目开工

篇7: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宁糖业和年报为例,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作 者:田梅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68刊 名:今日财富(下旬刊)英文刊名:FORTUNE TODAY年,卷(期):“”(12)分类号:X820.4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识别 南宁糖业

篇8: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

企业作为盈利组织, 根本目标是盈利,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决定着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财务报表来体现,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分析, 可以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风险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财务分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

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当前经营成果进行准确判断, 对当前的经营风险进行合理估计, 对资产经营状况进行合理估计,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学者对于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已经非常成熟, 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财务指标的探讨, 如何选择财务指标, 选择哪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最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二是对各类指标的实证研究, 重点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排名分析。本文则以A企业为例, 对单个企业进行深入分析, 这样更能够体现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分析步骤。

A企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企业, 经济实力雄厚, 在生产经营、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发展状况良好, 通过以A企业为例, 详细研究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以期为其他企业财务分析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二、财务分析方法研究

在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中,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环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相关数据的分析, 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以此来确定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变化情况, 科学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科学的决策。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两个数据的比值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主要有趋势比率, 根据不同周期的数据比率来预测下一期或下几期的财务状况, 构成比率分析是指对某一指标进行层层分解, 看其某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小, 效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效率比率来反映投入和产出比。因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一一分析, 计算出对其财务主要指标的影响程度, 从而对重点影响因素进行财务控制。综合分析法就是采用比较、环比、比率等综合手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较为科学完整的结论。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三棱柱法、沃尔评分法、雷达图法、经济增加值、杜邦分析法等。

三、财务指标的选取

对企业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离不开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要科学合理, 不可以随意编造, 要符合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二是代表性原则, 财务指标有无数个, 要根据企业的类型、所处的行业、规模等合理选择财务指标。三是重要性原则, 无论怎样选择财务指标, 要以重要性为根本, 选择那些重点指标。四是要准确性, 对于指标计算公式要明确, 科学反映所代表的财务状况。五是要具备创新性。指标的选取要反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

(一)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表示销售收入净额获取利润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额。营业利润率主要反映收入产生的利润情况, 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每股所赚的净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期末普通股股数。每股现金流量主要反映企业现金充足情况和现金股利保障情况。每股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期末普通股股份数

(二)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企业到期债务金额。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企业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三) 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能力的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企业营业收入/企业总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企业赊销收入/企业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企业营业成本/企业存货平均余额。

(四) 反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 (企业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企业上期营业收入。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企业基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 /上期总资产。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企业基期营业利润-企业上期营业利润) /企业上期营业利润。净利润增长率, 企业净利润增长率= (企业基期净利润-企业上期净利润) /企业上期净利润。

四、案例分析——以A企业为例

A企业于1997年9月由H公司作为主发起人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分别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 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 国家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企业。本文以A企业2011、2012、2013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对A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 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分析:2011年到2013年, 流动资产的比重成“V”字形翻转, 主要受后经济危机的影响, 2012年公司的流动资产迅速减少, 偿债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结束, 企业2013年流动资产增加, 但仍未达到2011年水平, 这说明公司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固定资产分析:2011年到2013年, 固定资产的比重逐年降低, 说明企业的生产规模受到限制, 影响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公司应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 利用好增值税的各项改革政策。货币资金分析:公司货币资金逐年下降, 由2011年的30.17%下降到2013年的14.82%。主要是企业近几年收购兼并境内外企业, 导致货币资金逐年减少, 资产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弱。应收账款分析:企业应收账款逐年减少, 主要办法是采取积极的收账和销售策略, 应收账款的比重逐年减少。总资产分析:A企业总资产排名还是比较稳定的, 稳居行业排名前三位。

(二) 周转率分析

2013年与2012、2011年相比, 存货、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总资产周转率大幅度降低, 说明企业2013年的资产运营效率较低, 可能会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近几年也都小于行业均值, 也应加强存货和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三) 财务风险分析

营运资金逐年下降, 2013年相对于2011偿债能力有所下降。速动比率A企业近三年均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企业的现金比率逐年降低, 远低于行业均值, 说明企业面临的短期偿债压力逐年递增, 即偿债能力逐年递减。总体上来说, A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虽有逐年下降趋势, 但短时期内偿债能力还是不错的。从资产负债率来看, 近三年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之内, 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 偿债能力较强。

(四) 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 近三年A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主要原因一是管理层对财务重视程度较高, 企业财务状况较好。二是内部控制制度完备, 财务风险控制合理。三是融资管理较为完善, 较好地利用了经营杠杆的原理。四是资产管理不断加强, 资产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五是成本管控效果显著, 成本控制得较低。

(五) 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 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 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主要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2011年随着国内外市场逐渐恢复, 公司决策层根据市场做出正确调整, 公司业绩上升, 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力变强。除2012年外, 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了总资产增长率, 说明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六) 综合评价

经过对A企业近三年财务状况的分析, A企业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财务风险控制、持续发展方面各项指标都较为良好, 超过三分之二的财务指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A企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为良好。

参考文献

[1]冯荣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1.

[2]谷茂春.XXX公司基于财务分析的可持续增长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篇9: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从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入手,明确指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基本特征,并总结了积极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和宏观意义,阐明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以此呼吁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随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预期的财务目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财务管理

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的偏离程度。而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从事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未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去认识风险,了解风险的特征和风险控制的过程,才能正确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社会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产业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来自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我国一直对投资增长过快进行控制,在今年7个月内分别在元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和6月7日共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物价的企稳和回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央行不失时机地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否还采取其他措施还要看市场的反映情况而定。如果前期的措施在近期产生较好的预期效果,后续的措施可能不会过于猛烈。从房地产业来看,国家对资金和土地的供应已经开始采取严格的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加强银行房货政策的控制,全国的房价在今年下半年已全部回落,表明国家控制已产生效应,下一步的政策会以适度控制为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国内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时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1.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财务关系不清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财务关系不清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企业集团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1.3企业关联关系处理不当

企业集团公司的关联方交易在现代企业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在实际运作中,若处理不当或关联方业务不清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上市公司“春都”、“猴王”等,都是因集团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从上市公司“抽血”,占用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导致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最终使财务风险降临到上市公司身上。

1.4财务决策失误导致财务风险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仍然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决策失误,企业财务发生困难,从银行和其他单位借入的84143,5万元,有33910万元逾期无法归还,导致企业被诉讼,存款和资产被法院查封。企业财务决策失误同样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要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前提就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1.5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具体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只把防范财务风险的重心只放在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管理上,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忽视了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以外的风险管理。例如,某些企业的管理者因种种原因对一些对外担保决策报有侥幸心理,有章不循,随意对外部企业提供担保,结果最终发生风险,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又如,某企业因长期委托银行代收资金,结果给不法者造成可乘之机,使某些人将企业资金挪做它用或据为己有。这就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所导致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2.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即企业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二者必居其一,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存在。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企业的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

(1)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保障企业财产的最大安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后果不仅导致企业物质财富的毁损,严重者会使相关人员承受严重的法律责任和精神压力,而且会使其他员工产生忧虑和不信任等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保障企业和员工免于发生损失的影响。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减少决策的风险性。企业通过财务风险识别、衡量与预测,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有利于减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避免决策失误,即使风险发生也能使损失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3)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盈利是企业首要的经营目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是实现盈利的基本途径。通过防范财务风险,以最小的支出达到最小的经济损失,有助于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支出,从而直接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过程中,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及时把握风险因素,排除各种障碍,调整财务策略,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企业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成千上万企业致力于风险的防范,使社会也从中受益。较好地防范财务风险,有利于减少损失,提高效益,为增强国力和改善社会福利提供条件。同时,通过防范财务风险,使得各单位的经济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消除或减少由于风险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防范财务风险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2.3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使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经营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行政上、经济上明确其职责,并实行风险报酬制度,使风险决策的责、权、利分明,以调动其积极性。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营决策和主观决策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上一篇:600字潘家峪旅游心得下一篇:成都燃气公司201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纪实(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