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2024-07-13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精选6篇)

篇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宁波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用表(word文档,2005年7月1日试行的新表式)

第六节 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资料 1.甬统表A06﹣1《工程项目概况表》

2.甬统表A06﹣2《工程材料、设备试验报告(由建设单位负责部分)汇总表》 3.甬统表A06﹣3《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第八节 工程资料移交资料 1.甬统表A08﹣1《工程资料》封面

2.甬统表A08﹣2《工程资料卷内目录(总目录)》 3.甬统表A08﹣3《分项目录(主要材料、设备材料)》 4.甬统表A08﹣4《分项目录(施工记录资料)》 5.甬统表A08﹣5《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报告目录》 6.甬统表A08﹣6《施工试验及检测资料目录》 7.甬统表A08﹣7《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目录》 8.甬统表A08﹣8《工程资料备考表》 9.甬统表A08﹣9《工程资料移交书》 10.甬统表A08﹣10《工程资料移交目录》 11.甬统表A08﹣11《城市建设档案》封面 12.甬统表A08﹣12《城建档案卷内目录(总目录)》 13.甬统表A08﹣13《城建档案案卷审核备考表》 14.甬统表A08﹣14《城市建设档案移交目录》 15.甬统表A08﹣15《城市建设档案移交书》 第四章 监理单位工程资料管理 第三节 监理日常管理资料的管理

1.甬统表B01﹣1《项目监理机构组建报告》 2.甬统表B01﹣2《总监理工程师授权书》 3.甬统表B01﹣3《专业监理工程师授权书》 4.甬统表B01﹣4《总监理工程师更换通知》 5.甬统表B01﹣5《监理月报》 6.甬统表B01﹣10《会议纪要》 7.甬统表B01﹣6《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8.甬统表B01﹣9《监理工作联系单》 9.甬统表B01﹣11《工程变更单》 10.甬统表B01﹣13《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11.甬统表B01﹣12《工程竣工移交证书》 12.甬统表B01﹣8《工程监理档案移交目录》 13.甬统表B01﹣7《工程监理档案》 甬统表B01﹣7﹣1《工程监理档案卷内目录》 甬统表B01﹣7﹣2《工程监理档案卷内备考表》 第四节 监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管理 1.甬统表B02﹣1《工程暂停令》 2.甬统表B02﹣2《监理抽查记录表》 3.甬统表B02﹣3《不合格项处置记录表》 4.甬统表B02﹣4《监理日记》 5.甬统表B02﹣5《旁站监理记录》

6.甬统表B02﹣6《平行检验监理记录(通用)》

7.甬统表B02﹣7《沉管灌注桩施工旁站监理记录附表》 8.甬统表B02﹣8《锤击静压桩施工旁站监理记录附表》 9.甬统表B02﹣9《钻孔灌注桩成孔旁站监理记录附表》 10.甬统表B02﹣1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旁站监理记录附表》 11.甬统表B02﹣11《混凝土强度回弹平行检验监理记录》 12.甬统表B02﹣12《钢管承重支模系统平行检验监理记录》 13.甬统表B02﹣13《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台账》 14.甬统表B02﹣14《施工试验报审台账》 15.甬统表B02﹣15《工程验收汇总台账》 16.甬统表B02﹣16《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第五节 监理工程进度造价控制资料管理 1.甬统表B03﹣1《工程款支付证书》 2.甬统表B03﹣2《费用索赔审批书》 3.甬统表B03﹣3《工程临时延期审批表》 4.甬统表B03﹣4《工程最终延期审批表》 第五章 施工资料管理

第一节 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的管理 1.甬统表C01﹣1《工程概况表》

2.甬统表C01﹣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甬统表C01﹣3《技术交底记录》 4.甬统表C01﹣4《图纸会审记录》 5.甬统表C01﹣5《设计变更通知单》 6.甬统表C01﹣6《工程洽商记录》 7.甬统表C01﹣7《见证取样送检记录》 8.甬统表C01﹣8《施工日志》 9.甬统表C01﹣9《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10.甬统表C01﹣10《基槽验线记录》 11.甬统表C01﹣11《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12.甬统表C01﹣12《工程沉降测观记录》 13.甬统表C01﹣13《工序质量检查表(施工检查记录)》 14.甬统表C01﹣1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5.甬统表C01﹣15《交接检记录》 16.甬统表C01﹣16《预检记录》 17.甬统表C01﹣17《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8.甬统表C01﹣18《建筑物标高、垂直度(全高)测量记录》 19.甬统表C01﹣19《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20.甬统表C01﹣20《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21.甬统表C01﹣21《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资格报审表》 22.甬统表C01﹣22《试验单位资格报审表》 23.甬统表C01﹣23《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24.甬统表C01﹣2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报审表》 25.甬统表C01﹣25《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26.甬统表C01﹣26《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分部)工程质量报验表》 27.甬统表C01﹣2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报验表》 28.甬统表C01﹣28《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事故)报告》

29.甬统表C01﹣29《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事故)技术处理方案报审表》 30.甬统表C01﹣30《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31.甬统表C01﹣31《工程竣工报验单》 32.甬统表C01﹣32《 报验申请表》 33.甬统表C01﹣33《工程开工报审表》

34.甬统表C01﹣34《工程临时/最终延期申请表》 35.甬统表C01﹣35《工程复工报审表》 36.甬统表C01﹣36《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37.甬统表C01﹣37《工程变更、洽商费用报审表》 38.甬统表C01﹣38《费用索赔申请表》 39.甬统表C01﹣39《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40.甬统表C01﹣40《单位工程(工程项目)竣工报告》 第二节 建筑与结构工程资料的管理

1.甬统表C02﹣1《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 2.甬统表C02﹣2《设备开箱检验记录表》

3.甬统表C02﹣3《钢材力学、工艺性能检测复试报告》 4.甬统表C02﹣4《钢筋焊接复试检测报告》 5.甬统表C02﹣5《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报告》 6.甬统表C02﹣6《建筑用砂检测报告》 7.甬统表C02﹣7《建筑用碎(卵)石检测报告》 8.甬统表C02﹣8《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报告》 9.甬统表C02﹣9《粉煤灰试验报告》 10.甬统表C02﹣10《轻骨料试验报告》 11.甬统表C02﹣11《烧结普通砖强度检测报告》 12.甬统表C02﹣12《烧结多孔砖强度检测报告》

13.甬统表C02﹣1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14.甬统表C02﹣14《混凝土普通砖强度检测报告》 15.甬统表C02﹣15《混凝土多孔砖强度检测报告》

16.甬统表C02﹣1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17.甬统表C02﹣17《预应力钢绞线复试报告》 18.甬统表C02﹣18《建筑防水涂料物理性能复试报告》 19.甬统表C02﹣19《防水卷材物理性能复试报告》 20.甬统表C02﹣20《高分子防水卷材物理性能复试报告》 21.甬统表C02﹣21《焊条、焊剂试验报告》 22.甬统表C02﹣22《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 23.甬统表C02﹣23《地基验槽记录》 24.甬统表C02﹣24《地基处理记录》 25.甬统表C02﹣25《地基钎探记录》 26.甬统表C02﹣26《灌注桩基施工记录》 27.甬统表C02﹣27《人工挖孔桩施工记录》 28.甬统表C02﹣28《钻孔施工记录表》 29.甬统表C02﹣29《钻孔灌注桩清孔记录表》 30.甬统表C02﹣30《灌注桩施工记录表》 31.甬统表C02﹣31《扩头灌注桩施工记录表》

32.甬统表C02﹣32《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33.甬统表C02﹣33《振动灌注桩施工记录表》 34.甬统表C02﹣34《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施工记录》 35.甬统表C02﹣35《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记录》 36.甬统表C02﹣36《重锤夯实施工记录》 37.甬统表C02﹣37《重锤夯实试夯记录》 38.甬统表C02﹣38《强夯施工记录表》 39.甬统表C02﹣39《强夯原始记录》 40.甬统表C02﹣40《振冲地基施工记录》

41.甬统表C02﹣41《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 42.甬统表C02﹣42《静压预应力管桩(预制桩)施工记录》 43.甬统表C02﹣43《试打桩记录》

44.甬统表C02﹣44《桩基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5.甬统表C02﹣45《混凝土浇灌申请书》 46.甬统表C02﹣46《预拌混凝土运输单》 47.甬统表C02﹣47《预拌混凝土现场坍落度测试记录》 48.甬统表C02﹣48《混凝土开盘鉴定》 49.甬统表C02﹣49《混凝土施工记录》 50.甬统表C02﹣50《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甬统表C02﹣50﹣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51.甬统表C02﹣51《混凝土拆模申请表》 52.甬统表C02﹣52《结构吊装记录》

53.甬统表C02﹣53《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54.甬统表C02﹣54《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一)》 甬统表C02﹣54﹣1《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 55.甬统表C02﹣55《有粘结预应力灌浆记录》 56.甬统表C02﹣56《钢结构安装施工记录》

甬统表C02﹣56﹣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记录》 57.甬统表C02﹣57《网架(索膜)施工记录》 58.甬统表C02﹣58《幕墙注胶检查记录》 59.甬统表C02﹣59《锚杆、土钉抗拔力试验报告》 60.甬统表C02﹣60《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 61.甬统表C02﹣6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报告》 62.甬统表C02﹣6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 63.甬统表C02﹣63《单桩水平静载检测报告》 64.甬统表C02﹣6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报告》 65.甬统表C02﹣6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报告》 66.甬统表C02﹣66《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 67.甬统表C02﹣67《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 68.甬统表C02﹣68《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69.甬统表C02﹣69《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70.甬统表C02﹣70《基桩高应变法检测现场记录》 71.甬统表C02﹣7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 72.甬统表C02﹣72《回填土试验报告》 73.甬统表C02﹣73《砂浆配合比试验通知单》 74.甬统表C02﹣74《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报告》

75.甬统表C02﹣75《砌筑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76.甬统表C02﹣76《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知单》 77.甬统表C02﹣77《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78.甬统表C02﹣78《混凝土试块抗折强度检测报告》 79.甬统表C02﹣79《混凝土试块抗渗检测报告》 80.甬统表C02﹣80《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甬统表C02﹣80﹣1《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81.甬统表C02﹣81《结构混凝土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 82.甬统表C02﹣82《混凝土芯样检测报告》 83.甬统表C02﹣83《混凝土回弹检测报告》 84.甬统表C02﹣84《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报告》 85.甬统表C02﹣85《现浇结构楼层标高检测报告》 86.甬统表C02﹣86《现浇结构轴线位置检测报告》 87.甬统表C02﹣87《植筋抗拉拔检测报告》 88.甬统表C02﹣88《钢筋混凝土实体结构检测报告》 89.甬统表C02﹣89《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报告》 90.甬统表C02﹣90《金属表面磁粉探伤检测报告》 91.甬统表C02﹣9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检测报告》 92.甬统表C02﹣92《螺栓连接副拉力荷载检测报告》 93.甬统表C02﹣93《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测报告》

94.甬统表C02﹣94《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测报告》 95.甬统表C02﹣95《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报告》 96.甬统表C02﹣96《高强度螺栓表面硬度检测报告》

97.甬统表C02﹣97《钢网架球节点螺栓螺纹拉力荷载检测报告》 98.甬统表C02﹣98《钢网架球节点杆件拉力荷载检测报告》 99.甬统表C02﹣99《钢结构焊钉弯曲试验报告》

100.甬统表C02﹣100《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垂直度检测报告》 101.甬统表C02﹣101《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平面弯曲检测报告》 102.甬统表C02﹣102《钢结构涂层厚度检测报告》 103.甬统表C02﹣103《砂浆和砌体强度原位检测报告》 104.甬统表C02﹣104《砌筑砂浆贯入法检测报告》 105.甬统表C02﹣105《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106.甬统表C02﹣106《检测报告(外窗三性)》

107.甬统表C02﹣107《烟道、风道、垃圾道检查记录》 108.甬统表C02﹣108《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试验报告》 109.甬统表C02﹣109《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110.甬统表C02﹣110《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 111.甬统表C02﹣111《溶剂型涂料环境指标检测报告》 112.甬统表C02﹣112《溶剂型胶粘剂环境指标检测报告》 113.甬统表C02﹣113《水性涂料环境指标检测报告》 114.甬统表C02﹣114《水性胶粘剂环境指标检测报告》 115.甬统表C02﹣115《水性处理剂环境指标检测报告》

116.甬统表C02﹣116《人造板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环境测试舱法)》 117.甬统表C02﹣117《人造板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穿孔法)》 118.甬统表C02﹣118《饰面人造板、人造板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干燥器法)》 119.甬统表C02﹣119《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检测报告》 120.甬统表C02﹣120《绝热制品物理性能检测报告》

121.甬统表C02﹣121《脚手架用钢管力学、工艺性能及外径和壁厚检测报告》 122.甬统表C02﹣122《钢管脚手架扣件检测报告》 123.甬统表C02﹣123《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24.甬统表C02﹣124《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25.甬统表C02﹣125《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126.甬统表C02﹣126《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127.甬统表C02﹣127《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128.甬统表C02﹣128《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129.甬统表C02﹣129《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第三节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3﹣1《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 2.甬统表C03﹣2《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3.甬统表C03﹣3《卫生器具满水、通水试验记录》 4.甬统表C03﹣4《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5.甬统表C03﹣5《管道系统冲洗记录》 6.甬统表C03﹣6《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7.甬统表C03﹣7《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记录》 8.甬统表C03﹣8《补偿器预拉伸(预压缩)记录》 9.甬统表C03﹣9《水泵试运转记录》

10.甬统表C03﹣10《锅炉烘炉、煮炉和试运行记录》 11.甬统表C03﹣11《采暖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12.甬统表C03﹣12《锅炉报警及连锁保护装置试验记录》 第四节 电气安装工程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4﹣1《高压电气设备及布线系统交接试验记录》 2.甬统表C04﹣2《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运行记录》 3.甬统表C04﹣3《双电源自动切换试验记录》 4.甬统表C04﹣4《漏电保护器模拟动作试验记录》 5.甬统表C04﹣12《漏电开关模拟试验记录》 6.甬统表C04﹣5《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7.甬统表C04﹣6《电气接地装置隐蔽记录》 8.甬统表C04﹣7《线路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9.甬统表C04﹣8《电缆敷设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0.甬统表C04﹣9《线路、插座、开关接线检查记录》 11.甬统表C04﹣10《建筑物照明全负荷通电试运行记录》 12.甬统表C04﹣11《大型照明灯具吊环承载力试验记录》 13.甬统表C04﹣13《大容量电器线路结点温度测量记录》 第五节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5﹣1《风管漏光检测记录》 2.甬统表C05﹣2《风管漏风检测记录》 3.甬统表C05﹣3《洁净室测试记录》

4.甬统表C05﹣4《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 5.甬统表C05﹣5《风机试运转记录》

6.甬统表C05﹣6《房间室内风量温度测量记录》 7.甬统表C05﹣7《管网风量平衡调试记录》

8.甬统表C05﹣8《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9.甬统表C05﹣9《管道(设备)吹污冲洗试验记录》 10.甬统表C05﹣10《管道(设备)真空试验记录》 11.甬统表C05﹣11《空调制冷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12.甬统表C05﹣12《空调水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13.甬统表C05﹣13《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 14.甬统表C05﹣14《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记录》

15.甬统表C05﹣15《氨制冷剂系统、燃气管道焊缝检查记录》 16.甬统表C05﹣16《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17.甬统表C05﹣17《水泵试运转记录》 18.甬统表C05﹣18《绝热材料点燃试验记录》

19.甬统表C05﹣19《制冷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试运转记录》 20.甬统表C05﹣20《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记录》 第六节 电梯安装工程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6﹣1《电梯机房、井道建筑、安装交接检记录》 2.甬统表C06﹣2《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建筑安装交接检记录》 3.甬统表C06﹣3《电梯承重梁、起重吊环埋设检查记录》 4.甬统表C06﹣4《轿厢平层准确度测量记录》 5.甬统表C06﹣5《电梯层门安全装置检验记录》 6.甬统表C06﹣6《电梯噪声测试记录》 7.甬统表C06﹣7《电梯运行试验记录》

甬统表C06﹣7﹣1《电梯运行试验曲线图》

8.甬统表C06﹣8《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整机运行试验记录》 9.甬统表C06﹣9《电梯验收整体功能检验记录》

10.甬统表C06﹣10《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验收整体功能检验记录》 第七节 智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7﹣3《智能系统工序交接检查记录表》 2.甬统表C07﹣4《智能系统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3.甬统表C07﹣5《智能系统隐蔽工程(随工检查)记录》 4.甬统表C07﹣6《智能系统工程安装观感功能验收记录》 5.甬统表C07﹣7《智能系统试运行记录》

6.甬统表C07﹣8《智能系统分项工程质量检测记录表》 7.甬统表C07﹣9《智能系统子系统检测记录表》 8.甬统表C07﹣10《智能系统强制性条文检测记录表》 9.甬统表C07﹣11《智能系统(分部工程)检测汇总表》 10.甬统表C07﹣12《智能系统竣工验收汇总》 11.甬统表C07﹣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记录表》 12.甬统表C07﹣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记录表》 13.甬统表C07﹣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日登记表》 第六章 监督管理工程资料管理 第一节 监督管理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8﹣1《宁波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 2.甬统表C08﹣20《建筑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

3.甬统表C08﹣2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事故)报告表》 4.甬统表C08﹣23《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整改报告表》 5.甬统表C08﹣24《工程竣工验收监督记录表》 第二节 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8﹣2《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表》 2.甬统表C08﹣3《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表》 3.甬统表C08﹣4《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表》 4.甬统表C08﹣5《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表》 5.甬统表C08﹣6《检测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记录表》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资料管理 1.甬统表C08﹣7《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2.甬统表C08﹣8《主体结构 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3.甬统表C08﹣9《主体结构 2.砌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4.甬统表C08﹣10《主体结构 3.钢结构工程监督检查记录表》 5.甬统表C08﹣11《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6.甬统表C08﹣12《电气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7.甬统表C08﹣13《通风、空调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8.甬统表C08﹣14《电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9.甬统表C08﹣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10.甬统表C08﹣1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11.甬统表C08﹣17《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12.甬统表C08﹣18《建筑屋面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13.甬统表C08﹣19《监督抽样检测记录表》 14.甬统表C08﹣2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 第四节 工程质量监督情况汇总分析资料 1.文本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2.文本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3.文本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4.甬统表C08﹣25《工程项目违反强制性条文登记台账》 5.甬统表C08﹣26《参建各方和有关机构不良行为记录台账》 6.甬统表C08﹣27《监督执法处罚台账》

7.甬统表C08﹣28《工程质量投诉受理、处理台账》

篇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专业归类,认真书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无未了事项。表格应统一采用本规程所附表格,特殊要求需增加的表格应依据本规程统一归类。

工程资料进行分级管理,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率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由各单位城建档案管理员负责。

篇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初探

关键词:工程资料,科学管理,运用,拓展

1 概述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 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为较好地掌握本专业核心技能, 各院校应配置相对应的实训课程。与本专业核心技能对应的实训课程为核心实训课程, 其对应的实训项目为基本实训项目。核心实训课程以外的为选修实训课程, 其对应的实训项目为选择实训项目或拓展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积累了实际的建筑过程理论实践。此外, 在真正施工过程中, 工程资料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

鉴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近年来都开始设立了这门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工程资料管理的原因、目的、操作流程以及重要性, 使毕业生能够掌握一门能够在工作中非常有用的本领。

2 教学要深入浅出, 避免填鸭式教育

从局限性上来讲, 填鸭式教育之弊是很多的。它只充分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毫无创造性可言。而这一趋势的蔓延也要求有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将建筑工程资料进行系统化的记录和管理。鉴于建筑工程资料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 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子专业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资料系统。如何将分散、复杂的知识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述给学生, 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课题。

2.1 资料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极强的概念, 外延极宽。

只要对人们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有信息支持价值, 无论其具体是什么, 均可视为资料。按照规范的要求积累而成的完整、真实、具体的工程技术资料, 是工程竣工验收交付的必备条件。

2.2“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为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提供可靠的依据。一个质量合格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份内容齐全、原始技术资料完整、文字记载真实可靠的技术资料;对于优良工程的评定, 更有赖于技术资料的完整无缺;做好建设工程文件和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工程文件和档案资料是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管理的依据。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 (技术) 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由下至上进行链接式的规范化管理, 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2.3 建筑工程资料, 其内容必须准确、齐全完整、真实反映建筑建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档案应当专人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相关的资料以后进行分门别类, 并及时登记, 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立卷、装订、归档和集中管理工作。在资料管理过程中因为个人疏忽或者故意亵渎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2.4 建设部与各省市建设部门高度配合。

建设部门多次强调要搞好工程资料工作, 明确指出:任何一项工程如果工程资料不符合标准规定, 则判定该项工程不合格, 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只有严格对工程资料的来龙去脉进行追溯才能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以便后来的建筑工程进行效仿和参考。

3 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 结合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讲授, 使学生能更有效的掌握授课内容, 同时能够了解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将来投入工作后能够少走弯路。

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方式的结构要素。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我们改革后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即探求教学方法的规律, 提出原则性要求。这一点古今是相通的, 造成传统教学方法呆板、僵化的原因, 不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过错, 而是有其他许多复杂因素。传统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至今仍然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如, 教学相长, 温故知新, 启发诱导, 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等。所不同的是, 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 随着教学分工的日趋完备,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比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分得更细、更有条理, 对教学方法中具体环节、具体程序的一般规律也有所揭示。但这些都没有本质的不同。

传统教学方法大都只针对传授知识这一教学层面, 而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但针对传授知识这一教学层面, 还针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两个层面。所以, 教学方法的具体方式也就开辟、创生了这两个层面。可见呆板无生趣, 课堂气氛不活跃。建议将传统授课的激情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一起, 发挥两者的长处, 将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讲解给学生。此外, 还可以在授课时引入实际的工程资料管理分析, 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 自己动手操作, 如何将资料的管理分门别类, 在课堂就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种感性认识的提高将为以后的实习实训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 讲授工程资料管理应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是这一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是根据各省不同的规范而编制的一套专用软件, 是工程资料管理员所工作的必备工具。给学生讲授软件知识, 可以使他们更早的接触实际工作环境, 在参加工作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

工程管理软件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了解软件的主要内容:监理表格, 施工表格, 验收表格。智能建筑表格, 施工工艺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市政表格, 消防用表, 示例表格。

b.在工程文件与档案的整理立卷、验收移交工作中, 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在工程招标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 应对工程文件的套数、费用、质量、移交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收集和整理工程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 并应进行立卷归档。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

c.熟悉软件的主要功能:根据建筑工程资料所需要的施工物资资料, 施工记录, 施工试验资料, 过程验收资料, 竣工质量验收资料, 竣工图, 工程档案案卷封面、目录、备考表与移交书等而建立的建筑资料管理软件相对于传统的资料分析归类有更大的优势。其具备大量的存储能力, 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比较分类, 在后续的整理过程中便于专门管理人员的输入, 方便后来的查阅。

结束语

篇4: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资料,如施工进度记录材料,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耗材,施工的图纸和修订的方法和审批记录等,这些资料都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制作,并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系统、完整的工程资料,以满足工程验收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应该是同步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尚不够正规化,管理的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管理的对象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是工程竣工后验收以及工程为维修扩建工作进行的依据,一旦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或竣工以后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的工程资料就是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重要凭证。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需要首先明确资料管理的对象,也就是工程资料的分类和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

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前期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图审查之后确保其质量可靠性的相关文件;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报告以及进场之后抽查合格的验收报告;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质量验收记录及工程结束之后的质量验收报告等。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直以来有质量重于泰山的说法,因此在施工阶段与质量相关资料均应妥善保管。

(二)技术性的工程资料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类工程资料包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设计变更以及图纸会审记录等,比较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施工现场的短期日志和长期日志等,包括一般施工记录和特殊施工记录,以及施工之后进行的施工试验记录。这些工程相关的技术类工程资料,是建筑工程的具体环节负责人的体现,一旦工程后期出现质量类问题,通过技术类的工程资料可以追溯到工程的具体负责人甚至完成施工的组织和个人,是明确责任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类的工程资料

建筑工程的监理资料和施工管理资料属于管理类的工程资料,这些资料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管资料,包括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施工安全资料以及施工进度控制等环节的报告,是监理单位以及工程管理者对工程的管理记录,能够体现出管理和监管工作是否到位。完备的工程管理资料是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后期追溯项目具体负责人的凭证,因此需要收集之后及时进行整理。

二、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料管理的过程需要从收集、整理、保管这几方面入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材料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原始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需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文件,诸如建筑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进场质量证明文件,特殊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技术资格认证,施工器械的合格证以及技术参数等等,这些资料都需要资料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收集。因所需的资料种类繁多,收集难度大,不少企业的资料员很难全面收集这些原始材料,导致后期资料管理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出现后补资料、篡改资料,甚至伪造资料等违规行为。

(二)收集之后的资料整理不及时

在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整理人员需要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需要审核真伪的要及时鉴定,需要进行复印和装订要及时进行处理,很多企业由于人手不足,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对原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经常会出现原始资料丢失、伪造等情况,最终影响后期的整理工作,虚假的资料也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可靠性降低。一些需要在开工之前就整理好的资料,如果无法及时整理出来,甚至会影响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工程进度。

三、改善建筑企业资料管理现状的有效途径

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工程资料是否准确、齐全、完善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可靠的真实资料,为了解决目前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源头做起,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资料管理工作后期之所以容易出现诸如资料不全、后补资料、虚假资料等情况,是由于初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存在漏洞,因此要想改善资料管理粗放、混乱的现状,需要从源头做起。这就要求充分体现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如要求所有进场的特殊工人提交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上岗证,并及时校验真伪;每个阶段的施工都要分段验收,进场的施工原材料要求全面检查和验收之后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而不是停留在部分抽查部分合格的层面上;资料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收集工程监理人员和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记录,作为备案文件及时存档,以此来遏制后补资料的出现。

(二)加强对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培训

建筑工程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后期是否能通过验收,也关系着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出现质量问题进行追溯的可行性,企业的管理部门因缺乏对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采用非建筑行业资料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资料管理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对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培养。资料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可以对工程的资料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具备区分真实材料和虚假材料的能力,同时对资料收集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有效提高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资料归档管理

在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当下,能在建筑企业全过程的资料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使资料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改变传统的由人工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现状,充分节省人力资源,同时可以降低资料收集过程的出错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对进场的人员、材料进行登记和汇总,可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利用先进的资料管理系统对资料进行整理,系统的管理软件运行之后,可以快捷地只做各种表格的输入方式,完善对应的数据库就可以完善资料的管理,信息检索起来也比较方便

结 语:

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关系到建筑工程竣工后是否能够通过验收,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编制和归档的要求,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充分重视对工程资料的管理,针对目前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需要练好内功,从建筑资料的管理入手做好建筑管理工作,以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资料

[1] 贺艳宁.关于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07).

[2] 吴祥英.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09).

[3] 兰凤林.四川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4,(11).

[4] 黄丽兰.浅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J].商情,2014,(11).

篇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在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监理、施工合同时,应对监理资料、施工资料和工程档案的编制责任、编制套数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的规定,

必须向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负责工程建设挝程中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

负责组织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珂委托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

组织该项工作;负责组织竣工图的绘制工作,可委托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取费标准按[86]京建规字第097号文件执行),

编制的基建文件不得少于两套。归人工程档案l套;移交产权单位1套,保存期应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篇6: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为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管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规范,特制定该标准。所有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病理科均适用该标准。

一、病理科的设置及基本条件

(一)病理科的设置

病理科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业务要求很高的科室,其设置和基本条件均应有严格的要求。

1.一级各类医院及二级中医、口腔、传染病、皮肤病、整形外科等医院原则上不要求设立病理科。

2.三级各类医院及二级综合、中西医结合、肿瘤、儿童及妇产科专科医院具备条件者可设立病理科。

3.虽属上述级别医院,但年病理检查例数少于2000例(不包括细胞学)者,原则上不宜建立病理科。

4.未设立病理科的医院,其病理诊断任务由邻近的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承担,不得擅自委托其他地区的医院病理科或独立的病理诊断实验室承担。

5.医院如新成立病理科,应由病理质控分中心根据当地病理科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对申请医院的病理科人员、设备等条件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

6.常规组织病理诊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000例(次)/年,三级乙等综合医院≥4000例(次)/年,二级医院应≥2000例(次)/年。对于常规组织病理诊断例数不达标的医院,病理科医生每年应到三甲医院业务培训三个月;或根据地域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相邻若干医院共同组建病理诊断中心的方式解决。

7.开设病理科的医院,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项目中必须有“病理科”的登记。

8.医院病理科应该是独立的科室建制,一个医疗机构只能设置一个病理科。为适应医院临床学科的发展和需求,提倡发展病理亚专科化,包括细胞病理、消化病理、肾病理、血液病理、神经病理、眼病理、皮肤病理等。病理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及其下属的实验室不应从事病理检查及诊断工作。

(二)病理科人员的数量

病理科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是保证病理诊断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各级医院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派素质优良的人员从事病理工作。

1.病理科人员的数量,应根据各医院的实际病理检查数量,结合医院床位数量及医院的级别而确定。

2.病理医师的数量按照每100张床位1~2名配备,同时按1:1的比例配备技术人员和相关辅助人员。3.三级以上医院因教学、科研、病理专科化及开展新业务的需要,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编制人数还应提高。

4.医师与技术及辅助人员比例不得大于1:1,分工必须明确,技术员与医师不得相互兼职,也不得兼任非病理专业工作,如内窥镜检查、外科手术等工作。5.二级医院至少有2名医生具有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资格;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生具有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资格、至少2名医生具有出具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资格。

(三)病理医师的任职要求

1.病理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医师注册资格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2.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应当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学习3年以上,并考核合格。

3.独立签署病理诊断报告者,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从事组织病理学诊断工作4年以上。病理医师担任住院医师期间,对小活检病例、初诊的恶性肿瘤、交界性病变、疑难及罕见病例的诊断,原则上均需经过上级医师复核后才能签发报告。

4.开展专科病理诊断(如肾穿刺病理、眼科病理、骨髓涂片检查)者,应另行专科病理培训3-6个月。

5.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会诊工作原则上需由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承担,无条件者也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承担,以上人员需经过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专业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可强行要求病理科开展此项工作,若需要应请上级医院相应的病理医师会诊。

6.病理科主任应当具有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病理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10年以上,三级医院病理科主任应具有副高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病理科的业务范围

病理检查和诊断工作应能满足医院临床工作的需要,应能开展

1.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诊断,包括切取、咬取活检,内窥镜钳取活检及穿刺活检。

2.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

3.细胞病理学诊断,包括脱落细胞学、膜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4.三级医院开展免疫组化染色的种类应在30种以上,二级医院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展免疫组化染色,已经开展的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应有良好的室内质控记录

5.三级医院应能开展术中快速诊断。

6.三级医院开展组织化学染色种类在10种以上,二级医院在5种以上。7.参加医院的临床病理讨论会。8.三级医院应能开展病理会诊工作。

9.三级医院有条件者,应开展分子病理检测。10.有条件者,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11.尸体解剖(有条件的病理科开展)。

(五)病理科的用房 1.病理科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用房。

2.二级医院病理科应设有标本检查取材室、常规病理技术室、病理诊断室、细胞学制片室、病理档案室。

3.三级综合医院病理科除以上用房外,还应当设置接诊工作室、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和分子病理检测室等。4.三级医院病理科应当具有与其病理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如:会诊室、电脑管理室、资料室、学术活动室、小库房、值班室等;教学基地应有独立的进修医师学习、工作室。

(六)病理科基本仪器设备 诊断用设备

1.双目带光源的显微镜1台/医师,1-2台/技术室。

2.三级医院病理科应装备多人共览显微镜、显微摄影及投影设备、荧光显微镜、病理科管理系统等。

3.有条件者与手术室间需有传真设备,传真冷冻切片报告;或与手术室间安装可视对讲设备,方便外科医师与病理科沟通。4.大体标本摄影设备。

技术室基本设备 1.程控自动脱水机 2.石蜡包埋机 3.石蜡切片机 4.漂烘仪 5.自动染色机 6.细胞离心机

7.液基细胞制片设备 8.冰箱 9.恒温箱 10.空调 11.通风橱 12.排风设备

三级医院要求配备

1、冰冻切片机

2、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

3、自动打号机

4、有条件者可配置PCR仪、FISH检测仪器电镜、超薄切片机、切片数字化扫描仪、远程会诊系统等

病理科特殊设备

1.病理科应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清晰。

2.取材室:标本取材台应有直排风装置、专用下水道、粉碎机、空调。3.4.5.6.7.8.9.制片室:排风设备、专用下水道、空调。标本存放室:排风设备。

有条件者,设置标本传送专用管道。

标本接收室、取材室应有紫外灯等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尸检室及配套设施。有条件者应建立标准的分子病理室。

专业参考图书,病理科业务涉及临床各学科,所需工具书范围广且查阅使用频率高,医院应提供病理科专用图书资料。

(七)病理科规章制度

1.主任、副主任、病理医师、科秘书、住院总、技术室负责人、技术员等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有科内切片复核和科内会诊制度及相应的落实记录。3.有病理技术规范和病理诊断规范。4.有传染病和废弃物管理制度。5.有资料管理和借阅制度。

二、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规程

(一)标本送检及组织固定规范

1.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对于私自留取标本者,应有批评、教育和惩罚性措施。

2.病理标本及相对应的病理检查申请单转送到病理科,各环节需要有核对和签字,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要保证病理标本的及时和充分固定。

3.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转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

4.医院应召集相关科室以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5.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4%中性甲醛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6.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7.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标本充分固定的时间最好大于6小时。

(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

1.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2.申请单应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

3.申请单上须注明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6.申请单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医师的签字(盖章),医师的名字易辨认。

(三)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

病理医师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标本,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切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做病理切片。取材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提供准确的TNM分期信息和其他与治疗和估计预后相关的信息。取材规范可参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或其他病理取材专著。

1.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

2.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数。

3.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申请单与标本应有双标志和双核对。

4.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5.应当对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6.应有取材工作记录单,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7.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8.取材后的标本、小活检的标本容器应妥善保存,保存至病理诊断书发出后的2周。

9.剩余的病理标本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专门的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常规病理制片规范

常规病理切片是指组织块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的全过程,由于环节多,极易出现差错,因此应特别注意质控和核对。制片应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以保证切片质量。

1.包埋、切片后,要对蜡块、切片、取材工作记录单三相核对,以保证不出差错。

2.有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以保证切片质量。

3.制片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应立即与有关的病理医师联系,并报告科主任,查清事实,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内镜小活检、穿刺等必须连续切片8片以上。5.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6.优质切片率>90%。

(五)病理诊断规范、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根据大体标本、显微镜下病理组织学改变,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学结果,综合运用病理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得出最后诊断。病理诊断医师需要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训练,并对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权衡,只对有把握的疾病做出诊断,对于不熟悉的疾病,应提交科内会诊或院际会诊,从而避免误诊、漏诊。1.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2.必须详细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3.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4.有上级病理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5.对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者,应有迟发报告,并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6.疑难病例,应由上级病理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7.病理医师应当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书提供解释说明。8.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9.病理石蜡切片诊断准确率>98%。10.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率>95%。

(六)病理诊断书制作规范

病理诊断书是重要的医疗文件,病理诊断书不仅是疾病诊疗的依据,也是法律文书,诊断书中的各项内容均应准确填写,字迹清楚,有条件的应用电脑打印,病理诊断书上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涂改。病理诊断书应由病理医师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1.病理诊断书中应有基本资料,包括病理编号、送检标本的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号和/或住院号。2.标本的大体描述、病理诊断。3.其他需要说明或建议的内容。

4.病理诊断医师签名(盖章)及其签发的时间。

5.病理诊断书中的诊断应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

6.病理诊断书应在3~5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特殊标本、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查等病例除外,但应及时出具迟发报告,并说明原因。7.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诊断书。

8.病理诊断书(迟发报告)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的病理诊断书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七)细胞学诊断的规范

1.细胞病理学诊断医师必须是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并受过专门的培训。

2.穿刺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应该由有该医疗操作资质的病理医师或临床医师执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进行细胞学诊断时,应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涂片是否相符。

4.细胞病理诊断书应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特殊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做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者除外。

5.细胞病理诊断书应有出具该细胞病理诊断书的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八)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含快速石蜡切片)诊断的规范

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诊断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之间密切合作。快速切片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

1.应有制度保证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使用指征,防止快速病理诊断的滥用。2.应有相应的制度禁止不适合开展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情形。3.单件标本的取材、冷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从标本送达到作出快速病理诊断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完成。

4.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仅作为手术中治疗的参考,不是最终病理诊断。5.临床医生应在术前向病人或患者家属介绍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冷冻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6.对于难以明确诊断、交界性病变、送检组织不适宜等状况,病理医师可以不作出明确诊断,等待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

7.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可传真),同时口头或电话告知。8.从标本接收到发出快速病理诊断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9.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书应由病理医师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九)尸体解剖病理诊断的规范

尸体解剖是通过剖开检查器官,并取材制片,加上特殊病理学检查,做出最终病理诊断的过程。尸体解剖是确诊病人死亡的重要手段,也是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先决条件,对临床各科医师认识疾病、鉴别诊断、改进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价值。尸体解剖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参加尸体解剖的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质。

2.必须有临床医师签署的死亡证明;或卫生主管部门的尸检委托书。3.须事先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签署尸体解剖同意书。

4.尸体解剖需要将病人的脏器全部或部分取出,且不能还纳,必须向死者家属和/或单位负责人说明,并在尸体解剖同意书中予以确认。

5.涉及刑事案件的尸体解剖,应当到当地司法部门规定或指定的医学院校、医院或法医部门进行。

6.开展尸体解剖的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尸体解剖档案。7.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应在3个月内发出。

8.尸体解剖标本应至少保存至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发出后半年,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者除外。

9.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应由进行和负责尸体解剖的病理医师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十)特殊染色操作的规范

特殊染色也称组织化学染色,是利用不同组织对化学染料的亲合特性不同,从而染出不同的效果,以作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特殊染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正确的病理诊断。1.进行特殊染色的技术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

2.每一批次的特殊染色必须设阳性对照,可利用组织中的内对照。3.每种特殊染色,必须有本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规程。

4.更换新的染色试剂后,必须使用染色阳性和阴性组织进行验证,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染色切片档案,相关档案保留2年。

5.特殊染色时所产生的有毒的污染性液体应专门回收,严禁随处倾倒。

6.特殊染色结果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必须由病理医师结合形态学综合判断,并将染色结果整合到病理诊断书中。

(十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规范

免疫组化染色已经成为现代病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准确的免疫组化染色极大地帮助病理诊断,或提供准确的分子治疗靶标;而不准确的免疫组化染色反而产生误导,造成误诊。因此必须对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 的质控,对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进行培训,保证准确的染色结果和正确的结果判读。

1.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特殊的技术,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2.每一批次的免疫组化染色必须设阳性对照,可利用组织中的内对照。3.必须建立本实验室每种免疫组化染色的操作规程,并及时更新。

4.更换不同批次抗体后,需要有用阳性和阴性组织进行有效性验证,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染色切片档案,相关档案保留2年。5.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液体(如DAB)应专门回收,严禁随处倾倒。6.病理医师必须熟悉各种抗体染色结果,阳性信号表达部位、其诊断应用范围,以期做到正确的结果判读。

7.单纯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必须由病理医师结合形态学综合判断,并将染色结果整合到病理诊断书中。

(十二)分子病理检测

其他分子诊断技术如PCR、FISH、流式等用于病理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应该通过省级病理质控中心认证、人员应该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开展工作。

(十三)病理档案管理制度

病理申请单、病理切片、蜡块、阳性的细胞学涂片等,是重要的病历资料,病理科必须加强对以上档案的管理,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满足病人的医疗需要和医学科研的需要。

1.三级医院病理科,应配备计算机图文报告系统,并对病理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

2.所有的病理档案必须上锁,并有专人管理。

3.有完善的科内、院内人员病理档案的调阅、切片借阅制度,并严格执行。4.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15年,阴性细胞学涂片为1年。

5.应根据病历管理和会诊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病人(或家属)的切片、涂片等资料的借阅和会诊制度。

(十四)院际病理会诊制度

院际病理会诊是指病人或家属带病理切片、蜡块等来院会诊,少部分为病理同行携切片前来会诊。院际病理会诊是病人明确疾病病理诊断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因为病理会诊医师掌握的临床资料少,病史不全面等原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并告知病人病理会诊的局限性,病理会诊意见仅供原病理诊断医师参考。

1.建立完善的病理会诊制度,告知病人本院的病理会诊工作流程和预计的病理会诊时间。

2.病理会诊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当地的物价规定。

3.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病理医师才能接受院外的病理会诊。

4.对病理诊断时间较久的病例,应考虑到当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一定的解释。5.病理诊断意见必须有会诊病理医师的签字。6.原则上不再接收本院其他病理医师已经会过诊的外院病例。

7.需要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分子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应当向患方说明收费标准、检查需要的时间,并征得患方的同意。

8.电话咨询中只负责告知病理会诊书是否已经签出,不得透露病理诊断书中的内容,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十五)病理实验室应有仪器、试剂的质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记录

病理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应当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并有完善的质控管理措施。

1.病理科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

2.应有仪器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档案。

3.应有完备的试剂登记、有效期和使用记录档案。4.建立病理诊断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5.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种实验室质控活动。

(十六)生物安全

病理科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1.有定期对取材室、切片室等进行甲醛、二甲苯浓度的检测报告,保证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许可的范围。

2.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回收,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

3.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在P2级实验室中进行,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应有单独的洗手池和溅眼喷淋设备。

4.有完善的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的登记和管理规范。

上一篇: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篇: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