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

2024-08-04

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精选10篇)

篇1: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

2016xxx中学语文实习自我鉴定

按照学院、系部及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我服从系部的安排和自己的选择在xx实验中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活动。实习期间,在系部领导老师及实习学校的领导、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下面根据自己的实习步骤,依次作一个简单的自我鉴定。

一、教学工作见习。这是实习工作的开场白。目的是熟悉见习学校、班级的基本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拨,并随班听课,做好听课实录笔记,积累教学经验,为日后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详细而完整的教学案,经审阅,批准达标后正是授课。

二、教学工作实习。这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我负责七(8)七(9)七(14)三个班的语文教学。总体看来,我努力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搜集教学素材,所设计的教学案规范且精准;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基本符合新课找范文就来 标要求。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普通话顺畅;作业批改仔细,并时常与一些老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他们的经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各方面素质。实习期间,向老师多多请教,虚心接受别人合理的建议。经常与同龄老师交流体会,与学生沟通。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沟通。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和睦相处,同时对学生一视同仁,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上的疑虑。实习期间按照实习学校的教学指导按部就班,有耐心有信心的对待实习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件事情。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带着热情,用爱心与学生交流,用文明的,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在和谐、积极健康的环境里认真做好实习的每一个步骤。时常反省自己,学习他人的长处。

三、班主任工作实习。这是锻炼能力的一项工作。在从事实习工作的同时,为了提高自己,开始了实习班主任的工作。向指导老师寻求建议,了解班级总体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有毅力地实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习完毕了,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站在教育的前线,面对一双求知的眼睛,心中倍感任重道远。将来我一定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自我增值,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把祖国的花朵浇灌更加艳丽的多彩。我希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篇2: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

本人自XX年12月调入市委办公室工作,至今已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在部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找范文就来 提高,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xxxx的重要思想,深入细致的学习了“xx大”报告和xx届四中全会决议,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理论学习,其次是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学习。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两个条例和党委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注重加强对经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加强理论学习,第三是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是要能够掌握并能够熟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针对今年全市的县市换届,比较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并能够在科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加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积极开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力的促成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市委办的工作,促使我养成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工作作风。自元月以来,在办公室领导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市委第九届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及会议期间的筹备工作,并参与了党代会报告的起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对市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帮助我熟悉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已经基本适应了工作环境,基本熟悉了工作程序,并能够独立的处理部分日常工作事务。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学习,争取早日熟悉工作情况,更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更好的配合好领导的工作。

篇3:高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研究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动因,自我发展途径

一、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越来越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决策者;英语教师的发展是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是近几年来外语教学领域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也是高校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宏观上, 教师发展理论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阶段。教师自我发展理论是在后现代主义时期才出现的。现代主义把教师发展视为“外在的要求, 是社会和学校要求下被动进行的发展, 更倡导的是专家讲座式培训” (朱旭东, 周钧2007) 。后现代主义不赞成这种理论, 提出教师的发展应当是自我发展, 是内在的过程, 这种思想认为:“发展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 是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创造力的过程, 而不是被看成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的过程, ……因此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 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自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 (Bullouth R V, 1997) 。教师自我发展不同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自我发展是一个主动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会有效解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工作热情不高、精神状态不佳这种职业倦怠现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上世纪60 年代末开始了“教师发展”研究, 到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研究达到兴盛。当时的研究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由关注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到关注教师“内部”素质提高。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加以介绍和研究是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的。辛枝和吴凝2007 年在《外语界》一篇文章中指出:“教师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发展, 体现为个人的心理、认知、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现为职业生涯中的进步, 如职称的提升、工作中的成功、专业技能的提高等”。通过对近些年来文献的梳理发现, 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两个方面。《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等大部分是从专业发展角度展开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内涵与特点探究》、《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综述》、《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以驻济高校为例》、《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等文章从整体上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校外语教师自我发展现状探究》、《高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动力实证研究》等少数几篇文章探讨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主要观点

与专业发展或职业发展不同, 教师自我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教师自主”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Little将“教师自主”解释为自主的职业行为, 他认为成功教师的自主性体现在其对于教学工作的个人责任感, 他们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 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 并善于利用课堂的自主空间。Benson将“教师自主”看做是“摆脱束缚的自由”。Smith则认为“教师自主”涵盖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两方面。职业行为包含自主的职业行为, 进行自主职业行为的能力和摆脱制约的自主职业行为。而职业发展包括自主的职业发展, 职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摆脱制约的职业发展自由。尽管不同学者对自我发展有不同理解, 他们在一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那就是教师自我发展是不受任何约束的, 自发的, 自觉的发展。

四、基本内涵

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主要包括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需求的原因、自我发展途径以及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四个方面发展需求。

不同于“要我发展”被动式发展, 自我发展意识是“我要发展”主动、自觉的发展意识。当前, 在科研、教学和家庭的重压下, 一些教师出现教学热情的减退, 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这种现象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教师职业倦怠感”。 自我发展需求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主动发展和被动发展, 而自主、自觉的发展是关键, 只有主动发展才能更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要达到自我发展需要一定的方法, 自我发展途径有很多种, 找到适合教师本人发展途径很关键。在教师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理想与现实、工作和生活、爱好和任务等一系列困难, 了解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小结

自主发展或自我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根据时代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发展, 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观念, 吸纳各种新的知识, 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变自己角色的过程。自主发展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动机。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 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具有自主性、反思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人格特征。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教师主体性的一种重要表现,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进行自主发展尤其有着极不寻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5

[2]宁小洁.《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2

[3]维嘉琦.《高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动力实证研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4]刘芳.《职业心理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研究》, 英语教师, 第10期

[5]郭永志.《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电大理工, 2014.3

[6]宋桂霞、辛全民.《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综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

[7]于昕.《高校英语教师自主发展途径探究》, 教育艺术

篇4:关于高校教师的自我素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身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4-01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教师提升自身素养,不但是学校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然而,教师的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教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素养。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依然是以教学为本,这是教师素养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也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授课水平,同时拥有高超的知识涵养和授课水准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更新的、更实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习教育学,钻研先进的教学理念,自如的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其次,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告诫自己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

俗话说, 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就要在业余时间也努力认真的专业各种业务知识,不断的增长自己的才学,涉猎广泛,可以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点知识,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和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的成长更顺利一些。一个见多识广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他们更明白未来那广阔的天地是什么样的蓝图,一个优秀的领路人,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让学生更迫切的提高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教师的学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的积累中,高校教师应该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指导学生。

最后,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源。

优秀的教师应该有一颗对学生的挚爱知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真正的关心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敞开心扉,相信老师,尊重老师,愿意把自己的一切与老师分享交流,这对于育人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教师的工作就是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关怀和帮助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会让一切都充满正能量,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效应,学生会在被关心,被鼓励中找到自我,激励自我,产生向上的理论。其实,爱是相互的,学生都是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人,当我们无私付出的时候,我们也一定可以收货更多。我们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信任和喜爱,还有家长的认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具备很多综合素质,比如良好的教师形象,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帮助和培养学生进步和创新,因此,高校教师绝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是有学识、有经验、有创新、有魅力的领路人。以上这些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要求,也是给教师的职业生涯提出的问题和考验,这些应该具备的素养,会使我们反思,鞭策我们继续努力,努力去学习,去创新,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不断升华。

(上接第3页)多倾向于弊大于利,但只是一味进行利弊分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把研究转向如何提高隔代抚养质量,对隔代抚养提出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祥祥. 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4):203-205..

[2] 张新来. 试论农村隔代抚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北方经济, 2007, (6).

[3] Waldrop D.P., Weber J.A. From grandparent to caregiver: The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of raising grandchildren. Families in Society, 2001, 82, 461-472.

[4] Megan L. Dolbin-Macnab. Grandmothers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a Second Time Around,Family Relations, 55(December 2006), 564–575. Blackwell Publishing. Copyright 2006 by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

[5] 李赐平.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8.

[6] 郑日金, 郑晓燕. 家庭隔代教育的正负效应与良性联动机制的建构[J]. 新余高专学报, 2006, (4):66-68.

[7] 辛宏伟. 甘肃省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抚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篇5: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培养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培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 师资队伍也骤然扩大, 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青年教师。我院是2006年从一所高等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 这几年也补充了大量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观点和教育理念, 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却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和专业知识视野不够开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 学院在每一学年开学之前都会组织新教师, 从思想道德、专业水平、人文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并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 结合实际对新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然而, 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重视学校的培训和督查, 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自身的培养。本文仅就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略谈几点体会, 与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

1 稳扎稳打———重视备课环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做好做足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 既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既要以教材为依据, 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 必须在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整理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

首先, 一定要手写教案。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 电子教案为青年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一方面可以从老教师处获得一些现成的教案,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与其课程相类似的电子教案,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就能制作出一份质量不错的电子教案, 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 上课时眼睛离不开课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实践证明, 如果在第一次使用一本新教材的时候始终坚持手写教案, 虽然有些费时费力, 但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却显著提高。其次, 由浅入深的备课。我院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 目前在校生有本科、专科以及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开始带五年制的课程时, 由于内容比较简单, 从而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揣摩教学方法和一些好的教学习惯。带专科课程时虽然内容有所加深, 但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铺垫, 再加上已经熟悉了课堂氛围, 讲起课来游刃有余。等到了本科阶段就已经能够胸有成竹地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备课过程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专业, 可以自如地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同一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删节。再次, 关注集体备课。所谓集体备课是相对于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的, 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教师个人在自己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疑难点与同教研室的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一方面通过交流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还能借鉴他人教学经验, 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 备课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班级学生的构成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因材施教做到实处, 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勤学多问———从听课中获取经验

常言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来说, 听课是钻研教学的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 同时也是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练的一项基本功。为提高听课效率, 青年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看、听、记之外[1], 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听课态度一定要端正。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通过听课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借鉴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使自己的讲课更加充分和完善。第二, 抓住一切听课的机会去听课。不一定只去听老教师和一些优秀教师的课, 其他年青教师的课也可以去听。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只要用心去听, 都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第三, 听不同科目的课。众所周知, 很多学科的知识点都是融会贯通的, 故而青年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也需要去听一听与自己的学科相关的课程。以《有机化学》为例, 在医学院校中这是一门开课面积比较大的基础课程, 其中以药学专业学的最深, 而该专业的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天然药物化学等都涉及到大量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因此, 通过去听这些课程, 一方面可以学习好的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也有机会了解有机化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第四, 对听课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每次听完课后, 对讲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 同时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和与上课教师的交流意见也记录下来, 以供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总之, 经常听课有利于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使自己能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 开阔视野———从课外资料中汲取营养

作为教师, 你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先要储备“一缸水”。为了给自己储备下“一缸水”, 年青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就是查阅与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这里所说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参考用书及一些教育专著, 另一方面是刊有教育研究报告和教育研究论文等内容的教育期刊。在学生的心目中, 带课教师是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领路人, 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还是以《有机化学》为例,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可以向专业课教师了解有机化学在各专业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参阅大量的参考用书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使上课内容更加充实,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地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时常感到新鲜和有趣。然而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对于教学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从听课中获取经验之外, 还可以去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一些教育专著和教育研究论文, 跟踪学科进展, 拓宽知识面, 从中汲取营养, 然后再借鉴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 通过参考教育研究论文, 还能帮助解决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以及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概括和总结。当然, 此项工作绝非一时之举, 而是要与时俱进, 伴随每一位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

4 善始善终———做好教学后记

在日常教学的教案中有一项非常重要, 同时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内容就是教学后记。所谓教学后记就是教学心得, 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教授情况和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感悟进行简要的记录,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以备后用。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认真写3年教案的人, 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3年教学反思的人, 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一语道破了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而教学后记就是写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事实来源。

教学后记中, 不但可以记下诸如有效的内容组织、成功的临场发挥、突发的教学灵感等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 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建立充分的自信。而且还可以记下讲课中的失误点, 如教学方法不恰当、时间安排不合理、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以这些“不良记录”来帮助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改进教学方案和设计, 使之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另外还可以记下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学生在听课中存在的疑问、以及学生所提出的好建议、好方法, 因为上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懂, 教师教的情况固然重要, 但学生们学的情况更应该值得深思。总之, 写教学后记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作用极大, 同时也为撰写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国之兴盛, 人才为本;人才培养,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深感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重大, 它的整体素质势必对“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提高教学能力方面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广大青年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不断地完善自我, 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并且要坚定自己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用心施教的信念,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叶俊生.青年教师该如何听课[J].基础教育, 2008 (4) :24, 33.

篇6:高校教师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

关键词: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师德

一、引言

我们常听人们将老师比喻成春蚕,比喻成蜡烛,教师固然伟大,但总觉得这种比喻过于悲壮,总觉得有些问题。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公众应该如何看待教师这一职业,老师应该如何自我定位,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找到自己为师之道,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与动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这些都是社会公众对教师的评价。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这些比喻与评价其实也是公众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社会职业千千万万,教师只不过是这千万种职业当中的一种,她与很多其他职业一样平凡,其他职业的人员同教师一样在为社会做贡献。人不能分为三六九等、职业也无高低贵贱之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应赋予教师这个职业太多的光环,更不应该给其戴上太多的高帽子。强调奉献精神固然没错,但脱离实际的期望除了带给教师过高的压力以外,对社会、对教育并无好处。然而又不可否认,这些比喻与评价有其合理的成分。虽然同为贡献,但教师这个职业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其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谓“中国梦,少年梦;少年强,中国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正因如此,社会公众又必然会对教师持有与其他职业人员不同的期望与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我们不应该赋予其太多的色彩与含义,教师是一群很平凡的人,我们不应该以圣人的眼光去看待它。更不应该一出现就将之归为中国教育的失败。我们不能扭曲教师的角色,否者这颗社会的螺丝钉终究会不堪重负,扭曲变形而影响社会这台大机器的运转。

二、 教师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定位?我们确实很平凡,我们走在大街上并无特别之处。因此我们应该低调,我们应该刻于职守,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师这个职业固然伟大,在经济学家看来教育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往往高于社会给予的报酬。高于我们报酬的部分正是我们无私奉献的程度。我们不能因自身价值被低估而新生抱怨,因为公众已经给予教师高于旁人的尊重与敬爱。同时我们确实的职业确实又与众不同,我们的责任确实比一般工种要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影响影响祖国的未来。因此,作为未来生力军的灯塔与引路人,每位园丁都要“照照镜子,正正衣冠”,为人师表,做好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工作。我们平凡,但任道而重远。我们奉献,但不是牺牲。我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教师育人很难使人大富大贵。如果你是为了赚大钱而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建议你尽早改行,因为那是商人的本性。如果你选择高校教师是为了使自己手握重权,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是政治家的奋斗目标。如果你想通过教师这个职业来使自己地位显赫,那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学术科研,都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人。我们要以宰相的度量做平凡人的事情。“耐住寂寞,方有所成”,这是我的恩师四年前送给我的一句话。

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东西?多年前,那还是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素质大讲坛系列活动中听过中山大学任剑飞教授的一次讲座,其中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教育最大的错误在哪里?我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一直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大,当一个人发现他做不了伟大的人的时候,他却又不知道正常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了”。这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人和事了。是的,我们可以有伟大的理想,但我们同时也必须学会做平凡的事。我们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更多的是要依靠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与其事倍功半地去教年轻人将来如何做一个伟大的人,还不如脚踏实地地教他们如何做好一颗社会的螺丝钉。我们经常指责批评年轻人好高骛远,虚而不实,但却忘了这正是社会和教育教给他们的,是我们自己让年轻人失去了务实的本性。我们总是喜欢将一些人神话,认为其说的每一句话与众不同,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是伟人,这才是我们的标准。这只能使得大部分人都在邯郸学步,结果发现自己已经不会正常走路、正常说话了。对生命的敬畏,承认个体的平凡,认清真实的世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学生的。

三、研究结语

我们从来不缺乏鲜明的旗帜与鼓舞士气的口号,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者。我们重来就不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我们更需要以追求回报而努力工作的凡人。幸运的是,习主席是务实的、李总理实务的,我们的政府也已变得更为务实。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更是人民之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不需要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我们确实能够做到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我。因此,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人们如何修身养性,教其所需,激其所能,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真谛。只有先教会学生“致知、明德”,他才有可能做到“经世、济国”。

篇7: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

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初始阶段, 在知识面、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课堂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就广大青年教师自身而言, 一定要直面现实, 不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前认真备课, 做到胸有成竹

备课, 广义地讲, 授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叫备课活动;狭义地理解, 是指在编好教材、确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之后而做的具体准备工作。[1]这里我们指的是广义的备课。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 即使是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资深教师也概莫能外。备课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把要在课堂上将要讲授的内容熟悉下, 它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 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备课标

课标大致描述了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基本要求和相应原则。细化了同学们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因此, 在课前准备阶段, 青年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重点理解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粗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2备教材

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 提高能力的主要来源, 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领悟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各章节之间的过渡环节及相互关系。提炼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预设同学们可能产生的疑点。

对重点, 要精心讲授, 力图讲清、讲透;对难点和疑点, 教师要多角度思考, 认真分析为什么难与为什么疑, 有何解决方法等, 以备在讲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3备教案

教案包括讲稿和课件, 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发行等客观因素, 更新换代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 备好教案, 是追踪信息, 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弥补教材之不足的有效途径。从总体上讲, 教案一定要反映出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及实施步骤和方法。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教师的实践经验等体现出个性和特色的一面。

4备学生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想法、知识现状、阅历及所学习的专业等信息, 就不能切实地掌握他们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 引导他们有效地获取新知识。

这个了解过程对于刚任课的教师来说需要有一个时间跨度, 具体可以与其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相关教师沟通了解相关情况, 这些信息的取得对于教师选择所讲授的内容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知识储备的同学对于新课内容的吸收与内化程度是相差甚远的,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多渠道的掌握信息并针对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水平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 做到因材施教。

二课中注重教育效果, 讲究教学相长

在正式课堂教学中, 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多方面的衡量标准, 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秩序的良好度、学生的知识内化度、学生的满意度等, 这是评价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重要方面。

1更新教育内容,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

教学内容“假、大、空”是造成教育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为此, 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挖掘身边发生的人、事物以及社会现象做为教学素材, 契合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期待。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在与同学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结合时发挥着巨大的载体作用, 能够引起大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2改变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的互动性

教师以讲授为主, 教材以说教为主的灌输、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早已过时, 不能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 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及合理建议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解答, 以真诚、友善、讨论、平等对待的方式加以有效互动,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3找准教育切入点, 夯实教育的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影响到了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这些焦点、热点问题事关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他们定会对其解决方略及应对方法产生深厚兴趣。作为青年教师, 一定要学会观察、留意、及时捕捉教育机会, 并以此为突破口, 认真思考并及时总结, 采取恰当的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定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把握教学环节, 提升教育的变通性

对于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课中要稳步推进。当然, 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课前没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把握教学环节, 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特殊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提升教育的变通性。对于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各种表现, 特别是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教师要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妥善应对及有效处理。

这种变通性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敏感性、理解性, 表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自身修养。这对于化解课堂危机于无形之中, 对教学环节有效实施, 增强教学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 教师应该在细致地观察学生、冷静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 提高教学调控能力和变通能力。

三课后及时反思, 注重积少成多

反思就是平常所写的课后教学小结, 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 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认真进行反思, 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中的失误、教训, 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疑难、错误, 独到的见解, 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需要改进的想法等等, 全都记录下来。[2]这个反思定义只是在狭义上局限于对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 其实还应包括广义上的反思即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后的反思。

Rosner在1989年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并认为, 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知识。[3]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 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总结成败之处

每堂课下来, 都要及时认真地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措施, 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达成度等。将这些成功之处详细记录下来, 作为以后备课和教学时的参考和借鉴。

在反思成功之处的同时, 还要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 对其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对自己的授课客观的评价出不足, 面对自己的不足, 要认真思考和改进,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2捕捉教学灵感

在随机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偶尔会不经意间碰撞出突发灵感。这些突发灵感可能来自教师自己的想法, 也有可能是来自学生, 而这些灵感却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青年教师一定要在课后, 要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这些灵感, 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3评价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包括教师要传授的知识, 与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在课后, 青年教师在反思成败之处的同时, 千万不要忘记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 学生是否学到了应学的知识, 是否学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通过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不断完善备课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4博采他人之长

青年教师刚刚工作, 部分教师还是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 因而对于如何教学还是懵懵懂懂。古人云“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因而, 博采众长也是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听课更是博采众长中的捷径, 有助于青年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结构与层次, 重点与难点等。

听课前, 青年教师自身要认真把握好课程内容, 理解重点、难点、困惑与质疑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再选择性地听哪一位教师的课及听哪一节的课, 做到先备后听, 效果才更好。听课中, 青年教师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内化吸收授课者的成功之处、从中发现闪光点, 为我所用。听课后, 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 分享学习体会, 分析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取长补短。

通过“从听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提高”的方式, 博采他人之长,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得到很快提升, 逐渐站稳讲台。

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 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其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广大青年教师一定要意识到, 在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 自身也要不断努力, 认真做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工作,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更好地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波.注重课前准备, 提高教学质量[J].法制与社会, 2010 (12) .

[2]陈友能.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阶梯[J].大众科技, 2010 (11) .

篇8:浅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自我素养 提高方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素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理论研究有实质性意义。

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分析

1.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有其必要性,主要是因为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并且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高校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对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有促进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校的教师自我素养的要求有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在这一方面充分重视[1]。

1.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分析

提高高校教师的自我素养能够使教师正确地认识和调节自我,有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之后就能促进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自我,对自己的认识及评价和判断都有更准确的体现。再者就是自主学习能够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有效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尚的师德是无言的教育及榜样的感召,所以教师提升自我素养,学生会受到影响,有利于学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2.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现状分析

从我国高校教师的自我素养发展的情况看,还有诸多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教师的专业性强,在知识层面相对比较狭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的专业划分比较细,只注重学生的单一化专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而教师的专业化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在全面性上较薄弱[2]。另外,高校对教师的选拔标准单,比较优秀的老师很难脱颖而出,再者就是教师在自身的人文科学意识层面相对比较淡薄,缺乏责任心等,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培养。

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的影响因素来说主要是受学校的风气及教育工作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是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好就会对老师自我素养的提升产生影响,在教学层面及生活层面的压力较大,一些老师无暇顾及素养的继续提升,认为只要在专业课程上做好就实现目标,久而久之自身的素养就会逐渐地受到风气的影响而降低。

2.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高校领导要对教师的自我素养提升充分重视,高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采用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评估标准,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教师的在自我素养提升的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满足。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开展讲座等为老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3]。然后要对教师的考核及选拔的标准实施创新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岗培训,建立科学化的竞争激励机制,让老师认识到自我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第二,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进而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重视心理健康水平,注意培养宽容及平和的心态,针对不良情绪及心理困扰找到合适的方法排遣。加强对教师评价的反馈系统建设,以及建立评价的标准、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反馈等,最后提出教学的改进建议,从专业素养的提升上实施。

第三,高校要注重对青年教师自我素养的培养,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活力资源,所以要将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及内涵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有就注重对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并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在教学全过程,真正为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高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及事业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备为学生服务的心态和奉献精神。在自我素养的提升中要不断学习,坚持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自我素养提升打下基础。另外,老师还要养成自省的习惯,对自己要严格地在道德上提出要求,并正确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的不足及时地弥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4]。还要将严谨治学及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跟进,以素养提升为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现状,要从多方面进行提升和加强,并与自己的不足之处相结合,这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影响很直接。

参考文献:

[1]胡建强,凌四立.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13(03).

[2]周兴霞,徐晓梅.对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认识[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3]刘黎.高校应重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高[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篇9:自我效能感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

1 高校教师专业化特点

大学教师是承担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 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当代高校教育要求大学教师必须拥有创新精神和培育人才的智慧, 懂得教学科学, 能够将自身的学科与教育科学相结合, 结合社会环境培养人;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主选择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因此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自身的学术性、教育性、创新性在社会变化下不断增长的过程。

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各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信念, 调节自我并最终实现成长目标。

2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

2.1 影响教师自身的目标制定和发展方向

由于大学办学的宗旨的不同, 各所大学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树立发展目标的过程中, 自我效能感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 其对新任教师的影响尤为明显。新任教师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存活阶段”。因为处于这一时期的新任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环境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同时由于他们容易受到课堂教学情况复杂多变、同事之间的相处等现实的冲击, 他们往往会发现所预想的成功与教学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差距, 最终会使许多新任教师无所适从甚至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或者对教师职业的目标模糊化。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可以迅速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 帮助其坚定职业选择和专业方向, 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教师角色, 为其今后教师专业成长树立明确的目标。

2.2 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

一般而言,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念, 对学生有明确积极的期望, 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又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当教学一旦开始实施, 教学效果的考量就开始影响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我国学者研究表明, 成功教学的能力及努力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背景及运气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由此可见, 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能否客观地进行归因, 并且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对失败更为敏感, 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3 影响教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由大学的性质、职能及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然而, 很多教师并没有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导致这种结果有很多原因诸如课时量过多, 琐碎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缺乏自信,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临阵退缩, 即自我效能感低。

因此, 只有当教师获得了“自我效能感”他才会真正选择和实施某一科研活动, 并且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 在研究过程中正确把握研究方向, 面对困难时, 始终如一地坚持研究, 从而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 将这一活动逐渐延续下去。

2.4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现行的聘任制下, 教师的科研成果与绩效工资、职称评审密切相关, 这种科研压力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很多研究证实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 个人效能感越低进而教师的情绪也有较大影响, 比如更易出现焦虑, 紧张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反应会反作用于教学及其能力的发挥。已有相关研究表明,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焦虑、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4,5], 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调节能力) 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即教学效能感越高, 心理调节能力越强,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6,7]。

3 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3.1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经验和实用性的言语指导在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教师群体中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这个”共同体”中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的教学及学生管理经验的交流, 组织各种研讨会探讨和推广新理念和技能, 进行教师间的交流。对于新任教师而言, 他们一般都缺少教学经验, 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新老教师经常交流心得体会, 分享教育经验可以帮助塑造和提升新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已形成思维定势的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而言, 这种“共同体”可以打破教师自我封闭, 增进教师之间的对话, 取长补短, 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提升自我效能感。

3.2 通过构建心理契约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制

心理契约即“雇员处于对组织政策、实践和文化的理解和各级组织代理人作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 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得其与组织之间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

对于教师而言, 在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付出在得到应有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应伴随精神层次的满足。这种心理契约是影响教师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的履行与否通常是通过评价来判断。而目前高校虽已逐步建立起了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虽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评价体系仍然有不少弊端。如存在只看学历、职称, 不看重贡献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评价内容不够客观, 对评价主体的品德和岗位贡献缺乏评价标准;学校的奖惩制度对新任教师搞“一刀切”, 缺乏对新任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抹杀他们的工作热情。

因此, 如果能将心理契约机制与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相结合, 做到准确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 科学地评测分析, 就能在实践中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对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8,9]。

3.3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学习个体, 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国内外研究证实, 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作为高校教师, 在学科专业方面, 只有一方面关注学科进展, 积累实例, 积极的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价值。在教学方面, 主动学习教育规律不断反思才, 比如记录每次课的感受和不足,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在这两个大的方面通常都要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形成教育敏感性, 最终实现效教学。当看到通过自主学习而使自己进步时, 自我效能感也就随之提高了。

4 结语

研究表明, 高自我效能感会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笔者认为, 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可通过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心理契约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来实现, 最终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词典编撰委员会.教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253.

[2]张佩秋, 陈亚轩.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自主发展的关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4 (2) :156-160.

[3]詹茂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及其发展提高[J].兰州学刊, 2005, 33 (6) :332-333.

[4]王才康, 杨宁.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水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 9 (4) :295-296.

[5]王玲凤.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1) :985-986.

[6]李媛.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25 (6) :739.

[7]马雪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1) :122-123.

[8]徐木兴.“心理契约”理论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 2007 (2) :62-64.

篇10:2016xxx高校教师自我鉴定

心理健康需要由个人来体验、建构与获取,而不是由他人传递、施予;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处于中心位置的建构主体是高校教师(主体是群体概念)。高校的特殊品质决定了它是建构过程中的中介体,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与体验之间的中介体。它需要引导教师对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合适的反应,帮助他们了解任务的意义与目标,促进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信心与能力,以及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社会作为外围环境是促成主体心理行为变化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需充分明确与发挥高校这一组织的作用。营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围环境,无疑这是一个长期但却不能懈怠的工程,它是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厚实保障。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修复必不可少且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中应遵循的原则。

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它是一个开放和自我决定的系统。它既有潜在的自我心理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无论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会化存在多大差异,所有的人都同样有建构心理健康的能力。高校教师自身心理调适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一、重塑认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Lazarus和Folkman认为压力不单指外部刺激事件,也不单指机体对其的反应,而是指个体对环境认知评估的动态过程(目前多数心理学的压力研究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压力”概念)。认知评估是情境与情绪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因此正确的认知评估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重塑认知,即高校教师应对心理压力、自我和环境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它属于思想层面的策略。

1,压力认知重塑

当心理压力来临时,应对其采取明确的认知和接受态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适度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过度的压力则可能导致种种身心失调现象。学会与心理压力共处合作,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策略。

2,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真正能滋养教师心灵的教学也基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尊重真实的自我,聆听内心的呼唤,可以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与信念。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自我评价与需求满足而变化。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在人生每一阶段中对工作的需求,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待值。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调适教学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

3,正确理解与评估环境

“身处一个似乎无法忍受的局势,不管它是长期累积所致,或是一个暂时的刺激性事件,我们总能有所选择。”正确理解与评估环境,并确定自己能否影响与改变局势后做出选择。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公正评价,形成对于压力情境的理智反应,避免单纯依靠个人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作出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付。譬如,高校改革带给教师一种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情境的意义,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

二、积极应对

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从容积极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刺激,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在对心理压力、自我和环境建立正确认知态度的基础上,自觉调整自己,把对心理压力的回避模式转为主动模式,区分压力的原因和反应,把情绪定向应付转为问题定向应付:运用积极认知方式,如换位思考法一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调节情绪。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的同时,更看到其积极有利的一面,可以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地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

运用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劳逸结合法,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可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调节作用更明显;勇于倾诉法,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向可信且头脑冷静的朋友或同行倾诉,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倾诉活动本身即是适度的情绪宣泄,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对于压力较大的教师要勇于找精神科医生倾诉,现在很多城市去找精神科医生倾诉是免费的;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自我调节法,在心理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音乐保健法,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在挫折面前要适当用点“精神胜利法”,有助于在逆境中进行心理补偿等。

通过控制行为来调节情绪。不良情绪已经产生之后,可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这些行为虽琐碎,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例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适当从事家务劳动等。这些行为能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使用能增强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当情绪处于高度紧张时,转移注意是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有效办法。当变换活动方式时,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就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人的情绪也就从一种状态转化另一种状态。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是来自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是心理压力来临时的强大支撑力量,通过提供物质和信息的帮助,增加个体的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提

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获得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并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驾驭教学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对高校教师来说,学校同事、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帮助和支持,能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增加抗力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即抗力)。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抗力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抗力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增加自我抗力是实现心理健康的“未雨绸缪”之策略,是主动性策略。人的抗压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高校教师可通过一些方法或途径来有效提高抗力,建筑起维护心理健康的“铜墙铁壁”。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要树立“学习永远不晚”的观念。知识丰富是教师的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增加抗力、保持自信的途径之一。自信是防御疾病战胜疾病的精神动力。高校教师对环境最好的适应就是不断学习。

2,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高校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学会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炼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积极善意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类的心理适应,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抗压能力的指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教师愉快工作的基础,是战胜压力的社会支持来源。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缺少社会支持的群体更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4,合理管理时间

大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一直是公认的损害身体健康的压力源。在高校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关心教师健康状况提到议事日程之前或之中,教师自身可通过掌握一些时间管理技巧使生活和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增加抗力。时间管理技巧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而且如何使用时间,与日常行为习惯有关。正如改变行为能使我们对压力的感受发生变化,高校教师有意识地改善使用时间的方式,会提高抗力。

5,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改善心理环境,提升抗压力

高校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罗森塔尔积极暗示效应来改善自我的心理环境,如用“我可以做得很好”“没问题,我一定行”等积极暗示语言来提升自信,增强抗力,回避不良自我言语暗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6,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会欣赏和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受教育工作中的乐趣,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从每一节好课中体验成功。培养广博的兴趣,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

7,用身体健康保证心理健康

从调整饮食、均衡营养、保证睡眠、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合理用脑等方面保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是身体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实现心理健康。

四、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通过对教育经验、抗挫经验的反思来提高心理张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育行为,踏上心理健康之轨道。在前述增加抗力方法之一的时间管理技巧中提到,每天要留一定的时间给自己。这些留出的时间中除了休息、培养新的兴趣外,教师务必要合理安排时间来进行自我反思。1993年,基利昂和托里姆率先提出教师的反思行为。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所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师的反思包括三种:一是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活动、想法和做法进行的反思;二是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三是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前两种反思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基利昂和托里姆倡导的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是教学工作,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笔者受其启发将反思内容进行了拓展,提出:在心理健康自我调适过程中,高校教师可通过对抗挫过程、抗挫经验、教学工作的反思来提高心理张力,建立起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对个体的激动情绪与攻击行为具有缓和作用,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能激发个人潜能的发展。自我反思能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提高抗压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育行为,踏上心理健康之轨道。

正确认知是自我调适的基础,增强抗力是“未雨绸缪”之策略,是主动性策略,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积极应对虽是被动策略,却是走出心理困境的关键。自我反思是一个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可持续实现的必备环节。

上一篇:浅析区域协作执行下一篇:幼儿园德育年度总结